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

合集下载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操作规范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操作规范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操作规范
1、定义利用直流电使药物离子通过皮肤和粘膜进入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与直流电疗法和所导入药物的适应证相同,常用于周围神经损伤、各种神经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病、关节炎、颈椎病、慢性炎症浸润、瘢痕、粘连、慢性咽喉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

(2)禁忌证:对拟导入药物过敏者,其余与直流电疗法相同。

3、设备与用具直流电疗仪(电极的衬垫以多层吸水的柔软绒布制成,厚1cm,衬垫的周边应比电极大1cm,衬垫上应有(一)、(+)极性标志;药物衬布与电极尺寸一致)。

4、选择离子导入用药的原则:
1)易溶于水,易于电离、电解;
2)明确需导入的药物有效成分及其极性;
3)成分纯,不得同时应用几种药物或单味、多味中草药煎制导入,或阴阳极交替导入;
4)局部用药有效;
5)一般不选用贵重药。

5、操作方法与步骤
1)采用衬垫法或电水浴法;
2)将浸有药液的滤纸或纱布放在衬垫下,或将药液倒入水浴盆中;
3)电水浴时的盆内药物浓度为衬垫法的十分之一;
4)操作方法与直流电疗法相同。

6、注意事项
(1)因药物极易被电极下产生的电解产物破坏,因此需要采用非极化电极。

(2)电水浴时注意避免手、足、肢体接触盆壁的电极发生电灼伤。

(3)其余与直流电治疗注意事项相同。

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 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演讲人
目录
01/ 直流电疗法 03/ 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
离子导入疗法的比较
02/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04/ 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
离子导入疗法的发展趋势
直流电疗法
直流电疗法原理
1
直流电疗法是一 种通过直流电刺 激人体,达到治 疗目的的方法。
2
直流电疗法的原 理是通过直流电 刺激,使肌肉收 缩,促进血液循 环,缓解疼痛。
直流电疗法效果
直流电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
A
直流电疗法可以促进炎症的 消散,加速组织修复。
C
B
直流电疗法可以缓解肌肉紧 张,减轻疼痛。
D
直流电疗法可以调节神经系统 的功能,缓解疲劳和紧张。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疗法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原理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是一种通过直流电将药物 离子导入人体内的治疗方法。
04
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 物离子导入疗法的比较
原理比较
01 直流电疗法:利用直流电刺激
02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利
皮肤,使皮肤产生收缩和舒张,
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导入皮肤,
达到治疗效果。
使药物离子在皮肤内扩散,达
到治疗效果。
03 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
04 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
随着科技的发展,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疗法的设备将更加先进,治疗效果将更加显著
随着研究的深入,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疗法的治疗方法将更加完善,适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应用领域拓展
1
2
3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作用原理在药物溶液中,一部分药物离解成离子,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阴离子和阳离子进行定向移动。

如果阴极衬垫中含有带负电荷的药物离子或者阳极衬垫中含有带正电荷的药物离子,就会向人体方向移动而进入体内。

肾上腺素组织胺导入试验两个小电极和一个大电极放置在右侧前臂上,A电极衬垫用0.01%盐酸肾上腺素液浸湿,而H电极用0.01%磷酸组织胺液浸湿,都连阳极。

右臂伸侧电极衬垫用肾上腺素或组织胺液浸湿,连阴极,通电10分钟后,取下电极观察局部皮肤。

A电极下皮肤出现苍白斑点,提示肾上腺素已进入体内并引起反应;H电极下皮肤明显充血、水肿,出现荨麻疹,证明组织胺已进入人体,右臂伸侧电极下皮肤则元些反应,表示药物没有进入皮肤。

以上试验说明1.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原理,利用直流电能将药物离子经完整皮肤导入体内。

