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 夏、商、西周的制度•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形成。

•商朝:内外服制度。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形成了贵族政治。

1.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县制:地方设郡县,由皇帝直接任免。

1.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三国两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宋朝:设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和军权。

•元朝:设中书省和行省进行地方行政管理。

1.4 明清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废丞相,权归六部;设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八股取士。

•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1 古代农业经济•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精耕细作: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升。

•土地制度:井田制、均田制、土地私有制。

2.2 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但产品不投放市场。

•民营手工业:面向市场,明朝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不计成本。

2.3 商业的发展•市场:市、坊严格分开,唐朝市坊分开,宋朝市坊不分。

•货币:金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海外贸易:唐朝广州设市舶司,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第三单元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3.1 希波战争•原因:争夺领土和势力范围。

•过程:波斯连续三次远征希腊,最终失败。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2 亚历山大东征•原因:建立庞大帝国,传播希腊文化。

•过程:征服了波斯、埃及、印度,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3.3 罗马帝国的扩张•原因:建立罗马城邦,对外扩张。

•过程:征服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影响: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

高一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高一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高一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一、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人类起源和早期社会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前的古猿时代,随着人类智慧的逐渐发展,人类逐渐走向文明社会。

早期社会以狩猎为生,逐渐发展出部落社会和农耕社会。

2. 三皇五帝和夏、商、周三代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他们是古代中国的神话始祖。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分别统治了中国的不同时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奴隶社会中的劳动和生产由奴隶完成,奴隶制度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都是奴隶社会的代表。

4. 奴隶社会的灭亡和封建社会的兴起奴隶社会最终灭亡,封建社会逐渐兴起。

封建社会中的三农经济、等级制度、封建文化等都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

5. 古代东方文明古代东方文明有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谷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等,这些文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是古代欧洲文明的两大代表,分别对政治制度、哲学思想、艺术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7.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科技发明和思想文化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分为封建时期和中央集权时期,科技发明有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思想文化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农家等不同学派。

8. 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的文明得到了传播和交流,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沿线国家的文化交融。

9. 印度古代的政治制度、文明成就和佛教的传播印度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吠舍、拘勿罗、摩揭陀、孔雀王朝为代表,文明成就有城市规划、医学、数学、体育等,佛教传播到中国和其他国家,成为世界重要的宗教。

二、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大航海时代和殖民主义大航海时代是欧洲人向世界各地航行的时代,开始了殖民主义时代。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纷纷进行殖民扩张,将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带到其他地区。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全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一)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

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1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重要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各种矛盾尖锐。

3、主观原因:有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直接原因:一战使各种矛盾激化。

二、革命过程1、二月革命①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革命任务是_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②结果:_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1)内容①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②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土地改革,并退出战争。

(2)影响①提出了由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②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3、七月事件七月事件是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4、十月革命(1)1917年11月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_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2)召开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内容:①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②颁布《和平法令》③颁布《土地法令》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2、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2一、英国革命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中学的历史,经常的归纳总结是特别的有必要的,因为学问点许多,很琐碎。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一历史学问点最新总结整理,盼望对您有协助,欢送参考阅读!高一历史学问点最新总结一、君主立宪制确实立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开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2)过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荣耀革命2.确立标记——1689年公布《权利法案》(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起先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确实立供应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概况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3.职能限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限制下院本党议员限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4.特点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事实上对议会负责;首相驾驭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假如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倒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限制行政权,有效地调整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三、议会改革1.概念: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2.缘由: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3.过程:英国1832年议会进展选举改革4.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开展供应了保障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1.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幸免专制统治。

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幸免暴力冲突。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背景1.美国独立斗争的成功,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2.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乱,经济开展受到紧要影响3.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盼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二、根底: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1.主要内容(1)联邦制①中心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反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必须的自治权)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三权分立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驾驭立法权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驾驭行政权(对宪法负责)③法院拥有司法说明权,驾驭司法权(三者独立同等,相互制约,有利于防止专制的出现)2.特点:分权与制衡;联邦制;民主制3.意义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拟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根底。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超全)高一历史课程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知识点,以下是一份全面的知识点总结: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文明的起源,包括早期的农业革命和社会结构的形成。

-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演变- 封建制度的产生,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

- 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如君主制、贵族制和官僚制。

-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经济和手工业。

3. 古代中国的统一与分裂- 秦朝的统一,包括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和法律制度的建立。

- 汉朝的兴衰,包括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和王莽篡汉。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融合。

4. 古代欧洲的封建社会- 罗马帝国的兴衰,包括罗马法和基督教的传播。

-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包括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 十字军东征,以及它对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影响。

