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应用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随着个人素质的提高,使用报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态,不同类型的报表有不同的用途。
为了让你不再为写报告而头疼,以下是边肖整理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仅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1。
实践目的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践,可以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主要类群和种子植物常见科属的主要特征,认识和区分种子植物常见科属种,拓展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对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复习和巩固,做到理论联系。
4.通过观察、解剖、描述和收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用工具书和关键表格识别植物,可以培养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习识别植物的方法。
5.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加强学生对植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培养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6.通过实践,进一步培养了独立能力。
7.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的意义1.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既是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也是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更是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野外实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内容1.动员大会6月25日,我们召开了野外实习动员大会。
实习的地方是五大连池。
发布会上,老师讲解了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并为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老师主要告诉大家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
2.具体行程:a)6月28日是植物的田间实践叶的日子。
上午10点出发,下午3点左右到达我们的住处,行程没有安排。
每个人都休息了,为明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6月29日是我们开始实习的第一个* *日,目的地是笔架山。
从指导教师的视角探讨提高《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效果的措施

从指导教师的视角探讨提高《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效果的措施作者:冯邦朝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7期摘要:从指导教师的视角,在地点选择、后勤保障、安全措施、专业训练、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提高《植物学野外实习》效果的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3(a)-0133-02From the Teacher's Perspective to Explore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the Effect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Botany Field PracticeFeng Bang-chao(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Baise University,Baise,Guangxi 533000)Abstract:From the teacher's Perspective,in site selection,logistics safeguard,security,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etc,we explore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Botany Field Practice,in practice some good results are obtained。
Key Word:Botany;Field Practice;Teaching Effect植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必修课[1]。
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植物学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野外观察和描述植物、鉴定植物的方法,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亲身感知生动而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生态关系,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热爱大自然;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际观察与分析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2]、[3]。
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3篇)

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3篇)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通用3篇)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篇1这一路的实习,白云山之游,如今还一幕幕得印入眼睑。
到实地进行考察,确实能将我们从书本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来。
我们对云台山的自然植被环境进行调查研究,从当地植被的'覆盖状况状况中了解环境人们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当然,我们还能透过调查过程,对植物群落调查的方法有了必须的了解,懂得了一些植物调查的专业术语,比如:胸径,冠幅,枝下高等等,认识了更多的植物,初步掌握了一些野外植物的一些主要鉴别特征和这对于本科生的我们来说有着很重要的好处.爬白云山,高九百多米,我们班全部的人坚持下来了,所以我们看到了最美的风景;炎炎夏日,我们坚持下来了,所以我们实习有了很好的收获;离校在外,我们不是单独的个体,我们坚持,团结一致,我们的实习圆满结束。
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篇2春华秋实,岁月潇湘。
转眼为期一个月的园艺生产实习就过去了。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学的不仅仅是如何进行育苗管理,让我感触更深的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观念,一种对园艺产业的认知,一种认识人生与自我的启迪。
这次的实践中,在积累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吸取实践中得来的教训。
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并且不断剖析自己以取得进步。
我相信此次实习经历会对我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时间过的真快,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实习生活的总结以及一些心得体会。
实习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实习生都有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
对接受实习生的单位而言,是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的措施,可以让其低成本、大范围的选择人才,培养和发现真正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亦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关手段,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如实习生)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和理念,从而增强社会对该组织的认同感并赢得声誉。
对我们而言,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早日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内容获取相关经验,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以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也为自我成长丰富了阅历,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植物学专业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植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生理、分类、分布、进化以及与人类生活关系的一门学科。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参加了植物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
以下是本次实践教学的报告。