2.由直流电导入体内的药物保持原有的药理性质。

3.阳离子只能从阳极导入,阴离子只能从阴极导入。

(二) 药物导入人体的途径分布深度用数量已经证明,药物离子主要经过皮肤汗腺管口和毛孔进入皮内(图2.2.2)或经过粘膜上皮细胞间隙进入粘膜组织。

汗腺导管内径15~80μ,所以蛋白质(1~100mμ)等于大分子物质的离子了也能经过汗孔导入体内。

;在电场中离子移动速度很慢。

实验证明,谷氨酸在生理溶液内(ph 7.45,电压180V,电流强度3mA)每小时移动13mm,而在人体组织内每小时只有数毫米。

直流电直接导入离子只达皮内,主要堆积在表皮内形成"离子堆",以后通过渗透作用逐渐进入淋巴和血液。

进入血液循环后,有的药物选择性地停留在某器官组织内,如碘主要停留在甲状腺;磷蓄积在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中等。

药物离子导入的数量与很多因素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溶液浓度越大,导入数量增多,如肝素在0.25~5%的范围内,浓度越大,导入体内的数量增多;复杂的溶剂寄生离子增多,药物导入量减少,药物在电场中最大的转移是在蒸馏水中;向溶液加酒精是一种增加有效导入的办法,但酒精对那些易导致沉淀变性的药物并不适用;不溶解的药物不能导入皮肤,如乳状的氢化可的松不能导入皮肤,只有溶解的作静脉注射用的才能导入;根据法拉弟第一定律,离子导入的数量与所使用的电流量成比例,在一般情况下,通电时间长导入量多,大的电流强度导入药物增多;不同部位导入的数量也有差别,以躯干导入最多,上肢次之,下肢,特别是小腿最少。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西安华亚电子公司生产
第一部分 研 究 背 景
眼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已成功应用于眼科
临床百余年。目前文献报道多为临床效果的观察, 且例数少,无严格对照组。本疗法尚存在许多未解 决或有争议的问题: 是否有发生治疗作用的药量穿过血-眼屏障 药物在眼内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变化 各种离子状态及导入药物的相互作用,其治疗
下,带负电菏的离子放在阴极下,通以直流电,药
物离子即通过完整皮肤黏膜和伤口进入人体内
二 直流电离子导入法的特点
(一)导入的药物只有需要发挥药理作用的那 一部分,不是混合剂。而采用皮下或皮内注射方法 就要注入大量没有治疗价值的溶液和基质 (二)可以将药物直接导入需要治疗的部位,
特别是对表层的病灶,对于较深层的组织也可以用
特别是内脏器官等,一般只能将药物导入皮肤层,
而且主要在皮肤浅层
影响药物导入量的因素
在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中,精确测定导入体内
药物离子数量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用一般化学定量分析方法,不能准确测定导入体
内的药物离子数量,即使用微量分析法也有较大的误

用生物学分析法[如抗生素导入量用抑菌指数来
反映]也只能作相对的参考,且不能广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
虽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进行这方面的研 究,仍未能彻底解决导入药物绝对量的问题。只能
提供由导入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排出过程及若干
相对数据。根据报道,利用直流电导入体内的药物 离子约为衬垫所含药量的1%~10%,而有机化合物的 导入量则更少,并认为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
1 电流强度及通电时间
2 离子的活泼性
3 药物浓度
4 溶剂的性质
5 寄生离子的影响
6非极化电极的作用

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阴极组织含水量增加,偏碱性,细胞膜变 疏松,通透性升高,物质经膜交换加速。
20
对离子浓度和细胞膜通透性的作用 :
阴极下:
阳极下:
钾、钠聚集较多
钙、镁相对较多
细胞膜变疏松
细胞膜致密
通透性增加
通透性降低
钾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钙兴奋胆碱酯酶活性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蛋白质不易集结
以前常用此电流刺激有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
但是,此电流会产生部分化学反应,如果在同一 区域刺激过长或刺激强度过高,会使皮肤过敏及 不适。但这种化学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 治疗多汗症(过度流汗)上。
6
递变式直流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现在已很少使用,因为其波前上升过慢而 容易被组织所适应,只能产生一些肌肉收 缩甚至无肌肉收缩的反应。
直流电疗法 与 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1
概述
直流电:在导体中,电荷流动方向不随时 间而改变的电流。
其是一恒定的电流,无振动及交换,从负 极流向正极。
由治疗师或者仪器商设定,便维持相同的 极性。
2
几种直流电形态
3
4
直流电疗法是18世纪80年代意大利学者贾伐 尼/伽凡尼(galvani)利用电流引起青蛙肌收 缩而发现的一个古老的电疗法。
27
对冠心病的治疗: 微弱直流电接近生物电的电流强度,刺激
心血管反射区的皮肤感受器,反射性地对 异常的冠状动脉舒缩功能进行调节。 对肿瘤组织作用:将阳极置于肿瘤中心, 阴极围与周围治疗,<6cm浅表、局限肿瘤, 电极下产生的强酸和(或)强碱杀死癌细 胞。
28
三、治疗作用
促进骨折愈合 消炎、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镇静和兴奋作用:上行兴奋,下行镇

