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地质灾害易损性模糊综合评价

合集下载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1. 引言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工程设计、开采方法等因素引起的各种灾害。

为了减少矿山地质灾害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云南省制定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试行内容。

2. 评估对象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的各类矿山,包括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煤矿等。

评估对象包括矿山的地质条件、工程设计、开采方法、环境保护等方面。

3. 评估内容根据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地质条件评估:评估矿区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地下水位等地质条件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

3.2 工程设计评估:评估矿山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包括矿区的坡度、坡高、坡面稳定性等。

3.3 开采方法评估:评估矿山的开采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包括采矿方法、支护方式、通风方式等。

3.4 环境保护评估:评估矿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生态修复等。

4. 评估指标根据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危险性等级:将矿山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等,用于评估矿山的地质灾害风险等级。

4.2 风险评估:评估矿山地质灾害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的风险程度,包括人员伤亡风险、财产损失风险、环境破坏风险等。

4.3 预警指标:根据矿山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等级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警指标,用于预防和应对矿山地质灾害。

5. 评估方法根据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实地调查:对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对象进行实地调查,获取必要的地质、工程、环境等数据。

5.2 数据分析:对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地质条件分析、工程设计分析、开采方法分析、环境保护分析等。

1978-2020年云南自然灾害损失程度评估

1978-2020年云南自然灾害损失程度评估

第46卷第3期2023年7月地震研究JOURNAL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 Vol.46,No.3 Jul.,2023第3期张方浩等:19782020年云南自然灾害损失程度评估分方法,以人口直接死亡数和社会财产损失值作为判别因子,将自然灾害的灾情分为巨、大、中、小、微5个灾度。

赵阿兴和马宗晋(1993)在绝对值度量指标灾度的基础上,提出相对量指标灾损率的概念,建立了灾损率的等级划分标准。

邱玉珺等(2003)认为灾害发生的次数和灾害种类与灾情强度密切相关,提出基于灾次和灾种两个数量化的灾情强度指数,用于开展多区域、多灾种的灾情强度评价模型。

程立海等(2011)提出了基于综合灾情指数自然灾害强度的评估方法,通过对一系列灾情评价因子进行归一化、加权求和,得到定量化的灾害评估指数,开发了综合灾情指数工具。

袁艺(2011)选取了8个基本灾情指标,利用灾情综合指数法构建了灾情指数,包括绝对指数和相对指数。

张星(2009)将客观赋权的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自然灾害灾情的熵权综合评价方法。

廖永丰等(2013)基于20002011年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数据,构建了绝对和相对两种灾情指数,对旱灾、洪涝、台风、风雹4种灾害灾情进行了分级。

张鹏等(2015)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平均的综合灾情指数计算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给定区域的灾害损失进行定量化评价。

郑美霞和刘玲(2022)利用20112020年江西省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数据,构建灾情绝对指数,并对江西省自然灾害损失和时空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综合灾情指数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灾害损失程度评估方法,利用此方法可对多种典型自然灾害损失程度、分异规律和时空特征开展了研究分析(曾玲艳等,2018;李祚泳等,2004;朱浩等,2015;唐丽丽,2011;张方浩等,2018;刘军等,2015;王鹏,2018;陈家宁等,2020;张柳红等,2021)。

基于ArcGis的云南省降雨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

基于ArcGis的云南省降雨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

基于ArcGis的云南省降雨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摘要:通过构建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指数和降雨强度指数,最终建立降雨型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模型借助ArcGis平台,用栅格数据模型(Raster)来表现评价因子的地理分布,进行深入的空间分析和处理。

关键词:地质灾害易发性;信息量模型;ArcGIS ;ModelBuilder1 引言地质灾害易发性属自然属性,是由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组合有利于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程度(易发程度),用易发指数表示,易发指数越高,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大。

如滑坡易发指数计算指标是由滑坡影响因素及其权重组成,滑坡易发指数越高,反映斜坡单元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越大,其斜坡稳定性越差。

地质灾害易发性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概率。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育程度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的岩土体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环境背景的控制,而地质灾害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又与大气降水、人类活动强度等外动力条件有关。

具体地说,对于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易发区划分主要考虑区域地形地貌、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岩土体类型)、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区域气候类型与暴雨强度以及地质灾害现状等因素。

对于地面塌陷,要按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区塌陷分别考虑。

对于岩溶塌陷灾害易发区的划分主要考虑碳酸盐岩类型及其区域分布、埋藏状况、岩溶发育强度、区域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条件等,以及地下水开采状况与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对于矿山采空区塌陷灾害,主要考虑矿山种类、开采规模、矿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类型、采矿方式和强度等因素。

地面沉降灾害易发区的划分主要考虑地形地貌、第四纪松散层厚度、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状况、水位变化和城市规模与人口密度等因素。

