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春秋原文
孔子春秋全文及译文

孔子春秋全文及译文孔子春秋全文及译文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孔子春秋全文及译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孔子春秋全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袂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
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韂,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强,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
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孔子世家》原文和翻译

《孔子世家》原文和翻译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
其后顷之,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
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
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孔丘生下来,叔梁纥便死了,安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母隐讳这件事。
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
孔子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这是出于孔子谨慎从事的考虑。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史记·孔子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敢余侮。
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彊,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
07《〈春秋〉三传》第六-整本书阅读系列《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解析版)

《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07《春秋》三传第六【内容梗概】《春秋》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
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是因为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
而作为五经之一的《春秋》,相传是孔子修订的《鲁春秋》。
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
《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征实与否,倒在其次。
《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是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二是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国家,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
【原文呈现】《春秋》三传第六“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
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
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但是后世不传了。
传下的只有一部《鲁春秋》,《春秋》成了它的专名,便是《春秋经》了。
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他编。
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猎户打着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将它扔了。
这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唉唉!我的道不行了!”说着流下泪来,赶忙将袖子去擦,泪点却已滴到衣襟上。
原来麟是个仁兽,是个祥瑞的东西:圣帝、明王在位,天下太平,它才会来,不然是不会来的。
可是那时代那有圣帝、明王?天下正乱纷纷的,麟来的真不时候,所以让猎户打死;它算是倒了运了。
孔子这时已经年老,也常常觉着生的不是时候,不能行道;他为周朝伤心,也为自己伤心。
《史记·孔子世家》+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翻译一、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袂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
饘于是,粥于是,以餬余口。
’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韂,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强,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
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论语序说原文及译文

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
其先宋人。
父叔梁纥,母颜氏。
