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心)[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五脏心肺脾PPT课件

五脏心肺脾PPT课件

中兽医基础
第二节 五脏
第二章 脏腑学说
2、心藏神: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 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 理活动的功能。 广义之神:泛指整个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 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 狭义之神:指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情 感等心理活动和性格倾向;
中兽医基础
第二章 脏腑学说
中兽医基础
第二章 脏腑学说
肃降::肺气向下、向内运动。具体表现: ① 吸入自然界清气,并将吸入清气与水谷精微合成 宗气向下布散至脐下以资元气 ② 将津液向下向内布散于其它脏腑以濡润之;将代 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及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并控制、调节尿液的排泄; ③ 将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
中兽医基础
二、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肺位居胸腔,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覆盖诸脏 《素问·痿论》:“肺者,脏之长也” ① 位置最高,主行水,为“水之上源”(云行雨施) ② 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又宣发卫气,具有保护诸脏 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 2、清肃: 清洁/肃清,肺具有肃清其本身和呼吸道内异物, 以保持洁净和通畅。肺性清肃,不容草芥,又称为“清 虚之脏”。
中兽医基础
第二章 脏腑学说
(四)肺与大肠 体现在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功能之间的相互为用 关系。 肺气清肃下降,气机调畅,并布散津液,能促进 大肠的传导,有利于糟粕的排出。 大肠传导正常,糟粕下行,亦有利于肺气的肃降。 肺与大肠在病变时亦可相互影响: 肺气壅塞,失于肃降,气不下行,津不下达,可 引起腑气不通,肠燥便秘。若大肠实热,传导不畅, 腑气阻滞,也可影响到肺的宣降,出现胸满咳喘。
第二节 五脏
二者的关系: ※ 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 心神必须得到心血的濡养才能正常的工作,也 就是说,只有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心血充足,血 养心,则能化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心理活动正常; ※ 心主血脉的功能受心神的主宰: 心神清明,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 身脏腑形体官窍及心脉自身。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
六腑之大主” ❖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 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2.藏神
❖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 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 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 理活动的功能。
❖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 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 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 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 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 之神。
之精向下输布到其它脏腑以濡
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养之
─────────────────────────────
宣发卫气于体表肌腠,发挥保
将脏腑代谢产生的废水下输于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4 在液为涕
5 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三、脾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2、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2、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字面理解:运, 转运、转输; 化, 消化(变化)。
基本概念:
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 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 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藏象五脏(精品PPT)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藏象五脏(精品PPT)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
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 肺气宣发──┤

│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主├┤
控制腠理开阖
──────┘
│行││
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
│水││
└─┘│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 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3 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 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气 运血的具体体现。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
┌──┐ 肺输精于皮毛 肺宣发卫气于皮毛 ┌──┐ │ 肺 ├─────────────────┤皮毛│ └──┘ 皮毛宣散肺气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五脏心》课件

《中医五脏心》课件
《中医五脏心》PPT课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医五脏理论中的心脏,并全面介绍心脏的作 用、病理变化、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影响心脏健康的因素和心脏保健方法。
心脏的作用
作为中医五脏理论中的重要器官之一,心脏不仅是血液的泵动中心,也与情 感、记忆认为,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掌管着血液循环、血液调节以及心身健康。
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心理健康、减轻压力和适度运动等都是保护 心脏健康的重要方法。
总结
了解心脏的作用、中医五脏理论、心脏病理变化以及保护心脏健康的方法, 对维护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脏的病理变化
心脏病理变化包括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和心肌肥厚等,这些变化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心理调节和中医药治疗等综合手段,可以预防和 治疗心脏疾病。
影响心脏健康的因素
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心理压力、环境污染和不良习惯等都对心脏健康产生 影响。
心脏保健方法

五脏PP课件

五脏PP课件
神功能是否正常。
LOGO
中医学在整体观思想指导下,认为外在官窍的功能 活动与内在脏腑密切相关,故将面部的五官分别归 属于五脏。然目、舌、口、鼻、耳,皆为孔窍,分 别归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脏主管,而舌非孔 窍,为何亦归五官,而为心脏所主。通过对“舌为 心窍”理论的源流的探析及对舌与其他四窍功能 的比较,“舌为心窍”的形成是有其充分的依据, 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的
由于心主血脉而部于表,而表面的血脉比 较丰富,可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L五OGO络, 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面部实为人 体之华表,故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 以从面部的色泽变化表现出来故曰心“其 华在面”。 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而有 光泽;若心气不足,血脉亏虚,则面色无 华、淡白或晦滞;再如心火亢盛,则面色 红赤;心血瘀阻,则面色青紫等。
LOGO

