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第一章【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A.水B.天C.地D.风E.气2.气的根本属性是:A.上升B.下降C.外出D.运动E.静止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A.互根互用B.对立制约C.交感合和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A.生殖之精B.后天之精C.自然界之清气D.肾中所藏之精E.水谷精微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气B.气机C.气化D.彼此感应E.神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E.以上均是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B.气的作用C.神的作用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B.水火C.上下D.晦明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A.事物的对立B.事物的对立统一C.事物的一分为二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阴阳感是指: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E.阴阳二气的对峙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生和变化的:A.结果B.根由C.形式D.物质E.现象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A.制约B.交感C.消长D.互根E.互用14.“无阳则阴无以生,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15.根据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A.心B.脾C.肝D.肺E.肾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阳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是:A.心B.肺C.肝D.脾E.肾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前半夜B.后半夜C.上午D.下午E.以上均非2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阴虚则阳亢24.“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阳损及B.阳盛伤阴C.阴虚阳亢D.阳气暴脱E.阳虚阴盛25.“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阴阳虚B.阳胜阴虚C.阴虚阳亢D.阳虚阴盛E.阴阳两虚26.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以上均不是27.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28.“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制化2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木侮土E.土侮木30.脾病传肾属于: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31.属于“子病犯母”的是:A.脾病及肺B.脾病及肾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E.肺病及肾32.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B.佐金平木C.泻南补北D.抑木扶土E.培土制水33.“泻南补北”法适用于: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亢E.肾阳虚而心火越34.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精气学说E.比较、演绎、类比35.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A.比较B.演绎C.类比D.以表知里E.反证36.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A.比较B.类比C.演绎D.以表知里E.试探37.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A.比较B.演绎C.类比D.反证E.试探(二)B型题1.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A.精气学说B.比较、演绎、类比C.诊断方法D.治疗方法E.预防方法2.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滋阴扶阳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A.阴阳的运动B.阴阳的交感C.阴阳的制约D.阴阳的互根E.阴阳的平衡5.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6.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相克7.肝火犯肺属于:8.肝气犯脾属于:A.益火补土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D.抑木扶土E.金水相生9.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10.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11.滋养肺肾法称:A.比较法B.类比法C.演绎法D.以表知里E.反证法12.患者四肢震颤、抽搐,诊断为风邪为患,此采用的是:13.患者唇、舌青紫,诊断为血瘀,此采用的是:A.反证法B.试探法C.司外揣内D.比较E.类比14.中医古代医籍中的“消息法”属于:15.诊断性治疗属于:(三)D型题1.精气的两种存在状态是:A.弥散B.变幻莫测C.凝聚D.气化E.以上均是2.阴阳的互根旨在说明:A.阴阳二气是交互感应的B.阴阳具有各自的独立性C.阴阳是对立统一的D.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E.阴和阳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3.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A.母子关系B.母病及子C.子病犯母D.传其所胜E.传其所不胜 3 4.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A.传其所胜B.母病及子C.子病犯母D.传其所不胜E.所胜所不胜关系5.