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及长,为委吏,料量平;为司职吏,畜蕃息。
适周,问礼于老子,既反,而弟子益进。
昭公二十五年甲申,孔子年三十五,而昭公奔齐,鲁乱。
于是适齐,为高昭子家臣,以通乎景公。
公欲封以尼溪之田,晏婴不可,公惑之。
孔子遂行,反乎鲁。
定公元年壬辰,孔子年四十三,而季氏强僭,其臣阳虎作乱专政。
故孔子不仕,而退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
九年庚子,孔子年五十一。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召,孔子欲往,而卒不行。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则之,遂为司空,又为大司寇。
十年辛丑,相定公。
会齐侯于夹谷,齐人归鲁侵地。
十二年癸卯,使仲由为季氏宰,堕三都,收其甲兵。
孟氏不肯堕成,围之不克。
十四年乙巳,孔子年五十六,摄行相事,诛少正卯,与闻国政。
三月,鲁国大治。
齐人归女乐以沮之,季桓子受之。
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行。
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
适陈,过匡,匡人以为阳虎而拘之。
既解,还卫,主蘧伯玉家,见南子。
去,适宋,司马桓魋欲杀之。
又去,适陈,主司城贞子家。
居三岁而反于卫,灵公不能用。
晋赵氏家臣佛肸以中牟畔,召孔子,孔子欲往,亦不果。
将西见赵简子,至河而反,又主蘧伯玉家。
灵公问陈,不对而行,复如陈。
季桓子卒,遗言谓康子必召孔子,其臣止之,康子乃召冉求。
孔子如蔡及叶。
楚昭王将以书社地封孔子,令尹子西不可,乃止。
又反乎卫,时灵公已卒,卫君辄欲得孔子为政。
而冉求为季氏将,与齐战有功,康子乃召孔子,而孔子归鲁,实哀公之十一年丁巳,而孔子年六十八矣。
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乃叙书传礼记。
删诗正乐,序易彖、系、象、说卦、文言。
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十四年庚申,鲁西狩获麟,孔子作春秋。
明年辛酉,子路死于卫。
十六年壬戌,四月己丑,孔子卒,年七十三,葬鲁城北泗上。
弟子皆服心丧三年而去,惟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史记·孔子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敢余侮。
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彊,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
春秋孔子世家原文与解析

春秋孔子世家原文与解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名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以其对道德、教育和社会秩序的重要贡献而闻名于世。
《春秋孔子世家》是关于孔子家族世系的一部史书,记录了孔子及其后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春秋孔子世家》的原文和背后的解析。
《春秋孔子世家》原文如下:孔子世家第一:“孔子之世,十有一室而有三十子焉。
长子曰衍,次子曰世,佛住之有闳子。
”该段原文记录了孔子时代孔子家族的基本情况,孔子共有十一个房间,生了三十个孩子。
其中长子名字叫衍,次子名字叫世,还有一个名字叫闳的孩子。
解析:这段原文展示了孔子家族的规模,说明了孔子拥有众多的后代。
其中,长子和次子的名字被特别提及,显示出他们在孔子家族中的地位较为重要。
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家族血脉延续和世代传承的重视。
孔子世家第二:“长子衍舍其嗣而卒。
世卫而立,世卒子过立;过卒而子括舍,括舍而因立,是为孔子。
”这段原文描述了孔子家族的继承传统。
衍是长子,但他没有继承家族衣钵,而是由次子世接替成为家族的继承者。
世去世后,他的儿子过成为继承人,随后过去世,过的儿子括接替了家族的衣钵,并成为了后来的孔子。
解析:这段原文反映了孔子家族进行继承的方式和家族世袭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正当的继承才能成为家族的继承人。
这一传统体现了孔子家族对于家族价值和传承的重视,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家族制度的一种典型表现。
孔子世家第三:“孔子之儿曰仲由,仲由之子曰孔叔。
”该段原文提到了孔子的儿子仲由以及他的儿子孔叔。
解析:这段原文以简洁的方式列举了孔子家族的第三、第四代后裔。
虽然没有详细描述他们的事迹和贡献,但仍然展示出孔子家族的延续和后代的命名传统。
这再次强调了家族血脉传承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结论:《春秋孔子世家》记录了孔子家族的世系和继承传统,展示了孔子及其后裔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分析原文,我们了解到孔子家族的规模、继承方式以及后代的命名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春秋原文春秋孔子孔子作《春秋》,微言大义。
言微,谓简略也,义大,藏褒贬也。
凡文万八余字,叙二百六十余载之史。
下面由为你介绍春秋里面几篇原文,希望你喜欢。
隐公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
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九月,及宋人盟於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來。
公子益師卒。
二年春,公會戎於潛。
夏五月,莒人入向。
無駭帥師入極。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於唐。
九月,紀裂繻來逆女。
冬十月,伯姬歸於紀。
紀子帛、莒子盟於密。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鄭人伐衛。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三月庚戌,天王崩。
