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地理 热点专题二 南极旅游 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1(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1(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认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

2)知道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3)了解两极地区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现状,认识到保护两极地区生态和资源的重要性。

4)了解人类对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现状,感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2)认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难点]1)在两极地区如何辨别方向。

2)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多媒体课件;冰块、透明烧杯。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对比法、小组讨论法、展示法、交流法[教学过程]思考:(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北冰洋;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南极洲。

)这就是它们最大的区别,为气候打下铺垫。

过渡到位置:两极地区的位置在哪里?一般位置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示?思考:我们这个同学坐在哪里?一般我们怎么表达。

(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6、现在我们来讨论两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四人一组讨论)师:强调两极地区位置的共同点:<跨纬度最高,经度最广,海陆位置>生:问组学生:(同时参与进来)问题设置:(对比讨论)(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南极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最北、最南、纬度最高)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北冰洋和南极洲的位置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把不会的内容找出来,确定答案。

学生结合实际,加深对两极地区位置与范围的理解。

(2)北冰洋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南极洲被哪三大洋环绕?南极洲与哪三大洲隔海相望?(亚洲、欧洲、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南美洲、非洲、大洋洲)(3)北冰洋跨经度多少度?南极洲跨经度多少度?(都是360 度)7、过渡(北极图):为了帮助记忆理解,一起来做练习!找出图中的大洋和大洲。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极地地区是指地球上的北极和南极地区吗?这些地方被冰雪覆盖,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稀少,但却拥有奇特的自然环境。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了解这些奇奥而美丽的地方。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了解极地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系统;3. 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三、进修内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北极地区位于北极圈内,南极地区位于南极圈内;- 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冰雪覆盖,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2. 极地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系统- 极地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适应极端环境;- 北极地区的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等,植物有苔藓、地衣等;- 南极地区的动物有企鹅、海豹等,植物有海藻、地衣等。

3.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极地地区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影响举世气候;- 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极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需要珍爱。

四、进修方法1. 看视频:观看关于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的视频,了解更多信息;2. 阅读资料: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3. 小组讨论:与同砚讨论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分享观点和想法。

五、进修总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探索了极地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系统,认识到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珍爱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六、拓展延伸1. 你知道北极熊是如何适应极地环境的吗?了解北极熊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你知道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吗?探索南极洲的气候和地理特点。

通过本次进修,希望你能更加了解和关注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共同珍爱我们的地球故里。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范文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范文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 使学生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2.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3.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4.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保护。

难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对极地地区的直观认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

2. 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貌、气候等特征。

3. 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介绍北极熊、企鹅等典型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4. 分析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讲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

5. 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介绍国际条约和国家政策,讨论学生如何为保护极地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保护。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北极地区或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示意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极地地区的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极地动物馆、观看极地纪录片等,加深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2)认识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2)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一直往北走最终分别会到达什么地方?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1、读“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图”,分析其特点。

(1)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推测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

(2)观察北极地区的植物、动物照片,探究那里的动植物和人类活动是怎样适应寒冷的自然环境的?2、归纳获取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探究“金钥匙”。

3、读“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图,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析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环境更恶劣的原因,归纳总结探究结论。

(二)学习任务二: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1、通过图示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南极地区—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2、探究:你知道北极和南极那个地区更冷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差异?结论:1、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为严寒。

2、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1)海陆热力差异。

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

南极地区大部分为陆地,而北极地区大部分为海洋。

南极地区热量散失快,所以气温更低。

(2)地形地势。

地势高,气温低。

南极地区的平均海拔比北极地区高得多,所以气温更低。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范文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掌握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并分析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2)利用资料卡、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3)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

2. 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

1. 导入新课:(1)展示北极熊和企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2)提问:你们知道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浏览教材,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小组讨论: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有哪些?如何开发利用?3. 课堂讲解:(1)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讲解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讲解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

4. 互动环节:(1)小组竞赛:让学生分组回答关于两极地区的问题,赢者奖励;(2)学生代表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两极地区的认识和看法。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极地区的重要性及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精神。