五行中某一行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制化6.阴阳学说中最根本的原理是:A.对立B.互根C.消长D.平衡E.转化7.下列哪些属于阴阳运动的形式:A.阴阳交感B.阴阳制约C.阴阳消长D.阴阳互用E.阴阳转化8.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A.抑强B.扶弱C.虚则补其母D.实则泻其子E.泻其有余,补其不足9.从结果来进行反推的思维方法有:A.类比B.试探C.比较D.司外揣内E.反证10.气一元论(精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是下列何学说的基础:A.气血津液学说B.经络学说C.阴阳学说D.五行学说E.病因学说(四)X型题1.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是:A.水地说B.道家思想C.精气学说D.阴阳学说E.五行学说2.广义之“精”,泛指人体中的:A.气B.血C.津液D.先天之精E.水谷之精3.精气神学说中的“气”主要组成是:A.肾精所化之气B.水谷精气C.自然界清气D.肾中所藏精气E.脏腑之气4.阴阳消长是:A.绝对的B.相对的C.稳定的D.无条件的E.有条件的5.属于阳的属性有:A.温煦B.兴奋C.明亮D.潜藏E.滋润6.用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来解释的有:A.阳中求阴B.阴损及阳C.阳病治阴D.阳胜则阴病E.气虚导致血虚7.属阴阳制约原理的治法是:A.阴阳双补B.阳病治阴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寒者热之8.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A.阳制约阴B.阴根于阳C.阴消则阳长D.阴阳中复有阴阳E.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分阴阳的9.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A.五行的特性B.事物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C.五行的生克制化D.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E.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0.“水曰润下”比象地说明了肾的哪些功能:A.肾主水B.肾开窍于耳C.肾主骨生髓D.肾藏精E.肾在液为唾 11.下列属于土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唇、口、黄、化、肉C.皮、鼻、口、胃、长 D.宫、脾、黄、思、E.长夏、湿、中、歌、哕12.下列属于金行的是:A.爪、筋、皮、肉、B.鼻、皮、毛、收、悲C.皮、鼻、口、胃、长D.商、辛、白、哭、悲E.秋、西、咳、燥、收13.下列属于火行的是:A.爪、筋、皮、肉、苦B.舌、脉、喜、夏、长C.喜、鼻、口、胃、长D.苦、赤、、、南E.夏、小肠、舌、笑、忧14.下列属于木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目、筋、怒、呼、握C.皮、筋、口、胃、长D.春、东、风、青、生E.角、酸、东、胆、目15.下列属于水行的是:A.爪、筋、皮、肉、B.冬、膀胱、耳、骨、恐C.冬、鼻、口、胃、长D.恐、呻、栗、耳、冬E.北、寒、藏、黑、咸16.根据“虚则补其母”确立的治法是: 4 A.培土制水法B.益火补土法C.滋水涵木法D.佐金平木法E.培土生金法17.“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A.子病犯母B.母病及子C.肺病及肝D.肾病及脾E.单纯一脏有病18.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深重的有:A.肝病及脾B.脾病及肾C.心病及肾D.肝病及肺E.肺病及肝19.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轻浅的有:A.肾病及肝B.脾病及肺C.肺病及脾D.脾病及肝E.肝病及心20.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顺”的有:A.肝病色青见浮脉B.心病面赤见沉脉C.肝病色青见沉脉D.肺病色白见洪脉E.肾病色黑见沉脉21.下列哪些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A.思胜恐B.惊胜思C.悲胜怒D.怒胜忧E.恐胜喜22.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是:A.注重整体上的研究B.比较C.擅长哲学思维D.强调功能联系E.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23.在中医学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方法有:A.视外揣内B.类比C.比较 D.演绎E.试探与反证24.事物按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A.以表知里法B.试探法C.取象比类法 D.推演络绎法E.比较法二、填空题1.精气学说滥觞于______,西汉时______所同化。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是由什么所决定的?A. 气血B. 阴阳C. 五行D. 脏腑答案:B. 阴阳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摸诊答案:D. 摸诊3. 中医中的“脾胃”主要指的是什么功能?A. 消化B. 吸收C. 分泌D. 排泄答案:A. 消化4.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这一说法主要体现了中医的哪种理论?A. 脏腑学说B. 经络学说C. 阴阳五行学说C. 气血津液学说答案:A. 脏腑学说5. 中医认为,哪种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外在原因?A. 七情B. 六淫C. 饮食不节D. 劳逸失宜答案:B. 六淫二、填空题1.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五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青、红、黄、白、黑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
答案:气、血3.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两个方面处于______状态,而疾病则是由于______。
答案:平衡、阴阳失衡4.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5.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______。