LOGO
一、心的生理功能
二、心与体窍志液等的关系
LOGO
(一)心的生理功能
LOGO
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脉循行于 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
血脉系统的生理功能,由心脏主持,是血液循环
的原动力。心脏气血的虚实和病变,可影响血脉 的运行;血液的盈亏依赖于心气的推动。
血脉
血肉之心,实体心脏
LOGO
、紫暗。 C. 心胸烦热,失眠,面赤口 渴 E.舌尖红起刺、疼痛、生疮 F. 脉数或沉细迟弱或细数或 沉弦、细涩
LOGO
LOGO
面唇舌晦暗(灰黑)
LOGO
总的来说
LOGO
2、心主神志
曰:“血气者,人之神”(《素问·八正神 明论》,“血者,神气也”(《灵枢·营卫 生会》)。因此,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 亦必然出现神志的改变。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37
脏腑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 生理:心主血脉,肺司呼吸。心主
血,肺主气。两者是气与血的关系、呼 吸与循环的关系。在气血的运行方面, 两者要密切配合,气行则血行。
病理:肺气不畅则心血瘀阻(肺心 病);心血瘀阻则肺失宣降(心力衰竭)
最新版整理ppt
38
2、心与脾:
生理:血液发挥正常的营养功能要依赖于脾的化 生、升清以及心气的推动运行(充盈与畅通) ,缺 一不可。心主血、主神依赖脾的化生和统血;脾的运 化依赖血脉的滋养。
病理:心血虚与脾气虚常相伴出现。思虑过度伤 心血,结脾气,出现心脾两虚的病症。
最新版整理ppt
39
3心与肝:
生理:心主血,肝藏血,血行方面 关系密切。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两者 在情志方面密切相关。
2、主藏血:
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意义:制约肝阳 过亢;防止出血;调节外周循环血量;月经;
最新版整理ppt
18
3、肝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1)在志为怒:大怒伤肝;肝阴血不足易于发怒。 (2)在液为泪:目干涩或目眵增多、迎风流泪。 (3)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甲:依赖肝血濡养 (4)开窍于目:
最新版整理ppt
(4)在窍为鼻:
最新版整理ppt
11
最新版整理ppt
12
(二)脾脏
特点:脾主升清;脾喜燥恶湿
脾主运化、升清,统血。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最新版整理ppt
13
1、主运化: 运化是指脾脏具有把饮食物化生为精微,并将精微
运送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1)运化水谷精微:
营养脏腑、四肢百骸、筋骨皮毛。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2)运化水湿: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ppt课件(2024版)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ppt课件(2024版)
2024/11/12
五脏与五行相对应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 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 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 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 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心藏神生理作用有二: 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
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其二,主宰生命活动。“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
膳正要·序》)。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 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 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心 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
1)、肺主呼吸:肺的呼吸运动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呼浊吸清,对保证呼吸的调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调节气机:肺主气,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所谓“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
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
3)、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诸气者皆属于肺”,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神的含义:在中医学中,神的含义主要有三: 其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
(《素问·天元纪大论》)。 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五脏 中医学.ppt

