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30人口预测

合集下载

秦淮区总体规划

秦淮区总体规划
秦淮区大多数区域现已为高度城市化的地区,全区现状用地以城市建设用地为主,面积为3749.22ha,占 全区总用地面积的75.97%。村镇建设用地77.78ha,占全区总用地面积的1.58%。军事用地为主的特殊用地占总 用地面积的比例接近10%,主要分布于红花机场片区。非建设用地面积为560.02ha,以水域、农林用地、空地 等其他非建设用地为主,主要集中在老宁芜铁路与绕城公路之间以及原白下高新科技园附近等地区。
规划空间结构图
两轴:
•中山南路、中华路的商务商贸与历史复合轴线; •御道街、大明路文化商务与历史的复合轴线。
三带:
•沿明城墙风光带以及沿外秦淮河、绕城公路和外郭形 成的生态绿带。
五片:
•新街口国际商贸商务服务区 •老城南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 •瑞金路科技创新创业区 •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南部智慧新城核心区
秦淮区在南京都市区层面区位
■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原秦淮区和原白下区行政辖区,北 以汉中路、中山东路、宁杭公路为界,西至凤台路、外 秦淮河中心线,南至宁芜铁路、雨花东路,东南至双麟 路,东至外秦淮河及绕城公路,总面积49.35km²,规划 研究考虑到周边区域及更大范围。
■ 规划期限
近期: 2013年-2015年 远期: 2016年-2030年
规划城市非建设用地面积304.19ha,占规划总用地面积的6.16%,均为水域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平衡表
用地代码 大类 中类
用地名称
R
居住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
R2
二类居住用地
Ra
其他居住用地
Rb
商住混合用地
Rc
基层社区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导言:南京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持续扩大,南京都市圈的规划与发展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分析其意义与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1.南京都市圈的概况南京都市圈是指以南京为核心,涵盖苏南、苏中、苏北以及华东地区其他城市的城市群。

根据南京市政府的规划,南京都市圈的范围包括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扬州市、镇江市和南通市等地。

这个城市群总人口约为5000万,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

南京都市圈还包含了苏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苏中地区的文化中心,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2.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南京都市圈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群之一,其发展对于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2)提升城市竞争力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将不仅仅关注南京市本身的发展,更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

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连接和合作,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局面,从而提升整个都市圈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改善区域协调发展南京都市圈的规划也将致力于改善区域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

通过共同制定规划和政策,可以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挑战与对策(1)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目前,南京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不同城市之间存在差距。

有些核心城市已经具备先进的交通网络和生活设施,而一些次要城市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短板。

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对次要城市的投资和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水平,推动城市圈内的协调发展。

(2)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南京都市圈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南京人口调查报告

南京人口调查报告

南京人口调查报告一. 南京人口数量表 (一)性别比例年份总人口性别比total 男女sex ratio population male female (female=100)1990501.82260.08241.74107.591991506.43262.41244.02107.541992510.04264.16245.88107.431993514.73267.09247.64107.851994518.27269.27249.00108.141995521.72270.77250.95107.901996525.42272.27253.15107.551997529.82274.28255.54107.331998532.31275.41256.90107.211999537.44278.14259.30107.272000544.89281.66263.23107.002001553.04286.17266.87107.232002563.28291.34271.94107.132003572.23295.10277.13106.482004583.60299.74283.86105.602005595.80305.24290.55105.062006607.23310.40296.82104.582007617.17314.70302.47104.042008624.46317.38307.08103.362009629.77319.16310.61102.75按性别分南京省历年总人口(年底数)单位:万人year(二)年龄构成(人口金子塔图)/2000-rp/sjp/2/2-1.htm年龄别总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性别比人口金子塔图-13-11-9-7-5-3-11357911130-910-1920-2930-3940-4950-5960-6970-7980-8989以后年龄段人口百分比女男(三)职业构成:从三类产业上划分(四)民族构成项目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全省总人口4378.55032.67442.38553.49255.8按民族分的人口汉族4337.94980.97362.38452.59143.3各少数民族40.651.780.0100.9112.5二人口增长分析(一)人口自然增长分析1.增长率分析2.增长类型分析3.人口增长惯性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二)人口机械增长分析三人口质量分析(一)人口身体素质(人口寿命分析,身高,体重)(二)人口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技术人员比重,文化人口比重)(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转型中的南京人口问题