夏四月辛卯,君氏卒。
秋,武氏子來求賻。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於石門。
癸未,葬宋穆公。
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
戊申,衛州吁弑其君完。
夏,公及宋公遇於清。
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九月,衛人殺州吁於濮。
冬十有二月,衛人立晉。
五年春,公矢魚於棠。
夏四月,葬衛桓公。
秋,衛師入郕。
九月,考仲子之宮。
初獻六羽。
邾人、鄭人伐宋。
螟。
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
宋人伐鄭,圍長葛。
六年春,鄭人來渝平。
夏五月辛酉,公會齊侯盟於艾。
秋七月。
冬,宋人取長葛。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歸於紀。
滕侯卒。
夏,城中丘。
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秋,公伐邾。
冬,天王使凡伯來聘。
戎伐凡伯於楚丘以歸。
八年春,宋公、衛侯遇於垂。
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
庚寅,我入祊。
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
辛亥,宿男卒。
秋七月庚午,宋公、齊侯、衛侯盟於瓦屋。
八月,葬蔡宣公。
九月辛卯,公及莒入盟於浮來。
螟。
冬十有二月,無駭卒。
九年春,天子使南季來聘。
三月癸酉,大雨,震電。
庚辰,大雨雪。
挾卒。
夏,城郎。
秋七月。
冬,公會齊侯於防。
十年春王二月,公會齊侯、鄭伯於中丘。
夏,翬帥師會齊人、鄭人伐宋。
六月壬戌,公敗宋師於菅。
辛未,取郜。
辛巳,取防。
秋,宋人、衛人入鄭。
宋人、蔡人、衛人伐戴。
鄭伯伐取之。
冬十月壬午,齊人、鄭人入郕。
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
夏,公會鄭伯於時來。
秋七月壬午,公及齊侯、鄭伯入許。
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三月,公會鄭伯於垂,鄭伯以璧假許田。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於越。
秋,大水。
冬十月。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
滕子來朝。
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於稷,以成宋亂。
夏四月,取郜大鼎於宋。
戊申,納於大廟。
秋七月,杞侯來朝。
蔡侯、鄭伯會於鄧。
九月,入杞。
公及戎盟於唐。
冬,公至自唐。
三年春正月,公會齊侯於嬴。
夏,齊侯、衛侯胥命於蒲。
六月,公會杞侯於郕。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公子翬如齊逆女。
九月,齊侯送姜氏於歡。
公會齊侯於歡。
夫人姜氏至自齊。
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有年。
四年春正月,公狩於郎。
夏,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
夏,齊侯鄭伯如紀。
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
葬陳桓公。
城祝丘。
秋,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
大雩。
螽。
冬,州公如曹。
六年春正月,實來。
夏四月,公會紀侯於成。
秋八月壬午,大閱。
蔡人殺陳佗。
九月丁卯,子同生。
冬,紀侯來朝。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夏,谷伯綏來朝。
鄧侯吾離來朝。
八年春正月己卯,烝。
天王使家父來聘。
夏五月丁丑,烝秋,伐邾。
冬十月,雨雪。
祭公來,遂逆王后於紀。
九年春,紀季姜歸於京師。
夏四月,秋七月。
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來朝。
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終生卒。
夏五月,葬曹桓公。
秋,公會衛侯於桃丘,弗遇。
冬十有二月丙午,齊侯、衛侯、鄭伯來戰於郎。
十有一年春正月,齊人、衛人、鄭人盟於惡曹。
夏五月癸未,鄭伯寤生卒。
秋七月,葬鄭莊公。
九月,宋人執鄭祭仲。
突歸於鄭。
鄭忽出奔衛。
柔會宋公、陳侯、蔡叔盟於折。
公會宋公於夫鐘。
冬十月有二月,公會宋公於闞。
十有二年春正月。
夏六月壬寅,公會杞侯、莒子盟於曲池。
秋七月丁亥,公會宋公、燕人盟於谷丘。
八月壬辰,陳侯躍卒。
公會宋公於虛。
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於龜。
丙戌,公會鄭伯,盟於武父。
丙戌,衛侯晉卒。
十有二月,及鄭師伐宋。
丁未,戰於宋。
十有三年春二月,公會紀侯、鄭伯。
己巳,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
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
三月,葬衛宣公。
夏,大水。
秋七月。
冬十月。
十有四年春正月,公會鄭伯於曹。
無冰。
夏五,鄭伯使其弟語來盟。
秋八月壬申,禦廩災。
乙亥,嘗。
冬十有二月丁巳,齊侯祿父卒。
宋人以齊人、蔡人、衛人、陳人伐鄭。
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來求車。
三月乙未,天王崩。
夏四月己巳,葬齊僖公。
五月,鄭伯突出奔蔡。
鄭世子忽複歸於鄭。
許叔入於許。
公會齊侯於艾。
邾人、牟人、葛人來朝。
秋九月,鄭伯突入於櫟。
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於衰,伐鄭。
十有六年春正月,公會宋公、蔡侯、衛侯於曹。
夏四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
秋七月,公至自伐鄭。
冬,城向。
十有一月,衛侯朔出奔齊。
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會齊侯、紀侯盟於黃。
二月丙午,公會邾儀父,盟於趡。
夏五月丙午,及齊師戰於奚。
