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化学分析课件4ppt课件共53页
合集下载
川大学化学分析(4)

则Mg原子基态的光谱项符号为 31S0
完整ppt课件
11
[例] Mg原子第一激发态的电子构型为 1s22s22p63S13p1
n=3
l1=0, l2=1,
L=1
s1 = 1/2, s2 = 1/2, S=0, 1, M=1, 3
M=0时,J=1
31P1
M=3时,J=2,1,0 33P2 33P1 33P0
完整ppt课件
13
[例] Na原子谱线 589.0 nm 32S1/2---- 32P3/2 589.6 nm 32S1/2---- 32P1/2
实际上,禁阻跃迁并不是绝对的,只是禁 阻跃迁线的概率要比正常跃迁低得多,谱线的 强度也要弱得多。
完整ppt课件
14
e. 能级图
在光谱学中,把原
子中所有可能存在的
完整ppt课件
3
表1-1 电磁波谱
能量高低 高能辐射 中间部分
长波部分
典型的光谱学 γ射线 X射线 真空紫外 紫外可见 红外 微波 电子自旋共振 核磁共振
波长范围 0.005-1.4 Å 0.1-100 Å 10-180 nm 180-780 nm 0.78-300 um 0.75-3.75 mm 3 cm 0.6-10 m
l
自旋量子数s:表示电子的自旋,决定了自旋角动量沿
磁场方向的分量。电子自旋在空间的取向只有两个,一
个顺着磁场,一个反着磁场。s的取值±1/2。
完整ppt课件
6
b. 原子的能态
对具有多个价电子的原子,由于原子内各电子间存在相 互作用,这时电子的运动状态须用主量子数n,总角量子 数L,总自旋量子数S以及内量子数J来描述。 主量子数n: 总角量子数L:l的矢量和;(2L+1)个值 总自旋量子数S:s的矢量和; (2S+1)个值 谱线多重度M:M = 2S + 1; 内量子数J:J = L+ S矢量和
完整ppt课件
11
[例] Mg原子第一激发态的电子构型为 1s22s22p63S13p1
n=3
l1=0, l2=1,
L=1
s1 = 1/2, s2 = 1/2, S=0, 1, M=1, 3
M=0时,J=1
31P1
M=3时,J=2,1,0 33P2 33P1 33P0
完整ppt课件
13
[例] Na原子谱线 589.0 nm 32S1/2---- 32P3/2 589.6 nm 32S1/2---- 32P1/2
实际上,禁阻跃迁并不是绝对的,只是禁 阻跃迁线的概率要比正常跃迁低得多,谱线的 强度也要弱得多。
完整ppt课件
14
e. 能级图
在光谱学中,把原
子中所有可能存在的
完整ppt课件
3
表1-1 电磁波谱
能量高低 高能辐射 中间部分
长波部分
典型的光谱学 γ射线 X射线 真空紫外 紫外可见 红外 微波 电子自旋共振 核磁共振
波长范围 0.005-1.4 Å 0.1-100 Å 10-180 nm 180-780 nm 0.78-300 um 0.75-3.75 mm 3 cm 0.6-10 m
l
自旋量子数s:表示电子的自旋,决定了自旋角动量沿
磁场方向的分量。电子自旋在空间的取向只有两个,一
个顺着磁场,一个反着磁场。s的取值±1/2。
完整ppt课件
6
b. 原子的能态
对具有多个价电子的原子,由于原子内各电子间存在相 互作用,这时电子的运动状态须用主量子数n,总角量子 数L,总自旋量子数S以及内量子数J来描述。 主量子数n: 总角量子数L:l的矢量和;(2L+1)个值 总自旋量子数S:s的矢量和; (2S+1)个值 谱线多重度M:M = 2S + 1; 内量子数J:J = L+ S矢量和
《化学分析》课件

实验结果报告
整理数据,撰写报告,提供结论和建 议。
05
化学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水质监测
总结词
化学分析在水质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水样中的各 种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了解水质状况并评估 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详细描述
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分析可以测 定水体中的溶解氧、酸碱度、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关 键参数,从而判断水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预防水体污染和 生态破坏。
、准确地完成分析任务。
分析仪器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总结词
智能化和自动化是化学分析仪器的重要发展方向,能够提高分析的效率和精度。
详细描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化学分析仪器正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 展。智能化仪器能够自动完成样品处理、数据分析等环节,减少人为误差和操作时间。 自动化仪器则可以通过机器人技术实现样品自动进样、自动清洗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分
《化学分析》PPT课件
目录
• 化学分析简介 • 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 • 化学分析实验技术 • 化学分析中的误差与质量控制 • 化学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 化学分析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化学分析简介
化学分析的定义
总结词
化学分析是一种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详细描述
化学分析是对物质进行研究的科学方法,它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利用物质的化 学性质和反应,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等。
04
化学分析中的误差与质量控制
误差的来源与控制
误差的来源
设备误差、操作误差、环境误差 等。
误差的控制
定期校准设备、规范操作流程、 控制实验环境等。
整理数据,撰写报告,提供结论和建 议。
05
化学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水质监测
总结词
化学分析在水质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水样中的各 种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了解水质状况并评估 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详细描述
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分析可以测 定水体中的溶解氧、酸碱度、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关 键参数,从而判断水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预防水体污染和 生态破坏。
