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文言虚词复习(一)
2018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

文言常用虚词
比较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不正确的
一项是
A①君何以知燕王?
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答案:D】
B①豫州今欲何至?
什么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①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哪里
②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D①徐公何能及君也?
为什么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表转折关系的(如然、却等)、 表并列关系的(如且、及等)、 表假设关系的(如倘、若等)等。 6)叹词:主要有:吁、嗟夫、呜呼等
文 言 常 用 虚 词 的 分 类
返回
◎虚词解决方法
1、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和虚化而来的, 许多词既可作虚词用也可作实词用。◎例 如,“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中 的“以”字,如果按虚词“把”或“用” 来解释显然不合情理,只有依据语境讲成 “率领”才符合当时诸侯之间的实情。
文言常用虚词
(1)连词用法
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 例释: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 ④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⑤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 例释: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④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閵相如列传》) 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 例释: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 ④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石钟山记》)
中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教师上课可用)

文言文虚词汇总复习
3.“乎”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可译为“在”“对”“对于”。 如:
到处吵嚷叫嚣,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
①今虽死乎此……叫嚣乎东西……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文言文虚词汇总复习
(一)“乃”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 。如:
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
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3.“何”用作宾语,可译为“什么”“哪里”。如:
子何恃而往?(《为学》)
你凭借着什么去
文言文虚词汇总复习
(二)“何”用作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如: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
言
复 习
文
汇 总
虚
词
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 (现代汉语中的代词和助词) 代词:人称代词(你、我、他等)
疑问代词(什么、谁、等) 指示代词(这个、那个、此等) 助词:结构助词(的、地、得) 语气助词(吗、呢、啊、呀等) 动态助词(着、过、了)
文言文虚词汇总复习
(一)“而”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也”等,也可不译。如: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
2018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文言虚词 含解析

文言虚词(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题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3分)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
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 1.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焉用亡郑以.陪邻B.王好战,请以.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解析B项,与例句均解释为介词“拿”。
A项,目的连词“来”。
C项,“凭”。
D项,连词“而”。
答案 B【参考译文】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晚上,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挥手让妇人离去,给诸生讲《兑》《谦》二卦。
问现在是夜里什么时候?诸生回答说是半夜,于是就过世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6分)颜氏家训·勉学篇(节选)[北齐]颜之推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历年高考试题考过文言虚词分类整理

