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培训教材
合集下载
全套教学课件《高级宏观经济学》-2024鲜版

17
货币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政策协调的方式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 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为了 实现更好的政策效果,需要货币政策 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政策 合力。
政策协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 政策目标的协调、政策工具的协调和 政策时机的协调等。同时,还需要加 强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沟通和协 作,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金融市场结构
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 等,各市场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金融机构
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 、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 者。
24
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
2024/3/27
金融风险类型
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需要针对 不同风险类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024/3/27
29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宏观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将 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 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更 准确地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规律
。
气候变化、环境经济学等跨学 科领域将与宏观经济学更紧密 地结合,形成新的研究热点。
2024/3/27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宏观经济 问题将持续受到关注,如国际 经济政策协调、全球金融市场 稳定等。
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依 据。在失业率较高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或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而在通货膨 胀率较高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 策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然而,需要注意 的是,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可能不成立,因为预期通 货膨胀率的变化会影响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
引入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等因素,对索洛模型进行
货币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政策协调的方式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 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为了 实现更好的政策效果,需要货币政策 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政策 合力。
政策协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 政策目标的协调、政策工具的协调和 政策时机的协调等。同时,还需要加 强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沟通和协 作,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金融市场结构
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 等,各市场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金融机构
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 、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 者。
24
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
2024/3/27
金融风险类型
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需要针对 不同风险类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024/3/27
29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宏观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将 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 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更 准确地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规律
。
气候变化、环境经济学等跨学 科领域将与宏观经济学更紧密 地结合,形成新的研究热点。
2024/3/27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宏观经济 问题将持续受到关注,如国际 经济政策协调、全球金融市场 稳定等。
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依 据。在失业率较高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或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而在通货膨 胀率较高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 策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然而,需要注意 的是,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可能不成立,因为预期通 货膨胀率的变化会影响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
引入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等因素,对索洛模型进行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

功能
劳动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劳动力资源配置、劳 动力价格形成、劳动力流动和就业创造等。
工资水平决定因素及差异原因
决定因素
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决定。
差异原因
不同行业、地区、职位之间的工资差异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行业利润率 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原因造成。
就业政策目标及实施途径
政策目标
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保障 劳动者权益等。
实施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 就业服务和援助等途径来实现就业政策目标。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改革方向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扩 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再就 业等。
利率决定理论
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分析利率水平 及其变动的原因。
政策效应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 收支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 革的意义和措施。
资本市场结构、特点及作用
01
02
03
资本市场结构
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等,以及各市场 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 制。
3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探讨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
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方向
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的建议。
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探讨财政支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
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 进行干预,波动幅度较大。
劳动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劳动力资源配置、劳 动力价格形成、劳动力流动和就业创造等。
工资水平决定因素及差异原因
决定因素