、准确地完成分析任务。
分析仪器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总结词
智能化和自动化是化学分析仪器的重要发展方向,能够提高分析的效率和精度。
详细描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化学分析仪器正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 展。智能化仪器能够自动完成样品处理、数据分析等环节,减少人为误差和操作时间。 自动化仪器则可以通过机器人技术实现样品自动进样、自动清洗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分
《化学分析》PPT课件
目录
• 化学分析简介 • 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 • 化学分析实验技术 • 化学分析中的误差与质量控制 • 化学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 化学分析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化学分析简介
化学分析的定义
总结词
化学分析是一种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详细描述
化学分析是对物质进行研究的科学方法,它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利用物质的化 学性质和反应,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等。
04
化学分析中的误差与质量控制
误差的来源与控制
误差的来源
设备误差、操作误差、环境误差 等。
误差的控制
定期校准设备、规范操作流程、 控制实验环境等。
四川大学有机化学ppt

3ROH + PX3(P + X2)
3R-X + P(OH)3 X = Br 、 ( 制备溴代或碘代烃) I
ROH + PCl5 ROH + SOCl2
R-Cl + POCl3 + HCl R-Cl + SO2 + HCl
制氯代烃
产物不重排 醇与PX 作用生成卤代烃的反应,通常是按S 历程进行的。 醇与PX3作用生成卤代烃的反应,通常是按SN2历程进行的。 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构型反转。 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构型反转。
3°
液态醇的酸性强弱顺序: 1o醇 > 2o醇 > 3o醇 液态醇的酸性强弱顺序: [解释 烷氧负离子的稳定性 解释] 解释 Na与醇的反应比与水的反应缓慢的多, Na与醇的反应比与水的反应缓慢的多,反应所生成的 与醇的反应比与水的反应缓慢的多 热量不足以使氢气自燃,故常利用醇与Na的反应销毁 利用醇与Na 热量不足以使氢气自燃,故常利用醇与Na的反应销毁 残余的金属钠,而不发生燃烧和爆炸。 残余的金属钠,而不发生燃烧和爆炸。 CH3CH2O- 的碱性比-OH强,所以醇钠极易水解。 OH强 所以醇钠极易水解。
3.醇的命名 1)俗名 如乙醇俗称酒精,丙三醇称为甘油等。 如乙醇俗称酒精,丙三醇称为甘油等。
2)简单的一元醇用普通命名法命名。 简单的一元醇用普通命名法命名。
CH3 CH CH2OH 异丁醇 CH3 CH3 C OH CH3 叔丁醇 环己醇
CH3
OH 苄醇
CH2OH
3)系统命名法 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选择含有羟基碳的 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 最长碳链为主链,以羟基的位置最小编号, 称为某醇。 最长碳链为主链,以羟基的位置最小编号,……称为某醇。 称为某醇
2024版分析化学完整版课件

优点
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微量和常量组分分析。
分类
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
缺点
对标准溶液和指示剂的要求较高,易受干扰因素影响。
光度分析法
原理
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 射等光学性质与物质浓度之间的
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
分类
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度法等。
优点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分析化学
古代人们通过简单的试验和观察,积累了一些关于物质性质的经验和知识,如炼金术、医药 学等。
近代分析化学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分析化学开始从经验性向理 论性转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如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物污染等。
包括现场快速检测法、实验室分析法等, 涉及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技术。
包括物理法(如换土、深耕翻土等)、 化学法(如淋洗、氧化还原等)和生物 法(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同 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还需要 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如针对重金属 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电动修复、热解 吸等技术进行治理。
偏差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识别与消除。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概念
非零数字及其后面所有数字的总称,表示测量结 果的精确程度。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加减法、乘除法、乘方与开方等运算中有效数字 的保留规则。
数值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成双等修约方法。
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基本步骤 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结 果表达。
误差分析
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微量和常量组分分析。
分类
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