高考已考文言虚词以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2013年天津卷因为,介词《游褒禅山记》2.如惠语以让单于2013年湖南卷来,表目的,连词《苏武》3.使工以药淬之2013年四川卷用,介词《荆轲》4.但以刘日薄西山2012年四川卷因为,连词《陈情表》5.樊哙侧其盾以撞2012年江西卷表修饰,连词《鸿门宴》6.空以身膏草野2012年湖南卷用,介词《苏武》7.木欣欣以向荣2012年安徽卷表修饰,连词《归去来兮辞》8.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012年浙江卷因为,连词《廉蔺列传》9.但以刘日薄西山2012年山东卷因为,连词《陈情表》10.使工以药淬之2012年天津卷用,介词《荆轲》11.醉则更相枕以卧2011年浙江卷表修饰,连词12.农人告余以春及2011年安徽卷把,介词《归去来兮辞》13.作师说以贻之2011年江西卷来,表目的,连词《师说》14.掭以尖草,不出2011年四川卷用,介词《促织》15.斧斤以时入山林2010年天津卷按照,介词《寡人之于国也》16.以勇气闻于诸侯2010年山东卷凭借,介词《廉蔺列传》17.以吾一日长乎尔2010年上海卷因为,连词《论语侍坐章》1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乃魏之私人2010年四川卷凭,介词《五人墓碑记》19.洎牧以谗诛2009年山东卷因为,介词《六国论》20.而告以成功2009年上海卷把,介词《伶官传序》21.问征夫以前路2009年四川卷用、拿,介词《归去来兮辞》22.木欣欣以向荣2009年湖南卷表修饰,连词《归去来兮辞》23.几以捕系死2009年浙江卷因为,介词《指南录后序》24.洎牧以谗诛2008年天津卷因为,介词《六国论》25.秦亦不以城予赵2008年福建卷把,介词《廉蔺列传》26.以一璧之故而逆强秦之欢2008年安徽卷因为,连词《廉蔺列传》2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2008年湖南卷因为,介词《兰亭集序》28.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2007 年重庆卷因而,连词《屈原列传》29.以其无礼于晋2007年福建卷因为,连词《烛之武退秦师》30.梅以曲为美2007年浙江卷把,介词《病梅馆记》31.王尝语庄子以好乐2007年江西卷把,拿,介词《庄暴见孟子》32.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2007 年四川卷表修饰,连词《五人墓碑记》33.不赂者以赂者丧2007年山东卷因为,介词《六国论》34.秦亦不以城予赵2006年天津卷把,介词《廉蔺列传》35.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2006年湖南卷用,拿,介词《伶官传序》36.以一璧之故而逆强秦之欢2006年山东卷因为,连词《廉蔺列传》37.遂自投汨罗以死2006年江西卷表承接,连词《屈原列传》38.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2006年安徽卷凭,介词《廉蔺列传》39.仆以口语遇遭此祸2006年四川卷因为,介词《报任安书》40.以小易大,彼恶知之2006年广东卷用,拿,介词《齐桓晋文之事》41.焉用亡郑以陪邻2006年江苏卷来,表目的,连词《烛之武退秦师》42.王好战,请以战喻2006年江苏卷用,介词《寡人之于国也》43.不然,籍何以至此2006年江苏卷因为,介词《鸿门宴》44.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2006年江苏卷表承接,连词《五人墓碑记》45.王尝语庄子以好乐2005年全三卷把,介词《庄暴见孟子》4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005年北京卷表并列,连词《游褒禅山记》47.将以衅钟2005年辽宁卷用,介词《齐桓晋文之事》48.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2005年浙江卷来,目的连词《过秦论》49.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2005年福建卷因为,连词《虎丘记》5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致富2005 年湖北卷因为,介词《促织》51.是以君子远庖厨也2005年广东卷因为,介词《齐桓晋文之事》52.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2005 年重庆卷把,介词《病梅馆记》53.既自以心为形役2005年山东卷让,介词《归去来兮辞》54.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005年江西卷因为,介词《陈情表》55.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2004年全一卷表修饰,连词《齐桓晋文之事》56.以此知之,故欲往2004年全二卷凭借,介词《廉蔺列传》57.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2004年全卷四因为,介词《廉蔺列传》58.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2004年天津卷用,拿,介词《六国论》59以金笼进上2004年浙江卷用,介词《促织》.60.敢以烦执事2004年湖南卷用,拿,介词《烛之武退秦师》61.以一璧之故而逆强秦之欢2004年江苏卷因为,连词《廉蔺列传》62.敢以烦执事2004 年京春卷用,介词《烛之武退秦师》63.还军霸上,以待大王之来2003年全国卷来,目的连词《鸿门宴》64.斧斤以时入山林2003年北京卷按照,介词《寡人之于国也》65.险以远,则至者少2003年京春卷表并列,连词《游褒禅山记》66.今以钟磬置水中2002年全国卷把,介词《石钟山记》67.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2002 年京春卷因为,连词《屈原列传》68.日削月割,以趋于亡2002年北京卷表结果,连词《六国论》69.穷予毕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2001 年全国卷来,目的连词《病梅馆记》70.天将以酬长厚者2001 年京春卷用,介词《促织》7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000年上海卷因为,介词《岳阳楼记》72.今以钟磬置水中2000年上海卷把,介词《石钟山记》7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000年上海卷并且,连词《游褒禅山记》74.刿问曰:何以战2000 年上海卷凭借,介词《曹刿论战》75.告先帝之火.... 以彰其咎1999年全国卷来,连词《出师表》而1烟光凝而暮山紫2013年天津卷表承接,连词《滕王阁序》.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2013年安徽卷却,表转折,连词《鸿门宴》3.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013年山东卷却,表转折,连词《六国论》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013年湖南卷却,表转折,连词《寡人之于过也》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2012年四川卷表修饰,连词《赤壁赋》6.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2012年浙江卷却,表转折,连词《始得西山宴游记》7.