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地图知识点-高考必考点
高中地理-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1.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鼔、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2)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南北半球划分: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南北半球的判断:度数后面跟N是北半球度数后面跟S是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断:小于20°,一定在东半球大于160°,一定在西半球大于20°,小于160°,看度数后面跟W在西半球,跟E在东半球经纬网的应用:A利用经纬网定位B利用经纬网判方向地理方向确定的基本原则①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经线上,距北极点近者在正北方,距南极点近者在正南方②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它们只有正东方或正西方的关系。
具体比较时,应将两地置于经度差小于180°的范围(劣弧)内比较东西方向。
③两点所在的经纬线均不相同:可将其先按纬度数进行南北方位比较、按经度和进行东西方位比较,然后叠加综合。
两地分别为东、西经时,若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若两地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读方向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离北极点近的地方为北方,从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南方;离南极点近的地方为南方,从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北方。
高三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地球是一个呈椭球体的天体,其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极半径约为6357公里,而赤道半径约为6378公里。
地球的形状是由于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使得赤道部分扩张,极点部分压缩,导致了地球的膨胀。
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而地球的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都对人类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转使得地球上的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而公转则造成了四季的变化。
三、地球的经纬度系统地球的经度指的是从地球上的起点到一条经线的弧长,主要用来测定地理位置的东西向距离,以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为基准。
而地球的纬度则是指地球上某一点与地球赤道之间的角度,以地球赤道为基准,分为北纬和南纬。
四、地球的地理分区地球被分为七大洲和五大洋。
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而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五、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是用来呈现地球表面特征的平面图。
在地图上,我们需要使用一些符号和注解来表示各种地质、气候和人文特征。
同时,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实际距离与地图上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六、地球上的气候与生态地球上的气候是由地球的自转、公转、水文循环以及陆地分布等因素综合影响所形成的。
气候的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生活。
七、地球的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球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但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地球的资源面临着枯竭和破坏的威胁。
因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八、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与文化交流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化等方面。
这些活动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地球上的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根据历年高考失分比较多的科目,为考生总结了一些答题注意细节及经验,请考生一定注意,以免丢分不该丢失的分数而追悔莫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一、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应用1.常用经纬网图的判读类型侧视图俯视图常见演变简图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判读要领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
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2.经纬网的应用定方向(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 ,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 ,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定距离(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 111 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 千米·cos θ ( θ为该经线的纬度数)(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
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计算出两点间距离定范围(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特别提醒: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地图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地图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图专题是高考地理必备的重点内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图,可以方便地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形、气候、人口、文化等等。
因此,对于高考地理考生来说,地图专题的掌握程度至关重要。
下面就是一些地图专题必备的考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 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图例、方位、投影、坐标系等。
比例尺是指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和角度;图例则是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的解释;方位是指地图上各个方向的标示,常用的有真北方向和磁北方向;投影则是将地球的曲面展开成平面的方法,不同的投影方式会对地图的形状和大小产生影响;坐标系则是地图上的一组坐标系统,可以用来标示地球上任意一个点的位置。
高考地理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要素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 地图的分类及制图技巧地图主要分为物理地图、政治地图、经济地图、气候地图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地图都有其特点和制作技巧。
例如,制作物理地图需要注意地形的变化和高度差异,经济地图需要反映土地、水资源和农林业等方面的信息。
制图技巧方面,则需要掌握图式、比例、颜色、密度和符号等方面的知识,以制作出清晰、准确的地图。
3. 区域地图及其分析方法区域地图主要是通过绘制某一特定区域的地图来分析该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在制作区域地图时,需要注意各种地形、气候、生态和人口等方面的标示,可以采用大比例尺、带有高程线等方法来展示地形信息;在经济方面则需要标出各种资源的分布以及经济活动的热点区域;在社会方面则需要反映人口密度、文化等信息。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区域地图的绘制方法和分析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所研究的区域的特点。
4. 地图与实地考察地图与实地考察是高考地理的必考内容,考生需要掌握利用地图及实地考察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查阅地图寻找某种资源的分布情况或者寻找某个地区的规划、设计方案等。
高考地球地图知识点

高考地球地图知识点地球地图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了解地球地图知识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图投影、纬度和经度等方面,介绍高考地球地图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三维形状,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的赤道周长比其极周长要大。
因此,地球的形状不完全是椭球体,而是一个略呈扁球状的椭球体,这种形状被称为地球的地球凸。
地球的大小通常用地球的赤道半径或者地球的体积来表示。
其中,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亿立方千米。
二、地图投影为了将地球的三维形状展示在二维的纸面上,地图采用了各种投影方法。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有等面积投影、等距离投影和等角投影等。
不同的投影方式在展示地球地图时会有不同的失真问题。
高考中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有墨卡托投影、极射投影和等角原点圆柱投影等。
墨卡托投影是一种等积柱面投影,广泛应用于世界地图的制作中。
极射投影则常用于南、北极地区的地图制作。
三、纬度和经度纬度和经度是地球上用来定位地理位置的坐标系统。
纬度表示地点位于地球表面的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它的范围是从0度到90度,赤道为0度,北极为90度北纬,南极为90度南纬。
经度则表示地点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它的范围是从0度到180度,以本初子午线(即格林威治子午线)为0度,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
纬度和经度的交叉点可以唯一地确定地球上的一个位置,常用来表示城市、国家和地区的具体位置。
掌握纬度和经度对于了解地球地图上的各个地理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四、地球的地理特征地球地图上标注了许多地理特征,比如大陆、岛屿、海洋、山脉、河流等。
通过了解地球地图上的这些地理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环境。
世界上的大陆有六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洲。
除大陆外,地球上还有许多岛屿,如格陵兰岛、马达加斯加岛等。
地球表面有许多大的海洋,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地球 地图 知识点总结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基本属性和结构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赤道半径为6378公里,极半径为6357公里,因此地球在形状上是稍微扁平的。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因此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
而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运动,地球公转一周为一年,因此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25天。
3. 地球的地理分区地球的地理分区主要包括赤道、热带、温带和寒带四个大区域,每个区域的气候和生物群落都有所不同。
4. 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大气层、水圈和陆地等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5. 地球的地壳构造地球的地壳主要由岩石和矿物组成,地壳分为地壳板块和构造岩石两部分,地壳板块的运动是造成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之一。