转型中的南京人口问题

南京市转型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研究(要点)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7月29日一、人口发展现状(一)常住人口规模依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市常住人口为8004680人,同2000年相比增加了176.62万人,增长率为28.31%。

年平均增长率为2.52%。

“十一五”时期我市人口年均出生率保持在7‰以下、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出生政策符合率达98%以上。

(二)人口性别结构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14.34万人,占51.76%;女性人口为386.13万人,占48.24%。

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的110.21下降为目前的107.31。

(三)人口年龄结构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6.14万人,占9.51%;15—64岁人口为650.72万人,占81.29%;65岁及以上人口为73.61万人,占9.20%。

与2000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94%,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16%,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8%。

(四)人口文化素质全市常住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09.07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6.69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237.26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8.20万人。

(五)人口地区分布地区人口数(人)比重(%)全市合计8004680 100.00玄武区651957 8.15白下区602031 7.52秦淮区405891 5.07建邺区426999 5.34鼓楼区826074 10.32下关区445117 5.56浦口区710298 8.87栖霞区644503 8.05雨花台区391285 4.89江宁区1145628 14.31六合区915845 11.44溧水县421323 5.26高淳县417729 5.22二、适度人口规模(一)常住人口规模预测综合多种技术手段及预测结果,到2015年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预计为为920万人,最低880万人,最高990万人;到2020年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预计为1060万人,最低970万人,最高1180万人;到2030年南京市人口规模预计为1260万人,最低1150万人,最高1330万人。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二、规划背景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

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全市以及各个区县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江宁区健康有序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决定会同江宁区政府组织编制区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总定位、总规模和总布局,结合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近期建设重点,成为江宁区指导“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可以作为指导所在江宁区规划城镇单元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9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

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区县的协调。

2、规划期限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展望。

3、编制重点(1)江宁区现状描述与分析;(2)江宁区重要发展要素分析;(3)江宁区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4)江宁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5)江宁区空间布局规划;(6)江宁区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7)江宁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工作深度江宁区是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拓展为主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冲突激烈。

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

区总体规划可在“类县域规划”的深度上,关注区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

南京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

南京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

南京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南京市位于中国江苏省,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南京也面临着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南京市的人口状况以及相关的计划生育规定。

首先,南京市的人口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南京市的常住人口为855.9万人。

与此同时,南京市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南京市面临着劳动力减少和养老压力增加的挑战。

为了应对人口问题,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的计划生育规定。

首先,南京市实施了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以降低人口压力。

此外,南京市还加大了宣传力度,推广科学合理的生育观念和方法。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居民的生育意识,增强计划生育工作的可行性。

南京市还通过政策法规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明确了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南京市实施了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和惩罚机制,鼓励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单位和个人,同时处罚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单位和个人。

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对于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南京市的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经过多年的努力,南京市的人口增长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

同时,南京市还推动了人口结构的调整,提高了人口质量和劳动力素质。

然而,南京市仍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失衡等挑战,需要继续加大政策的力度,加强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

总之,南京市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地区。

南京市的人口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失衡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的计划生育规定,包括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通过这些措施,南京市的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质量和劳动力素质得到了提高。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 1310022班 131002217 唐劼南京是我国具有优秀规划传统的城市,六朝古都建康城、明代都城均有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制。

近代,南京曾普编制过七轮总体规划。

建国至07版总规南京编制过七轮规划,尤其是80年版、90年版总体规划,01年总体规划调整,对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科学的引领作用。