我腾跃而上2012年山东卷表修饰,连词《逍遥游》8.朝济而夕设版焉2011年山东卷表转折,连词《烛之武退秦师》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2011年江西卷却,表转折,连词《鸿门宴》10.吾尝终日而思矣2011年四川卷表修饰,连词《劝学》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010年天津卷表承接,连词《廉蔺列传》.12.爽籁发而清风生2010年湖南卷表承接,连词《滕王阁序》13.倚歌而和之2010年浙江卷表修饰,连词《赤壁赋》14.拔剑切而啖之2010年江西卷表顺承,连词《鸿门宴》15.恍惊起而长嗟2010年上海卷表顺承,连词《梦游天姥吟留别》16.信而见疑2009年山东卷却,表转折,连词《屈原列传》17.涵淡澎湃而为此也2009年上海卷因而,连词《石钟山记》18.人非生而知之者2009年四川卷表承接,连词《师说》19.弃甲曳兵而走2009年安徽卷表修饰,连词《寡人之于过也》20.不患贫而患不安2009年浙江卷却,转折连词《季氏将伐颛臾》2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2009年天津卷表顺承,连词《廉蔺列传》22.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2008 年天津卷表转折,连词《廉蔺列传》2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2008 年福建卷表顺承,连词《过秦论》24.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2007 年天津卷表顺承,连词《五人墓碑记》2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2007年江西卷却,表转折,连词《报任安书》26.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2007 年安徽卷却,表转折,连词《愚溪诗序》2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007年山东卷表递进,连词《劝学》28.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2006年重庆卷却,表转折,连词《触龙说赵太后》29.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2006 年湖南卷并列连词《屈原列传》30.宁赴长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2006 年浙江卷表承接,连词《屈原列传》31.某所,而母立于兹2006年辽宁卷你的,代词《项脊轩志》32.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2006年山东卷表转折,连词《祭十二郎文》33.拔剑撞而破之2006年四川卷表顺承,连词《鸿门宴》34.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矣2005年天津卷表修饰,连词《孟子见梁襄王》35.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2005年福建卷却,表转折,连词《报任安书》36.而奉行者即以为定例2005年湖被卷表转折,连词《促织》37.古者富贵而名摩灭2005年广东卷表转折,连词《报任安书》38.位尊而无功2005 年重庆卷表转折,连词《触龙说赵太后》39.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004年全一卷表顺承,连词《醉翁亭记》40.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2004年全二卷表顺承,连词《齐桓晋文之事》4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004年浙江卷表递进,连词《劝学》42.吾尝终日而思矣2004年湖南卷表修饰,连词《劝学》43.外连衡而斗诸侯2004年江苏卷表顺承,连词《过秦论》44.子路拱而立2003年北京卷表修饰,连词《荷蓧丈人》4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001 年京春卷表顺承,连词《鱼我所欲也》之1.恐年岁之不吾与2013年浙江卷取独,结构助词《离骚》2.吾得兄事之2013年湖南卷他,代词《鸿门宴》3.徒慕君之高义也2013年四川卷的,结构助词《廉蔺列传》4.长幼之节,不可废也2012年江西卷的,结构助词《荷蓧丈人》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012年湖南卷取独,结构助词《兰亭集序》6.不坠青云之志2012年天津卷的,结构助词《滕王阁序》7.此亡秦之续耳2011年山东卷的,结构助词《鸿门宴》8.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011年安徽卷取独,结构助词《烛之武退秦师》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010年湖南卷这样的事,代词《齐桓晋文之事》10.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010年山东卷取独,结构助词《劝学》1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010年江西卷这,代词《廉蔺列传》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010年上海卷取独,结构助词《鸿门宴》13.非曰能之,愿学焉2009年江西卷这样,代词《论语侍坐章》14.不知东方之既白2009年浙江卷取独,结构助词《赤壁赋》15.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2008 年天津卷取独,结构助词《齐桓晋文之事》1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008年福建卷无义,结构助词《游褒禅山记》17.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2008 年安徽卷取独,结构助词《齐桓晋文之事》18.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007年天津卷这件事,代词《烛之武退秦师》王无异于百姓 之以王为爱也 2007 年湖南卷 取独,助词 齐桓晋文之事》久 之,能以足音辨人2004年全过四卷 补足音节,助词 《项脊轩志》苟得闻子大夫 之言,何后之有 2004 年重庆卷 宾前标志,助词 《勾践灭吴》 备他盗 之出入与非常也 2004 年江苏卷 取独,结构助词 《鸿门宴》 吾妻 之美我者,私我也 2004广东卷 取独,结构助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 之 有哉 2004 北京春招 宾前标志,助词 《信陵君》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 之 陋也 2003 年北京卷 的,结构助词 《石钟山记》 宋何罪 之有 2002 年北京卷 宾前标志,助词 《公输》19.20. 