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物,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重要界面。
它起着保护细胞内部结构、调控物质进出细胞、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层构成,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部。
这两层磷脂双层排列在一起,使得亲水性头部朝向细胞外部和细胞内部,而疏水性尾部相互靠拢。
除了磷脂,细胞膜还含有蛋白质、胆固醇和糖类等成分。
其中,蛋白质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形成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受体蛋白等,实现物质的跨膜转运、信号传导和细胞识别等功能。
二、细胞膜的功能1. 细胞保护功能:细胞膜能够包裹细胞内部结构,保护细胞免受外界环境的损伤和侵入。
它起到了隔离和维护细胞内稳定环境的作用,使细胞内部的代谢和各种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2. 担任物质的门卫: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通过膜上的不同蛋白质通道或运输蛋白,调控物质的进出。
其中,脂质双层可以防止水溶性物质的自由扩散,而蛋白质通道则能够选择性地允许一些特定物质进出细胞。
这种调控机制确保了细胞内外的物质浓度差异,维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 信号传导和接受功能: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能够与外界信号分子结合,从而触发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
这些信号可以来自于其他细胞、细胞外分子或环境因素,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等。
通过信号传导,细胞膜能够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死亡等重要过程。
4. 细胞黏附和识别功能:细胞膜上的糖类分子能够与其他细胞或分子表面的配体结合,从而实现细胞的黏附和识别。
这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形成组织和器官,以及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膜作为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和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进而为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本文介绍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的功能1.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也叫质膜。
(植物细胞的边界也是细胞膜)2.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也有可能进入。
4.信息交流的3种方式:(重点)(1)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3)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5.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
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它的成分和结构决定的。
6.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非重点)7.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的原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故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
二、细胞膜的结构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含量最多,且主要是磷脂);蛋白质;糖类(少量)。
2.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的统一结构(假说错误)。
缺陷:不能解释细胞膜的流动性,如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4.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5.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
三、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具有屏障作用。
2.蛋白质分子的分布:(1)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2)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3)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基础: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的分界线,对维持细胞的稳态、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层组成。
磷脂分子具有极性的“头”和非极性的“尾”,它们排列成一层双层,使得细胞膜表面呈现疏水性。
在这层双层中,疏水性的“尾”相互靠近,而极性的“头”则朝向细胞内外溶液。
另外,细胞膜还包含许多不同类型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有多种功能,如通道蛋白质用于物质的运输、受体蛋白质用于细胞信号传导等。
蛋白质可以占据细胞膜上的不同位置,有些完全贯穿细胞膜,形成跨膜蛋白质,有些则只存在于细胞膜的一侧。
此外,细胞膜还包含一些糖类分子,形成糖蛋白和糖脂。
这些糖类分子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形成糖基化细胞膜。
糖基化细胞膜在细胞识别和黏附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细胞膜的功能1. 分隔细胞内外环境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分隔细胞内外环境。
细胞内外环境差异巨大,通过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细胞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内外溶液的稳定。
细胞膜通过磷脂双层和跨膜蛋白质形成了一个障碍,大部分物质不能自由穿过,只能依赖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质进行运输。
2. 物质的运输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质可以选择性地允许特定物质跨越细胞膜。
通道蛋白质有多种类型,如离子通道蛋白质、水通道蛋白质等。
离子通道蛋白质可使离子以浓度梯度自由穿越细胞膜,保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平衡。
水通道蛋白质则形成了水分子的通道,促进水的跨膜运输。
这些通道蛋白质的开闭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确保物质的运输高效而有序。
3. 细胞识别和黏附糖基化细胞膜中的糖类分子在细胞识别和黏附中扮演重要角色。
细胞膜上的糖基化分子可以与其他细胞、细胞外基质分子或病原体相互作用,实现细胞的粘附、信号传递或炎症反应等功能。
这些糖基化分子可以形成特定的细胞标识,使细胞能够识别和与其他细胞或环境相互作用。