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决定。
差异原因
不同行业、地区、职位之间的工资差异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行业利润率 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原因造成。
就业政策目标及实施途径
政策目标
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保障 劳动者权益等。
实施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 就业服务和援助等途径来实现就业政策目标。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改革方向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扩 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再就 业等。
利率决定理论
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分析利率水平 及其变动的原因。
政策效应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 收支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 革的意义和措施。
资本市场结构、特点及作用
01
02
03
资本市场结构
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等,以及各市场 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 制。
3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探讨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
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方向
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的建议。
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探讨财政支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
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 进行干预,波动幅度较大。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PPT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从 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在这一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市场经 济体制的缺陷也日益明显,其中主要是 垄断现象的出现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 加剧。垄断限制了竞争,市场无法自动 最优地配置社会资源,造成资源浪费, 市场效益低下,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看不见的手”失灵了。此时,以马歇 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诞生了。
三 庸俗经济学 (十八世纪末~)
创始人 萨伊 (十九世纪初)
马歇尔 新古典经济学(十九世纪末)
1890《经济学原理》
凯因斯主义经济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新古典综合派 萨谬尔森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七十年代后) 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凯因斯强调,只有实行国家的调节, 才能使现行的经济形态免于全面毁灭, 才能使个人的动力得以有效地发挥作用。 而国家调节的重心在于“有效需求”的 管理。因此,凯因斯的理论又被称为需 求管理理论。 凯因斯的思想带来 30 年的繁荣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凯因斯的需求管理理论 和政策主张被西方许多国家所接受,从 而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凯因斯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返回
古典经济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 18 世 纪末 19 世纪初的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萨 伊的市场均衡理论,即“供给能够自动 创造其本身的需求”观点,也被称为 “萨伊定律”,是对斯密关于资本主义 “自动调节”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与斯 密一样,萨伊确信供给和需求终将均衡, 并把它上升为市场规律。
供给者一方面总是通过劳动创造效用 及产品价值,另一方面他同时要作为需 求者从市场上得到与供给价值相等的效 用。因此他得出结论:生产给产品创造 需求。 从而萨伊主张,政府不应干涉市场的自 发运动,不要限制价格和限制资本的流 向;要发展对外贸易,不要对外封锁。 萨伊的三位一体理论 返回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将IS-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中,引入BP线来分析汇率、国际资本 流动等因素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政策搭配与协调
在开放经济下,政府需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搭配与协调 ,以实现内外部均衡。
0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实践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税收 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从而 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分析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贸 易保护主义的利弊。
区域经济一体化
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对成员国经济 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国际金融市场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功能和作用,以及国际金融市 场的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 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中央银 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 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存款准备 金率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能力,以及通 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的实践:在实践中,货币政 策通常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中央银 行根据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等 宏观经济指标,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能采取 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和减少 货币供应,以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 济衰退时,则可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 策,如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以 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因素
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技 术进步、制度变迁等,这些因素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时期和 地区而异。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平衡增长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协调发展,而不平衡增长则主张优 先发展某些地区或部门以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政策搭配与协调
在开放经济下,政府需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搭配与协调 ,以实现内外部均衡。
0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实践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税收 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从而 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分析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贸 易保护主义的利弊。
区域经济一体化
