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反应型划分标准抗性评价
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jpf

小麦条锈病大田病圃抗性鉴定【摘要】植物的抗病和感病是寄主和寄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以小麦抗条锈病为例,掌握大田病圃抗性鉴定方法。
识别不同品种对同一病原物的抗病反应类型,熟悉病害严重度调查的方法。
【关键字】小麦条锈病大田病圃抗性鉴定植物的抗病和感病是寄主和寄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抗性的强弱实在一定条件下针对特定的病原物而言的。
植物抗性的差异表现为病害发生的轻重或者蒙受损失的多少。
发病的轻和重,既有量的差异,也有质的不同。
植物不同发育阶段的抗性有时是一致的,如苗期测定是抗病的,到成株期测定也是抗病的。
但也有不一致的,在苗期测定是感病的,到成株期测定是抗病的,一般称作成株期抗性。
也有些病害在苗期测定是抗病的,成株期反而是感病的。
【1】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很大的重要病害,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小麦条锈病病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以小麦抗条锈病为例,掌握大田病圃抗性鉴定方法。
识别不同品种对同一病原物的抗病反应类型,熟悉病害严重度调查的方法。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菌有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小麦GA23、小麦AG12、小麦诱导材料、小麦免疫材料)。
1.1.2菌种:小麦条锈病菌当地流行小种。
菌种在小麦感病品种麦苗上繁殖。
1.2方法(大田苗圃鉴定)1.2.1观察记载记载各品种的反应型,品种的抗性根据侵染型而定,其鉴定标准如下:抗病反应型:免疫(0)——不产生夏孢子堆,叶色正常,完全无症状。
近免疫(0;)——不产生夏孢子堆,但发生过敏反应(有过敏性斑点),有枯死斑点和失绿反应。
高抗(1)——夏孢子堆很小,数量很少。
常不破裂,周围有清晰的枯死反应。
中抗(2)——夏孢子堆小到中等,周围有枯死和失绿区。
秆锈夏孢子堆通常长在绿色组织上,四周有一失绿环或枯死环围绕,形成“绿岛反应”。
感病反应型:中感(3)——夏孢子堆中等大小,周围组织无枯死反应,但有轻微失绿现象。
小麦条锈病严重度标准

小麦条锈病严重度标准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及时有效地判断小麦条锈病的严重程度,科学家们提出了一套严重度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标准以及相关的评估方法。
首先,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 叶面覆盖率:即叶面被病斑所占的百分比。
一般来说,叶面覆盖率越高,说明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越重。
评估叶面覆盖率时,可以将受病斑覆盖的叶片面积与总叶片面积进行对比,得出一个百分比。
2. 病斑扩展速度:即病斑的扩大速度。
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内病斑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病斑是否扩展迅速。
扩展速度越快,说明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越高。
3. 病斑颜色与形状:病斑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反映出小麦条锈病的种类和程度。
一般来说,病斑颜色越深,病斑形状越大且不规则,说明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越高。
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估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科学家们还制定了一套具体的评估方法:1. 野外调查法:在小麦田间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方,评估病斑的严重程度。
每个样方内随机选择一棵小麦植株,记录该株叶面被病斑覆盖的范围,并计算叶面覆盖率。
2. 病斑扩展观察法:选择一段时间内的若干小麦植株,记录其病斑的变化情况,包括病斑的形状、颜色以及扩大的范围。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观察结果,可以计算病斑的扩展速度。
3. 形态学观察法:根据病斑的形态特征,比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对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进行评估。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病斑进行分类,得出小麦条锈病的严重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评估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需要考量多个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以上提到的评估方法,综合考虑病斑的叶面覆盖率、扩展速度以及形态学特征,来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结果。
总之,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及时准确地评估其严重度对于保护小麦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小麦条锈病的发展态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

