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基础(肾藏精主生长发育)
传统中医知识 五脏之五 肾

传统中医知识五脏之五肾肾位于腰部,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说:“腰者,肾之府。
”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肾主纳气。
其与其它组织器官的关系是: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
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1)肾的生理特性肾的生理特性,主要有两个方面:1、肾性潜藏,为固摄之本。
在五脏之中,肾的位置最下,而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阴精,又主命火。
肾精宜藏,最忌耗泄损伤,命火宜潜于水中,不宜升腾。
所以,在古代,以潜藏蛰伏之意比喻肾的生理特性。
正是由于肾的封藏固摄作用,使体内精微物质得以保留,元阴元阳得以闭藏,人的生命力才能旺盛,身体才能健康。
若肾有病变,使肾的封藏、固摄机能失职,就会引起阴精过度耗损妄泄病症,表现为遗精、带下、滑胎、尿浊、尿甜等。
2、肾与冬气相通应。
在五脏之中,肾属阴中之阴,而冬季阴气最盛,故肾与冬气相通应。
表现在病理方面,肾的病变,在自然界之气的滋助下,在冬季易于好转,病人的自我感觉亦较为舒服些。
当然冬季气候变化过于剧烈,对肾也容易产生损害作用。
(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精是人体内最宝贵的物质之一。
在中医学理论中,精的运用甚为广泛,归纳起来,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也就是说,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均是由精这种物质构成,先有了精,在此基础上才有了胚胎的发育,生命的产生。
故《灵枢》说:"人始生,先成精。
"二是指精为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即是说,人出生后,由幼年、青年到壮年、老年,都不断地消耗精微物质,"精"即是对这些精微物质、营养成分的概括。
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
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
肾主骨的原理

肾主骨的原理
肾主骨,又称为肾藏精骨,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肾主骨是指肾脏对骨骼的调节作用。
肾主骨的原理涉及到肾脏的功能、精气的生成和骨骼的生长发育等方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肾主骨的原理。
首先,肾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的原理与肾脏的功能密切相关。
肾脏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主管生殖、生长、发育和骨骼的生成。
肾脏的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精气的充盈与否直接影响着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肾脏在中医学中被视为掌控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
其次,肾脏的精气生成与骨骼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肾脏的精气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营养作用,它可以滋养骨骼,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同时,肾脏的精气还可以调节骨骼的代谢,维持骨骼的健康状态。
因此,肾脏的精气生成与骨骼的生长发育是密不可分的。
最后,骨骼的生长发育受到肾脏的调节。
在中医学中,认为肾脏的精气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同时还可以调节骨骼的代谢和
修复。
肾脏的精气充盈可以保证骨骼的生长发育正常进行,而肾脏
的精气不足则会导致骨骼的生长发育受阻或者出现骨质疏松等问题。
综上所述,肾主骨的原理是指肾脏对骨骼的调节作用。
肾脏的
精气生成与骨骼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肾脏的精气可以滋养骨骼,
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并且调节骨骼的代谢和修复。
因此,保护肾脏、调节生活作息、合理膳食,对于维护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希望
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加深对肾主骨原理的理解,为大家的健康生
活提供一些参考。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 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2.藏神
❖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 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 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 理活动的功能。
❖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 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 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 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 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 之神。
之精向下输布到其它脏腑以濡
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养之
─────────────────────────────
宣发卫气于体表肌腠,发挥保
将脏腑代谢产生的废水下输于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4 在液为涕
5 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三、脾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2、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2、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字面理解:运, 转运、转输; 化, 消化(变化)。
基本概念:
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 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 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要点:肾主骨与生髓

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肾之精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
因此,肾-精-髓-骨组成一个系统,有其内在联系。
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则发育旺盛,骨质致密,坚固有力。
反之,如肾精亏虚,骨髓化生无源,骨骼失其滋养。
在小儿,就会骨骼发育不良或生长迟缓,骨软无力,囱门迟闭等;在成人,则可见腰膝酸软,步履蹒跚,甚则脚痿不能行动;在老年,则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等。
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分。
藏于骨腔内之髓,称为骨髓。
位于脊椎管内之髓,称为脊髓。
位于颅腔中的髓,称为脑髓。
这三种髓,均由肾精所化生。
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到骨的生长与发育,而且也影响到髓的充盈和发育。
中医学认为脑为髓之海,因为脊髓上通于脑,聚而为脑髓。
肾精充沛,髓海满盈,脑得其养,则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耳目聪明,记忆力强。
反之,若肾精不足,髓海失充,在小儿,则表现为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或形成傻呆病;在成年人,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顿,思维缓慢,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严重者,则可发展成为健忘症。
牙齿属骨的一部分,故称齿为骨之余。
既然牙齿与骨同出一源,所以牙齿也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充养。
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齐全。
若精髓不足,则牙齿松动,甚或脱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对于牙齿松动等病证,临床上亦常采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多能获效。
肾主骨这一理论,近年来通过实验研究,也进一步得到充分的证实。
例如研究发现,某些补肾药物,能增加骨的坚韧度,对于某些骨折的病人,采用补肾的方药治疗,多能加速骨质愈合。
近年来,根据肾主骨的理论,从治肾入手,治疗多种骨的病变,都取得满意疗效。
中医学上的肾的概念

中医学上的肾的概念在中医学里,肾的概念有着丰富且独特的内涵,与现代医学中单纯指解剖学上的肾脏有所不同。
1、肾的生理功能(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藏精: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始物质,为生命的基础;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微,它不断地充养先天之精。
肾将这些精气封藏起来,使其发挥重要作用。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精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生殖能力。
从幼年开始,肾精逐渐充盛,人体就会表现出齿更发长等生长现象;到了青年时期,肾精充盛到一定程度,便具备了生殖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肾精逐渐衰减,人体也会出现诸如发脱齿摇、生殖功能减退等情况。
(2)主水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一方面,肾的蒸腾气化作用对水液代谢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肾阳的温煦蒸腾,水液中的清者得以上升,重新分布到全身各处供机体利用;而浊者则化为尿液,下输膀胱排出体外。
另一方面,肾对其他脏腑参与水液代谢的功能也起到协调作用,比如与肺、脾等脏腑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3)主纳气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的功能,以保持呼吸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
正常情况下,肺吸入的清气,必须下达于肾,经过肾的摄纳潜藏,才能保证呼吸均匀和调,气道通畅。
如果肾的纳气功能失常,就可能出现呼吸表浅,动辄气喘等现象,比如一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往往也存在肾不纳气的情况。
2、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1)肾与心肾属水,心属火,二者之间存在着水火既济的关系。
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温煦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则必须上济于心,以制约心火,使心火不亢。
如果这种水火既济的平衡被打破,就可能出现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心肾不交的症状。
(2)肾与肝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
肾精能化生肝血,肝血也能滋养肾精。
二者相互滋生、相互转化。
同时,肾与肝在疏泄与封藏方面也相互协调,比如肝气的疏泄正常有助于肾精的封藏有序,而肾精充足也有利于肝气的正常疏泄。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
肾对于精气之闭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应有效应创造良好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
1.精的概念、组成及功能:精,是精微、精华之意。
中医学中的精,即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
其含义有两方面。
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虽然来源与功能有异,但均同归于肾,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2.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肾所藏的精气可以转化为气,称为肾气。
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兹分述之。
肾主生殖:生殖,即生育繁殖,即是人类繁衍后代的保证。
中医学认为,生殖与肾的关系极为密切。
