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1)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变迁ppt课件

官僚组织必须为成员提供组织培训增加成员的处理 事务能力。
2024/2/18
14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③科学管理理论 ④行为主义管理理论
❖ 西蒙的行政学说:
➢ 《行政行为》分析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局限性,抛 弃了所谓的行政原则及政治-行政二分法,指出了 传统行政学研究方法及研究主题的不足,引入科学 方法论来研究行政行为尤其上决策过程,并围绕行 政决策的研究,力图建构起新的行政学理论体系。
➢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将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现象或活 动仅仅抽象为若干的原理及原则。西蒙提出:“行 政原则”并非真正的科学原则,它们只能被称为 “行政谚语”。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章 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变迁
学习要点:
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实践、阶段、模式 公共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 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则行政。
2024/2/18
13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官僚制的特征: ❖ 合理的分工:每个组织的成员有严格的职责和分工; ❖ 层级节制:权利与等级一致,形成一个指挥链条; ❖ 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工作不是随心所欲进行; ❖ 正规的决策文书; ❖ 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个人的情感影响他们的客观、
公共管理学 发展史

23.03.2020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13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政府失败论”的启迪 1. 深刻分析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
的局限性及弊端,揭示了西方代议民主制度的 某些内在缺陷。 2. 通过对政府失败的分析,填补了政府行为缺陷 研究的空白。 3. 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较好地反映了当代社会 中经济与政治的密切关系。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探索
1、英国的探索
➢雷纳评审
➢ 评审步骤:选对象、现有活动质疑、争辩、 共识、实施改进
➢ 评审结果: ①不经济和浪费现象:单位成本、行
政开支比重过高,工作失误导致的浪费;②过时的 机构和工作内容;③组织设置和工作流程不合理, 导致客户接受一项服务需要通过许多关口或环节; ④无效的工作。
23.03.2020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1
内容概览
1.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影响公共管理学的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
2.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公共行政时期(传统的公共行政;新公共行 政时期)
公共管理时期
3.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和评析
4.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23.03.2020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6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 (一)公共选择理论 • Ⅰ.运用经济学方法和假设研究政治,建立严谨的、有
关政府的一般理论的努力,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经济 学视野和新的研究途径;
• Ⅱ.对民主政治问题的探讨,引发了公共管理对政府
干预行为局限性和弊端的反思。
• Ⅲ.强调规则、立宪和立宪限制重要性的思想,有关
第二讲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1)只是课件

推荐:关于治理的6本经典著作
w [法]让-皮埃尔·戈丹:《何谓治理》,钟震宇译,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w [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 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w [美]斯蒂芬·戈德史密斯等:《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 新形态》,孙迎春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政府治理的最高境界——善治(P22)
w 善治(good governance)也称之为“良治” (better governance)、“有效治理”、“良好的 治理”或“健全的治理”
w “善政”、“仁政”是指良好的政府,是相对于“苛 政”、“暴政”、“病政”等而言的
w 善治的内涵:就治理的主体而言,善治是“善者治 理”;就治理的目的而言,善治是“善意治理”;就 治理的方式而言,善治是“善于治理”;就治理的结 果而言,善治是“善态治理”。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3、新公共行政(P10)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森(G. H. Frederickson) 主要观点:
1)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 2)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 共行政学。 3)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4)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 5)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建
时 间 重要进展
重大意义
1982
中国政治学会在复旦大 第一次开设《行政管理学》 学举办政治学习班 课程
1984.8 召开“行政科学研讨会” 标志着行政学在我国的重建
1988 1994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立 国家行政学院成立
国内级别最高的行政管理研 究团体
705公共管理学

