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3、多改两遍,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4、我们一起完成这个表格。(出示表格)
5、这是我想到的,咱们一起对比一下。(出示填好的表格)
6、请同学根据表格,进行口头作文。
(三)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旬,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提示: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文从字顺”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用词恰当,妥帖,能够充分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感;
二是句子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二)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6、请同学根据表格,进行口头作文。
四、习作修改
(一)出示例文,小组合作进行修改。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旬,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提示:
1、写作前,可以查阅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情感?这些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行不行?
1、语句表达要准确。写作文时用词要恰当、妥帖,符合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
比如:三个学校的领导
三个学校的领导还是一个学校的三个领导?
三所学校的领导,
学校的三位领导。
2、语句之间要连贯。前后句子再意义上要有比较明确的关联,文章的承接转折要合乎事理,让人容易理解。
例如:我们对比下面两段话:
三、写作实践
(一)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下笔,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文从字顺》是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培养学生清晰、准确、有序的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练习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对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理解不够深入,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晰等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提高写作的条理性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清晰、准确、有序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提高写作的条理性和准确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文从字顺的原则,写出清晰、准确、有序的文章。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练习实践法:布置适量练习,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文从字顺的原则。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写作故事,引发学生对文从字顺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展示一篇学生作文,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篇符合文从字顺原则的作文。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成果,再次强调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文题展示一、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

想好再下笔,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

不少于200字。

二、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

不少于500字。

三、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咏吟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

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思?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一、1.先确定要描写的景或物,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色彩等。

2.写作时,要带着情感去观察,去描摹,做到特征鲜明、描摹细致、情景交融、语句连贯顺畅、情感真挚,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3.可以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1.这是对第一个题目的扩写。

扩写,要求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题意要求的文章。

这就需要我们围绕中心,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

2.写作时,可以先想好哪一部分需要扩充,哪一部分需要细节刻画,哪一部分需要补充材料。

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语句要连贯、顺畅。

要融入自己的感情。

写完之后,多读几遍,多改两遍,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三、1.写作前可结合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分析一下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都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情感?1.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对月亮的感受。

2.写完后,多读多修改,做到文从字顺,抒情自然。

范文示例【示例一】又见荷叶笑带着考试成功的喜悦,我又回到这个荷塘,又见这朵红莲迷人的笑。

想起那个午后,我带着考试失意的落寞,来到村口的荷塘边。

随意看一眼,见不到一点生机。

忽然,眼前闪过记忆中的夏荷,而眼前这样的枯荷自然不能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相提并论了。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2.学生自学课本《文从字顺》短文,圈画重点语句。
交流中明确:要做到文从字顺,应“表达准确”“语句连贯”;写好后还要读一读,看是否“含混、拗口”。
二、啄一啄:表达准确吗?
1.范文揣摩。
阅读《紫藤萝瀑布》片段,根据上下文语境及下面图片的提示填写词语。
每一()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里。每一()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缱绻”的意思是缠绵,也可以表示事物的美好姿态,如果这个词用来形容时光的话,还行;“潋滟”的意思是水波荡漾的样子,如“水光潋滟晴方好”,拿来形容时光,则有些牵强附会了。而且两个词连用,有堆砌之嫌。
既然已经“顺着河岸往前数”了,到底几棵一目了然啊,为什么还用概数“五六棵”呢?
小结:滥用文艺性词语、搭配不当、不合情理,都会影响表的准确性。
教案序号:课题:写作:文从字顺
教学目标:
1.学会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等描写景物的常见方法。
2.能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表现手法,描绘景物的情状和特征;学会在景物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情感,做到融情于景。
3.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表现手法,描绘景物的情状和特征;学会在景物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情感,做到融情于景。
三、捋一捋:语句连贯否?
1.链接知识。
汉语句法讲究简练和连贯,在一定的语境里,在不至于误解的情况下,往往会省略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这就是省略。主语省略主要表现为承前省略和蒙后省田各两种情况。
承前省略如:他和我走到车上,A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B扑扑衣上的泥土,C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D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1. 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基本原则,并能在写作实践中灵活运用。

2. 培养思维逻辑清晰、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3. 培养推敲语言表达的习惯,提升“文从字顺”的写作技巧。

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明确概念1.课程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项重要的写作技巧——文从字顺。

