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静脉球高位PPT课件
《颈静脉球高位》课件

避免颈部外伤
如突然回头、扭头等动作,以免加重病情。
定期进行颈部按摩
适当的颈部按摩有助于缓解颈部疲劳和不适 感。
饮食调理
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如鱼、瘦肉、豆类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控制盐的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风险,从而降低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病风险。
02
颈静脉球高位的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01
02
03
04
头痛
颈静脉球高位患者通常会出现 头痛,通常表现为单侧, 通常为持续性或间断性的高调
音。
听力下降
颈静脉球高位可能影响听力, 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听力下降。
眩晕
颈静脉球高位可能导致眩晕, 尤其是在头位变动时。
02
03
脑出血
颈静脉球高位可能导致脑 出血,通常表现为突然的 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 偏瘫。
脑梗塞
颈静脉球高位可能导致脑 梗塞,通常表现为突然的 单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 和失语。
脑积水
颈静脉球高位可能导致脑 积水,通常表现为颅内压 增高、头痛、呕吐和视乳 头水肿。
03
颈静脉球高位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
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病机制
总结词
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可能与遗传、发育等多种因素有关。
VS
详细描述
目前对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 清楚,但研究表明这可能与遗传、发育等 多种因素有关。一些研究表明,颈静脉球 高位的发病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而另一 些研究则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 中出现了异常。此外,一些外部因素如创 伤或感染也可能导致颈静脉球位置异常升 高。
颈静脉球瘤ppt课件

• 起源于颈静脉球及鼓室副神经节的肿瘤。包括鼓室体瘤(发生于鼓室内
沿舌咽神经鼓室支或迷走神经耳支走行处的血管外膜小体)和颈静脉球 体瘤(发生于颈静脉窝感受器小体) 。
有些国外学者将颈静脉球体瘤和鼓室体瘤合称为颞骨血管球瘤
胚胎来源为神经嵴组织的化学感受器细胞,但起源部位及生长路径不同
病理命名: 鼓室球瘤、颈静脉球体瘤、副神经节瘤、非嗜铬细胞瘤、非 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化学感受器瘤、血管球瘤和类颈动脉体瘤
肿瘤扩展到颅内 颅内扩展≤2cm 颅内扩展>2cm 颅内扩展广泛,无法手术切除。
颈静脉球瘤 肿瘤分型及分型
• Classcock~Jackson二分法
(1)Classcock分型(鼓室体瘤) I级 肿瘤较小,局限于鼓岬,不超过锥隆突; II级 肿瘤完全充满中耳腔; III级 肿瘤充满中耳腔,并延伸至乳突; IV级 肿瘤充满中耳腔,向后延伸至乳突,向外穿过鼓膜充满外耳道, 也可能向前扩展到颈内动脉。
(2)Jackson分型(颈静脉球体瘤) I级 肿瘤较小,局限于颈静脉球、中耳、乳突; II级 肿瘤沿内耳道扩展,可能致使颅内受累; III级 肿瘤延伸至岩尖,可能有颅内受累; IV级 肿瘤范围超过岩尖到达斜坡或颞下窝,可能有颅内侵犯。
颈静脉球瘤
• 临床表现
(1) 中耳型: 肿瘤位于鼓室,侵犯外、内耳道及面神经管,主要表现为搏动 性耳鸣、听力下降,且往往为首发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传导性耳聋;晚 期可见外耳道出血及肿物,耳镜检查鼓膜下方可见红色团块,亦可有头 晕、混合性耳聋及患侧面瘫等症状。 (2)颈静脉孔型或颅内型: 肿瘤位于颈静脉孔并侵犯颅内。主要表现为颈静脉 孔综合征,即患侧第9~11对脑神经麻痹,患者可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声音嘶哑、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萎缩等,并可有乳突及下领角肿胀,耳 后动脉杂音,眼球震颤、患侧肢体共济失调等;晚期还可能出现颅内压 增高和脑干受压症状。 (3)混合型: 表现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其中,搏动性耳鸣和听力下降是最常见 的症状。
颈静脉球高位