705公共管理学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公共管理学的概念与背景
2.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3.公共管理学的核心理论
4.公共管理学的实践应用
5.我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正文
一、公共管理学的概念与背景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手段,实现公共目标的学科。
它起源于 20 世纪初,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公共部门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共管理学应运而生。
二、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公共管理学自 20 世纪初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公共行政阶段、新公共管理阶段和公共管理改革阶段。
传统公共行政阶段主要关注组织结构和程序;新公共管理阶段强调市场机制和绩效管理;公共管理改革阶段则注重创新和网络治理。
三、公共管理学的核心理论
公共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预算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这些理论为公共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以实现公共目标。
四、公共管理学的实践应用
公共管理学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于政府、非营利组织、公共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的管理。
例如,政府通过制定政策、规划和预算,以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非营利组织通过有效的项目管理和资源筹集,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五、我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我国公共管理学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理论体系不完善、实践能力不足、公共管理改革不到位等。
第1页共1页。
公共管理学-第2章

2. 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1)缺乏竞争性压力。 (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3)缺乏监督信息。
3. 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 政府的内部性(internalities)是指公共 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利益或组 织自身的目标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 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 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 以美国为例,1929年美国政府的总开支占国 民生产总值(GNP)的10%,而在1949年占23%。 1987年占34%。
(三)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是新 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公 共管理学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1. 代理理论(Agent Theory)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委托—代理关系几乎 无处不在,典型的例子有雇主与雇员,律师与 当事人,选民与政治家之间的关系。 代理理论的一个基本假定是处于委托代理 关系的双方都是效用最大化者,加上信息分布 的不对称,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偏离和冲突 便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公共行政学科关注的焦点贯穿始终的核心是 政府机构的运行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是政治与 行政的关系。 公共管理关注的核心应该是公共管理职能在 政府与其它组织、其它方面(包括市场、社会) 之间的分配,以及公共管理品质的提升。
一、公共行政时期(1887-20世纪70年代末) (一)传统的公共行政(1887-1960)。 这一时期在总体上是处于西方国家从传统资本 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转型的阶段,行政或管理在整 个国家或社会的管理中的地位日渐上升。 1. 就政治与行政的关系来看,这一时期前后有 变化。 2. 在管理组织体制运行方式方面,在这个时期 产生了官僚制理论,同时先后流行科学管理思想和 行为主义管理思想。
(四)系统学派理论 系统学派以切斯特· 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将组织视为一个社会系统而得名。 20世纪60-70年代,系统学派又发展出两 大理论,一是生态理论,二是权变理论 .
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

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古代文明。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起源于古代帝国和王国的行政组织与管理实践,旨在提高政府和行政机构的效率和能力。
以下将分为四个阶段来介绍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
阶段一:古代公共管理(公元前500年之前)古代公共管理主要是以各种古代文明的帝国和王国为背景,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
在这个阶段,公共管理的目标是维持政府的权力和政权稳定。
帝国和王国通过行政机构和管理体制来实现对整个国家的管理和控制。
这个阶段的公共管理主要注重行政职能的规范和实施,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达成政府官员的责任和权力。
阶段二:现代公共管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现代公共管理的发展起源于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过程中的政府行政实践。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政府行政机构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来应对。
在这个阶段,公共管理逐渐从简单的行政职能转变为追求效能、质量和效果的整体管理系统。
同时,公共管理也融入了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阶段三:新公共管理(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的理论和实践运动。
这个阶段涌现出一系列关于公共管理和创新的理论和方法。
新公共管理主要强调市场机制、产出导向和效能导向的管理原则,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经济激励机制来提高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新公共管理还强调管理的分权、反应灵活和结果导向的特点,以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和期望。
阶段四:公共治理(20世纪90年代至今)公共治理是公共管理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
公共治理主张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合作和参与,通过建立多层次、多主体和多渠道的管理和决策机制来解决公共问题。
这个阶段,公共管理不再仅仅关注政府的管理行为,而是强调政府与社会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作和共治。
总结起来,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古代公共管理到现代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治理的四个阶段。
第二章_公共管理学的历史演进