首先,大家默读教材的知识短文《文从字顺》,标记出有关这一概念的关键信息。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文从字顺是指语言表达清晰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语句表达准确;其次,语句间要有连贯性;最后,写作完成后要读一读,看是否有不通顺、含糊、拗口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活动二、温故知新,学习方法1. 学习准确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几个句子,从用词角度看这些句子的表达是否准确。

然后,学生尝试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修改,使句子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准确表达的方法。

(1)语句表达要准确,主要体现在用词上,如句子中的词语使用是否恰当、是否会产生歧义等。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说说这四个句子表达是否妥当。

①一位胖得像肥猪一样的阿姨挤上了车。

(“胖得像肥猪”带有贬义色彩,用词不恰当)②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了圆明园。

(“烧毁”与“洗劫”词序不当,不符合事情的先后顺序)③三个学校的领导来开会。

(是“三所学校的领导”还是“一个学校的三个领导”,表意不清,有歧义)④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转动,我将在人生的森林中迷失方向。

(“转动”与前面的“火焰”搭配不当)。

(2)生自由交流、讨论发言。

(3)根据对以上句子的分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修改,使句子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生修改句子,交流讨论后明确)预设:①一位胖胖的阿姨挤上了车。

(注意分寸,恰当用词)②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

(调整词序,表达清晰)③学校的三个领导来开会。

(消除歧义,表意明确)④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温暖,我将在人生的森林中迷失方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2)事件叙述的逻辑性:学生在叙述事件时,容易出现逻辑混乱、条理不清的问题,需要教师指导如何构建合理的叙述结构。
突破方法:采用时间线索、空间转换等叙述手法,帮助学生梳理事件线索,增强叙述的逻辑性。
(3)景物描绘的生动性:学生往往在描绘景物时缺乏生动性和表现力,需要教师引导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景物描绘的水平。
举例:教材中《如何做到文从字顺》一课,通过阅读和分析《春》这篇文章,学习如何做到语言表达流畅、逻辑清晰。
2.教学难点
(1)细节描写的准确性:学生在写作中往往难以把握细节,需要教师指导如何观察并捕捉到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细节。
突破方法:通过课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观察、体验,提高细节描写的准确性。
在语言表达流畅性方面,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使文章读起来通顺、连贯。但仍有部分同学在语言组织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课后为大家提供一些额外的辅导,帮助他们突破这个瓶颈。
1.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同学们在细节描写、景物描绘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逻辑性和条理性训练,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写作的热情和对新知识的渴望。通过学习《写作-文从字顺》这一章节,我发现大家在细节描写、事件叙述、景物描绘和语言表达流畅性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细节描写的教学,我意识到同学们在捕捉细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体验,将细节描写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写景片段,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景物描绘的生动性。

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写作《文从字顺》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文从字顺的概念,掌握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修改文章,提升写作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以严谨态度对待日常习作。

4.文化传承与理解:要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会修改文章。

三、教学设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语文老师,影响着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我们平时写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这就要解决好文从字顺的问题。

《文从字顺》是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写作指导课。

本课以“文从字顺”为教学内容,学习、总结“文从字顺”的方法,并学以致用;写作时关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连贯;写完以后认真推敲,反复修改,这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二、什么是“文从字顺”?“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三、怎样做到文从字顺呢?1、出示语段:①我国南方有一个美丽的城市——桂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五)《文从字顺》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五)《文从字顺》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五)《文从字顺》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文从字顺》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写作中文字的顺序和条理对于表达思想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但部分学生在文字顺序和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并能够在写作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

2.难点:如何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文从字顺的原则,提高写作效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引导学生理解。

2.互动式教学: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3.实践性教学: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文从字顺》相关内容。

2.课件:相关教学内容的PPT。

3.练习题:针对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设计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好的写作?好的写作应该具备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讲解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让学生明白文字顺序和条理对于表达思想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文从字顺》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文从字顺原则的。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4.巩固(10分钟)针对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谈谈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运用文从字顺原则。

可以邀请几名学生进行分享,让大家共同学习。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从字顺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文从字顺
知识与能力:
1、养成多读书,丰富词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2、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过程与方法: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联系实际,引入课题——指导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例文示范,启发引导——学生写作,完成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教具
教学重点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让明确平时养成多读书,丰富自己词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的重要性。

