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孔子与春秋记载有出入的地方
影片《孔子》观后感1000字

影片《孔子》观后感1000字影片《孔子》观后感1000字一、影片结构与情节影片《孔子》以春秋时期的鲁国为背景,讲述了孔子从年轻时的奋斗到成为一代贤者的经历。
孔子自幼聪明且好学,但家境不佳,曾经历过流浪和挫折,但凭着不屈的精神和卓越的才智,终于为自己争得了一席之地。
影片中,孔子带领弟子讨论礼义道德,与君王进行政治斗争,在不断地实践和磨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和一系列思想准则,成为后世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代表。
二、对影片的理解、感受与评价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传记片,《孔子》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思想价值。
影片中,孔子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实践道义、弘扬民智,始终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优良品质和文化传统。
同时,影片也通过孔子一生中的许多生动场景,让观众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在影片的镜头与音乐上,设色精彩,画面细腻,场景细致,为影片营造了恬静、庄重的氛围。
电影开篇,背景巨大的成语书法、肃穆的古琴以及两位学子争辩的场景,彰显出古代中国的“学究精神”。
孔子学贯中西,既擅长其他国家的经典,也大量创造了原创思想以及与当时社会风俗相关的修身之道。
不仅让人感受到一个真正有思想和行动力的人理解“仁”的深刻内涵,并将之付诸现实中,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三、引用元素影片《孔子》中有许多经典场景,其中之一是孔子与弟子谈论“仁”的场景。
这个场景的语言特别简洁而精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孔子引用这个句子时,最后还加入了对“仁”的解释:“得仁者多助,失仁者寡助”,表达了孔子对仁义道德的坚定信念。
此外,在电影中,还有一首名为《离骚》的古曲,引出的是孔子的真情流露和至深至远的卓越智慧。
它是闻名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著名作品之一。
而这首曲子也通常作为背景音乐在被许多伟大作品中引用。
四、学习与启发通过观看《孔子》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感受到传统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重要意义。
《孔子》电影之我见—孔子观后感

《孔子》电影之我见—孔子观后感第一篇:《孔子》电影之我见—孔子观后感《孔子》观后感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之师,万世师表”,其言行语录和思想轨迹被其弟子收录集合成《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孔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胡玫导演的《孔子》,一部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电影,当然也吸引众多观众来观赏之,而对于影片的评价则因人而异,正面负面当然皆有。
而正如对此影片的评价态度一样,对孔子个人的功过是非当然也会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孔子》这部电影主要从公元六世纪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得到重用,步步高升,能够用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来实践。
齐鲁会盟中,与齐国斗智斗勇,为鲁国讨回三城失地,维护了鲁国的利益。
其政治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齐鲁会盟回来后,出任代国相,但季桓子嫉妒,假传音信,叫人予孔子“珏”,孔子知“珏,诀也”。
于是这样被罢黜了,开始了其周游列国颠沛流离的生活。
到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重视,与卫灵公夫人南子相见,言谈举止中展现了其正气凛然不为美色所动的君子风范。
历经磨难,最后,当初陷害孔子的季桓子,识时务懂谋略,知道鲁国需要孔子,于是去恳求孔子归还故里。
孔子要求不以政事扰之才回国,季桓子答应。
孔子归鲁后,专心治学,开设学堂讲学。
公元前四百七十年,孔子逝,终年七十三岁。
他最早把教育普及于平民,弟子遍天下,故有万世师表之称。
他为后人留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了深远的影响,被举世公认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河学者的典范。
看了这部影片,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主要有三点。
也是我觉得充分体现孔子的人格魅力或者影片制作巧妙的三个主要地方。
第一,“给个话儿啊”的幽默和“丧家之犬”的自嘲。
“给个话儿啊!”这句台词在电影里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公山狃追到孔子家要季氏家小奴漆思弓时候,奴颜谄媚地对孔子说不喜欢三桓,希望与孔子合作灭三桓时,孔子默而不语时,公山狃说的“给个话儿啊”,然后孔子镇定抛出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中春秋文化的隐喻与阐释7页

