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五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重庆有多少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有多少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有多少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5月14日星期一目前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39项。

其中(1)民间文学1项。

走马镇民间故事(重庆市九龙坡区)。

(2)传统音乐(民间音乐)14项。

石柱土家啰儿调(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川江号子(重庆市)、南溪号子(重庆市黔江区)、木洞山歌(重庆市巴南区)、接龙吹打(重庆市巴南区)、金桥吹打(重庆市万盛区)、梁平癞子锣鼓(重庆市梁平县)、秀山民歌(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民歌(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梁平抬儿调(重庆市梁平县)、龙骨坡抬工号子(重庆市巫山县)、永城吹打(重庆市綦江县)、酉阳古歌(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小河锣鼓(重庆市渝北区)。

(3)传统舞蹈(民间舞蹈)3项。

铜梁龙舞(重庆市)、土家族摆手舞(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高台狮舞(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4)传统戏剧2项。

川剧(?重庆市)、梁山灯戏(?重庆市梁平县)、(5)曲艺6项。

四川竹琴(重庆市三峡曲艺团)、车灯(重庆市曲艺团)、四川评书(重庆市曲艺团)四川扬琴(重庆市曲艺团)、四川清音(重庆市曲艺团)、金钱板(重庆市万州区)。

(6)传统美术(民间美术)3项。

梁平木版年画(重庆市梁平县)、蜀绣(重庆市渝中区)、梁平竹帘(重庆市梁平县)(7)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7项。

荣昌夏布织造技艺(重庆市荣昌县)、重庆漆器髹饰技艺(重庆市)、永川豆豉酿制技艺(重庆市)、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重庆市涪陵区)、荣昌折扇(重庆市荣昌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荣昌陶器制作技艺(重庆市荣昌县)。

(8)传统医药2项。

刘氏刺熨疗法(重庆市渝中区)、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重庆市南岸区)。

(9)民俗1项。

秀山花灯(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重庆国家级非遗名录

重庆国家级非遗名录

重庆国家级非遗名录重庆市目前共有2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名录如下:
1. 巫山木偶戏
2. 大足石刻
3. 重庆市火锅文化
4. 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
5.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草编手艺
6. 北碚区石刻墓
7. 重庆市民族音乐会
8. 重庆市双枫茶文化
9. 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鼓词
10. 渝南民间艺术
11. 渝北区李家嘴民间艺术
12.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锅庄舞
13. 长寿梁山仙拜
14. 江津区弹子戏
15. 武隆风雨灯戏
16. 重庆市天然村落景观
17. 重庆市红岩革命史迹保护区
18. 重庆市重庆大剧院
19. 沙坪坝区千手观音造像
20. 渝北区石门山民间艺术
21. 重庆市宜宾燃灯坊文化
22. 彭水苗族自治县剪纸手艺
23. 巫山天保古镇的民族民间艺术
24. 梁平区民间艺术
25. 彭水县万木林诗意盆景艺术。

奉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奉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奉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奉节区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木雕(奉节木雕)、阳戏(酉阳土家面具阳戏)、蹬技(重庆蹬技)、挑花(巫溪嫁花)、石雕(大足石雕)、木雕(奉节木雕)、彩扎(铜梁龙灯彩扎)、针灸(赵氏雷火灸)和中医正骨疗法(燕青门正骨疗法)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属于传统戏剧类,有的属于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有的属于传统美术类,还有的属于传统医药类和民俗类。

这些文化遗产是奉节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该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中,木雕(奉节木雕)是奉节区的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奉节阴沉木雕刻技艺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于2021年5月2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Ⅶ58。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北碚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北碚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北碚区第五批区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碚区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8.12.25
•【字号】北碚府发〔2018〕78号
•【施行日期】2018.12.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北碚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北碚府发〔2018〕78号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各在碚市属部门,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令第四十二号)和《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012年7月26日经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有关规定,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有关专家研讨和评审,区政府同意将三圣根书等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北碚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予以公布。

附件:北碚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25日附件
北碚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11项)
北碚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涉及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三大门类11个项目,其中传统美术1项,传统技艺类7项,传统医药类3项。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市。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民俗、传统技艺、传统表演艺术等多个领域,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和传统技艺。