缺点
对标准溶液和指示剂的要求较高,易受干扰因素影响。
光度分析法
原理
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 射等光学性质与物质浓度之间的
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
分类
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度法等。
优点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分析化学
古代人们通过简单的试验和观察,积累了一些关于物质性质的经验和知识,如炼金术、医药 学等。
近代分析化学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分析化学开始从经验性向理 论性转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如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物污染等。
包括现场快速检测法、实验室分析法等, 涉及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技术。
包括物理法(如换土、深耕翻土等)、 化学法(如淋洗、氧化还原等)和生物 法(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同 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还需要 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如针对重金属 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电动修复、热解 吸等技术进行治理。
偏差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识别与消除。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概念
非零数字及其后面所有数字的总称,表示测量结 果的精确程度。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加减法、乘除法、乘方与开方等运算中有效数字 的保留规则。
数值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成双等修约方法。
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基本步骤 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结 果表达。
误差分析
《分析化学第四版》课件

富集目标组分
通过适当的富集技术,提高目标组分的浓度,提高分析的灵敏度。
优化富集条件
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提高富集效率和分析的准确度。
06
实验技能与安全
分析实验室基本操作与实验技能
实验操作规范
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如 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实验试
剂的配制和标定等。
实验误差控制
了解误差的来源和分类,掌握 减小误差的方法,提高实验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络合滴定法
总结词
基于络合反应的定量分析方法
详细描述
络合滴定法是一种利用络合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和络合剂的浓度,使被测物 质与络合剂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然后通过滴定手段测定络合物中的被测物质含量。络合滴定法具有准确度高、选 择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离子的测定。
络合滴定法
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分析化学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分析对象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多 种类型。
详细描述
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无机分析和有 机分析。无机分析主要针对无机物,如金属、非金属 等;有机分析则针对有机物,如烃、醇、酸等。根据 分析方法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 析。化学分析主要利用化学反应和滴定等方法进行定 量分析;仪器分析则利用各种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或 定量分析,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总结词
络合剂的选择与配制
详细描述
选择合适的络合剂是络合滴定法的关键,通常根据被测金属离子的性质和反应 条件来选择适当的络合剂。同时,络合剂的浓度和纯度也需要进行准确测量和 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络合滴定法
总结词
络合反应条件的控制
通过适当的富集技术,提高目标组分的浓度,提高分析的灵敏度。
优化富集条件
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提高富集效率和分析的准确度。
06
实验技能与安全
分析实验室基本操作与实验技能
实验操作规范
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如 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实验试
剂的配制和标定等。
实验误差控制
了解误差的来源和分类,掌握 减小误差的方法,提高实验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络合滴定法
总结词
基于络合反应的定量分析方法
详细描述
络合滴定法是一种利用络合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和络合剂的浓度,使被测物 质与络合剂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然后通过滴定手段测定络合物中的被测物质含量。络合滴定法具有准确度高、选 择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离子的测定。
络合滴定法
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分析化学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分析对象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多 种类型。
