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五篇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知识点梳理5篇总结

高一历史知识点梳理5篇总结

高一历史知识点梳理5篇总结高一历史在整个高中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高一又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难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1、古代中国的农业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高一历史知识点重难点总结最全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重难点总结最全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重难点总结最全5篇高一历史是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复杂,对于高一的同学们很不友好,我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历史,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一、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东周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256年结束)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背景:王室衰微(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1.条件:(1)齐国富庶。

(2)管仲改革。

(3)尊王攘夷。

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3.标志:葵丘会盟。

(四)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

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

(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王勾践(六)评价1.性质:非正义。

2.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一)战国局面形成1.三家(韩赵魏)分晋。

2.田氏代(姜)齐。

(二)经过1.魏齐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

2.秦国独霸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

2.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3.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重难点】1.中共七大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的原因中共七大之所以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主要是因为: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从思想上看,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从组织上看,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期间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巩固;从政策策略上看,中国共产党能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斗争形势的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发挥的作用上看,到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成了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具有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重要准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整合五篇最新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整合五篇最新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整合五篇最新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整合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积累,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文化以及政治密切相关。

在高一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点。

以下是五篇最新的历史文章,对高一历史知识点进行了概括、分析和总结。

希望对广大同学能够有所帮助。

一、《从黄帝到秦始皇:中国历史课学习笔记》这篇文章主要概括了中国历史的整个进程,从黄帝到秦始皇,涉及了夏、商、周和战国等各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关键的历史知识点,比如五帝、三皇、阴阳五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分封制度、奴隶制度、等等。

其中,例子如下:1. 封建制度:是指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对封建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总称。

它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封建等级为特征,以宗法关系为纽带,构成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2. 宗法制度:是指以亲属关系、家族组织和宗族差别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它约束着人们的婚姻、继承和权力继承,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3.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世界构成的哲学概念,阴阳五行包括了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和两种属性(阴、阳),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世界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二、《美国独立战争:关于美国历史的学习笔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原因、经过和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一事件,了解美国的历史发展过程,掌握一些与美国有关的历史知识点,比如独立宣言、联邦制度、宪法、三权分立等等。

其中,例子如下:1. 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标志性文献,它宣布了美国的独立地位,并且奠定了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如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等。

2. 联邦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它是由各个州组成的一个联邦国家,由中央政府和各个州政府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保证了各个州之间的自治。

3. 三权分立: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它把政府的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分,分别由行政机关、国会和最高法院来行使,保证了国家权力的相互制衡和平衡发展。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1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重要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各种矛盾尖锐。

3、主观原因:有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直接原因:一战使各种矛盾激化。

二、革命过程1、二月革命①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革命任务是_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②结果:_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1)内容①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②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土地改革,并退出战争。

(2)影响①提出了由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②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3、七月事件七月事件是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4、十月革命(1)1917年11月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_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2)召开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内容:①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②颁布《和平法令》③颁布《土地法令》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2、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2一、英国革命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第1篇示例: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作为高中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能够让人们了解历史发展和演变的学科。

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这些内容不仅涵盖了中国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还包括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变迁。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传说中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思想流派,如孔子、墨子、老子、庄子等。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的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中国,建立了一整套统一的制度;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体制,实行"汉化"政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二、中国近现代史1. 清朝末期:清朝后期因封建制度的腐败和外国侵略的压力,经历了一系列变乱和战争,最终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3.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提倡科学、民主、进步,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世界史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文化运动,提倡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科学、艺术和文学的繁荣。

2. 世界两次大战:一战和二战是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3. 冷战和解冻:冷战是二战后美苏之间的一场政治军事对抗,解冻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一系列事件,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理解。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懂得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指导我们未来的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6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6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6篇篇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1.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手段,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了夏、商、周三个时期的分界点和重大历史事件。

- 西周分封制:周王室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其封地内享有较高的自治权,形成了一个以周王室为核心的分封制国家。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如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2.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 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曹魏、蜀汉、吴国三分天下,最终晋朝统一。