肾的精气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是促进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基础。
人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就逐渐充盛,到了青春期(男子二八,女子二七),肾的精气进一步充盛,体内产生了一种叫“天癸”的物质,这时人的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男子出现排精,女子月事以时下,从而具备了生殖能力并维持到一定的年龄。
从中年进入老年,肾中精气逐渐衰竭,“天癸”这种物质也逐渐消失,生殖能力即逐渐地丧失。
肾气促进生长发育:人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和肾中精气的盛衰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
可见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如果肾的精气虚衰,必然会给人体带来相应的病理变化。
此外,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的理论,对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保养肾中精气,是中医防止早衰、延年益寿的核心内容。
目前所研制的抗衰老药物,亦以补肾药物为主。
此外,中医学认为,精血互相化生,肾精可以化生为血液,如《诸病源候论》说:“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
”肾精生血理论,对中医临床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肾中精气与肾阴、肾阳的关系: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活动,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医对肾的认识和理解

中医对肾的认识和理解中医学认为,肾是人体五脏之一,是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和根源。
肾主藏精、主水、主骨、主生长发育,是人体的生命之源。
肾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代谢和免疫等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肾的功能主要包括肾藏精、主水、主骨、主生长发育、主生殖等。
肾藏精是指肾脏内所藏之精液,精液是男性生殖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男性生殖能力的基础。
女性的卵巢中也有所谓的卵精,也是由肾脏所调节的。
肾主水是指肾脏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肾主骨是指肾脏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代谢的掌控,肾主生长发育是指肾脏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肾主生殖是指肾脏对人体生殖和性功能的主要作用。
中医学中,肾有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肾之分。
先天之肾是指胚胎时期形成的肾,藏有先天之精和先天之气。
后天之肾是指出生后形成的肾,也就是指平常所说的肾脏。
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肾是相辅相成的,共同维系人体的生命活动。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肾精是人体生命之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肾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
先天之精是指胚胎时期形成的精液,藏于先天之肾中,是生命之源。
后天之精是指成年后形成的精液,由肾脏和其他脏器共同生成。
肾精的充足与否,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功能、免疫力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认为,肾主水,肾脏对人体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非常重要。
肾脏可以将体内多余的水液排出,维持人体内部的水分平衡。
同时,肾脏还可以通过调节水液的分布,保持人体各个部位的水分平衡。
中医认为,肾主骨,肾脏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代谢有着重要的掌控作用。
肾脏可以调节体内的骨骼生长激素、钙、磷等物质的代谢,从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健康。
中医认为,肾主生长发育,肾脏对人体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非常重要。
肾脏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
中医认为,肾主生殖,肾脏对人体生殖和性功能的主要作用。
肾脏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影响性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人体的生殖和性功能。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肾主藏精

主藏精,主⽣长发育、⽣殖与脏腑⽓化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的作⽤,是肾最主要的⽣理功能精得藏于肾,发挥其⽣理效应⽽不⽆故流失,依赖于肾⽓的闭藏作⽤和激发作⽤的协调。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精,⼜称精⽓,是构成⼈体、促进⼈体⽣长发育和维持⼈体⽣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命之源,故《素问。
⾦匮真⾔论》说:“夫精者,⽣之本也。
”就精⽓来源⽽⾔,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来源于⽗母的⽣殖之精,是禀受于⽗母的⽣命遗传物质,与⽣俱来,藏于肾中。
出⽣之前,是形成⽣命(胚胎)的重要物质,是⽣命的构成本原;出⽣之后,则是⼈体⽣长发育和⽣殖的物质基础。
如《灵枢·本神》说:“⽣之来,谓之精。
”《灵枢·决⽓》说:“两神相搏,合⽽成形,常先⾝⽣,是谓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化⽣的⽔⾕之精。
肾主藏精 主藏精,主⽣长发育、⽣殖与脏腑⽓化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的作⽤,是肾最主要的⽣理功能精得藏于肾,发挥其⽣理效应⽽不⽆故流失,依赖于肾⽓的闭藏作⽤和激发作⽤的协调。
《素问。
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精,⼜称精⽓,是构成⼈体、促进⼈体⽣长发育和维持⼈体⽣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命之源,故《素问。