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对成员国经济 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国际金融市场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功能和作用,以及国际金融市 场的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 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中央银 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 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存款准备 金率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能力,以及通 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的实践:在实践中,货币政 策通常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中央银 行根据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等 宏观经济指标,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能采取 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和减少 货币供应,以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 济衰退时,则可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 策,如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以 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因素
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技 术进步、制度变迁等,这些因素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时期和 地区而异。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平衡增长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协调发展,而不平衡增长则主张优 先发展某些地区或部门以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宏观经济学培训讲义(8个ppt)7

(3)利用外资的利弊 直接投资:优点风险共担、少外债压力、转变经营 缺点企业控股权可能丧失(八王寺、雪花 间接投资:优点不失控股权、 缺点债务压力 外债规模指标: A债务率=外债余额/年外汇收入(100%) B偿债率=年还本付息额/年外汇收入(20%)
3、汇率政策: 固定汇率制下 高定汇率人为贬值,抬高利率 低定汇率 浮动汇率制下 买进外汇 卖出外汇
第六章 开放的凯恩斯模型—国际经济学 一、为什么要研究开放经济
(一)开放经济:一国可以自由地开展与外部世界 的商品、劳务、资本等的交往。
(二)一国的对外经济活动如何反映?
1、国际收支:一国一定时期,与其他国家经济交 往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关系。
2、国际收支平衡表:
项目
收支差额 借方 贷方
经常项目 对外贸易:出口、进口 非贸易往来:货运服务、旅游、转移支付等
二、对外经济政策
(一)原理:
1、外部均衡即国际收支平衡
2、代数法:BP=(X-M)-F=0
F代表资本净流入
3、几何法(略):BP曲线的导出
(二)对外贸易政策(略)
(三)对外投资政策:
1、原理
在X-M=0 F=0
在X-M>0 F<0对外投资
在X-M<0 F>0吸引外资
2、结论:吸引外资即外资流入是外国在本国国内投 资资金,一方面增加国内的I和C,另一方面增加商品 与劳务的供给。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2120. 12.21M onday, December 21, 2020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1:2 6:1901: 26:1901 :2612/ 21/2020 1:26:19 AM
宏观经济培训课件(PPT 104页)

工具:存款准备金,利率,公开市场业务。
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对扩张总需求的作用是间接 地,其效果是不确定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如果 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是无效的。更 看重的是财政政策的效果。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政策建议
经济危机 国家干预经济
采取赤字财政政策, 通过扩大财政支付 来增加投资,刺激
主要阐述如何解决就业、利息、货币、投资等问题,以缓 解经济危机。
核心观点:(1)价格向下刚性导致经济不能自我调节; (2)政府实施稳定政策可以防止经济波动及衰退。
凯恩斯《通论》核心内容
有效需求是指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平衡状 态时的总需求,也就是企业家的生产能够获得最 大利润时的总需求。在这种状态下,能实现充分 就业。——社会资源被充分利用,没有失业人口 和闲置设备。但商品的供给通常是稳定的,而需 求的变化却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往往会 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状态。
Adam Smith,1776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大卫•休谟(1752)讨论了 货币投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1927年,《产业波动》 著作出版,试图对经济 周期提供解释。
古典宏观经济学核心结论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
价格的灵活变动保证市场出清(均衡)
如果在某一利率水平上,储蓄大于投资,利率有下降的倾 向;储蓄小于投资,利率则有上升的趋势。正是利率的这 种上下灵活变动的性质,使得信贷市场(credit market) 处于均衡状态,即储蓄量等于投资量,或曰市场出清。
1.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
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对扩张总需求的作用是间接 地,其效果是不确定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如果 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是无效的。更 看重的是财政政策的效果。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政策建议
经济危机 国家干预经济
采取赤字财政政策, 通过扩大财政支付 来增加投资,刺激
主要阐述如何解决就业、利息、货币、投资等问题,以缓 解经济危机。
核心观点:(1)价格向下刚性导致经济不能自我调节; (2)政府实施稳定政策可以防止经济波动及衰退。
凯恩斯《通论》核心内容
有效需求是指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平衡状 态时的总需求,也就是企业家的生产能够获得最 大利润时的总需求。在这种状态下,能实现充分 就业。——社会资源被充分利用,没有失业人口 和闲置设备。但商品的供给通常是稳定的,而需 求的变化却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往往会 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状态。
Adam Smith,1776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大卫•休谟(1752)讨论了 货币投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1927年,《产业波动》 著作出版,试图对经济 周期提供解释。
古典宏观经济学核心结论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
价格的灵活变动保证市场出清(均衡)
如果在某一利率水平上,储蓄大于投资,利率有下降的倾 向;储蓄小于投资,利率则有上升的趋势。正是利率的这 种上下灵活变动的性质,使得信贷市场(credit market) 处于均衡状态,即储蓄量等于投资量,或曰市场出清。
1.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
(2024年)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2024/3/26
相互补充
微观经济学为宏观经济学提供基础,宏观经济学为微观经济学提 供背景。
5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
研究整个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以 决定国民收入与就业水平。
均衡分析
探讨各种市场和经济总体的均衡状态 及其实现条件。
2024/3/26
动态分析
引入时间因素,分析经济变量随时间 变化的过程及规律。
物价
探讨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及紧缩的机理与调 控。
2024/3/26
就业
分析就业水平、失业原因及政策对就业的影 响。
国际收支
研究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变动及国际经济关 系。
4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
研究方法相似
都使用数量分析、均衡分析等方法。
03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途径
包括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推动清洁能源革命、加强全球环境治理等。
2024/3/26
26
07 总结与展望
2024/3/26
27
本书内容回顾与总结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等关键指标的详细
解释。
2024/3/26
宏观经济政策
深入探讨了财政政策、货币政 策以及供给管理政策在宏观经 济调控中的应用。
经济增长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等。
经济增长模型
如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等,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动 因和机制。
24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实践
