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一发酵液的预处理二凝聚和絮凝技术三发酵液的过滤

一.发酵液旳预处理: 二.凝聚和絮凝技术: 三.发酵液旳过滤:
一.生化分离工程旳工艺流程:
二.发酵液旳预处理技术:
目旳: 针对对象: 预处理措施: 高价离子旳清除: 杂蛋白质旳清除: 有色物质旳清除
三.凝聚和絮凝技术
凝聚技术 絮凝技术
凝聚技术
扩散双电层旳构造模型图 胶粒能保持分散状态旳原因 双电层特征旳表征和电动电位(ξ) 常用旳凝聚剂
常用絮凝剂旳种类:
1.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衍生物: 非离子型: 阴离子型:(含-COOH) 阳离子型:(含-NH2)
2.苯乙烯类衍生物及其无机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 聚合铝盐 聚合铁盐
3.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明胶 海藻酸钠 骨胶 甲壳素 甲酰胺 多聚糖类胶粘物
四.发酵液旳过滤:
常用旳凝聚剂
Al2(SO4)3.18H2O(明矾),AlCl3.6H2O,FeCl3, ZnSO4,MgCO3
阳离子对负电荷旳胶粒凝聚能力顺序为: Al3+>Fe3+>H+>Ca2+>Mg2+>K+>Na+因 常用絮凝剂旳种类
絮凝作用旳影响原因:
絮凝剂用量:絮凝效果呈钟形变化。 溶液旳pH:pH主要影响离子型絮凝剂中功能团 旳电离度,从而影响了分子链旳伸展状态,变化了 架桥能力。 搅拌速度和时间: 助滤剂:添加助滤剂能增长絮凝效果。
4.1 过滤方程式:
一般微生物旳发酵液多属非牛顿型液体,具可压缩性。 在恒压条件下,可压缩性滤饼旳比阻值rB视为常数,其过滤方 程为:
q2=2*Δp/(μ*rB*XB)*τ 据滤饼旳重量比阻rB可衡量不同发酵液过滤旳难易程度。 rB 越小越易过滤,单位面积滤液量q越大。
发酵液的处理

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
1) 絮凝剂浓度
2) 絮凝剂分子量
3) 絮凝剂类型
4) 溶液的pH
5) 搅拌速度和时间
6) 助凝剂
A. 絮凝剂浓度
浓度增加有助于架桥充分,但是过多的加量会引起吸 附饱和,在胶粒上形成覆盖层而产生再次稳定现象。
B. 高分子絮凝剂分子量
分子量提高、链增长,可使架桥效果明显,但分子量 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因为随分子量提高,高分子絮凝剂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
山东农业大学 孙中涛
预处理和固液分离的目的:
1、分离细胞、菌体和其它悬浮颗粒(细胞碎片、核酸 和蛋白质的沉淀物)。
2、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
3、改变滤液的性质(降低粘度等),以利于后继操作。
总策略: 1、胞外产物:应尽可能转移到液相中,常 用调pH至酸性或碱性的方法来达到。 2、胞内产物:首先收集细胞、破壁,生化物 质释放到液相,再分离细胞碎片。 3、通常,以含生化物质的液相为出发点,进 行后继操作。
使蛋白质变性的其它办法:
大幅度改变pH,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 或表面活性剂等。
在抗生素生产中,常将发酵液pH调至偏酸性 范围(pH2—3)或较碱性范围(pH 8—9)使蛋白质 凝固,一般以酸性下除去的蛋白质较多。
加有机溶剂法通常只适用于所处理的液体数 量较少的场合。
利用吸附作用除去蛋白质:
举例:
3、采用酶制剂分解黏性物质
如果发酵液中有不溶解的多糖存在,则最好用酶将它转化
为单糖,以提高过滤速度。 例如:万古霉素用淀粉作培养基,加入淀粉酶后,能使过 滤速度加快。
4、染菌发酵液的处理方法
混凝:
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对带负电菌体或蛋白质来说,同时 具有降低粒子排斥电位和产生吸附架桥的双重机理,所以可以 单独使用, 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主要通过分子间引力 和氢键产生吸附架桥,常与无机电解质凝聚剂搭配使用。 首先加入无机电解质,使悬浮粒子脱稳而凝聚,然后,再 加入絮凝剂。凝聚作用为絮凝剂的架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 而,提高了絮凝效果。 这种包括凝聚和絮凝机理的过程,常称为混凝。
发酵液预处理及固液分离方法

转筒下部浸入滤浆槽中,浸没角约90°-130°,圆筒缓 慢旋转时(转速约0.5-2r/min),筒内每一空间相继与分 配头中的3个室相通,可顺序进行过滤、洗涤、吸干、吹松、 卸饼等项操作。即整个圆筒分为过滤区、洗涤及脱水区, 卸渣及再生区3个区域。
52
转筒真空过滤机
主要适用霉菌发酵液,对菌体 细小、黏度大铺助滤剂。
29
(一) 过 滤 filtration
借助于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差作用下, 使 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介质的孔道,而固体颗粒被 截留在介质上,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单元操作。
