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必修一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标志着中国完全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腹地置于列强控制下便于镇压反帝运动; 清朝完全成为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帝国主义统治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中国的工具。 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5、影响: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4、影响: ◆对日本:
①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 倾向。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 花费:6097万日元。 甲午战争,中国失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 去的是国土、财富, 乃至尊严,而日本失 攫得赔款:5836万 去的却是理智。一场 日元。1894—1904 受益颇丰的赌博,让 年:日本公司总数 东辽 日本毫不犹豫地走上 从2844家增到8895 了一次次国运的军事 家,公司股本总额 豪赌,最终,这个疯 24500万日元增至 狂国家的赌运在二次 92100万日元。 大战后走到了尽头。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895-1898年间,国 4、影响: 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 ◆对中国: 企业,资本在万元以 ①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上就有六十多家,其 ②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中80%属于轻工业。 ③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 广州、汉口、天津等 机空前严重; 城市,民族工业有所 ④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发展,其他一些地方 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 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 ⑤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 业。 义的发展。
对中国:完全沦为;两大矛 盾合流 对帝侵华的影响:
嘿嘿,你们 的地盘,我 做主
侵华方式由政治瓜分变为 “以华制华”政策。
高一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视死如归的义和团众
返回
李鸿章(左二)与公使议和
《辛丑条约》的签订
4、《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赔
款
控制中国税收 成为列强占中国都城的 占领地 中国政治心脏被臵于 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 主义的工具 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 清政府的控制
设使馆界
拆 炮 台 禁止反帝 设外务部
义和团概况
英美俄日 法德意奥
八国 联军 侵华
中
《辛丑 条约》
帝国主义列强要求对华资本输出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19世纪70年代以后逐步开始 向帝国主义过渡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形态,基本特征是垄断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要求对华资本输出(根本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根本原因)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客观上刺激了中华 民族的真正觉醒 清政府: 进行军事改革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维新派: 戊戌变法 革命派: 决心用暴力推 翻清政府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1.中国的半殖民地大 大地加深了
四、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直接原因) 2、八国联军侵华
意义 :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八国联军侵华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维护其侵略权益,满足资本主 义发展的需要
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
八国:司令是英国西摩尔
1900年8月,侵占北京是德国瓦德西 《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 除赔款外,其它各款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侵 特点: 略中的政治要求 影响: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一 第11讲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思考: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 的阶段。新阶段表现在哪里?
政治上: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掀起 瓜分中国的狂潮
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资本 输出为辅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四)影响
1、对世界:
刺激了列强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和向中国资本输出的狂潮。
2、对中国:
(1)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刺激清政府军事改革。 (2)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3)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进行救亡图存的斗争。 (4)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三)结果 中国战败,1895年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内容
危害
1.割三地 2.赔两亿
3.开四口 4.允设厂
领土主权进一步破坏;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加重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财政负担;大借外债,使列强 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刺激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①华利原因益:。《马关条约》的签订,损(代1害表)图了哪中日俄个的本、国“德家渔、?夫法”三国在 ②实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2)你知道这幅漫
③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画,代既表有甲矛午盾战斗后争的又有勾
结妥协。
哪一件事件?
辽
高一上学期历史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知识表格

无
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时间 1840-1894年
侵华特征 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
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
军事政治上,以“以华制华”为主(扶植傀儡政权),
1894-1931年
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 出为辅
1931-1945年
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独霸中国 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 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独占中国市场
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在内容上的相同点
《南京条约》 割地 香港岛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未得逞)、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澎湖列岛 无 《辛丑条约》
赔款
2 100万银元
广州、厦门、福
军费2亿两白银
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
4.5亿两白银(本息 合计9.8亿两白银)
通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州、宁波、上海
1945-1949年
高中历史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背景1、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军事实力+军国主义传统(武士道精神)明治维新前,日本与中国一样是列强侵略的对象,而为什么到1894年日本却可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经济上:1868年,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大增。
但由于日本国内面积小市场狭小且资源溃乏,这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对外扩张成为资本义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军事:对外侵略扩张必须以武力为依托。
经过几十年的扩军备战,日本军事实力大增。
2、中国:清政府腐朽落后,避战求和。
同样面对面列强入侵,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仍维持其腐朽的封建统治。
面对日本昭然若揭的侵略意图,清政府不但没有认真备战,反而将希望寄托于西方列强的调和。
正逢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不愿因战争而败兴;而李鸿章也想避战保船(自己苦心经营近二十年的北洋舰队)。
总之,中国方面是消极应战。
这种态度危害极大,因为这样会导致清政府不会积极备战。
3、西方: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西方列强为什么会持纵容态度?这是因为在《南京条约》附件中,列强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特权,即清政府给予其他国家的特权,第三国也可享受。
4、朝鲜:1894年,东学党起义——机会。
在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宗主国——中国,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而日本也借机向朝鲜增兵,并蓄意挑起战端。