第二章 直流及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第二章 直流及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第一章
直流及低频电疗 法
第一节
直流电疗法
直流电是一种方向不随时时间变化的 电流,应用直流电作用于体以治疗疾病的
方 法 称 为 直 流 电 疗 法 ( direct current
electrotherapy)。
一、直流电对人体的理化作用
1.直流电作用于人体的理化学变化 (1)离子移动 人体内有K+、Na+、Ca2+、Mg2 等多种简单 离子 , 当直流电通过人体时 , 这些离子由于同 性相斥 , 异性相吸的关系 , 带正电的离子向阴 极移动 , 带负电的离子向阳极移动 , 各种离子 的移动速度是不同的 .K+、Na+的移动速度快 , 因此 K+ 、 Na+ 在阴极聚集相对较多 , 故兴奋性 升高 , 而Ca2+ 、Mg2 在阳极相对增加 , 故兴奋性 下降.
1、颈交感神经节治疗法 取两个3㎝×5㎝的电极分别置于两侧胸 锁乳头肌前沿,副电极6㎝×8㎝置于枕部。 电流量1~3mA,每次15~30分钟,每日一次, 15次为一个疗程。 2、领区治疗法 披肩式电极置于领区,副电极16㎝×25 ㎝置腰骶部,电流量10~20mA,每次15~25 分钟。
3、臂丛及上肢神经血管束治疗法 对置法 将两个10㎝×15㎝的电极分别 置于锁骨上窝及同侧肩胛上区。电流量10~ 15mA,每次15~25分钟。 4、桡神经治疗法 将一个10㎝×15㎝的电极置于下颈上背 部,另一个8㎝×12㎝的电极置于前臂伸侧 中段1/3处。电流量6~10mA,每次15~25分 钟。
5.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直流电能加速周围神经再生.实验证明,在 直流电作用下神经纤维的再生加速 ,这种作用 在蛙的坐骨神经上亦可明显看出.因此,直流电 对周围神经损伤有治疗价值.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标准版)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标准版)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适应症】该疗法具有直流电和导入药物的综合作用。

局部应用有效,凡能电离的药物均能导入体内。

其适应症与所导入的药物适应症相同,如乌头酊阳极导入治疗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碘离子阴极导入治疗慢性炎症、瘢痕粘连、硬结等,新斯的明阳极导入治疗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炎、尿潴留等,溴离子导入治疗神经衰弱等。

【禁忌症】导入药物部位有湿疹或皮损、心力衰竭、高热,所选药物的禁用范围。

【操作】(一)凡能输出直流电、方波、间动电、单向中频电流的仪器,均可进行药物离子导入。

(二)根据治疗部位准备衬垫、铅板、滤纸或纱布、橡皮布、沙袋、固定带等,耳、鼻、眼、直肠内导入用特殊电极。

(三)药物用蒸馏水或30%的酒精溶解,浓度为1%~10%。

透明质酸酶类药物、蛋白性药物用缓冲液配制,随用随配。

(四)将药液均匀地洒在滤纸或沙布上,药量以浸透为度,滤纸敷在温热湿润的衬垫表面,把铅板插入衬垫后面袋中,夹好导线夹子,铅板和导线夹子不能露出衬垫。

(五)治疗前检查局部皮肤,有油污、膏药应去除,小的皮损用橡皮布贴敷。

(六)衬垫紧密接触皮肤,上面覆盖橡皮布,根据情况可用沙袋、固定带或身体自重固定电极。

(七)检查仪器各旋钮是否在要求的位置上,正反开关位置正确否,电流表位数与量程一致否。

检查完毕,开启电源开关。

(八)缓慢调节输出旋钮至医嘱规定电流量,患者感觉电极下有均匀的麻刺感,电流量计算一般按电极面积计算,成人0.05~0.1mA/cm2,小儿0.03~0.06mA/cm2。