4.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质可以接受外部信号分子的结合,通过调节细胞膜的内外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细胞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解析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而细胞膜则是细胞最外层的一种薄膜结构,它是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关键部位。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是生命科学中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本文将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解析。
一、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是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的复杂结构。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其中磷脂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磷脂分子由疏水性的脂肪酸尾部和带有离子化的亲水头部组成,它们通过疏水作用和氢键相互排列,在水中形成磷脂双层结构。
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决定了细胞膜的阻抗、流动性和通透性。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为两类:固定蛋白和可移动蛋白。
固定蛋白位于细胞膜的磷脂双层内,具有支撑和稳定细胞膜的作用。
可移动蛋白则位于磷脂双层的表面,具有识别、传递信息和调节细胞功能的作用。
细胞膜上的糖类主要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式存在,它们在细胞表面形成糖壳,起到识别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二、细胞膜的功能1. 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细胞膜在维持细胞内稳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和运输蛋白负责细胞内外物质的运输和交换。
其中,通道蛋白是单向或双向通透的,如离子通道、水通道和气体通道等。
运输蛋白则是可逆或不可逆的,如载体蛋白和泵蛋白等。
它们通过主动转运或被动扩散等方式,完成了物质的进出细胞、细胞内外物质的平衡调控。
2. 细胞膜的信号传递功能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和信号转导蛋白,负责接受和传递外界信息,调节细胞自身的生理功能。
受体蛋白可以识别和结合特定的化学物质或生物信息分子,促使信号转化成细胞内部的反应。
而信号转导蛋白则是具有传递生化信号和转换信号的复杂酶类蛋白质,它们通过信号通路的迅速修饰和各种酶的催化作用,调节细胞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3. 细胞膜的细胞识别和黏附功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或糖脂,可以形成糖壳,起到细胞识别和黏附的作用。
通过糖基的特异性和立体结构,细胞可以识别并与特定的生物分子互相作用,形成特定的物理和生化黏附。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基本结构PPT课件

2.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不同细胞的形态相对固定,主要是由细胞膜决定的,因 为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都是相对固定不动的( × )
(2)不同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相同的,而蛋白质分子是不同
解析: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结构是蛋白 质—脂质—蛋白质,电镜下观察到的中间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 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认为蛋白质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
答案:D
课堂互动探究案 【课程标准】 概述细胞都由细胞膜包裹,细胞膜将细胞与其生活环境分 开,能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细胞膜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 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能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精卵之间的相互识别与结合,靠的 是细胞膜上对应的糖蛋白即信息分子,这是一种信息交流方式。
答案:D
3.(等级选考)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 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 PI 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 PI 注 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 PI 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 原理是( )
(1)图中①②③④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过程、精 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分别属于上面的哪种方式? (3)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时往往需要受体,受体的化学本质 是什么?受体和信号分子的结合有没有特异性?
答案: (1)①信号分子;②受体;③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④胞间 连丝。 (2)分别属于图 C、图 A、图 B。 (3)受体的本质是糖蛋白,和信号分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构成的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膜厚7~8nm,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其膜外侧与外界环境相接触。
其主要功能是选择性地交换物质,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分泌与运输蛋白质。
细胞膜的结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蛋白质以三种形式存在于细胞膜:贯穿(穿透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嵌插(嵌插在磷脂双分子层中)、镶嵌(镶在膜的表面)。
细胞膜主要功能是选择性地交换物质,吸收营养物质,
排出代谢废物,分泌与运输蛋白质。
维持细胞的结构完整性,保护细胞内成分。
细胞内外选择性物质运输的通道和桥梁。
细胞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的物质基础和位置。
细胞表面绒毛、纤毛、鞭毛的着生位点。
对于原核细胞而言,细胞质膜是很多催化生化反应的酶附着的位点。
物质进出细胞必须通过细胞膜,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根据是否消耗能量可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另外,又根据是否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分成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是细胞最外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了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的作用。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本文将对其相关知识进行阐述。
