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金牌教案

合集下载

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5篇

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5篇

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5篇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5篇语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通过阅读具有价值内涵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人物形象;2、品味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轨迹;3、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4、理解题目的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理解题目的内涵。

三、学情分析本班学生语文基础还不错,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很认真。

四、教学内容分析1、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2、通过读课文了解人物形象;3、通过品味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轨迹;4、师生共同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5、理解题目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法;教师精讲法;小组讨论法;生生、师生交流讨论互动法;学生总结法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课、呈现课时目标2、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教学内容3、对本课进行总结八、作业设计1、以海伦的口吻写一篇感恩莎莉文老师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结合“再塑生命”的内涵。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3、思考: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学习海伦什么精神?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来完成教学内容,感觉教学效果还不错,本文倾注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我们感动不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思考、分析、讨论、交流、总结,我觉得很好,语文教学不能脱离阅读!另外,作业布置有读有写,不是机械性的抄写,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激情!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课堂上也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教师的点拨引导水平还有待提高。

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学生通过自读,探究归纳人物形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优秀10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能分辨出联想和想象。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缥缈( ) 笼罩( ) 鲛人( )疏星( )灯笼( )隔( )2、积累词语:缥缈:笼罩:疏星:鲛人:陈列:课堂探究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的故事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谈谈《静夜》中作者表现出的理想、愿望和情绪。

3、总结两首诗,看看写景和想象有什么样的联系?4、课内精读:《天上的街市》1)第1节由街灯写到明星,这是运用的艺术手法,由明星想到“有美丽的街市”和“一些物品”,这又是运用的创作手法。

2)本诗既有写实,又有想像,其中,第节是写实,第节是想像。

3)诗中的牛郎织女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有着明显的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诗的后3节连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有什么表达作用?5)有的同学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句中的“朵”字使用不当,应改成“颗”字才准确,你认为呢?为什么?6)从下面词组中选出一组,充分地展开联想和想像,编一个合理且生动的小故事。

(1)汉堡小蚂蚁红背包(2)月亮古树蜻蜓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教你唱咯咯咯①今天这课上的,俩字儿:郁闷!②三分钟!就剩最后的三分钟!按照安全好的,由姜雨涵作小结,谈收获,这课就结束了,天衣无缝,完美无缺呀!偏偏这个时候,这个李冒儿,今天又举了手,我就知道他要坏事,可当着那么多听课老师的面,我又不能不点他。

果然,他大咧咧地站起来,说什么黄鼠狼是有害动物。

书上写的明明白白,黄鼠狼吃田鼠和玉米虫,是有益动物,我要他再读读课文,他直着脖子说:“黄鼠狼偷人类的鸡吃,是有名的‘偷鸡婆’,它就是有害动物!”我真恨不得扒了他的皮,当然,有那么多老师看着,我是不能扒他的皮的。

我只好咬咬牙说:“你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等下课以后我们再单独探讨,你看怎么样?”他眼角扫了扫后面听课的老师,脸憋得通红,坐下去了。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一、教案简述本节为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主要内容是针对学生学习《黔之驴》这篇课文进行的教学设计。

此教案将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黔之驴》的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课文中发生的事情,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综合运用语言,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黔之驴》,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并培养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黔之驴》的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对驴的同情,并引导他们进行情感表达。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课本、黑板、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 跟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和学生一起快速复习相关的重点词汇和知识点。

Step 2 语言输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黔之驴》的背景和作者的简介。

2. 共同阅读《黔之驴》,并标注出生字、生词、短语以及重要的句子。

3. 向学生解释并讲解生字、生词、短语和句子的意思,并让学生跟读。

Step 3 合作探究(15分钟)1.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互相分享对《黔之驴》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解决理解中的问题。

Step 4 教师示范(10分钟)1. 教师给学生示范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主要情节。

2.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Step 5 学生输出(15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节进行表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篇一整体感悟: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散文,此类文章写作成功的基础是先把景物写好,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本文是如何写景的。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发言谈谈自己认为本文写景哪里写得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加以引导总结,可以将问题总结到以下几点上来:1、第一段的作用2、景物描写的顺序3、景物描写的角度4、所使用的修辞手段研读赏析:此阶段要紧承上阶段的讨论总结,以解决上面列出的问题,本阶段主要在于围绕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反复阅读、体会文章在写景上的独到之处1、文章的第一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花引人止步,眩人眼目的美丽,也引出下文,照应结尾。

