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定量降水动态分级Z—I关系估算方法
广西短时强降水雷达定量降水估测方法试验

广西短时强降水雷达定量降水估测方法试验梁维亮;黄荣;翟丽萍;黄明策【摘要】利用2011-2013年广西地区雷达三维拼图和自动雨量站降水资料,用最优化处理法和线性回归法分别建立广西地区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 Z -I 关系。
误差分析表明:用3.0 km 高度层的 CAPPI 做降水估测效果较好。
最优化处理法降水估测误差较小,估测效果明显优于线性回归法和固定 Z -I 关系(Z =300I1.4)。
固定 Z -I 关系误差较大,但分布集中。
线性回归法误差较大且分布离散。
%Z-I relations for short time heavy rain RQPE are defined respectively by using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regression method,based on radar CAPPI and auto weather station precipitation data in Guangxi region 2011-2013.Error analysis showed that CAPPI on 3.0 km altitude is most appropriate for pared with regres-sion method and fixed Z-I relation (Z =300I1.4 ),optimization method RQPE is closer to actual precipitation and is more reliable.The error of fixed Z-I relation method RQPE are serious but concentrative.The error of regression Z-I relation method RQPE are serious and emanative.【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6(031)002【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短时强降水;雷达;定量降水估测;Z-I 关系;误差分析【作者】梁维亮;黄荣;翟丽萍;黄明策【作者单位】广西气象台,广西南宁 530022;广西气象台,广西南宁 530022;广西气象台,广西南宁 530022;广西气象台,广西南宁 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P44短时强降水是一种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和破坏性强,常引发暴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1-2],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雷达定量估测不同类型降水

雷达定量估测不同类型降水
雷达定量估测不同类型降水
利用2002、2003年自记雨量资料及相应的雷达体扫资料,用最优化法统计得出福建中北部不同区域不同降水类型的z-I关系,并将统计结果用于2005年、2006年的降水估测.同时利用实时雨量资料采用卡尔曼最优(卡尔曼滤波+最优插值)、变分等估测方法进行实时雨量校正,用福建北部武夷山九曲溪流域雨量计检验校正后的雨量值,并对上述几种方法的点及面的估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卡尔曼最优法及100 km 距离范围内的最优化法对站点及面平均降雨量估测误差最小,Z=300I1.4估测的误差最大.
作者:陈秋萍刘锦绣余建华杨林增夏文梅 Chen Qiuping Liu Jinxiu Yu Jianhua Yang Linzeng Xia Wenmei 作者单位:陈秋萍,刘锦绣,Chen Qiuping,Liu Jinxiu(福建省气象台,福州,350001) 余建华,杨林增,Yu Jianhua,Yang Linzeng(福建省建阳雷达站,建阳,354200)
夏文梅,Xia Wenmei(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08)
刊名:气象科技 PKU英文刊名: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36(2) 分类号:P4 关键词:雷达定量估测降水。
雷达定量测量降水中Z-Ⅰ关系的非线性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雷达定量测量降水中Z-Ⅰ关系的非线性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降水观测是气象预报的基础,传统的降水观测方法包括地面降水观测,气象卫星降水估测以及雷达降水估测等。
其中,雷达降水估测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快、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已成为降水观测的重要手段。
雷达降水估测通常采用Z-Ⅰ关系来定量描述降水中的反射率和降水率之间的关系。
Z-Ⅰ关系是由Z-R关系演变而来,它是指雷达反射率因子(Z)与降水率(R)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通过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反演出降水信息。
然而,Z-Ⅰ关系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存在非线性问题。
在降水强度较小的情况下,Z-Ⅰ关系呈现出近似线性的趋势,但当降水强度较大时,Z-Ⅰ关系呈现出一定的非线性特点,这给雷达降水估测带来了一定的误差。