从知识、理论发展演变的角度看,公共 管理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从没有 公共的行政学(A),到传统公共行政理 论(PA ),中经新公共行政理论 (NPA )、新公共管理理论(NPM) , 直到目前的新公共服务理论(NPS)。
让我们翻开过去的历史, 为将来作好准备。
——丹尼尔· A· 雷恩
泰罗于1893年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当顾问时, 研究如何把使用铁路车场的劳动力加以制度化。 铁路车场工人的工作是把驶入车场的车皮上的 矿石、石灰石和沙子等原料卸下来,然后把制 成品装上车皮准备运走。这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工人抬起一块重为92磅的“铁锭”,然后踏着 一块木板走上车皮,把铁锭装上车皮运走。他 着手确定一个工人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时需 要多长时间休息的规律,他发现搬运生铁的工 人每天只能用42%的时间从事繁重的搬运劳动, 其余的58%的时间是不负重的,或者说实际上 没搬运铁块。在泰罗开始推行他的方法前,工 人们平均每人每天向车皮上装运12.5长吨的生 铁(1长吨=2240磅)。泰罗经过认真的观察分析 计算出,一个好的搬运工每天应该能够搬运47 长吨生铁,而且不会危害健康。他精心地挑选 了一名工人开始实验,对这位工人发出指示, 如搬起铁块、开步走、放下铁块、坐下休息等 等。到下班时间,这名工人如期地把47长吨生 铁块搬上了火车,而且从这以后,他每天都搬 运47长吨。泰罗据此把工作定额一下提高了将 近3倍。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早期 的行政
行政管理是从国家的诞生开始的。 原始社会的管理是以氏族部落管理为代表,主要靠血缘、传统、习 俗和原始崇拜来维系的。氏族部落的管理将生产狩猎、分配、内部事 务、外部事物(血亲复仇与生存空间争夺)的管理融为一体的简单、 纯朴的自然式管理。 原始氏族管理的三大特点: 1、氏族的管理权力由全体氏族成员共同拥有,一切重大事务由氏族大 会决定。 2、氏族首领负责对具体事物的管理,但其权力由氏族大会授予,首领 的地位与一般氏族成员完全平等,由氏族大会选举产生并可以随时撤 换。 3、氏族成员对氏族管理的服从是完全出自于自觉和自愿基础之上。 “没有士兵、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 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
第二讲 公共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讲
公共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 首先,在公共行政起源阶段,威尔逊与古 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和马克斯· 韦伯的 官僚制(科层制)理论为之奠定了思想基 础。
2014年9月17日
第二讲
公共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政治—行政二分法
• ―人类依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创造一切 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要回顾这一时 期,并被他从新燃起火焰。”
2014年9月17日 第二讲 公共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
形成原因 形成标志 主要特征 局限性 1、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日益扩大,对公共 行政的规范化、专门化提出了要求。 2、各阶级对政府干预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3、文官制度改革运动的推动。
2014年9月17日
第二讲
公共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2014年9月17日 第二讲 公共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政治—行政二分法
•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政府研究》,为行政学研究指明 了方向。 • 首先分析了民主国家政府的两种职能,只有政治与行政两 种。他认为所谓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所谓行政,是国 家意志的执行。古德洛论述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是首先有了 政府职能的逻辑假设,后有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提出。政 治行政二分法的“政治”是指在政府的职能的分类中相对 于行政而言的一种职能。这里的行政部门是政府和法院。 • 其次,行政学不应研究政治问题,那是政治学的任务;行 政学应研究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以及为此使用的方法和 技术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美)泰勒(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科学管理原理》
(1911)“科学管理之父”
(2)(法)法约尔(Henry Fayol,1841--1925)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现代管理 理论之父”
基本观点:(1)组织的六大类基本活动: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 财务活动、管理活动。
2、行为主义的公共行政(P9) 代表:
(1)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际关系理论
工场照明试验(1924.11--1927.4) 福利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8— 1928.4) 谈话试验(1928--1931) 群体试验(布线组试验,1931--1932)
霍桑试验得出的结论
•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 的“经济人”。 • 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 (而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企业中除了正式群体以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群 体。 • 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 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推荐:关于治理的6本经典著作
• [法]让-皮埃尔· 戈丹:《何谓治理》,钟震宇译,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 [美]詹姆斯· 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 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 [美]斯蒂芬· 戈德史密斯等:《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 的新形态》,孙迎春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年版。 • 王浦劬、臧雷振:《治理理论与实践:经典议题研究新 解》,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版。 • 王诗宗:《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浙江大学出版 社,2009年版。
• 战略地思考,民主地行动
