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至第四章作业讲评
三年级数学上册试卷讲评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试卷讲评教案第一章:试卷分析1.1 试卷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个部分,涵盖了本册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如数的认识、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加减法运算等。
1.2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针对每个部分,分析学生在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审题不仔细、计算失误等。
1.3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试卷讲评,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审题、计算等能力,巩固基础知识。
第二章:选择题讲评2.1 选择题错误原因分析针对试卷中的选择题,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如对概念理解不清晰、粗心大意等。
2.2 讲评方法举例讲解正确答案的推理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2.3 巩固练习设计类似的选择题,让学生练习,检验讲评效果。
第三章:填空题讲评3.1 填空题错误原因分析分析试卷中填空题的错误原因,如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计算失误等。
逐个讲解错误答案,引导学生找出错误所在,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3.3 巩固练习设计类似的填空题,让学生练习,检验讲评效果。
第四章:解答题讲评4.1 解答题错误原因分析针对试卷中的解答题,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如审题不仔细、思路不清晰等。
4.2 讲评方法讲解正确答案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给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4.3 巩固练习设计类似的解答题,让学生练习,检验讲评效果。
5.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本次考试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5.3 教学建议给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如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审题能力等。
第六章:专项训练设计6.1 训练目标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设计专项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技能。
6.2 训练内容选择题专项训练、填空题专项训练、解答题专项训练。
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目。
6.4 训练评价对学生的训练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第七章:课堂互动环节7.1 互动目标通过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试卷讲评课教案范例

试卷讲评课教案范例第一章:试卷分析与点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次考试的整体情况,包括各科目的平均分、及格率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
3. 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本次考试的整体情况分析。
2. 试卷中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与讲解。
3. 学生错误原因的分析与指导。
三、教学过程1. 教师总结本次考试的整体情况,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绩和全班的水平。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讲解相关知识点。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错误原因,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原因,制定改进学习的计划。
2. 复习试卷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巩固所学。
第二章:试卷讲评与指导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试卷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通过试卷讲评,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反思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试卷中各个题目的讲解与分析。
2. 学生解题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讲解与指导。
3. 针对学生的错误,提出改进措施。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对试卷中的每个题目进行讲解,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
2. 教师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讲解与指导。
3. 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教师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复习试卷中的知识点,巩固所学。
2. 学生自主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第三章:试卷讲评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主动反思、总结经验的习惯。
3. 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学生对试卷中的错误进行总结,找出自己的学习问题。
2.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与指导。
