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地质,创新地质找矿思路

合集下载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地质找矿勘查技术是指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地球化学、遥感、测绘等学科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查的技术,是矿产资源发现和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当前全球的极度竞争中,加快地质勘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勘查效率和质量,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工业、军事等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原则、方法两方面探讨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创新。

1. 系统化。

地质找矿勘查技术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协作配合。

因此,必须在技术方案设计上保证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科学合理地配置勘查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勘查数据信息,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勘查信息库。

2. 可比性。

在地质勘查中,要进行不同地段、不同矿类、不同矿质、不同勘查工具的综合比较,分析优劣和可行性。

这就要求勘查工具和技术具有可比性和可替代性,便于勘查人员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和确定。

3. 全面性。

地质勘查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发现矿产资源,还要对矿体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矿体的储量、品位、开采条件、经济性等方面。

因此,勘查人员要在综合利用各种勘查工具和技术的基础上,全面评估矿体各项指标,确保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创新性。

创新是推动勘查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

勘查人员要致力于创新工作,发掘新型勘查技术和方法。

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矿产资源评价等方面,注重与时俱进,采用新到工具和方法,提高勘查效率和质量。

1. 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的应用。

地球物理勘查是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方法之一,包括重力、磁法、电法、震源法等。

近年来,人们在地球物理勘查方面的工作逐渐得到了广泛关注。

完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方法,发现更多的矿产资源。

从而实现勘查效率的提高和勘查范围的扩大。

2. 空间信息技术的运用。

空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包括勘查、评估和开采等。

利用遥感技术、GPS导航定位技术等空间信息技术来快速准确的获取矿床地质特征和相关信息,可为找矿提供大量依据,并且减少勘查时间和成本,提高勘查效率。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地质找矿勘查是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它是通过对地壳中的岩石、矿石等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结合地质、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确定矿地的位置、规模和品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质找矿勘查技术不断创新,下面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的创新。

1. 综合研究法:地质找矿勘查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例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

只有将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地壳中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在地质找矿勘查工作中,综合研究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2. 直接探测法:直接探测法是指通过实地勘探和采样分析,直接获取地下矿产资源信息。

这种方法具有实时性和精确性的特点,能够较准确地判断地壳中的矿产资源是否存在以及其规模和品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利用更先进的工具和设备进行直接探测,例如地震勘探、电磁法勘探等。

3. 非直接探测法:非直接探测法是指通过对地表和地下的地壳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地下矿产资源的存在和分布等。

这种方法通常是通过对地形、地貌、地球化学异常和地球物理异常等进行解释,从而推测地下矿产资源的可能性。

非直接探测法虽然不能直接获取地下矿产资源信息,但它具有快速、经济、广泛等优势,可以用于大范围的地质找矿勘查工作。

4. 数字化勘查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勘查法在地质找矿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数字化勘查法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实现勘查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勘查法可以提高勘查效率和准确性,并且可以实现对大量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5. 多源数据融合法:多源数据融合法是指将来自不同来源和不同学科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地质信息。

地质找矿勘查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来自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将这些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构造、矿床特征等,从而指导勘查工作的开展。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地质找矿勘查技术是指对地球内部的矿产资源进行勘查和探测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随着地质勘查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相应的技术原则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

本文主要从技术原则与方法两个方面讨论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创新。

一、技术原则的创新1. 综合应用原则地质找矿勘查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多学科、多尺度的信息。

传统的勘查方法主要依赖于单一的地质技术手段,例如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

而综合应用原则强调全面、多方位的勘查技术应用。

利用现代勘查手段,如遥感技术、GIS技术、地球物理技术等,融合地质学、地球化学、矿床学等学科,实现勘查数据的高效获取和自动化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勘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前瞻性原则地质找矿勘查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在早期确定目标区域和方向,确定勘查技术路线和方法,进行前期准备。

前瞻性原则强调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根据矿床成因类型进行勘查,预测矿床赋存条件,规划勘探方案,并及时采取措施,推动工程勘查的深入进行。

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可靠性是保证勘查效果的重要因素。

可靠性原则强调要在勘查设计、数据获取和处理、勘查解释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在数据处理和解释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人为误差的引入。