答案:肾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答: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病因、病机、病位,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辨证是识别疾病过程中的各种证候,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
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和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特点。
2. 描述中医中的“气血津液”理论。
答:气血津液是中医理论中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是推动和温煦身体的动力,血是营养身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津液包括身体内的各种液体,如唾液、泪液、关节液等,它们起到润泽、滋养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中医基本理论的内容?A. 五行学说B. 阴阳学说C. 八纲学说D. 脏腑学说2.中医基本理论中,阳对应的属性是?A. 寒B. 热C. 阴D. 湿3.中医基本理论中,病因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哪一项?A. 六淫B. 五劳七伤C. 精神因素D. 饮食不当4.中医中,人体的防御系统被称为?A. 免疫B. 抵抗力C. 气虚D. 抗生素5.中医中,主要用于养生的方法是?A. 针灸B. 推拿C. 草药D. 饮食调养6.下面哪一种中药性质味道偏寒凉?A. 附子B. 生姜C. 人参D. 枸杞7.中医理论中,脉搏的数量和质地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情况?A. 中药的煎煮时间B. 病情的变化C. 饮食的调节D. 灼烧伤的程度8.下面哪一项不是中医的四诊之一?A. 望诊B. 问诊C. 听诊D. 切诊9.中医中,主要通过哪些方法辨识病情?A. 洗澡B. 摸诊C. 闻诊D. 拉诊10.中医基本理论中,气血的生成与哪一脏腑的功能相关?A. 心脏B. 肺脏C. 肾脏D. 肝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中医基础理论中,阴阳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来描述万物变化。
阴阳是根据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进行划分的。
阴阳学说的应用包括诊断、治疗和养生等方面,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维护身体健康。
2.中医基础理论中,五行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以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来描述和分析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的原理包括相生相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应用于中医诊断、治疗和药物选择等方面。
3.中医基础理论中,脏腑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体器官为基础,研究脏腑之间的生理和病理关系。
脏腑学说的原理包括脏腑功能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它应用于中医诊断、辨证施治和养生等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阴阳学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阴阳是世界上相对而言的事物 B.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 C. 阴阳是具有否定性的 D. 阴阳是一成不变的答案:D. 阴阳是一成不变的2.下列哪项不属于《黄帝内经》的内容? A. 阴阳学说 B. 五行学说 C. 经络学说 D. 针灸学说答案:D. 针灸学说3.下列哪种脉象对应疾病“气郁”? A. 涩而紧 B. 滑而满 C. 濡而缓 D. 紧而散答案:A. 涩而紧4.“藏匿侵蚀,精神恍惚”是哪种疾病的症状? A. 阴虚阳亢 B. 阳虚阴盛C. 痰浊内蕴D. 气滞血瘀答案:C. 痰浊内蕴5.下列哪种不是中医辩证法中常见的“四诊合参”? A. 问诊 B. 望诊 C. 试诊 D. 嗅诊答案:D. 嗅诊二、填空题1.中医的治疗原则有_______和_______两大原则。
答案:辨证论治、三因制宜2.五脏对应五行,心属_______,肝属_______,脾属_______,肺属_______,肾属_______。
答案:火、木、土、金、水3.中医认为脉搏共有_______种类型,其中之一是_______。
答案:六、滑4.“郁则痛,痛则胀,胀则属于气”所描述的是_______。
答案:气机郁滞三、问答题1.请简要解释中医的“阴阳学说”及其作用。
答:中医的“阴阳学说”是指阴阳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应用,表明了事物的相对性和对立统一。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学说体现为阴阳互根互用,相互转化的关系。
阴阳学说帮助医生理解身体生理病理的变化,辨证施治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
答:中医的“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诊、问诊、望诊等情况,根据中医独特的辨证方法来确定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症候,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上火引起的口干舌燥、口苦等症状,中医会辨别为“上火”,采用清热泻火的治疗方法。
以上是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试题题库及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医基础理论的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气”密切相关。