在本文中,将就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介绍,深入挖掘重庆的文化内涵,展示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传统民俗1.重庆火把节重庆火把节是重庆市区域内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民俗活动,其起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曾有新火把传歌的纪录。

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日,是火把节的日子,在这一天的祭祀活动中,燃烧和举起火把是关键的环节。

火把节有独特的地方表演艺术和文化活动,包括龙舞、狮舞、舞狮助力、打树花、打花灯、山歌唱会、川剧、地方民俗表演等。

2.重庆龙船节重庆龙船节是重庆市的传统民俗节日活动之一,起源于古代祭祀龙神之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重庆举行龙船竞渡的日子。

在龙船节活动中,人们以此祈福,载歌载舞,舞狮舞龙,唱龙船歌,加上船头贴诗对联,灵活的划船手和挥戈舞狮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庆典。

3.重庆土家族苗族赶场节重庆是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地,而土家族苗族赶场节是重庆特有的集市传统民俗。

土家族苗族赶场节以商贸为活动主题,民间艺术表演和民俗活动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赶场节上,土家族苗族人民穿着节服,表演摆龙灯、打花灯、跳吊脚舞、打面风鼓等,形成了独特的风俗文化。

二、传统技艺1.重庆缝纫重庆缝纫是重庆市的传统技艺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重庆缝纫以手工缝纫为主,手工缝纫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重庆的手工缝纫工艺非常有名,尤其是女性手工缝纫技艺,为重庆的传统技艺之一。

2.重庆剪纸重庆剪纸是重庆市的传统手工艺,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重庆剪纸以手工剪纸为主,手工剪纸技艺精湛、历史悠久。

重庆的手工剪纸工艺非常有名,尤其是剪纸艺术家的剪纸作品,传承了重庆的传统技艺之一。

3.重庆木版年画重庆木版年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介绍重庆是一个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市。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传统知识、技能、习俗、表演艺术和口述表达等方面的宝贵财富。

它们代表着重庆人民的创造力、智慧和独特文化。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仔细梳理和挖掘,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名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古老手工艺技能1.巴渝剪纸 - 技艺独特,丰富多样的巴渝剪纸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不仅具有美观的视觉效果,更是重庆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巴渝陶瓷 - 巴渝陶瓷以其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它被列入了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重庆人民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

传统节庆活动1.重庆水灯节 - 作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部分,水灯节是重庆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五,人们会制作各种精美的水灯,并在江边放船点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两江古镇年俗 - 重庆的两江古镇以其独特的年俗活动而闻名。

演艺队伍的表演、民俗活动的展示以及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成为了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部分。

传统音乐和舞蹈1.重庆川剧 - 作为中国国粹之一的川剧在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它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艺术和戏曲艺术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2.重庆茶花舞 - 茶花舞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项独特表演艺术。

舞者化身为盛开的茶花,在动作与音乐的交融中展现着重庆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口述和表达1.巴渝口述文化 - 巴渝口述文化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口头传统、民间文学、民间故事、谚语等各种巴渝地区的口述表达方式。

2.文化遗产抢救与传承项目 - 为了保护和传承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设立了一系列抢救与传承项目。

这些项目通过培训、考察和资助等方式,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结语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编制和保护是对重庆人民独特文化的认可和保护。

重庆市级非遗名录

重庆市级非遗名录

重庆市级非遗名录重庆市级非遗名录重庆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经过多年的保护与传承,亦有许多非遗项目被列入了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是重庆市级非遗名录项目:一、传统音乐类1. 川派古琴:川派古琴是一种从古琴中发展出来的一种四弦乐器,以其柔和、玄妙的音色及独特的演奏技巧,备受听众喜爱,并被誉为“琴中绝唱”。