《孔子》中春秋文化的隐喻与阐释一、姓氏称谓电影《孔子》里的人名看起来奇奇怪怪,如公山狃、季孙肥、漆思弓等,让人迷惑,不知他们到底姓甚名谁。
其实,这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姓氏称谓有关。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古代的姓氏。
古人的姓和氏是不同的概念,来源也不同。
夏商周包括春秋战国时期,古人以“姓”来表明自己的母系来源,同姓的男女不能结婚,否则对后代不利。
当某个大姓的后代人数众多了,有人要出去独立族群时,就会被赐以支姓,也就是氏。
据《春秋》整理出?淼墓判罩挥?22个:、姒、子、姬、?L、?A(秦姓)、己、任、吉、芊、曹、祁、?u、姜、董、偃、?w、曼、?d(楚姓)、隗(原北方少?得褡逍?)、漆(?m)、允等。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百家姓绝大多数都是当时的氏。
所以姓和氏各有各自的来源,不是一回事,古人对此很重视,区分得也很清楚。
但是到了战国以后,天下分合无常,人们流离失所,便不再区分姓和氏了,往往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二为一。
到了汉代,便通称为姓,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了解了这些,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影片:《孔子》中的鲁国人都姓“姬”,表明他们都是一个姓姬的母祖所生,相互之间不宜通婚;鲁国还有很多不同的氏,他们都是姬姓大树上的小枝条,比如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等,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人,俗称三桓,因他们各自组建家族为方便相互区分而各自拥有自己的氏号。
那么氏是怎么起的呢?情况比较复杂,有的以动物为氏,有的以封国、封地、居住地为氏,有的以官职、职业为氏,有的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等等。
电影《孔子》中的孔丘就是以他的六世祖――孔父嘉的字为氏的。
孔父嘉以何为字呢?我们来推理一下:首先,在汉武帝之前,称呼一个男子的名是不用加上他的姓的,所以“孔”肯定不是孔父嘉的姓;据考证孔父嘉的姓是“子”,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
其次,“孔父嘉”是这个人的名和字的连称。
而古人名和字连在一起说时都是先称字后称名的。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孔”是这个人的字,“父”是表明这人的性别为男子,“孔父”是这个人字的全称;“嘉”是这个人的名。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9篇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9篇孔子电影的观后感9篇1电影导演胡玫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
”但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回事,他自己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
孔子连同他自己身后的弟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他自己们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
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自己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
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自己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自己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
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
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
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
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
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自己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
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自己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自己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
《孔子》电影观后感

《孔子》电影观后感《孔子》电影观后感1影片《孔子》讲述的是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故事。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就知这亲的年代生活。
孔子满腹经论,学识渊博。
他就任“中都宰”这个职务时,使中都面貌大变,老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孔子因此受到鲁定公的重用,被鲁定公任命为大司寇。
当时是奴隶社会,有一个这样残忍的陋俗,就是只要有一个王权去世了,他的奴隶们就要陪他殉葬。
孔子不畏大司徒和公山狃的权势,提出要废除这个残酷的陋习,用智慧战胜了两位王侯贵族,展现了孔子的聪明和机智,以及他的仁爱之心。
孔子担任大司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陪同鲁定公去会见齐王。
孔子向公山狃和大司徒索要战车五百乘,但遭到公山狃的拒绝,只好带着孔子的十乘战车去会盟,受到齐国的威胁,但孔子用他的智慧,用一百辆牛车吓退齐国的五百战车。
因此,得到鲁国王的称赞和重用。
孔子与他的弟子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奔走列国之间,传授学问,用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对孔子也是非常崇敬。
有一件事让我感动,就是颜回下到冰海,给孔子捞书籍,但在冰海里待太长时间,就被冻僵了,已三个时辰了,颜回没有缓过来,这种视书如命的精神让我感动。
这部影片仅仅是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艺术体现,我还要从孔子的文学著作《论语》再深入进行了解,还要向他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神。
《孔子》电影观后感2星期五下午我们有幸观看了《孔子》电视剧。
使我们对这位圣人有了认识和全方面对了解,孔子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氏人,这一集,我们看的主要内容是孔子结婚的时候和他师傅对故事。
孔子要准备结婚了,按理说孔子应该很高兴才对。
但是,孔子可不这样想,他还在关心自己对师傅,问师傅:“我结婚了,那你怎么办呀?”我从这一个地方就看出了孔子是以个很无私对人,不但会关心自己的事情,还会担心别人对事情。
孔子家中虽然很清贫,但是,孔子对学问不清贫。
学而不厌是孔子的作风。
我想起了在一本书上看到一篇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师襄子教孔子弹琴,孔子会弹之后,师襄子就回家了。
观电影《孔子》有感