四、作业布置1. 绘制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2. 编写一篇关于两极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短文;3. 调查了解我国在两极地区的科研活动,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范文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范文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掌握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运用比较法,使学生能深入了解两极地区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2. 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2.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

2. 地图:世界地图、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图。

3. 教学视频:关于两极地区的纪录片或相关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两个被冰雪覆盖的大陆吗?它们分别位于地球的哪个部位?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分析两极地区的异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观看关于两极地区的纪录片或相关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 强调保护两极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图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初中地理《南极地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南极地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姓名课题课型时间郑艳华南极地区新授课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南极地图,明确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南极地区位置的特殊性。

2.运用数据、图片、文字资料说出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重点、难点)3.了解南极科考的历程,了解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意义。

4.了举例说出南极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认识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知道南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世界地图、导学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播放泼水成冰视频【提出问题】1.泼水成冰需要的条件?2.什么地方在效果最好观看视频,回答问题:1.气温低于-36°C ;要用热水。

2.南极地区动感活泼的“泼水成冰”视频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模块一:精读地图识极地【初识南极】出示“南极地区”图,提出问题:1、指图说出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指图说出南极地区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图识南极】———南极地区的海陆分布1、出示“南极地区”图2、张贴“世界地图”3、卡通企鹅奇奇音频自我介绍4、小导游奇奇带领游南极(1)先在熟悉的世界地图上认读图回答问题通过音频介绍认识奇奇①在“世界地图”上明确南极地区的海陆分布。

② 明确南极为通过读图明确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通过创设情境认识企鹅奇奇增加亲和力利用图图转换的学习方法,识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洲、大洋、海峡。

(2)确定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3)在奇奇带领下在南极地图上认识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洲、大洋、海峡。

【默记地图我最棒】【提出问题】说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大洋或海峡的名称【提出要求】【探究问题】分析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可能对南极的气候产生影响?【南极地形】1出示南极洲剖面图2出示七大洲的平均海拔图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探究问题】分析南极地区的地形对南极的气候产生影响?合作探究学生分成六个大组,每组选择一个探究题目,先在小组内根据图片和资料讨论交流,然后每组选派2 名同学到屏幕前展示。

初中地理南极洲教案

初中地理南极洲教案

初中地理南极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南极洲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情况。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2.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3. 南极洲的自然资源4. 南极洲的人类活动5. 保护南极洲的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2. 教学难点: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南极洲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利用地图和板图,引导学生分析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3. 通过对比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南极洲的气候特点。

4.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南极洲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5.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南极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2. 讲述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通过地图和板图,详细介绍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3. 分析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对比南极洲与其他地区的气候数据,引导学生理解南极洲的气候特点。

4. 介绍南极洲的自然资源:讲解南极洲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淡水资源。

5. 讲述南极洲的人类活动:介绍南极洲的科研基地、捕鲸业和旅游业。

6. 讨论保护南极洲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保护措施。

7. 总结:强调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意义,呼吁学生积极参与保护行动。

六、课后作业1. 绘制南极洲地理位置和地形的思维导图。

2. 撰写一篇关于南极洲气候特点的小论文。

3. 设计一组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二:南极旅游
【热点链接】2019年9月13日,自然资源部网站发布《赴南极长城站开展旅游活动申请指南(试行》,开放赴南极长城站旅游申请。

通知要求,拟赴长城站开展旅游的企业,可在每年9月15日至9月30日期间的工作日,向自然资源部递交申请。

申请通过后,可以按照相关要求安排旅游活动,并对个人开放相关旅游业务。

南极将不再“难以企及”,长城站未来也将为旅游目的地,业内专家认为,国内南极旅游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我国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长城站开放有助于丰富南极相关旅游产品。

【解读】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南极旅游就已在国外兴起,1966年阿根廷的兰布拉德公司租用了阿根廷军舰“拉纳塔亚”号,组织了40名游客访问南极。