30
1、滤饼过滤: 介质:滤布,滤饼达到一定厚度起过滤作用。 适用于:固体含量>0.1g/100ml
31
过滤推动力:
• 悬浮液自身压强差、重力 • 悬浮液表面加压 • 过滤介质下方抽真空 • 离心力
18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技术
二 预处理-降低发酵液粘度
方法
提高温度 -确保目的产物稳定性
加水稀释-过滤速度需提高稀释 数倍以上
三 预处理-调节pH
调节发酵液的pH到蛋白质的等电点是除去蛋 白质的有效方法。
影响离子型絮凝剂的电离度。
20
六 预处理-加入助滤剂
例硅藻土、淀粉、活性 炭、石英砂、石棉粉、 纤维素、白土等。
对于滤饼阻力较大的物料适应 能力较差。
53
带式真空过滤机
• 带式真空过滤机(是自动连续运转、并能按工 艺要求进行无级调速以及操作方便和动力消耗 低的一种新型高效的脱水设备。
54
带式真空过滤机流程
• 1、进料→过滤→滤饼洗涤→吸干→卸料→滤布清洗连 续进行。 2、真空过滤盘分段设计,可满足不同物料过滤、洗涤 、吸干的工艺要求,滤带运行速度采用变频无级调速, 对不同物料有广泛的适应性。
发酵液预处理与固液分离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综述摘要:从微生物发酵液或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生化物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其目的不仅在于分离细胞、菌体和其他悬浮颗粒,还希望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和改变滤液的性质,以利于后续的各步操作。
关键字:预处理固液分离正文:一、发酵液预处理微生物发酵和细胞培养的目标产物主要有菌体、胞内产物和胞外产物三类物质。
从发酵液和细胞培养液中提取所需的生化物质,第一步就需进行预处理,以便于固液分离,使代谢产物后续的分离纯化工序顺利进行。
其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发酵液多为悬浮液,粘度大,为非牛顿型流体,不易过滤,而所需的生化物质往往只有分布在液相,才能有效地提纯。
并且,在有些发酵液中,菌体自溶,核酸、蛋白质及其他有机粘性物质这三类物质会造成滤液混浊、滤速极慢,必须设法增大悬浮物的颗粒直径,提高沉降速度,以利于过滤;其次,目标产物在发酵液中的浓度通常较低;此外,发酵液的成分复杂,大量的菌丝体、菌种代谢物和剩余培养基会对提取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对发酵液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从而分离细胞、菌体和其他悬浮颗粒(如细胞碎片、核酸以及蛋白质的沉淀物),并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和改变发酵液的过滤性能,是生化物质分离纯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首要步骤。
预处理方法要根据发酵产品、所用菌种和发酵液特性来选择。
大多数发酵产品存于发酵液中,少数存于菌体中,而发酵液和菌体中都有产物存在的情形也比较常见。
如果目的产物是胞外产物,则通过离心或过滤实现固液分离,使其转入液相;而对于胞内产物而言,收集细胞是预处理的首要一步。
细胞经破碎或整体细胞萃取使目的产物释放,转入液相,再进行细胞碎片的分离。
如果所需的产物为细胞,离心或过滤所得固相经干燥等过程就可得到菌体。
图1-1为生化产品分离纯化的一般步骤,图中虚线以上为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1-1 生化产品分离纯化的一般步骤【1】1.1 预处理简述发酵液经过预处理,一些物理性质会改变,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随之提高,过滤操作更易进行;在预处理过程中,产物大多转移进入易于后处理的相中(一般为液相)。
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1.2.3 常用的凝聚剂与絮凝剂
➢ 凝聚剂
• 铝盐,铁盐,钙盐,锌盐
➢ 絮凝剂
• 阳离子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二烷基胺乙酯 ,聚二烯丙基四胺盐。
• 阴离子型:聚丙烯酸钠,聚苯乙烯磺酸,木质素磺酸盐 • 非离子型:聚氧乙烯 • 无机高分子类:聚合铝盐,聚合铁盐 • 天然类:壳聚糖,葡聚糖 • 微生物类
➢ 预处理的目的 • 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 液分离器的效率 • 尽可能使物质转入便于后续处理的某一相中 • 去除发酵液中杂质,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 预处理的方法 • 加热-加速聚集,去除某些蛋白质 • 调pH-促进聚集作用 • 凝聚和絮凝-增大颗粒有效尺寸,加快沉降速率