实验二小麦种、变种和品种的鉴别一、目的根据小麦种、变种和品种麦穗的特征特性,练习识别小麦种、变种和品种的方法。
二、材料小麦各个种及本地区栽培品种的麦穗;小麦种及变种的标本。
三、用具和药品放大镜、实验针、烧杯、培养皿、滤纸;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苯酚(白碳酸)等。
小麦植物学的分类是按形态学的特征、结实器官的特点与生物学特性,将相似的小麦类型组成一个分类单位,由这些单位再组成一个分类系统。
根据小麦类型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就能了解它们在形态学和生物学上的特征特性,以及它们的亲缘关系,以便有效地加以利用,创造新类型,培育成新品种。
但由于小麦植物学分类主要是根据形态上的差异,没有注意到小麦类型形成发展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产上的经济价值。
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品种资源,还必须认识小麦的品种。
小麦品种是人类创造的栽培植物群体,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生产资料。
因而小麦品种是经济上的类别,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而且品种在经济上的价值还具有时间性和地区性。
这在认识、选育和利用小麦品种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麦种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 Juss.),小麦属(Triticum L.)的植物。
这一属包括许多种,过去按形态特征曾被定名为20多个种,以后,根据详细的形态比较和细胞学研究,又将这些种归并为三个系统:一粒小麦系、二粒小麦系和普通小麦系。
三系之间染色体数目不同,成倍数性关系,都是7的倍数。
一粒系体细胞的染色体是14条(2×7=14),二粒系是28条(4×7=28),普通系则为42条(6×7=42)。
故一粒系的各个种称为二倍体,二粒系的各个种称为四倍体,普通系的各个种称为六倍体小麦。
遗传学和细胞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少的种间存在着一系列形态上的过渡类型,而且有些种间染色体组相同,种间相互杂交能得到正常的后代。
所以有些遗传育种者根据染色体组的异同,提出新的分类体系,将小麦属过去的种归并为五个种,即一粒小麦(二倍体)、圆锥小麦(四倍体)、提莫菲维小麦(四倍体)、茹可夫斯基小麦(六倍体)和普通小麦(六倍体)五个种,但旧的分类体系至今仍为一般人所沿用。
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

潜育期:锈菌从侵入和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这一时期就是锈菌的潜育期。
间结露良好的情况下,将锈菌孢子悬浮液于傍晚17 成株期抗性鉴定在一些条锈病常年发生较重的地区可以依靠自然发病,但为了保证充分发病得到可靠的结果,有必要进行人工接种本
(续)
成株期鉴定一般在田间进行。因小麦条锈病的危 害主要在成株期,故鉴定结果最能反应出生产需要。 成株期抗性鉴定在一些条锈病常年发生较重的地区可 以依靠自然发病,但为了保证充分发病得到可靠的结 果,有必要进行人工接种本实验主要学习成株期抗性 鉴定方法。
三、所需用品和操作方法
(一)用品
注射器、新鲜条锈菌孢子悬浮液、塑料薄膜、 高度感染锈病的品种、细喷雾器。
料。 各种鉴定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可根据目的和条件选用。 注射器、新鲜条锈菌孢子悬浮液、塑料薄膜、高度感染锈病的品种、细喷雾器。
2. 自然诱发接种鉴定
在要鉴定的品种材料种植区的两端,播种高度感染 锈病的品种作为诱发行,诱发行最好用2-4个高感品种 的种子等量混合后播种。小麦返青拔节后,用单一生 理小种或混合小种的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或注射接种 诱发行植株,待其发病后产生孢现与小麦的生育阶段有一定的关系。
潜育期的长短与品种的抗病性有密切的关系,即使同一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以及在不同温度下其潜育期也不同,因而可用来作为鉴定 的一种指标。 在要鉴定的品种材料种植区的两端,播种高度感染锈病的品种作为诱发行,诱发行最好用2-4个高感品种的种子等量混合后播种。 专化性抗性主要表现为过敏性的坏死反应,非专化性抗性一般表现为抗接触、抗侵入、抗扩展以及除过敏性反应以外的其它生理生化 抗病特性。
实验07 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

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
抗条锈性的鉴定一般在小麦乳熟期以后,田 间锈病发展到高峰期时进行,逐个品种调查,记 载反应型,普遍率、严重度和潜育期。
实验7
记载标准为:
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
反应型:指小麦品种的抗锈程度,是一种定性的记载标 准,用常规分级法表示,即免疫、高抗、抗、中抗、感病。 严重度:指病叶上孢子堆数量的多少,用分级法表示。 一 般 可 分8级 , 即 1%、 5% 、 10%、25% 、 40% 、65% 、 80%、 100%一般在田间锈病发展到高峰期时进行鉴定,或当高感快 锈品种发病至顶三叶上50%叶片的严重度达95%左右时当天 一次记载完所有参鉴品种的顶三叶严重度。记载时在1m行中 随机取3点,每点记载10-30片顶三叶的实际严重度,求平 均严重度。