2、描写的角度花形(像一条瀑布;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花色(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泛着点点银光;颜色边上浅下深)花态(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在笑,嚷嚷;)描写的顺序:3、花瀑②——花穗(花串)③⑤——花朵⑤;整体——局部。

从描绘的形象看:作者先从所见的整体着笔,“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将花瀑拟人化,使静态变为动态,赞美花繁花盛,如盛装少女欢歌笑语,生趣盎然。

再按照视线所及,从局部着笔,细写每一朵花,像“帆”、如:“舱”,“船舱鼓鼓的”“像忍俊不禁的笑容”。

进而提出花中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的问题,这便写出花不仅生机勃勃。

而且还具有神话般的美丽。

从描绘的颜色看:仍是先写整体,“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紫色的大条幅”。

再写局部“泛着点点银光”“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上深下浅,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作者着力描写紫色是因为紫色是深沉的,象征着生命的永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2023年最新-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优秀5篇

2023年最新-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优秀5篇

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复习导引(一)复习目标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3、品位赏析文章中的精美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二)复习重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2、品位赏析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三)复习方法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强化训练以实现理解,,互动探究以寻求规律。

第21课风筝1.在本单元的5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应该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宜从多种角度加以引导,拓展思维空间。

2.训练探究文意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难点较多,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

教师教学用书里提出并解答了的九个问题,基本上解答了全文的要点,可以一次性提出来;同时,在“有关资料”中精选部分有助于探究课文主题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将问题整理一下,根据材料和课文,有步骤地研究。

3.课文研读要以难为乐,又要把握住“度”,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彻。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是收获,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将来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追求讲深讲透,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4.感受鲁迅的人格、胸怀。

第22课羚羊木雕1.可以分角色朗读。

2.课文从孩子的眼光和心态看待——场家庭矛盾,叙事角度和叙事语气与学生很接近,据此,教师应设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可以提问: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恰当?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发生?2.这场矛盾没有一个完满的结局,留下一个空白,正好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比如探讨人物语言后的许多删节符号所蕴涵的意味:比如指导学生分组,分别代表矛盾的三方,讨论这场矛盾的是非曲直。

3.分析矛盾发展变化的几个层次。

4.抓住人物内心变化发展的线索。

第23课散步1.先要求学生跳读课文,思考:“文章讲述的是什么事?表现哪个方面的话题?以此来整体把握课文。

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包括课文内容、词语解释、语法知识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内容,分为六个单元:1. 第一单元: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介绍和学习方法的讲解2. 第二单元:《窗外的天气》3. 第三单元:《命名》4. 第四单元:《沙漠里的日子》5. 第五单元:《古诗两首》6. 第六单元:《黄河的故事》三、教学重点1. 掌握每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教材内容和相关知识点的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互动与合作精神。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真实感受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1. 第一单元:介绍教材和学习方法(1)教师先简要介绍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组成和特点,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2)教师讲解学习方法和技巧,如阅读理解、拓展阅读、写作训练等。

(3)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感受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 第二单元:《窗外的天气》(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窗外的天气变化。

(2)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和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

(3)教师设计多样的练习和活动,如读后续写、小组讨论等,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第三单元:《命名》(1)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命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命名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运用课文的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优秀8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优秀8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优秀8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 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3. 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假如你面对这样荒凉的土地,你会做些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荒凉的阿尔卑斯山地,见证一位牧羊人是怎样把这里变成洋溢着幸福的绿洲。

二、检查预习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和课文诵读情况。

3. 检查学生收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1)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他生前最后一句话:“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2)背景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片荒芜、破落、毫无生气的荒原。

只有很少的人在这儿过着冷漠、孤独的生活。

有一个牧羊人,他一边牧羊,一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

由于气候不好,种十万棵树,最终只有一万棵长成大树。

尽管如此,牧羊人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每天种树。

森林的规模不断扩大,渐渐地,这个地区有了雾气、水分、溪水、村庄、泉水、笑声,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

作者为老人的见识、胸怀、坚持而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做纪念。

三、整体感知1. 大声朗读一遍课文。

2. 阅读课文后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

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四、细读分析1.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领全文,赞扬牧羊人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春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 ǎ)酝酿..(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躲藏.(cáng) 和.牌(hú)宝藏.(zàng) 和.药(huò)黄晕.(yùn) 和.泥(huó)头晕.(yūn)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

