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水源选择及取水构筑物
第5章_村镇给排水工程规划

3)消防用水量
消防用水是一种突发性的用水 ,村镇规模越小 , 消防用水 量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村镇消防给水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村镇 , 其管网及消火栓的布置、 水量、水压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有关消防给水的规定。 (2)不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村镇,应充分利用河湖、池塘、 水渠等水源, 设置可靠的取水设施,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 消防给水设施。 (3)天然水源或给水管网不能满足消防用水时,宜设置消防 水池,寒冷地区的消防水池应采取防冻措施
1.3 水源选择及其保护
(2)地下水 ①取水构筑物的防护范围 ,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取水构 筑物的形式和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确定 ,其防护措施应按 地面水厂生产区的要求执行。 ②在单井或井群影响的半径范围内 ,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 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或剧毒农药 ,不得修建渗水厕 所、渗水坑或排污渠道 ,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 如果取水层在水井影响半径内不露出地面或取水层与地 面没有相互补充关系时 ,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较小的防护 范围。 ③在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内,应按地面水生产区的要求执行。
1.2村镇用水量的预测
4)浇洒道路和绿地的用水量
浇洒道路和绿地的用水量与路面类型、绿化面 积、冲洗方式、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等因素有 关,可根据当地条件确定。前者常用11 . 5 L/(m2. 次 ) , 每 日 2 - 3 次 , 后 者 采 用 1 2L/(m2.d)。
5)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见水量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以下简称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保证生活饮用水符合有关卫生规范,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源选择与卫生防护,生活饮用水生产和污染事件报告处理、水质检验、从业人员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第三条城市集中式供水单位(含自建集中式供水单位)必须遵守本规范。
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本规范的实施。
第二章水源选择和卫生防护第五条集中式供水单位应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防护的水源.取水点应设在城市和工矿企业的上游。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选择,应根据城市远期和近期规划、历年来的水质、水文、水文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资料、取水点及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和地方病等因素,从卫生、环保、水资源、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水源水质监测和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
第七条供水水源水质应符合有关国家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的规定。
当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规定时,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
若限于条件需加以利用时,应采用相应的净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规定,并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
第八条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区应按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和地质矿产部颁发的《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由环保、卫生、公安、城建、水利、地矿等部门共同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供水单位应在防护地带设置固定的告示牌,落实相应的水源保护工作。
第九条经有关流域、区域、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跨地区的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有关污染防治规划,各有关单位应严格执行,各负其责.第十条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的水域内,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
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

取水点的位置 构造型式
结构类型 进水管的型式 取水泵型及泵房
斗槽的类型 坡道种类 接头连接
第五章 水资源开发工程
第一节 地表水利用工程
取水口上。
第五章 水资源开发工程
第一节 地表水利用工程
二、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 (二)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