二、地图的种类和制作方法1. 地图的分类根据地图的用途和内容,地图可以分为地形图、地貌图、气候图、植被分布图、人口分布图、交通运输图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图可以展现地球的不同地理信息。
2. 地图的制作方法地图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测量绘制和遥感制图两种方式。
测量绘制是指利用测量工具和地图绘图技术进行地图制作,而遥感制图是指利用航天技术、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进行地图制作,这种制图方式具有高效、精确的特点。
三、地球和地图的相关知识1. 地球的经纬度地球的经度是指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东西方向的角度;纬度是指以赤道为基准,南北方向的角度。
通过经纬度可以准确定位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点。
2.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上任何一个点都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其地理位置,经度在前,纬度在后,经纬度之间以逗号隔开。
例如东京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39°41′,北纬35°41′。
3. 地图投影地球的曲面不能直接展示在平面图上,因此需要进行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是一种将三维地球表面映射到二维平面上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求有多种地图投影方式。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o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o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
o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2.地球仪o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o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分别是北极和南极。
3.经线和纬线o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o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4.经度和纬度o经度:以本初子午线 0°经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各分 180°,向东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为西经,用“W”表示。
o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向北各分 90°,向北为北纬,用“N”表示;向南为南纬,用“S”表示。
5.地图三要素o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o方向:一般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o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说明。
6.等高线地形图o等高线: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o等高线的特点: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 陡崖处除外)。
o地形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二、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o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o太阳系:由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2.太阳o主要成分:氢和氦。
o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o太阳活动: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对地球的气候、电离层和磁场等产生影响。
3.地球o普通性:在太阳系中,地球在体积、质量、密度等方面与其他行星相似。
o特殊性:存在生命,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呼吸的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 回
6.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1)图幅大小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 的比例尺。 (2)实地范围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返 回
13.等高线图中两点高差的计算
相对高度的计算: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 (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 同等高线的条数, d表示等高距)。
返 回
14.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
• 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 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 向相反。
返 回
9.东西半球的判读
20°W~0°~160°E为 东半,球 160°E~180°~20°W为 西半球
返 回
10.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关 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
(1) 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 经度相同,纬度相反, A(40°N,20°W)与 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 经 度 相对 ,和 为 180°; 纬 度相同 , A(40°N, 20°W)与 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 经 度 相 对 , 和 为 180°, 纬 度 相 反 , 数 值 相 等 , 如 A(40°N,20°W)与 D(40°S,160°E)
同西经,大在西,小在东。 异经度,和=180,不分东西,
和<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和>180,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返 回
4.比例尺的计算
• 根据公式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 根据经线、纬线计算
返 回
5.利用经纬网比较(范围)面积大小和比例尺 大小
面积大小:
(1)相同纬度,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 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 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返 回
7.比例尺大小和地形坡度的关系
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 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注:一幅等高线图中,你可以读出绝对高度、相
返 回
对高度、水平距离。
8.陡崖顶部、底部、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 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
m
M≤H<(M+d),M 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大值,
返 回
11.等高线图中各种地形部位(地形单元)的判读
地形
地形特征
等高线图
判读方法
山峰山丘 四周低中间高
数值内高外低
盆地洼地 四周高中间低
山脊
从山顶向外伸出 的凸起部分
数值内低外高
①等高线凸向低 值处;②脊线高
于两侧
山谷 鞍部 陡崖
山脊之 间的低 洼部分 位于相 邻两个 山顶之 间,呈马 鞍形 近于垂 直的山
返 回
3.方向的判读
(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
①定南北(两点中,近北极点者为北,近南极点为南)
②定东西(劣弧定向):先确定两点间劣弧段(经度差小于
180°),再在二点间标注地球自转方向,箭头前方者为东)
or 同东经,大在东,小在西。
“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一条经线圈上走极点”。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 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段)。
返 回
2.经纬网上距离的计算
(1)同一经线上每隔 1 个纬度,实地距离相 差约为 111 千米(2万18千0°米), (2)同一纬线上每隔 1 个经度实地距离相差约为度相差 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 约为赤道上的一半。 2.在不同纬线上经度 1°所对应的弧长不相等,由赤道向两 极递减。
• 〖扩展〗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等高线中部低四周
高。
• 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 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①平原:海拔在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②丘陵: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 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③山地: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 高线较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④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 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⑤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 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⑥海岸线:0 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坡
①等高线凸向高 值处;②谷线低 于两侧
位于两山峰之间
①等高线重合; ②根据陡崖符号
返 回
12.等高线图中各种地形的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 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 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 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 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 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 地形为山地。
M
d 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 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h)
(m-d)<h≤m,m 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 为图中
的等高距。
③ 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n-1)d≤ΔH<(n+1)d,n 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条数,d
为图中的等高距。
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500米,<600米
>200米,≤300米
第一讲 地球地图知识点
1.球面上最短航程的确定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过该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 劣弧段。 (1)同一经线或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 弧就在经线(圈)上,其最短航程为正南或正北方向。(过 极点)
(2)不在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最短航程不经 过两极点,其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返 回
15.等高线图中河流位置的确定
• 山谷
返 回
16.山脉走向的判读及规范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