详细描述
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无机分析和有 机分析。无机分析主要针对无机物,如金属、非金属 等;有机分析则针对有机物,如烃、醇、酸等。根据 分析方法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 析。化学分析主要利用化学反应和滴定等方法进行定 量分析;仪器分析则利用各种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或 定量分析,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总结词
络合剂的选择与配制
详细描述
选择合适的络合剂是络合滴定法的关键,通常根据被测金属离子的性质和反应 条件来选择适当的络合剂。同时,络合剂的浓度和纯度也需要进行准确测量和 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络合滴定法
总结词
络合反应条件的控制
分析化学(第四版)ppt

色谱分析法
总结词
利用物质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差异,使不同组分在两相之间进行分离,通过测量各组分的量, 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详细描述
色谱分析法是一种高效的分离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化合物的分离和测定。该方法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 度、高选择性等优点,但也存在操作复杂、成本较高等缺点。
蒸馏分离技术
利用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根据沸点不同,可将混合物分 为若干个馏分,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
膜分离技术
利用半透膜使不同粒径的组分通过膜时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留,从而 实现分离。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05
分析误差与数据处理
分析误差的来源与控制
误差来源
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环 境误差等。
农业分析中的应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具体应用
实验方法
分析化学在农业分析中具有重 要作用,通过对土壤、肥料、 农产品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 。
农业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应 用领域之一,通过对土壤、肥 料、农产品等进行定性和定量 分析,可以了解土壤肥力和农 产品质量状况,提高农业生产 和农产品质量。
03
仪器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总结词
基于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测量吸收的辐射强度来确定待测元素的浓度。
详细描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它利用原子能级跃迁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来进行分析。 通过测量吸收的辐射强度,可以确定待测元素的浓度。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广泛应用 于环境、食品、药物等领域的元素分析。
分析方法和技术。
现代分析化学
随着仪器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分 析化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 巨大的进展,为科学研究、工业 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强
分析化学完整版 ppt课件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测定物质的组成和含量 包括 形 态(如价态、配位态、晶型等)、结 构(空间分布)分析
–对化学物质的测定 化学和生物 活性物质瞬时跟踪监测和过程控制
–解析型分析策略
整体型综合分
析策略(分析完整的生物体内的基
因、蛋白质、代谢物、通道等各类
生物元素随时间、空间的变化和相
互关联,获取复杂体系的多维综合
注意与试样用量分类法的区别
第四节 分析过程和步骤
明确分析任务和制订计划(包括标准操作程序,SOP) 取样 (sampling),要有代表性 制备试样,以适应分析方法的要求
试样测定(计量器具和仪器校验,方法认证validation)
结果的计算、表达(平均值、标准差和置信度等)和书面报告
第五节 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
3. 按照分析方法的原理分类(1)
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is):利用物质的化学反 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
化学定量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中试样和试剂的用量, 测定物质各组分的含量
化学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特征鉴定 物质的化学成分
滴定分析(titrimetric analysis )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色谱法(chromatography)
–放射化学分析(radiochemical analysis)等
4. 按照试样用量分类
5.按照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分类 常量组分分析 (>1%)
微量组分分析 (0.01%~1%)
痕量(组分)分析 (<0.01%)
2. 分析化学的重要作用(2)
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农业:土壤、化肥、农药、作物生长过程的研究 – 工业:资源的勘探、基地的选定、原料的选择、 流程的监控、成品的检验 – ……
四川大学有机化学pptPPT资料全面版

❖ 1885年拜尔提出了张力学说,至此,有机结构理论基本建立起来。 ❖ 20世纪初建立了价键理论。
❖ 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量子化学理论:化学键的 微观本质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及共振论