因此,深入研究Z-Ⅰ关系的非线性问题,将为雷达降水估测的精度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用雷达反射率因子和降水率数据,对Z-Ⅰ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重点涉及如下内容:1.分析不同降水类型(如平流性降水、对流性降水等)对Z-Ⅰ关系的影响。
2.分析不同雷达频率(如S波段、C波段等)对Z-Ⅰ关系的影响。
3.尝试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Z-Ⅰ关系的非线性模型,并评估其精度和适用性。
4.结合地面降水观测等实测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雷达降水估测中Z-Ⅰ关系的非线性问题,对于提升雷达降水估测的精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意义如下:1.为进一步探讨雷达降水估测中的问题提供基础研究。
2.为气象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提供更加准确的降水预测信息。
3.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气象科学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收集雷达反射率因子和降水率数据,对不同类型的降水和不同频段的雷达进行分析和比较,挖掘其非线性特点。
2.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Z-Ⅰ关系的非线性模型,并评估其精度和适用性。
3.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
白城市雷达定量估测降水方法

nong ye qi xiang摘要:本文利用白城市2010年~2014年5~9月降水日的雨强与雷达回波值,建立了Z-I 关系,对Z-I 关系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不同降水等级的Z=aIb ,给出不同等级Z-I 关系的a 和b 值。
关键词:雨强;雷达回波;Z-I 关系中图分类号:P412.25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7.05.047刘玉洁1,王铁岩2(1.白城市人工增雨基地;2.白城市气象局,吉林白城137000)测雨雷达问世以来,估测降水一直是其主要目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气象工作人员对雷达产品的用途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开始尝试开发和利用雷达产品,把雷达产品用于本地化工作,创建自动识别系统和短时临近预报。
同时,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网的建立及各省雨量站网密度的增加,使得雷达的作用在暴雨的监测和预警中得到进一步展示和发挥。
汤达章等对雷达跟踪回波运动方法进行了研究;石立新等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帮助下对层状云的降水效率进行了估算;肖艳姣等利用反射率因子制作了临近预报和强对流天气预警工具;程向阳等在研究风廓线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雷暴天气的前兆特征,这些研究都为该市开展新一代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提供了参考。
在物理层面上,利用Z-I 关系估测降水是一种比较清晰适用的估算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于Z=aIb 中参数a 和b 的选取存在一定技术困难。
如果利用日常操作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和实验方法统计得出动态a 、b 值,由于方法原因,会导致a 、b 的取值范围相差很大,基本上a 的取值范围为17~1100,b 的取值范围为1~2.88。
本文采用分型Z-I 关系法,得出不同降水类型的a 值和b 值。
白城市气象局2003年8月布设了一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自投入运行以来,为白城市防灾减灾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文主要研究雷达测量降水预测中的作用,以提高白城市气象部门对气象灾害的预警能力,尤其是对强对流天气预警能力和评估能力,最终最大限度地发挥天气雷达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基于最优化方法研究太原地区Z-I关系

基于最优化方法研究太原地区Z-I关系摘要:为进一步提升太原多普勒天气雷达在短时预报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采用最优化方法,研究多普勒天气雷达-翻斗雨量计测量降水量的关系,利用2019年-2022年共计17次降水过程的雷达反射率因子,结合相应自动站小时雨量资料,完成了以下工作:采用分雨型结合最优化方法得到Z-I关系,研究了本地化的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算法;用订正后的Z-I关系对降水量进行反演,获得降水分布,并以自动站雨量数据作为真值,对校准算法后的雷达估测雨量值进行分析统计,将优化前后的估测降水产品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后的估测降水准确度有所提高,各类型降水中,层云降水高估程度较高,对流云降水的改善效果较明显。
优化后的Z-I关系对提升太原市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Z-I关系;最优化方法;降水估测;太原研究背景及意义:太原市是中国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位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脉交接的地区,因此其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受到这两个地理要素的影响。