21. 22. 23. 24. 25. 26. 27.28.29.30.31.32.33.34.35.36.37.38.石之铿然有声者2007年江西卷定后标志,助词 石钟山记》 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 2007年山东卷 取独,结构助词 师说》思国 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006年福建卷 取独,助词 谏太宗十思疏》 念悲其远也,亦哀 之矣 2006年江西卷 他,代词 触龙说赵太后》 夫庸知其年 之先后生于吾乎 2006年安徽卷 取独,结构助词 师说》 欲勿与,即患秦兵 之来 2005年全三卷 取独,结构助词 廉蔺列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 之 有哉 2005 年北京卷 宾前标志,助词 《信陵君窃符救赵》甚矣,汝 之不惠 且夫水 之积也不厚 2005年天津卷 2005年辽宁卷 取独,结构助词 取独,结构助词 愚公移山》 逍遥游》 2005年浙江卷定后标志,助词四海 之大,有几人与 每闻琴瑟 之声,则应节而舞 2005 年湖北卷 的,结构助词 五人墓碑记 >》 促织》或异二者 之为 2004 年全国三卷 的,结构助词 《岳阳楼记》1.余嘉其能行古道2013年四川卷他,代词《师说》2.吾其无意于人世矣2012年四川卷大概,语气副词《祭十二郎文》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012年江西卷难道,语气助词《崤之战》4.其自视也,亦若此矣2012年湖南卷它,代词《逍遥游》5.吾其还也2012年浙江卷还是,语气副词《烛之武退秦师》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2012年天津卷那,代词《赤壁赋》7.则或咎其欲出者2011年湖南卷那,代词《游褒禅山记》8.秦王恐其破璧2011年湖南卷他,代词《廉蔺列传》9.吾令人望其气2011年湖南卷他,代词《鸿门宴》10.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011年湖南卷千万,语气词《伶官传序》1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011年四川卷千万,语气词《伶官传序》12.天之苍苍,其正色耶2010年浙江卷还是,连词《逍遥游》13.其皆出于此乎2010年山东卷大概,语气副词《师说》1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09年上海卷他们,代词《师说》15.吾其还也2009年湖南卷还是,语气词《烛之武退秦师》16.其孰能讥之乎2009年安徽卷难道,语气词《游褒禅山记》17.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009年天津卷那,代词《游褒禅山记》18.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2008年浙江卷语气词,无义《游褒禅山记》19.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2008 年湖南卷他,代词《六国论》20.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2007年湖南卷自己,代词《报任安书》21.于乱石间择其一二而扣之2007年安徽卷其中,代词《石钟山记》2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007年四川卷千万,语气副词《伶官传序》2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006年天津卷千万,语气副词《伶官传序》24.其妻曰:君美甚2006 年重庆卷他,代词《邹忌讽齐王纳谏》25.其孰能讥之乎2006年福浙卷难道,语气词《游褒禅山记》26.则齐国其庶几乎2006年安徽卷大概,语气副词《庄暴见孟子》27.秦有余力而制其弊2005年全三卷他,代词《过秦论》28.北冥有鱼,其名为鲲2005 年重庆卷它,代词《逍遥游》29.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2005年山东卷那,代词《屈原列传》30.其志洁,故其称物芳2004年天津卷他,代词《屈原列传》31.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2004年浙江卷那,代词《游褒禅山记》32.其孰能讥之乎2004年湖南卷难道,语气副词《游褒禅山记》33.其意常在沛公也2004年福建卷他,代词《鸿门宴》34.樊哙侧其盾以撞2004年广东卷他的,代词《鸿门宴》35.秦贪,负其强2003年北京卷他的,代词《廉蔺列传》1.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2013年天津卷于是,就,连词《廉蔺列传》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13年安徽卷竟然,副词《师说》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13年山东卷竟然,副词《师说》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13年湖南卷竟然,副词《师说》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011年安徽卷竟然,连词《桃花源记》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010年四川卷于是就,副词《鸿门宴》7.良乃入,具高沛公2009年江西卷于是就,副词《鸿门宴》8.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为务2009年四川卷竟,却,连词《报任安书9.精思附会,十年乃成2009年天津卷才,副词《张衡传》10.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08年浙江卷竟然,副词《师说》1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007年四川卷竟然,副词《桃花源记》12.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2006年天津卷于是,就,连词《信陵君窃符救赵》13.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2006 年辽宁卷于是就,副词14.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2006年四川卷竟然,连词信陵君窃符救赵》石钟山记》15.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2006 年广东卷才,副词触龙说赵太后》1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2005 年山东卷这样,代词《齐桓晋文之事》17.