2评价方法2.1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地质环境变异的结果,而地质环境是一个由众多因素确定的复杂体系,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价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合理地把握这些因素,并确定它们对灾害发生的影响。

基于GIS的昆明市五华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基于GIS的昆明市五华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围大小、研究精度等因素的前提下 , 最终选取斜坡几何形态 、工程地质岩组 、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 松散 土层厚度 等 5个 因子作 为五 华 区地 质灾 害易发性 评价 因子指 标体 系 。
( )斜坡几 何形态 1
斜坡 几何形 态包括坡 高 、坡度 和坡 向 3要 素 ,不 同 的斜坡 形态 对滑坡 发生 的影 响不 同。坡 向的影响 主 要表 现 为山坡 的小 气候 和水热 比的规 律性 差异 :阳坡 因沟谷 比阴坡 发育 ,山坡 陡而短 ,因此 ,阳坡 比阴坡 更易 发生地 质灾害 。 阳坡岩 体风 化破 碎 ,易发生基 岩崩塌 ;阴坡土层 厚 ,易发生 土体崩 塌 。阳坡 易爆 发泥 石 流 和基岩崩 塌 ,阴坡土体 保水 ,易 发生浅层 坍滑 。因此 ,坡 向对地 质灾 害的发 生有很 大影响 。根据 五华
发 生无 明显规律 。 ( )工 程地质 岩组 2
不 同工 程地质岩 组对地 质灾 害发 生 的影 响 明显不 同。根据对 各类 灾 害的影 响程度可 将五华 区工程 地质
收稿 日期 : 000 — 21- 1 4 3
作者简介 :高治群 ( 94~) 18 ,女 ,云南文山人 ,在读硕士生 ;专 业:地质工程。
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斜坡坡高在 4 m~ 0 m区间滑坡 出现的比率最高 ;滑坡 比率最高的斜坡坡度集 中 0 10
在2。 4。 O 一 0 ;坡向在 15 ~ 8 。 20 ~ 1。 1。 30 区问滑坡发生的几率最高 ,其余坡向地质灾害 3 。 10 、 7 。 35 、35 ~ 6 。
1 地质灾害
本区发育地质灾害共 6 个 ,其中滑坡 5 个 ,崩塌 4个 , 0 1 地面塌陷 3 ,泥石流 2 个 条。地质灾害的易 发地 层为第 四系松 散层 ,较软 弱层状 碎屑 岩类 为次易发 地层 ,主要 分布在 北西 部 的厂 口乡 瓦恭 村 以及 中部 的沙朗乡 ,由侏 罗系 、二 叠 系 、泥盆 系 砂 岩 、砾岩 、泥 岩 组成 ,遇 水 易 软 化 、风化 裂 隙发 育 、力 学强 度 低 ,边 坡稳定性 差 ,斜 坡地 带残 、坡 积 层发 育 ,与 上 部覆 盖 的第 四 系黄 粘 土呈 不 整合 接 触 ,易形 成 滑 坡

昆明某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

昆明某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 地 质 灾害 危 险 性评 估 防治 措 施
中图分类号: P 6 9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3 9 7 3 ( 2 0 1 3 ) 0 1 0 - 1 3 2 - 0 3
l工 程 概 述
运动及两侧断块垂直差异活动, 此断裂带上地震活动强烈, 地

2 0 。 ;南西方向场地外均为平整过的厂房。场地 内原 为厂 2 . 5气 象 昆明处低纬度高原, 地貌复杂 多样 , 地形高差大, 在气候 上存在着 明显的垂直差异和水平 差异 。全年 降雨量 8 0 0~
1 0 0 0 mm, 多集 中 在 5 . 1 0月 , 降 雨 时 间集 中 , 降 雨量 大 。 强 降 雨
韧性中等 , 偶 见 少量 风 化 角 砾 、 碎 石和 风 化 碎 块 。 埋深 0 . 0 0~ 的区域 。该区高差不大,冲沟较发育,坡度 多在 1 5~ 2 O 。 之 1 9 . 1 0 m遍布整个场地。
间, 季节性降雨集 中, 雨量大 , 工程中需要 大量 的挖填方 , 极容
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纽 ( ∈。 I s ) 粉品白云岩表现为褐黄色、 褐 易 形成 塌 方 、 泥 石 流 。因 此 , 选取场地红线外 5 0 0 m 作 为 本 次 灰色, 强风化~ 中风化 , 薄层 状~中厚层状 , 粉 晶致密结构, 局 评估 的范 围, 边坡则延仲至坡顶, 泥石流延仲至汇水范闹 内。 部央泥质粉砂岩 , 节理裂隙发育, 3~ 4条/ m, 岩休较破碎, 为
建 设场 地 下 伏 岩 。
本区地形起伏较大, 高差约 8 0 m, 东 高西低 , 北部冲沟发
育, 东 北 部 有 火 量建 设场 地 外 有 大 量 人 工 填 土 , 区 域 内岩 层 节

