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港口码头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

The Guide for Utilization of Sewage in Port and Dock offers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pertaining to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ologies for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sewage within port and dock areas. This epassing guide addresses a wide array of topics, including sewage treatment, recycling, and reuse within the specific context of port and dock environments. It delineates various technologies and best practices for treating and utilizing sewage,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maximiz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source efficiency.《港口和码头污水利用指南》就港口和码头地区污水资源利用的技术和方法提供了全面实用的指导。
该通航指南涉及一系列广泛的专题,包括污水处理、回收利用和港口和码头环境中的再利用。
它描述了处理和利用污水的各种技术和最佳做法,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效率。
The guide cover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dealing with sewage in port and dock areas. It talks about how sewage is produced there, the bad effects it can have on the environment if it's not treated, and the good things that cane from using it as a resource. It also looks at the rules and policies about managing sewage in those areas, and the ways that usingsewage as a resource can help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With lots of real-life examples, the guide helps you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 of using sewage as a resource, and gives you advice on picking the right technologies for different port and dock situations.该指南涵盖了你需要了解的关于港口和码头地区污水处理的所有情况。
码头港口污水处理方法

码头港口污水处理方法码头港口是海上运输和贸易的重要节点,然而其产生的污水问题却一直被忽视和低估。
污水处理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码头港口污水处理方法,并分点列出其特点和优势。
一、物理处理方法1. 筛网过滤:将进入港口的污水通过筛网进行初步过滤,去除较大的固体垃圾和悬浮物,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冲击。
2. 沉淀池:通过引入污水到大型沉淀池,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在池底沉淀,从而提高水质。
二、生物处理方法1. 活性污泥法:将进入港口的污水通过氧化池加入活性污泥,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较简单的化合物,从而去除有机物质的同时也能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和硫化物。
2. 人工湿地:通过植物的枝叶和根系结构,融合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
湿地植物的根系系统可吸附和分解有害物质。
三、化学处理方法1. 气浮法:通过注入气体或采用机械气浮装置,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产生气泡并浮起来,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2. 活性炭吸附:使用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吸附,达到除臭和去除污染物的效果。
四、高级处理方法1. 反渗透:通过高压将污水通过半透膜,去除混浊物、细菌、病毒等,从而获得高品质的净水。
2.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的杀菌功能,通过照射污水,破坏细菌和病毒的核酸结构,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优势和特点:1. 综合性:污水处理方法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可以充分去除污染物,提高水质。
2. 灵活性:不同的码头港口污水处理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和调整,以适应不同规模和水质的处理需求。
3. 高效性:针对不同的污染物,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去除污染物,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4. 可持续性:一些生物处理方法如人工湿地可以植物吸收营养盐和有害物质,从而实现生态循环,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总之,码头港口污水处理是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港口沿岸生活污水治理技术

