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疾病影像诊断
《眼科影像学》PPT课件

通过对眼部影像的解读,协助医生对 眼部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提高眼科疾病的诊疗水平。
发展历程
早期阶段
X射线、超声波等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主要用于眼眶骨折、异 物定位等。
中期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CT、MRI等高分辨率影像 技术在眼科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对眼部结构和病变的认识。
当前阶段
眼科影像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通过图像识别和分析,辅助医生进 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眼科影像学的应用范围
眼眶疾病
眼眶骨折、炎症、肿瘤等疾病 的诊断和评估。
眼底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 离、黄斑病变等眼底疾病的诊 断和监测。
眼肌疾病
斜视、眼肌麻痹等眼肌疾病的 诊断和评估。
眼肿瘤
眼球内肿瘤、眼睑肿瘤等的诊 断和评估。
THANKS
感谢观看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层分离,其影像学表现 为视网膜皱褶和脱离。
视网膜脱离的影像学表现为视网膜皱褶和脱离,通常在眼 底镜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中观察到。在超声波检 查中,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表现出异常的回声特征。
眼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眼肿瘤是眼部发生的肿瘤,其影像学表现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和位置。
白内障的影像学表现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的眼病,其影像学表现为晶状体密度增高,呈不均 匀的灰白色。
白内障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依赖于晶状体混浊的程度和位置。轻度混浊时,晶状体 密度略有增加,而重度混浊时,晶状体密度显著增高,且不均匀,导致整个晶状 体呈灰白色。在超声波检查中,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回声增强,且声衰减增加。
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
病情监测
通过定期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眼部病变的变化情况,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 依据。
《眼科影像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眼科 OCT 的应用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技术在眼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各种眼部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视网膜疾病诊断
OCT 可用于多种视网膜疾病的诊断,例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 、视网膜脱离等。
OCT 可以提供视网膜的详细图像,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 度,并监测治疗效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的结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CT) 是一种复杂的仪器,由多个关键组件组成,这 些组件协同工作以生成高质量的视网膜图像。 OCT 系统主要包含光源、干涉仪、扫描系统、图像处理系统等。
光源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使用低相干光源,如超发光二极管 (SLED) 或可调谐 激光器,以产生用于扫描眼睛结构的特定波长的光束。
本高
眼科 OCT 设备的购买和维护成本较高,包括仪器本身、耗材、软件升级等 方面的支出。 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和医疗机构来说,可能会成为一个负担。
操作复杂
OCT 设备的操作需要专业的培训和经验。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设备的各 项功能,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参数和操作模式。此外, OCT 设备的校准和维护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
SLED 提供宽带光谱,从而实现高分辨率成像,而可调谐激光器则提供更好 的灵活性,允许在不同的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
干涉仪
干涉仪是 OCT 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产生并测量光束的干涉信号。 干涉仪通常采用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它将光束分成两束,分别照射到参 考镜和样品上。 两束光束反射后发生干涉,干涉信号被探测器接收,用于重建样品的结构 信息。
