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必修一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课件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两代独生子女家庭中,作为父母辈的四个人,几乎把全部
心血都________在孩子的身上。
②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 11 份中央一号文件已由
新华社________发布,文件全文约 10 000 字,共分 8 个部分 33
解析:“演示”和“演练”,前者侧重 “示”,是个别人做示范给其他人看,
“精美”,前者强调 而后者侧重“练”,大家共同参加以达
巧妙,侧重做工;后 到训练的目的。故本句应选“演练”。
者强调好看,侧重外 答案:演练
观。
(二)从用法角度辨析 1.着眼点 看适用对象
方法示例
应用体验(选词填空)
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 4.在瑞典,子女没有
老人
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 的义务,老人的一切由社会负
分实词的方法之一。主要看词语 责。(赡养、抚养)
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表 解析:“赡养”特指子女对
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 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
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
帮助。“抚养”是爱护并教
如:爱护、爱戴
养,用于父母对子女。这里
取”,“牟取”含贬义,而“谋取”属中性 词。
人士
。(侧目、刮目)
解析:“侧目”的意思是不敢从正面 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 恨,是贬义词。而“刮目”是说用 新的眼光来看待,是褒义词。本句
根据语境,显然应用“刮目”。
答案:刮目
2.着眼点 看语体风格
方法示例
应用体验(选词填空)
语体指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 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 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 政论语体等。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1.1.1文体知识体系构建新人教版

文体知识体系构建
核心梳理·固根基
熟悉命题手段,明辨设题陷阱,是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关键。
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命题者常常通过对原文重要信息的重组、变形、转述、概括、解说等来命制题目选项。
因而,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熟悉其命题手段和设题陷阱,才能一一化解,逐个击破。
一熟悉六大命题手段
二明辨八大设题陷阱
掌握以上内容,结合常考题型,从设题角度入手,高效准确解题。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解题五字方针
论述类文本就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有关文章,内容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美学等学科,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分析事实等为主要内容,其构成要素为论点、论据、论证。
2018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文档资料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1、复习的知识点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材复习阶段,包括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字词、文学常识、默写)和文言文复习;第二阶段是专项复习阶段,复习的知识点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辨析、成语辨析、病句、标点、修辞、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压缩语段和扩展语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作文训练(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文体)2、重点难点:基础知识部分――成语辨析、病句现代文阅读3、易错点、易混点:(1)字音字形部分采用每天课前小卷小考的形式督促学生识记;(2)现代文阅读复习对学生长期以来不明确的语文概念进行系统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区分,如对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进行区分,并且将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进行总结,如常见的修辞手法作用表述;(3)在明确概念隶属的基础上,规范答题的要点层次和术语的使用,如句义理解题的答题三个思考角度等。
4、收效:(1)小卷测试既起到督促学生识记的作用,又能够化整为零,提高零散掌握知识点的长效性,部分学生还通过主动申请批改小卷的方式强化记忆。
(2)学生答题的规范意识有所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培养起答题模式化的意识。
(3)对各考点的考查方向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并且建立起一定的知识结构框架。
(4)写作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尝试着从立意、文体、选材的角度提高自己的水平。
5、存在问题:(1)自觉滚动式巩固复习的意识仍然薄弱,除了客观时间有限的因素外,计划性、持续性的自主复习做到不到位,导致一段时间后复习过内容的淡忘。
(2)虽然对规范答题作了系统的知识梳理和强调,但是讲过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不强,或自觉意识不强,导致仅仅是“笔记”而非“脑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未挣脱原有解题恶习的束缚,未能将科学的解题步骤落到实处,所以查漏补缺的实效并不乐观。
(3)理科生对语文投入从认识上到行动上都很不够。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阅读第2节考点5语言类题的2种考法

考点5 语言类题的2种考法高考《考试说明》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体会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但在实际考查中,“体会语句含意”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
考法1__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明常识小说的重要语句往往是这样几个方面的句子:从内容上说,指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从主旨上说,指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从结构上说,指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从表述上说,指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意,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定考向熟技巧理解重要语句含意“3步走”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辨明考查类型如果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要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真正意图;如果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要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第二步: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