• 港口水污染的来源? • 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 船舰生活污水排放; 沿岸工业废水的排放; 农业废水。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远期危害处理技术
二、港口沿岸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港口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种类及水质指标
船舶污染规则中垃圾排放规定
食品废弃物及其他垃圾
禁止投入水域
距最近陆地25n mile以 内禁止投入水域,未经 粉碎的禁止在距最近陆 地12n mile以内投弃入 海。经过粉碎颗粒直径 小于25mm时,允许在距 最近陆地3n mile以内投 弃入海。
• 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 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 • 规定单位与个人要向海洋排放污染物须事 先申请并在有关部门监督下进行。
2.日本对日常生活垃圾排放规定
垃圾种类
废塑料 食物垃圾 废纸、废木材等可燃性 垃圾(除去废塑料、食 物垃圾) 金属、玻璃、陶瓷等垃 圾(除去上述三项垃圾)
排放方法
焚烧排放 焚烧或粉碎排放
排放地点
在甲、乙海域排放 甲海域及海洋设施等周 围海域;乙海域、波罗 的海、北海和南极海 甲海域、乙海域
焚烧或粉碎排放
《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
(二)船舶污染规则中垃圾排放规定
1.国际规定
位置 排放条件
1.一切塑料制品均不得排放入海; 2.不得在距最近陆地25n mile 以内将漂浮的垫舱物料、衬料和包装 材料排放入海; 特殊区 域外 3.不得在距最近陆地12n mile 以内将食品废弃物和一切其他垃圾, 包括纸制品、破布、玻璃、金属、瓶子、陶器及类似的废物排放入海; 但经粉碎和磨碎机处理后,粒径不大于25mm的食品废弃物,可在距最 近陆地3n mile以外排放入海。 1.禁止将一切塑料制品和其他垃圾(包括但不限于纸制品、破布、玻 璃、金属、瓶子、陶器、垫舱物料、衬料和包装材料)排放入海; 特殊区 域内 2. 食品废弃物应在距最近陆地不少于12n mile排放入海。但在泛加 勒比海区域内,经粉碎机和磨碎机处理后,粒径不大于25mm的食品废 弃物,可在距最近陆地3n mile以外排放入海。
船舶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船舶污水处理技术方案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各种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发展,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在各种船舶上均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船舶污水的种类及数量,可以将船舶污水分为油污水、黑水、厨房灰水、洗涤灰水。
1 油污水处理:1) 根据船舶产生的油污水量的多少,一般可以在动力舱设置油污水处理装置,以处理舱底含油污水。
根据舱室的大小、机械设备数量、舱室分布情况,可以设单个舱室的油污水处理系统,也可以将全船油污水通过输送泵统一收集在油污水贮存舱内,再通过油污水处理装置集中处理,经处理后排放的油污水满足《73/78 防治公约》的要求,排放水的含油量不大于15ppm。
通过油份浓度计监测排出水的含油量,当含油量超过排放标准时,将不合格的水返回舱底继续处理知道合格。
2) 按照MEPC.107(49)决议对油污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的修改,原来普遍采用的重力法分离油污水技术已不能满足处理含表面活性剂的 C 类试验液的要求,因此,需对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改进,在重力分离的基础上采用超滤、膜分离、化学破乳等方法以处理乳化状态下的油污水。
3) 考虑到油污水对水域污染的严重性,及时经过油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排放水达到国际排放标准,在部分水域、港口将来也会受到排放的限制,可以将舱底油污水通过国际通岸接头至码头接受设施,在港口外可以排至接受船。
4) 经油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出的油污可以进入焚烧炉焚烧,或通过通过国际通岸接头至码头接受设施,在港口外可以排至接受船。
5) 油污水处理及排放:a. 油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b. 在限制水域不处理排至接受设施。
2 黑水处理1) 根据船员数量、卫生设施分布,可分区设置黑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分别收集和处理船上各厕所、单元式卫生间内的粪便污水、病房和医务室内排出的废水。
经黑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排放水满足《73/78 防治公约》的要求。
2) 按照国际防污染公约的排放要求,距最近陆地12nmile 以外可以排放未经粉碎和消毒的生活污水。
港口沿岸生活污水治理技术

港口沿岸生活污水治理技术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港口地区的生活污水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港口沿岸的生活污水排放直接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与稳定。
因此,港口沿岸地区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港口沿岸生活污水治理技术。
一、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有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两种方式。
厌氧处理适用于高浓度有机物的处理,通过厌氧细菌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等可再利用的能源。