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
秋八月,蔡季自陳歸於蔡。
癸巳,葬蔡桓侯。
及宋人、衛人伐邾。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於濼。
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
夏四月丙子,公薨於齊。
丁酉,公之喪至自齊。
秋七月,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
庄公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夫人孫於齊。
夏,單伯送王姬。
秋,築王姬之館於外。
冬十月乙亥,陳侯林卒。
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
王姬歸於齊。
齊師遷紀、郱、鄑、郚。
二年春王二月,葬陳莊公。
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餘丘。
秋七月,齊王姬卒。
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於禚。
乙酉,宋公馮卒。
三年春王正月,溺會齊師伐衛。
夏四月,葬宋莊公。
五月,葬桓王。
秋,紀季以酅入於齊。
冬,公次於滑。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齊侯於祝丘。
三月,紀伯姬卒。
夏,齊侯、陳侯、鄭伯遇於垂。
紀侯大去其國。
六月乙丑,齊侯葬紀伯姬。
秋七月。
冬,公及齊人狩於禚。
五年春王正月。
夏,夫人姜氏如齊師。
秋,郳犁來來朝。
冬,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
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衛。
夏六月,衛侯朔入於衛。
秋,公至自伐衛。
螟。
冬,齊人來歸衛俘。
七年春,夫人姜氏會齊侯於防。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
夜中,星隕如雨。
秋,大水。
無麥苗。
冬,夫人姜氏會齊侯於谷。
八年春王正月,師次於郎,以俟陳人,蔡人。
甲午,治兵。
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於齊師。
秋,師還。
冬十有一月癸未,齊無知弑其君諸兒。
九年春,齊人殺無知。
公及齊大夫盟於既。
夏,公伐齊納子糾。
齊小白入於齊。
秋七月丁酉,葬齊襄公。
八月庚申,及齊師戰於乾時,我師敗績。
九月,齊人取子糾殺之。
冬,浚洙。
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於長勺。
二月,公侵宋。
三月,宋人遷宿。
夏六月,齊師、宋師次於郎。
公敗宋師於乘丘。
秋九月,荊敗蔡師於莘,以蔡侯獻舞歸。
冬十月,齊師滅譚,譚子奔莒。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戊寅,公敗宋師於鄑。
秋,宋大水。
冬,王姬歸於齊。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紀叔姬歸於酅。
夏四月。
秋八月甲午,宋萬弑其君捷及其大夫仇牧。
十月,宋萬出奔陳。
十有三年春,齊侯、宋人、陳人、蔡人、邾人會於北杏。
夏六月,齊人滅遂。
秋七月。
冬,公會齊侯盟於柯。
十有四年春,齊人、陳人、曹人伐宋。
夏,單伯會伐宋。
秋七月,荊入蔡。
冬,單伯會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於鄄。
十有五年春,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會於鄄。
夏,夫人姜氏如齊。
秋,宋人、齊人、邾人伐郳。
鄭人侵宋。
冬十月。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夏,宋人、齊人、衛人伐鄭。
秋,荊伐鄭。
冬十有二月,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盟於幽。
邾子克卒。
十有七年春,齊人執鄭詹。
夏,齊人殲於遂。
秋,鄭詹自齊逃來。
冬,多麋。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夏,公追戎於濟西。
秋,有蜮。
冬十月。
十有九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於鄄,遂及齊侯、宋公盟。
夫人姜氏如莒。
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
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夏,齊大災。
秋七月。
冬,齊人伐戎。
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辛酉,鄭伯突卒。
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冬十有二月,葬鄭厲公。
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陳人殺其公子禦寇。
夏五月。
秋七月丙申,及齊高傒盟於防。
冬,公如齊納幣。
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齊。
祭叔來聘。
夏,公如齊觀社。
公至自齊。
荊人來聘。
公及齊侯遇於谷。
蕭叔朝公。
秋,丹桓宮楹。
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
十有二月甲寅,公會齊侯盟於扈。
二十有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宮桷。
葬曹莊公。
夏,公如齊逆女。
秋,公至自齊。
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
戊寅,大夫宗婦覿,用幣。
大水。
冬,戎侵曹。
曹羈出奔陳。
赤歸於曹。
郭公。
二十有五年春,陳侯使女叔來聘。
夏五月癸丑,衛侯朔卒。
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
伯姬歸於杞。
秋,大水,鼓,用牲於社、於門。
冬,公子友如陳。
二十有六年春,公伐戎。
夏,公至自伐戎。
曹殺其大夫。
秋,公會宋人、齊人,伐徐。
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