二、实践目的1. 培养学生对植物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2.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4. 深化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践内容本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2. 植物形态学观察3. 植物解剖学观察4. 植物生理学实验5. 植物分类学实习6. 植物地理学实习四、实践过程1.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在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环节,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植物、采集植物标本以及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深入到野外,实地采集了多种植物标本。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压制、干燥、粘贴植物标本,以及如何整理和保存标本。
2. 植物形态学观察在植物形态学观察环节,我们通过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了解了植物的形态结构。
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了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等微观结构,加深了对植物形态学知识的理解。
3. 植物解剖学观察在植物解剖学观察环节,我们学习了如何解剖植物器官,观察其内部结构。
通过解剖植物叶片、茎、根等器官,我们了解了植物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为后续学习植物生理学奠定了基础。
4. 植物生理学实验在植物生理学实验环节,我们进行了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5. 植物分类学实习在植物分类学实习环节,我们学习了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识别了多种植物,掌握了植物分类的技巧。
6. 植物地理学实习在植物地理学实习环节,我们学习了植物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双语教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双语教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郭晓红;洪艳华;盛云燕;韩文革【摘要】植物学是高等院校农学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植物学双语教学对紧跟国际植物学学科前沿、促使植物学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植物学课程改革和实践,该文从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注重教学评价对双语教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进行了分析。
%Botany is a basic course of each agriculture major.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botany bilingual teaching to follow the international frontier disciplines and promot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Botany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practice of Botang,this paper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selection and arrangements,the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evaluation on the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botany teaching are analyzed.【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4(000)015【总页数】2页(P166-167)【关键词】双语教学;植物学;探索;应用【作者】郭晓红;洪艳华;盛云燕;韩文革【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条件》中要求各高校在3a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2003年又提出继续推进双语教学[1]。
植物科学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植物科学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植物科学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植物科学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是指为植物科学专业学生设计的英语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一份详细计划。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植物科学领域中进行高效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
一、课程目标植物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和科技写作能力。
通过系统的英语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基本的植物科学术语和概念,能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学术文献;2. 能够进行植物科学领域的学术演讲和讨论,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 能够撰写科技论文和报告,包括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等;4. 能够阅读和理解植物科学领域的英文文献,进行文献综述和学术研究。
二、课程内容植物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术语和概念:学生需要学习植物科学领域的基本术语和概念,包括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和概念;2. 学术写作:学生需要学习科技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科技论文的结构、科技报告的撰写、参考文献的引用等;3. 学术演讲和讨论:学生需要进行学术演讲和讨论的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4.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植物科学领域的英文文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科技文献综述能力;5. 科研方法:学生需要学习植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在植物科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1. 任务型教学:通过设计真实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让学生阅读一篇植物科学领域的英文论文,并进行文献综述和讨论;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和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交流能力;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植物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4.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和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实训大纲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实训大纲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botany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独立开课适用专业:中药学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通过讲授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植物分类以及植物生态和植物地理等知识,使学生具有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及其它专业课打下基础。
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为药用植物学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学主要以野外采集、分类鉴定和生态观察为主,兼顾植物标本的制作,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项技能,是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程的延续和深入。
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要求108+8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验54学时,野外实习88学时。
考核方式:植物新种采集(20%)、植物标本鉴定(20%)、植物标本制作(20%)、植物标本识别(20%)、植物种拉丁名(20%)(实习过程中表现优秀者全优免考)实验教材及参考书:付沛云主编,《东北植物检索表》,科学出版社,第二版,1995张亚芝主编,《药用植物学实验》,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2003姚振生主编,《药用植物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二版,2007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1959~1992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实训一、类别:野外实习实训二、实验目的要求:1、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植物;2、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重点认识各大植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的特征及其经济价值。