- 南北朝对峙:南朝和北朝分别以建康和洛阳为都城,进行了长期的对抗。

4. 隋唐时期:- 隋朝统一: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实现了南北统一。

- 唐朝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5. 宋元时期:- 宋朝建立:赵匡胤建立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 元朝统一:蒙古族建立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统一了中国。

6. 明清时期:- 明朝建立:朱元璋建立明朝,推行海禁政策,加强了海防。

- 清朝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昌盛、文化繁荣。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夏商周时期:- 青铜器时代:青铜器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 井田制:以井为单位划分土地,实行集体耕作的方式。

2. 秦汉时期:- 铁器时代: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

- 小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当时的主要经济形式。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十六国时期:各政权纷争不断,经济受到一定破坏。

- 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北方战乱频繁,经济相对落后。

4. 隋唐时期:- 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最新归纳分享5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最新归纳分享5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最新归纳分享5篇本文将介绍高一历史必修一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及其归纳分享。

以下是五篇文章的概括和部分例子:1. 秦汉和秦始皇文章简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之一,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第一次实现了完整的统一,并创造了伟大的科技成就。

然而,他残酷的统治方式和政治决策,也为后来的政治局势埋下了伏笔。

例子1:秦始皇实行的焚书坑儒政策,摧毁了大量古代书籍,使得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流失严重。

这种决策在当时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和抵制。

例子2:秦始皇命令修建万里长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工程之一。

但是,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源被耗费,造成了人民的疲惫和经济负担。

2. 马可波罗和丝绸之路文章简述:马可波罗是一位意大利旅行家,他在13世纪游历了亚洲和中国,并详细记录了他所见所闻。

他的游记被认为是西方对中国最早的描述之一,对于欧洲的开拓和贸易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子1:马可波罗的游记记录了中国的很多细节和特色,如中国的早期宫廷文化、科技和医学成就。

这些描述有助于让西方人了解中国并与之交流,促进了两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例子2: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和欧洲的贸易路线,经过中国、中亚和欧洲。

这条路线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使得东西方的国家更加互通有无。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品不仅有丝绸,还包括茶叶、香料、瓷器等。

3. 汉唐城市与市民文章简述:汉唐时期的中国城市是繁华发展的,人口密度高、经济活动频繁。

城市中的市民阶层成为了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

城市化的推动,也使得中国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

例子1:汉唐时期的长安是古代世界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超过一百万人口的城市对政治、文化和经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长安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也成为后世城市发展的重要参考。

例子2:汉唐城市中的市民阶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他们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例如,唐代的大唐商会,是一个汇集商人和官员的商业组织,对于唐代的贸易和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高一历史知识点1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前提: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2西周的分封: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代(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4西周的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一历史知识点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妇女权利受限性质: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影响深远的原因:1.统治范围广,传播远2.比较完善,系统性,逻辑性强,法理精深3.有一些人类共同准则4.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之不断修正5.其发达是罗马统治者尊重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高一历史知识点3一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五篇
说到高一历史,很多同学都会说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一历史是高中历史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
(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化
(3)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
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
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在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
在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

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
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西汉:
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隋唐:
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宋朝:
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商业城市和着名的商帮
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着名商业中心
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元的大都、杭州。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3
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
(1)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

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新政的“新”之处)
(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
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
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

)、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
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具体措施如下: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
管制证券业。

(2)复兴工业〖核心内容〗: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将生产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防止盲目生产引起过剩。

(3)调整农业政策: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
为受损农民提供补贴。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福利保障措施;
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且措施多以立法形式出现。

★作用: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4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知识结构:
一、政制发展
1.共和制
(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2.帝制
(1)元首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
二、法律制度
1.《十二铜表法》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5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地理条件
(1)依托海洋: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多海岸线与天然良港,为希腊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对孤立:重叠山峦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
对孤立的山谷里海岛上。

2.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

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②内容: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③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②内容: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③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
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②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并参加公民大会;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十将军委员会不仅统率军队还参与政治;执掌城邦军政大权的是首席将军。

发放参政津贴和“观剧津贴”。

③作用: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三、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1.进步性
(1)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许多文化巨匠。

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

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无权享受这种民主。

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五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