而好氧处理则适用于低浓度有机物的处理,通过氧气的供应,使细菌能够更充分地降解有机物。
这些生物处理技术在港口沿岸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二、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通过人工膜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与水分离的技术。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有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方法。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细菌、病毒等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港口沿岸地区可以利用膜分离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清洁的排放要求。
三、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利用湿地植被和微生物的作用,对废水进行净化的方法。
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人工湿地技术具有低成本、易于操作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在港口沿岸地区生活污水治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化学氧化技术化学氧化技术是通过添加氧化剂,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降解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常见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臭氧等。
化学氧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毒性物质,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在港口沿岸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中,化学氧化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提高水质的净化程度。
综上所述,港口沿岸生活污水治理技术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选择合适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理效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生物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和化学氧化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港口沿岸生活污水的高效治理,促进港口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污水处理技术的操作指南与工艺优化

污水处理技术的操作指南与工艺优化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进程,污水产生量也日益增加,污水处理技术的操作指南与工艺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技术的操作指南,并探讨如何对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成本。
一、污水处理技术的操作指南1. 污水收集系统在进行污水处理之前,有效地收集污水至处理厂是第一步。
主要操作包括设置合理的管网布局、安装适当的泵站和调节阀门等。
确保污水可以顺利地流入处理设备,避免外部因素对处理工艺的干扰。
2.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悬浮物、泥沙和油脂等可沉淀物质。
常见的操作包括格栅、砂池和沉淀池等设备的使用。
操作时需要定期清理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3.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操作时需严格控制曝气、搅拌和沉降等因素,以维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同时,需要定期监测污水和污泥的氨氮、COD、BOD等参数,以调整处理工艺和控制系统运行。
4.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是对污水中有机物、重金属等进行去除的有效方法。
操作时需根据污水水质进行选择合适的活性炭吸附剂,并控制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参数。
5.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用膜技术(如超滤、反渗透)或化学方法(如氧化、还原)等,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微量污染物和微生物等。
操作时需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深度处理工艺,同时加强维护和清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1. 能量消耗优化污水处理过程中能量消耗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因素。
可以通过优化设备的选型和运行模式,减少泵站的能耗和压力损失,降低曝气系统的能量消耗,以及利用废热或再生能源等方式,实现能量消耗的优化。
2. 固体废弃物处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固体废弃物也需要得到合理处理。
可以通过干化、稳定化、焚烧或资源化利用等方法,降低固体废弃物的体积和危害性,以及在减少处理成本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港口船舶污水处理技术与实践