请问“气”在中医学中的含义是什么?A. 呼吸的空气B. 生命活力的基本物质C. 血液中的氧气D. 身体的热量答案:B2. 在中医的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人体的哪些器官?A. 肝、心、脾、肺、肾B. 肺、肾、肝、心、脾C. 心、肝、脾、肺、肾D. 脾、肺、肾、肝、心答案:A3. 中医中的“阴阳”是指什么?A. 两种不同的疾病B. 人体内的两种基本物质C. 人体内的两种基本功能D. 人体内的两种基本生理状态答案:D4.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核心原则,其中“证”指的是什么?A. 病人的主诉B. 病人的体征C. 疾病的病因和病机D. 疾病的名称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治未病”的措施?A. 调整饮食B. 加强锻炼C. 服用抗生素D. 调整作息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中医认为,情志内伤可以导致哪些脏腑功能失调?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答案:ABCD7. 中医的“四诊”包括哪些内容?A. 望B. 闻C. 问D. 切E. 摸答案:ABCD8.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医的“气血”运行?A. 情绪波动B. 饮食不节C. 过度劳累D. 环境变化E. 遗传因素答案:ABCD三、判断题9.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平衡的结果。
()答案:正确10. 中医的“五行相生”理论认为,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中医的“脏腑”学说中“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答案:在中医的脏腑学说中,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储藏血液、调节血液、促进身体各部位的血液流动、维持情绪稳定、协助脾胃的消化吸收等。
12. 描述中医中“经络”的概念及其在治疗中的作用。
答案:中医中的“经络”是指人体内的一种气血运行的通道系统,它贯穿全身,连接脏腑,沟通内外,是气血、营养和信息传递的途径。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得分:学校:专业: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计 30 分)1.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A. 隋唐时期B. 金元时期C. 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 春秋战国时期2. 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心B.脾C.肝D.肾E.肺4. “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A. 五行相生B. 五行相克C. 五行相乘D. 五行相侮E. 五行制化5.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A.鼻B.耳C.口D.舌E.目6.“罢极之本”是指()A.肝B.肾C.脾D.胆E.心7.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肝与肺B. 心与肺C. 脾与肺D. 肾与肺E. 心与肾8.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A. 元气B. 心气C. 宗气D. 营气E. 卫气9.“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A. 气能生津B. 气能行津C. 气能摄津D. 津能载气E. 津能化气10. 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A. 宗气虚B. 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E. 肺气虚11. 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A. 偏阴质B. 偏阳质C. 痰湿质D. 阴阳平和质E. 气虚质12. 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A. 风邪B. 火邪C. 暑邪D. 燥邪E. 以上都不是13.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 怒则气上B. 思则气缓C. 悲则气消D. 惊则气乱E. 劳则气耗14.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正气不足B. 邪气侵袭C. 正邪相争D. 体质虚弱E. 气候异常15.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 阴偏盛B. 阳偏盛C. 阴偏衰D. 阳偏衰E. 阳胜则阴病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A.辛B.甘C.酸D.苦E.咸2.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A.心B.肝C.脾D.肺E.肾3.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A.筋B.脉C.肉D.目E.胆4.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5.以下属于气的升降失常的是()A. 气滞B. 气逆C. 气脱D. 气闭E. 气陷6.气为血之帅是指()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C. 气能摄血D. 血能载气E. 血能生气7.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8.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9.以下何脏腑与水液代谢有关()A.肺B.脾C.肾D.三焦E. 膀胱10. 六淫之中,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有()A. 风邪B. 燥邪C. 暑邪D. 湿邪E. 火邪三、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doc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一、选择题1.中医学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学科?A. 经验学科B. 实证学科C. 哲学学科D. 数理学科答案:A2.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五脏六腑B. 阴阳五行C. 经络气血D. 三焦九窍答案:A、B、C3.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针灸B. 草药C. 推拿D. 手术答案:A、B、C4.中医所讲的“气血阴阳”是指什么?A. 人体的营养物质B. 人体的生命活动能量C. 人体的体液循环系统D. 人体的神经系统答案:B5.中医的“望闻问切”是指下面哪些内容?A. 观察患者的面色B. 听患者的言语C. 问患者的病史D. 触摸患者的脉搏答案:A、B、C、D二、填空题1.中医所讲的“五脏”指的是肺、肝、心、脾和(胃)。
2.中医所讲的“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3.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以(阴阳)和(五行)为核心。
