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影像学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肝癌影像学鉴别诊断

肝癌影像学鉴别诊断

大腺瘤与HCC鉴别:前者除出 血外,强化均匀
9.动-门静脉短路
• 易于多血性HCC混淆,前者无 占位效应
• CT增强动脉期可见强化,门脉 期与正常肝组织一致
• 影像学表现显示多血性病变至 少一年内无增大,或在肝穿后 首次出现者可确定
10.局灶结节状脂肪浸润
11.脂肪肝内正常肝岛
12.肝炎性假瘤
2.腺瘤性增生结节(ANH) 指肝硬化中的结节体积明 不典型增生结节(DN) 显大于其周围结节的结节 状病灶。
3.肝母细胞瘤
是小儿常见的肝脏原 发恶性肿瘤。
4.肝内胆管细胞瘤
为起源于肝内一、二 级胆管或更大的胆管 的胆管上皮细胞瘤。
多无肝炎肝硬化,AFP阴性 好发于左叶 延迟强化
侵犯血管、癌栓形成相对少见。
5.肝血管瘤
➢直接征象: •平扫:边缘锐利的略低 密度灶。 •增强:“早出晚归”,周 围向中心扩展 •重T2WI信号上“灯泡征” ➢间接征象:占位征相对 较轻。
6.多移瘤:T2WI为中等高信 号
T2WI明显高信号:富血供者,
原发肿瘤史,CEA升高,
如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甲 状腺癌、肾癌、黑色素瘤和肉
AFP正常,无肝硬化

多发小病灶为主
靠近大血管、胆管或包 膜下
检查目的:发现病灶, 判定性质,确定肝段受 累程度,如局限在3个肝 段以下,可行切除
T2WI等或低信号:乏血供转移 瘤,如结肠癌和淋巴瘤
牛眼征,又叫靶征:肿瘤内出 血、黑色素样物质或高蛋白。 病理基础:中央为低密度的液 化坏死区,中间高密度为肿瘤 组织,外层低密度为正常肝组 织和血管的受压改变
少数病灶中心或周围见增粗扭 曲血管,富于特征性
含Kupffer细胞,99mTc浓聚 有中心疤痕的病变:FNH,纤

肝癌鉴别诊断标准

肝癌鉴别诊断标准

肝癌鉴别诊断标准
(1)非侵入性的诊断标准
1)两种影像学检查都显示有>2cm的肝癌特征性占位病变。

2)影像学结合AFP标准:一种影像学显示>医学|教育网2cm 的肝癌特征性占位病变,同时又有AFP≥400μg/L(医学|教育网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炎及转移性肝癌)。

(2)组织学诊断标准:对于影像学不能确诊的≤2cm的肝内结节,我们就要用穿刺活检。

主要说一下与活动性肝病鉴别,医学|教育网因为活动性肝病的AFP也会增高。

如要鉴别点如下:
(1)AFP和ALT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增高则活动性肝病的可能性大;
(2)AFP增高,ALT正常或由高降低(曲线分离),那么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大。

血清甲胎蛋白(AFP)鉴定:医学|教育网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肯定价值。

确定原发性肝癌的方法为病理。

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及早发现和鉴别诊断肝癌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疾病。

一、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肝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经济的检查方法,对于发现肝肿块有很高的敏感性。

CT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图像,对于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等有更清晰的显示。

MRI则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肿瘤的组织学信息,有助于鉴别肝癌与其他肝脏病变。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肝癌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

常用的肝癌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等。

AFP是肝癌最常见的标志物,其升高与肝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CEA和CA125在肝癌的鉴别诊断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然而,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能单独作为肝癌的诊断依据,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三、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肝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分析可以明确诊断肝癌。

肝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等,不同类型的肝癌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点,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肝癌的类型和分级,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四、其他辅助检查除了上述常用的鉴别诊断方法外,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肝癌的诊断。

例如,肝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肝脏功能状态,了解肝癌对肝脏功能的影响程度。

血液学检查可以检测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等指标,帮助评估肝癌患者的全身情况。

核医学检查可以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观察肿瘤的代谢情况,对肝癌的诊断和分期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起来,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组织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才能准确诊断肝癌。