(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
① 供生活用水的取水构筑物应设在城市和工业企业的上游, 距离污水排放口上游100m以远,并应建立卫生防护地带。
(8)供生活饮用水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位于城镇 和工业企业上游的 清洁河段。
第五章 水资源开发工程
第一节 地表水利用工程
三、河岸引水工程 (一)无坝引水:
水源集中而用水分散。
第五章 水资源开发工程
第一节 地表水利用工程
一、地表水利用工程分类及适用条件: 4.扬水工程:取水泵站工程 适用情况:水源从高程较低的地点输送到高程
较高的地点。 取水泵站工程: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构造型式可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 物、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和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 三大类。
二、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 (一)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
1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 2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 3 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 4河流的冰冻情况 5 河道中水工构筑物及天然障碍物
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值(水位、流量、流速等)是确定取水 构筑物设置位置、构筑物型式及结构尺寸的主要依据。
了解取水河段泥沙运动状态和分布规律可以防止泥沙、漂浮物 等对取水构筑物及管道造成淤积和危害,或河道变迁造成 取水脱流,甚至导致取水工程报废。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5 1 地下水源概述
卵石层 砂层等松散;具有众多相 互连通的孔隙;透水性能较好的岩 层叫透水层;也称含水层
粘土和花岗岩等结构紧密;透水性 极差叫不透水层;也称隔水层
地下水分类
埋藏在地面下第 一个隔水层上的地下 水叫潜水;有自由表面;
两个不透水层间 的地下水叫层间水; 具有自由水面的层间 水称无压地下水;承 受有压力的层间水称
井群类型: 自流井井群 适用于静水位高于地面的承压 含水层; 虹吸式井群 适用于静水位接近地面的含水 层; 卧式泵井群 适用于静水位接近地面且水位 降落较小的含水层; 深井泵井群 适用于各类含水层
井群互阻概念
在水位降落值不变的条件下;共同 工作时;各井的出水量小于各井单独工 作时的出水量;
在出水量不变的条件下;共同工作 时;各井的水位降落值大于各井单独工 作时的水位降落值
井室:用以安装各种设备的空间; 井壁管:加固井壁;隔离水质不良或 水头较低的含水层; 过滤器:集水;保持填砾与含水层的 稳定;防止漏砂及堵塞; 沉淀管:沉淀进入管井的砂粒
管井的构造
管井主要由井室 井壁管 过滤器及沉砂管构成 当有几个含水层且各 层水头相差不大时;可用多层过滤器管井
a单过滤器管井
b 双过滤器管井
目前;长三角地区为控制地面沉降;多数严格控制地下 水的开采 是北方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 目前;北方城 市也向远距离引用地表水方向发展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选择及布局
在地下水水源地选择的基础上;还要正确选择和设计地下水取水构筑 物;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可供水量;改善水质 降低工程总造价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选择
常见的地下水取水构筑物有管井 大口井等构成的垂直集水系统;渗渠 坎儿井等构成的水平集水系统;辐射井 复合井等构成的复合集水系统以及 引泉工程 由于类型不同;其适用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常见各种地下水 取水构筑物的适用范围如下表所示
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送审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
为了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供水工程,包括跨县、跨乡镇或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跨行政村或自然村的集中供水工程(简称跨村集中供水工程),单个行政村或自然村的集中供水工程(简称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单户或联户供水工程(简称分散供水工程)。
第三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以保障农村居民生活和公共建筑用水量为目标,以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为宗旨,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农村供水工程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管理专业化,供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第四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
各级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负总责,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依法保护供水经营者、用水户的合法权益;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研究、制定工程管理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对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和水环境监测;财政部门负责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资金的保障落实;卫生部门负责农村供水卫生监督和水质监管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环保部门负责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价格部门负责供水水价的核定和监管;电力部门提供电力保障,落实优惠电价;审计部门对水费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