3. 学生制定改进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学生对自己的试卷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错误原因。
中小学第四章作业讲评ppt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试题卷案例练习

二章的问题(下周上课的时候找一些相关的习题给大家检测一下复习 情况);
4.从今天开始每天花一定时间复习一下第一单元的内容,周末我会在班级 群里发一份小作业,完成时间约为20min,有解析检验一下大家的复习情 况。(万事靠自觉,大家要开始动起来了,我们的目标就是年级第二)
判断数量关系的时候染色体和染色质认为是同样的
着丝粒数目 条数 着丝粒上的条数
学习笔记P75 如果为细胞有丝分裂相关的细胞器,还要加上中心体
学习笔记P76
(1)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 ) (2)癌症患者细胞内有原癌基因而没有抑癌基因( X ) (3)导致正常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协调表达( X )
100 x 2 n = 16 x 100
n=4
周期 = 24/4 = 6 h
学习笔记P77
D
学习笔记P78
C
0 ——> 4n 染色单体
染色体 = 1/2 DNA 染色体 = DNA
学习笔记P78
C
如何判断细胞时期,根据各个时 期的特点,末期两消(染色体、 纺锤体)两现(核膜、核仁)
学习笔记P79
分层第二课时
这是一个什么实验: 探究性实验,结果可能性全部都要考虑
实验目的: 探究性X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哪个更大
自变量: 实验操作里面找(细胞类型,试剂种类)
甲组:培养液+3H-TdR+癌细胞悬液+X溶液 乙组:培养液+3H-TdR+癌细胞悬液+_生__理__盐__水_。 丙组:培养液+3H-TdR+Y细胞悬液+X溶液 丁组:_培__养__液__+__3_H_-__T__d_R_+__Y_细__胞__悬__液__+__生__理__盐__水______________。
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讲评第四章至第五章

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讲评第四章至第五章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讲评(第四章至第五章)一、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主要是选择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和细节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名词解释主要考察学生对一些基本法律思想或主张的阐释。
问答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对待古人政治思想,对其进行批判性继承的思考能力。
二、完成作业需要具备的知识文字教材《中外政治思想史》第四章至第五章的内容和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
三、完成作业需具备的参考资料(一)文字教材1、文字教材:《中外政治思想史》,徐大同主编,吴春华,葛荃副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该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教师教授基础知识的依据,学生在参加面授辅导的同时,一定要吃透教材,熟悉各个历史时期法律思想家的代表性思想。
2、参考资料:《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其中问答题的答案可节选要点使用。
(二)网络资源请大家登陆天津电大网页:.cn,课程设有实施方案、教学辅导、知识拓展、练习题、期末复习指导等栏目,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登陆学习。
四、以往易出现的问题1、名词解释“权力政治观”很多同学都写了书上的内容,而没有很好地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2、名词解释“杰斐逊、洛克”很多同学都写了书上的内容,而没有很好地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3、观点、学说等要回答产生的时代、主要内容和其实质、地位或意义。
4、人物要回答其年代或历史时期、主要政治著作、主要政治思想、主要影响或意义。
5、问答题有些只答了要点,没有做进一步的扩充,回答的太简单。
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C3、B4、C5、D6、A7、D8、A9、D 10、B二、名词解释1、见书第76页。
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
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
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
作业评讲3章newPPT课件

3.13 MOV CX,10 ADD AL,30H
3.15 NEXT:
MOV AH,00H MOV CX,8 SHL AL,1 RCR AH,1 LOOP NEXT MOV AL,AH HLT
3.16 NEXT:
MOV BX,OFFSET CHAR MOV CX,26 MOV AL,’A’ MOV [BX],AL INC BX INC AL LOOP NEXT HLT
7)SUB BH,0150H[BX][SI]
物理地址PA=DS:0150H+BX+SI=126A4H 12H-9DH=75H,CF=1 故:BH=75H,SF=0,ZF=0,PF=0,CF=1,OF=0
8)INC BYTE PTR 0152H[BX] 物理地址PA=DS:0152H+BX=11352H (11352H)=0FFH 故: (11352H)=0,(11353H)=26H,CF=0
3.6 BX=0F00H,CF=0
3.7 AX,带符号数
3.8
ARRAYB
63
63H
41H
42H
43H
44H
?
?
?
1
3
1
3
ARRAYW
34H
12H
05H
00H
42H
41H
44H
43H
?
?
01H
00HLeabharlann 03H00H01H
00H
03H
00H
3.9 38(或26H)
3.10 AX=1 BX=2
3.11 DA1 DB 20H DUP(2,3,10 DUP(4),7) DA2 DW ‘TS’,’DU’,’NE’,’ST’ COUNT EQU DA2-DA1
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作业本讲评

①喜用对仗;
②视角多变,喜欢调动多种感官;
③善用动词,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山水;