港口船舶污水处理技术与实践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增长,港口作为重要的货运枢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港口船舶污水排放对海洋环境造成了重大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船舶在靠港期间对污水进行处理。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港口船舶污水处理技术和实践,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化学药剂法化学药剂法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向污水中添加化学药剂来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它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渣,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二次污染。
二、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一种利用生物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方法。
通过在船舶上设置生化池或生物滤池,将污水经过一定时间的生物降解,最终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这种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的特点,但其操作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三、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主要通过物理手段来实现污水的净化。
其中,沉淀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通过在船舶中设置沉淀池,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到底部,从而实现分离。
物理处理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其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相对较差,无法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细菌等。
四、海洋冲洗法海洋冲洗法是一种将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洋中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需要额外的处理设备,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其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水质产生了直接的污染。
虽然有些国家允许少量的污水排放,但长期以来,这一方法受到了许多批评和限制。
综上所述,针对港口船舶污水处理技术与实践,化学药剂法、生物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和海洋冲洗法是常见的处理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处理技术。
然而,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应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港口提高了对船舶污水排放的要求,倡导绿色、环保的港口运营模式。
未来,我们应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损害,共同维护美丽的蓝色星球。
港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经验分享

港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经验分享港口是经济繁荣的重要枢纽,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船舶交通的繁忙,港口生活污水排放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提升港口形象,港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享港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经验。
一、科学规划设计港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应从科学规划设计开始。
首先,需要对港口内人口分布、污水排放点、水质要求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确定处理设施的规模和布局。
其次,应充分考虑未来的污水处理需求,确保处理设施具备扩容和升级的能力。
最后,还需要遵循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原则,选择适宜的处理工艺和技术。
二、建设阶段管理在港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严格的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首先,需组织专业团队负责工程监理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法规标准。
同时,应加强现场巡查和监督,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工期进度。
此外,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消除可能出现的影响。
三、设施运行管理港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是确保其有效运行和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
首先,应建立健全设施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操作规程。