❖ 20世纪60年代将现代物理方法用到测定分子结 构上,确定了许多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糖、蛋 白质、氨基酸、胆甾醇、血红素、叶绿素等
N4O HCN (N 3)2C HO
Wohler给瑞典化学家J.Berzelius的信中这样写到:
我应当告诉您的是:我制造出尿素,而且不求助于肾或动物— —无论是人或犬。
1845年,柯尔伯(H.kolber) 制得醋酸;用碳、硫磺、氯 气和水为原料。实现了从单质到有机物的完全合成
生命力学说逐渐被抛弃 1854年柏赛罗(M.berthelot) 合成了油脂、1861年布特列洛 夫合成了糖类。 有机元素分析方法 有机化合物均含有:碳和氢
❖ 在有机分析和合成发展的同时,有机结构理论得到 了迅速的发展和完善。
❖ 1857年凯库勒和库帕各自独立提出——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都是四价的, 相互结合成碳链
❖ 1861年布特列洛夫提出了化学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可推出结构
❖ 1865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构造式。
❖ 1874年范特霍夫和勒贝尔分别提出了碳的四面体结构,建立了分子的立 体概念,说明了旋光异构现象。
2.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法。 3. 共价键的形成——价键法(sp3、sp2 sp杂化、σ键与π 键)和分子轨道法。
4. 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及诱导效应。
5. 共价键的断键方式及有机反应中间体。 6.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概念。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烃及其衍生物(烃:碳氢化合物) 2、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 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3.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对象 有机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世界最丰富多彩的部分 —— 有机化合物。 简单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组成、价键、结构、性质、鉴定、反应、 合成)——复杂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合成) ——大分子 化合物( 结构、鉴定、合成、相互作用) —— 超分子(分子识别、 分子组装、功能) 三项内容:分离、结构、反应和合成
❖ 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量子化学理论:化学键的 微观本质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及共振论
❖ 20世纪60年代将现代物理方法用到测定分子结 构上,确定了许多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糖、蛋 白质、氨基酸、胆甾醇、血红素、叶绿素等
N4O HCN (N 3)2C HO
Wohler给瑞典化学家J.Berzelius的信中这样写到:
我应当告诉您的是:我制造出尿素,而且不求助于肾或动物— —无论是人或犬。
1845年,柯尔伯(H.kolber) 制得醋酸;用碳、硫磺、氯 气和水为原料。实现了从单质到有机物的完全合成
生命力学说逐渐被抛弃 1854年柏赛罗(M.berthelot) 合成了油脂、1861年布特列洛 夫合成了糖类。 有机元素分析方法 有机化合物均含有:碳和氢
❖ 在有机分析和合成发展的同时,有机结构理论得到 了迅速的发展和完善。
❖ 1857年凯库勒和库帕各自独立提出——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都是四价的, 相互结合成碳链
❖ 1861年布特列洛夫提出了化学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可推出结构
❖ 1865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构造式。
❖ 1874年范特霍夫和勒贝尔分别提出了碳的四面体结构,建立了分子的立 体概念,说明了旋光异构现象。
2.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法。 3. 共价键的形成——价键法(sp3、sp2 sp杂化、σ键与π 键)和分子轨道法。
4. 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及诱导效应。
5. 共价键的断键方式及有机反应中间体。 6.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概念。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烃及其衍生物(烃:碳氢化合物) 2、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 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3.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对象 有机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世界最丰富多彩的部分 —— 有机化合物。 简单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组成、价键、结构、性质、鉴定、反应、 合成)——复杂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合成) ——大分子 化合物( 结构、鉴定、合成、相互作用) —— 超分子(分子识别、 分子组装、功能) 三项内容:分离、结构、反应和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偏离、仪器偏离
4.2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
1. 光源
功能:提供能量激发被测物质分子,使之产 生电子光谱谱带(提供宽带辐射)。 连续光源:广泛应用在吸收和荧光光谱中
(气体放电光源) 氘灯、氢灯
紫外可见
氩灯 真空紫外
氙灯 真空紫外、紫外、
可见
(热辐射光源) 区
钨丝灯、卤钨灯 可见光
2. 单色器 功能:从光源辐射的复合光中分出单色 光。
3. 吸收池
功能:盛放分析试样(一般是液体)
4. 检测器 功能:检测光信号,测量单色光透过溶 液后光强度变化的一种装置。
5. 信号显示系统
6.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 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缺点:测量结果受电源波动的影响较大, 误差较大。
