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3.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古人的智慧和品德,感受魏晋时期的社会风貌。

4. 学习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智慧和品德。

3.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古代名人的画像或故事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古代名人的认识。

(2)教师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部非常著名的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它记载了魏晋时期许多名人的言行轶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两则故事,领略古人的智慧和风采。

2. 作者简介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他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4)整体感知: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主要内容。

明确:《咏雪》讲述了谢太傅一家在寒雪日聚会,儿女们咏雪的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起出行,朋友迟到后还对子骂父,陈元方据理驳斥的故事。

②这两则故事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明确:《咏雪》中谢太傅一家充满文化氛围,谢道韫聪明机智,有文学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聪明勇敢,懂得礼义,陈太丘守信守时。

4. 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1)分析人物形象。

①《咏雪》中谢太傅、谢朗、谢道韫分别是怎样的人?明确:谢太傅:重视家庭教育,善于引导子女,和蔼可亲。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二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重积累与运用,增强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咏雪》一新课导入你知道哪些写雪的诗文名句?(学生思考,鼓励回答)示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文:《咏雪》二作品简介(学生自读课下注释①)《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何所似〕像什么。

〔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2)重点句子翻译: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2.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3.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示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说新语》的基本概念、文言文阅读技巧和人物形象分析。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代文化和礼仪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6.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7.通过阅读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教学重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世说新语二则》中的文言文表达,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生字词学习:熟练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并能正确运用。
-人物形象分析:通过课文细节描绘,分析两则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名士言行的著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它是研究古代文化、礼仪和人物形象的重要资料。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咏雪》和《陈元方候袁公》这两个具体的案例。它们分别展示了如何通过诗歌和对话来描绘人物形象,以及在交往中体现出的礼仪和智慧。
举例:
-在《咏雪》中,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差可拟”的意象比喻,需要教师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在《陈元方候袁公》中,学生可能对“公”字的用法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详细解释其在古代的称谓含义。
-对于古代礼仪的细节,如“揖让”等,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情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跨越文化差异的障碍。

人教版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觉得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但在引导与启发环节,我发现自己提问的开放性程度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提出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以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仍不够扎实。因此,我考虑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了解魏晋时期的文人风貌。
(2)阅读理解两则故事,掌握文章主旨和寓意。
(3)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和阅读水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人的智慧与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咏雪》通过描写雪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2.教学难点
(1)古汉语词汇、句式的运用:对于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运用,学生往往难以掌握。教师应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举例:通过对比现代汉语与古汉语的句子结构,使学生理解宾语前置、省略句等句式特点。
(2)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学生往往难以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需要教师引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文人言行的著作,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它对于了解古代文化和提升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集体备课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集体备课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集体备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世说新语》两则。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和典故。

2. 欣赏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世说新语》两则。

2. 运用案例分析、比较阅读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论语》等古代文学作品,谈论对古典文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世说新语》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两则,了解文章内容,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世说新语》两则的主题和结构,分享学习心得。

4. 案例分析:选取《世说新语》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熟读《世说新语》两则,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收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背景资料,了解刘义庆及其作品。

3. 选取《世说新语》中的一个片段,进行翻译和解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世说新语》两则,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和典故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的传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文人言行的著作,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智慧和品质修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咏雪》和《陈元方答客》这两个具体的案例。它们分别展示了古代文人在诗歌吟咏和应对策略方面的智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的字词句式和人物品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1.《世说新语·言语》篇中的《咏雪》一则,讲述了东晋时期谢安、谢道韫等人在雪天吟咏的故事,体现了古代文人以诗歌吟咏自然景物之美的情趣。
2.《世说新语·方正》篇中的《陈元方答客》一则,描述了陈元方应对客人的得体举止和应对策略,展现了古代少年才子的风采和智慧。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两则故事,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学价值,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言文阅读素养: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二则,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字词、句式等基本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5.总结回顾环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但在回顾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
-举例:谢安与谢道韫的叔侄关系,陈元方与客人的应对。
(3)分析人物形象和品质:通过分析谢道韫、陈元方等人物的行为举止、言语应对,学习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优良品质。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优秀4篇】《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 教材分析《世说新语两则》选自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包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文言文。

《咏雪》描绘了谢道韫的才华和风度,以及古代士人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陈太丘与朋友交往的故事,体现了友谊、诚信、宽容等价值观。

这两篇文章语言优美,富有韵味,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

二. 学情分析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句式等语法知识还需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文化背景、人物事迹的了解相对有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应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之美,感受传统文化之魅力,培养对友谊、诚信等价值观的认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中实词、虚词、句式的含义;了解古代文化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之美,感受传统文化之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友谊、诚信等价值观的内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中实词、虚词、句式的含义;了解古代文化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2.难点: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实词、虚词的含义;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深入领悟。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查找资料,理解文章内容。