云南省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综合研究与风险评价

云南省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综合研究与风险评价

一、概述
风险识别 风险调查 风险评价 风险验证 风险管控
一、概述
目标任务
开展地质灾害与孕灾地质条件、承灾体调查,判识地质 灾害隐患,总结调查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分析地质 灾害成灾模式。(调查) 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价,编 制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相关图件。(评价) 建立地质灾害调查空间数据库。(建库) 提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对策建议,为防灾减灾管理、国 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等提供基础依据。(应用)
目录
一、概述
二、总体要求
三、技术方法 四、与评价总体要求
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应在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评价基础上,划分为
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 一般调查区和重点调查区承灾体易损性宜按半定量的方法确定,
单体地质灾害勘查点承灾体易损性宜按定量方法确定,人员易损 性应取易损性区间值的高值。 应按照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分类 型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叠加确定风险等级,据 此开展风险区划。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结果应实地核查,对区划边界、风险等级、异 常区等进行复核,必要时补充相应调查工作量。
一、概述
地质灾害危险性
在某种诱发因素作用下,一定区域内某一时间段发生特定规 模和类型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何种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概率?
易损性
承灾体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破坏的严重程度。 本技术要求的易损性强调承灾体的价值,淡化承灾体抵抗地 质灾害破坏的能力(脆弱性)。
地质灾害风险
在一定区域和时期内,各类承灾体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损失 的可能性。 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
(3)按区域斜坡单元进行风险管控、灾害防治,可做到简单、高效, 针对极高风险坡体或高风险坡体,重点关注、重点防控,有效的避免了 “防灾于点、防不胜防”的方式,准确性、时效性有极大程度的提升。

云南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和要求

云南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和要求

云南省地质灾害研究会云地灾研[2006]2号云南省地质灾害研究会关于印发《一二级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审查规定》的通知各评审专家、有关单位:现将《一、二级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审查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件:一、二级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审查规定二00六年六月九日主题词:地质灾害评估审查规定通知抄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附件三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和要求我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已进行多年,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的理解和评估报告编制的内容逐步走向统一,但在部分章节的安排和图件的编制上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现就有关问题统一要求如下:一、报告名称和附图要件(一)报告名称1建设项目在云南省境内的,一般称“云南省XX县(市)XX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县(市)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取舍;2、拟建项目已有专用名称的,一般称“专用名称+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项目建设单位名称不添加其中;3、城市规划、储备用地等项目,一般称为“云南省XX县(市)X X规划区(储备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二)附图要件1 一级和二级评估报告图件,主要应附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2、若有下列情况可只附评估图:(1)地质环境条件简单的平坝区,均为土体覆盖;(2)地质灾害不发育,工程地质岩组小于3个,且成片分布的评估区;3、为方便阅读,凡两折以上的图件不宜与报告装订在一起;4、成果图件的基本内容:请按《要求》内容进行编制,同时工程展布应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上反映。

二、报告有关内容的要求(一)主要任务和要求工作任务必须要有针对性,应结合具体工程和评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任务和要求,避免泛泛而谈,对任何项目都通用的模式。

(二)工程概况必须说明本次评估工程包括的具体内容,同时,说明目前的进度, 是否开工建设,哪些项目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中。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陕西汉中佛坪县境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统计学手段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标签:地质灾害;模糊综合评价法;危险性;评价1 概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因素较多,既有可以定量化表达的因子,又有只能定性描述的因子,而其界限又是不分明的,各因素在选址评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方式也是复杂和模糊的,但它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

因此,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有效地进行量化评价,为难以量化评价的问题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2 模糊综合评判法原理模糊综合评判法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了和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所作的综合评价[1-2]。

设评价因素集为:评价结果集为:首先对评价因素集U中的单因素ui(i=1,2…,m)作单因素评判,从因素ui着眼确定该事物对决择等级vj(j=1,2…,n)的隶属度(可能性程度)rij,这样就得出第i个因素ui的单因素评判集:该m个评价因素的评价集就构造出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

即是评价因素集U到评价结果集的一个模糊关系,其中rij表示因素ui对抉择等级的隶属度。

给出单因素ui在评价中所起作用大小模糊集(即权向量):由权向量与模糊距阵进行“合成”,求出评价集:根据最大单元隶属度原则,所对应的值,即为适宜度划分等级。

3 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3.1 地质灾害隐患点潜在危险性评价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评价是在其稳定性和危险性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判定,并作出初步评价与预测,分为危险、次危险和不危险三级。

