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件
合集下载
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课件ppt(349页全)

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净误差与遗漏国际收支总差额储备资产变化0各项差额该项的贷方数字减去借方数字2011122161第二节宏观经济的衡量一经济活动价值的衡量二物价水平和失业的衡量三流量与存量四利率与现值第一章导论关于数据的经典语句见word文件2011122162第二节宏观经济的衡量一经济活动价值的衡量第一章导论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二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三国民收入核算的生产法四国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五国民收入核算的收入法六gdp与社会福利西蒙库兹涅茨
h
26
二、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又叫总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涉及的内容是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 定,要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优化配置。
2020/11/24
h
4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论述整个经济的行为——或经济生活
的宏观总量。它研究的是一国产出、就业、失业 和价格总水平”——萨谬尔森
h
23
(四)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基本假设 市场失灵(大多数假设) 市场出清、完全理性与信息
研究对象 整个国民经济
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与厂商
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总价格水平 个量分析 :商品或要素价格
研究重点 国民收入的决定
市场价格
研究目的 充分利用资源 争议大小 较大
研究对象之一:长期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增长源泉:劳动人口增长、储蓄率、投资率、技术 创新、教育及其他因素
2004-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见WORD文件)
h
26
二、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又叫总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涉及的内容是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 定,要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优化配置。
2020/11/24
h
4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论述整个经济的行为——或经济生活
的宏观总量。它研究的是一国产出、就业、失业 和价格总水平”——萨谬尔森
h
23
(四)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基本假设 市场失灵(大多数假设) 市场出清、完全理性与信息
研究对象 整个国民经济
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与厂商
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总价格水平 个量分析 :商品或要素价格
研究重点 国民收入的决定
市场价格
研究目的 充分利用资源 争议大小 较大
研究对象之一:长期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增长源泉:劳动人口增长、储蓄率、投资率、技术 创新、教育及其他因素
2004-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见WORD文件)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

功能
劳动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劳动力资源配置、劳 动力价格形成、劳动力流动和就业创造等。
工资水平决定因素及差异原因
决定因素
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决定。
差异原因
不同行业、地区、职位之间的工资差异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行业利润率 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原因造成。
就业政策目标及实施途径
政策目标
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保障 劳动者权益等。
实施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 就业服务和援助等途径来实现就业政策目标。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改革方向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扩 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再就 业等。
利率决定理论
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分析利率水平 及其变动的原因。
政策效应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 收支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 革的意义和措施。
资本市场结构、特点及作用
01
02
03
资本市场结构
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等,以及各市场 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 制。
3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探讨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
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方向
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的建议。
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探讨财政支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
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 进行干预,波动幅度较大。
劳动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劳动力资源配置、劳 动力价格形成、劳动力流动和就业创造等。
工资水平决定因素及差异原因
决定因素
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决定。
差异原因
不同行业、地区、职位之间的工资差异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行业利润率 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原因造成。
就业政策目标及实施途径
政策目标
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保障 劳动者权益等。
实施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 就业服务和援助等途径来实现就业政策目标。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改革方向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扩 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再就 业等。
利率决定理论
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分析利率水平 及其变动的原因。
政策效应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 收支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 革的意义和措施。
资本市场结构、特点及作用
01
02
03
资本市场结构
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等,以及各市场 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 制。
3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探讨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
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方向
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的建议。
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探讨财政支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
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 进行干预,波动幅度较大。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政策目标一致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共同致力 于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 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
济目标。
政策工具互补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不同的调 节机制和工具,可以相互补充,形 成政策合力。
政策实施协调性
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时,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避免政策 冲突和相互抵消。
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 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选择
1 2
能源结构调整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和供给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 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降低碳排放强度。
产业绿色转型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新兴绿色产业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失业率计算及类型划分
失业率计算
失业率 = 失业人数 / 劳动力总数 × 100%。其中,失业人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 作但目前没有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数。
收入法
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 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 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 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 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经济增长率计算及分析
01
02
03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通常采用GDP或人均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生态文 明制度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2024年度-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经济周期与波动
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原因、阶段 以及应对措施,探讨了经济波
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28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
全球化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以及国 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以及绿色经济发展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挑战。
04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 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 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06
结构性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 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 上涨现象。
13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 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加速原理
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明,在产量或收入增 长时,投资支出会增长得更快;在产量或收入减少时,投资支出会下降得更快。 加速原理体现了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
10
03 失业与通货膨胀
11
失业类型及原因分析
摩擦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以及 劳动者在地区、行业和职业间流动所产生的失业 。
03
气候变化与宏观经济
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宏 观经济政策和措施。
30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31
22
06 经济增长与发展
23
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原因、阶段 以及应对措施,探讨了经济波
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28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
全球化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以及国 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以及绿色经济发展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挑战。
04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 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 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06
