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
钢轨伤损-标准-检测与维修可修改文字

典型钢轨伤损-缺陷类
焊接接头裂纹
典型钢轨伤损-疲劳类
轨头鱼鳞状剥离
典型钢轨伤损-疲劳类
钢轨表面剥离
典型钢轨伤损-疲劳类
轨头剥离严重时引发的掉块
典型钢轨伤损-疲劳类
轨头核伤及断轨典型钢轨伤损-磨耗类
钢轨波磨
1.2 焊接接头伤损
伤损现象及形成原因
提高钢轨硬度
➢ 钢轨耐磨性能随硬度增加。采用轨头全长淬火热处理 钢轨或合金钢轨,将钢轨头部硬度提高到340-370HB, 可显著延长曲线钢轨使用寿命。
科学合理的轮缘润滑
➢ 采用固体润滑。采用固体润滑时,曲线钢轨侧磨可维 持在0.02mm/Mt左右且基本无剥离。使用车载喷脂润 滑时,减磨效果相当但钢轨剥离严重。
钢轨材质不良
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
鱼鳞
麻点
剥离掉块 核伤及断轨
钢轨疲劳的减缓措施
改善钢轨材质
➢ 提高钢轨材料的纯净度。减少夹杂物,减少有害元素 及气体含量。
➢ 改进热处理工艺。轨头应具有足够深度和均匀的淬火 硬化层,细化珠光体晶粒。
➢ 采用优质合金钢轨。
合理地进行钢轨大机打磨
➢ 采用钢轨预打磨去除钢轨表面脱碳层; ➢ 采用钢轨定期打磨,提高钢轨磨耗速率,去除钢轨表
严格控制钢中夹杂物含量。要求A类(硫化物) 夹杂物≤2-2.5级,B类(氧化物)、C类(硅 酸盐)、D类(球状氧化物)夹杂物≤1.01.5级。
轨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要求/级
标准
TB/T2344 250 km/h 350km/h
A类(硫 B类(氧 化物) 化铝)
≤2.5 ≤2.5 ≤2.0
≤2.0 ≤1.5 ≤1.0
钢轨平直度要求/mm
钢轨重伤标准

钢轨重伤标准钢轨重伤标准钢轨作为铁路交通的基础设施之一,承载着列车的重量和运行的压力。
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钢轨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为了确保铁路的安全运行,需要制定一套钢轨重伤标准,对于损伤程度较为严重的钢轨进行修复或更换。
一般来说,钢轨的损伤可以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和重度损伤三个等级。
具体的标准如下:1. 轻度损伤:轻度损伤主要指钢轨表面出现的一些小坑洞、划痕或者局部磨损。
这种损伤一般不会对列车的正常运行造成太大影响,但如果不及时修复,可能会逐渐扩大,进而影响到列车的稳定性和行驶安全。
因此,一旦发现轻度损伤,应及时进行维修和磨光处理,以保证钢轨的平整度和表面质量。
2. 中度损伤:中度损伤是指钢轨表面出现较深的坑洞、裂纹或者局部变形。
这种损伤已经超出了轻度损伤的范畴,对列车的正常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不及时修复,中度损伤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甚至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如钢轨断裂等。
因此,对于中度损伤的钢轨,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更换或者修复。
3. 重度损伤:重度损伤是指钢轨出现严重的破裂、变形或者断裂等情况。
这种损伤已经严重影响到列车的正常运行和行驶安全,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更换。
重度损伤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使用或者外力冲击等原因导致的,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对铁路交通造成严重危害。
除了以上三个等级的损伤标准外,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损伤位置:钢轨的不同位置对列车运行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如果损伤出现在弯道上,将会对列车的稳定性产生更大影响;如果损伤出现在道岔处,将会对列车的转向产生更大影响。
因此,在制定钢轨重伤标准时,需要考虑到不同位置对列车运行的特殊要求。
2. 损伤数量:如果某一段铁路上同时出现多个钢轨损伤,将会对列车运行产生更大影响。
因此,在制定标准时,需要考虑到损伤数量对列车运行的综合影响。
3. 损伤类型:钢轨的损伤类型多种多样,如疲劳断裂、脱轨、焊接缺陷等。
钢轨伤损标准定稿版