太原市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布着太行山和吕梁山,其中太行山东段的大部分山峰高度都在1000米以上。
山脉沟壑纵横,形成了许多山谷和峡谷。
太原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边缘地带,市区及周边地区地势相对平坦,逐渐向南延伸至黄河流域。
平原地区水系发达,有多条河流穿境而过。
充分地研究太原市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和应对策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太原市目前在用的CINRAD/CC型天气雷达是新一代的C波段多普勒雷达,由安徽四创所研制。
等效反射率因子Z为雷达接收到的由均匀分布的小水滴集中起来的后向散射回到雷达的能量。
根据反射率因子Z可以估算降水率I,Z-I关系是反映雷达降雨反射率因子与降雨率关系的方程,因为雨量站时空分布不均匀,一般Z-I关系普适性受限,有必要进行本地化订正。
目前存在以下三类Z-I关系:首先是基于历史资料采用数学统计的固定Z-I关系;其次是基于实况资料频繁建立的动态Z-I关系;最后是根据降水回波性质,按照对流云、层状云、冰雹、暖雨区等不同情况建立不同分雨型的Z-I关系,并计算定量降水。
雷达定量降水估计技术及效果评估

雷达定量降水估计技术及效果评估高晓荣;梁建茵;李春晖【期刊名称】《热带气象学报》【年(卷),期】2012(028)001【摘要】为提高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精度,利用广东省6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 CINRAD/SA)回波资料和雨量计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概率配对法( PFT,Probability-fitting technique)建立Z-I关系进行单部雷达降水估测,并采用最优插值法(OI,Optimum Interpolation)对降水估计进行订正;为扩大降水估测的范围,对多部雷达的降水估计进行拼接,采取重叠区域以各部雷达的均方根误差平方的倒数作为权重系数(ω=1/RMSE(k)2/n∑i=11/RMSE(i)2)、进行加权平均,并分别分析比较上述方法得到的降水估计与单纯OI雨量计及与雷达拼图回波强度得到的降水估计的优劣.以上各环节误差分析表明,对于单部雷达,雨量计降水强度与其上空9点平均的雷达回波强度关系最为密切;6部相同型号的雷达估测降水精度各异.交叉检验表明,OI雷达法对单部和多部雷达估测降水均可取得较好的校准效果;对于多部雷达的降水估测,单部雷达先分别进行OI订正后拼接,然后对重叠区再次OI 订正的结果比直接对未订正的单部雷达降水估计拼接后统一做一次OI订正的效果好.多部雷达降水估计拼接时,前期对于单部雷达降水估计的订正尤为重要;多部雷达降水估计的拼接值精度要明显高于OI雨量计,而相比由雷达拼图回波强度得到的降水估计而言,前者也优于后者.因此,多部雷达降水估计的拼接方法,对雷达资料的应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在业务上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总页数】12页(P77-88)【作者】高晓荣;梁建茵;李春晖【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热带季风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80;广州中心气象台广东广州510080;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热带季风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80;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热带季风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9【相关文献】1.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量不同方法效果评估 [J], 何宇翔;张亚萍;刘术艳;顾松山2.基于雷达组网拼图的定量降水估测算法业务应用及效果评估 [J], 勾亚彬;刘黎平;杨杰;吴翀3.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及在定量估计降水中的应用研究 [J], 寇蕾蕾;李应超;楚志刚;徐芬4.复杂地形下C波段雷达定量降水估计算法 [J], 李巧;胡启元;戚友存;朱自伟;杨毅;闵锦忠;师春香;张哲;李东欢;王楠5.深圳S波段与X波段双偏振雷达在定量降水估计中的应用 [J], 张哲;戚友存;朱自伟;李东欢;曾庆锋;兰红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宁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量的方法及误差分析

目标物的观测所得到 的回波功率 有所不 同,故将雷达接收
2. O 5 2. O O
吕
到的 回波功率用公式 ()转换为反射率 因子 z 1 ,反射率 因子是
1 50 . 1 00 .
进 0 5 0
O OO .
时间 ( 时)
●雷达估 算值 口实况 值
图 l 2 0 年 9月 1 降水量的雷达估 算值与实况值 的比较 05 21 3 6 O
维普资讯
20 年第 3 06 期
■海斟技
西 宁 天 气 雷 达 定 量 估 测 降 水 量 的 方 法 及 误 差 分 析
靳世 强 ,党永 秀 ,钱有海 ( 青海 省气 象 台 ,青海
摘
西宁
80 0 ) 10 1
要 :本文简要介绍 了天气雷达估 测降水 量的原理和最优化方法 ,通过业务 实验 ,计算 了天气雷达估测 的降水量 ,对其产生的
应 的地 面雨量计 资料 ,按照最 优化方法 确定最 优 的 Z , 系 , _关
3 最优 化方 法
首先获取地面雨量计 的每小时降水量 G,同时 由雷达 测得 .