(九)治疗中患者有过强的刺痛感时,可适当减小电流输出,如刺痛不减轻或有烧灼感,应将电流输出开关调至零位,关闭电源开关,进行检查。

(十)每次治疗时间20分钟,治疗结束时.缓慢调节电流开关至零位,关闭电源开关,取下电极,检查患部皮肤,整理物品,衬垫分别冲洗、煮沸消毒,晾干。

铅板压平,冲洗。

【注意事项】(一)熟悉导入药物的极性、pH值。

带正电荷的药物从阳极导入,带负电荷的药物从阴极导入。

药物离子导入法

药物离子导入法

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正负电极在人体外形成一个直流电场,在直流电场中加入带阴阳离子的药物,利用电学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使药物中的阳离子从阳极,阴离子从阴极导入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治疗骨质增生的主要特点:(1)将药物直接导入局部组织,使局部组织中药物浓度明显升高,对四肢关节部位的骨质增生或“骨刺”治疗效果较好(2)药物作用时间较长。

(3)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从体外给药,避免了口服或注射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或毒副反应。

(4)作直流电药物导入治疗时,直流电场和药物除了作用于组织局部外,还通过神经反射等原理作用于全身组织,具有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特点。

直流电疗法有哪些适应证和禁忌症?“适应证”是指某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具有哪些疾病或临床表现的患者?而“禁忌症”是指某种治疗方法禁止使用于具有哪些疾病或临床表现的患者?在应用直流电疗法进行理疗时,也应该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症。

概述/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是直流电疗法的一种特殊方式。

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导入人体内进行疾病治疗的方法称为“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

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是综合多学科的医学技术,运用靶向给药系统(简称TDS,具有靶向精确定位给药),在微电脑离子导入仪的精确定位下,将抗真菌药物分解更为细小分子后快速导入甲床、甲根部,进行彻底的渗透、杀菌作用,有着疗程短,抗复发,为众多灰指甲患者解除困扰。

作用原理/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正负电极在人体外形成一个直流电场,在直流电场中加入带阴阳离子的药物,利用电学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使药物中的阳离子从阳极,阴离子从阴极导入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导入氯化钾(钾离子为阳离子),可以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炎和神经麻痹。