2.3.1 板框压滤机
➢ 自动板框过滤机:
是一种较新型的压滤设备,板框的拆装,滤渣的脱落卸出和滤布 的清洗等操作都能自动进行,大大缩短了非生产的辅助时间和减 轻了劳动强度。
板框操作实例-进料
板框操作实例-卸料
2.3.2 鼓式真空过滤机
鼓式真空过滤机能连续操作,并能实现自动化控制,但是压差较 小,主要适用于霉菌发酵液的过滤。而对菌体较细或粘稠的发酵 液不太适用。
螺旋式
卧式
• 含固量较多 发酵液的主要 分离方式 • 操作温度可 达300度 • 胰岛素,细 胞色素,胰酶
发酵液的预处理
1 发酵液的预处理
➢主要杂质预处理 ➢凝聚与絮凝
2 发酵液固液分离
➢影响固液分离的因素 ➢过滤 ➢固液分离器
3 全发酵液提取
3 全发酵液提取
扩张床技术
两水相技术
膜技术
• 相当于过滤、浓缩和吸附的综合效果 • 连接的配基容量需求大 • 膜污染问题严重
固液分离技术的方法及条件

固液分离技术 2、膜分离技术
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 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 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 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 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固液分离技术
膜的分类
按孔径大小: 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 按膜结构: 对称性膜、不对称膜、复合膜 按材料分:
有机高分子膜、无机材料膜
固液分离技术 离心沉降
离心沉降是基于固体颗粒和周围液体密度 存在差异,在离心场中使不同密度的固体颗粒 加速沉降的分离过程。 对于浓度较小,粒径较大,硬度较强的 不溶物,可以采用过滤分离。
固液分离技术
优点 缺点
1、分离效率高 2、分离速度快 3、分离速度快
1、能耗大 2、与过滤设备相比, 设备投资高; 3、离心只能得到一 种较为浓缩的悬 浮液或浆体
固液分离技术的方法及条件
固液分离技术的方法及条件
1
固液分离概括 沉淀分离 过滤分离 浮选分离 总结
2
3
4 5
固液分离技术
固液分离(solid-liquid separation)是一种重要的 单元操作,从液相中除去固体一般采用筛或沉淀方 法。现有的传统固液分离技术主要集中在压滤、过 滤、重力沉降等方面,它广泛的应用于医药卫生、 造纸、环境保护、食品、发酵等各大行业。 全球水资源急剧短缺,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们 因此对固液分离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 国的许多研究者在这方面的也有很多深入的研究。
固液分离技术 絮凝沉淀法:
定义: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 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 的,一般需加入絮凝剂。 絮凝剂: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 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 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 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
发酵产物分离纯化

2、溶剂萃取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 解度的原理来进行不同物质的分离纯化。
一般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
适用于抗生素等小分子物质的分离纯化
3、双水相萃取法
双水相系统是指某些高聚物之间或高聚物 与无机盐之间在水中以适当的浓度溶解会 形成互不相溶的两水相或多水相系统。通 过溶质在相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异而进行萃 取的方法即为双水相萃取。
(1)盐析法
中性盐的加入,破坏了蛋白质、酶的胶体 性质,中和微粒上的电荷,促使蛋白质等 的沉淀,多用于提取各种蛋白质和酶。
中性盐一般为硫酸铵。
(2)有机溶剂沉淀法
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乙醇、丙酮等) 能使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降低。
多用于生物小分子、多糖、核酸和蛋白 质等产品的提取。
有机溶剂在这个过程的主要作用:
易于进行连续化操作。 相分离过程温和 ,生化分子如酶不易受到破
坏。 选择性高、收率高。 操作条件温和。
4、吸附法
吸附作用: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具有不 饱和的剩余力,即存在表面力,所以它们 能够吸附外界物质,使这些外界物质在吸 附剂表面形成多分子层或单分子层,而降 低固体表面能,使自身达到稳定状态。一 般将物质从流体相浓缩到固体表面的过程 成为吸附作用。