南极旅游之路的打通,当时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由于获利丰厚,越来越多的邮轮和旅游公司开始涉足南极旅游。

如今许多邮轮也开始配备应有的船上奢华服务,致力于带领探险者探索包括两极在内的无限海域,其经过特殊设计的船体可轻松在两极冰面航行。

【角度梳理】
1.南极的自然环境特征
南极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南极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

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和“风库”。

2.南极的资源与开发
南极资源是指南极里面的所有资源,南极地区诱人的资源很多,首先应当推南极大陆的矿产资源,煤矿储藏量约为5000亿吨,其次是海洋生物资源。

南极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储藏地区。

位于南极大陆的铁矿蕴藏丰富,含铁品位高,有“南极铁山”之称,可供世界开发利用200年,为世界之最,南极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仅南极大陆,就储存了人类可用淡水的72%。

3.南极科考与环境保护
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

南极曾被认为是地球上环境未受人类活动破坏的大陆,然而,南极如同一片未曾开垦的处女地,面对垂手可得又取之不尽的财富,人们表现得如此贪婪和不顾一切,人类南极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要大大滞后于对南极的开发利用,随着人类南极活动的日趋频繁,南极环境生态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威胁。

【练习】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驶出北极圈。

期间,北冰洋上漂着的大浮冰由于表层积雪融化形成了冰表融池。

下图为北冰洋冰上融池景观图。

读图回答1~2题。

1.北冰洋出现冰上融池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B
【解析】夏季,极昼炽烈的阳光照耀在广袤的北冰洋上,海冰和表层积雪迅速消融,洁白的
浮冰上形成了许多冰上融池。

2.据推测北冰洋融池数量可能进一步增加,主要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
B.水储量减少
C.降雪率下降
D.全球气候变化
【答案】D
【解析】根据研究表明,近年来,夏季的北冰洋融池占全部海冰面积的40%~80%。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海冰快速融化,融池数量也在同步增加。

进入20世纪以来,两极地区成为世界许多国家争相考察的热点地区,下图为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3~4题。

3.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
A.资源丰富
B.极昼时间长
C.海水温度低
D.无常住人口
【答案】B
【解析】南极和北极资源都比较丰富,A错;由于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快,远日点慢,所以北极地区的极昼时间比南极要长,B对;北极海洋面积大,比热容大,海水温度更高,C 错;北极地区有常住人口因纽特人,D错。

4.南极地区气候比北极更加干冷,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②海拔③海陆分布④大气环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南极地区是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大洲,海拔高,气温低,且由于以陆地为主,比热容小,降温快,气温低。

故D对。

两地的纬度和大气环流没有差异,A、B、C错。

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下图为世界某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半球是()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西半球
D.东半球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为南半球,所以A正确。

6.该半球海陆分布比例约为()
A.5:5
B.3:7
C.8:2
D.9:1
【答案】C
【解析】图示为南半球,海陆分布比例约为8:2,所以C正确。

下图为一轮船从诺母港到摩尔曼斯克港的航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航线经过的大洲主要是()
A.亚洲与欧洲
B.非洲与大洋洲
C.欧洲与北美洲
D.南美洲与南极洲
【答案】C
【解析】该航线从诺母港到摩尔曼斯克港,经过的大洲主要是欧洲与北美洲。

8.该航线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答案】D
【解析】该航线经过的大洋是北冰洋。

北京时间2019年1月19日10时47分,我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70°S,94°W)与冰山碰撞,经检修后按最近距离驶向我国最近的南极科考站。

下图为南极地区主要科学考察站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检修后驶向的科考站是()
A.中山站
B.长城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答案】B
【解析】雪龙号科考船与冰山碰撞地点位于70°S,94°W,从图中位置可知,离南极长城站最近。

10.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检修后航行的方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知,长城站位于62°S,58°W,位于碰撞点70°S,94°W的东北方向,因此检修后的科考船向东北方向行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