2. 武陵山山歌:这是重庆地区的民间传统音乐,以表达人民群众忧愁、欢乐、思乡等情感为主要特点,在《大江东去》等著名歌曲中也有所体现。

二、传统舞蹈类1. 川剧变脸:作为川剧中的著名表演艺术,川剧变脸以其独特的面部变化技艺,深受观众喜爱。

它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

2. 乐山大佛舞:乐山大佛舞又称“船踏浪”,是浸润在乐山地区民间重要活动之一,舞蹈形态独特、技艺精湛、文化内涵浓郁,被誉为“天下第一舞”。

三、传统手工艺类1. 重庆火锅:重庆火锅是以牛油为主料,配以辣椒、花椒、青蒜、鲜肉、蔬菜等原料烹制的重庆特色餐品,其独具特色的烹制方式和食用习惯被广大群众所喜爱。

2. 重庆磨花木雕:重庆磨花木雕起源于清代,其特点为线条流畅、精细入微、色彩华丽,深受人们的喜爱。

现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传统体育项目类1. 渝中古镇杯跑马:渝中古镇杯跑马是重庆传统的庆祝活动,每年春节期间经典举行,比赛距离以8.88千米为主,其中蕴含8这个数字的吉祥含义。

2. 重庆打谷:重庆打谷是一项体育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重庆的国家体育运动”。

以上是部分重庆市级非遗名录项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对重庆文化传统的发扬,也是对中华文化的守护和传承。

(完整版)重庆第五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完整版)重庆第五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1
石柱县
石柱土家断头锣鼓
黄康胜


1939.1
22
石柱土家啰儿调
向云群

土家
1963.7
23
刘长珍

土家
1973.12
24
秀山县
薅草锣鼓
杨再高

土家
1963.5
25
酉阳县
咚咚喹
白现贵

土家
1968.8
26
酉阳吹打
田井辉

土家
1964.4
27
彭水县
鞍子苗歌
李佶阳


1983.5
28
传统舞蹈
北碚区
北泉板凳龙


1974.1
36
云阳县
高阳板凳龙
唐明义


1935.1
37
巫溪县
大宁河巫舞
乔心平


1966.1
38
石柱县
玩牛
余长英

土家
1953.7
39
彭水县
高台狮舞
毛云锋


1984.11
40
传统戏剧
万州区
川剧
谭继琼


1973.5
41
张承志


1941.4
42
涪陵区
涪州川剧
孔宪禄


1941.11
43
孙宗燊
潘恋


1966.11
87
长寿区
长寿薄脆传统制作工艺
王怀


196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4.6
112
奉节阴沉木雕刻技艺
刘中元


1977.1
113
斑鸠叶凉粉传统制作技艺
单大清


1967.1
114
巫山县
大昌雪枣传统制作技艺
100
开州区
紫水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陈先坤