④狼、鸟、蝉、鹤等动物是吴均笔下山水中的常 客,它们的叫声更增添了山水的生机。
(1)“彩”字写错了,应为“采”。“采薇”是“采食 野菜”的意思,比喻隐居不仕途。 (2)“凄”应为“萋萋”是指草木茂盛的样子。 (3)“燕”应为“雁”;归雁是指北归的大雁,寄托了 诗人怀亲之情。 (4)“度”应为“渡”。李白此时行船江上,所以应写 成“渡”。
我觉得未必能使“鸢飞戾天者”“息心”,使“经纶世务者”“忘 反”。富春江的美丽山水固然能荡涤心胸,那些“鸢飞戾天者”“经纶 世务者”或许能暂时忘却机心,暂时感慨人生不该浪费在蝇营狗苟的事 物上。但是利欲之心是最难根除的,不是看看山水就可以“息心”的。 设若山水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些在名山胜水处建别墅的官员们为什 么没有放弃追名逐利的欲望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只是作者的理想而已。作者或许是如此,但是对很多人而言是 无法产生这种效果的。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清、静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④树、泉、石、鸟、蝉、猿
⑤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
这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船行江上,鱼儿游水,江水 奔流,无不是动感十足的画面。山、树看似静止,在作者 的笔下,它们也在不停地生长,“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而泉、鸟、蝉、猿也正以活动的姿态展示着大自然的无 穷奥妙。
竞 《与朱元思书》之所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认 为与文中所写的事物都呈现了它们竞相展示的样子有 关系。急流比箭还快,猛浪像飞奔的马,而山峦也互相 竞争着向上生长,鸟、蝉、猿都互相竞比,这些都使文 章充满了生机。
作者写出了自然界的蓬勃生命力,以丰富的自然景观带给 醉心于功名利禄的人们以震撼,在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作者 想把这些感受传递给“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如果 他们能理解作者的用心,就自然会“忘峰息心”“窥谷忘反”。
语文三年级下第3、4单元讲评版

芳草园小学语文三下第3、4单元测试2013.4姓名班级成绩一、看拼音,写词语。
(18分)hú t u tónɡbāo chūn ɡēnɡyàn huìshǔjià ()()()()()xún luó yù liào ɡǎn chù ɡào sù xūjiǎ()()()()()fú lǔjiù jiu bǎo zhàng táo pǎo dú shū ()()()()()shén yǒnɡwú bǐyùn zú qìlìpiān piān qǐ wǔ()()()二、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9分)1、尽.(jǐn jìn )管藏.(cáng zàng)胞不在,我们仍要尽.(jǐn jìn )力地把他们的地种.(zhòng zhǒng)好。
2、许多人都.(dōu dū)来给阎都.(dōu dū)督庆贺。
3、这里以前没.(méi mò)有老虎出没.(méi mò)。
4、螃蟹用大螯夹.(jiā jiá)住了他的手。
点红部分是容易错的。
“尽(第三声)管”是在《评价手册》做过的,“夹(第一声)住”上课时特意强调过。
三、比一比,再组词。
(8分)夸()段()错()蹈()考()断()措()稻()段:不能组词“一段”,一般不用数量词来组词,否则“一段”“两段”“三段”如此延续下去则无穷尽了。
措:学生对于这个字掌握一般,除了“措手不及”之外就没了。
其实还有“措施”“不知所措”。
注意区分“错失良机”和“措施”,意思不一样。
四、把下面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13分)炉火()()活()活()浑然()()()()起舞栩栩()()()笔生花神勇()()胸有()()文思()()1.李广将军在带兵巡逻时连老虎都不怕,真是。
中学生作业布置及批改管理制度范文(4篇)

中学生作业布置及批改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1.1 目的为了规范中学生的作业布置及批改管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特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中学在校学生。
1.3 遵循原则(1)科学合理:作业布置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级特点,合理安排内容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完成。
(2)及时互动:老师应及时布置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批改和反馈。
(3)公平公正: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应公平公正,不因个人原因影响批改结果。
第二章作业布置管理2.1 布置时间教师应在每节课结束时,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布置适量作业,确保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时间应控制在课堂时间内。
2.2 作业内容和要求作业内容应与当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关,突出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要求应明确具体,界定完成时间,并告知学生。
2.3 作业量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特点,合理划定作业量,不宜太多或太少。
作业量过大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而作业量过少则可能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2.4 作业形式作业形式可以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等等。
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作业形式。
第三章作业批改管理3.1 批改时间教师应在学生提交作业后的合理时间内进行批改并给予评价和反馈。
批改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天,以保证学生及时获得批改结果。
3.2 批改内容教师应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注意评价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对于错题或不完全正确的作业,应及时进行标注和指导。