二、方法创新1. 高精度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地质找矿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精度遥感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地质找矿勘查的新趋势。

高精度遥感技术能够获取高分辨率、多波段、三维信息,可以实现对地壳构造和矿化信息的全方位、多尺度观测,提高勘查效果。

2.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地质找矿的核心技术之一。

传统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主要包括重力勘查、磁力勘查、电法勘查等。

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仪器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梯度勘探等新的探测技术和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新技术能够更加精确地测量地下构造和岩石物性参数的变化,提高勘查精度和效率。

数学方法在矿产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数学方法在矿产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数学方法在矿产地质工作中的应用王建龙(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甘肃 兰州 730207)摘 要:随着数学地质的发展,数学方法在矿产地质工作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逐渐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工作方式,为此针对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的现状,对于矿产开采数量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矿产地质工作,就需要将数学方法更加深入的应用,才能在不断进行科学的矿产地质工作中,全面提高矿产开采的效率。

因此,电子计算机信息和数学领域的创新发展,成为了矿产地质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手段,并在矿产地质工作中发挥出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所以不断的优化数学模型,解决当前不断发展的矿产地质工作中相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动矿产地质工作发展。

关键词:数学方法;矿产地质工作;应用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9-0231-2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method in mineral geological workWANG Jian-long(Lanzhou Petrochem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Lanzhou 730207,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ge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mineral geological work has been very extensive,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way of work.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ast territory and abundant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the demand for the quantity of mineral mining is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How to carry out mineral geological work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efficiently, 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mathematical methods more deeply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ineral mining in the continuous scientific mineral geological work. Therefor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and mathematic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application in mineral geological work, and its role in mineral geological work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solve the relevant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developing mineral geological work,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geological work. Keywords: mathematical method; Mineral geological work; application随着现代数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数学手段在矿产地质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也得到了彰显,并且在计算机科学日益发达的大背景下,传统数学手段与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以及数理手段与矿业地质学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都将显得更加密切。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地质找矿勘查技术是探明矿床及开发矿产资源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矿产资源极度匮乏的今天,如何通过创新,提高勘查效率和准确度,成为寻找矿床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进行探讨。

一、勘查原则综合勘查是指以地质为基础,结合大量物探、气象、水文、遥感等技术手段,全面综合研究并探明底下潜藏的矿产资源,是现代勘查的主要方式。

在大面积、深层次、难以通过常规勘查方法确定矿床种类和规模的情况下,通过有针对性的重点勘查,深入地了解该区域的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从而提高找矿成功率。

科技不断进步,需要不断更新勘查方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不断集成新技术,提高勘查效率和准确性,提高找矿成功率。

二、勘查方法创新地球物理勘查是现代勘查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电法、磁法、重力法、地震法等,可以在地下探测出不同性质物质的分布规律,用于矿床的寻找和勘探。

目前,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测量技术的发展,地球物理勘查的效率和精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例如,光纤地震技术和电磁电子方法在勘查中逐渐得到应用,将会进一步推动地球物理勘查的水平。

2、遥感技术在找矿勘查中的创新应用遥感技术以高可靠性、高效率、全天候性、高精度和低成本为特点,能够获得复杂自然区域、海洋和太空等无法通过地面勘探获得的信息,被广泛运用于地质找矿勘查中。

利用卫星监测特征参数,提取信息,可以寻找潜在的矿床和矿床薄弱区。

例如,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地形分析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相关信息,从而有效地预测地质矿床。

此外,现代遥感技术也逐渐涌现出类似RadarSat数据应用于油气勘探方向,将会进一步推进勘查技术的创新。

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和高效算法的出现,数据处理技术在地质找矿勘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数据处理的方法不断创新和优化,可以大幅提高数据的处理速度和精度,提高勘探效率和成本效益。

同时,数据可视化技术也逐渐得到商业应用,图像处理技术项目也有望实施。

数学中的数学地质学

数学中的数学地质学

数学中的数学地质学数学地质学是一门综合了数学和地质学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数学的表达和推导,研究地质学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数学地质学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揭示地质过程背后的数学规律,并为地质学的研究提供更精确的分析工具。