结构性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 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 上涨现象。
13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 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加速原理
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明,在产量或收入增 长时,投资支出会增长得更快;在产量或收入减少时,投资支出会下降得更快。 加速原理体现了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
10
03 失业与通货膨胀
11
失业类型及原因分析
摩擦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以及 劳动者在地区、行业和职业间流动所产生的失业 。
03
气候变化与宏观经济
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宏 观经济政策和措施。
30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31
22
06 经济增长与发展
23
宏观经济学课件ppt

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贸易 政策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政策环境和 规则体系。
04 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和调节 总需求,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调整经济结构 的目的。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支出包括公共工 程、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资;税收包括个人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03 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经济增长分析
总结词
GDP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 活动水平的关键指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 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总体趋势和变化。
GDP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GDP增长率,可以了 解经济活动的扩张或收缩。
生产力提高
投资与消费关系
生产力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优化等方式提高 生产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1 2 3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提高 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等。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和收 入差距扩大,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力市场 的适应和调整。
技术进步的未来趋势 未来技术进步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 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将更 加深远。
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的周期和市场环境。在经济增长过快或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 行可能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抑制需求;在经济衰退时期,则需要 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
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贸易 政策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政策环境和 规则体系。
04 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和调节 总需求,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调整经济结构 的目的。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支出包括公共工 程、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资;税收包括个人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03 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经济增长分析
总结词
GDP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 活动水平的关键指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 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总体趋势和变化。
GDP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GDP增长率,可以了 解经济活动的扩张或收缩。
生产力提高
投资与消费关系
生产力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优化等方式提高 生产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1 2 3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提高 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等。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和收 入差距扩大,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力市场 的适应和调整。
技术进步的未来趋势 未来技术进步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 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将更 加深远。
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的周期和市场环境。在经济增长过快或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 行可能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抑制需求;在经济衰退时期,则需要 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
定义: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
和。
•
上述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规定:
•
第一,“一国之内…”。GDP按国
土原则计算
•
GDP以领土为统计范围,强调无
论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是属于本
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本
国的GDP。,
企业家愿意提供的产品越多。
•
—— 供给定理
34
(2)经济理论的图形表达
P
S
O
Q
35
(3)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达
•
•
•
•
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供给定理,该理
论可以表示为:
Q
= f(P)
供给量
价格
函数
上式表示供给量是价格的函数。
36
(4)著名的经济学模型 :供求模型
•
例如,猪肉的需求函数:
•
Qd = D(P、Y)
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以年度或季
度为单位度量。
存量 VS .流量
•
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量。
(洗脸盆中的水,你书架上的书和
你储蓄账户上的货币量也是存量。)
•
流量:
在一定时期发生的量。
(打开的水龙头流到洗脸盆中的水。
我们在一个月里买的书和我们在一个
月里赚到的收入也是流量。)
存量 VS .流量
•
化等。
26
值得研究的问题:
•
(1)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决定因
素是什么?
•
(2)如何准确测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和成本,经济增长如何维持?如何实
宏观经济学全集PPT课件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与方法
01
02
03
GDP核算体系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包括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核算方法。
GNP核算体系
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注重 国民经济总体规模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
通过一系列账户体系全面 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包括生产账户、收入分配 账户、消费账户等。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效应
指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 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国际贸易等。
财政政策与国际贸易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关税、出口退税等措施来影响国际贸易,进而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提高关税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贸易伙伴采取报复措施,影响国 际贸易环境。
•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供给量也会增 加。
•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需求量会减少 。
• 模型分析:当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相交时,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 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分别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当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如财 政政策变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总供给曲线或总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导 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发生变化。通过对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分析,可以预 测和解释这些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工具选择考虑因素
经济形势、政策目标、工具特点 等。
宏观经济学课件(高教版)

外汇市场与汇率制度
总结词
外汇市场是全球各国货币交换的场所,汇率则是各国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的 经济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外汇市场是全球各国进行货币交换的场所,通过这个市场,各国可以买卖其他国家的货币。汇率则是 各国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通常以某种主要货币(如美元)作为基准。汇率制度的不同选择对一国的 经济增长、就业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经济政策
政府的经济政策也会影响国民收入水 平。例如,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国民收入 水平。
生产要素的效率
生产要素的效率越高,生产出的货物 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就越高,从而国 民收入水平就越高。
国际经济环境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国民收 入水平。例如,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变 化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出口和进口, 从而影响国民收入水平。
02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等。这些 工具可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进而影响利率水平。
03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例如,降低存 款准备金率或再贴现率可以增加市场 上的货币供应量,从而降低利率,刺 激投资和消费;反之,提高存款准备 金率或再贴现率可以减少市场上的货 币供应量,从而升高利率,抑制投资 和消费。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衡量
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衡量指标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GDP平减指数等。
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
需求拉动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成本推动
生产成本上升,企业为维持利润而提 高价格。
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I = C + S
AE = C + I 所以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可简化为
C+S=C+I 即
I=S
S 为收入循环中的漏出量;I 为这一过程的注入量。所以简 单概括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就是,收入循环中的漏出量 必须等于注入量。
三、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循环Fra bibliotek程10 = GP
NT =10
20=I
C S=20
GNP 的计算 最终产品:在理论上可以定义,实践上无法完全根据商品自 身的属性来判定。
附加值:这是实践中容易操作的方法
所有要素所得的报酬: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衡量同一对象。
例: 小麦产值 面粉产值
(最终产品)方便面产值
工农业总产值 国民生产总值
$1000 附加值 1000
$2000
1000
$3000
1000
但是如果把等量的储蓄转变为投资,情况会怎样呢?