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因为分子间的静电 引力和溶剂的介电常数成反比,加入有机 溶剂,蛋白质分子间的引力增加,溶解度 降低。
有机溶剂的另一作用是部分地引起蛋白质 脱水而沉淀。
(3)等电点沉淀法
调节溶液pH至等电点处,可使两性电解质 所带净电荷为零,相邻分子之间由于没有静 电斥力而趋于沉淀。
适用于氨基酸、蛋白质和其他两性物质的沉 淀分离。
③ 生物破碎法
加酶促进法 利用生物酶消化溶解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方法。
酶生产的下游工艺—固液分离

机 转鼓内壁上。堆积在转鼓内壁上的固相靠螺旋推向转
鼓的锥形部分,从排渣口排出。
离心设备
工作任务(二)离心及离心设备
倾 析 式 离 心 机
离心设备
工作任务(二)离心及离心设备
倾
• 优点:具有操作连续、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结构紧凑和维修方便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含固
析
形物较多的悬浮液的分离。
式
• 缺点:这种离心机的分离效果较差,因而不适
过
河水、麦芽汁、酒类和饮料等的澄清。
滤
过滤的分类
工作任务(一)过滤及过滤设备
过滤介质为滤布,当悬浮液通过滤 布时,固体颗粒被滤布所阻拦而逐渐
滤 形成滤饼(或称滤渣)。当滤饼达到一 饼 定厚度时起过滤作用,这种方法叫做 过 滤饼过滤或滤渣过滤。 滤
适合于固体含量 >0.1g/100ml的 悬浮液的过滤分离。
滤
过滤的分类
工作任务(一)过滤及过滤设备
过滤介质:硅藻土、砂、颗粒活性炭、玻璃
澄
珠、塑料颗粒等,也有用烧结陶瓷、烧结金
清 过 滤
属、粘合塑料及用金属丝绕成的管子等组成的 成型颗粒滤层。
过滤的分类
工作任务(一)过滤及过滤设备
澄
适合范围:于固体含量少于0.1g/l00ml、颗
清
粒直径在5~100μm的悬浮液的过滤分离,如
特点:
心
区带内的液相介质密度小于样品物质颗粒的密度。
适宜分离密度相近而大小不同的固相物质。
工作任务(二)离心及离心设备
离心的方法
密 度 梯 度 离 心
密度梯度离心示意图
(a)离心前 (b)离心后
工作任务(二)离心及离心设备
离心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黏度愈低,过滤阻力愈小。加热、去杂蛋白、絮凝、 调PH、选择合适的放罐时间。
3.降低悬浮液中悬浮固体的浓度
• 过滤速度与获得滤饼体积成反比。因此应尽可能降低 培养基配料浓度(如玉米粉、豆饼粉的浓度)。
4. 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改善滤液性质。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17
3.2.6 过滤介质选择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非均相物系由分散相和连续相组成
分散相: 分散物质。在非均相物系中,处于分散状 态的物质。 连续相: 分散介质。包围着分散物质而处于连续状 态的流体。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原理:
根据两相物理性质(如密度等)的不同而进行的分离。
非均相物系分离的理论基础:
涤纶 145
138 0.04-0.08
耐磨
良 优 优
滤液 澄清度
12
滤饼过滤
深层过滤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13
• 3.2.3 过滤理论: • 过滤速率 :dQ/dt = A△p/μL(Rm+Rc)
3.2.4 影响过滤的因素 1)推动力
悬浮液自身压强差、重力
悬浮液的—外加压力
过滤介质的—抽真空
2)悬浮液的性质(发酵液的黏度) 3)过滤阻力:
介质阻力:一般过滤初较明显 滤饼阻力:滤饼厚度:随过滤进行而增加; 滤饼特性:颗粒形状、大小。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18
过滤介质-织物介质
• 又称滤布,应用最广泛,包括由棉、麻等天然纤维滤布 和合成纤维滤布。
• 其过滤性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纤维的 特性、编织纹法和线型。
最高温度 ℃
密度 (kg/m3)
吸水率%
棉
92
155
16-22
尼纶 10现分离,必须使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发生相对 运动。因此,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操作遵循流体力学的 基本规律。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方法:
由于非均相物的两相间的密度等物理特性差异较大, 因此常采用机械方法进行分离。按两相运动方式的不 同,机械分离大致分为沉降和过滤两种操作。
均相物系的分离:
通常先造成一个两相物系,再用机械分离的方法分 离,如蒸馏,萃取等。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发酵液的分离非常困难,最常用的固液分 离方法是过滤和离心。 • 体积较大的颗粒—过滤 • 体积较小的颗粒(1-10μm)离心 • 体积再小 发酵液预处理后再过滤或离心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8
3.2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 依据机理分为:
• 深层过滤:硅藻土、活性炭( 固体<1g/L)
• 滤饼过滤:常压、减压、加压( 固体> 1g/L) • 当悬浮液通过滤布时,固体颗粒被滤布阻拦而逐
渐形成滤饼(滤渣)。在滤饼过滤中,当滤饼至一定 厚度时即起主要的过滤作用。适合于固体含量大于 1g/L的悬浮液的过滤分离。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3
3.1 概述
自然界的混合物分为两大类:
均相物系(honogeneous system): 均相混合物。物系内部
各处均匀且无相界面。如溶液和混合气体都是均相物系。
非均相物系(non-honogeneous system): 非均相混合物。
物系内部有隔开不同相的界面存在,且界面两侧的物料性质有 显著差异。如:悬浮液、乳浊液、泡沫液属于液态非均相物系, 含尘气体、含雾气体属于气态非均相物系。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 要求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1
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发酵液的预处理
• 凝聚
• 絮凝
• 加热
• 调pH
• 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
• 杂蛋白质的去除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2
常见的固液分离方法
• 过滤 filtration • 离心 Centrifugation • 膜分离 membrane separation • 双水相萃取 ATPS • 扩张床吸附 EBA
• 过滤介质起过滤作用,还是滤饼的支撑物。应具有足够 的机械强度和尽可能小的流动阻力。
合理选择过滤介质:
• 过滤介质所能截留的固体粒子大小:通常以过滤介质的 孔径表示。常用的过滤介质中,纤维滤布所能截留的最 小粒子约10μm,硅藻土为lμm,超滤膜可小于0.5μm。
• 过滤介质的透过性:是指在一定的压力差下,单位时间 单位过滤面积上通过滤液的体积量,它取决于过滤介质 上毛细孔径的大小及数目。
(4)培养基成分:如用黄豆粉、花生粉作氮源, 淀粉作碳源,粘度都会升高。
(5)某些染菌发酵液,如染细菌,则粘度会增 大。
(6)发酵过程的不正常处理,如大量过剩的培 养基和消沫油加入,都会使粘度增大。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16
3.2.5 过滤速度的强化
1.降低滤饼比阻力
• 一切能够降低滤饼比阻力的方法:如添加电解质、絮 凝剂、凝固剂助滤剂等。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过滤操作是借助于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差ΔP 作用下,使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介质的孔道,而 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 单元操作。
–过滤介质filter medium : 过滤采用的多孔物质; –滤浆filter pulp : 所处理的悬浮液; –滤液filtrate : 通过多孔通道的液体; –滤饼或滤渣 filter cake:被截留的固体物质。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10
滤浆(slurry): 原悬浮液。
滤饼(filter cake): 截留的固体物质。
过滤介质(filtering medium): 多孔物质。
滤液(filterate): 通过多孔通道的液体。
过滤操作示意图 (滤饼过滤)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 3.2.2 分类:
大多情况下,过滤阻力主要取决于滤饼阻力。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14
4)影响发酵液固液分离的其它因素
• (1)发酵液中悬浮离子的大小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分类和处理要求
15
(2)菌体的种类和浓度(重要因素),通常丝 状菌、动物或植物细胞悬浮液粘度较大,浓度 增大,粘度也提高。
(3)培养液中蛋白质、核酸大量存在:通常细 胞破碎或细胞自溶后粘度增大。因此细胞破碎 的程度应控制,发酵放罐时间要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