佛坪县有8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滑坡80处,泥石流8处,现将其稳定性、险情、危险性评价结果和预测分析分述如下:地質灾害隐患点稳定性评价:(1)评价标准按实施细则(修改稿)中的“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表”“崩塌(危岩体)稳定性野外判别表”将滑坡、崩塌稳定性分为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三级;根据泥石流易发程度分级标准,将泥石流分为高易发(严重)、中易发(中等)、低易发、非易发四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iy,t i a e o tu t e s n bl v l a in i d x s se t h sp p rc nsr csar a o a ee au to n e y tm.u e h mp o e u z o r h nsv v l a in s st ei r v d f zy c mp e e iee a u to me h d t v h u ntttv v l a in o h e l gc lds s e u n r b l y o h s o n isa d d srcs, t o o ha et e q a ia ie e a u to ft e g o o ia ia t r v l e a ii ft o e c u te n itit t a d o t i st et erlv l fg o o i ia t rv l r blt .Th t d a o ie t eg v m me twih ef ci e n b an h h i e eso e l gc d s se unea i y al i es u y c n pr vd h o e n t fe tv s int i a i o d v l p t e s u d e on mi e eo me ta d d s s e r v n in p a n n . ce i c b sst e eo h o n c o cd v lp n n ia t rp e e to ln i g f Ke r s e l g c lh z r v n r bi t f z o p e nsv v l to Ku y wo d :g o o ia a a d; ul e a l y;uz y c m r he i e e a ua i n; nmi g Ciy i n t
wie d sr u in a d g e th r d iti t n r a a m.Ac o dn o t e s e i ccr u tn e ft e c u t sa d d sr t f n n b o c r i g t h p c i ic msa c so h o n i n it c so f e i Ku mi g
CHEN n y LU n- h g, ANG e Xi — u, Xi z on W Ch n
( a ut fE gn eig, hn nv ri fGesine , h n 4 0 7 , h n ) F c l o n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n C iaU ies yo oc cs Wu a 3 0 4 C ia y t e
Ab ta t s r c :Ku mi t s ag oo ia ia t rp o e a e n he ds se s h v ho e c a a t rsis o a it n ng Ciy i e l g c ld s s e- r n r a a d t ia t r a e t s h r c e tc fv re y, i
Fu z m pr h nsv a u to o h o o i a s s e z y Co e e i e Ev l a i n f r t e Ge l g c lDia t r
Vu ne a iiy o u m i t l r b lt f K n ng Ciy
0 引 言
地质灾 害易损 性是 指在灾 害影 响 区域 内承灾体 受 潜 在地质 灾害威 胁而 可能遭 受损失 的程度口 。 由 ] 于受 科技水 平 的限制 , 类 还 只 能认 知 致 灾 因 子 的 人 形成 原 因 , 而无法 完全 控制地 质灾 害发 生 的过 程 , 因 此认 知和控 制地 质灾 害易损性 成 为制定 减灾措 施 的
第1 9卷 第 2期
2012正
安 全 与 环 境 工 程
S f t n a e y a d Env r n e a gi e i io m nt lEn ne rng
Vo . 9 No 2 1 1 .
Ma. r 2012
3月
昆明市地质灾害易损性模糊综合评价
陈 新宇, 新中 王 卢 , 琛
寻甸 回族彝族 自治县 、 石林彝族 自治县和禄劝 彝族 苗 族 自治县 1 4个县 、 区。昆明市是 地质灾 害易 发 区 , 灾
害种类 多、 分布广 , 主要类 型有滑坡 、 泥石流 、 不稳定斜
( 国地质 大 学工程 学院 , 汉 4 0 7 ) 中 武 3 0 4
摘 要 :昆 明 市是 地 质 灾 害 易 发 区 , 其灾 害具 有 种 类 多 、 布 广 、 害 性 大 的 特 点 。本 文 根 据 昆 明 市 各 县 、 的 具 分 危 区
体 情 况 , 建 了地 质 灾 害 易 损性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运 用 改进 的模 糊 综 合 评 价 方 法 对 昆 明 市 各 县 、 地 质 灾 害 易损 性 构 并 区 进 行 了定 量评 价 , 而 得 出 昆 明 市各 县 、 地 质 灾 害 易 损性 等级 , 从 区 该研 究 可 为 当 地 政 府 制 定 合 理 的 经 济 发 展 规 划 和
灾 害 防 治 规划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 关 键 词 :地质 灾 害 ; 损 性 ; 糊 综 合 评 价 ; 明市 易 模 昆 中 图分 类 号 : 8 o 2 X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1 5 (0 20 —0 40 17 -5 6 2 1 ) 20 5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