五脏 中医学.ppt

呼吸不畅,胸闷、喘 、咳 卫气郁遏,腠理、闭塞 、恶寒无 汗 病津液失布,内生痰饮,阻塞气道 肺窍不利鼻塞不通 ,喷嚏等

肺气肃降
• 定义
肺气具有向内向下布散气和津液

• A 将吸入的清气和合成的宗气向下布散至脐 下,以资元气 • B 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布 散于其他脏腑以濡润之 • C 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 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3)心为神志活动产生的主要场所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接受外界 信息并作出反应的是心。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 舍也”
(4)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血气者,人之神” 因心主血脉,故才有心主神志
(5)现代科技发展为其提供了证据 心可据人的需要来控制其他器官的血量调整 ,松弛血管影响血压。 心还分泌“心激素”的作用。将心的指令 传到全身(包括大脑),使人具有整体的协调功 能。帮助大脑思维,一旦缺乏,人就会反应迟钝 ,精神萎靡。 心磁场比脑磁场强百倍,心磁场可干扰、 调控脑磁场而达到调控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 动。
淡红舌薄白苔
舌下络脉
舌有瘀斑
舌尖深红
舌下络脉怒张
心主血脉记忆要素?
• • • • A心主血脉定义 主血(推动;生血) 主脉 B 主血的基本条件
(二)心主藏神
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

广义:是整个人体生命的主宰和总体现。 狭义:指人的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
秋季凉燥之气容易伤肺 秋季不可过度发散肺气。
课题设计
名词解释 1.华盖 2.娇脏 3.肺主气 4.肺主通调水道 5.肺为水之上源 6.肺朝百脉 7.肺主治节 简答 1.简述肺主治节功能的具体作用。 2.试述肺是如何完成行水功能的? 3.肺主宣发肃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气的资助外,还需依赖于脾气的统摄。
❖ 心与肝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是主血和藏血,主神明 与调节精神情志之间的相互关系。
1.血液:心主血,肝藏血。 2.情志: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
❖ 心与肾
心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与火、精与血 两个方面。 1.水火既济 2.精血互生 3.精神互用 4.君相安位
例: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 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 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 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 在志为喜
—《素问·阴阳应象论》:“心……在志为喜。”
喜为心之志,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喜” 关系密切。愉快的情绪,有益于心脏,也有 益于身心健康。
若暴喜或喜乐过度,不仅无益,反而使心 气散乱,精神不能集中,所谓“喜伤心”。
中医五脏(心)
内容
生理功能
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脏腑之间的关系
心主血脉
心主神志
在体合脉 在窍为舌 在志为喜 在汗为液 其华在面
心与肺、心与脾、 心与肝、心与肾
附:心包络
(一)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 — ❖
《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
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指心有推动 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三)、脏腑间的关系
❖ 心与肺
心主血脉,肺主宗气、朝百脉。心与肺的 关系主要反映在气与血、血液循环与呼吸运 动的关系方面。
1. 肺气助心行血 2. 心血布散肺气
❖ 心与脾
心主血脉,脾主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心与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 和运行方面。
1. 生成: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2. 运行:人体血液的运行,除了靠心气的推动、
如何养心?
❖ 养心主要做到心静,心静天然凉。长于补养 心的人,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气保 养心脏,炎天宜多吃心神安定之品:茯苓、 莲子、百合、小枣等同时,还要多吃养阴生 津之品,如:莲菜粉、银耳、大西瓜、鸭肉 等除此,多吃点"苦"瓜,因为苦入心,可养阴 清热除烦,如苦瓜、绿夹豆等。
❖ 在体合脉
也。”
—《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其荣色
心合脉,即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
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可从脉象反映出来。
心合脉,成了切脉的理论根据之一。
❖ 在窍为舌
—《素问·阴阳应象论》:“心主舌……在窍为舌。”
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 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
1、心气的充沛
2、心血的充盈
3、脉管的通利
❖ 心主神志(心藏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生理: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 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
•病理: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 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 要赶快补充。
(二)与体窍志液等的关系
附:心包络
❖ 简称“心包”,是心脏的外膜,附有络脉,是通行 气血的道路。心包和心都和中枢神经的活动有关, 如果外邪侵犯心脏,首先是心包受到影响,如高热 引起的神昏谵语,发狂,称之为“热入心包“;痰 阻心窍,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不醒等心神的症 状,也称为“谈蒙心包”。
❖ 在经络学说中,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 表里,故心包络属于脏。
❖ 在汗为液
—《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脏化液,心为汗。”
汗为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同源,均为水谷 精气化生,故曰“汗血同源”。
心在脉为血,在津为汗,汗为血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
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从面部色泽反应 出来。
心功能健全,血脉充盈,循环通畅,则面 色红润光泽;反之,心脏功能失调,可引起 面部色泽异常。如心气不足,心血亏少,则 面白无华;心脉瘀阻,则面色青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