一、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层组成,这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排列起来形成的,磷脂分子包括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等。
这两种磷脂分子的亲水头部(磷酸基和氨基)朝向细胞外,亲脂尾部则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非极性的隧道。
除了磷脂双层,细胞膜还含有多种蛋白质,蛋白质在细胞膜中起着支持、调节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这些蛋白质可以分为两类:固定蛋白质和跨膜蛋白质。
固定蛋白质附着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而跨膜蛋白质则穿越整个细胞膜。
此外,细胞膜中还包含一些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通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复合物,或与磷脂分子结合形成糖脂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在细胞识别、细胞黏附以及细胞信号传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细胞膜的功能1. 分离和保护细胞内部环境:细胞膜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界面,通过选择性渗透的方式控制物质的进出。
通过膜的脂溶性,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而水溶性物质则需要依靠通道蛋白等特定的传输通道。
2. 维持细胞形态和结构:细胞膜与细胞骨架相互作用,给细胞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稳定性。
同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以形成通道和泵,参与细胞内外物质的运输和调节,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
3. 调节细胞内外物质的传递: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质可以通过形成通道或受体来调节物质的传递。
例如,离子通道在神经细胞中起到了电信号传导的关键作用,而受体则能够感受外界信号并引发细胞内的相应反应。
4. 参与细胞间通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复合物参与了细胞的识别和黏附过程,使细胞能够互相识别并与其它细胞相互作用。
这对于组织的形成和器官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细胞膜的动态变化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通过磷脂分子的扩散和糖脂复合物的运动,细胞膜的组成可以发生调整。
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部边界,具有以下功能和结构特点:
功能:
1. 分隔细胞内外环境:细胞膜起到隔离细胞内外环境的作用,维持细胞内稳定的内部环境。
2.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具有选择性渗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外物质的稳定平衡。
3. 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以感受外部信号,并通过信号传导途径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
4. 提供细胞形态支撑:细胞膜可以提供细胞的形态支撑,维持细胞的形状和结构。
结构特点:
1. 磷脂双层结构: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层组成,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细胞外和细胞内液体,而疏水性的脂肪酸尾部则相互对接形成双层。
2. 蛋白质的嵌入:细胞膜中嵌入有多种蛋白质,包括通道蛋白、转运蛋白和受体等,这些蛋白质可以调控物质的通过。
3. 糖脂的存在:细胞膜上还可以存在糖脂,形成糖脂双层,参与细胞识别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4. 胆固醇调节流动性:细胞膜中的胆固醇可以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增强细胞膜的抗压缩性和耐寒性。
5. 存在浮游蛋白:细胞膜上常常存在一些浮游蛋白,可以通过浮游运动来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基础扫描
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阐明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理论观点是。
判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细胞的原核细胞:没有,如、细菌、蓝藻、放线菌
类型真核细胞:有,如绝大多数生物(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变形虫)判断:①成熟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因为没有细胞核,所以是原核细胞()
②生物界可能存在这样的生物:体内既有原核细胞,又有真核细胞()
3、细胞膜的成分:含有、和,其中,和是主要成分
4、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层磷脂分子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分子的头部是的,因此在表面;尾部是的,因此在中间);蛋白质以不同深度结合在磷脂双分子层上。
5、细胞膜的膜外结构:糖被(由组成),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被有
和作用;糖被还与有关。
(请课后试绘:细胞膜结构模式图)结构特点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6、细胞膜生理特性是:即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自由扩散)、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
的特点子(主动运输)、小分子(O2、CO2、甘油、乙醇、苯是自由扩散,葡萄糖除
进入红细胞以外是主动运输,氨基酸是主动运输)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
离子、小分子、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指细胞膜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7、细胞壁:在植物细胞外表面有一层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和,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全透性结构;一般的原核细胞的表面也有一层细胞壁,主要成分是。
判断:在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中,只有人和动物的细胞外面才没有细胞壁()
8、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有:、、、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有:、、
(二)难点突破
1、 物质基础:构成生物体的 和
生命活动 结构基础:其基本单位是