在这种情况下,于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是年为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二)经过日本政府时间战役清军战争结果正式宣战1894年7月丰岛海战8月迎战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第一阶段1894.9平壤战役失利,弃城逃走,退回国内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弃城逃跑1894.9黄海大战保船避战,退守威海卫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
第二阶段1894.9辽东战役献船逃敌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1895.2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威海卫被攻陷。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点一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一)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了“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2.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朝鲜政府邀请清军帮助镇压起义,日本也趁机派兵到朝鲜,挑起战端。
(二)概况1.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丰岛海面挑起战端,战争爆发。
2.随后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等殉国)、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清朝战败。
3.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内容是:①割辽东半岛(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勒索赎辽费3千万两白银)、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③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④日本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三)影响1.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受损失,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半殖半封程度大大加深。
2.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途径。
3.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知识点二 八国侵华战争(1900—1901)(一)背景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之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战争。
(二)概况1.战争爆发:1900年6月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八国发动战争。
2.1900年7月侵略军占领天津,8月攻陷北京。
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内容是,①赔款4.5亿两白银;②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③拆毁大沽到北京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
(三)影响1.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促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迅速发展。
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义和团民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同日、俄军激战
清军和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在天津城区大战
联军攻占天津城后,举行了大规模阅兵式。 图为阅兵后联军军官们合影。
联军参加攻打北京城的13700人,赶到各自的出发地。 这是日军在列阵。
战争后满目废墟的北京
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听命于联军的巡捕将义和团团民押往刑场
联军滥杀义和团民
二、八国联军侵华
3、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内 容
•
影 响
赔款4.5亿两,本息合达 9.8亿两 设立东交民巷使馆界,各 国驻兵保护 拆毁大沽至北京炮台,沿 铁路线允许外国驻兵
加重人民负担,列强控制了 中国税收 实际成为“国中之国”,列 强策划侵略的大本营
开埠
其他 权利
开放沙市、重庆、 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苏州、杭州
在通商口岸投资 设厂,产品运销 内地免收内地税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局图》是近代 爱国者谢缵泰所作, 图中“不言而喻, 一目了然”的对联, 生动形象地揭露了 清政府的腐败和帝 国主义列强对中国 的侵略。 有人为此画题诗曰: “沈沈(沉沉)酣 睡我中华,哪知爱 国即爱家。国人知 醒宜今醒,莫待土 分裂似瓜”。
日军进军路线
黄海战役
旅顺
平壤战役
清军进军路线
威海战役 丰岛战役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一、甲午中日战争 起止时间 主要战役
丰岛战役
战役的结果或影响
标志战争爆发 日军占领平壤,战火烧到中 国境内 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黄海 制海权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左宝贵 邓世昌 林永升
丁汝昌
战争爆发
1894年7月25日, 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 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 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 宣战,史称“甲午中 日战争” 。
平壤战役
1894年7月 ,日 军围攻平壤,清军贻 误战机,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逃走,平壤失 守。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北洋舰 队在黄海遭遇日军舰队 阻截,双方均受到损失, 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 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 军港,使日军控制黄海 海域制海权。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 的大陆政策 ——根本原因 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助长夷焰
朝鲜:朝鲜东学党起义 ——提供借口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日本
增 历史材料:
资本主义发展 要求殖民地
针
“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 中日战争爆发 对 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 兵 (1894 --- 1895) 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 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支 援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 中国 朝鲜 么? 求 助 (东学党起义)
2、概况:
阶 段 战 场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 物
开始
丰岛海 面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 役
朝鲜半 第一阶段 岛 (1894.7-9) 黄海海 域 第二阶段 (1894.101895.4) 辽东地 区 山东半 岛
中日两国正式 宣战 平壤失守 战火至国内 丧失黄海制海 权 占大连、旅顺 旅顺大屠杀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 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 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Hale Waihona Puke 辽东战役1894年10月,日 军进攻辽东和山东半岛, 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 了野蛮的大屠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约规定: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意义:《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 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甲午战败影响:国内——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真正觉醒
农民:义和团运动;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军决心用暴力 推翻政府(辛亥革命)
国外——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4)惩办义和团运功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 的组织;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意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3.八国联军侵华:时间:1900年6月
八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原因:பைடு நூலகம்本——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4.《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
(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 抵押;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甲午中日战争:
(1)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3)1890年经济危机
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退回国内)——黄海海战(不宣而战)—— 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战争惨败及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 联军侵华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 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 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 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 地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