4.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针灸),通过调节人体经络和气血来治疗疾病。
5.中医草药的治疗原理是通过草药的药性作用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三、简答题1.中医的“阴阳”理论是什么?中医的“阴阳”理论是指万物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阴阳理论认为,宇宙万物和人体都有阴阳之分,阴阳是相对的,互为存在。
在人体中,阴阳相互作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中医的“五行”理论是什么?中医的“五行”理论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五行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着五行,五行相生相克,相互制约,保持了人体的动态平衡。
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中医的“经络气血”理论是什么?中医的“经络气血”理论是指人体内经络系统的运行和气血的循环。
中医认为,经络系统是连接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通道,气血通过经络系统流动,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经络气血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科室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2.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B )A.鼻B.耳C.口D.目3.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 )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B )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气虚质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D )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 )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8.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C )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9、下列关于藏象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脏,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为“五脏”B.中医藏象学说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属人体整体生命机能的体现,与五脏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C.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三焦、女子胞、子宫D.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沟通联系成有机整体10、肝的生理特性是( C )。
A.主疏泄,调畅气机B.主藏血,调节血量C.肝为刚脏,肝气升发D.主血海而调冲任11、肝主藏血不包括( D )。
A.濡养肝及形体官窍B.为经血生成之源C.化生和濡养肝气D.化生和濡养神12、肾开窍于( D )A.齿B.耳C.二阴D.耳及二阴13、急躁易怒主要与下列哪项功能失调有关?( D )A.神不守舍B.髓海空虚C.肝血不足D.肝升太过14、十二经筋的分布,多结聚于( C )A.胸腹部B.肌肤体表部位C.关节和骨骼D.四肢末端15、奇经八脉中,联络全身阴阳的经络的是( D )。
A.冲脉B.任脉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16、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面部相交于(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A.手厥阴经B.足少阳经C.足厥阴经D.手少阴经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A.木为水之子B.水为火之所不胜C.火为土之母D.金为木之所胜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肺主气,司呼吸B.肺主升清C.肺主通调水道D.肺主治节6.脾统血的含义是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A.心阳B.肺气C.脾气D.肾阳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脉B.筋C.髓D.骨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A.阴盛慎用寒药B.阳虚慎用寒药C.冬季慎用寒药D.假寒慎用寒药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A.水谷精微B.肾精C.冲任气血D.命门之火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A.生发、柔和B.阳热、上炎C.长养、化育D.清静、收杀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A.肝的疏泄作用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C.膀胱的气化作用D.肾的气化作用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A.气滞B.气逆C.气不降D.气脱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足少阳胆经C.手少阳三焦经D.手太阳小肠经16.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A.湿为阴邪B.湿性重浊C.湿性粘滞D.湿性趋下1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A.痰B.饮C.水D.湿18.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A.肝B.肺C.脾D.肾19.孙络是指A.十五别络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D.十二皮部的络脉20.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A.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B.易生风动血C.易耗气伤津D.