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五条集中供水工程管理应根据投资渠道、工程规模,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成立管理单位或明确管理责任人,实行管理责任制,积极推行专业化管理和农民用水协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城镇供水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供水1.农村供水工程(供水系统)的组成: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2.给水系统的任务:从水源取水,按用户对水质的要求处理,然后将水输送至给水区,并向用户配水。
3.农村供水工程的特点:(1)、农村供水用水点多且分散。
(2)、以提供生活饮用水为主。
(3)、供水性质单一,用水时间比城市集中,时变化系数大。
(4)、小型供水工程,对不间断供水的安全程度要求较低。
(5)、设计时限于经济等条件,一般不单独考虑消防用水。
(6)、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
(7)、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4.对水压的要求:一、二层各为10m与12m,二层以上每增高一层水压增加4m。
消防用水的管网水压不应低于10m,如因条件所限,消防时管网最低压力不得低于7m。
5.农村供水工程的意义、现状和前景(p.10)6.给水系统是由保证城镇、工矿企业等用水的各项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以一定方式组成的系统。
7.给水系统的组成(1)取水构筑物(2)水处理构筑物:常集中布置在水厂内(3)泵站(4)输水管(渠)和管网(5)调节构筑物:如高地水池、水塔和清水池8.给水系统的任务:从水源取水,按用户对水质的要求处理,然后将水输送至给水区,并向用户配水。
9. 1、按水源种类:地表水和地下水给水系统;2、按供水方式:重力供水、压力供水、混合供水等给水系统;3、按使用目的:生活给水、生产给水、消防给水等系统;4、按服务对象:城市给水、工业给水、铁路给水等系统。
10.输配水系统:泵站;输水管和管网;调节构筑物。
11.建筑物:一般指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园林建筑等。
构筑物:一般指人们不直接在其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
如:水塔、堤坝、栈桥、蓄水池等。
12.给水系统常见的布置形式:城市规划;城市地形;用户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
13.城镇给水按其用途分类:1、生活用水;2、生产用水;3、消防用水;4、市政用水第二章城镇用水量1.最高日用水量:在工程设计年限内用水量最多一天的用水量。
水厂

绪论本设计是关于某城市自来水厂的设计,该设计包括水厂规模的确定,水厂规模的设计,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水厂的平面布臵,以及水厂的高程布臵等。
水厂规模根据设计人口的人均最高日用水量标准计算城市生活用水量,并根据一般工业用水占用的比例,计算一般工业用水量,根据三产用水比例,确定三产用水量,大型工厂按所提供的资料作为集中流量。
根据所确定的水厂规模和原始资料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选择了三种方案进行技术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根据所选方案,对单体构筑物进行计算,确定平面尺寸,高程尺寸,各细部尺寸。
确定单体构筑物尺寸后,按照尽量以直线方式放臵的原则放臵构筑物,并且根据水厂规模确定附属构筑物的尺寸,合理规划生活区,并使水厂达到一定的绿化面积。
第一章水厂设计基础要求1.1 水厂设计要求a. 确定水厂的设计规模,进行厂址确定及方案论证。
b. 确定水厂的设计工艺方案二到三个,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并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达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c. 根据确定的工艺,进行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附草图。
d. 进行水厂平面布臵和高程布臵,水厂平面布臵包括处理构筑物及附属构筑物的位臵大小,主要生产管线及控制阀门,其他管线布臵,厂区道路,构筑物之间道路,绿化等也要相应确定。
高程图要根据地形特点,确定水厂地面标高,并进行土方平衡,一般清水池的水面标高在地面上0~0.5m,依此确定水厂高程。
而合建式清水池则不按此方式确定。
高程图要标明构筑物名称,管径,池顶标高,各水面标高。
水厂平面图要列表表明各工艺名称,数量,尺寸,构筑物位臵一般采用坐标标明其位臵。
e. 进行个单体构筑物的平面图、剖面图及大样图的绘制。
1.2 水厂设计步骤水厂设计和其他工程设计一样,一般分两阶段进行: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对于大型的或复杂的工程,再扩初设计之前,往往还需要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或所需特定的实验研究。
可行性研究经有关专家评估并得到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初步设计。
环境卫生学(5.1)--5.饮用水卫生.pptx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二)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其指定依据 (3)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 均为限值