钢轨伤损标准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铁道部、铁运2006(146)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钢轨、尖轨、可动心轨、辙叉伤损标准第3.4.3条钢轨伤损按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折断三类。
一、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见表3.4.3—1、表3.4.3—2和表3.4.3—3。
探伤人员、线路(检查)工长认为钢轨有伤损时,也可判为轻伤或重伤。
二、钢轨折断标准钢轨折断是指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1.钢轨全截面断裂;2.裂纹贯通整个轨头截面;3.裂纹贯通整个轨底截面;4.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50mm且深度大于10mm的掉块,允许速度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30 mm且深度大于5 mm的掉块。
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表3.4.3—1钢轨头部磨耗轻伤标准表3.4.3—2注:①总磨耗=垂直磨耗+1/2侧面磨耗。
②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宽1/3处(距标准工作边)测量。
③侧面磨耗在钢轨踏面(按标准断面)下16 mm.处测量。
钢轨头部磨耗重伤标准表3.4.3—3普通线路和无缝线路缓冲区的重伤和折断钢轨应及时更换。
换下的重伤和折断钢轨应有明显的标记,防止再用。
无缝线路钢轨重伤和折断,应按第条的规定处理。
在桥上或隧道内的轻伤钢轨,应及时进行更换或处理。
第3.9.7条尖轨、可动心轨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及时修理或更换:一、尖轨尖端与基本轨或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不靠贴大于1mm。
二、尖轨、可动心轨侧弯造成轨距不符合规定。
三、尖轨、可动心轨顶面宽50mm及以上断面处,尖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可动心轨顶面低于翼轨顶面2 mm及以上。
四、尖轨、可动心轨顶面宽50nm及以下断面处,尖轨顶面高于基本轨顶面、可动心轨顶面高于翼轨顶面2 mm及以上。
五、尖轨、可动心轨工作面伤损,继续发展,轮缘有爬上尖轨、可动心轨的可能。
六、内锁闭道岔两尖轨相互脱离时,分动外锁闭道岔两尖轨与连接装置相互分离或外锁闭装置失效时。
钢轨、辙叉重伤标准

钢轨重伤标准1.钢轨头部磨耗:垂磨大于10mm,侧磨大于17mm2.钢轨表面在任何部位有裂纹(包含螺孔裂纹、轨头下颚水平裂纹(透锈)、轨腰水平裂纹、轨头纵向裂纹、轨底裂纹);3.轨端或轨顶面剥落掉块,其长度超过30mm,且深度超过8mm;4.钢轨在任何部位变形(轨头扩大、轨腰扭曲或鼓包等),经判断确认内部有暗裂;5.钢轨锈蚀除去铁锈后,轨底厚度小于5mm(在轨底边缘处测量)或轨腰厚度小于8mm;6.轨顶面擦伤深度超过2mm(不含剥落掉块);7.钢轨探伤人员或养路工长认为有影响行车安全的其他缺陷(含黑核、白核)。
8、钢轨低头超过3.5mm普通线路(道岔)的重伤钢轨应及时更换,换下后应及时用白漆刷上明显的“×”标记,防止再铺用。
在桥上或隧道内的轻伤钢轨,应及时更换。
伤损高锰钢辙叉轻伤、重伤标准一、高锰钢整铸辙叉轻伤标准:1.在辙叉心宽40mm的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辙叉翼轨加高部分)在正线上超过4mm,在到发线上超过6mm,在其他站线上超过8mm;2.辙叉顶面和侧面在任何部位有裂纹;3.辙叉心、辙叉翼轨面剥落掉块,长度超过15mm,深度超过3mm;4.钢轨探伤人员或养路工长认为有伤损的辙叉。
二、高锰钢整铸辙叉重伤标准:1.在辙叉心宽40mm的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辙叉翼轨加高部分)在正线上超过6mm,在到发线上超过8mm,在其他站线上超过10mm;5.叉趾、叉跟浇注断面变化部位斜向或水平裂纹,长度超过120mm或虽未超过120mm,但裂纹垂直高度超过40mm;6.底板裂纹向内裂至轨腰,并超过轨腰与圆弧的连接点;7.螺栓孔裂纹延伸至轨端、轨头下颏或轨底,两个螺栓孔裂通;8.辙叉心、辙叉翼轨面剥落掉块,长度超过30mm,深度超过6mm时;9.钢轨探伤人员或养路工长认为有影响行车安全的其它缺陷。
三、钢轨组合辙叉的垂直磨耗比照高锰钢整铸辙叉办理,其他伤损比照钢轨轻重伤标准办理。
辙叉有轻伤时,应注意检查观测,达到重伤标准时,应及时更换。
钢轨伤损分级和监控处理