设九宾礼于廷,乃敢上璧2004 年全三卷才,副词廉蔺列传》18.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2004 年天津卷就,副词1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04年重庆卷竟然,副词烛之武退秦师》师说》20.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2004 年湖北卷于是就,连词21.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2004 年辽宁卷才,副词勾践灭吴》报任安书》2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04年福建卷竟然,副词2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2004 年江苏卷才,副词师说》触龙说赵太后》2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001 年全国卷于是就,副词鸿门宴》为1.为击破沛公军2013年天津卷替,给,介词《鸿门宴》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012 年四川卷被,介词《六国论》3.为仲卿母所遣2012年湖南卷被,介词《孔雀东南飞》4.秦王为赵王击缶2012年安徽卷给,替,介词《廉蔺列传》5.为击破沛公军2012年山东卷替,给,介词《鸿门宴》6.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2011年江西卷给,替,介词《廉蔺列传》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2010年天津卷成为,动词《阿房宫赋》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009年上海卷是,动词《鸿门宴》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009年江西卷疑问语气词《逍遥游》10.君为我呼入2009年浙江卷给,替,介词《鸿门宴》11.吾从板外相为应答2008年上海卷《项脊轩志》12.为君翻作琵琶行2008年上海卷给,替,介词《琵琶行》13.君为我呼入2007年福建卷给,替,介词《鸿门宴》14.谁为大王为此计者2007年四川卷给,替,介词《鸿门宴》1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006年天津卷作为,动词《五人墓碑记》16.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2006 年重庆卷被,介词《过秦论》17.于是为长安君曰车百乘2006年山东卷给,替,介词《触龙说赵太后》18.秦王为赵王击缶2006年广东卷给,替,介词《廉蔺列传》19.吾属今为之虏矣2005年辽宁卷表被动,介词《鸿门宴》20.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2005 年江苏卷给,替,介词《五人墓碑记》21.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2005 年江苏卷成为,动词《季氏将伐颛臾》22.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005 年江苏卷因为,连词《齐桓晋文之事》23.重为乡党所笑2005年江苏卷被,介词《报任安书》2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005年福建卷被,介词《伶官传序》2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2004年全二卷给,替,介词《鸿门宴》26.慎勿为妇死2004年全三卷为了,介词《孔雀东南飞》27.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004 年北京卷被,介词《过秦论》28.如姬为公子泣2004年辽宁卷对,向,介词《信陵君窃符救赵》29.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003年全国卷被,介词《伶官传序》30.谁为大王为此计者2001年京春卷给,替,介词《鸿门宴》且且1.若属皆且为所虏2013年浙江卷将,副词《鸿门宴》2.且贰于楚也2013年四川卷并且,连词《烛之武退秦师》3.不出,火且尽2012年江西卷将要,副词《游褒禅山记》4.且庸人尚羞之2011年天津卷况且,连词《廉蔺列传》5.若属皆且为所虏2010年湖南卷将要,副词《鸿门宴》6.不出,火且尽2010年四川卷将要,副词《游褒禅山记》7.若属皆且为所虏2009年山东卷将要,副词《鸿门宴》8.臣死且不避2007年浙江卷尚且,连词《鸿门宴》9.臣死且不避2006年福建卷尚且,连词《鸿门宴》10.且放白鹿青崖间2005年浙江卷暂且,副词《梦游天姥吟留别》1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005年广东卷表转折,连词《滕王阁序》12.今吾且死,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2005年江西卷将,副词《信陵君窃符救赵》13.若属皆且为所虏2004年全四卷将要,副词《鸿门宴》14.若属皆且为所虏2004 年重庆卷将要,副词《鸿门宴》15.臣死且不避2004年湖北卷尚且,连词《鸿门宴》16.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2004年福建卷将,副词《鸿门宴》1.野马也,尘埃也2.风之积也不厚3.翳桑之饿人也4.邻之厚,君之薄也5.西伯,伯也,拘于羑里6.臣之壮也,犹不如人1.伺者因此觉知2.不如因善遇之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6.相如因持璧却立7.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8.不如因而厚遇之9.不如因而厚遇之10.相如因持璧却立1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3.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14.相如因持璧却立2013年浙江卷表停顿,语气词《逍遥游》2011年天津卷表停顿,语气词《逍遥游》2010年湖南卷表判断,语气词《》2006年浙江卷表判断,语气词《烛之武退秦师》2005年江西卷表判断,语气词《报任安书》2004年湖北卷表停顿,语气词《烛之武退秦师》2013年安徽卷根据,凭借,介词《张衡传》2013年山东卷趁机,副词《鸿门宴》2011年浙江卷于是就,副词《琵琶行》2011年安徽卷通过,经由,介词《廉蔺列传》2010年天津卷于是,就,副词《苏武》2009年四川卷于是就,副词《廉蔺列传》2009年北京卷于是就,副词《鸿门宴》2008年北京卷趁机,介词《廉蔺列传》2008年湖南卷趁机,介词《廉蔺列传》2007年福建卷于是就,副词《廉蔺列传》2006年辽宁卷通过,经由,介词《廉蔺列传》2006年广东卷通过,经由,介词《廉蔺列传》2005年全三卷于是就,副词《孔雀东南飞》2005年江西卷于是就,副词《廉蔺列传》廉蔺列传》15.