1967.9
101
南门红糖古法熬制技艺
黎方准


1948.12
102
梁平区
蓝印花布制作技艺
蓝振学


1964.3
103
梁平土陶技艺
傅代云


1964.1
104
武隆区3.11
105
羊角老醋传统制作技艺
彭绪兵


1973.1


1965.7
14
梁平区
梁山孝歌
汪三秋


1961.8
15
武隆区
平桥薅秧号子
张文渊


1932.1
16
石桥木叶吹奏
张麒麟


1972.4
17
丰都县
梁山吹打
蓝明河


1957.6
18
垫江县
高安唢呐
龙荣华


1954.1
19
云阳县
薅草锣鼓
陈崇文


1973.8
20
巫山县
大溪穿扬号子
冉启春


1954.12

1950.1
60
酉阳县
上刀山
冉启国

土家
1955.2
61
市杂技团
蹬技
汤泽


1994.3
62
传统美术
万州区
巴渝民间泥塑(万州泥塑)
程启燊


1949.5
63
渝州竹雕(万州竹雕)
王飞


1949.9
64
渝中区
葫芦烙画
张居常


1948.3
65
沙坪坝区
汉艺斋木竹雕刻技艺
蔡绍平


1963.6
66
琼缘刺绣
潘恋


1966.11
87
长寿区
长寿薄脆传统制作工艺
王怀


1963.4
88
合川区
合川峡砚
易宗成


1968.3
89
张礼雄


1975.5
90
鸡肉抄手制作技艺
吕登华


1958.4
91
青草坝萝卜卷传统手工技艺
周克健


1959.3
92
合川肉片传统制作技艺
尹代国


1963.9
93
永川区
永川豆豉酿造技艺
宋军


1980.6
94
南川区
三不加酱油传统酿造技艺
李同华


1961.5
95
大足区
大足冬菜酿制技艺
龙廷国


1954.7
96
璧山区
来凤鱼传统烹饪技艺
龙大江


1969.2
97
铜梁区
何氏制墨技艺
何文凯


1947.2
98
潼南区
太安鱼烹饪技艺
郑长春


1964.7
99
荣昌区
荣昌角雕
倪天贵


1963.2
龙天真


1963.1
29
巴南区
接龙小观梆鼓舞
王静


1963.8
30
永川区
双石小金龙
杨光华


1966.2
31
潼南区
潼南县花岩彩龙舞
赵廷龙


1958.5
32
潼南县花岩女子狮舞
董明芳


1952.11
33
五节龙舞
张世金


1948.6
34
城口县
钱棍舞
刘定海


1967.12
35
垫江县
新民春牛舞
彭成林
重庆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序号
项目类别
申报地区或单位
项目名称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
民间文学
南岸区
广阳民间故事
周祖才


1947.1
2
江北区
吴癞子的传说
姜孝德


1954.11
3
巫山县
巫山龙洞传说
覃昌武


1943.9
4
巫溪县
巫咸孝文
黄绪


1949.2
5
传统音乐
万州区
三峡背二歌
陈氏抄手传统技艺
陈继华


1948.12
81
大渡口区
谢氏烧烤传统制作技艺
谢文利


1961.3
82
沙坪坝区
漆器髹饰技艺
陈奇志


1970.3
83
刘氏根雕书法技艺
刘建麟


1972.4
84
磁器口陈麻花传统制作技艺
陈昌银


1955.8
85
北碚区
重庆泡菜传统制作技艺
童代芬


1967.8
86
渝北区
巴国阴米传统制作技艺
向育红


1966.1
6
黔江区
薅草锣鼓
田仁炳

土家
1946
7
黎水拗岩号子
秦治学


1963
8
谢家锣鼓
谢育齐


1965.6
9
涪陵区
焦石民歌
罗永祥


1951.6
10
南岸区
南山古琴艺术
兰滇军


1964.1
11
綦江区
三角吹打
杜迎九


1969.3
12
永城吹打
刘应良


1958.7
13
开州区
开州民歌
凌发轩


1941.9
44
梁平区
梁平傩戏
何德佑


1962.1
45
酉阳县
苞谷灯戏
冯元林


1947.12
46
面具阳戏
冷定祥


1946.7
47
曲艺
市曲艺团
四川清音
刘立三


1946.6
48
四川扬琴
郭旭虹


1973.12
49
四川盘子
舒启容


1946.09
50
任奉容


1947.04
51
相声
仇钧


1947.12
21
石柱县
石柱土家断头锣鼓
黄康胜


1939.1
22
石柱土家啰儿调
向云群

土家
1963.7
23
刘长珍

土家
1973.12
24
秀山县
薅草锣鼓
杨再高

土家
1963.5
25
酉阳县
咚咚喹
白现贵

土家
1968.8
26
酉阳吹打
田井辉

土家
1964.4
27
彭水县
鞍子苗歌
李佶阳


1983.5
28
传统舞蹈
北碚区
北泉板凳龙
杨秀燕

土家
1978.8
75
彭水县
彭水苗绣
李绍玉


1968.12
76
传统技艺
黔江区
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制作技艺
汪少碧


1964.5
77
鲊(渣)海椒传统制作技艺
李清华

土家
1977.4
78
涪陵区
涪州腌腊肉传统制作技艺
姚德平


1970.1
79
渝中区
重庆周氏古船模型制作技艺
周平东


1954.11
80
52
谐剧
凌宗魁


1943.6
53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九龙坡区
八卦掌
庄严森


1949.7
54
北碚区
复兴贺家拳
刘颖


1953.8
55
江津区
石蟆百戏伎艺
傅代华


1969.6
56
荣昌区
缠丝拳
蒋远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