屈光手术评估
眼科 OCT 可用于评估屈光手术前后的眼部结构,例如角膜厚度、形状和视 网膜结构。
医学影像职称晋升专题报告(眼科)

医学影像职称晋升专题报告(眼科)1. 简介本报告旨在探讨医学影像在眼科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眼科医生在职称晋升中如何充分发挥医学影像技术的作用。
2. 医学影像在眼科中的应用医学影像在眼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提供详细的眼部结构和组织图像,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下面是医学影像在眼科中常用的几种技术:- 超声眼科:通过超声波对眼部进行扫描和成像,能够观察到眼内结构的形态和功能情况,帮助检测眼部疾病和判断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利用红外光对眼内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能够观察到视网膜、视神经盘和黄斑等部位的微细结构,对于眼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非常有价值。
- 视网膜摄影:通过摄影技术对视网膜进行拍摄和记录,可用于观察视网膜血管、视盘变化等,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3. 医学影像在眼科职称晋升中的作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为眼科医生的职称晋升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医学影像在眼科职称晋升中的几个方面作用:- 辅助诊断:医学影像可以提供更多的实际数据和图像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通过解读医学影像结果,眼科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术前评估:眼科手术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手术前的评估工作。
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帮助眼科医生对患者眼部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准确判断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疗效评估:通过使用医学影像技术,眼科医生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这些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医生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证明其治疗水平和技术能力。
4. 结论医学影像在眼科职称晋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辅助眼科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为医生的职称晋升提供有力的支持。
眼科医生应充分利用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眼科医疗服务。
眼科oct原理

眼科OCT原理介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非侵入式眼科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眼科诊断和治疗。
OCT通过测量反射光的干涉信号来获取眼睛组织的微观结构信息,可以实时生成高清晰度的视网膜断层图像,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与治疗依据。
OCT原理OCT技术与光学干涉计量(Interferometry)原理有关。
其基本原理如下:1. 低相干光源的使用OCT使用低相干光源,例如近红外光,以减小光的相干长度,从而降低光的散射。
2. 光的分束与干涉OCT光束通过光学器件被分成两束:采样光和参考光。
采样光经过眼睛组织后,与参考光重新汇聚。
两束光发生干涉,产生干涉光信号。
3. 干涉信号的检测通过改变参考光的光程差,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的干涉信号。
这些干涉信号被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数字处理。
4. 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通过对干涉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可以生成眼睛组织的断层图像。
这些图像能够提供关于眼睛各部分的微观结构信息,如视网膜的各层结构和病变情况等。
OCT应用领域OCT技术在眼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涵盖了许多眼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以下是OCT在眼科领域的几个常见应用:1. 视网膜疾病的诊断OCT技术可以用于视网膜疾病的早期诊断,如黄斑裂孔、角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
通过观察视网膜断层图像,医生可以了解到病变的具体位置和程度。
2. 青光眼的监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通过OCT可以测量眼部组织的厚度和形态变化,从而监测青光眼的发展情况,指导治疗策略。