相应雨量值的 d z ,根据公 式 (1计算 出 z值 ,事先假 定一 B值 3 个 Z, _ 关系 ,把这些 z值利用公式 ()转换成雨强 , 2 ,再把 , 值 进行 时间积分就可得 到每 小时降水量的雷达估算 值 c,然后反 复修改此 z , 系的 系数 A、b _ l关 ,使雷 达估算 的每 小时雨量 a 值和雨量计测 定的每小 时雨量值 G 之间 的一致性达到最好 。一 致性好坏程度 由判别函数 f)式来确定 。当对所 获样本数 已不 4
宜高原地 区。分析 了安全滑导线供 电系统 的选 择及应用实例 ,提 出了在新建 和改造天 车电源时应注意 的问题 。提高 了天 车供电的安全
雷达定量降水估计常用方法介绍

B
%
6-
B-g$ ?-
$$
通过校准后得到的估测场则为
6 @Ag? @A c%
$)
平均降准法较单点校准法降低了随机误差精度上
有所提高但 该 方 法 无 法 体 现 降 水 梯 度 分 布 误 差 仍 然
较大 (&( 卡尔曼滤波法3
引入一个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订正因子 >将前一时刻
(&$ 单点校准法
假设一个初始 f2J关系式根据该关系式得到雷达观
测降水的初估场 K ^H 将观测区内雨量计观测值记为
G则可得到观测区内的校准因子 "为
%g6?
'
而订正后的雷达估测场可由下式得到
6 @Ag? @A c%
$%
因单点雨量计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由此得到的雷达观
该方法校准的雷达观测值降水分布更加准确且该方法适
用于绝大部分场景
(展望
雷达定量降水估计因其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且
能够快速获得大范围降雨资料在降雨监测方面具有广泛
运用的潜力 随着监测降水的不断深入研究雷达定量降
水估计的方法不断优化利用雷达进行定量降水估计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水文气象领域的研究一直是非常复杂的雷达定量降
;&<=1-,'+:<E<:&e9<-=/=<=/[;I:;,/I/=<=/@-&f2J:;?<=/@-
44降水是水文循环的基本要素之一 区域洪涝灾害受
降水强度的直接影响研究降水时空间变化能够有效减
少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 利用雨量计进行降水监测具有
单点精度高的优势但是其难以反映区域降水的时空分
9:'0-+40+9D/-8:<E<:=@C@-/=@:I:;,/I/=<=/@- ,<- \9/,.?H@F=</- <A/E;:<-8;@>:</-><??/->@:C<=/@-&O;,<9D;@>/=D <E[<-=<8;D@>B/8B =;CI@:<?<-E DI<=/<?:;D@?9=/@-"\9<-=/=<=/[;I:;,/I/=<=/@- ;D=/C<=/@- B<D8:<E9<??HF;;- <II?/;E =@:</-><??C@-/2 =@:/-8F9D/-;DD&QB/DI<I;:/-=:@E9,;DD;[;:<?:<E<:\9<-=/=<=/[;I:;,/I/=<=/@- ;D=/C<=/@- C;=B@ED,@CC@-?H9D;E /- F9D/-;DD>:@C =A@<DI;,=D+f2J:;?<=/@-DB/I C;=B@E <-E :<E<::</- 8<98;+@/-=;D=/C<=/@- C;=B@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和预报(Q E和 R P ) RP Q F对洪水监测 、发布洪水警报起
重要 指导作 用 ,目前 国 内外 对其 研究 的方法 主要采用 概率 配对法 、Z I 系法和 基于 z—关 系的数 学算 法校 .关 I 正法 , 这些 方法 均存 在强调某 一 因素忽 略其它 因素 的问题 , 且对 短时强 降水 , 其是极 强降水 低估严 重 。 并 尤
雨 区 等 情 况 建 立 不 同 的Z a = 户关 系 并计 算 定 量 降 水 『 6 —
1】 3
0
上述 几类方 法各有 特点 , 均存在 强调某 一 因素忽 但 略其 它 因素 的 问题 , 且对 短时强 降水 尤其是 极强 降水 并 低估 严 重 。 固定 z I 系法 计算 简 单快 速 ,但 其关 系式 — 关