车安全的重伤钢轨进行处理,其他重伤钢轨、桥梁和隧道内发现的轻伤钢轨要在24小时内处理。
3.钢轨横向裂纹、螺孔裂纹、超过轨头面积1/3的核伤应加快下道,无缝线路钻孔加固的伤损应倒排更换计划,一般不超过30天,暂时未下道的伤损在每个探伤周期均需监控伤损发展情况,纳入《工探-2》进行监控。
4.凡发现乙炔气割或烧孔钢轨应立即通知线路工区迅速更换。
第四十五条除重伤外,轨底疑似监控伤损、无缝线路焊缝接头轻伤有发展(△△)伤损、曲线上股轻伤有发展(△△)伤损需进行加固处理。
第四十六条线路工区应每月更新管内钢轨伤损情况,未下道加固伤损、轻伤伤损需交由巡道工在巡查时巡视监控,每次检查均应对伤损发展情况做好确认记录备查;同时加强对伤损轨地段养护,及时消灭伤损轨地段暗坑吊板,防止起高道和不均匀捣固,延缓伤损的发展。
第四十七条下道后的重伤钢轨的处理:更换下道的重伤轨,必须在两端轨面上用钢剁打上明显的“×××”标记,并集中堆放,按废轨处理。
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

钢轨变形 钢轨锈蚀
轨头扩大、轨腰扭曲或
有
鼓包等,经判断确认内
部有暗裂
经除锈后,轨底厚度不 足5mm或轨腰厚度不足
8mm
深度超过 2mm
钢轨低头
超过3mm
超过3.5mm
用直尺测量最低处矢度 。包括轨端轨顶面压伤
和磨耗在内
波浪形磨耗 钢轨表面裂纹 钢轨内部裂纹
谷深超过 0.5mm
包括螺孔裂纹、轨头下
颚水平裂纹(透锈)、轨
腰水平裂纹、轨头纵向
有
裂纹、轨底裂纹等(不含
轮轨接触疲劳引起轨顶
面表面或近表面的鱼鳞
裂纹)
有
包括核伤(黑核、白核) 、钢轨纵向裂纹等
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
伤损项目 钢轨头部磨耗
伤损程度
轻伤
重伤
υmax≤120km/h
υmax≤120km/h
磨耗量超过表
磨耗量超过表
钢轨头部轻伤磨耗标准 钢轨头部轻伤磨耗标准
所列限度之一者
所列限度之一者
备注
轨端或轨顶面剥落掉块
长度超过15mm且深度 超过4mm
钢轨顶面擦伤
深度超过 1mm
长度超过30mm且深度 超过8mm
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