肝癌影像诊断–影像PPT

肝癌影像诊断–影像PPT

肝癌影像诊断–影像PPT(一)肝癌的分期T:原发性肿瘤,N:淋巴结,M:转移T1:肝脏单发肿瘤,肿瘤最大直径在2cm或以下,无血管受侵T2:T1中3项条件之一不符合者T3:T1中3项条件有2项不符合者T2、T3二者中包括多发肿瘤但局限于一叶者T4:多发肿瘤分布超过一叶或肿瘤累及门静脉或肝静脉的主要分支N:局部淋巴结;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N1:局部淋巴结转移M: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M1:远处转移(二)肝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选择肝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超声、CT、MRI、血管造影、核素扫描、PET等。

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经济的检查方法。

其检查对人体无损伤,一般不需要用造影剂或做特殊的检查前准备,对鉴别囊实性病变及肝内、外病变的敏感性高。

超声检查可以作多方位、多层面的扫描,易于发现病变。

且可通过肝内血管、胆囊、韧带的部位而对病变的定位作出判断,部分肝癌的定性诊断也可通过肿瘤的回声特点而作出判断。

超声检查的最大局限性是诊断的准确性取决于操作医生的技术及经验。

全身CT扫描应用于临床以来肝脏是最常用的检查器官之一。

随着检查仪器、造影剂的改进而不断完善,诊断准确性不断提高。

CT平扫可以显示密度较高的转移瘤,如类癌、肾癌、乳腺癌等的肝转移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增强扫描的目的主要是形成肝实质与病灶之间的密度差,以利诊断。

由于正常肝实质大部分由门静脉供血,肝肿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二者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也就形成了密度差。

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可以了解肝脏肿瘤的位置,肿瘤的特点及对肝脏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MRI是继CT后影像诊断领域的又一重大进展,MRI的特点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能多方位成像,可通过其丰富的技术参数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非常准确和很有价值的影像资料。

增强扫描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多方位成像可对肝脏肿瘤的定位提供准确的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肝癌的影像表现1.超声肝癌在超声检查时,多为低回声,且相对较均匀,约占80%;肿瘤周边可见低回声的晕环(50-70%),晕环的的厚度约为肿瘤的1/10,如果肿瘤内部有脂肪变性、肝窦扩张、出血、坏死、间质纤维变等,其内部回声可不均匀。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新进展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新进展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新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影像学诊断是一种无创且高效的方法,通过对肝脏进行成像,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鉴别和评估肝癌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肝癌影像学诊断的新进展,并解释这些技术如何帮助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一、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方法,通过声波在人体组织内的传播和反射来生成图像。

在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中,超声检查具有简单、无创、无辐射以及实时性好的特点。

近年来,超声诊断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声速影像和三维超声:声速影像和三维超声技术使得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评估肝脏结构和病变。

它们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使医生能够准确地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等特征,对肝癌的早期诊断起到重要作用。

2. 弹性成像:弹性成像是一种通过测量刺激组织的变形来评估其硬度或弹性的方法。

肝癌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因此弹性成像可以帮助医生鉴别肝癌和其他肝脏病变,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3. 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剂是一种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微小气泡,在超声图像中增加对比度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肝癌病灶,并与周围组织进行鉴别。

4. 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超声检查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以在肝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包括肝癌的穿刺活检、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

通过超声引导,医生可以准确地定位肝癌病灶,引导治疗器械进入病灶,并进行精确的治疗。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结合超声图像和多普勒技术的方法,可以观察肝脏血流情况。

肝癌通常伴随着异常的血流模式,如肿瘤血管的扩张、缺血或血流速度的改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血供情况,进一步提供诊断依据。

6. 超声弹力成像与血管成像相结合:超声弹力成像和血管成像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超声弹力成像评估肿瘤的硬度,血管成像则可以观察到肝血管的异常情况,如动脉瘤、血管侵犯等。

临床分析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临床分析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临床分析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本文将从临床分析的角度,探讨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一、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CT和MRI等技术。

其中,超声是最常用的初筛手段,其具有无创、低成本和易操作等优点。

超声能够准确地显示肝脏内肿块的大小、数量、位置和形态特征,对于小肝癌的诊断也有很高的敏感性。

但是,在超声中,由于肝脏内气体和肠道对超声的波束产生了散射和吸收,因此对于肝脏深部的病变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超声在深部病变检测中的局限性,CT和MRI技术得以应用。