(2) 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优点:除了能自动扫描吸收光谱外,还可自动 消除电源电压波动的影响,减小放大器增益的 漂移。
(3)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优点:在有背景干扰或共存组分的吸收干扰的 情况下,可以对某组分进行定量测定。还可以 获得微分光谱和进行系数倍率法测定。
(4) 多道分光光度计 具有快速扫描的特点
4.3 化合物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光谱的产生
4.3.1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 (一) 跃迁类型
在紫外可见光区范围内,有机化合物的 吸收带主要由*、n*、*和 n*跃迁产生,其相对能量大小次序 为:*>n*>*>n*。
4.3.3 影响吸收谱带的因素
1. 分子结构的变化: (1)饱和化合物中引入生色团和助色团 (2)配位体场的改变:八面体、四面体、
正方平面等等
(3)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
由于共轭后的电子的运动范围增大,跃迁所 需的能量变小,所以由共轭作用产生的吸收峰 波长值较大,同时吸收强度增大。共轭的不饱 和健越多,红移现象就越显著。
3. 红移和紫移: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移动,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 紫移。
(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
1. 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n* 2. 不饱和烃及共轭烯烃 *、* 3. 羰基化合物 n*、*和n* 4. 苯及其衍生物 E1带、 E2带、 B带 5. 稠环和杂环
(二)配位场跃迁
1. f-f跃迁
镧系和铜系元素的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是 基于内层f电子跃迁而产生的,其吸收光谱是由一些狭 窄的特征吸收峰组成,且这些吸收峰不易受金属离子 所处的配位环境的影响。
2. d-d跃迁
过渡金属离子的d轨道在受到配位体场的作用时 产生分裂。d电子在能级不同的d轨道间跃迁,吸收紫 外或可见光产生吸收光谱。这种光谱的吸收带比较 宽,吸收峰强烈地受配位环境的影响。
电子接受体
R1 h N
R2
电子给予体
R h
CO
电子给予体 电子接受体
R1
+
-
N
R2
R
+
C
O
(二)常用术语
1. 生色团: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 原子基团。(含有键的不饱和基团)
2. 助色团:有些基团本身没有生色作用,但却能增 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即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 会使其吸收带是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并且增 加其强度。通常是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
n n n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电子跃迁的能量
*跃迁:分子中的成键电子跃迁到*反 键轨道上去,这是一切饱和有机化合物都可能 产生的电子跃迁类型。
n*跃迁:分子中未成键的n电子激发到*轨 道上去,所有含有杂原子的饱和烃衍生物都可 发生这种跃迁。
含有*、n*跃迁的化合物,如:饱和烷 烃、卤代烷烃、醇、醚等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测定时的良好溶剂。
四川大学化学分析课件4ppt课件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3.2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
(一)电荷迁移跃迁 某些分子同时具有电子给体特性的部分 和电子受体特性的部分。当电子从给体 外展轨道向受体跃迁时就会产生较强的 吸收,这样产生的光谱称为电荷迁移光 谱。如在金属络合物中配位体具有电子 给体的性质,金属离子为电子受体。电 子从配位体轨道跃迁到中心原子的外层 轨道,就可以产生电荷迁移光谱。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是利用物质在 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对物质进行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的方法。按所 吸收光的波长区域不同,分为紫外分光光度法 (60-400nm)和可见分光光度法(400-750nm), 合称为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4.1.2 朗伯—比尔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它可表述为:当一束单色光穿过透明介 质时,光强度的降低同入射光的强度、 吸收介质的厚度、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用数学表达为:
A = lg I0/I = k c l
k值及单位与c和l采用的单位有关
当l以cm,c以g/L为单位时,k称为吸光系 数,用a表示,即: A = a c l 当l以cm,c以mol/L为单位时,k称为摩尔吸 光系数,用表示,它比a更为常用,的单位 为L mol-1 cm-1,即: A = c l 当l以cm,c以百分浓度g/100mL为单位时,k 称为比吸光系数,用A1cm1%表示
• *跃迁:可以发生在任何具有不饱和键的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其最大摩尔吸光系数max 很大。
• n*跃迁:发生在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化合 物中,其最大摩尔吸光系数max 比较小。
• 电荷迁移跃迁:当外来辐射照射某些化合物 时,电子从体系具有给予体特性的部分转移到 该体系具有电子接受体特性的部分所发生的跃 迁。其谱带较宽,吸收强度大,max > 104。
= 0.1 M A1cm1% 用比吸光系数的表示方法特别适用于摩尔质 量未知的化合物。
在实际测量中,采用在另一等同的吸收池中放 入溶剂与被分析溶液的透射强度进行比较, 即:
A = lg( I溶剂 / I溶液 ) lg ( I
0 /I)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A总 = A1 + A2 + …An
比尔定律应用的局限性:只适用于稀溶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