一、规划期限、范围及总目标规划期限据《城乡规划法》要求,本着与国家层面规划和省里有关规划要求相衔接的原则,本次规划修编的期限近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对2030年和远景进行规划展望。

规划区范围南京市行政区作为南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6582平方千米。

规划层次市域:南京市全部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6582平方千米。

都市区:包括六城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和六合区大部,及溧水柘塘地区,总面积约4388平方千米,是南京高度城市化地区、高层次产业承载区,也是南京城乡空间一体化高品质地区。

中心城区: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共同组成,建设用地规模约693平方千米。

二、总体发展目标总目标迈向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新都会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城市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城市发展规模三、市域布局现状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乡发展现状1.城乡总体发展速度加快,但城乡之间仍存较大差距全市居民生活已达到小康,但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仍存较大差距。

2.国家加快城乡统筹进程,基本公共服务趋向城乡均等化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南京已进入了城乡发展新阶段07年南京市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76.8%,南京未来城市化重点将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城市发展由“以城为重点”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型。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二、南京规划简史
1、 “东吴建邺城规划格局” 2、 “明朝应天府城”规划格局 3、 民国时期《首都计划》 4、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1981-2000)》 5、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1-2010)》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二、南京规划简史
➢ 古代六朝建康城、明代都城均有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制;
宜城市
黄山市
九江市
景德镇市
南昌市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3.2 构筑一日生活圈和一小时通勤圈
林场
桥林
铜井 禄口
仙林 汤山
南京与周边城市联系的轨道交通规划图
南京机场到周边城市高快速交通网络规划图
➢ 加强轨道交通向都市圈城市的延伸:规划新增六条南京都市区通往南部两县以及周围城镇的都市圈 快速轨道交通线。分别是:宁高线,禄口-高淳;宁马线,铜井-马鞍山;宁和线,桥林-和县;宁滁县, 林场-滁州;宁仪线,仙林-仪征;宁句线,汤山-句容。
行政区划:共辖11个市辖区,2个县——鼓楼,白下,玄 武,秦淮,建邺,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江宁、六 合区、高淳县、溧水县。
面积:全市总面积6600k㎡,其中市区面积4730.74k㎡, 江南八区总面积782.75K㎡。
人口:
区域/人口(万人) 全市
市区
户籍人口
629.77 545.97
常住人口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 京篇
2020/11/10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目录
一、 南京概况 二、 南京规划简史 三、 南京现行规划 四、 三副城规划 五、 南京房地产板块分析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一、南京概况
1、区位 2、历史 3、地形 4、气候 5、行政区划 6、交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2030年人口预测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0901姓名:肖杰学号:200932020124
【摘要】:本文针对南京人口现状,综合考虑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因素,利用现有的数据,对未来2030年的南京人口进行预测。

【关键字】:人口预测南京2030年一元回归模型马尔萨斯模型
1.前言
人口的发展状况与城市经济各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发展。

人口的预测是制定和顺利实践社会经济各项战略设想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制定正确的人口政策的科学依据。

本文针对南京的人口现状和出现的一些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男女比例失调等多种因素,需要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数学方法,以便掌握南京人口的发展规律,进而是人口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南京2001年至2010年人口现状
2001 553.04 ————286.17 266.87 6.85 5.25 1.60 2002 563.28 175223 82046 291.34 271.94 7.11 5.47 1.64 2003 572.23 176346 86367 295.10 277.12 6.87 6.79 0.08 2004 583.60 211428 115068 299.74 283.86 7.73 5.44 2.29 2005 595.80 225411 118457 305.25 290.55 7.69 5.35 2.34 2006 607.23 231863 132535 310.40 296.83 7.33 5.15 2.18 2007 617.17 224663 143534 314.70 302.47 8.40 5.56 2.84 2008 624.46 202471 144714 317.38 307.08 8.11 5.60 2.51 2009 629.77 189027 149201 319.16 310.61 7.87 5.69 2.18 2010 632.42 177039 157555 319.65 312.77 9.09 7.87 1.22
注:从2002年开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改为公安数据。