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2004 年全一卷就,副词16.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2004年全二卷于是就,副词《孔雀东南飞》1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2004年北京卷通过,经由,介词《廉蔺列传》18.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2003年全国卷于是就,副词《孔雀东南飞》19.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2003 年京春卷凭借,介词《毛遂自荐》20.因留怀王以求割地2002年北京卷于是就,副词《屈原列传》21.相如因持璧却立2001年全国卷于是就,副词《廉蔺列传》22所.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2000年全国卷通过,经由,介词《廉蔺列传》所1.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2013年安徽卷助词,所字结构《垓下之战》2.或因寄所托2012年浙江卷助词,所字结构《兰亭集序》3.公之逮所由使也2011年浙江卷助词,所字结构《五人墓碑记》4.将以求吾所大欲也2009年江西卷助词,所字结构《齐桓晋文之事》5.数十年,竟为秦所灭2009年北京卷与为连用,表被动《屈原列传》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2008年天津卷……的原因,名词《廉蔺列传》7.数十年,竟为秦所灭2008年北京卷与为连用,表被动《屈原列传》8.若属皆且为所虏2008年安徽卷与为连用,表被动《鸿门宴》9.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2007年重庆卷助词,所字结构《兰亭集序》10.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2005年湖北卷助词,所字结构《促织》11.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2004年天津卷助词,所字结构《兰亭集序》12.以若所为,求若所欲2004 年重庆卷助词,所字结构《齐桓晋文之事》13.山峦为晴雪所洗2004年福建卷与为连用,表被动《满井游记》14.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2004 年京春卷原因,名词《信陵君窃符救赵》则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013年浙江卷却,表转折《师说》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012年安徽卷却,表转折《师说》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011年天津卷却,表转折《师说》4.三人行,则必有我师2011年山东卷就,连词《师说》5.他植者则不然2010年上海卷却,连词《芙蕖》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2007年天津卷就,连词 《师说》于其身也, 则 耻师焉 2007年湖南卷却,表转折 《师说》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2007年安徽卷可是,表转折 《陈情表》贾人夏则资皮,冬 则 资絺 2006 年重庆卷 就,副词 《勾践灭吴》 无以, 则王乎 2006年辽宁卷那么,连词 《齐桓晋文之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005年浙江卷 那么,连词 《寡人之于国也》此则国人之罪也 2004年广东卷 是,表判断 《勾践灭吴》公使阳处父追之, 则在舟中矣 2001 年京春卷 表顺承, 连词 《崤之战》 州司临门,急 于星火2013年山东卷 比,介词《陈情表》 月出 于东山之上 2012年安徽卷 从,介词《赤壁赋》臣诚恐见欺 于 王而负赵 2012年天津卷 被,介词《廉蔺列传》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2011年天津卷 在,介词《赤壁赋》室西连 于中闺 2011年浙江卷 和,介词项脊轩志》 故燕王欲结 于 君 2011年山东卷 和,介词《廉蔺列传》以勇气闻 于诸侯 2011年江西卷 在,介词《廉蔺列传》 且贰 于楚也 2010年浙江卷 对于,表介进对象《烛之武退秦师》 当其欣 于所遇 2010年山东卷 对于,介词《兰亭集序》不求闻达 于诸侯2010年江西卷在,介词《出师表》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 于 社稷也 2009年湖南卷 对, 介词 《五人墓碑记》赵尝五战 于秦 2009年天津卷 和,介词 《六国论》今是溪独见辱 于愚 2008年浙江卷 被,介词 《愚溪诗序》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 于王 2007 年天津卷 向,介词《齐桓晋文之事》 徘徊 于斗牛之间 2007 年重庆卷 在,介词《赤壁赋》 师不必贤 于弟子 2007年福建卷 比,介词 《师说》故燕王欲结 于君 2007年湖南卷 和,介词 《廉蔺列传》内惑于郑袖,外欺 于张仪 2007年江西卷 被,介词 《屈原列传》臣诚恐见欺 于王而负赵 2006年浙江卷 被,介词 《廉蔺列传》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2006年安徽卷 在,介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室西连 于中闺 2006年四川卷 和,介词《项脊轩志》河内凶,则移其民 于河东 2005年天津卷到,介词《寡人之于国也》6.7.8. 9.10.11.12.13.于 1.2.3. 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第八单元附录 常用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作用
例 句
解释或翻译
结构
助词
表修饰
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的
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不译
结构
助词
独立取消句子性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荆轲刺秦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
(《阿房宫赋》)
啊、呀
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逍遥游》)