其次,应配备专业人员进行设施的日常运行和检修维护,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其性能稳定和安全可靠。
另外,还应加强设施的监测与数据收集,为改进设施运行提供依据。
四、技术创新与优化在港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技术创新和优化是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
应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处理效果和资源利用率。
同时,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分享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持续改进。
五、监管与法规要求港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监管和法规要求。
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划、审批和验收。
同时,加强与环境保护、港口管理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设施的合规运行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口污水处理技术指南1 一般要求1.1 新建工程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应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应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镇排水或直接排入水体。
1.2 污水处理的设备、管道应根据气象、水质等条件采取防护措施。
1.3 污水管道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
当管道埋设深度较大时,可设中间提升泵站。
2 含油污水2.1 港口船舶含油压舱水、洗舱油污水、舱底油污水、机修车间和流动机械冲洗的含油污水应根据水量水质选择处理方法。
2.2 含油压舱水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2.2.1 无专用压载水舱的油轮,排向接收设施的含油压舱水量,可按船舶载重吨的百分比进行计算。
沿海单艘船为25%-30%,内河单艘船最大为25%。
2.2.2 油船压舱水的年水量可按式(2.2一1)计算。
Ys=Vc·N·S·K (2.2—1)式中: Ys——年油船压舱水量(t);Vc——无专用压载水舱设计船型载重吨(t/艘);N——无专用压载水舱的船舶年到港次数;S——压载水占设计船型载重吨的百分比(%);K——船舶压载水实载率(%),可取30%-50%。
2.2.3 含油量应按实测资料确定;当无实测资料时可取1000~3000mg/l。
l10000002.2.4 年压舱水中油量可按式(2.2—2)计算。
Ya=Ys·C· (2.2—2)式中: Ya——年压舱水中油量(t);C——压舱水中含油量(mg/1)2.2.5 压舱水处理宜采用以下工艺流程:压舱水并应设污水计量及油份浓度控制装置,还应根据粘度确定采用加温措施。
2.2.6 原油压舱水、成品油压舱水应分设隔油处理设施。
2.2.7 调节池的容积应满足接收设计船型单船最大压舱水量;气浮、过滤、吸附工艺的处理能力,可按计算的日乎均压舱水量确定。
2.3 船舶洗舱油污水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2.3.1 换装油晶时的洗舱水量宜按船舶载重吨的10%~20%确定。
修船时的洗舱水量可按船舶载重吨的4%~30%确定。
2.3.2 污水处理前的水温可根据油晶的种类按25~30℃选取。
粘度较大、凝固点高的油品洗舱水的处理装置,应采取加温措施。
2.3.3 含油量宜按实测资料数据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取3000-6000mg/l。
2.3.4 洗舱污水处理宜采用以下处理工艺:洗舱水并应设污水计量及油份浓度控制装置。
2.3.5 经处理过的水宜回收利用。
2.4 船舶舱底油污水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2.4.1 污水量宜按实测资料确定。
无实测资料时,对未使用由水分离器的船舶可按表2.4.1中数据选取。
船舶舱底油污水水量表表2.4.1船舶载重吨(t) 舱底油污水产生量(t/d·艘)船舶载重吨(t)舱底油污水产生量(t/d·艘)500 0.14 3000-7000 O.81-1.96 500-1000 0.14-0.27 7000-15000 1.96—4.20 1000-3000 O.27-0.81 15000-25000 4.20-7.002.4.2:舱底水含油量应按实测资料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取2000—20000mg/1。
2.4.3 油污水处理宜采用本规范第2.2条的处理工艺。
2.5 装卸油品码头、油罐区防治油污染应符合下列规定。
2.5.1 输送油品管道的伸缩接头、阀门、油管与船舶连接处应设有集油沟、集油池或接油盘。
管道接头处法兰填片应采用耐油材料。
2.5.2 铁路及汽车装卸油栈桥下应设收集事故溢油、漏油及含油污水的集水、集油槽。
收集的含油污水应送处理厂、站处理。
3.2.5.3 油库、油罐产生的油污水应收集后,送污水处理场处理。
容积在1000ma以下的油罐,洗罐污水量可按罐容的o.2计算;1000ma以上的油罐,洗罐污水量应按实测资料确定。
2.6 流动机械冲洗水和机械修理厂、站洗涤机械或机械零件的含油污水,可采用沉淀、隔油、油水分离器分离的处理工艺。
2.7 处理含油污水的构筑物必须考虑防火要求,处理油污水的机电设备必须满足防爆要求。
3 含煤污水3.1 煤码头堆场的迳流雨水,码头面带式输送机、廊道、转动站冲洗水,翻车机房地下室、坑道集水等含煤污水应进行收集和处理。
3.2 煤堆场迳流雨水量可按式(3.2)计算。
V=·ψ·H·F (3.2)式中: V——迳流雨水量(m3);ψ——迳流系数,取0.1—0.2;H——多年最大日降雨深(m)的最小值;F——汇水面积(m2)。
确定码头面、带式输送机等处冲洗水量时,冲洗强度可取每次5l/m2。
3.3 含煤污水的水质宜按实测资料确定。
无实测资料时,污水中悬浮物含量可取1000-3000mg/I;pH值可取5-8。
3.4 含煤污水处理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3.4.1 在水资源缺乏地区处理后的水应回收利用,并宜采用以下处理工艺:3.4.2 污水处理后不回收利用时,可采用沉淀处理的方法。