本文将介绍数学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探讨数学地质学在地质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数学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数学地质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将地质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利用数学的方法和工具来研究地质学中的各种问题。

数学地质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统计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地质学中经常需要对大量的地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测井数据、地震数据等。

统计学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总结和分析这些数据,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2. 数学建模和模拟:地质学中的许多现象和过程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释。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准确地模拟地质过程,预测地质事件的发生和演化。

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地理学、地图学、地质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技术的综合学科。

数学地质学可以借助GIS技术对地质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提高地质学的研究效率和精度。

二、数学地质学的应用领域数学地质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可以应用于地质学中的各个分支,如构造地质学、沉积地质学、岩石学等。

下面我们以几个具体的应用领域为例,探讨数学地质学在地质学中的重要作用。

1. 地层的解释和对比:地层是地质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地层的解释和对比可以推断出地质历史和地质事件的发生顺序。

数学地质学中的相似性对比方法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在不同地点的地层之间建立起联系,揭示地层的演化规律。

2. 重力和磁力方法的应用:重力和磁力方法是地球物理学中常用的勘探方法,可以用于查明地下结构和地质构造。

数学地质学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对重力和磁力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揭示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地下岩石体的分布情况。

3. 地震活动的预测和研究:地震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地质找矿勘查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领域,是为了寻找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确定矿产储量和评价矿产前景而进行的工作。

而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原则与方法创新,是为了更加精确、高效地寻找矿产资源而进行的探索。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原则、方法和创新三个方面讨论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发展。

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原则是指在勘查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地质学原理的运用原则,即充分发挥地质学原理在找矿勘查中的指导作用。

其次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的原则,即在勘查工作中需要综合利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等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

再次是勘查工作应坚持实验和实地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即实地工作是勘查工作的基础,实验是勘查工作的补充和验证。

最后是勘查工作应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即在勘查结果的表达和评价中,既要注重对找矿目标的定量描述,也要注重对找矿规律的定性分析。

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方法是指实施勘查工作时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地质找矿勘查技术方法包括研究主体方法、仪器设备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主体方法是指利用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科学理论和方法对找矿目标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在这些方法中,地质学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勘查、地质剖面、平面地质图等;地球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分析和数据解读等;地球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和重力勘探等。

仪器设备方法是指利用先进的勘探设备和技术进行地质找矿勘查工作的方法。

这些设备包括地震仪、电磁仪、重力仪等。

数据分析方法是指对获得的勘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数学模型和地质模型的建立。

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创新是指在传统的勘查技术基础上进行的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数据获取的创新,即利用先进的勘探设备和技术获取更加准确、全面的勘察数据。

其次是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创新,即利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判读能力。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

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地质找矿勘查技术是指在地质、地球化学、遥感、地球物理、地球电磁、矿床学、矿产勘查工程、采矿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通过勘探地球,寻找矿床,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在当前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提高勘探效率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不断创新技术原则和方法,不断提高技术的水平和质量。

1.多学科交叉原则:地质找矿勘查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技术,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矿床学、数学等。

在勘探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学科的特长和优势,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和判断。

2.工作系统性原则:地质勘查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逐级推进的过程,必须按照勘查计划有序地进行。

勘探工作应从全局、区域、局部逐步推进。

以合理的工作系统规划为基础,按照适当的勘查方法有序地实施勘查工作。

3.科学性原则:地质勘查应坚持科学性原则,提高勘查的科学水平。

采取科学的勘查方法和手段,搜集科学的采样数据,实现科学的数据加工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4.精确性原则:地质勘查是一项极其精细的工作,要求勘查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精神,严格遵守勘查规范和标准,开展卓有成效的勘查工作。

同时,必须采取精细的勘查技术,提高勘查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保证决策者的依据和方向。

5.经济性原则:地质勘查是一项投入巨大的工作,需要在投入和产出之间实现平衡,以达到良性循环。

因此,在勘查工作中要注意经济性,提高勘查效率,降低勘查成本,减少浪费。

6.安全环保原则:地质勘查应坚持安全环保原则,保障勘查人员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