(朗润)(2)比喻姿态优美。

(花枝招展)(3)炫耀。

(卖弄)(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呼朋引伴)(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酝酿)3.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4.背景链接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

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勃的春天,对春天进行了田园牧歌式的抒情,它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寻找文章的画面美,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运用了什么结构来写春?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交流点拨】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盼春,第二部分(第3-7段)绘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交流点拨】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深层探究1.作者笔下绘出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分别用三个字概括。

它们分别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交流点拨】示例:(1)春草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

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

(2)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丽。

可配“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句古诗。

(3)春风图:这是一幅轻柔温暖的画面。

可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古诗。

(4)春雨图:这是一幅绵长、细密、轻柔的画面。

可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古诗。

(5)迎春图:这是一幅令人精神抖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画面。

可配“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句古诗。

2.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春》时的感受。

【交流点拨】(1)作者在文中主要表达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惜春之意和热爱自然、赞美春天的爱春之情。

(2)我觉得《春》像一首赞美诗。

我觉得《春》像一幅山水画。

我觉得《春》像一阕田园牧歌式的词。

四、板书设计盼春山:朗润总体轮廓水:涨太阳:红绘春春草图:草报春春春花图:花争春局部描绘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娃娃:新赞春三个比喻句姑娘:美青年:力五、拓展延伸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春天的图画。

请你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补白式地描绘春山、春水、春日。

(任选一种)【交流】生甲:我为春山写了一首诗:“刺骨的寒气已被东风吹去,迎来的是一片五彩缤纷的美丽。

那可爱的花儿争着展示自己,给翠绿的山们披上了一件花衣。

啊,亲爱的山儿!你们被打扮得如仙女一般有魅力。

啊,美丽的山儿!你们手拉手又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生乙:我选春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呵,河流醒来了!它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

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的丁冬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生丙:我选春日。

春姑娘来了。

清晨,太阳在鸡鸣的催促声中,慵懒地伸伸胳膊,微笑着射出第一缕光辉。

红红的光束射过来,像年轻的母亲的手,温柔地抚摸着你。

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

远处巍峨的群山,在阳光映照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一堂课,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一起领略了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春景。

朱自清是绘景的大师,他有条不紊地对春天富有代表性的景色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使各种图景跃然纸上。

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这篇美文,感受一下它的语言美和手法美。

当我们进入《春》的艺术境界中,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被洋溢的诗情所感染。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语言品析品读课文,寻找文章的语言美。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语言优美的字、词、句、段,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

(提示:你可以从修辞、炼字、韵律等角度加以探究)1.修辞美。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1)盼望着,盼望着……【交流点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交流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交流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了春的轮廓。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交流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6)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交流点拨】“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了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风的温暖。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8)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

(9)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交流点拨】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刚落地的娃娃”表现了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

这三个句子又构成排比句,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了它的“新”“美”“充满活力”。

2.炼字美。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交流点拨】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

...,绿绿的【交流点拨】“偷偷”二字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交流点拨】“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境界全出。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交流点拨】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却已含蓄地写出了春风。

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情状。

(5)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交流点拨】一个“逼”字,写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特别得青。

(6)城里乡下......,一个个都....,家家户户....,他们也赶趟儿似的....,老老小小出来了。

【交流点拨】“城里乡下”,说范围之广;“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言年龄之全。

“也赶趟儿似的”,“也”照应前文“春花图”中的花的“赶趟儿”。

前文的“赶趟儿”写百花争春,这里的“赶趟儿”写人在争春。

3.韵律美。

阅读文章后,你能简要说说文章是如何体现韵律美的吗?【交流点拨】(1)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2)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增添了音乐美感;(3)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词,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添了语言的韵味,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二)写法探究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图画,完成下面的表格。

【交流点拨】2.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交流点拨】其他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地烘托了迎春图。

(三)体验与反思《春》是我们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之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交流点拨】①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征。

②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言生动形象。

③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象突出。

④在平日学习中,要勤观察、抓特征、多揣摩、多练笔、多读书、活运用。

三、板书设计图景美——抓住景物特征表现景物情状结构美——“总分总”式;巧妙的构思情感美——盼-爱-赞修辞美语言美炼字美韵律美春烘托呼应正面与侧面结合手法美动静结合写景方法灵活虚实结合感官结合远近结合四、拓展延伸请从你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中搜集描写“春”的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