CT技术以其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对于肝脏病变的检测和定位有着很大的优势。

CT通过对患者注射造影剂,并结合薄层扫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血流灌注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诊断肝癌。

而MRI技术则在对比分辨率和多平面、多序列成像方面具有优势,对于不适宜接受CT检查的患者,MRI成为一种可替代的诊断手段。

近年来,随着肝癌诊断技术的不断升级,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化影像分析方法逐渐应用于肝癌的诊断。

通过使用大量的肝癌影像数据进行训练,深度学习算法能够从复杂的肝癌影像中提取高度特异的特征,并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分割。

这种自动化的诊断工具不仅可以提高肝癌的早期检测率和诊断准确性,还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二、肝癌的影像学治疗肝癌的影像学治疗主要包括放射治疗和介入治疗两个方面。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常用的放射治疗方法包括外束放射治疗和内照射治疗。

外束放射治疗通过从肿瘤周围方向照射高能射线,精确破坏肿瘤组织。

内照射治疗则是将放射性粒子通过导管植入肿瘤内部,释放高能射线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导管显像技术将导管引入肝内或肝动脉内,直接对肿瘤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等技术。

肝癌的分子影像学诊断

肝癌的分子影像学诊断

肝癌的分子影像学诊断肝癌(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临床上非常具有挑战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子影像学诊断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定量评估和治疗方案选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肝癌的分子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一、分子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影像学是通过利用生物标记物来观察和评估生物分子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功能状态的影像学技术。

在肝癌的分子影像学诊断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如放射性核素显像和PET-CT)、磁共振成像技术(如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对肝癌组织的代谢特征、血供情况和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提供更加准确的肿瘤信息。

二、分子影像学诊断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分子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得早期肝癌病灶的检测更加准确。

例如,CT增强扫描可以观察到肝癌病灶的血供情况,根据肿瘤的血供特点可以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

同时,超声造影技术结合分子标记物可以提高肝癌的检测率和准确性。

此外,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早期肝癌的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分子影像学诊断在肝癌定量评估中的应用除了帮助早期诊断,分子影像学诊断技术还可以用于肝癌的定量评估。

不同的分子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肝癌病灶的代谢信息、肿瘤的细胞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等数据,这些数据对于肝癌的定性和定量评估非常有帮助。

例如,PET-CT技术可以通过观察肿瘤的代谢情况来评估肝癌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肝癌的弥散度,从而评估肝癌的侵袭性和预后。

四、分子影像学诊断在肝癌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分子影像学诊断技术还可以用于肝癌治疗方案的选择。

通过观察和评估肝癌病灶的生物学特征,可以确定肿瘤的分子标记物表达情况、肿瘤抗药性的程度以及预测肝癌的预后。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肝癌 影像学评价标准

肝癌 影像学评价标准

肝癌诊断标准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

1.影像学检查:
肝癌是发生在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可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或者核磁共振检查,能够发现小于一公分的微小肝癌,如果肝脏内病灶大于两公分,边界不清或伴有钙化,可作为诊断肝癌标准。

2.血液学检查:
可进行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肿瘤因子化验检查,对肝癌的诊断有很大帮助,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细胞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如果化验甲胎蛋白大于400ng/ml,可作为诊断肝癌的标准。

还可进行肝功能化验检查,可作为判断肝癌严重程度标准。

3.病理学检查:
可在超声或者CT引导下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活检,能够明确肝脏病变的性质,可作为诊断肝癌的金标准,同时可进行免疫组化,对判断肝癌预后有很大帮助。