抗条锈病的表现与小麦的生育阶段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 说苗期抗病的品种大多数成株期仍然表现抗病,变为感病的只占 很小比例,因此苗期鉴定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应当结合成株期鉴 定的结果全面考虑,否则有可能淘汰掉一些宝贵材料。抗条锈病 的表现与气温光照等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小麦品种条锈 病抗性鉴定的方法,按小麦的生育期可分为苗期鉴定和成株期鉴 定;按鉴定环境条件来分为温室鉴定和田间鉴定;按鉴定方式可 分为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各种鉴定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可根据 目的和条件选用。自然条件下的田间鉴定是必不可少的,田间鉴 定还可以验证其它鉴定方法的结果。
实验7
(续)
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
成株期鉴定一般在田间进行。因小麦条锈病的危 害主要在成株期,故鉴定结果最能反应出生产需要。 成株期抗性鉴定在一些条锈病常年发生较重的地区可 以依靠自然发病,但为了保证充分发病得到可靠的结 果,有必要进行人工接种本实验主要学习成株期抗性 鉴定方法。
湖北省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的抗性评价

$YLRD?&#%&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 # 通信作者 G?1+-*!杨立军@5+7I*-`07%JJ#%"#95)1&刘易科*-617`+09.<0957
!!"!"# $%&'()!"$?!"*
#!%"8#)'8/'"
调查研究 807(/6.9%6.*0/
湖北省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条锈病
白粉病和纹枯病的抗性评价
朱!光%!彭!敏'!刘!健#!邹贤斌#!汪!华! 杨立军!# !高春保%!刘易科%#
$%9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武汉!!#&&"!&'9湖北省十堰市农业科学院+十堰!!!'$&&& #9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随州!!#%=&&&!9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武汉!!#&&"!%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0.,123$.45#617&,2-8+-&3892,.*2.(+:-;3*!!#&&"!+%;,*3%
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

2012-2013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防控功能研究室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总体建设方案要求,2012-2013年度,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防控功能研究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团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陈剑平团队、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喻大昭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程登发团队、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马忠华团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陈怀谷团队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武予清团队,分别在陕西杨凌和甘肃天水,湖北武汉、浙江安海、江苏南京、河北廊坊、四川绵阳、河南新乡等地设置综合试验站,对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份小麦品种和高代系材料,分别进行了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病毒病和纹枯病以及小麦蚜虫和吸浆虫等病虫害抗性鉴定和抗源筛选,以期为小麦病虫害防控示范提供依据,同时协助其他功能研究室筛选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且抗多种病虫害的小麦新品种,建立万亩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模式。
1小麦品种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2012-2013年度,康振生团队和喻大昭团队分别在陕西杨凌、甘肃天水和湖北武汉对654份小麦材料进行抗条锈病鉴定。
其中187份为小麦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2012年提供的小麦材料,其它分别为本功能室以往部分重要送鉴材料,以及各团队分别收集的当地小麦主栽品种和高代系材料。
结合前期鉴定结果,对参鉴品种抗病性做出评价。
1.1 材料方法1.1.1杨凌人工诱发条锈病抗性鉴定康振生团队于2012-2013年度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站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
每个小麦材料种2行,行长1.5m,每隔20个材料种2行小偃22作感病指示对照,与待鉴定小麦材料行垂直方向种植一行感病品种铭贤169做诱发行。
分别于2012年11月初和2013年4月初,以当前全国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接种诱发行。
分别于条锈病初发期和盛发期分两次记载供试小麦顶三叶反应型和严重度,反应型按0-9级标准记录,严重度按0、1%、5%、10%、30%、60%、80%、100% 八级标准记录。