硫酸盐:轻泻作用,异味,250mg/L 溶解性固体:苦咸味。1000mg/L 总硬度: 碳酸钙计,450mg/L 耗氧量:3mg/L 挥发苯酚类:恶臭,0.002mg/L 阴离子洗涤剂: 泡沫和异味,0.3mg/L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二)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其指定依据 2.非常规指标: (1)微生物学指标:2项。 (2)毒理学指标:39项;除10项无机物外皆为有 毒有害的有机物,如氯乙烯、苯化合物、藻毒素、农 药、氯化消毒副产物等。 (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3项。
二、生活用水量标准
“用水量”在居民区是指每一每天消耗的平均水量, 在工业企业是指每一职工每天的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 水量。最高日用水量是指一年中用水量最多的一天的 用水量。最高时用水量是指最高日内最高小时的用量。 在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称日变 化系数(kd),在最高日内,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日 用水量的比值称时变化系数(kh)。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二)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其指定依据
(2)毒理指标 均为最高限值 硝酸盐:硝酸盐氮10mg/L 三氯甲烷(氯仿):更严格,0.06mg/L 四氯化碳:肝细胞癌风险增加,更严格,
0.002mg/L 溴酸盐:0.01mg/L 甲醛:0.9mg/L 亚氯酸盐:0.7mg/L 氯酸盐:0.7mg/L
二、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
1.藻类及其代谢产物对健康的危害 (1)海洋赤潮藻类毒素: 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 、记忆缺失性贝毒、神经性贝毒 、西加鱼毒 (2)淡水藻类毒素: 肝毒素、神经毒素、皮肤毒素 (蓝藻)微囊藻毒素(MC)危害:①急性毒性: 肝损害、接触后患皮炎、眼过敏(游泳)、胃肠炎 ②慢性危害:肝癌 2.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微囊藻毒素 限值为0.001mg/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5
q5 q‘5 ——街道和绿地浇水量标准 S5 s‘5 ——街道洒水面积和绿地浇水面积 n5 —— 每日街道洒水次数。
2.1.6未预见水量(包括管网漏水量)Q6
Q6 (Q1 Q2 Q3 Q4 Q5 ) (10% ~ 20%)
卫生防护条件好
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水源可能的污染、防
护条件及水质的发展趋势,尽可能选择受人类活
动影响小、易保护的水源。取水点应尽量放在城
市的上游。
考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用水
首先要了解当地各水域功能的划分,不同的水
域担负着不同的功能,如航运、灌溉、水产养殖、
排污等。 对不同功能的水域,有关部门的整治目标不同。 应选择具有供水功能的水体作为供水水源。对具有 多种功能的水体,要充分考虑到各部门间争水、水 质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q,3 ——工业企业职工淋浴用水量标准
n —— 每日班制
2.1.4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 Q4 已建成且正在生产的工业企业等于同时使用的 各企业或车间生产用水量之和;规划区企业用水量可
采用“万元产值耗水量法”、“用水量增长率法”或
“生产与生活用水量比例计算法”等方法估算。
2.1.5浇洒用水量 (市政用水量)
承压水由于顶部有隔水层,它的补给区小于分布
区,动态变化不大,不容易受污染。
裂隙水
概念:赋存于岩体裂隙中的地下水 。
分类:
风化裂隙水 ,成岩裂隙水 ,构造裂隙水
岩溶水
概念
也称“喀斯特水” ,赋存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 隙和洞穴中的地下水均匀。
泉水
概念 分类
二、城市总体规划中用水量的估算
城市总体规划中用水量的估算方法
经验预算法:在历年城市用水量递增状况和 城市发展状况,凭借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做 出城市用水量的增加估计。该方法简单,可 靠性较差。
统计分析法
用水量模式预估法
按年用水量规律性的递增率,估计未来年 的用水量。
用水量分项预估法 用水量可划分为生产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 根据分项资料预估未来年各项用水量的数值。
化学物质的含量不影响使用,有毒物质的
浓度在不影响人体健康的范围内。
1.3生活用水水压要求
城市给水管网应具有一定的水压,即最小服务 水头。其值的大小是根据供水区内建筑物层数 确定的:一层为10m,二层为12m,从三层
起每增加一层其水头增加4m。
2、生产用水
2.1生产用水量标准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标准应根据具体的生产
水源选择时需要考虑下列因素
良好的水质
充足的水量
卫生防护条件好
考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用水
整体布局合理,多点供水
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良好的水质
水源选择前需要收集或实测各水源一定时间段的水质 资料,会同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共同对水质做出评价, 并选出最终合格的水源。 采用地表水源时,水源水质应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 标准》二类水质标准以及《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的要求; 采用地下水源时,水源水质应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 中三类水质的要求;
产品及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确定。可参照 《工业用水量定额》执行。
2.2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水质及水压
水质要求与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种类 有密切关系。各类工业生产用水水质差异较 大。水压要求视生产工艺要求而定。
3、浇洒和冲洗用水
对城镇道路进行保养、清洗、降温和消尘等所 需的水称浇洒道路用水,对市政绿地等所需的 水称绿化用水,以上用水统称为市政用水。
(m3/d)
