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文档关于地震的小论文

关于地震介绍和防震减灾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0 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
2008 年5 月12 号的汶川大地震更是中华民族的伤痛,数以万计的同胞罹难。
这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吗?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震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所以我们应该掌握一些有关地震方面的知识,知道如何防震减灾。
一、关于地震知识的简单介绍1、地震的概念地球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
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2、震源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 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 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 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 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 公里。
3、极震区和震中距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

n
黑吉辽惊津冀晋蒙l陕甘宁青新l云贵川藏l豫鄂粤桂琼 I鲁苏浙赣皖闺沪台
东北 l 华北 I 西北 l 西南 l 中南 l 华东
我 国特 大型 、较 大型 山崩 、滑坡 和泥石 流 分布 直 方 图
1.我 国六大 地 区 中 ,出现特 大 型 、较大 型 山 崩 、滑坡 、泥 石 流最 多
的 地 区是
( )
A.西 北地 区 B.西南 地 区 C.中南 地 区 D.华 东地 区
2.减轻 防止这 种 自然灾 害 的措 施是
( )
A.植 树造林
B.开垦 梯 田
C.进行 城市 建设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少 降水
3.有关地 质灾 害 的关联性 叙述 正确 的是
( )
A.地 震 多发 区一定是 滑坡 、泥石 流频 发 区
【跟踪练 习】 一 、 单项选 择题 地质 灾害 气象预报 等 级 指在 某些 气候条 件 下 地质 灾害发 生 的可 能性 。3级 表 示发 生地 质 灾害的 可能 性较 大 ,4级 表 示发 生地 质 灾 害 的可能性 大,5级表 示发生地质 灾害的可能性很 大。读下页《我 国特 大 型 、较大 型 山崩 、滑 坡 和泥 石流分 布 直方 图》,回答 l~4题 。
B.地质 灾害 发生 的频率 与人 口增 长速度 无关
c.地震 不能 引发海 啸等 地质灾 害
D.没 有人类 活 动 的影 响也会 发 生地质 灾 害
4.滑坡 、泥石 流灾 害发生 的主 要原 因是
( )
A.地 形地 质条 件
B.大 风
C.大型 工程施 工
D.森林火 灾
二 、综 合题 5.自然灾 害会给人类造成生命和物质财产 的损失 ,人类的各种 活动也会诱发 自然界的变化 。读下页《西北太平洋上的台风登陆路径 图》和《我国地震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
关于防灾减灾的倡议书7篇

关于防灾减灾的倡议书7篇关于防灾减灾的倡议书篇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201x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设立为全国“防灾减灾日”,目的就是要唤起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我们倡议:防灾减灾,从我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注防灾减灾,树立风险意识,掌握逃生技巧,为自己、家人和朋友构筑一道抵御灾害的坚实防线!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关于防灾减灾的倡议书篇2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我们都知道,许多自然灾害,有些是人类自己的“杰作”。
如泥石流就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
如火灾等。
在这里,我们倡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1、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植被。
2、小心用火,不去擅自开煤气。
3、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4、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学习,共建春小和谐校园!关于防灾减灾的倡议书篇3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年4月20日8点02分,大地战栗、山川呜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给灾区的同胞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此次灾害突如其来,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心系雅安,传递正能量是我们每个国人应尽的职责!让我们一起为雅安祈福,原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同时也为了保障我校师生安全,切实增强广大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进一步推动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普及,值此全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5月12日)到来之际,学校定于5月7日至13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防灾减灾,祈福雅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包括四个内容:宣读一份倡议书;开展一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知识竞赛活动;观看防震减灾方面的视频,增加防震知识;组织一次防震逃生演练活动。
在此,杨老师还要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1、关注雅安,传递抗震救灾正声音。
灾害应急管理论文

完善灾害应急管理系统——撑起人民的保护伞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的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区域广,造成损失大。
因此,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我国来说显得尤其迫切。
应急管理,又称公共危机管理,必须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平安危机事件是引发社会灾难和危及公民生命财产平安的重大灾害和突发性灾难事件的统称。
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平安、促进社会经济开展是政府理应提供的公共效劳。
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应急能力是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国家、社会财产在突发灾害中所受损失的重要措施。
政府的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已成为评价政府工作与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加强应急管理,也是人民群众需求提升、对政府全面履行其职能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开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平安〞和“安心〞有了更高的要求。
预防危机、提供公共平安成为社会要求政府提供的必需品。
政府应急管理行政建立是顺应人民群众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的重大举措。
应急管理是政府的行政职责,并不意味着排斥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参与。
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市民和各种社会组织、工商企业组织,既是应急管理的直承受众,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管理主体。
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在宣传教育、应急资源储藏、危机发生时开展自救和互救等多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那么,当公共危机爆发时,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呢?不同类型的危机应该有不同的应急管理措施,但从总体上来看,危机应急管理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环节。
一、启动应急预案人类战胜危机能力的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类对付危机的技术水准的提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制定应急预案。
所谓公共危机的应急预案,是指公共危机管理主体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在危机发生前经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危机应急管理的总体方案。
制定应急预案对于及时、有序处理突发危机事件至关重要。
公共危机应急预案的内容一般包括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的指挥机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危机的预防措施实施方案,包括各种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它物资的储藏、危机信息的监测、搜集、报告、分析、确认和通报预警制度和预控制度;危机应急管理的级别、应急预案的启动程序、应急管理的指挥、决策,以及各项应急管理措施的实施;危机后如何恢复秩序、重建家园、进展补偿和救济,以及危机评价等等。
中国国情与发展-期末大作业