颈静脉球高位什么是颈静脉球高位?影像怎么鉴别?搏动性耳鸣是一种有节律的耳鸣,患者头颈部血管或肌肉产生,并通过骨骼/血管和血流传导至耳蜗而感知的,患者自述耳内同心脏或血管脉搏跳动频率一致的耳鸣声。
搏动性耳鸣的病因较多,多与血管相关,临床以颈静脉球高位较为常见。
颈静脉球高位是一种并不少见的解剖异常,它的发生率约25%,大多数没有临床症状也无需特殊处理。
颈静脉球高位没有确切的定义,一般我们认为颈静脉球应达到或超过耳蜗的耳蜗基底转下缘即可称之为颈静脉球高位。
图1 颈静脉球高位患者,可见颈静脉球超过耳蜗的基底部水平,该患者无耳鸣症状单纯的颈静脉球高位并不能引发搏动性耳鸣,只有颈静脉球窝的骨质出现缺损,尤其是颈静脉球疝入中耳才会导致耳鸣的出现。
颈静脉球与中耳之间的骨质称为乙状板(Sigmoid plate),该结构较薄,判断其完整性多需通过高分辨CT,而MRI无法显示。
图2 高分辨CT显示颈静脉球(jugular bulb)和中耳道(middle ear cavity)之间的乙状板(Sigmoid plate)图3 搏动性耳鸣患者,高分辨CT显示颈静脉球和中耳道之间的骨质乙状板缺损,颈静脉球开裂图4 男,45岁,左耳搏动性耳鸣11年,高分辨CT和MRI横断位均显示颈静脉球达耳蜗底周层面,CT显示左侧颈静脉球窝后外侧骨壁局限性缺损(白色箭头所指);MRI图像还显示颈静脉球形态不规则,局部向外凸起(黑色箭头所指)图5 颈静脉球高位患者颈静脉球高位与颈静脉球瘤的区别?1、高位颈静脉球一般没有后组颅神经症状,颈静脉孔肿瘤通常有后组颅神经受累的症状。
2、增强MRI高位颈静脉球均匀一致强化,颈静脉孔肿瘤通常不均匀强化或内部有流空征象。
3、MRV或血管造影,高位颈静脉球显示静脉管道完整通畅,如为肿瘤往往有静脉回流中断。
总结:搏动性耳鸣患者要想到到颈静脉球高位的可能,通过CT或MRI 可以判断是否符合颈静脉球高位的诊断,利用高分辨CT判断颈静脉球与中耳道之间的骨板是否完整来进一步确定耳鸣的原因。
颈静脉球高位ct诊断标准

颈静脉球高位ct诊断标准
颈静脉球高位是指颈静脉球位于胸锁乳突肌上方且高于第一肋的异常解剖位置。
颈静脉球高位的诊断需要进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其中包括CT检查。
在CT检查中,颈静脉球高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颈静脉球高位的位置:颈静脉球位于胸锁乳突肌上方且高于第一肋,可以通过CT图像进行测量和确认。
2. 颈静脉球与其他重要结构的关系:颈静脉球高位可能会影响到颈动脉、锁骨下静脉等重要结构,需要通过CT图像进行评估。
3. 颈静脉球周围的解剖结构:颈静脉球高位常常伴随着其他异常解剖结构,如胸锁乳突肌异常、颈部淋巴结肥大等,需要通过CT图像进行综合评估。
4. 病因分析:颈静脉球高位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由于肿瘤、结缔组织病、感染等引起的,需要通过CT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可以准确地诊断颈静脉球高位,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颈静脉球高位患者来说,需要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避免出现相关的并发症。
《颈静脉球体瘤》PPT课件