年 的强 降水 日进行 。由于强 降水 日样 本 比一 般降水 日样 本少得 多 , 因此 如果把 所有一 般降水 样本 参与计算 会使
统计结 果 向小 量级 降水倾 斜 , 容易 出现强 降水低估 的情 况 。一 般来说 广东 出现一 次强 降水过程 ,往往伴 有不 同 量级 降水 , 取强 降水 日作 为样 本 ,实 际也兼顾 了不 同 选
作用。
R F 技术 上包 括 两部分 :雷达 回波反 射率 因子 QP 从 场 的外 推预报 ( 区预报) 落 和将 回波反射 率预报 场反演 为 降水量 ( 降水反 演) 目前关 于R F 。 QP 的研 究更 多关 注于如
何 准确 预报雷 达反射 率场 。 于从 回波反射 率预报 场反 对
Q E和 回波 反射率 预报场 反演 降水场都 较好 的方法 , 且改 进 了对 短时 强降水 、 P 并 尤其 是大 于 5 m h的短 5 / m
时极强 降水低 估 的问题 ; 在业 务计 算 中仅 需 1 5秒 ,能满足 6分钟 更新 一次计 算结果 的需要 ,而且不 依赖气
候 统计 ,便 于移植 。
例 如郑媛 媛 等 _根 据雷 达不 同距 离段 不 同仰 角P I 4 ] P 资料
与雨 强腱 立概 率配 对序 列 ,然后 对所 有z 的配 对利 和I 用线性 回归 统计方 法建立 它们之 间 的对应关 系 。 王艳兰
演 为降 水场 的技 术方 法研究 较少 , 际上采 用何种方 案 实 进 行降 水反演 是非 常关 键 的。本文着 重研究 后者 ,即降
文 章 编 号 : 10 —9 52 1)40 0 ・8 0 44 6 (0 o -6 10 1
雷达定量降水 动态分级 Z l 系估算 方法 —关
汪瑛 ,冯业荣 ,蔡锦辉 2 ,胡胜
( 广 东 省气 象 台 ,广 东 广 州 5 0 8 ; 2 顺 德 市 气象局 ,广东 顺 德 5 80 ) 1 100 . 2 30
不能 适应 降水 系统 的变化 , 且需 要大量 历史 资料来 建立 统计 关 系 ;动 态z I 系 法能 够适 应 天气形 势 的演 变 , . 关
析极 大值 ,并利 用极 大值剔 除奇异 值 。将 1 小时 降水 量
分为 8个量 级 :1 、5 5 5~3 、3 ~5 ~1 、1 0 0~4 、4 5 5~ 5 、5 5 5~6 、6 5 5~8 5和 8 5mm 以上 ,小 于 1mm 的降 水不 参与 统计 。质量控 制后 ,总样本 量约 为 2 8万 ,各 量级 的样本 数如 图 1 所示 ,其 中 1 5mm 的样 本超 过 了 2 1万 ,占样 本数 的绝 大部分 。降水 量级越 大 ,样 本 数越 少 。
关
键
词 :R E;R F;z I 系 ;动 态 ;分级 QP QP —关
文献标识t :A l q - Do:1 . 6  ̄i n10 —9 5 0 0 .1 i 03 9 .s.044 6 . 1.40 8 9 s 2 1 水场 的反演 方案 。
中图分 类号 :P 2 .2 4 66
1 引
62 0
热
带
气
象
学
报
2 7卷
等 _进一 步简 化该 方 法 ,不刻 意寻 找雷 达反 射率 因子 z 5 ] 与 雨 强I . 2 问的 函数关 系 ,而是将 不 同 的z 进行 简单 和』 数 值 对应 ,他们 将 回波反 射率 5~5 B 以 间距5 d Z 5d Z B 划 分 为8 等级 , 个 根据 统计 确立 了j 述 8 回波 等级分 别 - 个 本 文用到 两类 资料 :1 时降水 观测实 况和 3公里 小 高度 的雷达 C P AP I拼 图。资料 收集针 对 2 0 0 7和 2 0 08
的 和, ,针对 每个 配对 统计 确定z 的对 应关 系 。 f 对 与,
高 时 空 分 辨 率 的 雷 达 定 量 降 水 估 测 ( d r ae Ra a. sd b
Qu ni t ePe ii t n E t t. QP ) 预 报 ( a a a tai rcpt i si e R E 和 t v ao ma R dr
z I 系法根 据Z 日 数关 系进行 雷达 估测 降水计 . 关 = 户指
算 。z I 系法 可分 几类 :固定z I 系法 、动态 z I 系 . 关 . 关 — 关 法 、分 型Z I 系法 。 固定 Z I 系法通 过对 历史 资料进 . 关 — 关 行 统计 ,确 定 一 个 固定 的z 日 = 广指 数关 系 并据 此进 行雷 达 降水估 测 ; 动态 z I 系法不使 用历 史统 计的Z I 系 , — 关 . 关 而 是利 用实 况资 料频 繁建立 动态 的Z d = 户关 系 ;分 型z I — 关 系法将 降水 回波性 质分 为对流 云 、层状 云 、冰雹 、暖