甘肃陇南小麦品种抗条锈病鉴定与评价

甘肃陇南小麦品种抗条锈病鉴定与评价周喜旺1,王娜1,刘鸿燕1,魏志平1,王希恩1,岳维云1,张耀辉1∗,贾秋珍2,宋振宇2(1.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741001;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摘要㊀为了解甘肃陇南小麦育成品种和后备品种对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性水平,利用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㊁CYR33和CYR34对60份供试小麦品种分别进行苗期㊁成株期抗病性鉴定㊂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对CYR32㊁CYR33和CYR34表现苗期抗病的品种分别有9㊁22和10份,表现成株期抗病的品种分别有35㊁38和30份㊂结合苗期和成株期鉴定结果,对CYR32㊁CYR33和CYR34表现苗期感病而成株期抗病的品种分别有28㊁22和24份,占46.7%㊁36.7%和40.0%;中梁14号和兰天37号对CYR32㊁CYR33和CYR34均表现全生育期抗性,占3.3%㊂甘肃陇南麦区小麦品种对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多表现为成株期抗性,筛选出部分具有全生育期或成株期抗性的品种,可作小麦育种的亲本资源加以利用㊂关键词㊀小麦品种;抗条锈病;鉴定;评价中图分类号㊀S 435.12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4)05-0144-03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4.05.035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valu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of Wheat Varieties in Longnan of Gansu ProvinceZHOU Xi-wang ,WANG Na ,LIU Hong-yan et al㊀(Tianshui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Tianshui,Gansu 741001)Abstract ㊀To understand the resistance level of wheat varieties (lines)bred in Longnan of Gansu,60wheat varieties (lines)were identified at seedling stage and adult stage with three current predominant stripe rust races CYR32,CYR33and CYR34.The results showed that 9,22and 10of the tested materials were resistant to CYR32,CYR33and CYR34at seedling stage,respectively;And 35,38and 30of the tested materials were resistant to CYR32,CYR33and CYR34at adult stage,respectively.Base on the seedling and adult stage reactions,28,22and 24materi-als were resistant at seedling stage but susceptible at adult stage to CYR32,CYR33and CYR34,accounting for 46.7%,36.7%and 40.0%,re-spectively.Zhongliang 14and Lantian 37were resistant at the all stage to CYR32,CYR33and CYR34,accounting for 3.3%of the tested mate-rials.The resistance of wheat varieties(lines)from the Longnan of Gansu to current predominant stripe rust races was mostly in the adult stage,and some varieties(lines)with at the all stage or adult stage,which can be used as parent resources for wheat breeding.Key words ㊀Wheat varieties;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Identification;Evaluation基金项目㊀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1JR7RE900);甘肃省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1YF5NE198)㊂作者简介㊀周喜旺(1977 ),女,甘肃静宁人,副研究员,硕士,从事冬小麦育种研究㊂∗通信作者,副研究员,从事冬小麦育种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3-04-06;修回日期㊀2023-05-10㊀㊀小麦条锈病是由专性寄生菌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 )引起的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流行性病害[1],在我国已发生多次大流行,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条锈病大流行年份可造成5%~25%的小麦产量损失[2]㊂研究表明,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且有利于环保的措施[3],也是绿色㊁安全和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㊂甘肃陇南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常发易变区和条锈菌新小种的 策源地 [3-4],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小麦条锈病是该区最重要的病害,因此,培育抗条锈病品种是甘肃陇南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㊂自2009年以来,新出现的生理小种CYR34,导致该区近年来育种中广泛利用的92R 系㊁贵农系和Moro 等抗源或品种的抗性逐渐丧失[5-6],这不仅对该区的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使得小麦抗锈育种工作和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㊂目前,我国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以CYR32㊁CYR33㊁CYR34和贵22-14为主,且CYR34在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中居第一位[7]㊂甘肃陇南属小麦条锈病越夏区,品种审定时虽然进行小麦条锈病抗性评价,但利用当前优势小种对小麦的全生育期进行抗病性鉴定和评价的报道较少㊂基于此,笔者利用3个优势小种CYR32㊁CYR33㊁CYR34对甘肃陇南麦区的60份供试品种进行苗期和成株期分小种接种鉴定,综合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性评价,明确供试品种对当前主要流行小种CYR32㊁CYR33和CYR34的抗性水平,为甘肃陇南小麦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布局提供理论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㊀供试小麦品种60份,其中中梁系㊁天选系和兰天系各27㊁16和17份(中梁49号~中梁52号㊁天选81号和天选82号㊁兰天49号~兰天53号为后备品种),感病对照品种为铭贤169,均由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㊂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2㊁CYR33和CYR34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小麦病害课题组提供㊂1.2㊀试验方法1.2.1㊀苗期鉴定㊂苗期鉴定于2022年3 5月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温室进行㊂将试验材料播于塑料钵内,待小麦幼苗长至2叶1心期,采用抖孢子粉法[8]接种预先繁殖好的条锈菌单孢子CYR32㊁CYR33和CYR34,接种后的幼苗置于10ħ黑暗条件下保湿24h,之后置于一定温度㊁光照和光强的温室诱导发病,待感病对照品种铭贤169充分发病后,记载各材料的反应型㊁严重度和普遍率㊂1.2.2㊀成株期鉴定㊂成株期鉴定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谷试验站进行㊂田间分别设CYR32㊁CYR33和CYR343个小种圃,2021年10月上旬将供试材料分别种植于3个病圃,每个品种种植1行,行长1m,行距0.25m,每隔20份材料种植1行感病品种铭贤169作对照,在试验地四周分别种2行铭贤169作为诱发行㊂2022年4月下旬采用喷洒孢子悬浮液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4,52(5):144-146法[9]分别接种3个供试条锈菌单孢菌系,接种18~20d,待感病对照铭贤169充分发病后,记载各材料的反应型㊁严重度和普遍率㊂1.2.3㊀记载标准㊂反应型记载标准苗期与成株期完全相同㊂反应型按0㊁0;㊁1㊁2㊁3㊁4共6级分级标准记载,其中,0~2级为抗病,3~4级为感病㊂严重度按9级划分标准记载,即0㊁t㊁5%㊁10%㊁20%㊁40%㊁60%㊁80%㊁100%(t 为已发病,但严重度或普遍率低于1%)㊂普遍率按13级划分标准记载,即0㊁t㊁5%㊁10%㊁20%㊁30%㊁40%㊁50%㊁60%㊁70%㊁80%㊁90%㊁100%㊂具体记载标准参照文献[3]和[10]进行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小麦品种苗期抗条锈病鉴定㊀苗期分小种接菌鉴定结果表明(表1),供试的60份小麦品种对CYR32表现苗期抗病(IT 0~2)的有9份,占15.0%;对CYR33表现苗期抗病的有22份,占36.7%;对CYR34表现苗期抗病的有10份,占16.7%;有5份材料对CYR32和CYR33均表现苗期抗性,2份材料对CYR32和CYR34均表现苗期抗性;中梁14号和兰天37号对3个优势小种均表现苗期抗性㊂苗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甘肃陇南小麦品种对当前中国条锈菌3个主要流行小种的整体抗性水平相对较低㊂表1㊀60份供试小麦品种苗期㊁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Table 1㊀Identification of resistance to strip rust at seedling stage and adult stage in 60wheat varieties (lines )序号No.