……的样子
介词
相当于
“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对、对于、比、向、跟
4.乃
作用
例 句
解释或翻译
副词
顺承紧接
刿曰:“……未能远谋。”乃入见。
(《曹刿论战》)
就、这才
逆转相背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却、竟、反而、才
相当于“然”
兼词
于之(此)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在这里(那里)
13.以
作用
例 句
解释或翻译
介词
表工具、方法等
王好战,请以战喻。
(《寡人之于国也》)
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起提宾作用
秦亦不以城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把
表原因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就
表转折、让步关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可是、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虚词推断课件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2-04
目录
• 虚词概述与重要性 • 常见虚词及其用法 • 虚词推断方法与技巧 •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 复习策略与建议 • 课堂互动与练习
01
虚词概述与重要性
虚词定义及分类
01
虚词定义
02
虚词分类
虚词是指没有完整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一般不 能单独成句或单独作句法成分。
分析前后文句意关系
根据上下文句意的关系,可以推断出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 意义。例如,如果前后文是因果关系,那么虚词可能是表 因果的连词。
注意虚词的连用和搭配
有些虚词常常连用或搭配使用,形成固定的语法结构。了 解这些固定搭配,有助于更准确地推断虚词的用法。
利用句子结构进行推断
1 2 3
分析句子成分
通过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可以 推断出虚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和意义。
作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等; 作代词,可译为“他”、“它”等。
作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等。
介词类虚词
01
02
03
于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处所、对象等,可译为 “在”、“向”、“到” 等。
以
引进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 、手段等,可译为“用” 、“拿”等;表示原因, 可译为“因为”。
为
辨析虚词的用法和搭配
高考要求考生能够辨析不同虚词的用 法和搭配,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 和作用。
运用虚词进行语言表达
高考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虚词进行准确 、流畅的语言表达,增强文章的逻辑 性和连贯性。
02
常见虚词及其用法
代词类虚词
高考复习策略之常见文言虚词(含复音虚词)用法集锦

附录一:常见文言虚词用法高考《考试说明》中对本考点的要求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
2.虚词的用法要注意以下四点:
(1)分清虚实;
(2)辨明用法;
(3)善于把虚词和现代汉语比较;
(4)注意特殊虚词。
3.考查虚词用法时步骤:
(1)弄清题干要求;
(2)弄清每项的句意;
(3)把该词的词性、用法和句意结合起来,进而确定它的意义,最后确定答案。
※常用复音虚词用法
复音虚词是指由几个单音虚词构成的语言单位,常以固定形式出现,所以有人称之为“固定结
构”,在理解文意、翻译文句时会经常碰到。
常见。
2018年高考18个文言虚词课件-精心整理

幸运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动词 “替”、“给” “作出”、“制定”
幸运
六王毕,四海一 黄鹤一去不复返
动词 副词
统一 一旦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夺取 令壮者无取老妇 通娶 留取丹心照汗青 助词
动词
幸运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 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 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代词 副词 代上文的“君子” 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
幸运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 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 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 中那些词相当。 A、少数沿用下来 学不可以已 B、有的完全消失 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 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
幸运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
幸运
(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 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 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
幸运
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 投诸渤海之北 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 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常出现在 文言句子的 位置分
帮助文言 文断句
句首: 何、其、且、若、焉
句中: 而、乃、所、为、以、
因、于、则、者、之
句尾:
焉、也、乎
牛刀小试:虚词用法知多少?