第2 卷 第 4 7 期
21 0 1年 8月
热
带
气
象
学
报
Vo . 7 NO 4 1 . . 2 Au . 2 1 g , 01
J 0URNAL 0F TROPI CAL ETEOROL0GY M
汪瑛 ,冯 业 荣 ,蔡锦 辉 ,等 . 达定 量 降水 动态 分级 Z1 系估 算 方法 []热 带气 象 学报 ,2 1 ,2 ()6 1 0 雷 .关 J_ 0 1 74:0 — 8 6
收 稿 日期 : 2 0.92 ;修订 日期 :2 1-22 0 90— 1 0 0 .8 1
资助项 目:2 0 07年公益性行业 ( 气象 )科研专项“ 东南地区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预警报技术研究”( Y 2 00 07);广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 G HY 0 76 3 项 目“ 广东省 03小时短时定量降水预报技术研究”( 0 12 );C - 5 0 1 1 MAT 2 0Z1;G MC 0 7 0 ;20 A 2共同资助 G 0 8 0 R 2 0Z 3 06 0 通讯作者: 汪瑛 ,女 ,安徽省人,硕士 ,从事天气预报及雷达定量降水研究 。Ema :lqa n @13tm - i ou控 制
对应0、2 、1 、1 、2 、3 和4 8 、5 0 7 5 6 8mm 个降水值 。这 种做法 的好 处在 于计算 简单 , 迅速估 算 出降水量 ,其 可 缺点 也是 显而易 见 的 , 将一 些反射 率 区间与 有限 的几个
雨量 值对应 显然存 在不 合理性 。
从 统计 和个 例两方 面对 比分析 了四种 雷达定 量 降水方法 的误 差 ,致 力于 寻找一种 将雷 达 回波 反射率 预报场 反 演 为降水 场 时误 差较 小 的技 术方 法 ,能改进对 短时 强降水 、特别 是极 强降水严 重低 估 问题 的方 法 ,并且
该 方法 也能 在业务 应用 中方 便 、快速 、精确 实现 。对 比研 究结 果表 明 :动态 分级 Z I关系法 是一种 对雷达 .
量 级的降 水 。本文 制定强 降水 日标准 为 :广 东省在雷 达
覆 盖范 围内至少有 一 个雨量站 日雨量 ≥5 0mm, 0 7年 20
和 20 0 8年 总共有 14天满 足标 准 ,这 些降水 日都 分布 5
在 3 1 月之 间 。 — 1
目前 广 东有 16 0多个 区域 自动站 和 8 0 6个遥 测 自 动 站 。采用 上述 两类 站整 点 1小 时雨量 作 为研究 资料 集 。对 雨量 资料进 行质 量控制 ,通过雷 达 回波 、周围雨 情 和 天气现象 剔除 伪资料 。 可靠 的 1 时雨量 统计分 对 小
想 ,但 计算 相对 复杂 ,消耗 的计算机 资源 较大 。该方 法 依 赖于 Z I 系 的初 始场 降水估 测 ,误差 小 的Z I 系反 . 关 — 关 演 的降 水初 估 场 能节 省 这类 算 法 的计 算 时 问并 提高 计 算 精度 ,因此研究 误差 小 的z I 系法 十分 必要 。 — 关
雷达 定 量 降水 预 报 在业 务 上 有不 少需 要 研 究 的 问
题 , 目前 世 界 各 地 建 立 的 短 临 预 报 系统 一 般 都 包 含
R F产 品I QP l 钔。但 与雷 达 RQ E一样 ,存在 对低量 级 降 P
水高 估 、高 量级 降水 严重 低估 的 问题 ,例如 香港 的“ 小 涡旋 ” 系统 利用 高频雨 量计 资料 动态校 正 Z I关 系来计 . 算 R P [ ] 检验 结果 表 明对 大于 5 h的强 降水 反 Q FH , 0mm/
.
b sdQu ni t eP eii t nF rcs R F对 洪 水 ae at ai rcpt i oe at QP ) t v ao ,
监 测 和预警有 重要 指导作用 , 常应用 于地球 水循环 研究 和各种 水文及 大气数 值模式 研究 ,如降水 变化研 究 、地 质 灾 害预 警 、环境 生 态学 、地 . 气水 收支 、陆 面和 大气 耦 合 模式 的降水 预报 n和洪水 预 报等 ;R F 】 QP 的研 究更 为重要 , 发布 洪水警 报 、地质 灾害 预警 等有重要 指示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