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4、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和掌握植物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5、掌握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6、识别早春植物和药用野外植物;7、掌握植物拉丁学名、药材学名。
三、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环节):1、熟悉药用植物野外生长环境,实地考察;2、识别早春植物和野外药用植物的特征及相关科、属特征和药用价值;3、采集野外药用植物和植物新种;4、植物标本的鉴定;5、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6、植物拉丁学名和药材学名确定。
“植物学”国际化野外实习课程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 中美联合国际化野外实践教学项目简介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 2008 年开始实施中美 联合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中美野外植物学与生态 学 联 合 实 习”。 该 课 程 是 浙 江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从 2004 年起开设的国际、跨境联合野外实习课程的组 成部分(还包括中加生态学联合实习、海峡两岸野 外生物学联合实习等),也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教育部野外生物 学实习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年是“中美野外植 物学与生态学联合实习”课程实施的第 11 年。该实 习课程是由两种方案组成,一是中国学生赴美进行 野外植物学与生态学实习,中美教师共同指导完成 3 周的野外实习课程;二是北卡州立大学等高校学生 与浙江大学学生组成联合实习小组,在中美教师的 共同指导下完成 3 周的华东地区野外植物学与生态 学实习。中美联合野外实习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与 讨论,实习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全球生物多样性视野 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生物学拔尖人才。自 2008 年以 来,双方已开展了 10 期的合作课程,通过该课程的 实践,激发了同学们对宏观生物学学习的兴趣。据 不完全统计,参加过该课程学习的 100 多位本科生 中,约 1/4 的学生先后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宏观生物 学领域继续深造。近三年,该联合课程的影响力日益 扩大,已遴选了华东地区部分高校如南京大学、上海 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生物学、 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了该课程学习。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58,Chi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应用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从课堂、实验室走进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中,进一步鉴定辨认各种植物的形态,观察其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从而了解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掌握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基本科研能力、野外生存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1〜2]。
然而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开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针对所遇到困难,笔者在二十年的崂山植物实习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摸索总结出利用英语促进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方法和路子,这样说并不是进行双语教学,而是因为植物的学名是由拉丁文组成的,同时英语的单词和拉丁文单词60%以上是同源的,所以英语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有着实际的用途,木文就这方面的一些实例和经验作以简单介绍。
拉丁文是国际生物学界对生物分类群进行形态描述、分类、命名等的统一语言[3],但在实际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拉丁名称较多, 不易记忆,且在大纲中对拉丁名称或学名不作过多的要求,只要求能认识几种常见重点植物的学名和掌握植物命名双名法就可以了,在考试中一般也不作为考试内容,所以学生一般对此不感兴趣,对拉丁文的内容掌握简直是
空口。
我们姑且不说植物学名的重要性,在当今国际一体化步伐化越来越快的情势下,拉丁文或学名所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这在我们的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木来课堂理论教学上学生根本不重视的拉丁文,在野外实习中同学们身临其境地看到他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学名中属名的来历和含义或种加词所揭示的特点,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拉丁文的神奇和重要性,同时让同学们一下就清楚地记住所讲解植物的特征和所处的生态环境,有利地促进了野外实习教学,反过来,以此为契机,很多同学对原来不感兴趣或晦涩难懂的学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他们以后的进一步深造读研开启了一扇兴趣的大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学生大多数对学英语有很好的兴趣和基础。
笔者在实习中结合英语介绍拉丁文学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我们在介绍元宝械和色木时,通过其种加词truncatum(截形的)就是很好的说明,将元宝械的叶基部的典型截形特征和色木区别出来,杠板归的种加词perfoliatum 意思是穿叶的,其抱茎的明显的托叶鞘穿茎而过的典型特征也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卬象。
悬铃木科的悬铃木属在我国栽培的有三种,平时都俗称〃法国梧桐〃,另外又常与国产的梧桐和泡桐相混淆,引起很大的混乱,平时同学们对它们见得不多,只见过几个种,而且在当地名称又叫得很混乱,给同学们讲解时常常有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后来发觉利用种
加词来解释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二球悬铃木(英国梧桐)其种加词acerifolia的意思是像枫叶的,一球悬铃木(美国梧桐)种加词occidentalis的意思是西方的,三球悬铃木(法国梧桐)种加词orientals 的意思是东方的,通过各自种加词的介绍,将三种悬铃木的特征和分布很好地解释清楚了,学生对它们的区别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海滨采到的束生刚毛藻,也让同学们很好地记住了fascicularis(束生的)这个单词[4],介绍边紫菜、银边翠(高山积雪)、金边黄杨、银边黄杨时,同学们就记住了marginatus(ii缘的)这个单词,尽管不要求学生记忆,但有的同学说marginatus和英语的marginatal是同源词,对英语四、六级考试很有帮助,所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植物课程教学,还促进了学生的英文学习,是否也可以这样说,充分利用现在全民学习英语的热潮促进了学生的植物学学习。
因植物学名的种加词常是反映该植物特征的拉丁文形容词,下而就结合学名的种加词的含义谈谈所揭示的生物形状和习性。
在野外实习中经常遇到许多蓼科蓼属的植物,因种类多,特征难于识别和鉴定,同学们感到很是头疼,但学名中的种加词往往一针见血地描述出其特征,如红蓼的种加词ori-entale说明了它的分布范围, 两栖蓼amphibium说明其水陆两栖的生态特点,长鬃蓼longisetum描述出其托叶鞘顶端有长毛的特征,水蓼hydropiper说明其像水生的胡椒,既揭示
其生长环境,又描述出形态特征,杠板归perfoliatum的托叶穿茎而过的特点,箭叶蓼sagittatum说明叶子像箭头一样,高山蓼alpinum揭示岀其高山的生态环境,何首乌multiflorum揭示出其大型圆锥花序的花繁多的典型特点,卷茎蓼convolvu-lus说明其茎的缠绕特性,两栖蓼amphibium 和英文的amphi-bie(两栖的;水陆两栖)很接近,sagittatum和sagittate 是同源单词[5],有很多同学在学英语中不会这个词,但通过这个植物野外实习的具体事例,一下就记住了,其中有个同学更是受益匪浅,在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理解的试题中出现了amphi-bie俩栖的冰陆两栖)这个词,而且是贯穿在整个文章中的一个重要词汇,以前也没有学过,但是试题中就直接有个题目是猜测该词的含义。
以前在上植物野外实习课时,笔者让学生认识水边的一株两栖蓼,给学生讲amphibie的含义,这个学生就卬象很深刻,所以他在英语四级考试中很快就领会了该文章叙述的主要意思,而且amphibie也是该篇阅读理解的一个题眼,是理解这篇文章的钥匙,这个单词领会好了,该篇的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他考得很是顺手。
这些种加词往往也是同学们学习中经常遇到的英语单词,其构词法对同学们掌握单词的构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下边再举一些例子, 如一些常见的或重要的药用植物常用“officinelis〃(药用的)来做种加词揭示其药用价值,而拉丁文"officina-lis"和"officinal"是同源的,所以在介绍厚朴、地榆、草木樨、山茱萸、马鞭草、缠草、石刁柏(芦笋)(种加词都是“officinalis”)时,同学们很容易就清楚了它们具有很高的药
用价值,甚至一些学生还能具体讲出当时老师讲的每种植物的药用功
效;一些原产丁•中国的植物常用"chinensis"或"sinica"或sinensis)中国
的)来做种加词,如枸杞(枸杞子)、中华鳞毛蕨、圆柏(桧)、石竹(种加词都是"chinensis"),中华结缕草、草麻黄(种加词都是"sinice"),朴树、木瓜(木梨)、皂角、紫藤、莊豆、香椿、锦葵、茶(种加词都是“sinensis")等等,这类的植物特别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