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0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1)字音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注重考查常见常用但习惯误读的字音。
除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外,古代汉语中特有的读音一般不会考查;(2)在语音考查中,难字僻字愈来愈少,即使出现个别较难的字音,也基本上是课文中出现过的。
(3)字音考查的标准是“普通话”,自主命题省份注重考查方言误读字音。
对于方言读音与普通话读音的区别要多加注意;(4)考查的要求是“识记字音”,一般不考查汉语拼音的拼写。
一、多音字字音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的字,如“抹”有“mǒ(抹杀)、mò(拐弯抹角)、mā(抹布)”三个读音。
多音字误读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不明词性不同、读音不同而误读。
有些多音字,词性不同,读音就不同,极易误读。
比如“号”,在名词“号码”中读“hào”,在动词“号叫”中读“háo”;“难”,在名词“灾难”中读“nàn”,在形容词“困难”中读“nán”;“畜”,在名词“家畜”中读“chù”,在动词“畜牧”中读“xù”。
2.不明词义不同、读音不同而误读。
有些多音字,词义不同,读音就不同,极易误读。
比如“看”,在“看见”中读“kàn”,在“看守”中读“kān”;“差”,在“差距”中读“chā”,在“差劲”中读“chà”,在“参差”中读“cī”;“恶”,在“恶心”中读“ě”,在“恶意”中读“è”,在“可恶”中读“wù”。
3.不明文白不同、读音不同而误读。
有些多音字,语体(书面、口语)不同,读音就不同,极易误读。
比如“薄”,在文言(书面语)“薄弱”中读“bó”,在白话(口语)“本子太薄”中读“báo”;“血”,在书面语“血汗”中读“xuè”,在口语“血淋淋”中读“xiě”;“给”,在书面语“供给”中读“jǐ”,在口语“给了一下”中读“ɡěi”。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专题复习高考语文过关复习课件 精品

例题 下列各句中,红色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你不要老是记 在心上。
B.你们所说的这一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 不符合事实。
C.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 打自己的脚。
D.科学工作者,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异想天开,才有助于 事业的发展。
“鼓动” “鼓舞” “煽动” “夫人”“爱人”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A 搭配对象不同。 “爱戴” “爱护”
B 语法功能不同。 “公然” “公开”
1.“激动”比“感动”更强烈。“蔑视”比“轻视” 词2义.重“。诡辩”和“狡辩”,两词都指无理强辩,但“诡 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 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自己 的谬论辩护。“狡辩”则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 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 言3行.辩“解开。垦”“开拓”“开辟”三词都有“开发”之 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 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 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新开发、新开创, 词义范围较大。
⑥注意词典检字表中,一个字有多处页码的
例如:“龟”有三个页码,表明它有三种读音,分别为guī、jūn、qiū。
例题:下列红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B)
A.①称孤道寡 ②拍手称快 ③称体裁衣 ④如心称意 ⑤尺量称称
B.①失魂落魄 ②落笔生花 ③落花流水 ④光明磊落 ⑤落拓不羁
C.①塞外风光 ②塞翁的马 ③敷衍塞责 ④险关要塞 ⑤填塞漏洞
⑷受地方音的影响而产生误读的。如;奢(不读sě,而读shē)、拙(不 读zuó,而读zhuō)、恃(不读sì,而读sh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一 基础知识梳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答案: C
ppt精选
11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 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 因进行分析。
B.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2014年在韩国仁川举办的第17届 亚洲运动会成为亚运会中历届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艺最精彩的 一次盛会。
2.关于“三美”
诗歌“三美”说是由闻一多率先提出的。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 呼应。
ppt精选
3
三、重点字音
《沁园春·长沙》 百舸(ɡě) 寥廓(kuò) 浪遏(è)飞舟 方遒(qiú) 峥嵘(zhēnɡ rónɡ) 《雨巷》 惆怅(chànɡ) 彳亍(chìchù) 颓圮(tuí pǐ) 彷徨(pánɡ huánɡ) 《再别康桥》 河畔(pàn) 青荇(xìnɡ) 榆(yú)阴 浮藻(zǎo) 长篙(ɡāo) 漫溯(sù) 斑斓(lán) 笙(shēnɡ)箫 似(shì)的 似(sì)乎 悄悄(qiāo) 悄(qiǎo)然 《大堰河——我的保姆》 瓦菲(fēi) 青苔(tái) 虱(shī)子 火钵(bō) 碾(niǎn)米 忸怩(niǔ ní) 冰屑(xiè) 团箕(jī) 凌侮(wǔ) 叱(chì)骂 漂泊(bó) 给(jǐ)予
答案: A
ppt精选
9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词语: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成语积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词语: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成语积XXXX月/年2.正值壮年:这是一个人魅力四射、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年轻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3.责备方遒:这意味着热情和充满活力。
4.争夺一百条船和溪流:描述船的比赛。
家庭团聚: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很快乐。
6.危险危在旦夕:形容危险迫在眉睫。
7.给出建议:这意味着倾听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顺畅和自然。