2.3 城市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Qmax
Qmax K h Qc
(m3/d)
设计城市给水管网时,按最高时用水量计算,以(m3/s)为单位,即
qmax
Qmax 3600
第五章 水源选择及取水构筑物
一、水源的种类
水源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 地表水源
地下水源
地下水源
1、组成 潜水、承压水、裂隙水、上层滞水和泉水等 2、特点 具有水质澄清、水温稳定、分布面广等特点。尤其 是承压地下水,由于被不透水层覆盖,可防止来自 地表的污染,具有较好的卫生防护条件。 但地下水径流量较小,有的矿化度、硬度较高,部 分地区可乏出现矿化度很高或其他物质如铁、氟、 锰、硫酸盐、氯化物、各种重金属或硫化氢的含量 较高甚至很高的情况。
保护和合理开发,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
三、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地下水位置选择
1、取水点应与城市或工业总体规划相适应。 2、应位于出水丰富、水质良好的地段。
3、应尽可能靠近主要用水地区
4、应有良好的卫生防护,免遭污染。
5、应考虑施工、运转、维护管理方便,不沾农
田或少占农田。
6、应注意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
有自由水面﹐但分布范围有限﹐水量不多﹐容易
流失﹐往往在雨季存在而旱季消失﹐一般只宜作
为季节性的小型供水水源。
潜水
图 潜水剖面图 a. 含水层;b. 隔水层;c. 季节性泉;d. 地表水;OO’. 基准面; P. 上层滞水;H. 潜水位高程;h. 含水层厚度;h’. 潜水埋藏深度
潜水:是地表以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 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特点: 潜水埋藏较浅,受气候特别是降水的影响较
N2—— 该类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单位的数量 q2 ——该类公共建筑生活用水量标准。
2.1.3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及淋浴用水量 Q3
nN3q3 nN3q3 Q3 1000 1000
N3—— 每班职工人数
(m3/d)
N,3—— 每班职工淋浴人数
q3 ——工业企业生活用水量标准
n —— 每日班制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成为泉 。
包气带泉 潜水泉 自流泉
地表水源
1、组成
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水
2、特点
一般具有径流量大,矿化度、硬度和含铁锰量较 低的优点。
但是地表水受地面自然条件和其他状况的影响比 较显著,河水浑浊度较高(特别是汛期),水温变 幅大,有机物和细菌含量高,色度较高等。
二、水源的选择
管井
管井构造
管井直径一般在50~1000mm,深度一般在200米 以内,通常由井室、井壁管、过滤器、沉淀管组成。 井室:用以安装各种设备,采光、采暖、通风, 防水; 井壁管:加固井壁,隔离不良水质或水头较低 的含水层; 过滤器:集水,保持填砾与含水层的稳定,防 止漏砂及堵塞; 沉淀管:沉淀进入管井的砂粒
包气带: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带。也称非
饱和带, 是大气水和地表水同地下水发生联系并
进行水分交换的地带,它是岩土颗粒、水、空气三 者同时存在的一个复杂系统。包气带具有吸收水 分、保持水分和传递水分的能力。
上层滞水
概念
上层滞水:潜水面以上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
积聚的重力水。
特点
消防用水量标准 市政用水量标准
1、生活用水 1.1生活用水定额
生活用水定额,在居民区是指每个居民每天 的生活用水量,按L /(人.d)计;在工业企业 是指每个职工每班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水量,
按L /(班.d)计。
1.2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是:无色、
无嗅、无味、不混浊、无细菌、无病原体,
整体布局合理,多点供水
为了保证整个供水系统供水均衡,应分析用户
的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尽可能采用多水源多 点供水。采用多水源供水保证了整个系统的运行 可靠性; 均匀分布的多点供水可使管网压力分布均匀, 泵站扬程及管网水压降低,从而降低能耗,减少
爆管和管网漏水,使管网运行稳定。
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水源选择时,要全面考虑取水、输水、净水构筑物
的建设、运行管理。一般应对多个水源方案进行技术经 济分析比较,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运行管理 方便,供水安全可靠的水源。 一般地,对于用水量小,供水安全要求低的乡镇供 水系统,应优先采用水质好的地下水、水库水作为水源。 对用水量大,供水安全要求高的城市供水系统,应优先 采用河流、湖泊等地表水源,这将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
段绘制的曲线,称为城市用水量变化曲线。
2、用水量计算
2.1城市最高日用水量
1
2.1.1居住区最高日用水量 Q
N q Q1 1 1 1000
(m3/d)
N1—— 设计期限内规划人口数
q1 ——最高日用水量标准
2
2.1.2公共建筑生活用水量 Q
N 2 q2 Q2 1000
(m3/d)
采用海水时,水源水质应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中第 一类海水水质的要求。
充足的水量
对于江河水源,为了保证供水系统在最不利的枯水 季节能取到足够的水量,需要对一定保证率的枯水
流量进行评价。
对于地下水,应对当地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评价, 并对地下水开采实行总量控制,保证每年的开采总 量不超过可开采量,否则会造成地下水枯竭、水位 下降、地面下沉等后果。
1、用水量的变化
1.1用水量变化系数
1.1.1日变化系数
Kd
一年中最大一日的用水量,称为最高日用水量。 一年的总用水量除以全年供水天数所得的数值,称为平均 日用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称为日变化系数, 其值约为1.1-2.0。
年最高日用水量 Kd=———————— 年平均日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