南京常住人口(万人):2005年689.80 2006年719.06 2007年741.30 2008年758.89 2009年771.31 2010年800.76
3.预测方法及模型计算
3.1综合增长分析法
公式表达式:P t=P0·1+α+βt+P’;
式中:P t为第t年的总人口;t为从标准年到预测期末的年数;P0为基期人口;α为人口自然增长率;β为人口机械增长率;P’为常住流动人口数。

已知:α=1.22‰;P0=8007600;t=20;
β可由2010年南京迁入人口数减去迁出人口数,再除以2010年南京年平均人口总数求得,β=(177039-157555)÷[(6324200+6297700)÷2]×1000‰=3.09‰;P’由2010年南京常住人口与南京2010年末户籍总人口之差,P’=8007600-6324200。

解得:P20=1041.03(万人),即南京2030年人口总数。

3.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公式表达式:P t=a·t+b;
式中:P t为第t年的总人口,a,b为系数,t为从标准年到预测期末的年数。

其中a、b系数的值可由以往的总人口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推算得到:
a=
P i t i−
n
i=1
1
n
t i P i
n
i=1
n
i=1
t i2−1
n
i=1t i
n
i=1
2
;b=P-a t;
式中:n为预测期总年数,且有:
P=1
n
P i
n
i=1;t=
1
n
t i
n
i=1;
已知:南京2005年至2010年的常住人口数。

解得:a =208326,b =673.9359,P20=1090.59(万人)。

即南京2030年总人口数。

3.3 马尔萨斯模型
模型表达式:P t=P0·e r·t;
式中:P t为第t年的总人口;t为从标准年到预测期末的年数;P0为基期人口;r为人口增长率;r=α+β,其中α为人口自然增长率,β为人口机械增长率。

已知:α=1.22‰;β=3.09‰;P0=8007600;t=20;
解得:P20=872.85(万人)。

即南京2030年总人口数。

4.预测结果、分析及评价
4.1 综合增长分析法
结果:以南京2010年的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常住人口和常住流动人口为已知量,2011年为基年,预测2030年南京人口总数,预测结果约为1041.03万人。

其预测公式为:
P t=800.76×1+1.22‰+3.09‰t+(800.76−632.42)分析:此表达式为一指数函数表达式,随着时间的增加,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且人口每年递增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大,但是南京城市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时间越长,预测结果越会脱离实际人口。

所以,利用该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评价:优——该方法从城市人口的增长途径入手,把它分为自然增长、机械增长、流动
增长,分别估算这三种途径所获得的人口增量,将其加总,考虑到了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

其方法适用于短期的人口预测,简单易学。

缺点——不适用于对各年龄段和男女比例的人口预测,且预测不适用于长期的人口预测。

4.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结果:2006年至2010年的常住人口为基本资料,求得a=20.8326、b=673.9359。

则南京人口预测的公式为:"Pt=a∙t+b”。

2030年南京人口预测的结果是1090.59万人。

分析:该方法是首先由以往的总人口数据,推得a、b的系数值,认定各期人口的发展速度一致,人口数为线性变化,而人口不会无节制的增长,且考虑的因素十分有限。

很可能预测结果会比实际总人口数偏大。

评价:该方法简单易学,且计算略微复杂,精度不高,未考虑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

实际可行性不是很高。

4.3 马尔萨斯模型
结果:南京人口预测的结果为872.85万人。

人口增长率为r=a+b,a为自然增长率,b为机械增长率;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期人口,预测模型为:Pt=Po·eˇrt。

分析:由于该方法没有考虑到城市常住流动人口的影响,相对于前两种模型,其预测结果偏小。

评价:该模型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如年龄、性别等)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如果人口基数足够大,而生育和死亡现象的发生在整个时间段内是随机的,可认为是近似成立的。

模型所描述的人口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封闭的,即在所研究的范围时间内不存在有迁移现象的发生,不难看出,这是不实际的,所以该模型不能用于预测未来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