它描述了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透过洞看火就像在黑夜里看火。
描述被观察的事物是非常清楚的。
9.以退为进:一种看似撤退但实际上准备进攻的战略或战术。
10.化危险为安全。
11.永远消失:一旦消失,就再也不会回来。
描述过去的事情不会再出现。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到最后,真相或意图显露出来。
13.悲歌罢工:也称为“悲伤的歌改变水”,他们经常被用来表达庄严,悲壮和荒凉的气氛。
14.切掉你的牙齿,守住你的心:最充分地描述怨恨。
捶胸顿足。
15.头发上的指冠:头发竖起的样子。
描述极度愤怒。
16、无奈:没有办法,不能思考。
说此事已如此,又想挽回我们无能为力。
17.变化之声:音乐的音调变化往往是悲壮的声音。
18.邱浩没有犯任何罪行:它指的是严格的军事纪律,不以任何方式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努力工作,取得好成绩:我指出了很多努力,吃了很多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XXXX年轻人和老年人聚集在一起。
群贤毕至:很多有才华的人都来了。
19.屈上:在古代的民间习俗中,每年农历三月,在弯弯的流水旁都会放一个酒杯,谁在前面流,谁就把它拿下来喝,这样就可以消除厄运。
XXXX年轻女子。
4.收入不包括支出:收入不包括支出。
乱扔垃圾: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乱七八糟。
描述一下紊乱。
6.吞吞吐吐:想说,但不开心。
描述说话时有顾虑。
沸腾了:声音沸腾了,就像水沸腾了,充满了空间。
描述嘈杂的声音,混乱。
8.做你想做的事:这是指做你想做的事。
中指可以做任何它想做的事情。
(通常是贬义词)9.全身青一块紫一块:全身上下,伤口像鱼鳞一样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实词1.多义实词(1)鄙(2)许(3)说(4)辞(5)微答案:(1)把……当作边邑/边远的地方/浅陋,见识少,眼光短/自谦之词;(2)答应/表处所,地方/赞同/表约数;(3)通“悦”,高兴/陈说/杂说,一种文体;(4)推辞/告别/推脱;(5)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暗暗地/稍微,略微/低贱,卑下。
2.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1)“已”同“矣”,了;(2)“共”通“供”,供给; (3)“说”通“悦”,高兴;(4)“知”通“智”,明智。
3.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古义:(2)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3)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答案:(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出使的人;(3)缺少(的东西);(4)那人,指秦穆公。
4.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与郑人盟.( )(5)越国以鄙远.( )答案:(1)名词作动词,驻军;(2)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3)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4)名词作动词,结盟;(5)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
二、文言虚词1.以2.而3.焉4.其5.之答案:1.连词,因为;介词,拿,用;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介词,把。
2.连词,才,表顺承;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
3.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哪里;兼词,于之。
4.代词,指代“使者”;代词,指代“那件事”;代词,自己的;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代词,他们,指秦军;结构助词,的;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三、文言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 )2.以其无礼于晋( )3.晋军函陵( )答案:1.宾语前置句;2.状语后置句;3.省略句。
四、文言句子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3.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4.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译文: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文:答案:1.这是我的过错。
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3.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4.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5.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互相往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是没有什么损害的。
6.使秦国土地减少而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7.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8.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五、文言素读断句请用“/”给下列课内文段断句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2.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荆轲刺秦王一、文言实词1.多义实词(1)深(2)资(3)图(4)被(5)诚(6)顾(7)见答案:(1)形容词,刻毒/形容词,深刻/副词,很,十分;(2)名词,资财、钱物/名词,资本,依据/动词,资助/名词,费用,物资/ 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准备);(3)动词,图谋,筹画/名词,地图/动词,想,反复考虑;(4)动词,遭受/介词,表被动/ 动词,通“披”,戴;(5)副词,果真,如果/副词,的确,确实;(6)副词,不过、只是/动词, 回头看/动词,回头看;(7)通“现”,显现/ 介词,被。
2.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 )(4)请辞决.矣(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6)设九宾.( )(7)图穷而匕首见.( )(8)秦王还.柱而走( )(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10)卒.起不意( )答案:(1)“说”通“悦”;(2)“陵”通“凌”,欺凌;(3)“反”通“返”,返回;(4)“决”通“诀”,诀别;(5)“振”通“震”,害怕,恐惧;(6)“宾”通“傧”,傧相;(7)“见”通“现”,显现;(8)“还”通“环”,绕;(9)“奉”通“捧”,两手捧着;(10)“卒”通“猝”,突然。
3.古今异义词(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义:贫穷古义:(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今义:鼻涕古义:(3)持千金之资币.物今义:货币古义:(4)愿大王少假借..之今义:假装借给古义:(5)秦王还柱而走.今义:步行古义:(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今义:提起古义:(7)断其左股.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古义:答案:(1)走投无路;(2)眼泪;(3)礼品;(4)宽容、原谅;(5)跑;(6)掷击;(7)大腿。