2.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言文中的难点问题。

3.情感教育:通过讲述古代士人的事迹,激发学生对友谊、诚信等价值观的认同。

4.朗读感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体会文章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文言文内容,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准备相关讲解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文言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文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两则》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 结合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 检查搜集的作者及作品情况。

(1)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佚。

(2) 《世说新语》介绍:
《世说新语》是一部以汉末、魏、晋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编撰者是刘义庆。

南朝宋彭城(江苏徐州)人。

“志”是记的意思。

“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世说新语》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等。

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辞意隽(juàn)永。

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三、学习第一则《咏雪》
1. 你能够说几句古诗当中有关写雪的诗句吗?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读: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要求:疏通文意,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展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3. 二译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

不一会,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后来成了)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

儿女:古意:家中的子侄辈。

今意:子女。

文义:古意:诗文。

今意:文章意思。

因:古意:凭借。

今意:因为。

5. 问题探究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是什么人物?为什么称“谢太傅”?
谢太傅即谢安,字安石,东晋时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他死后追赠为“太傅”,故称。

(2)交代“咏雪”故事背景的是哪句话?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短短十五个字,涵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3)下列人物叫什么名字?
谢太傅:谢安。

胡儿:谢朗。

兄女:谢道韫(yùn)。

左将军:王凝之
(4)下列人物是什么关系?
谢安是谢朗和谢道韫的叔叔,王羲之是王凝之的父亲,谢道韫是王羲之的儿媳。

(5)“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融洽欢快轻松
东晋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之家,为首的是谢安。

这样的家庭环境,再加上这样的气氛,当然要出才子、才女。

6. 将这三个诗句译成现代语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撒盐空中差可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做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


7.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1)唐·岑(cén)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s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提示:以“梨花”喻雪,妙哉,雅哉,不愧为千古写雪之名句。

(2)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提示:这首诗诗人赋情于雪,仿佛白雪也嫌春光来迟,像落花一样飘飞,来装点春色。

(3)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衿(jīn)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提示:这首诗采用侧面烘托陪衬的手法,从感觉、视觉、听觉入手写雪,尽现雪之寒、大、重。

短短四句诗,把夜雪描写得曲折、细致。

8. 背诵。

9. 发挥你的想象力,紧接第一句,试着再写几句,使其成为一首小诗。

(1)“0”的想象:
有人喜欢把“0”放平,躺在上面像一叶舒适的游艇;有人喜欢斜靠的“0”,它像方向盘;有人喜欢竖起的“0”,它是飞转向前的车轮。

有人问:“‘0’是什么?”音乐家说:“0是休止符。

”数学家说:“0是零,是圆。

”诗人说:“0是朝阳,满月。

”摩登女郎则说:“它是耳环、项链、戒指、手镯。


(2)英语中有26个字母,请你从除下面例句以外的剩下的23个大写字母中任选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四、学习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1. 陈纪介绍。

陈纪(128-199),字元方。

以道德知名于世。

兄弟友爱,孝养父亲,家中和睦亲善,其家风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陈纪也曾遭到党锢,他在家发奋著作,写成《陈子》一书。

党禁解除后,朝廷虽然多次征召,他都拒绝出仕。

中平六年(189)灵帝去世,少帝即位,大将军何进再次谋除宦官,辟召智谋之士二十余人,陈纪被举为五官中郎将。

但当陈纪应召到达京都洛阳时,形势已发生了大逆转,何进在与宦官的斗争中被杀,长期盘踞宫廷的宦官也被翦除殆尽,但政权却落入了奉召领兵入洛的凉州军阀董卓手中。

董卓大量选用党人名士以便获得支持,陈纪被任为侍中,又考虑进一步任其为司徒、尚书令。

当时董卓意欲挟持新立的献帝徙都长安,陈纪劝谏董卓应谦远朝政,专精外任,不可擅意徙都。

董卓很不高兴,但敬畏陈纪的名望,也无可奈何。

陈纪见天下已乱,乃请出为平原相,并且立即赴任。

建安初,拜为大鸿胪。

四年(199)去世,年七十一。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正音,正确朗读。

4. 文意疏通。

5. 比一比。

看谁复述课文最准确、最流畅。

6. 思考问题。

课文中“尊君”“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①在不
①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②与家君③
②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③我的父亲谦称,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7. 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尊称,哪些属于谦称。

①敝人②卑职③老朽④寡人⑤令尊⑥令堂⑦令郎⑧陛下⑨犬子
尊称:令尊、令堂、令郎、令嫒、陛下
谦称:敝人、卑职、老朽、寡人、犬子
8. 考考你:
补出课文中的省略部分
例如:期日中,过中(友)不至
9. 问题探究
(1)文中三个人,你同意谁的做法?你认为他们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元方:聪明机智,懂礼识仪。

(2)友人已知错,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客人既已认错,就应原谅他,而元方“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很尴尬。

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10. 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11. 小结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地比喻,凝练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12. 背诵
五、达标检测
六、作业
《世说新语》的故事精彩吗?课下请同学们有选择地阅读两篇,并且用适当的词语概况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