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

合集下载

【旅游】2016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现状及业务收入情况分析

【旅游】2016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现状及业务收入情况分析

【旅游】2016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现状及业务收入情况分析2008年中国旅游市场收入1158580百万元,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收入3730000百万元,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收入4140000百万元。

从2008年到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2015年的需求比2018年大了三倍多。

2008-2015年中国旅游总收入情况2014-2015年我国各区域旅游业总收入统计2014-2015年我国各区域旅游业收入占比变动趋势2015 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 41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万亿元,同比增长10%和 12%。

具体来看:出境游:2014年出境游人次达 1.28亿人次(排名全球第一),其中因私出境 1.22 亿人次,增长16%。

中国居民境外旅游消费额达2150 亿美元,同比上涨 53%;国内游4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3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10.0%和13.2%;入境游:接待客流 1.34亿人次,增长 4.14%,近三年首次转正;旅游收入预增 1.1%。

2011-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及国内旅游规模情况2016年上半年,我国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继续领跑宏观经济。

其中,国内旅游22.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47%。

2010-2016年H1我国居民旅游人数规模(亿人次)2015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0.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城镇居民28.1亿人次,农村居民11.9亿人次。

2010-2015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数走势图(亿人次)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数为11.9亿人次,较2014年的11.28亿人次增长5.5%。

2010-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情况(亿人次)2015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4195.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7610.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6584.2亿元。

2010-2015年国内居民旅游花费总额走势图(亿元)2016年1-6月,国际旅游收入57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

旅游业发展现状2016

旅游业发展现状2016

旅游业发展现状2016旅游业是指人们利用休闲时间,远离家庭或工作环境,到旅游景点进行观光、休闲、娱乐等活动的行为。

旅游业发展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休闲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的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在持续增长。

2. 旅游业结构日益多元化。

传统的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旅游业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除了传统的文化旅游、自然景观旅游之外,农业旅游、购物旅游、医疗旅游等新型旅游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3. 旅游业的技术应用不断深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应用,如在线预订系统、移动支付、虚拟现实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旅游更加便捷高效,提升了旅游体验的质量。

4.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重视。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各行业的关键词之一,旅游业也不例外。

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关注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等议题,推动旅游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在中国,旅游业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中国旅游市场规模庞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之一。

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都在不断增长,不仅带动了文化旅游、自然景观旅游的发展,也为新兴旅游形式如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提供了机会。

2. 旅游业结构日趋多元化。

中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旅游产品种类繁多。

不仅有享受自然风光的旅游景点,还有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小镇等非遗文化旅游产品,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3. 城乡旅游发展不平衡。

尽管城乡旅游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城市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利用,而农村旅游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要得到更多的重视。

4. 旅游业的科技应用有待提升。

尽管旅游业的科技应用在中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2016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

2016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

2016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2016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

VR能为智慧城市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增强现实或混合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VR的发展方向是介导现实(Mediated Reality,简称MR)。

简单来说,AR应用之后有现实有虚拟,VR应用之后都是虚拟,MR应用之后现实虚拟融为一体;AR是VR的子集合,VR是MR的子集合。

VR应用到旅游的类型有哪些?根据应用的广度、层次和作用的不同,目前虚拟现实(VR)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应用于旅游领域。

第一种是VRP-MUSEUM网络三维虚拟展馆使传统展馆与互联网和三维虚拟技术相结合,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最大限度地提升现实展馆及展品的宣传效果与社会价值,让公众通过互联网即能真实感受展馆及展品,并能在线参与各种体验。

第二种是VR+旅游是基于地理位置兼容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集成图形数据等数据类型,应用于虚拟漫游、运营管理、应急预案等更符合大数据时代展示和管理的智慧形式——三维空间共享服务视觉感知系统。

第三种是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使用VR沉浸交互体验这类应用中AR技术所占比重较高,把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故事、文化等虚拟出来,叠加到现实场景中,改变目前只靠解说或音频、视频介绍的方式,消除游客无法互动的遗憾。

VR如何助力全域旅游发展?一、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对推进全域旅游战略具有促进作用助力共建共享共建共享是全域旅游的客观需要,虚拟现实技术十分有利于共建共享。