4.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 )(2)函.封之( )(3)箕.踞以骂曰( )(4)樊於期乃前.曰(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6)乃朝服..,设九宾( )(7)使使以闻.大王( )(8)其人居远.未来( )(9)则秦未可亲.也( )(10)太子迟.之( )(11)群臣怪.之( )答案:(1)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2)名词作状语,用匣子;(3)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4)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5)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6)名词作动词,穿朝服;(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8)形容词作名词,远方;(9)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10)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11)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二、文言虚词1.而2.以3.为答案:1.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不译;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承接,可不译;连词,表递进,并且。
2.介词,因;介词,用;介词,按照;通“已”,已经;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3.动词,做,整治;介词,被;介词,替。
三、文言特殊句式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嘉为先言于秦王( )5.燕王拜送于庭(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7.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8.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答案:1.判断句;2.被动句;3.被动句;4.状语后置句;5.状语后置句;6.定语后置句;7.固定结构“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8.固定结构,“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四、文言句子翻译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译文: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译文: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4.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译文:答案:1.即使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2.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有的被杀死有的被没收入官为奴。
3.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4.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五、文言素读断句请用“/”给下列课内文段断句1. 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鸿门宴一、文言实词1.多义实词(1)胜(2)道(3)谢答案:(1)承受/尽/优美的/胜利;(2)取道/方法,措施/说,谈论/主张;(3)感谢/道歉/辞谢/辞别/告诉。
2.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张良出,要.项伯(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郤.( )答案:(1)“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倍”通“背”,背叛;(3)“要”通“邀”,邀请;(4)“蚤”通“早”,在某一时间之前;(5)“郤”通“隙”,隔阂,嫌怨。
3.古今异义词(1)沛公居山东..时今义:山东省古义:(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古义:(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今义:①出去和进来;②(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的情况。
古义:(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今义:副词,很古义:(5)而听细说..今义:详细地说古义:(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今义:河北省古义:(7)再.拜献大王足下今义:又一次古义:答案:(1)指崤山以东;(2)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3)偏义复合词,偏向“入”,进来;(4)指意外的变故;(5)小人的谗言;(6)黄河以北;(7)两次。
4.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籍.吏民,封府库( )(4)范增数目.项王( )(5)刑.人如恐不胜(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8)吾得兄.事之( )(9)常以身翼.蔽沛公( )(10)项伯杀人,臣活.之( )(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2)拔剑撞而破.之( )(13)此其志不在小.( )(14)素善.留侯张良( )(15)沛公今事有急.( )答案:(1)名词作动词,驻军;(2)名词作动词,称王;(3)名词作动词,登记;(4)名词作动词,看;(5)名词作动词,施刑;(6)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7)名词作状语,在夜里;(8)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9)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10)动词使动用法,使……活;(11)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12)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碎;(13)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14)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15)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二、文言虚词1.为2.之3.以4.且5.而6.因7.于8.乃答案:1.副词,是;介词,替;介词,对,对待;介词,替/动词,计划;介词,给;动词,结为;动词,做;为所表被动;动词,认为;副词,是/助词,呢;介词,表被动。
2.助词,无意义;助词,取独;代词,他;动词,去;助词,的。
3.连词,来;介词,把;介词,凭借;介词,用;连词,来;介词,用;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
4.副词,将;副词,将要;连词,尚且。
5.连词,来;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
6.连词,于是;副词,趁机;连词,于是;副词,趁机;副词,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