2024/3/26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特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往往呈现出更高的波动性 和不稳定性。
2024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PDF版1

国民收入决定因素及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因素
主要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方面。
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主要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等。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国民收 入的决定过程。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
01
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
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当经济增长率提高时,
资金流动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会影响两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均衡状态。例如,当货币 市场资金紧张时,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从资本市场转移到货币市场,从而影响资本市场的均 衡。
政策调控
中央银行和政府的政策调控会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产生影响。例如,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 币政策工具来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而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工具来影响资本市场的均衡。 这些政策调控措施会对两个市场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国民收入、经济增 长、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等 宏观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相互联系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经济学 的重要分支,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 充。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延伸和扩 展。
区别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 (如家庭、企业等)的经济行为和经 济活动,而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个经 济体系的总量变化和经济周期波动等 宏观经济现象。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
生产法
通过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最终成果来计算GDP, 包括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
支出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计算GDP,包括消费、投资、 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计算最终产品价值时用增值法(value added), 计算在生产不同阶段增加产值,即计算销售产品 收益与为生产该产品购买的中间产品费用之间差 额。GDP作为流量,仅度量某一个时期(例如一 年内)新生产产品价值,不计算以前时期产值。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10
锋,CCER,2002秋季
9
锋,CCER,2002秋季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2)
•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 而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
• 最终产品指(final products)指最后使用者购买 的全部商品和劳务,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指作为生产要素继续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产 品和劳务。
• “宏观(Macro-)”是希腊文表 示“大”的词根。这提示了宏观 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点:与微观 经济学研究厂商,消费者行为等 个量对象相对应,宏观经济学是 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 律的学科。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2
锋,CCER,2002秋季
宏观经济变量
•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宏观经济总量,可能是个量相 加得到的总和,如总消费是每个消费者消费量的 总和,总投资是每个厂商投资的总和。也可能是 个量的平均量,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平 均数。
• 实际上,宏观对象与部门或某个地区的局 部性整体不是一个概念,因而,部门和地 区宏观调控是不科学概念矛盾,在实践上 可能增加市场干预的随意性,带来效率损 失。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5
锋,CCER,2002秋季
国民收入帐户
• 国民收入帐户的发明和运用被称为“世纪 性杰作”。美国商业部长威廉、戴利认为: “当我们要寻找商务部的先驱们创造的对 美国影响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国民经济 帐户——今天称之国内生产总值或GDP— —的发明则当之无愧”。他的评价得到美 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经济学诺贝尔 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 政要和学者赞同。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3)
• GDP是反映国民经济总量活动的最重 要单个指标,但仍存在问题。
• 第一,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 一些没有经过市场交换程序的经济活动, 如家务劳动, DIY活动等,不在GDP 统计范围以内。
• 第二,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 大局限性。GDP反映产量变动,但产 量变动不等于福利变动:精神满足程度, 闲暇福利,分配状态,环境质量等。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12
锋,CCER,2002秋季
支出法
• 1,消费(consumption):即居民支出,一般占到GDP一半 以上。
• 2,固定投资(fixed investment):分居民住房投资和企业固 定投资,“固定”表示这类投资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分为 括重置投资(replacement investment)与净投资。
3
锋,CCER,2002秋季
宏观与微观: Fallacy of Composition
• 很多在个体或微观成立的道理,不能因此断定在 在整体或宏观同样成立,否则会出现合成推理的 谬误。
• ——站在凳子上看猴戏? • ——节俭的悖论(paradox of thrift)? • ——降低汇率扩大市场?
第13讲,宏观经济学概论
• 1,宏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变量 • 2,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 3,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方法 • 4,国民收入帐户其它总量 • 5,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演变
– 参考阅读: 卢锋《经济学原理(中国版)》第22-23章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1
锋,CCER,2002秋季
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8
锋,CCER,2002秋季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是国民收入帐 户的核心概念,它度量一定时期 (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 一国经济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 的当期生产总值。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7
锋,CCER,2002秋季
国民收入帐户:产生背景
•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对经济 运行整体情况的信息需求比任何时侯都 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 系应运而生;
• 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需要上升,推动 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
• 后来由于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 合作和不断努力,国民收入帐户统计不 断改进和丰富。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6
锋,CCER,2002秋季
国民收入帐户