传统的旅游需要考虑交通、景点、酒店等繁琐环节,如今,凭借一台联网设备、一根网线、一套VR设备,就可以真实进入到所选景点,甚至能够游览多个景区景点。

应用VR技术,人机物融合、网络环境下虚实互动、360度无死角的感官体验,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叠加的虚拟世界。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分析解读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分析解读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分析解读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2日浏览次数:121人次作者:admin[字体:大中小 ] 【打印本页】新特点新突破新期待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分析解读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515战略”持续攻坚关键之年。

1月29日,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海口召开,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做了《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创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如何理解把握《报告》的特点?如何总结分享积累的经验规律?笔者概括如下。

《报告》科学客观地总结了2015我国旅游发展的成就,概括起来就是实现了六个可喜转变,积累了六个方面的成功经验。

2015年,旅游部门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亮点频出、好戏连台,创新不胜枚举,成绩可圈可点。

《报告》将2015年我国旅游发展的成就概括为实现了六大转变:一是旅游正从经济建设的边缘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转变;二是旅游正从外交的边缘向外交的前沿转变;三是旅游市场秩序监管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出击、综合治理转变;四是文明旅游从旅游行业行动,向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转变;五是旅游业正从传统模式向创新推动方式转变;六是旅游正从部门推动向党委政府全方位推进转变。

这一评价是客观、科学、准确和理性的,深刻反映了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回顾“515战略”提出的52项工作,都得以全面实施落实,每项工作都有创新和新突破。

小机构干出了大事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引领力、统筹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拓展形成新格局大格局,中央点赞、行业点赞、社会点赞、国际点赞。

2015年,我国旅游业探索形成了创新务实、符合旅游特点的工作路径方法和宝贵经验,这些创新举措的价值将不断凸显和释放。

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动。

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各地旅游业的繁荣离不开各地党委、政府的强力推进和开拓进取。

二是主动作为、敢于亮剑。

旅游部门直面问题、勇于担当,在向旅游市场乱象宣战、5A级景区摘牌、景区门票价格改革等方面主动出击、重拳出击。

2016年全国旅游业运行情况

2016年全国旅游业运行情况

2016年全国旅游业运行情况2017-11-08 14:11:00来源: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大中小][打印] 2016年,全域旅游推动旅游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平稳增长,出境旅游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

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收入3.94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5.2%;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5.6%;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5.1%;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

旅游直接就业2813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6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6%。

一、国内旅游——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

其中:城镇居民31.95亿人次,农村居民12.40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3.22万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71万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88.2元。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1009.1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76.4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长假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8.9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73亿元。

二、入境旅游——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5%。

其中:外国人2815万人次,增长8.3%;香港同胞8106万人次,增长2.0%;澳门同胞2350万人次,增长2.7%;台湾同胞573万人次,增长4.2%。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92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2%。

其中:外国人2165万人次,增长6.7%;香港同胞2772万人次,增长2.3%,澳门同胞481万人次,增长3.1%,台湾同胞509万人次,增长5.0%。

2016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6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6旅游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是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一年。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全国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5.97亿人次,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收入达到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5%。

下面针对2016年旅游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国内旅游市场稳步增长。

2016年国内游客总量达到44.38亿人次,同比增长11.4%。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旅游消费观念的逐渐成熟。

此外,旅游目的地扩大,新的旅游景点和线路的开发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其次,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增长。

2016年出境游达到1.59亿人次,同比增长4.3%。

这主要得益于人民币升值和签证便利化政策的推进,使得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更加便捷。

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主要目的地国家,如泰国、日本、韩国等。

此外,欧洲和北美地区也成为中国游客的新选择。

再次,旅游消费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增加,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更多的人选择自由行、深度游等类型的旅游。

此外,购物、美食、娱乐等旅游消费也得到了提升,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最后,互联网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线旅游逐渐成为主流。

通过互联网,游客可以自主选择线路、预定交通工具和酒店,同时旅游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销售和推广。