观电影《孔子》有感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近日来,我看了电影《孔子》,总体感觉还不错。
当然,电影是一种艺术,所以电影《孔子》跟历史不尽相同。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
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
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孔子》这部电影是由周润发等大陆一线影星出演的,并且表演的都比较到位。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基本上把孔子圣人的一面表现了出来,任泉饰演的颜回,镜头不多,但是把颜回的那种谦卑、礼让的样子表演的也还算到位,当孔子在卫国要见南子的时候,子路的一句“那个女人,您一定不能见!”,把子路的豪爽性格也展现出来。
电影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饰)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
但是,三桓权倾朝野,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
他因阻止季桓子的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
其后,他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和大夫黎鉏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
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罢黜了孔子。
从此,孔子率颜回、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
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
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
,结尾孔子死后鲍德熹的镜头探到窗外,一片淡定从容的画卷,电影就在优美而有意境的画卷中结束。
电影孔子与左传中记载不一致的地方by攸宁

电影孔子与左传中记载不一致的地方:1.电影中,季平子死后,季孙斯要漆思弓(季平子生前最爱的小奴)陪葬。
但历史上并无此事件,漆思弓也不存在。
左传中记载为:六月,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
阳虎将以与璠敛(六月,季平子巡视东野,回来,没有到达,十七日,死在房地。
阳虎准备用美玉随葬)所以孔子为了漆思弓在大殿上辩论是否应让活人陪葬也是不存在的。
2.关于阳虎这个人物。
阳虎在鲁国历史上也是起一定影响的人(阳虎之乱以及之后很多年掌控鲁国朝政),且与孔子也有很多交缠,然而在电影中完全没有出现阳虎这个人物。
3.夹谷会盟:①电影中梨大夫的建议是在宴会席间挟持鲁君为人质。
而左传中则记载: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如果派莱人用武力劫持鲁侯,一定能够如愿)。
②电影中齐国是在盟誓之后因为孔子提出要归还鲁国汶上三城所以展示兵马威胁鲁君和孔子。
左传中记载则是在盟誓之前: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和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
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
”齐侯闻之,遽辟之。
将盟。
(孔子带着鲁定公往后退,并说:“士兵们快拿起武器冲上去!两国国君友好会见,而华夏之地以外的夷人俘虏却用武力来捣乱,这不是齐国国君命令诸侯会合的本意。
华夏以外的人不得图谋中原,夷人不得触犯盟会,武力不能逼迫友好。
这样做对神灵是不吉祥的,对德行也是伤害,对人却是丧失礼仪,国君一定不会这样做。
”齐景公听了这番话后,急忙叫莱人避开。
即将举行盟誓时。
)③电影中是由梨大夫提出一旦齐国军队出境作战,鲁国如果不派五百辆兵车跟随我们,就按此盟誓惩罚。
左传中记载为: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加此盟!”(齐国人在盟书上加上了这样的话:“一旦齐国军队出境作战,鲁国如果不派三百辆兵车跟随我们,就按此盟誓惩罚。
”)④电影中在孔子巧妙化解被围危机后齐鲁两君上便握手言和。
孔子电影观后感_1