对于优秀的作业,则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
3.3 批改方式教师可以采取手工批改或电子批改的方式进行作业批改。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保证批改结果准确和公正。
3.4 反馈形式教师应在批改完作业后,及时将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
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反馈,告知学生作业的得分和评价,同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第四章作业管理责任4.1 教师责任(1)合理布置作业,确保内容和要求科学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至第四章作业讲评同学们好,第2次作业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请大家进入在线测试,再做作业。
每次作业为过程性测评的依据。
本作业相当于题库,在线测试时,题目的顺序会随机出现。
一、完成作业需具备的知识本次测试内容涵盖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后再做练习。
第三章需要阅读教材以下内容:1.信息源的概念及分类2.记录型信息源的分类3.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4.信息源的评价方法5.信息准确度的评价6.信息的经济性评价7.信息获取的原则8.信息获取的方法与途径教学要求:了解:信息评价的方法理解:信息评价的指标,信息源的评价方法,信息准确度的评价,信息的经济性评价掌握:信息源的相关概念,信息获取的方法与途径第四章需要阅读教材以下内容:1.信息技术的概念与体系结构2.信息技术的类型3.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4.信息安全的概念5.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及体系结构6.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安全的含义和信息管理体系、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理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的分类、信息系统的类型和信息安全技术二、以往易出现的问题(1)信息组织与()在实际操作中是两个互逆的过程。
A.信息获取 B.信息检索 C.信息管理D.信息整序E.信息服务分析:信息组织是为信息检索服务的,具体而言,信息著录是为检索利用信息,从而揭示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信息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一个过程。
而标引就是在此之后,为信息配上相关检索知识(检索词)的过程。
所以说,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在实际操作中是两个互逆的过程。
应该选择B(2)下列属于磁存储介质的是()。
A.硬盘 B.光盘C.软盘D.移动存储磁盘E.电子书分析:几种最主要的磁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磁带、硬盘、软盘、移动存储磁盘,光盘属于光存储,而电子纸是对“像纸一样薄、可擦写的显示器”的统称。
电子油墨(或电子墨水)是电子纸的核心。
所以该题应该选择A、C、D。
三、习题讲解1、()是信息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对象。
A.实物信息源B.口头信息源C.记录型信息源D.智力型信息源E.网络型信息源C讲解:记录型信息源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等)和各种现代介质(磁盘、光盘、缩微胶卷、胶片等)记录和存贮的知识信息,如各种书籍、期刊、数据库、网站等等。
记录型信息源的特点是传播信息比较系统,便于保存,便于积累,便于利用。
它是信息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对象。
请参见教材第66页。
2、()是信息管理的首要环节。
A.信息加工B.信息处理C.信息识别D.信息获取E.信息检索D讲解:信息的获取是信息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开展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
请参见教材第66页。
3、按照信息源的存在形式划分信息源可包括:()A.口头信息源B.实物信息源C.记录型信息源D.智力型信息源E.网络型信息源ABCD讲解:信息源按照不向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信息源的存在形式划分信息源可分为口头信息源、实物信息源、文献信息源和电子信息源。
请参见教材第66页。
4、记录型信息源中最基本的信息源是()。
A.缩微型B.网络型C.计算机阅读型D.印刷型E.视听资料D讲解:按记录方式和载体材料,可以将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和机读型五大类。
在这五种形态的记录型信息中,印刷型仍然是最基本的信息源,在各类信息源中居于首位。
增长最快的则是网络型信息源。
请参见教材第67页。
5、()的缺点是体积大,分量重,收藏要占很大空间,管理较为困难。
A.缩微型B.网络型C.计算机阅读型D.印刷型E.视听资料D讲解:请参见教材第67页。
6、在各类记录型信息源中,增长最快的是()。
A.缩微型B.网络型C.计算机阅读型D.印刷型E.视听资料B讲解:按记录方式和载体材料,可以将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和机读型五大类。
在这五种形态的记录型信息中,印刷型仍然是最基本的信息源,在各类信息源中居于首位。
增长最快的则是网络型信息源。
请参见教材第67页。
7、()是运用录音、录像和摄影技术直接记录声音与图像的文献形式。
A.缩微型B.网络型C.计算机阅读型D.印刷型E.视听资料E讲解:请参见教材第67页。
8、对信息源的评价目前一般采用()两种方法A.直接评价法B.专家评价法C.系统评价法D.间接评价法E.指标评价法AD讲解:目前,对信息源的评价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信息工作者根据对信息源的一般要求对信息源进行评分评价,称为直接评价法;另一种是调查信息利用者对各种信息源的利用情况,或由信息利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评价信息源,称为间接评价法。
请参见教材第69页。
9、为了经济而有效地搜集信息,可以()等方面来评价信息。
A.所需信息存在率的评价B.所需信息适合率的评价C.所需信息正确性的评价D.所需信息可靠性的评价E.所需信息完整性的评价ACD讲解:为了经济而有效地搜集信息,可以从下述要点出发来评价信息:1.所需信息存在率的评价。