品种Variety苗期Seedling stageCYR32CYR33CYR34成株期Adult stageCYR32CYR33CYR341中梁12号3/60/1003/10/403/10/803/60/8003/10/302中梁14号0000003中梁15号3/20/1003/5/1003/40/1004/80/1004/100/1003/60/1004中梁16号3/40/1003/5/503/10/1000005中梁17号3/20/1003/10/203/10/100002/20/106中梁19号3/40/10003/20/1003/10/1003/60/803/5/57中梁21号3/20/10003/20/503/20/10003/20/58中梁24号4/40/1003/20/303/40/403/40/603/10/53/20/1009中梁25号3/40/1003/40/1003/40/1003/60/1003/80/1003/60/10010中梁26号3/10/503/5/6003/40/303/5/53/10/2011中梁28号3/5/1003/10/203/20/1003/5/53/5/203/5/512中梁29号3/10/403/5/2003/20/1003/80/1003/10/3013中梁30号3/20/1003/10/1003/10/3000014中梁31号3/40/1003/20/1003/5/30003/20/515中梁32号3/20/1003/40/10003/5/53/80/20016中梁34号3/40/1003/10/1003/10/100003/5/t 17中梁35号3/40/10003/10/1003/5/t 3/40/303/20/1018中梁36号3/40/1003/20/203/20/1003/20/53/20/403/t /t 19中梁38号3/60/1003/10/1003/5/60001/t /t 20中梁42号3/40/1003/10/1003/20/10001/t /t 3/60/10021中梁43号3/10/4000003/40/522中梁44号0;1/5/603/5/10003/10/523中梁48号3/40/1003/10/703/5/60003/5/t 24中梁49号3/40/1001/5/503/10/10000025中梁50号3/20/1003/20/1003/10/10000026中梁51号4/40/1003/10/203/10/3000027中梁52号3/40/1003/20/503/10/4000028天选39号3/20/7003/10/1003/80/1004/100/1003/80/10029天选49号3/20/503/10/703/5/803/40/304/100/100030天选52号03/10/203/10/1003/10/54/80/1003/10/t 31天选60号03/10/303/20/5001/80/30032天选61号3/10/103/10/203/10/1003/10/53/20/20033天选62号3/10/103/20/503/10/1003/5/t 0034天选63号3/10/300;3/5/3003/20/403/5/535天选64号3/20/10003/10/100003/5/t 36天选65号3/20/1003/10/203/20/10000037天选66号2/5/3003/5/5000038天选68号3/20/703/10/204/40/1003/60/1003/10/503/5/3039天选69号3/5/2003/5/203/t /t 1/t /t 040天选72号3/10/300000041天选73号03/10/203/10/3002/5/t 042天选81号3/10/202/5/103/40/10000043天选82号3/20/1003/10/303/10/10003/20/10044兰天17号3/10/202/5/503/10/204/80/1003/10/100接下表54152卷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周喜旺等㊀甘肃陇南小麦品种抗条锈病鉴定与评价续表1序号No.品种Variety苗期Seedling stageCYR32CYR33CYR34成株期Adult stageCYR32CYR33CYR3445兰天22号3/40/1003/10/303/10/10000046兰天23号3/60/10003/40/1003/5/503/t /t 47兰天24号3/20/1003/5/203/10/1003/10/104/80/1003/10/4048兰天26号3/10/100000049兰天28号3/10/10003/20/1003/20/1003/80/1003/80/10050兰天34号003/40/10000051兰天37号00000052兰天38号4/40/1003/20/1003/10/1003/80/t3/60/303/40/2053兰天39号3/40/1000;3/10/1003/10/304/80/1003/80/10054兰天45号3/10/1003/10/203/10/10003/40/t 55兰天47号3/20/1003/5/203/10/4000056兰天48号3/20/7003/10/2000057兰天49号3/40/1003/10/1003/5/100003/t /t 58兰天50号3/20/2003/10/10000059兰天51号3/5/303/5/10000060兰天53号3/10/703/10/1003/10/100002.2㊀小麦品种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㊀小麦品种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1)显示,对CYR32具有成株期抗性(IT 0~2)的小麦品种有35份,占58.3%;对CYR33具有成株期抗性的小麦品种有38份,占63.3%;对CYR34具有成株期抗性的小麦品种有30份,占50.0%㊂同时对CYR32和CYR33表现成株期抗性的有33份,同时对CYR32和CYR34表现成株期抗性的有25份;有24份材料对3个优势小种均表现成株期抗性㊂2.3㊀抗条锈病评价㊀结合60份小麦品种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1),发现对CYR32㊁CYR33和CYR34表现苗期感病而成株期抗病的材料分别有28㊁22和24份,占46.7%㊁36.7%和40.0%;有中梁16号㊁天选65号和兰天22号等11个小麦品种对3个优势小种均表现为苗期感病而成株期抗病㊂对CYR32㊁CYR33和CYR34表现全生育期抗性的分别有6㊁16和6份,同时对3个小种表现全生育期抗性的有2份,为中梁14号和兰天37号㊂说明甘肃陇南小麦品种对中国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具有较好的成株期抗性特点,全生育期抗性的品种相对较少,筛选出的部分品种可作亲本资源应用于小麦育种中㊂3㊀结论与讨论甘肃陇南地区是小麦条锈菌最重要的核心越夏区,是秋季菌源基地和新小种策源地,客观地对该区的小麦育成品种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和评价,对小麦抗病育种及条锈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㊂该研究的60份供试品种中,对3个生理小种表现苗期感病而成株期抗病的材料分别有28㊁22和24份,占46.7%㊁36.7%和40.0%㊂韩德俊等[11]在研究甘肃陇南品种(系)时发现,40%品种具有成株期抗性,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㊂薛文波等[12]对全国74个主栽小麦品种进行抗条锈性鉴定,发现当前主栽小麦品种几乎没有全生育期抗病品种;曹世勤等[13]采用人工接种鉴定与自然诱发相结合方法,2015 