的基础 (生理)基础:新陈代谢 调节基础:复杂的自控功能 2、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1)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的常用材料:动物细胞、红细胞、神经髓质等 (2)动物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加柠檬酸钠后,离心或沉淀 加蒸馏水后,离心
猪的新鲜血液 红细胞 红细胞的细胞膜 (3)植物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加蒸馏水后,离心
植物细胞 原生质体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
3、磷脂分子特性的验证方法:将磷脂分子分布于水的表面,会发现,磷脂分子的头部埋在水中,而
它的尾部则竖立于空中
4、细胞膜中含有2层磷脂分子的验证方法:将一定面积的细胞膜中的磷脂取出,分布于水面上,会
发现:水面上磷脂分子所占的面积是原来细胞膜的 倍。
5、细胞膜的功能
(1)保护: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2)物质交换:与细胞膜的选透性有关 ①自由扩散
被动运输
物质交换的方式②协助扩散
③主动运输
④内吞作用: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此时,细胞膜要减少一些。
如吞噬
细胞吞噬抗原、变形虫吞食食物颗粒
⑤外排作用:向外分泌物质,此时,细胞膜要增加一些。
如消化酶、激素、抗体等
(3)细胞识别:与糖蛋白有关
(4)分泌:通过外排作用实现
(5)排泄:通过自由扩散或主动运输完成,如人体细胞向组织液排出CO2、水、尿素、无机盐等(6)免疫:效应B细胞通过外排作用分泌抗体,用来消灭抗原;效应T细胞通过其表面的糖被来识别某些抗原,并吞入其内形成靶细胞;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布于某些细胞
的细胞膜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过敏原与这些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从而引用过敏反应(体液调节)
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一)基础扫描
1、细胞质的定义:以内,以外的全部原生质(是原生质而非仅仅是物质)
判断: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所有物质都是原生质,因而也都是细胞质()
2、细胞质的组成:主要由和两部分组成
3、细胞质基质: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内含水、无机盐离子、糖类、脂类、氨基酸、蛋白质、
核苷酸、tRNA、酶等成分。
其作用是:
①,如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糖元的合成与部分分解
试举不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新陈代谢过程:在中进行光合作用、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在中进行缩合反应形成多肽、在和中对多肽进行加工形成蛋白质、在、、中存在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②为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如CO2、O2、、水、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如ATP、pH、酶、渗透压)
4、细胞器:悬浮于细胞质基质中,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结构。
试举8种细胞器的名称:
、、、、、、、
(二)难点突破
1、各种细胞器的比较
2、细胞器知识归纳
3、细胞器之间的关系
(1)线粒体为其他细胞器提供ATP,但不为暗反应提供ATP,暗反应所需的ATP全部来自光反应(2)线粒体为叶绿体提供CO2、水;叶绿体为线粒体提供葡萄糖、O2
(3)游离型核糖体合成胞内蛋白;附着型核糖体、粗面型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直接与分泌蛋白(消化酶、蛋白类激素、抗体、淋巴因子)的形成有关
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一、基础扫描
1、细胞核的结构:主要由 、 、 三部分组成
核膜:有 层核膜,上有 ,是大分子物质,如mRNA 自由离开细胞核或DNA 合成酶自由进
入细胞核的孔道(是自由扩散吗 )。
核膜是选透膜还是非选透性膜 ,它是真、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
核仁:折光性强,可以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
染色质:位于细胞核内,易被 染料染成深色,主要由 和 组成。
对比:
(存在于 期,细、长、网状) (存在于 期,粗、短、圆柱状或杆状) 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二种存在形式(都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间期和
分裂期;染色质和染色体)
意义:伸展的染色质状态:有利于上面的DNA 所储存的遗传信息的表达(有利于转录) 螺旋的染色体状态: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2、细胞核的主要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DNA 的 和 的主要场所(细胞质中 的 和 也是DNA 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因此,它是细胞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决定作用。
对比:核酸的功能: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作用。
(细胞核是结构,功能是 的主要场所和 的控制中心;核酸是物质,功能是控制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二、难点突破 1、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螺旋化
由上可知,(1)真、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2)原核细胞的原始性:小、细胞器简单、无核膜核仁、DNA少,且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2、真、原核生物的判断
(1)病毒(含噬菌体):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2)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支原体、放线菌
不能判断(为细菌的):放线菌、酵母菌、食用菌
判断:发酵产生的菌体类产品都是细菌()
(3)真核生物有:衣藻、水绵等绿藻;海带、紫菜等褐藻;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酵母菌、
霉菌、食用菌等真菌;大多数生物
判断:流感的病原体具有囊膜,是原核生物()
3、 [实验二]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实验三]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例题:
1.人的一个肝细胞所含DNA 分子的数目是 A .等于46
B .大于46
C .小于46
D .等于92
2.
在适当的条件下,研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入离心管中离心,并依次按下图处理,根据P 1、P 2、
P 3、P 4中所含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DNA 含量最多的是。
(2)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存在于。
(3)给P 2照光有氧气生成,说明P 2中主要是。
(4)能把C 6H 12O 6彻底分解成CO 2和H 2O 并释放能量的是 。
细胞壁、核物质沉淀 磨碎的细胞 椭圆、形球形颗粒 棒状颗粒 粒状小体
转移上清液再离心 上清液重复离心 上清液再重复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