通过以上检查即可确诊为肝癌,确诊后的患者应进一步确定癌细胞病灶的大小、蔓延部位、恶化程度等,然后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来促进疾病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平扫:2-5cm低密度或混合 密度灶,可有钙化,以粉末状 钙化最具诊断意义 增强:动脉期多无明显强化, 门脉、延迟期大多数有边缘强 化或分隔强化 MRI:T1、T2均低信号,大部 分病灶呈中央低信号,周边为 环形或小片状高信号,表明中 央为干酪样坏死而周边为炎性 肉芽组织。
14.肝淋巴瘤 继发多见,多数为NHL 结节型:单发或多发的 结节影,无包膜。边缘较 清,密度较均。轻度强化。 弥漫型:肝体积大。整 个肝脏信号不均,T1WI 呈低信号,T2WI呈略高 信号,边界模糊 需结合其它征象,如脾 大,腹腔及后腹腔淋巴结 肿大以及临床资料
2.腺瘤性增生结节(ANH) 指肝硬化中的结节体积明 பைடு நூலகம்典型增生结节(DN) 显大于其周围结节的结节 状病灶。
3.肝母细胞瘤
是小儿常见的肝脏原 发恶性肿瘤。
4.肝内胆管细胞瘤 为起源于肝内一、二 级胆管或更大的胆管 的胆管上皮细胞瘤。
多无肝炎肝硬化,AFP阴性
好发于左叶 延迟强化 侵犯血管、癌栓形成相对少见。
15.早期肝脓肿 平扫:边界模糊, 密度不均 多房脓肿:分隔强化,呈蜂窝 样强化
动脉期:壁见强化, 周围实质因充血呈高灌注异常 强化程度不如肝癌
门脉期和延时期: 仍见强化,分隔亦见
强化
动脉期
门脉期
8.肝腺瘤 年轻女性,与口服避 孕药有关 右叶,单发,边界清, 无肝炎或肝硬化病 史,AFH阴性 可自发出血,中心出 血常见 有包膜,出现率95% 以上,CT的显示率较 MR低
大腺瘤与HCC鉴别:前者除出 血外,强化均匀
9.动-门静脉短路
• 易于多血性HCC混淆,前者无 占位效应 • CT增强动脉期可见强化,门脉 期与正常肝组织一致 • 影像学表现显示多血性病变至 少一年内无增大,或在肝穿后 首次出现者可确定
胰腺癌肝转移
胃癌肝转移
(环形强化)
7.局灶性结节增生(FNH)
是肝内除血管瘤外最常见的 富血供良性肿瘤。 组织学上由多个有纤维间隔 分隔的,含有正常肝细胞的 增生结节堆积而成,有胆管 结构,常无包膜。 年轻女性多见,多无肝炎或 肝硬化病史,AFP阴性
增强早期明显强化,呈“中心 开花”即从中心向四周强化; 中心瘢痕无强化或延迟强化 少数病灶中心或周围见增粗扭 曲血管,富于特征性 含Kupffer细胞,99mTc浓聚 有中心疤痕的病变:FNH,纤 维板层样肝癌和血管瘤。后两 者疤痕在T2WI上是低信号,无 延时强化,与纤维化和血栓机 化有关
肝癌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1.再生结节(RN) 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局 灶性增生而形成的肝实质 小岛,直径多在0.3-1.0cm。
• CT平扫:边界清、低密度 • 增强:动脉期多低密度,门脉 期等密度 • MRI:T1WI均匀,稍高于肝实 质,T2WI低信号,被相对高信 号的纤维间隔隔开
• SHCC:“快进快出”,T2WI主 要高信号改变
5.肝血管瘤 直接征象: •平扫:边缘锐利的略低 密度灶。 •增强:“早出晚归”,周 围向中心扩展
•重T2WI信号上“灯泡征”
间接征象:占位征相对 较轻。
6.多发肝转移瘤 需与多结节型HCC相鉴别
多数转移瘤:T2WI为中等高信 号 T2WI明显高信号:富血供者, 如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甲 原发肿瘤史,CEA升高, 状腺癌、肾癌、黑色素瘤和肉 AFP正常,无肝硬化 瘤 T2WI等或低信号:乏血供转移 多发小病灶为主 瘤,如结肠癌和淋巴瘤 靠近大血管、胆管或包 牛眼征,又叫靶征:肿瘤内出 膜下 血、黑色素样物质或高蛋白。 病理基础:中央为低密度的液 检查目的:发现病灶, 化坏死区,中间高密度为肿瘤 判定性质,确定肝段受 组织,外层低密度为正常肝组 累程度,如局限在3个肝 织和血管的受压改变 段以下,可行切除
10.局灶结节状脂肪浸润
11.脂肪肝内正常肝岛
12.肝炎性假瘤
少见,无症状,AFP 阴性 平扫:低密度,形态 不规则 动脉期:无强化 门脉期:轻到中度强 化,为环形和偏心结节 样强化,纤维间隔形成。 病灶边缘的纤维组织有 强化成等信号而有病灶 缩小的感觉
13.肝结核瘤
肝结核的一种特 殊类型,较少见 多位于肝脏边缘, 病理基础为结核 性肉芽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