2020年先后对2688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苗期㊁成株期抗条锈病评价,发现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的有163份,占6.06%㊂该研究的供试品种中,有2份品种对3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全生育期抗性,占3.3%,由此可见,在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和育成品种中,对当前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表现全生育期抗性的材料极少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肃陇南麦区小麦品种的抗性水平,建议加强携带全生育期抗病基因Yr5㊁Yr15和Yr61[14-15]等抗源材料的利用㊂参考文献[1]康振生,王晓杰,赵杰,等.小麦条锈菌致病性及其变异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39-3453.[2]韩德俊,康振生.中国小麦品种抗条锈病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J ].植物保护,2018,44(5):1-12.[3]李振岐,曾士迈.中国小麦锈病[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4]李振岐.我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原因及其解决途径[J ].中国农业科学,1980,13(3):72-77.[5]曹世勤,贾秋珍,宋建荣,等.甘肃省冬小麦抗条锈菌CYR34育种策略[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20(5):1129-1133.[6]刘博,刘太国,章振羽,等.中国小麦条锈菌条中34号的发现及其致病特性[J ].植物病理学报,2017,47(5):681-687.[7]贾秋珍,曹世勤,王晓明,等.2019年 2020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J ].植物保护,2022,48(5):327-332.[8]曹世勤,孙振宇,徐志,等.331份四川小麦品种(系)在甘肃陇南抗条锈性表现及利用价值[J ].植物保护,2019,45(1):155-158,173.[9]曹世勤,张勃,李明菊,等.甘肃省50个主要小麦品种(系)苗期抗条锈基因推导及成株期抗病性分析[J ].作物学报,2011,37(8):1360-137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㊀第1部分.小麦抗条锈病评价技术规范:NY/T 1443.1 2007[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1]韩德俊,王琪琳,张立,等. 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 条锈病流行区系当前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性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4):2889-2896.[12]薛文波,许鑫,穆京妹,等.中国小麦主栽品种抗条锈性评价与基因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8):1054-1060.[13]曹世勤,王万军,贾秋珍,等.甘肃省冬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现状及对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2,24(10):109-124.[14]曾庆东,沈川,袁凤平,等.小麦抗条锈病已知基因对中国当前流行小种的有效性分析[J ].植物病理学报,2015,45(6):641-650.[15]冯晶,王凤涛,蔺瑞明,等.小麦条锈病抗病遗传及菌源基地基因布局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学报,2022,49(1):263-275.64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条锈病反应型划分标准抗性评价
一、主要依据:病菌侵染后产生的症状类型(反应型)。
二、小麦锈病反应型调查记载标准
反应型划分标准抗性评价
0 无症状。
免疫(IM)
;产生枯死斑点或失绿反应,不产生夏孢子堆。
近免疫(NIM)
1 夏孢子堆很小,数量很少,常不破裂,周围有枯死反应。
抗病(R)
2 夏孢子堆小到中等,周围有枯死和失绿反应;秆锈夏孢子堆苗期通常长于绿色组织上,绿色组织外有一失绿坏或枯死环围绕,形成所谓“绿岛”型反应。
中抗(MR)
3 夏孢子堆中等大小,周围组织无枯死反应,但有轻微失绿现象;秆锈夏孢子堆不常愈合。
中感(MS)
4 夏孢子堆大而多,周围组织无枯死反应,早期失绿现象不明显;叶锈在丰满的孢子堆周围常有一周次生小孢子堆出现;秆锈夏孢子堆常互相愈合。
感病(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