互联网的崛起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促进了旅游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总的来说,2016年中国旅游行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升级的推动以及互联网与旅游业的融合,都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景区拥挤、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

在未来,中国旅游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6年旅游行业趋势分析

2016年旅游行业趋势分析

一、全球及国内旅游行业现状1、全球旅游行业现状(1)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为 11.33亿人次,同比增加4.3%,其中新兴目的地游客到访量占据 45%美洲游客以8%勺增速居首;亚太地区2014年国际游客到访量达 2.63亿人次,同比增加 1400万人次,增速为 5%与中东市场增速相同,其中东北亚和南亚,国际游客到访量均实现 7%勺增长。

东北亚主要目的地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增长分别为29% 24%和17% 中国香港,实现8%勺国际游客到访增量。

前往欧洲的国际游客增长3%前往非洲的国际游客增长2% 2014年法国、美国、西班牙和中国位居国际游客到访量前列,其中中国以 5560万人次国际游客到访量,稳居第四位,但同比出现10% 的下降。

预计全球范围内国际游客到访量从2010年到2030年,将以年均3.3%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18亿人次,新兴目的地游客到访量将以年均 4.4%的速度增长,是发达国家年均2.2%增速的两倍。

预计到 2030年新兴经济体的目的地市场份额将占据全球旅游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达到57%含中国在内的新兴目的地旅游市场逐渐成为全球旅游爱好者继欧洲、北美等热门目的地之后普遍关注的旅游景点(2)全球游客旅游花费2014年全球国际游客花费达到12450亿美元,同比增加3.7%。

旅游外汇收入方面,中国和英国分别有所提升,位居第三和第七。

墨西哥重新进入国际旅游收入10大目的地国家,位居第十。

中国澳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跻身全球旅游收入前十,分别以508亿美元和384亿美元列居第五和第十。

亚太区2014年旅游收入达3770亿美元,剔除外汇波动和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增加达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 3.7%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旅游客源市场,海外花费同比增加27%达1650亿美元。

由于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人民币汇率坚挺、旅行设施改善和出境旅游限制减缓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中国游客创造了全球旅游收入的13%2、我国旅游行业现状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完成旅游投资5502.9亿元,同比增长29%比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17%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速度高18%其中,在线旅游投资不断升温,前三季度在线旅游企业投融资额超过450亿元,是2014年在线旅游投融资的2.4倍。

2016年景区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6年景区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5 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市场结构 (按交易规模,从周边 /国内/出境维度)
2015 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市场周边游交易结构 (按交易规模)
国内游 23.1%
周边游 24.3%
出境游 52.6%
其他 47.8%
门票 52.6%
来源:行业公开资料、企业访谈、企业财报、企业电话会议资料及参考其他第三方机构公开发布数据等,根据艾瑞统计 模型核算。
入大众消费时代
气爆棚
营销,提升用户体验
2015 年我国旅游投资首 2015 年底,中国高铁运营 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
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 里程达到1.9 万公里,基
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
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
本覆盖50 万以上人口城
和设施(景区WIFI覆
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 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 盖、快速入园、电子导
有效样本数量
145 家
覆盖地区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
全国,并划分为四大区域:
华北/东北 /西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宁 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华东: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华中/西南: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 华南:广东、广西、海南
2015 年我国居民可支配 2015 年我国私家车保有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
收入为21966 元,增速达 量达到1.24 亿辆,随着私 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
8.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 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 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
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 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 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
01 研究目的及内容
《2016 年中国景区旅游研究报告》是通过随机抽样调研的方法,对全国各区域高星景区( 5A/4A )进行面访或电话访谈,获取相关渠 道资源,为关注在线景区门票市场的运营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企业提供参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

VR能为智慧城市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增强现实或混合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VR的发展方向是介导现实(Mediated Reality,简称MR)。

简单来说,AR应用之后有现实有虚拟,VR应用之后都是虚拟,MR应用之后现实虚拟融为一体;AR是VR的子集合,VR是MR的子集合。

VR应用到旅游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应用的广度、层次和作用的不同,目前虚拟现实(VR)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应用于旅游领域。