再例如,导入中药草乌(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含阳离子),可治疗骨质增生引起的关节疼痛和神经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与外直肌的睫状环处
非作用电极同角膜导入法
本方法因药物离子可绕过晶体 - 虹膜屏障直接
进入眼底,适用于治疗眼后部疾病
2020/5/18
39
(三)棉片法
1 先将眼睑用手提起,滴入药液,闭睑休息2分钟
2 取4mm×5mm棉片,浸润药液
2020/5/18
33
第三部分
临床应 用
2020/5/18
34
临床应用
眼部炎症性疾病:结核性:1%链霉素
病毒性:0.25%氯霉素
疱疹性结膜炎:0.1%~0.2%硫酸铜
虹膜睫状体炎:0.5%水杨酸钠
青光眼:0.5%~1%毛果芸香碱
角膜翳、玻璃体混浊:50~100U/ml透明质酸酶
角膜斑翳:1%~2%碘化甲
2020/5/18
20
3 低压真空直流电药物导入法 是在直流电药
物离子导入疗法的基础上,使用一带有负压吸空器
的导入电极,辅极和单纯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相同。
它除了具有直流电药物导入法的作用外,还有药物
导入部位产生负压的作用。药物导入较多一些和渗
透些。但由于设备和操作都较复杂,目前尚少使用
2020/5/18
21
4 中波直流电药物导入法
5 短波和超短波直流电药物导入法
6 电-超声药物导入法
7 矿泉泥或泥煤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
8 直流电水浴药物导入法
在直流电电场作用下,将盛于容器内的药液直
接导入机体的方法。称为直流电水浴药物导入法。
2020/5/18
22
根据患者浸入药液的范围,分为全身法和局部
法。根据应用水槽的數量又分爲单曹浴、二槽浴、
就要注入大量没有治疗价值的溶液和基质
(二)可以将药物直接导入需要治疗的部位,
特别是对表层的病灶,对于较深层的组织也可以用
体内导入法
2020/5/18
7
(3)直流电导入的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比其他
给药方法停留时间长,药物导入法所形成的药物储
存库,能逐渐消散而进入血液和淋巴液,这样产生
时间的全身性作用
(4)直流电药物导入时,直流电和药物离子作
性关节炎,预先口服柳酸钠,然后在疼痛关节上进行
直流电治疗
2020/5/18
30
(五)眼部离子导入法
眼电极有衬垫法和眼杯法两种。如目的是治疗
眼病,最好用眼杯电极。
根据32P示踪法研究证实,眼杯法导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房水、
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等眼部组织的药
物比衬垫法高十几倍,眼部离子导入法,进入药量
高于角膜浴、结膜滴眼及结膜下注射等给药法的十
其上再放普通衬垫及铅版,非作用极下不放药物
2020/5/18
26
(3)为防止衬垫上沾有寄生离子而影响药物
的导入,须注意每个衬垫(包括绒布),最好只供
一种药物应用,不宜混杂,消毒时把不同药物的衬
垫分开煮沸,避免从这种衬垫上溶解下来的离子又
沾到另外一种药物的衬垫上
(4)配制药液时所用之溶剂,一般都用蒸馏
内。将所需导入的药物离子放在极性与该离子极性
相同的电极下,即将带正电菏的药物离子放在阳极
下,带负电菏的离子放在阴极下,通以直流电,药
物离子即通过完整皮肤黏膜和伤口进入人体内
2020/5/18
6
二 直流电离子导入法的特点
(一)导入的药物只有需要发挥药理作用的那
一部分,不是混合剂。而采用皮下或皮内注射方法
数倍,而衬垫法离子导入眼的浅层及深层组织的药
量均不如上述三种临床给药法
2020/5/18
31
(1)眼杯法 眼杯电极1只或2只,固定于眼部
盛满药液,插入白金电极,非作用极60cm2于枕部
输入电流强度:1~1.5mA,
治疗时间:10~15分钟,每日1次,10~15次/1疗程
眼杯法离子导入药液浓度不宜过高,电量也少
电流、指数曲线型电流、半波正弦电流、单向输出的
音频电流、脉冲调制中频电流和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等
2020/5/18
19
使用这些电流进行药物导入有以下特点 (1)具有低频或中频脉冲电流的作用,动力 作用大 (2)药物导入机体的深度较大 (3)药物导入的量大于或等于平稳直流电。 操作方法和平稳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相同
2020/5/18
16
(二)导入药物极性的测定 1 根据化学结构式判定 2 电流测定 3 动物试验确定
2020/5/18
17
离子导入疗法的操作技术
(一)设备
仪器和直流电疗法相同,目前已采用的平稳直
流电疗机、间动电疗机、经过整流输出的音频电疗
机、脉冲调制电疗机及正弦调制电疗机衬垫与电极
和直流电疗法相同;药垫可用绒布和滤纸。最好使
内的药物离子数量,即使用微量分析法也有较大的误 差
用生物学分析法[如抗生素导入量用抑菌指数来 反映]也只能作相对的参考,且不能广泛应用
2020/5/18
10
虽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进行这方面的研
究,仍未能彻底解决导入药物绝对量的问题。只能