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1--19钢轨折断标准:1、钢轨全截面至少断成两部分;2、裂纹已经贯通整个轨头截面;3、裂纹已经贯通整个轨底截面;4、允许速度大于120km/h区段钢轨顶面有长大于50mm,深大于10mm的掉块,允许速度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有长大于30mm,深大于5mm的掉块。
9钢轨重伤标准(文字补充部分)1、钢轨内部有裂纹:包括核伤(含黑核、白核)、钢轨纵向裂纹等;2、钢轨表面有裂纹:包括螺孔裂纹、轨头下颚裂纹(透绣)、轨腰水平裂纹、轨头纵向裂纹、轨底裂纹等(不含轮轨接触疲劳引起轨顶面表面或近表面是鱼鳞裂纹);3、轨头下颚透绣长度超过30mm;4、钢轨在任何部位变形(轨头扩大,轨腰扭曲或鼓包),经确认内部有暗裂;5、钢轨探伤人员和线路(检查)工长认为有影响安全的其他缺陷。
9钢轨伤损标记1—49钢轨头部磨耗轻伤标准1—2注:1总磨耗=垂直磨耗+1/2侧面磨耗。
2、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1/3处(标准工作边)测量。
3、侧面磨耗在钢轨踏面(按标准断面)下16mm处测量。
9钢轨头部磨耗重伤标准1—39道岔伤损标准:2010年1月监控车间一、高锰钢整铸辙岔轻伤标准(含可动心轨辙岔中高锰钢整铸翼轨、岔跟座)1、辙岔心宽40mm断面处,辙岔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部分,在正线上超过4mm,在到发现上超过6mm,其他站线上超过8mm;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超过120km/h正线上超过4mm,其他正线上超过6mm,到发线上超过8mm,其他站线上超过10mm;可动心轨宽40mm断面及可动心宽20mm断面对应的翼轨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超过4mm.2、辙岔顶面和侧面的任何部位有裂纹。
3、辙岔心、辙岔翼轨面剥落掉块,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 的线路上长度超过15mm,且深度超过 1.5mm;在其他线路上长度超过15mm,且深度超过3mm.4、钢轨探伤人员和线路(检查)工长认为有伤损的辙岔。
50kg、m钢轨侧面磨耗轻伤标准

50kg、m钢轨侧面磨耗轻伤标准钢轨侧面磨耗是指钢轨侧面表面发生的损耗现象,主要表现为轨底宽度的减小和高度的降低。
这种磨耗不仅会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性,还可能对列车行驶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来评估和定义轨侧面磨耗的程度。
根据国际铁路运输联盟(UIC)的标准,钢轨侧面磨耗可分为轻伤、中伤和重伤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限制值和评估标准。
本文将重点讨论钢轨侧面磨耗轻伤的标准。
钢轨侧面磨耗轻伤主要特征是轨底宽度的减小和高度的降低,但不影响轨面的平整度和轨身的强度。
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可以将轨底宽度减小在30mm以内,轨高降低在15mm以内的磨耗标记为轻伤。
在日常的巡检中,可以通过测量轨底宽度和轨高来进行磨耗轻伤的评估。
测量轨底宽度时,首先需要找到具有代表性的磨耗区域,然后使用专用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轨底宽度的变化情况。
测量轨高时,同样需要选择典型的磨耗部位,并使用钢尺或量具进行测量。
对于轨底宽度减小和轨高降低超过轻伤标准的磨耗,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处理措施,以防止进一步损耗和安全隐患。
具体的维修和处理方法包括切割焊接、更换磨耗部位等。
为了确保轨侧面磨耗轻伤标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建立健全的检测和评估体系。
首先,需要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队伍,他们能够准确、准时地进行轨侧面磨耗的检测和评估工作。
其次,应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需要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总之,对于钢轨侧面磨耗轻伤的标准,主要包括轨底宽度的减小和轨高的降低,限制在30mm和15mm以内。
对于超过轻伤标准的磨耗,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处理措施,以确保运行安全。
为了确保标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需要培训专业人员、配备先进设备,并建立规范操作流程。
这些措施将有效保障钢轨侧面磨耗问题的解决,提高铁路的运行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1--1
钢轨折断标准:
1、钢轨全截面至少断成两部分;
2、裂纹已经贯通整个轨头截面;
3、裂纹已经贯通整个轨底截面;
4、允许速度大于120km/h区段钢轨顶面有长大于50mm,深大于10mm的掉块,允许速度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有长大于30mm,深大于5mm的掉块。
钢轨重伤标准
(文字补充部分)
1、钢轨内部有裂纹:包括核伤(含黑核、白核)、钢轨纵向裂纹等;
2、钢轨表面有裂纹:包括螺孔裂纹、轨头下颚裂纹(透绣)、轨腰水平裂纹、轨头纵向裂纹、轨底裂纹等(不
含轮轨接触疲劳引起轨顶面表面或近表面是鱼鳞裂纹);
3、轨头下颚透绣长度超过30mm;
4、钢轨在任何部位变形(轨头扩大,轨腰扭曲或鼓包),经确认内部有暗裂;
5、钢轨探伤人员和线路(检查)工长认为有影响安全的其他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