孔子电影观后感孔子电影观后感1《孔子》这部电影是由周润发等大陆一线影星出演的,并且表演的都比较到位。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基本上把孔子圣人的一面表现了出来,任泉饰演的颜回,镜头不多,但是把颜回的那种谦卑、礼让的样子表演的也还算到位,当孔子在卫国要见南子的时候,子路的一句“那个女人,您一定不能见!”,把子路的豪爽性格也展现出来。
电影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饰)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
但是,三桓权倾朝野,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
他因阻止季桓子的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
其后,他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和大夫黎鉏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
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罢黜了孔子。
从此,孔子率颜回、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
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
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
结尾孔子死后鲍德熹的镜头探到窗外,一片淡定从容的画卷,电影就在优美而有意境的画卷中结束。
电影中的孔子虽然一直寻觅“知音”,但结局却知音寥寥。
在这里,《孔子》的故事不是一部圣人传记,更像是一部关于自我认同的故事。
“孔子众门徒与孔子的关系”和“子见南子”是《孔子》的两大部分,无论是众门生还是南子,都是在彼时为数不多的孔子“知音”。
而惨烈的不止是知音者寥寥,而是知音们的结局死的死,伤的伤,无一不以怅然落幕。
所以本片着重于讲述“孔子见南子”与“颜回救书简”,孔子明知南子赏识他,亦无法留在卫国;明知颜回落水性命堪舆,亦无法营救——通篇其实是在制造一种关于人物的“无力感”:既无法改变时局,亦无法改变身边人的命运。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71 1600 1696
颜回为官鲁国?
鲁定公:支持孔子做大司寇改革,改变君不君臣不臣的现象?
漆四弓:祭祀用活人?酒辣死了?
孔子弟子诵经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记成书于西汉
孔子的女儿
孔子弟子公伯寮
季氏家臣公山狃拉拢孔子不成而交恶?
献祭长尾雉啄光尾毛
齐景公:齐国百年以来最大梦想吞并鲁国?
夹谷会盟在左传中无传,但是
十年春,及齐平。
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
孔子相其君,说明已经为卿,影片中为大司寇,不知道算不算卿。
孔子说夹谷会盟是任大司寇后第一件大事,不知道这个时候大司寇已经做了多久,孔子要颜回负责仪仗保证两国地位对等,查齐鲁国君爵位。
孔子要调动兵车,答说只有立车没有兵车,要找季孙氏和公山狃
比箭拿兵车,费邑城墙十八尺,擅立私刑
会与夹谷,是莱夷人所居住的地方,齐侯可以就地召之挟持鲁君,影片中没有出现莱夷人。
颜回要齐侯下台迎鲁君,文中没出现
影片中说鲁君公爵齐侯伯爵
影片中说归还三十年前占的汶上三城,在左传中应该指阳虎当年出奔齐国带去的三城郓、鄵、龟阴,查时间
孔子在影片中以盟主带兵不仗义谴责齐侯,左传中实际以礼仪谴责
影片中,公元前498年即鲁定公十二年鲁君让孔子出任代理国相,提出隳三都,但是在左传中,隳三都是有仲由也就是子路来做的。
隳三都时鲁君及三桓都前往武子台避难而非电影中只有鲁君一人前往季府。
影片中,公山狃,及左传中公山不狃,在袭击鲁国都城曲阜失败后遭到季孙氏在曲阜城外的包围,士卒或自杀或投降,而在左传中的原文为仲尼命申句须、乐欣下,伐之,费人北。
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
即公山不狃和叔孙辄在袭击国都失败后向北逃亡,遭到鲁国百姓追击,并且在姑蔑被击败,于是两人逃到了齐国。
郈和费先后被毁,然而成宰公敛处父认为成是孟孙氏的保障,不同意毁成。
定公十二年冬鲁君亲自率军围攻成失败。
在影片中鲁国是因为齐国军队压境而不敢毁成,
左传中鲁君与季孙氏因亲近齐国送来的八十个美女而疏远孔子,而在电影中,主要还是孔子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而遭到疏远,以一副断开的玉珏表示欲绝,孔子因此出走
孔子见南子在左传中没有记载
定公十五年,哀公三年
哀公十一年齐师伐鲁,影片中是想请孔子回国然而季孙氏出于面子而只请冉求,左传中是因冉求而请孔子。
片中冉求求季孙斯让孔子会鲁国,且季孙斯不同意而左传中是季孙斯的二子看到冉求的军事才能,问冉求从何处学来,从而认识到孔子的才能。
影片中季孙氏派人找孔子说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
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然而这件事发生在鲁哀公三年,此时孔子60岁十一年,电影中吴国攻打陈国,左传中,十一年春齐国攻打鲁国,五月公会吴国与鲁国攻打齐国
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是在鲁哀公六年,而影片中是发生在齐师伐鲁之后
影片中颜回因抢救落入冰河的书简丧生,史实归鲁之后,颜回除讲学外,便是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
颜回在整理时,不限于一般的刻写与编简,而是着重于考证及校对,把周游列国
时所获得的不同古籍互作参证,去伪存真。
特别是《易》,颜回是主要整理人之一。
在整理过程中,颜回呕心沥血,以致劳累而死。
片中颜回子路同一年死,但是史实是子路比颜回后两年死,即鲁哀公十五年
左传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麒,以为不祥,以赐虞人。
仲尼观之,曰,麒也,然后取之。
这段在影片中没有。
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子见鲁哀公及三桓,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桓,没有得到支持。
影片中阳虎乘卫国内乱从晋国杀来篡位,左传鲁哀公十五年,故卫国太子蒯瞆回国篡位杀子路1696
片中季孙氏临终前请孔子回国,实际之前孔子已经回国,但任然不被用
片中公元前484回到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