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月出于东山之上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C.君子生非义也,善假于物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邻之厚,君之薄也
其
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 B.③④相同,⑥ 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 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B(①他的 ②其中的 ③那 ④那 ⑤其中的 ⑥他,他们 ⑦我,自己 ⑧他,他们) ⑨大概
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 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 为,6其皆出于此乎?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7其一二。8其是耶,其 非耶?9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0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 11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C
①⑥转折连词 ②④修饰连词 ③⑦顺承连词 ⑤⑧递进连词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其”
练习:你能读懂这篇“其”的小故事吗?
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 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 2其破璧, 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 其必曰:“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 1、代词,可译为他的 2、代词,可译为他 3、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4、连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下列红色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之以饥馑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然乎?其不然乎?
A.(A介词,用;B递进关系,并且/转折关系,但是;C介词,凭借/动词,沿袭、 继续;D肯定语气,一定、千万/选择问句,是…还是…)
“为”
练习:你能读懂这篇“为”的小故事吗? “天行有常,不1为尧存,不为桀亡。”此2为至理,当3为世 人言之,切勿使之4为巫所惑。巫者,以诡5为业,其所6为皆7为 利也。故8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9为天下除残去 秽,乃吾辈本分,何辞10为?
1、介词,可译为因为 2、动词,可译为是 3、介词,可译为对、向 4、介词,可译为被 5、动词,可译为作为 6、动词,可译为做 7、介词,可译为为了 8、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 9、介词,可译为替 10、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4.指示代词,表“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二)用作副词。 表示揣测、反诘、婉商、期望(祈使)等语气。
反诘“难道”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 ②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祭十》) ③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④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 揣测“大概”
5、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6、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7、代词,可译为其中 8、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9、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10、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 11、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可译为 “他”“它”,“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视句意译为“我 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3.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 些”“那里”。 ①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
A(A都是介词,从……;B连词,递进关系,并且/连词,修饰关系;C判断语气/ 句中停顿;D定语后置标志/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B.(B和例句都是人称代词,他们;A,表示推测的语气副词,大概;C,表示 加强语气的副词;D,指示代词,那些)
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而:
(一)作连词,表示某种关系 1、并列关系 2、递进关系 3、顺承关系 4、修饰关系 5、因果关系 6、假设关系
7、目的关系 8、转折关系
(二)作代词,译作“你”“你的” (三)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
【而已】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 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3、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7、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助词,译为的
9、代词,译为我
●之
(一)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 第二人称。 2.指示代词,这,此。
(二)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4.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5.音节助词,多放在不及物动词后面。
“而”
练习:你能读懂这篇“而”的小故事吗?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 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 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 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 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 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
1、 连词,并列关系 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3、 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 4、 连词,递进关系 5、 连词,修饰关系 6、 连词,承接关系 7、 代词,同“尔”,可译为你 8、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 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CD(A因为 B是 C对,向 D对,向 E为了 F呢 G“为所”表被动
“以”
练习:你能读懂这篇“以”的小故事吗?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 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 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 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二)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律读作去声)
1.表被动(读wéi),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 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鸿门》) (《促织》)
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为着。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孔雀》)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译为“替”、“给”等。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②臣请为王言乐 (《廉颇》) (《庄暴》)
文言虚词复习(一)
高考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1 7 13 Nhomakorabea而
2
8
何3 乎4 乃5 其6 且
若
所
9
为 10 焉 11 也 12 以
因 14 于 15 则 16 者 17 与 18 之
总结
经史子集何其多,常见虚词二十个。 之乎者也乃焉矣,因为所以与然而。 若属先得识规则,且于文中辨差别。
文言功夫当日进,书海扬帆定自得。
【既而】不久,一会儿。 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1.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并列:又或不译 顺承:就,接着 转折:但是,却 递进:并且,而且 假设:如果,假如 因果:因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修饰:地或不译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而 2.第二人称代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某所,而母立于兹 (你,你的)
3.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与“已”组合,罢了
已而:不久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 2、温故而知新 3、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既而儿醒,大啼 1、连词,表承接“来”“就”; 2、连词,表并列“和”“并且”; 3、连词,表转折“却”; 4、连词,表递进“而且”; 5、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 6、连词,表假设“如果”; 7、连词,表因果“因而”; 8、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为
(一)用作动词 1、作为,做 2、认为 3、是 4、治理 5、制定 (二)用作介词 1、“替”“给”; 2、表被动,“被”。 3、因为,由于
4、为了 (三)用作语气助词,“吗”。
为
一、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E.为赋新词强说愁 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
⑤吾其还也(《烛之》) 婉商“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