• 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 责任并不简单
• 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 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3、治理与善治理论(P19)
当今社会是一个“治理的时代”
治理不同于历史上讲的“统治”、“管制”
和“管理”,它强调多元主体管理,民主式、 参与式、互动式管理,而不是单一主体管理。 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 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 法治理、源头治理、综 合施策。
(1896)
1、“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梁启超《论译书》
2、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立法、行政、司法、
考试、监察
3、(台)张金鉴《行政学之理论与实践》(1935)
——我国第一部行政学专著
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建
时间
1982
重要进展
中国政治学会在复旦大 学举办政治学讲习班
重大意义
第一次开设《行政管理学》 课程
我国MPA的发展历程
我国MPA的未来发展方向
探索网络视频教学手段 大力推进DPA工作 鼓励各院校特色办学
1984.8 召开“行政科学研讨会” 标志着行政学在我国的重建
1988
1994 1997 2002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立
国家行政学院成立 增设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第一批MPA研究生入学
国内级别最高的行政管理研 究团体 各级政府官员的培训机构 公共管理从政治学中独立 公共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MPA的发展历程
第二讲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西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
一、西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传统公共行政时期 行为主义的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 现代公共行政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 治理与善治理论
公共行政时期
公共管理时期
(一)公共行政时期(P8)
1、传统公共行政时期(P8)
( 2 )管理的五项职能 ( 五要素 ) :计划、组 织、指挥、协调、控制。 (3)有效管理的十四条基本原则。 (4)强调了管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德)韦伯(Max Weber,1864--1920)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1922)被 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官僚制之父”、 “社会学之父”。 右图: 韦伯(Max Weber)
治理是各种公的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 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 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 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 或认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
全球治理
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 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 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 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 ,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 的全球治理理念。
政府治理的最高境界——善治(P22)
• 善治(good governance)也称之为“良治” (better governance)、“有效治理”、“良好的 治理”或“健全的治理” • “善政”、“仁政”是指良好的政府,是相对于 “苛政”、“暴政”、“病政”等而言的 • 善治的内涵:就治理的主体而言,善治是“善者治 理”;就治理的目的而言,善治是“善意治理”; 就治理的方式而言,善治是“善于治理”;就治理 的结果而言,善治是“善态治理”。 • 善治的要素: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性、 民主性、回应性、有效性
• 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 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 ——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 组第一次会议(2017.11.20)
二、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P12)
多中心治理(P23)
• “多中心”(Polycentricism)是相对于“单中 心”而言的,是对过去以政府为唯一中心的治理 模式弊端的反思与超越。
• 多中心意味着公共物品的多元生产者、公共事务 管理的多元主体。 • 多中心意味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多 种治理手段的应用。 • 多中心意味着政府自身角色和治理方式的转变
谈话试验的应用——棒打总经理
哈哈 镜室
荣誉 室
宣泄 室
恳谈 室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3、新公共行政(P10)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森(G. H. Frederickson) 主要观点:
1)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 2)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 共行政学。
3)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4)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 5)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4、现代公共行政
(1)德鲁克的目标管理(P38) (2)“彼得原理”和“帕金森定律”
彼得原理:在等级制度中,每一名雇员都趋向于 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等级上。其推论:“每一个岗 位最终往往被一个不适合履行其职责的人所占据。” 帕金森定律:一名官员想要增加的是下属而不是 对手,它通过扩大下属机构抬高自己的身份,官员们 相互之间制造工作。
(二)公共管理时期(P11)
1、新公共管理理论
解决问题: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
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主要观点:(略)
代表人物:奥斯本和盖布勒
代表理论:“重塑政府理论”(政府再造的十项原
则)
《改革政府》一书目录
2、新公共服务理论(P16)
• 服务,而不是掌舵 • 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