3. 白内障手术前的规划在白内障手术前,医生可以使用OCT来评估患者的眼睛健康状况。
通过分析角膜形态和视网膜状态,可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并减少手术风险。
4. 视光学矫正OCT可以帮助进行视光学参数的精确测量,如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等。
这些参数对于眼镜或隐形眼镜的配戴具有重要意义。
OCT的优势和局限性OCT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眼科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多优势。
光学断层扫描(oct)诊断标准

光学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眼科影像诊断技术,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实践中。
它能够以毫米级的分辨率,非接触、无创地获取眼部结构的横截面图像,为眼科医生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制定光学断层扫描的诊断标准对于促进眼科诊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光学断层扫描在眼科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我们需要制定严格的诊断标准。
本文旨在探讨光学断层扫描的诊断标准,并提出以下建议:一、扫描操作标准1.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进行光学断层扫描时,需保证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和灵敏度。
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扫描操作,以确保所得图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观察环境的标准化扫描前需确保观察环境的明亮度和稳定性。
避免强光、弱光等环境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3. 患者配合的要求在进行扫描时,患者需配合医生的指导,保持眼部稳定不动,并完成不同角度的扫描,确保获取全面的眼部结构信息。
二、图像质量评估标准1. 分辨率和清晰度对于光学断层扫描所得的眼部横截面图像,需评估其分辨率和清晰度。
确保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眼部组织的细微结构,以便医生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2. 噪点和伪影的识别和处理在图像质量评估中,需要识别并处理图像中的噪点和伪影,以确保所得图像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诊断标准的制定1. 正常眼部结构的标准制定正常眼部结构的标准,包括视网膜、黄斑区、视神经头等眼部结构的正常形态和特征。
这对于诊断眼部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疾病诊断的标准针对不同的眼部疾病,制定相应的诊断标准。
对于青光眼、黄斑变性、白内障等眼部疾病,需要明确其光学断层扫描的诊断标准,以便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光学断层扫描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眼科影像诊断技术,其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眼科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规范的扫描操作、图像质量评估和诊断标准的制定,将能够确保光学断层扫描在眼科临床实践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眼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全景

眼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全景眼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感觉器官,它不仅让我们能够看到世界,还能传递大量的信息给大脑。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各种眼科疾病。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眼科医生依赖于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眼科疾病以及现代影像学诊断技术对这些疾病的应用。
一、角膜屈光状态评估技术角膜是人眼最外层、透明呈球面形态结构,在光线通过时具有折射作用,并参与成像。
近视、远视和散光等问题都与角膜弯曲度相关。
传统的检查方法主要依靠医生经验进行裸眼视力检查和屈光度测量,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
现代眼科影像学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靠、无创、快速的角膜屈光状态评估方法。
其中,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非接触式成像技术,通过测量从角膜表面到内部各层结构的光反射来生成图像。