在勘查工作中,必须遵循有关的安全操作规范,落实环境保护要求,保证勘查工作的安全、稳定、合法和可持续发展。

1.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在地质找矿勘查技术中,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是提升效率与水平的重要手段。

比如,超大规模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高精度重磁勘探技术、全息遥感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地质勘查的效率与准确度,缩短勘查周期,减少工作成本,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找矿勘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地质,创新地质找矿思路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
数学地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迅速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是地质学与数学及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从量的方面研究和解决地质科学问题。

它的出现反映了地质学从定性的描述阶段向定量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为地质学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几十年来,中国学者应用这一新的科学理论,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非线性地质学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并在矿产勘查、环境和地质灾害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

日前,我国数学地质学科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向记者讲述了60年来我国的数学地质学科从无到有、从建立到发展的历程。

数学地质方法成功解决地质勘探中的实际问题,并得到快速发展
记者:您最早接触数学地质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
赵鹏大:我1954年在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攻读研究生,选择“矿产普查与勘探”作为专业方向,并以我国富有但在当时还属于新类型的网脉状钨锡矿床作为论文研究对象。

在研究中我发现,要求有定量结果的矿产普查勘探工作缺乏定量的研究过程,大大降低了矿产普查勘探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科学性及作为实践性最强的应用学科和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

因此,我的研究生论文就把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床地质研究定量化作为首取方向。

从此,定量地学及后来的数学地质特别是定量勘查就成为我终生的研究方向。

记者:您还记得最初使用数学方法成功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
赵鹏大:1963年~1966年,我带领学生到云南个旧锡矿区进行教学实习和科研生产,首次提出利用数学模型模拟矿床勘探过程。

当时,我们集中力量帮助解决碰到的大量生产实际问题。

1963年,我们针对卡房条状矿体平面呈“U”字、“Z”字、“T”字形等多种形态,层间滑动与构造断裂交错控矿,矿体宽度小、延伸大等特殊情况,着力解决矿体的连接、追索、圈定等实际问题,从中提炼出适合复杂形态矿体的数学模拟理论和方法,并提出应用数理统计研究矿床合理勘探手段及工程间距的途径和方法。

1964年,在老厂矿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细脉带型矿体的定量研究方法。

1965年,在松树角矿区着重研究了接触带型锡铜矿床的勘探、评价方法和手段。

实践证明,我们将概率模型应用于个旧锡矿复杂矿体勘探过程的模拟,为选择合理勘探手段、提高钻孔见矿率提供了科学依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者:后来的运用情况如何?
赵鹏大:自1975年起,我们先后在江苏、安徽、湖北、内蒙古、云南、新疆等省区的一些矿区或成矿远景区开展了不同比例尺成矿定量预测工作。

1989年,我们承担了新疆305科技攻关课题。

1990年夏天,我带队深入罗布泊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课题组运用地质异常理论和矿床统计预测方法,在新疆北山地区发现两条铜镍硫化物远景成矿带,在东准噶尔地区发现一条金矿带,其中清河金矿已开始小规模堆浸开采。

直至现在,成矿区划、矿产资源总量预测已成为我国地质勘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记者:该领域如何发展成一门学科的?
赵鹏大:我们于1983年提出了“矿床统计预测”的基本理论、准则和方法体系,并以此为内容,编写了教材和专著,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从而形成了“矿床统计预测”新学科方向。

从1984年起,在我国正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先后在当时的武汉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三校设置数学地质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该二级学科与遥感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及勘查地球化学联合组建为新的二级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隶属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之下,从而使我国能独立自主地培养数学地质领域的最高学位的研究生。

我国数学地质学科优势领域和特色方向明显,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记者:我国学者在数学地质领域的国际地位如何?
赵鹏大:在国际上,我国数学地质研究成果显著,学术影响力较大且活动比较频繁。

多年来,我国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数学地质学术会议或与其他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专门性学术会议,并积极开展各种技术服务和科技咨询活动。

从1992年起,每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地质大会数学地质学科的分组会上,都有中国学者担任召集人或联合召集人。

2007年,我国成功举办了以“数学地质及地学信息与资源环境灾害”为主题的第12届国际数学地质大会,这是国际数学地质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也是议题综合规模较大的一次年会。