⾦匮真⾔论》说:“夫精者,⽣之本也。
”就精⽓来源⽽⾔,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来源于⽗母的⽣殖之精,是禀受于⽗母的⽣命遗传物质,与⽣俱来,藏于肾中。
出⽣之前,是形成⽣命(胚胎)的重要物质,是⽣命的构成本原;出⽣之后,则是⼈体⽣长发育和⽣殖的物质基础。
如《灵枢。
本神》说:“⽣之来,谓之精。
”《灵枢。
决⽓》说:“两神相搏,合⽽成形,常先⾝⽣,是谓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化⽣的⽔⾕之精。
⼈出⽣后,机体由脾胃的运化作⽤从饮⾷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称为“后天之精”。
后天之精经脾⽓的转输作⽤以“灌四傍”,则为脏腑之精。
各脏腑之精化为各脏腑之⽓,以推动和调控该脏腑的⽣理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理论基础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中医认为肾脏主要功能为:肾藏精、主生殖,肾主生长和发育;肾主水;肾主纳气,主元气;肾主命门之火;肾主骨;肾生骨生髓,髓造血,其华在发;肾开窍于耳;肾主恐等。
一、肾藏精,主生殖、生长和发育
1、肾藏精、主生殖。
所谓的“精”就是我们老百姓将常说的“精、气、神”里面的“精”。
中医非常重视精的作用,强调“精不可伤,伤则失
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肾所藏“精”又分为先
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种。
什么是先天之精?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之精”,“人始生,先成精”,这明显表明是生殖之精,对新
生命的个体来说是先天之精,是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形成
的物质基础。
两神之精相结合形成新的个体一胚胎。
男性生殖
细胞(精子)和女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相结合而形成新个体和新
生命的过程,也就是父母遗传基因相融合的过程,生物学上称
这一过程为“受精”。
通过受精过程子代就继承了亲代的遗传基
因,这些基因就是指导和调节子代新个体生长、发育、分化和
繁殖的物质基础。
这样,先天之精(遗传基因)是代代相传,它
是维持种族延续和物种相对纯性的重要保证,所以肾也称之为
“先天之本”。
那么“后天之精”又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后天之精应包括来源于饮食物的各种营养物质和体内合成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通过脾胃消化吸收成为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脾又称为“后天之本”。
这些营养物质是维持脏腑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同时,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又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
一方面,先天之精对后天之精的合成和功能起着指导和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后天之精又是先天之精进行复制和补充的物质基础。
如果后天之精来源不足或先天之精消耗过多,则出现“肾虚精亏”现象。
这时不但发生机体衰弱,生命活力低下,而且也发生生育力降低或不孕不育。
由上述可见,肾藏之“精”,它是形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据,因此,先天之精是生身之本,后天之精是养身之源。
同时,精也是富有生命力的物质,它在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动用、消耗,也不断进行复制,合成和补充。
肾精化生之气称为“肾气”,肾气对人体的发育、生长、生殖和衰老有密切关系。
《素问•上古天真论》对“肾气”的作用描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壮盛。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
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
从上段引文中,可看出“肾气”,“天癸”,“有子”和形体的发育、衰老四者之间有平行关系,其中核心是“肾气”,“肾气”盛实则天癸至,天癸至则女子月经来潮,男子精气溢满,故阴阳和而有子。
“肾气平均”则筋骨隆盛,肌肉满壮,身体盛壮。
“肾气衰”则天癸竭,天癸竭则女子地道不通,男子精少,生殖力消退。
肾主藏精。
肾气,即肾中所藏之精气,是肾各项功能的物质基础。
肾阴、肾阳是肾中精气生理效应的两个方面。
肾阴为一身阴液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养、濡润作用;肾阳为一身阳气的根本,温煦各脏腑组织器官和激发推动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肾阴肾阳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相互为用,既协调肾脏本身阴阳的相对平衡,亦维持其它脏器阴阳的协调。
肾阳虚,表现为阳气不足,全身机能衰退,症见面色光白,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头眩耳鸣。
发白易脱,周身浮肿,阳萎早泄,月经稀少或闭经。
肾阴虚,表现为阴虚火旺,症见五心烦热,咽干口燥,皮肤干燥,面颊潮红,失眠多梦,脑晕耳鸣,腰膝酸痛。
具体阴阳探讨请参见文章:
2、肾主生长、发育的理论基础分析
“肾”主身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身体的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生长的关键在于肾气的推动,在现代临床医学
中生长素是人体生长的关键因素。
因此生长素与中医“肾”的
功能有关。
据测定,新生儿生长素含量很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这与中医“肾气”的盛衰是一致的。
睡眠时,血中生长素浓度在深睡一小时左右出现分泌高峰,释放量明显多于觉醒时。
睡眠时,阴为主时,生长素分泌增多,
这与中医“阴为物质”的理论有相关性。
在生长素作用下,肝脏、还有肾及肌肉组织产生一种生长素介质,它促进氨基酸进入软骨组织,加速蛋白质合成,增加
酸胶原组织,促进软骨细胞分裂,软骨生长,对肌肉与纤维母
细胞也可能有类似作用。
若腺垂体在幼年时分泌机能不足,身
体的发育生长停滞,虽至壮年,但身材矮小,这也是中医“,
肾虚”的症状之一。
所以女子三七就是二十一岁肾气达至顶点,男子三八就是二十四岁肾气达到顶峰,也就意味着到了这个年龄,身体就不会再发育长高了,接下来的就是维持阶段,然后开始走下坡路,那么如果肾精、肾气保
持充足,人体衰老速度就会减慢,机体机能也会保持相对完好。
因此养肾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