编辑ppt
22
DSA
可以显示肿瘤是否侵入颈内动脉、颈内静 脉或乙状窦
明确诊断 了解肿瘤供血动脉 为术前栓塞做准备 减少术中出血
编辑ppt
23
颈静脉球体瘤Fisch(1979)分型法
分型
范围
A型 B型 C型 C1型
C2型 C3型 D型 D1型 D2型 D3型
肿瘤局限于中耳腔
肿瘤局限于鼓室乳突区,迷路下区,无骨质破坏
编辑ppt
13
病理表现
很像血管肉芽组织,肿瘤由上皮样细胞组成 一般有包膜,色深红,并略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血管壁无收缩功能 生长一般缓慢,但亦有迅速发展者 可发生包括局部淋巴结、骨、肺、肝脏和其他
部位的远处转移 病理上属良性,临床上视为恶性
编辑ppt
14
扩张规律
主要按解剖通道扩张 乙状窦 颅后窝 颅内
6
DSA示:颈静脉孔区云雾状团块,主要血供由颈 外动脉的分支:左耳后及枕动脉供血。
编辑ppt
7
耳内镜示:左外耳道前下壁可见一紫红色 肿物,质软,触碰未出血,见规律搏动, 鼓膜未窥及。
编辑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声导抗示:左耳B型鼓室图 纯音测听示:右耳4000Hz听力下降,左耳
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ABR示:左耳极重度异常 VNG示:左耳前庭功能下降 DSA示:左颈静脉球体瘤,并予栓塞左耳后
鼓室
颈静脉球
鼓膜张肌半管 咽鼓管
外耳道 颈静脉
颈内动脉
编辑ppt
15
流行病学
发病率较低,占颞骨肿瘤的8.6%
以女性多见 男女之比约为1:6 从婴儿到老年均可发病 高发年龄在50~60岁之间 发病年龄越小,肿瘤发展越快,越容易具有多病灶
颈静脉高位诊断标准

颈静脉高位诊断标准
颈静脉高位是指颈静脉在锁骨下静脉汇入部位以上的异常位置。
颈静脉高位的诊断对于颈部手术和中心静脉置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因此,准确诊断颈静脉高位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颈静脉高位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肿胀、压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体检时可触及颈部静脉明显肿胀。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可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提示可能存在颈静脉高位的情况。
其次,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颈静脉高位的重要手段之一。
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伤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颈部血管的位置和走向,对于诊断颈静脉高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此外,CT和MRI检查也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信息,对于颈静脉高位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最后,临床医生在进行颈静脉高位的诊断时,还需要注意与其他颈部血管异常进行鉴别。
颈部深静脉血栓、颈部肿瘤压迫等疾病也可能引起颈静脉肿胀和高位,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综上所述,颈静脉高位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判断。
临床医生在诊断颈静脉高位时需要谨慎对待,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只有准确诊断颈静脉高位,才能为患者后续的治疗和手术提供正确的指导,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颈内静脉的解剖(PPT课件)

• 病原菌进入血液在导管头端繁殖的途径:
• 穿刺点局部细菌繁殖并随导管反复移动被带入体内或导管头端
• 营养液在配制过程中被病原菌污染或输液管道的连接处密封不严 使病原菌进入
• 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将病原菌释放入血,病原菌则可附着于导 管头端并在此繁殖
2020-12-09
颈内静脉的解剖
50
3)导管感染后败血症
颈内静脉的解剖
35
1)插管时并发症
• 动脉及静脉损伤
• 在锁骨下,颈内,股静脉穿刺时均可能引起动静脉损伤,可致穿刺局部出血,形成 血肿,应立即拔除导针或导管,局部加压。如果血肿较大,必要时要行血肿清除术。
• 锁骨下静脉撕裂就更为凶险。如延伸到纵隔或颈部,可出现胸痛、颈静脉扩张等 表现。严重的可因血肿突然侵入纵隔造成心脏骤停。
• 颈内静脉穿刺很少刺破胸膜,但局部易形成血肿,易看到,适当 压迫即可。置管后颈部活动应限制。
• 置管深度:
• 右侧10cm,左侧13~15cm。
2020-12-09
颈内静脉的解剖
18
3)股静脉
2020-12-09
颈内静脉的解剖
19
股静脉穿刺术
股静脉插管是临床上常用的建立深静脉通道的途径 操作较为简单 并发症相对较少
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约0.5cm处进针 • 进针: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 • 常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后面进入颈内静脉 • 此路进针造成气胸的机会不多,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2020-12-09
颈内静脉的解剖
10
• 中路法 • 穿刺点: 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形成的三角区
左侧颈静脉窝高位CT病例(图文)