易为阳热症状21.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A.督脉B.带脉C.任脉D.冲脉22.心悸不安,精神涣散,多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A.喜伤心B.怒伤肝C.思伤脾D.悲伤肺23.形成阴疽流注的病因多为A.暑邪B.热邪C.痰饮D.瘀血24.脾病面色黄,见何种脉时为逆A.浮脉B.洪脉C.弦脉D.缓脉25.肺的生理特性是A.喜润恶燥B.不耐寒热C.体阴用阳D.喜燥恶湿26.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八寸以下的经脉是A.足太阴脾经B.足厥阴肝经C.足少阴肾经D.足阳明胃经27.十二经中具有两条别络的经脉是A.足少阴肾经B.足太阴脾经C.手少阴心经D.手太阴肺经28.导致人体生命死亡的根本病机是A.阴阳偏盛B.阴阳偏衰C.阴阳离决D.阴阳失调29.对虚实错杂证运用先攻后补治则的主要根据是A.先祛邪不会伤正B.先扶正可致留邪C.正气虽虚尚可耐攻D.标症紧急先治其标30.肾所藏之精是指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D.生殖之精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1.对肺司呼吸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有A.心的行血功能B.脾的运化功能C.肾的纳气功能D.肝的疏泄功能E.宗气的行呼吸功能32.起于胞中的经脉有A.督脉B.任脉C.带脉D.冲脉E.心包经33.六淫中属于阴邪的有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34.根据七情分属五脏的理论,下列情志中属心所主的是A.喜B.怒C.悲D.惊E.恐35.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A.调节精神情志B.促进消化吸收C.维持气血运行D.协助水液代谢E.调理冲任二脉36.扶正与祛邪兼用的原则是A.扶正不留邪B.先攻后补C.祛邪不伤正D.先补后攻E.攻补兼施3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有A.滋水涵木法B.益火补土法C.培土制水法D.金水相生法E.佐金平木法38.奇恒之腑包括A.脑B.筋C.脉D.骨E.髓39.“气为血之帅”,具体表现为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40.以下属于病理性火的有A.五气化火B.五志化火C.命门之火D.少火E.壮火第二部分(主观题,共60分)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41.广义的神,是指___________。
42.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_________的功能。
43.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____________的作用。
44.根据五脏主五华的理论,_____________可致发枯、脱落。
45.实证,是指__________的一种病理反映。
46.寒邪____________称为中寒。
47.中医认识病因,通过分析疾病症状、体征来推求,这种方法称之为____________。
48.七情致病对脏腑的影响,主要是导致脏腑____________。
49.小肠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
50.瘀血所致的疼痛,性质一般多为_____________。
51.肾精化生血,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的作用实现的。
52.奇经八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
四、词语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53.肺主行水54.心肾相交55.气机、气化56.塞因塞用57.因人制宜58.同病异治五、问答题(共30分)59.脾与胃在生理上的关系如何?(7分)60.试述元气、宗气的生成、分布和功能特点。
(7分)61.如何认识肾主水的生理功能?(8分)62.试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8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D3.D4.A5.B6.C7.D8.B9.D 10.C 11.B 12.C 13.D 14.B15.D 16.C 17.C 18.A 19.C 20.C 21.D 22.A 23.C 24.C 25.B 26.B27.B 28.C 29.C 30.C二、多项选择题31.CE 32.ABD 33.BD 34.AD 35.ABCDE 36.AC 37.ABD 38.ACDE 39.ABC 40.ABE三、填空题41.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42.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43.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44.肾精不足45.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46.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47.辨证(审证)求因48.气机紊乱49.受盛化物、泌别清浊50.刺痛51.骨髓和肝脏52.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十二经气血四、词语解释题53.是指肺气具有通调水道,推动水液输布和排泄的功能。
54.心位居于上,属阳,主火,主动;肾位居于下,属阴,主水,主静。
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
心与肾上下、水火、动静、阴阳相济,协调平衡,构成了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关系。
55.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叫气化。
56.属于反治法。
是用补益的药物治疗虚性闭塞不通的病症。
57.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叫“因人制宜”。
58.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
五、问答题59.①纳运协调:②升降相因:③燥湿相济:60.元气①生成:②分布:③功能:宗气①生成:②分布:③功能:61.①肾主水的概念:②肾主水的生理作用:肾的气化,分清泌浊,司开合等水液代谢过程③病理变化:肾主水功能失常的主要病变(症状)62.①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②湿性重浊:③湿性粘滞:④湿性趋下:(以上均应联系病症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