• 如果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 入帐户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示意图。虽 然它没有解释发动机如何进行工作,但是 标示了汽车关键部件的名称,并且显示了 这些部件如何相互联系。因而,如同想要 安装发动机,必须首先读懂发动机机械示 意图一样,要想理解宏观经济运行,首先 需要了解国民收入帐户知识。
• ?找火柴的农妇 • ?纠正找零钱错误的陈景润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4
锋,CCER,2002秋季
“宏观调控”对象过宽
• “宏观”一词在实际运用存在一个偏颇, 就是从学术论文到官方文件,都经常提到 部门性或地区性所谓“宏观调控”问题。 不仅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经常以宏观调控名 义进行经济干预,地方政府把它们的管理 和干预活动看作宏观调控。
•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 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货币存量, 政府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 等。利用这些表示经济活动特点方面的概况性指 标(summary measures),宏观经济学家能够对 宏观经济变动的大致轮廓给以描述和分析。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11
锋,CCER,2002秋季
பைடு நூலகம் 支出法
• 产品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 • 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 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 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 市场价值。采用产品支出法计算GDP时, 统计对象主要包含以下项目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10
锋,CCER,2002秋季
9
锋,CCER,2002秋季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2)
•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 而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
• 最终产品指(final products)指最后使用者购买 的全部商品和劳务,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指作为生产要素继续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产 品和劳务。
• “宏观(Macro-)”是希腊文表 示“大”的词根。这提示了宏观 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点:与微观 经济学研究厂商,消费者行为等 个量对象相对应,宏观经济学是 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 律的学科。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2
锋,CCER,2002秋季
宏观经济变量
•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宏观经济总量,可能是个量相 加得到的总和,如总消费是每个消费者消费量的 总和,总投资是每个厂商投资的总和。也可能是 个量的平均量,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平 均数。
• 实际上,宏观对象与部门或某个地区的局 部性整体不是一个概念,因而,部门和地 区宏观调控是不科学概念矛盾,在实践上 可能增加市场干预的随意性,带来效率损 失。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5
锋,CCER,2002秋季
国民收入帐户
• 国民收入帐户的发明和运用被称为“世纪 性杰作”。美国商业部长威廉、戴利认为: “当我们要寻找商务部的先驱们创造的对 美国影响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国民经济 帐户——今天称之国内生产总值或GDP— —的发明则当之无愧”。他的评价得到美 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经济学诺贝尔 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 政要和学者赞同。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3)
• GDP是反映国民经济总量活动的最重 要单个指标,但仍存在问题。
• 第一,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 一些没有经过市场交换程序的经济活动, 如家务劳动, DIY活动等,不在GDP 统计范围以内。
• 第二,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 大局限性。GDP反映产量变动,但产 量变动不等于福利变动:精神满足程度, 闲暇福利,分配状态,环境质量等。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12
锋,CCER,2002秋季
支出法
• 1,消费(consumption):即居民支出,一般占到GDP一半 以上。
• 2,固定投资(fixed investment):分居民住房投资和企业固 定投资,“固定”表示这类投资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分为 括重置投资(replacement investment)与净投资。
3
锋,CCER,2002秋季
宏观与微观: Fallacy of Composition
• 很多在个体或微观成立的道理,不能因此断定在 在整体或宏观同样成立,否则会出现合成推理的 谬误。
• ——站在凳子上看猴戏? • ——节俭的悖论(paradox of thrift)? • ——降低汇率扩大市场?
第13讲,宏观经济学概论
• 1,宏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变量 • 2,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 3,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方法 • 4,国民收入帐户其它总量 • 5,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演变
– 参考阅读: 卢锋《经济学原理(中国版)》第22-23章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1
锋,CCER,2002秋季
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8
锋,CCER,2002秋季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是国民收入帐 户的核心概念,它度量一定时期 (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 一国经济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 的当期生产总值。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7
锋,CCER,2002秋季
国民收入帐户:产生背景
•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对经济 运行整体情况的信息需求比任何时侯都 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 系应运而生;
• 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需要上升,推动 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
• 后来由于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 合作和不断努力,国民收入帐户统计不 断改进和丰富。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6
锋,CCER,2002秋季
国民收入帐户
• 如果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 入帐户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示意图。虽 然它没有解释发动机如何进行工作,但是 标示了汽车关键部件的名称,并且显示了 这些部件如何相互联系。因而,如同想要 安装发动机,必须首先读懂发动机机械示 意图一样,要想理解宏观经济运行,首先 需要了解国民收入帐户知识。
• ?找火柴的农妇 • ?纠正找零钱错误的陈景润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4
锋,CCER,2002秋季
“宏观调控”对象过宽
• “宏观”一词在实际运用存在一个偏颇, 就是从学术论文到官方文件,都经常提到 部门性或地区性所谓“宏观调控”问题。 不仅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经常以宏观调控名 义进行经济干预,地方政府把它们的管理 和干预活动看作宏观调控。
•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 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货币存量, 政府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 等。利用这些表示经济活动特点方面的概况性指 标(summary measures),宏观经济学家能够对 宏观经济变动的大致轮廓给以描述和分析。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卢
11
锋,CCER,2002秋季
பைடு நூலகம் 支出法
• 产品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 • 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 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 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 市场价值。采用产品支出法计算GDP时, 统计对象主要包含以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