3.5 污水处理站提升污水和污泥的设备应满足耐磨及防堵塞的要求。
3.6 污水处理站宜设液位测量、流量测量及集中控制等装置。
4 含矿污水4.1 码头堆场的迳流雨水,码头面、带式输送机、廊道、转动站的冲洗水,坑道集水等含矿污水应进行收集和处理。
4.2 矿石堆场的迳流流雨水量、冲洗水量可参照本规范第3.2条进行计算。
4.3 含矿污水应根据悬浮物含量和pH值,采用本规范第3.4条的处理工艺流程进行处理。
4.4 码头面、廊道、转运站等冲洗水在进入排水系统前,宜设初沉池;采用管道输送时,应设管道清洗设施。
5 集装箱洗箱污水5.1 集装箱洗箱污水处理站的设置,应根据所需冲洗的箱量、货种等因素确定。
5.2 最大日洗箱水量可分别按式(5.2.一1)、·(5.2.一2)计算。
机械洗箱的日最大洗箱水量:Wj=Q·T·Nd (5.2—1)式中: Wj——机械冲洗时的日最大洗箱水量(m3/d);Q——机械冲洗水量(m3/min);T——用机械冲洗每个集装箱的时间(min/TEU);Nd——最大日洗箱量(TEU/d)。
人工洗箱的日洗箱水量:WR=V.N (5.2—2)式中: WR——人工洗箱时的日最大洗箱水量(m3/d),V——人工冲洗每个集装箱的水量(m3/TEU)。
NaD5.3 日最大洗箱量可按式(5.3)计算。
·KNd= (5.3)式中: Nd——日最大洗箱量(TEU);Na——千年洗箱总量(TEU);D——年工作日(d);K——日洗箱不均匀系数,可取K=2。
5.4 年洗箱总量可按式(5.4)计算。
Na=Tt·C·Z·B (5.4)式中: Tt一经折算成标准箱的年吞吐量(TEU);C——进口箱数占吞吐集装箱总数的百分比(%);Z——实箱率(%),宜按实测资料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取70%~90%;B——冲洗比(%);宜按实测资料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取2.5%~5%5.5 集装箱洗箱污水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5.5.1 件杂货、食品、冷藏集装箱的洗箱污水,可采用以下处理工艺:5.5.2 当洗箱废水中含有动植物油类及其他油品时,宜采用以下处理工艺;5.5.3 装载有毒物品的集装箱应先清扫再洗箱。
洗箱废水可采用活性碳吸附、加药反应、离子交换等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处理。
5.5.4.采用过滤方法处理洗箱污水时,应采用耐腐蚀的材料作滤料。
5.6 国际集装箱的洗箱污水处理应符合《国际海事组织73/78防污公约》附则Ⅲ的规定。
6 散装有毒液体废水6.1 散装有毒液体废水按有毒有害程度分为A、B、C、D四类,应根据《国际海事组织73/78防污水公约》附加Ⅱ的规定确定分类名单。
6.2 散装有毒液体码头应根据装卸有毒液体物质的种类、设计船型,设置接收和处理船舶洗舱水、泵舱舱底水等含有毒液体废水的设施。
6.3 A类物质卸船港接收船舶洗舱水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6.3.1 必须接收的预洗舱水量应按从每一个舱内排出的有毒物质浓度进行计算。
当排出浓度为0.10%时,水量可取10m3;当排出浓度为0.01%时;水量可取lOOm3。
排出浓度应按附则Ⅱ确定的分类名单选取。
6.3.2 当在卸船港需装载另一种物质,所装载的物质为短途航行时,应接收的进一步洗舱水量,可按每一个舱5~50m3计算。
6.3.3 需装载另一种物质时,应接受的达到清洁条件所需洗舱水量,可按每舱不超过lOOm3计算。
6.3.4 需达到装载另一种物质要求清洁条件的总洗舱水量也可按载货舱容积的3%一5%计算。
6.4 B类、C类和D类物质卸船港接收有毒液体残留物和洗舱水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6.4,1 B类和C类物质船舱残留物每舱可取1~3m3;洗舱水量每舱可取3m3。
6.4.2 B类、C类和D类物质达到清洁条件的洗舱水量,大型散装液体化学品船每船可取50~200m3;小型散装液体化学品船每船可取5~20m3。
6.5 船舶泵舱舱底水量可取5m3。
6.6 散装有毒液体采用专船定向、品种单一的卸船码头,可不设接收处理船舶有毒液体废水的设施。
6.7 新建多品种散装有毒液体的装船港,必要时,可设置接收处理船舶洗舱水和泵舱舱底水的设施。
6.8 船舶洗舱水和泵舱舱底水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6.8.1 在有条件时,应送至生产该类有毒液体物质的工厂或送处理该类有毒液体废水处理站处理。
6.8.2 需在港区处理时,可采用以下处理工艺。
6.9 港区散装有毒液体贮罐水、泵讣和管道的冲洗水,可采用与船舶洗舱水相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并宜采用同一处理设施。
6.10 洗罐水量可取贮罐容积的10%~20%。
3.7 生活污水7.1 港口生活污水的排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7.1.1 未经处理的港区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水体。
7.1.2 生活污水宜排入城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条件不具备时,应设置污水处理设施。
7.1.3当生活污水量很小,污水排入水体的环境容量较大时,可采用化粪池或沼气净化池处理,同时应考虑远期建立二级处理设施;当污水量较小,必须达到排放标准时,可采用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7.1.4当环境条件允许时,海港生活污水可采用一级处理后深海排放。
7.2 港区生活污水量可按生活用水量进行计算;排至岸上的船舶生活污水量,应根据船舶生活污水存储能力及到港艘次确定。
7.3 港区及船舶生活污水水质宜按实测资料确定。
无实测资料,每人每日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可取30~50g;固体悬浮物可取35~50s;港区生活污水可取中值,船舶生活污水宜取下限值。
7.4 生活污水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7.4.1 生活污水处理站应设于生活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靠近生活污水排出量大的区域;同主要生产、辅助生产、生活区之间应有卫生防护距离,并宜预留处理能力或发展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