课时安棑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写过程】
一、联系实际。

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今天,我
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
三、提出问题,组织讨论
l.“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那么“文从字顺”包含了哪些方面的意思?
同桌讨论,举手回答,教师归纳:“文从字顺”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用词恰当、妥贴地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感;二是语句通顺畅达、有条不紊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无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2.作文时如何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
同桌讨论,举手回答,教师归纳:
首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

”它包括语言的通顺感、连贯感、分寸感、韵律感等。

这种“感觉”的形成,一是要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对一些优秀的文章能熟读成诵;二是要“多听”,强化读的效果;三是要尽量丰富自己词汇,确切掌握词语的含义,且懂一点语法。

只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做到文从字顺就不难。

其次,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作文写完后,先反复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去检验通顺感、连贯感、分寸感、韵律感;然后分析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语言的组织形式
是否合理,并进行针对性修改,使文章词句运用有分寸、讲逻辑。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标点的规范运用,使行款格式正确,不至于因此而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

四、散文欣赏:
大舅
刚回老家没两天,就接到表妹电话,说能不能抽空去接一下你大舅,他想上趟街。

我说没问题叫他提前在门上等着吧!母亲对我说:“你大舅怕有大半年都没有上街了,他怎么走的脱哟!一个单帮子人手,在老屋里还喂了一条猪,隔脚吊手的,又不方便!这次下街总是有要紧的事情嘛!你明天早上起早点,······”
我大舅住在石硐山那边一个叫黄桶寺的地方。

小时候,我去外婆家都是步行爬山翻岭,得走老半天。

现在打了水泥路,方便多了。

骑车也就半个来小时,只不过过了二道桥就是带子似的盘山公路,愈上愈陡,一直上到顶了也就到家了。

夏日的清晨,凉风习习,空气清新,啾啾鸟鸣,再加上满目流翠,溪水潺潺,让人心旷神怡。

我忍不住驻足在这幽静的地方,看那溪边环抱粗、满树繁花的麻柳树;看那清冽见底的溪水,溪水里怡然自乐的白鰷鱼;有那么一刹那,我觉得自己仿佛思维僵滞,
灵魂飞出了皮囊。

好在一个路人及时挽救了我的灵魂,那人仰起头,直望着我笑,嘴巴还嘟嘟囔囔说着什么,好像我是他久未遇见的什么亲人一般。

我也好奇地打量着他,只见他头戴着一顶旧草帽,一手拿着一把破扇子,一手拄着一根拐杖,后背是一个比他大好几倍的行囊,都是一些塑料瓶,易拉罐什么的。

他就那么斜立在马路中央,看着我,没有马上要走的意思。

我只好又翻身上车继续向里走,但见对溪的山坡上,卧着几间石瓦房,墙垣坍塌,院落颓败,门户紧闭,田地荒芜,草长路遮,不甚荒凉!有人家的地方,看得见几弯月牙儿似的水田,几只黄牛在溪边的草地上。