提供由导入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排出过程及若干
相对数据。根据报道,利用直流电导入体内的药物
治疗时患者要睁开眼,如不适应,可先滴入0.5%
丁卡因2滴,麻醉角膜和结膜
2020/5/18
32
(2)衬垫法 先用药液点眼,然后闭眼,再在 眼睑上放浸有药液的滤纸或绒布,最后放上衬垫和 电极板。作用极为直径5cm2的圆形电极1或2个。非 作用极60cm2置于枕后 输入电流强度:1~3mA 治疗时间:10~20分钟,每日1次,10~15次/1疗程
药物在眼内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变化
各种离子状态及导入药物的相互作用,其治疗
机理如何
还未能系统地运用现代药理学、组织病理学、
医学物理学等方法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2020/5/18
4
第二部分
基础理论
2020/5/18
5
一 离子导入法的原理
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是根据直流电场内同性电
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将药物离子导入体
2020/5/18
25
(三)一般操作方法
直流电离子导入法的技术操作与单纯这、直流
电疗法基本相同,例如直流电疗机的使用,电极的
放置等,与直流电不同之处及注意事项如下
(1)带正电的药物离子从阳极导入,反之从阴
极导入,导入极性不能有错误
(2)导入药物溶液浸在与作用极面积相同的滤
纸或洒在绒布上,将滤纸或绒布接触治疗部位皮肤
直流电药物导入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药物离子导
2020/5/18
24
入量和疗效,因为
(1)中频电流能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
(2)能提高皮肤对直流电的最大耐受量
(3)能降低皮肤对直流电的电阻
(4)兼有中频电等电流的作用。
但是,对于两种电流间相互协同作用的机制及
影响因素以及两种电流强度的比值如何安排为妥尚
不清楚,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 原理与临床应用
2020/5/18
1
2020/5/18
2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2020/5/18
3
眼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已成功应用于眼科
临床百余年。目前文献报道多为临床效果的观察,
且例数少,无严格对照组。本疗法尚存在许多未解 决或有争议的问题:
是否有发生治疗作用的药量穿过血-眼屏障
(二)眼杯法
将药液装进带电极的眼杯,使药物直接与结膜、
角膜接触,从而导入眼内的方法
1.角膜导入法
用内径11mm的圆形眼杯电极置于角巩缘,杯内
注入药液1ml,铂金导入电极接触药液
非作用电极用盐水浸湿衬垫置于右侧肢体
适用于眼前部疾病
2020/5/18
38
2. 巩膜导入法
眼球表麻
开睑器开睑
将特殊的杯状电极吸附在距角巩缘3mm之上直
而直流电溴离子领区导入时,使皮层抑制过程加强
(7)药物导入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透入
的药物量相对较少,不易将药物直接导入深层组织
特别是内脏器官等,一般只能将药物导入皮肤层,
而且主要在皮肤浅层
2020/5/18
9
影响药物导入量的因素
在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中,精确测定导入体内
药物离子数量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用一般化学定量分析方法,不能准确测定导入体
2020/5/18
28
(四)离子导入治疗的基本方式
1 衬垫法 将浸有药液的滤纸或绒布放在作用
极衬垫上与皮肤接触,适用于较平坦的部位
2 水浴法 将药液放在水槽内,一般用炭质电
极,治疗部位浸入槽内,非作用电极置于身体相应
部位,本法适用于肢体末端及眼部治疗。水浴法用
药量比衬垫法要多
3 体腔法 将特制的体腔电极插入治疗部位(阴
(一)注意事项
直流电离子导入法虽然有一定优点,但并不是
所有药物都用作离子导入。选择离子导入药物时应
考虑以下几点:
1 药物必须能电离离子或胶体质点.如果不能电
离,就不可能利用直流电将其导入体内
2 必须明确导入药物的极性,如不知帶何種电
荷就不能确定应从直流电哪一极导入
2020/5/18
13
3 药物成分应当纯,若除药物离子外,还有其他
水、酒精、葡萄糖溶液等,以免溶液有寄生离子
(5)有的药物为防止被电解产物破坏,需要
采用非极化电极。青霉素导入前要做皮肤过敏试验
2020/5/18
27
(6)直流电离子导入后,皮肤发痒,干燥以 至皲裂,导入某些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刺激症状明 显,常因此使治疗无法继续下去。为了保护皮肤, 可在每次治疗后涂擦50%的甘油或甘油合剂(甘油 20ml,乙醇14ml,1%酚1m蒸馏水100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