1992年及2008年,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最高奖——克伦宾奖章两度给了中国学者,这也是迄今为止亚洲仅有的两位获得者。

这些赞誉足以说明中国在这一学科的国际地位。

记者:我国学者在数学地质学科领域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赵鹏大:我国学者在应用于地质领域的数学方法与模型的研究、在地质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开发研制,以及在一些专门领域的数学地质应用研究方面,如定量地层学、矿山地质统计学、沉积与成矿过程模拟、地质专家系统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总体而言,我国数学地质形成了两个优势领域,这两个领域又分别形成了两个特色方向。

一是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领域。

这是在我国开展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参与人员最多、成果最显著的一个数学地质应用研究领域。

其中,“三联式”数字找矿模型及定量预测方向,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从1975年以来长期从事的重点研究方向。

从早期的矿床统计预测到地质异常成矿预测,再到“三联式”数字找矿及定量预测,经历了20余年不间断的理论研究与预测实践,先后在江苏、新疆、湖北、河北、安徽、山东、云南等省区对铁、铜、锡、铅锌、金、油气等矿产资源进行了不同比例尺的定量预测与评价,部分经工程验证已发现新的矿体和矿床。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特色方向,是吉林大学地学院(原长春地质学院)成矿预测研究所长期从事的研究方向。

他们在预测地质单元划分,地、物、化、遥成矿信息提取,数量化理论及方法的应用,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等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在一些省区,特别是辽、吉、黑、内蒙古、浙江、甘肃等省区进行过成矿预测和资源潜力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另一个优势领域是非线性地质领域。

其中,复杂性理论与成矿动力学研究特色方向,从20世纪末对成矿作用与耗散结构、矿床的分形性质等方面的初步探索,逐步发展为对地质系统复杂性和成矿复
杂系统的研究;从尺度连续性和全局性的分形统计,逐步发展为对突变性和局部奇异性的研究,相继提出了成矿动力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和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等新理论,并将奇异性的定义拓展为在很小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具有巨大能量释放或巨量物质聚集的现象,提出成矿等奇异性事件所产生的结果通常具有密度与面积(尺度)分形或多重分形规律,探讨了评价随机多重分形场(如矿石品位分布)局部奇异性空间分布的数学方法,为利用多重分形理论预测矿产和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提供了理论基础。

非线性理论及其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方向,是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资源定量评价与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从多重分形函数的推导到多重分形原理与地质统计学的结合,从多重分形模型的提出及奇异性证据权和模糊证据权方法的研究到非线性成矿预测理论的形成,经历了10余年不懈的理论探索,先后在云南、新疆、河北等省区对锡、铜、铅锌、铁等矿产进行了定量评价与示范研究。

国际《矿床地质论评》主编、挪威矿床学家N.J.Cook对中国这一领域大加赞誉,称中国的非线性理论与方法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中的应用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地质科研要服务于生产实践,定量研究是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记者:您对今后数学地质学科的发展有何建议?
赵鹏大:传统地质学属于定性的、历史的科学。

地质学与数学交叉结合,地质学走定量化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应该强调的是,国家任务需求驱动了数学地质的普及和发展。

早在1976年,我国在宁芜地区即开展了铁铜矿床的统计预测工作,随后在福建、河北、东北三省等地区进行了相当数量的矿床统计预测及综合信息成矿定量预测。

1985年第一次在全
国范围内进行了铁、铜、金及石灰岩4种矿产全国性资源总量预测,2006年全国又对25种矿产开展资源总量预测工作。

数学地质学为这些任务的完成作出了贡献。

现实的要求需要地质学与数学紧密结合,定量化地解决问题并给出答案。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据获取和分析处理技术的发展,则为地学定量化准备了条件。

现代数学地质理论和高新空间信息技术的结合,已将定量地学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为解决复杂的资源、环境、灾害等重大地球科学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因此,地质科研要把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放在科学研究的首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炼、检验自己的理论,并大力推动中国以至全球矿产资源与能源、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的定量化研究水平,提高人类对资源、环境、灾害的预测、评价、预防能力。

(记者滕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