左侧颈静脉窝高位CT病例(图文)颈静脉窝内容纳颈静脉球,颈静脉球向上隆起与鼓室下壁毗邻。
正常情况下二者之间有一层骨板相隔。
颈静脉球有内移、外移、高位等解剖变异。
CT上正常颈静脉窝最多不超过蜗窗水平。
超过不一定有症状,但提示高位,在手术时应注意。
高位颈静脉球突入中耳腔可使鼓膜呈暗蓝色,容易误诊为颈静脉体瘤。
在中耳手术时容易误伤畸形的静脉球而引起不易控制的出血一、颈静脉球瘤1:颈静脉球瘤是起源于中耳和颈静脉孔区的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由上皮样化学感受器细胞组成,又称为化学感受器瘤。
根据肿瘤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三型:鼓室型、颈静脉孔型和混合型;2:本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搏动性耳鸣、听力下降, 当肿瘤长入鼓室影响或破坏听骨链时, 则可引起传导性耳聋若鼓膜也被破坏并侵入外耳道, 可出现耳流血脓, 产生有出血性的肉芽组织,兰色鼓膜;由于本病常有颈静脉孔周围及颅底骨质破坏, 因此该区的后组颅神经常被侵犯, 而产生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等受损害的症状;3:颈静脉球瘤分三型: 颈静脉孔型的CT表现为颈静脉窝扩大, 其中有软组织密度肿物, 周围的骨质粗糙不平, 有不规则的破坏区, 范围大者, 相邻颅底骨质也有不同程度破坏; 鼓室型的CT表现为中耳鼓室内有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 部分可突入外耳道内; 混合型的CT表现为肿瘤同时累及颈静脉孔和中耳鼓室, 又称颈静脉鼓室球瘤。
增强扫描各型颈静脉球瘤的软组织肿块均呈明显强化;4:在诊断颈静脉球瘤时还应注意: 正常的右侧颈静脉孔大于左侧的颈静脉孔, 原因是右侧颈静脉和乙状窦较大, 所以应分清正常或异常的颈静脉孔,只有当颈静脉孔边缘骨质有虫蚀状破坏时才可提示本病的诊断。
二、高位颈静脉球是一种先天性变异;可表现为如本例:颈静脉窝扩大,内见软组织密度影(血管影),颈静脉窝边缘骨质光滑, 无破坏表现采用动态CT增强扫描或行颈静脉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 高位颈静脉球突入中耳腔可使鼓膜呈暗蓝 色,容易误诊为颈静脉球瘤 。 • 颈静脉球瘤,颈静脉孔边缘骨质有虫蚀状 破坏。
• 颈静脉球的形态还受颞骨气化程度的影响, 气化不良时,颈静脉球易高位。 • 1、颈静脉球窝位于岩骨下方,它的形成与 颅骨及颈静脉发育有关,随着乳突的气化, 颞骨乳突的大小及其周围结构的空间位置 关系将发生变化。 • 2、乳突气房含气情况良好,将使其内具有 一定的空气压力,这将可能限制颈静脉球 往高位发展。
颈静脉球高位的 CT分析(high jugular bulb HJB)
.
• 颈静脉球是颅内乙状窦和颈内静脉连接处 的球形膨大,位于岩脊下面的颈静脉窝内, 高低、内外位置均有一定变化。 • 颈静脉球高位是一种先天血管变异。其意 义主要为增加颞骨手术的偶然性及难度, 现在也有文献报道其可影响中耳及内耳结 构,从而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
诊断标准
• 颈静脉球高位诊断以超过耳蜗基底转下缘为标准。
发生原因
• 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原因说法不一, Graham等认为静脉引流途径的变化,胚胎 发育、骨的重塑、异常的骨的形成、或乳 突腔内的感染在决定颈静脉系统表面覆盖 • • • 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30.58%。 右-左侧发生率分别为40.67%及21.38%。 男-女发生率分别为28.75%及35.37%。 右侧颈静脉比左侧粗,引流颅内血液右侧 较左侧多,颈静脉球高位发生率大于左侧。 • (罗敏,肖家和,周翔平,等. 颞骨一中内 耳正常结构及解剖变异的HRCT[J]. 华西医 学,2000,15 (4):42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