中国自然灾害分析和思考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沙尘暴、风雹、雷电、高温热浪、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森林草原火灾和植物森林病虫害等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
近年来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大旱无不对我国造成了惨痛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自然灾害在我国的分布规律,作用机理,防止措施就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随着全球的气候变化以及环境破坏,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与日俱增,触目惊心,如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防灾减灾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自然灾害,环境保护,治理,分析统计目录:1.1自然灾害的科学定义-------------------------------------------------P21.2中国分布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历史情况-----------------------------------P41.2.1中国地震概况-----------------------------------------------------P41.2.2中国旱灾概况-----------------------------------------------------P61.2.3中国水灾概况-----------------------------------------------------P82.1中国多灾的自然原因-------------------------------------------------p102.2中国多灾的人为原因-------------------------------------------------P113.中国抗灾减灾的主要措施-----------------------------------------------P124. 中国自然灾害的新影响因素--------------------------------------------P135. 中国防灾减灾发展战略------------------------------------------------P156.资料引用和注解-------------------------------------------------------P167.小组组员与分工简介---------------------------------------------------P17一、中国自然灾害现状1.1自然灾害的科学定义。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5《应对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 二、问答题 1.你的家乡经历过哪些自然灾害? 答:旱灾和涝灾;它们使得粮食、棉花减产,房屋倒塌等,
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破坏了生态环境。 2.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监测预警系统? 答:为了观测天气变化,人类发明了气象卫星;为了预警海啸,
人类在海底放置传感器,建立应急通信站。 3.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在遇到雷电、山洪、地震和泥石流时我
们该如何应对? 答:当面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首先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只
5.应对自然灾害 一、知识点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 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 2.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 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有冷静、清醒的头脑,才能帮助我们有效地逃生。同时注意千万不 要盲目随从,要学会自己判断格局,遇事三思,爱护我们的生命, 在灾难中学会自我保护。
4.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媒体报道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 深刻印象?
答: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昼夜兼程奔赴灾区,奋力拼搏,营救生 命。官兵们冒着余震的危险,组成一条生命通道,轮流托举着被固 定在简易担架上的幸存者,直至其平安脱险。救援人员以执着的信 念和令人感动的爱,拯救生命,创造出一个个超越生理极限的人间 奇迹。一批批救灾物资、一笔笔捐款、一袋袋热血,凝聚着各地人 民对灾区人民的牵挂,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2021年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真题回顾 30 自然灾害

第30节自然灾害考点梳理1.概念: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特点(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率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同一灾害,如干旱、洪灾等,在大多数地区经常发生。
(2)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自然灾害有时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给社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冲击。
3.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5.防灾救灾(1)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2)修建防灾工程,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等。
(3)灾害发生时,及时调动救灾人员。
真题回顾2020年中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第30节自然灾害(2020自贡)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差异显著。
图1是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统计资料,读图完成1-2题。
1.该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生物多样性D.泥石流1.B【解析】本题考察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由图可知,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5省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这些省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草地广布,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易引起土地荒漠化。
2.该生态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A.西北地区B.南方地区C.北方地区D.青藏地区2.A【解析】本题考察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由图可知,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5省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其中新疆、内蒙古最为严重,2省区属于我国西北地区。
(2020齐齐哈尔)3.下列自然灾害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泥石流B.台风C.干早D.寒潮3.A【解析】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地震等,而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属于气象灾害。
(2020铜仁市)世界经济论坛于2020年1月15日在伦敦发布《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复习知识点

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
2、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3、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5、2007年6月11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对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了规定。
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分为:(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6、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
从而提高抗灾能力。
7、“风云四号”气象卫生成功发射。
有利于提升国家对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8、为了防止河流泛滥,我国修建了很多防洪堤坝。
9、为了防御自然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
10、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的生分手段.为了防治洪水,防御、减轻洪涝灾害,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1997 年8月2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白1998年1月1日起施行: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进行了第三次修订。
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随时有可能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