5. 近现代历史的开端- 文艺复兴,包括人文主义的兴起和科学革命。

- 宗教改革,包括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加尔文的教义。

- 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包括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达·伽马开辟新航路。

6.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工业革命,包括蒸汽机的发明和工厂制度的建立。

-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包括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

-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包括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7. 现代国家的建立与国际关系- 法国大革命,包括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拿破仑的统治。

- 民族国家的兴起,包括民族主义和民主制度的发展。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它们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8. 社会主义的诞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包括《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俄国十月革命,包括列宁的领导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包括苏联的工业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

9. 现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现代科技的革新,包括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进步。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全一、古代历史概述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进化:了解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包括早期人类的生产工具和社会形态。

- 中国史前文化:掌握北京人、山顶洞人等重要史前文化遗址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古代文明的起源- 四大文明古国:学习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文明的起源、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 中国古代朝代更迭: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与百家争鸣: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改革与变法:探讨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重要历史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2. 秦汉统一与分裂- 秦朝的中央集权:学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统一度量衡、文字、法律等措施。

- 汉朝的兴衰:掌握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

3. 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 魏晋风度与南北朝的融合:了解魏晋时期的文化特点,南北朝时期的宗教发展与民族融合。

- 隋唐盛世:学习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唐朝的开疆拓土、贞观之治以及文化繁荣。

4. 宋元明清四朝- 宋朝的变革与经济发展:掌握宋朝的科举制度、经济繁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统一:了解元朝的民族融合政策,以及对中国版图的拓展。

- 明清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学习明清两朝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以及晚清时期的西方列强侵略与民众反抗。

三、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与转折1. 欧洲的中世纪-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理解欧洲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领主与农奴的关系、教会的作用等。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宗教改革的起因与影响。

2. 近现代世界历史-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掌握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了解19世纪的殖民扩张,以及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7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7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7篇历史是很多同学喜欢的科目,历史课就像是在给我们讲故事,但学好历史可不是课堂上听一听就会的,须牢记知识点才行。

作者分享了7篇高一历史知识点较新总结整理,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高一历史记忆口诀篇一秦汉时期的文化特征1、民族性秦汉文化日东升,承先启后多特征。

统一多样巧结合,秦汉一统文化新。

各族文化齐发展,统一文化多风情。

2、开放性中外文化交流频,文化外传亦引进。

中外交通大发展,文化交流促强盛。

3、先进性中华文化时先进,世界多发明。

天文算术造纸术,东亚文化为中心。

4、壮观性秦汉文化面貌新,气势恢弘惊世人。

长城史记兵马俑,令人观止到如今。

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1、西夏的建立(1038)羌族支脉D项族,中唐游牧陕甘宁。

①政治方面元昊称帝都兴庆④,仿效唐宋官制新。

设立中书枢密院,选拔官吏科举兴。

官职羌汉两系统,各司其职利统领。

部落兵制民皆兵,兵农一体渐强盛。

②文化方面仿照汉文楷书体,西夏文字有创新。

2、宋夏和战元昊兴兵犯宋境,两败俱伤和议定。

取消帝号称国主,北宋册封夏称臣。

北宋每年送“岁币”,边境贸易渐繁盛。

[注释]①幽云:指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大同)等十六州。

②澶州:今河南濮阳。

③榷场:宋辽夏金在边境的贸易场所。

④兴庆:今宁夏银川。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二1.中共七大成为民主革命时期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的原因中共七大之所以成为民主革命时期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主要是因为: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中国D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从思想上看,通过延安整风,使全D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确立了马克思的思想路线;从组织上看,中国D在遵义会议期间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巩固;从政策策略上看,中国D能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斗争形势的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发挥的作用上看,到抗战后期,中国D领导的抗日军民成了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具有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抗战胜利和新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的重要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的历史内容比较繁杂,只有理解背诵,才能拿好成绩,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一)二战后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背景:(1)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暴露出了传统资本主义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弊端。

(2)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方式:(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是国家干预的重要方式(2)国家干预的另一重要方式是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其重要手段。

(在不同的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重点有所不同。

)
3、作用:(1)进步性:用国家的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障了生产的社会性。

(2)局限性:但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二)企业经营的变革:
1、人民资本主义:
(1)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日益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所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3)认识: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是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2、经营者革命:
(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有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2)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一历史必备知识点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大危机:(见前面)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危机爆发后,当时美国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他上台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让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2、主要内容:(见前面)
3、意义:(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中下层民众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

(2)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3)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