快要进伏了,路边的庄稼地长得郁郁葱葱,十分喜人。

肥硕的玉米棒子掩着褐色的胡须,一个个骄傲地戳在秸秆上。

闲处光阴易逝,几道弯,几道拐,不觉间已经上了山梁。

梁上寂静一片,大舅正坐在大门边抽着烟等我呢!见我来了,十分高兴。

老远地迎上来,笑着说:“我等你一阵了!”大舅和母亲长得太像了,都是老实巴交的脸,看到大舅仿佛就看到了我母亲一样。

我把两瓶酒和一包紫阳茶放到桌上,聊了几句便走到院坝里四下里望了望。

这里地势较高,都叫罗家梁,能看很远的地方,山梁上依山傍路修了十来家,一条公
路向西南通向很远。

我大舅前两年才买了几间地基修了几间砖房,原来的老屋就在这山梁的脚下,早已是个危房,只剩两间猪圈还能将就。

于是,大舅就把猪还养在下面,每天跑上两三趟,够他辛苦的。

菜园子,大部分庄稼也都在下面,收种都很麻烦。

可是不种,又不行。

大舅年轻时,是个名副其实的“做家子”,犁田打靶,烧窑做瓦是把好手!那时候,靠一身力气养活了一大家子。

后来,又连续养了几头牯牛,自家地收拾停当了,又给人家做工,还半路出家,学了半个兽医,挣几个烟酒钱花花。

直到现在年过花甲,还是闲不下来。

只是年龄越大,耳朵越背,几乎成了半个聋子了。

人家跟他说话,总要大声嚷嚷才行,好在他不太在意,只是哈哈一笑了之。

上街买东西就不行了,一是他太过老实,二是无法讨价还价。

我大舅娘小他好几岁,“嘴有一张,手有一双”,掏黄姜子,捡蘑菇,屋里一把,地里一把。

绝对是个手脚麻利的能干人!也是年轻时候做的太苦了,老了积劳成疾,三天没得两天好。

但她一贯热情好客,家里来了人客,总是生方打主意,也要弄他个满桌子满碗。

这也正合大舅的心意,她的高声大嗓没有遭到嫌弃倒成了好名声了。

在表妹家吃饭的时候,我问大舅:“三娃,他今
年挣的咋样啊?”他憨厚地笑道:这前头还给我汇了几百块,他嘛,几个钱要莫输······”我晓得我这个表弟有点顽,人才一表,情商特高,大多女孩子都喜欢黏他,也喜欢黏他的钱。

只是我常听说他情场得意,赌场多不得志,每年揣回家的票子都不多。

为这事,大舅也呕了不少气!听表妹说,大舅娘为了还修房子欠下的一些债,也出门到一家砖厂去了。

听说外面干活很苦,想是过年才得回来吧!
后来,我没有再问了,只是陪他又喝了几杯闷酒。

好在二女子巧巧很孝顺,三病两痛,辞年拜节,都赶回去看望。

记得去年,大舅曾给我说希望在他六十大寿时候,我也去。

当时,我一高兴,满口答应。

可是后来事到临头,我又食言了。

吃公家的饭,干公家的事,很多时候都由不得自己的主意。

听说,那天十分热闹!大舅十分高兴,众外甥里差的就是一个我!
我本想留他在我家小住两天,他听了只是摇头:“那哪行,我一个单帮子人手!······”说着又摸出旱烟袋,接上火,吧嗒吧嗒抽起来!
2013年7月写于汉阴南山富水河
二、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例文示范,启发引导
我渴望亲情
亲情,还需要渴望吗?回到家中,母亲端上一杯茶水,父亲送来一丝微笑,哥哥叫上一声“弟”,这不都是亲情吗?可我好久没有尝到“亲情”的滋味了。

两年前,四十多岁的父亲为生活所逼,出外谋生,接着,哥哥中考失败也离家出走了。

母亲担心父亲的身体,随之外出。

只留下我,独自寂寞地守着这个空荡荡的家。

好久没有真真切切地叫一声“爸爸、妈妈—了。

每当别人的父母站在教室的窗外时,我都努力张眼望去,希望是自己的父母。

但每次都是失望地收回了眼神。

记得在一个深夜里,我与火车并跑,那是开往父亲那里的火
车,在跑的路上,有电闪雷鸣,有小鸟作伴……醒后才知道自己
已掉在地上了。

这些年我不知道是怎样度过的,也许是繁忙的学习所致,我渐渐地淡忘了那曾经欢乐的日子。

每当听到那些伤感的歌曲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泪水溢满眼眶。

刘德华不是大唱“男人哭吧不是罪”吗?但又有哪一
位男儿会轻易大哭一场呢?
这些年来,我慢慢地用双手抚平了心灵的创伤,我也不想去理那繁乱的心绪,但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有你们—爸爸、妈妈和哥哥,我总为你们敞开一道心扉,我时刻在守候着你们的归来;
因为我渴望亲情。

讨论:1.本文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迫切心愿?这个心愿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盼望亲人归来,重温亲情。

这个迫切的心愿,是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通过恰当、妥贴、流畅的语言,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的,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2.你有什么急切的愿望?你打算怎样把它写出来?
提示:在生活中,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体验,都有藏在自己心里的愿望,请同学们一一写在草稿纸上,并挑出你最急切的愿望,简要写出产生这个急切愿望的原因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经历、体验和感受。

然后列提纲,组织语言,反复修改几遍,使之文从字顺地表情达意。

二、学生写作
作文题目:《我有—个心愿》
要求:
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