下面我们加上金融市场,看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如何实现。
二、两部门 三市场模型
要素市场
租金、工资、利息、利润
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20=I
最终产品和服务
家庭用于最终产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C S=20
产品市场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为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此时
NI = AE
一、两部门收入循环模型
生产要素市场 成交额为 NI
租金、工资、利息、利润 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最终产品和服务 家庭用于最终产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最终产品市场 成交额为 GNP
消费支出 销售收入
要想使国民收入循环能够顺利维持,产品市场的交易额必须 与要素市场的交易额相等,即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NI = AE (AE 的价值实际上就是GNP),这也就是国民收入均衡的条 件。在两部门模型中,要想实现国民收入的均衡,消费支出 必须等于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由于现在没有政府,所以
香蕉 橘子
产量 15 价格 0.20 产量 50 价格 0.22
14.00
产量 20 价格 0.30 产量 60 价格 0.25
21.00
产量 20 价格 0.20 产量 60 价格 0.22
17.20
二、国民收入的分解
•个人收入:个人从企业中获得的收入(未缴纳个人所得税),它 只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6000
$3000 = 利息+租金+利润 +工资 = NI
以上分析得到的结论:
最终产品总价值 = 企业增加值总和 = 全部要素收入总和
从理论上讲:GNP = NI GNP 与 NI 的区别
折旧和间接税包含在 GNP 中,但它们不构成 NI;为什么?
折旧:机器设备价值被统计在当年的GNP中,每年的GNP中也包括了以
NI = DI = C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消费者没有将他们的收入全部消费掉, 而是将一部分储蓄起来了,比如 20 万元,这会导致产品市 场上有价值为20万元的商品和服务就无法销售出去,其价值 不能实现。这种情况下,厂商部门会面临产品积压、库存增 多的压力。短期内的正常反映是压缩生产,减少库存,这个 过程意味着,当宏观经济中出现支出小于收入时,会引起产 量的减少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降低。
DI = NI - T + GT 或 DI = NI - NT
三、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
•一般物价水平 •一般利率水平
•失业率 =
以已失业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数 劳动力总人数
失业的类型: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 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 摩擦性失业率 + 结构性失业率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循环
前所生产的机器设备的价值的转移。所以严格说来GNP 不能准确表示一年 内新创造的价值。
GNP - 折旧 = NNP (国民生产净值:本年度新创造的价值)
间接税:它反映在商品的价格中,但不归企业所获得,因此不能计入各
种要素的报酬。消费者付出这部分支出,是从他的收入中拿出的,而他的 收入已经被计算在NI中了。因此,间接税只是收入的再分配,而不是收入 的形成。
动的总规模,理论上讲二者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统计 实践中二者还存在差异。
1. 避免重复计算 与过去苏联体系所采用的工农业总产值对比 2. 无形商品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的经济活动
举例说明:家务劳动
4. 现期发生的经济活动 旧货市场的交易额只计算买卖差额 5. 合法经济活动才统计在内
政府部门加入循环过程后,均衡条件的表达式更丰富,但基 本原理未变: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NI = AE 此时
NI = C + S + NT
AE = C + I + GP 其中NT表示净税收;GP表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 根据漏出量等于注入量的简化表示,这时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为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主讲教师:高乐咏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第一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民收入NI • GNP: 一定时期内本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
总价值。 • NI: 同期所有生产要素报酬总和。 • GNP 和 NI 都是衡量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发生的经济活
NI = GNP - 折旧 - 间接税 = NNP - 间接税
GNP与GDP的区别和联系
二者都是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规模的宏观指标;但前者强 调的是国民的概念,后者强调的是国境的概念。现在越来 越多的人使用GDP以取代GNP。两者差异主要存在于“来 自国外的净要素收益”
名义GDP与实际GDP
1987 年的名义 GDP 1993 年的名义 GDP 1993 年的实际 GDP
DI = C + S 可支配收入 = 消费 + 储蓄
•净税收与可支配收入 政府各项税收总和称为总税收,用 T 表示; 政府也向纳税人进行转移支付,用 GT 表示; 因此政府从公众手中得到的净税收为 NT = T - GT 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忽略企业留利部分,那么可支配收入 就可以看作国民收入与净税收的差额。
PI = NI - 社会保险税 - 公司所得税 - 企业留利(未分配利润) •可支配收入:真正可以为个人自行支配的收入
DI = PI - 个人所得税 •可支配收入的去向:消费 和 储蓄
注意:在宏观经济学中,凡是不用于消费的部分,我们都计
为储蓄,不论储蓄的具体形式是什么。银行存款叫储蓄,购买 证券也是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