首先要调查有关的信息源、载体、实物(产品等)是否存在,如果存在,要用什么方法从何种途径获得,评价获取的难易程度。
2.所需信息适合率的评价。
即评价获取的信息与所需信息的内容吻合程度,例如解决问题的有效程度,为利用该信息而需要加工处理的必要程序等都是评价的尺度。
3.所需信息可靠性的评价。
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应评价其性质、加工深度、是否能获得证明性信息以确认其可靠性。
此外,由于信息可以传递某一事物或课题的全部内容,也可传递部分内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便可评价信息的可靠性。
请参见教材第74页。
10、信息获取的原则包括()。
A.目的性原则B.准确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 时效性原则E.科学性原则ABCDE讲解:请参见教材第75页。
11、常用的信息获取方法与途径有()A.采购B.调查C.交换D.索取E.检索ABCDE讲解:请参见教材第76页。
12、信息组织的要求包括()。
A.信息特征有序化B.信息内容合理化C.信息流向明确化D.信息流速适度化E.信息作用最大化ACD讲解:请参见教材第80页。
13、()、逻辑学、知识分类是信息组织的方法基础。
A.突变理论B.语言学C.组织学D.系统学E.协同学B讲解:请参见教材第83页。
14、()揭示和预测事物的连续性中断的质变过程。
A.突变理论B.语言学C.组织学D.系统学E.协同学A讲解:突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数学分支,由法国数学家托姆(R.Thom)提出,它用形象而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揭示和预测事物的连续性中断的质变过程。
突变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突变是产生有序性的重要源泉”。
突变理论为信息组织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
请参见教材第83页。
15、多媒体技术具有()等特征。
A.多维化B.非线性C.集成性D.交互性E.实时性ABCDE讲解:多媒体技术具有多维化、非线性、集成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等特征。
多媒体技术改善了用户与计算机、用户与用户之间交互的方法和手段,导致多媒体系统中信息组织方法的变化。
请参见教材第84页。
16、信息组织与()在实际操作中是两个互逆的过程。
A.信息获取B.信息检索C.信息管理D.信息整序E.信息服务B讲解: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在实际操作中是两个互逆的过程,具体如图4.1所示。
请参见教材第85页。
17、信息组织的应该遵循以下相关原则()。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目的性原则D.现代化原则E.重要性递减原则ABCDE讲解:信息组织具有负责性和变易性,要求我们必须在一定的科学原则的组织下进行信息组织,切实避免随意性、无计划性和盲目性等现象,从而使信息组织真正发挥整序信息、科学分流、促进选择、保证利用的功能和作用,形成健全完善的信息组织体系和顺畅通达的信息组织流程。
请参见教材第86页。
18、为实现信息组织的系统性,我们必须把握以下四个关系()。
A.宏观信息组织和微观信息组织的关系B.信息组织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C.信息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D.不同信息处理方法之间的关系E.信息组织人员之间的关系ABCD讲解:请参见教材第86页。
19、通常我们在进行评价时惯用的两个指标是()。
A.准确度B.查准率C.全面性D.查全率E.误差度BD讲解:通常我们在进行评价时惯用的两个指标是,查准率和查全率。
请参见教材第86页。
20、一个元数据格式的结构包括()。
A.内容结构B.数据结构C.句法结构D.语义结构E.复用结构ACD讲解:元数据在处理海量的信息与数据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的结构应该是多层次的。
根据目前人们开发的元数据方案可以看出,一个元数据格式的结构包括:内容结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请参见教材第89页。
21、在数据仓库系统中,元数据机制主要支持以下五类系统管理功能:()。
A.描述哪些数据在数据仓库中B.定义要进入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和从数据仓库中产生的数据C.记录根据业务事件发生而随之进行的数据抽取工作时间安排D.记录并检测系统数据一致性的要求和执行情况E.衡量数据质量ABCDE讲解:在数据仓库系统中,元数据机制主要支持以下五类系统管理功能:(1)描述哪些数据在数据仓库中;(2)定义要进入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和从数据仓库中产生的数据;(3)记录根据业务事件发生而随之进行的数据抽取工作时间安排;(4)记录并检测系统数据一致性的要求和执行情况;(5)衡量数据质量。
请参见教材第89页。
22、信息描述的作用有()。
A.识别B.定位C.检索D.选择E.查重ABCD讲解:信息描述的作用1.识别。
确认并对要进行组织的信息资源进行个别化描述,使用户能识别此资源对象。
2.定位。
提供信息资源位置的信息,以便供用户访问时使用。
它可以是传统文献集合中信息资源的排列位置,也可以是数据库中的位置;在网络环境下,则主要为信息资源在网络中的地址,从而可以方便用户对资源访问。
3.检索。
通过在描述数据中提供检索点,方便用户对资源的检索和利用。
传统检索系统通常需要在描述记录的基础上确定检索点,组织相应的检索工具,提供各种基本的检索途径;在电子检索系统中,一般可以利用描述数据,同时利用各种特征进行检索。
4.选择。
通过记录信息资源的各种特征,诸如主题、作者、资源类型、篇幅、出版或发布信息以及日期等,供用户对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进行判断,决定是否选择该资源。
请参见教材第94页。
23、主题法的特征有()。
A.直接以语词作为检索标识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途径B.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途径C.以特定的事物、问题、现象,即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D.通过参照系统等方式揭示主题词之间的关系E.主要用来揭示信息记录、编制各种主题检索工具及主题存取系统ABCDE讲解:请参见教材第101页。
24、信息存储时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是()。
A.统一性B.便利性C.有序性D.选择性E.先进性ABCE讲解:请参见教材第1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