OCT可以提供详细的角膜形态学信息,并且能够定量评估角膜的厚度、曲率和形状等指标,为眼科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二、青光眼早期筛查技术青光眼是一种导致视神经逐渐受损并引起视力损失的慢性眼病。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保护视力至关重要。
传统的青光眼筛查主要依赖眼压测量以及视野检测等手段,这些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全自动静态计算机化图像处理系统(GDX VCC)被广泛应用于青光眼早期筛查。
该系统利用红外激光扫描射线成像,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评估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
通过分析深层图像,并与正常数据库进行比较和对比,医生能够发现早期青光眼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三、眼底疾病影像学检查技术眼底是眼睛内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视网膜、视杯和视盘等。
许多眼科疾病如黄斑变性、静脉阻塞和硝真盘水肿等都可以通过观察眼底来进行诊断和监测。
传统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间接眼底镜或直接眼底镜观察。
然而,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数码摄影系统如今已广泛应用于眼科医学中。
眼科常用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科常用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目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十余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非接触性、非损伤性对眼内组织结构进行断层扫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是继X线、CT、MRI、超声诊断之后又一种新的光学诊断技术。
目前已广泛用于视网膜疾病和青光眼的诊断和研究,对黄斑病变的揭示更显示其独有的临床应用价值。
【适应证】1.常见黄斑疾病OCT图像(1)黄斑裂孔1)特发性黄斑裂孔。
2)外伤性黄斑裂孔。
(2)黄斑视网膜前膜。
(3)黄斑囊样水肿。
(4)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
(5)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6)视网膜劈裂症。
(7)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
(8)高度近视眼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劈裂。
(9)先天性视盘小凹。
2.青光眼的OCT图像(1)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2)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分析。
(3)视盘的定量分析。
【准备工作】OCT处于备用状态,告知被检者操作的目的。
【操作方法】1.将受检者相关资料输入电脑,保存数据。
2.图像扫描(1)自然瞳孔或散瞳后检查。
(2)根据扫描部位的不同,选择相应的OCT固视模式(前段、黄斑、视神经)、扫描方式(线性扫描、三维扫描、放射状扫描)、扫描长度及分辨率。
(3)受检者面向眼底摄像头,下颌置于颏架上,额头顶住前方,将光线通过瞳孔射入眼底,将镜头对准被检眼。
(4)嘱受检者用被检眼注视内固定点(或对侧眼注视外固视点),调节内/外固视点,直至在眼底成像监视器上获得欲扫描部位的清晰眼底图像及OCT图像。
(5)扫描开始后,上下调节OCT控制版面上的interferometer 滑轮,直至在电脑监视器上显示出扫描部位的OCT图像,冻结图像,储存。
【注意事项】1.检查前应当询问病史,便于选择正确的扫描部位和扫描方式。
2.了解受检者的屈光状态,并根据屈光状态适当调节扫描轴深。
3.开始扫描前,前后移动裂隙灯显微镜,调节调焦旋钮和背景照明灯亮度,以获得清晰的眼底图像。
眼科常用检查—特殊检查

一、视觉电生理检查
客观的视功能检查,检测视觉器官的生物电活动 1.眼电图(EOG):记录眼睛的静息电位 2.视网膜电图(ERG):记录在光刺激下(包括图像)视
网膜的电位变化 3.视觉诱达视皮质层所引起的电位 变化。
二、眼底血管造影
将造影剂注射入人体,利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的眼底 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过程的检查方法。 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情 况 2.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GGA):反映脉络膜血管的情况
三、眼科影像学检查
(一)眼超声检查:A超、B超、超声生物显微镜 (二)CT (三)MRI (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诊断黄斑部疾病 (五)其他:角膜内皮镜、角膜地形图、角膜共焦显微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眶骨改变,眶外蔓延。
炎性假瘤
炎性假瘤
泪腺炎性假瘤
内分泌性突眼
• 分型: • (1)Graves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并有
Graves眼征,多双眼受累。 • (2)眼型Graves病,甲状腺功能正常但有
Graves眼征,常单眼受累。 • 病因:原因不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