第一种是VRP-MUSEUM网络三维虚拟展馆
使传统展馆与互联网和三维虚拟技术相结合,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最大限度地提升现实展馆及展品的宣传效果与社会价值,让公众通过互联网即能真实感受展馆及展品,并能在线参与各种体验。

第二种是VR+旅游
是基于地理位置兼容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集成图形数据等数据类型,应用于虚拟漫游、运营管理、应急预案等更符合大数据时代展示和管理的智慧形式——三维空间共享服务视觉感知系统。

第三种是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使用VR沉浸交互体验
这类应用中AR技术所占比重较高,把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故事、文化等虚拟出来,叠加到现实场景中,改变目前只靠解说或音频、视频介绍的方式,消除游客无法互动的遗憾。

VR如何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一、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对推进全域旅游战略具有促进作用
助力共建共享
共建共享是全域旅游的客观需要,虚拟现实技术十分有利于共建共享。

传统的旅游需要考虑交通、景点、酒店等繁琐环节,如今,凭借一台联网设备、一根网线、一套VR设备,就可以真实进入到所选景点,甚至能够游览多个景区景点。

应用VR技术,人机物融合、网络环境下虚实互动、360度无死角的感官体验,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叠加的虚拟世界。

这个虚拟世界由游客互动共建,游览、偶遇、聊天、交友、购物、娱乐、游戏,多人同时在线互动,VR+旅游给予游客虚拟与现实交互的惊喜
体验,一个全新的产业已开始布局,这将改变景点旅游阶段旅游规模小、队伍小、影响小及与其他行业关联度不高的状态。

国内也有旅行社在门店营销中使用VR技术进行产品和品牌推广,未来有望在全产业链实现VR布局,打造全新的旅游消费体验。

增强产业竞争力
新技术可以在特定的区域范围打通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形成全域旅游创新的业务模式,增强产业竞争力。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VR全景内容越来越丰富,全景摄像机让游客在优酷、暴风影音、乐视或全景客等应用上观看到各种VR全景视频,还可以通过倾斜或旋转手机来调整摄像机角度,手机屏幕实际上成了旅游浏览器。

美国巴特尔研究所在一项研究报告中列出了10个2020年最具战略意义的技术趋势,其中排名第10位的就是增强现实技术。

2018年VR软件的销售额将达到约48亿美元。

二、虚拟现实技术对全域旅游中可能出现的简单模仿具有规避作用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生产互动性的旅游新品,绿色环保、可持续应用。

比如,虚拟现实头盔是最早的虚拟现实显示器它将使用者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该设备具有小巧和封闭性强的特点,且可循环使用,可在虚拟城市、虚拟驾驶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具有在技术操作层面挖掘筛选资源的优势。

VR将地域特色、文化特色、资源特色等诸要素结合起来,避免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

例如,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VR技术对当地特色食品生产线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展示,游客通过VR虚拟视频可以身临其境了解食品生产全过程。

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复制还原已经消失或遭受损毁的旅游目的地,保持当地特色。

三、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当代与历史、境内与境外贯通,扩大全域旅游的国际影响力
贯穿旅游活动的行前、行中和行后。

一个VR眼镜在促销阶段只需要几十元人民币,也是一种很好的旅游纪念品。

通过可搜索全球旅游目的地的行前决策APP,用户在行前对不同目的地进行充分比较,通过查看相关VR全景视频和出行信息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出行目的地,在浏览、参观时,还可以接收到途经建筑的相关数据和历史资料。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将中国丰富多元的优秀文化浓缩到一起,发扬传承,而且还可以让全球用户有身临其境走进中国秀美山川的感觉。

在旅游和科技两方面产生影响。

各行业支持旅游与科技融合的氛围浓厚,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内涵挖掘、旅游服务提升均可以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产品与服务联通、境内与境外贯通。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导游并把熟知的目的地介绍给客源地的潜在消费者,消费者通过VR 技术可以欣赏、游览、互动乃至启程体验,在科技与传统、当代与历史的交错中,感受灿烂的文明和旅游新项目、新产品。

各类旅游目的地通过VR技术为游客提供全域品质、全程满意、丰富多元的旅游新产品和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