疾病。
内分泌性突眼
眼部感染性炎症 (急性蜂窝组织炎和脓肿)
眼部感染性炎症 (急性蜂窝组织炎和脓肿)
眼部感染性炎症 (眶骨髓炎、骨膜炎)
• CT:骨膜炎为眶骨内缘带状高密度影与肌肉密 度相似。骨髓炎为骨质破坏与增生,破坏区 为软组织替代,可见小死骨片。
• MRI:能在骨质破坏之前发现早期病灶。
眼部感染性炎症(视神经炎)
内分泌性突眼(MRI)
内分泌性突眼(CT)
眼科肿瘤
• 按部位分类: 眼眶肿瘤 眼球内肿瘤 眼睑及眼球表面肿瘤
• 眼眶间隙: 肌圆锥内间隙(眼直肌及筋膜围成) 肌圆锥外间隙(眼外肌与骨膜之间) 眼眶骨膜与骨壁之间潜在间隙
良性肿瘤局限单个间隙 恶性肿瘤累及二个以上间隙
眼科肿瘤(眼眶原发性良性肿瘤 )
CT扫描
• 薄层扫描:层厚、层距5mm; • 高分辨率CT:显示微细结构、细小异物和早期骨质破坏; • 放大扫描:扫描条件相同情况下提高图像分辨率; • 增强动态扫描:
适应症:1.鉴别血管性病变; 2.显示脓肿以利引流; 3.显示病变侵犯范围; 4.了解肿块内的坏死囊变及富血管程度
MRI扫描
• 常规用头颅线圈; • 眼表面线圈:发现眼球内和眶隔前微小病变
• 鉴别诊断(均引起视神经增粗) • 视神经炎:边缘模糊,有视力障碍; • 视神经脑膜瘤:边缘光滑,可见“双轨征”(即
视神经鞘增厚,而视神经纤维正常), 无视力障碍; • 视神经胶质瘤:局灶性,边缘光滑,早期出 现视力障碍。
眼部感染性炎症(视神经炎)
炎性假瘤
• 与副鼻窦炎、自身免疫性反应和病毒感 染有关的慢性非特异性炎变。
眼部创伤(眶壁骨折)
眼部创伤(眶壁骨折)
眼部创伤( Blowout fracture )
眼部创伤(软组织损伤)
• 眼球内血、气肿 • 眶内血、气肿 • 眼外肌、视神经出血
眼球创伤(球内血、气肿)
眼部炎症疾病
• 眼部感染性炎症 • 炎性假瘤
眼部感染性炎症
• 病因:副鼻窦炎症,眶周皮肤感染,齿源性 • 感染,异物残留,海绵窦血栓性静脉
• 眼球突出:中、重度,多为双眼; • 眼外肌增粗:双眼对称性,下直肌>内直肌>上直肌
>外直肌,梭形,肌腹增粗肌,但止点不粗。 • 眶内脂肪容量增加,球后间隙清晰,突眼。 • 中毒性视神经炎:视神经增粗,眼睑增厚。 • 无眼环增厚,眶内无肿块。
内分泌性突眼(鉴别诊断)
• 眼外肌增粗: Graves眼征:梭形增粗,仅肌腹增粗; 炎性假瘤:圆锥形增粗,肌腹和肌止点均 增粗; 颈动脉海绵窦瘘:梭形增粗伴眼上静脉迂 曲扩张。
眼球变异(缺损性囊肿小眼症)
眼部创伤
• 分类:穿通伤 钝挫伤
• 基本表现:眶骨骨折 异物存留
•
软组织挫裂伤 血肿 气肿
• 并发症:脑脊液漏 脑膜脑膨出 泪囊瘘道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眶内感染
眼部创伤(影像学表现)
• CT: 显示骨折部位、数目和移位情况; • 发现碎骨片、异物、血肿和气肿等; • 观察颅内情况及有无并发症。 • MRI: 显示非金属异物、铁锈等;观察软组织
眼部疾病
• 先天性变异 • 创伤 • 炎症与感染 • 内分泌性突眼 • 眼眶原发性与继发性肿瘤 • 眼球疾病 • 眼眶血管性病变
眼部先天性变异
• 病因:遗传、生物、机械、 化学、营养代谢因素。
• 表现:眼球变异 眼眶异常 视神经发育不良 泪器异常 眼睑变异
眼眶变异(小眼眶)
眼眶变异( Apert’s syndrome )
• 好发于中年人,单眼多见,双眼多为儿 童;
• 突出症状:突眼、眼痛。
炎性假瘤(CT)
• “虚”,眶内脂肪影模糊;眼外肌、视神经边缘模糊;
眶内肿块边缘模糊。Fra bibliotek• 眶内肿块:少部分形态规则,边缘光滑。
• 眼外肌增粗:单眼>双眼,单肌>多肌,
•
内直肌>外直肌>上、下直肌>斜肌。
• 眼环增厚,视神经增粗,泪腺肿大,眼球突出;
眼科疾病影像诊断
前言
眼部解剖结构复杂,疾病种类繁多,涉及学 科广泛。80年代以后,CT和MRI的相继问世 ,使传统影像学方法无法窥测的解剖结构及 其相应的眼科疾病、毗邻关系和内部特征等 得到精确的显示,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了形 态学依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参阅了有关专 著和文献,感到收益非浅,将一点体会馈赠 于此,以益资源共享。
(眼球、眼外肌及视神经等)损伤;多 方位观察伤情。
眼部创伤(异物)
• 高密度:顺磁性(钢、铁) 非顺磁性(铜)
• 中等密度:泥沙、石、玻璃等 • 低密度:植物、竹、木等
眼部创伤(异物)
眼部创伤(异物)
眼部创伤(眼眶骨折)
• 眶壁骨折 • 眼眶爆裂性骨折(Blowout fracture)
外界暴力直接作用于眼眶、眼球,眶内压力 剧增,导致眶壁骨折,眶内容物突入副鼻窦 内。
炎,菌血症,白血症等。 • 解剖学基础:眶内与眶周动、静脉有广泛的
吻合,且静脉系统无静脉瓣。
眼部感染性炎症
• 急性蜂窝组织炎和脓肿 • 眶骨骨膜炎和骨髓炎 • 视神经炎
眼部感染性炎症 (急性蜂窝组织炎和脓肿)
• CT表现 早期:眶内脂肪密度增高,眼外肌和视神经增 粗,边缘模糊,眼睑和眼环增厚; 后期:出现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 清,密度不均,可“埋没”眼外肌和视神经 。 脓肿内的气体为确诊的证据
• 血管性肿瘤:海绵状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 淋巴管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
• 神经源性肿瘤:视神经胶质瘤 脑膜瘤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眼科肿瘤(眼眶原发性良性肿瘤 )
• 泪腺肿瘤:泪腺混合瘤 • 先天性肿瘤:皮样囊肿
; • 脂肪抑制技术:提高发现微小病变的敏感性; • 眼球运动MRI动态扫描:观察眼球运动情况。
眼眶平片
• 20度后前位片:显示两侧眶顶、蝶骨 小翼、眶上裂、眶周、上颌窦、额窦和 前组筛窦。
• 枕颏后前位片:显示同前,但对于眼 球突出的患者摄片时较舒服且方便。
正常CT解剖
正常MRI解剖
后前位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