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次融合技术在本地的探索与实践_郑欣(0821)

合集下载

三合一融合一融合二

三合一融合一融合二

三合一融合一融合二
摘要:
一、引言
二、三合一融合的概念与优势
三、一融合的具体实施
四、二融合的推进与成果
五、总结与展望
正文: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尝试将不同技术进行融合,以实现创新和突破。

在我国,三合一融合和一融合二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二、三合一融合的概念与优势
三合一融合是指将三种不同技术或领域进行整合,以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这种融合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将各个领域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一个更为强大的整体。

三、一融合的具体实施
在实施一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明确融合的目标和方向,确保各个技术或领域的结合能够产生积极的化学反应;其次,加强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最后,制定合理的融合策略,确保融合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二融合的推进与成果
二融合的发展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还为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这一融合的推进主要依赖于技术的创新和市场的需求,同时也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五、总结与展望
总的来说,三合一融合和一融合二的发展为我国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然而,在融合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实现更为强大的融合效果。

02一二次融合

02一二次融合
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讯、计量等电气单元,通过标准化设 计平台统一,按照系统性、安全性、可靠性、易维护、一体 化的原则,安装在预制好的舱体内,实现变电站整体的智能 化、预装化、产品化。
基本理念:一二次融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
式建设
主要优势:预装式智能变电站采用“产品式选型、标准化
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的原则进行设计生产,简 化了终端用户的生产建设行为。其结构紧凑,安全防护等级 高,技术成熟,理念先进,为用户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与土 地资源,具有较大的推广意义。
油色谱现场运行实例
PS6800 监测系统 变压器监测界面
组合电器监测界面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个“一体化”原则实施不到位:智能化带来的好 处大打折扣
新技术、新设备的成熟度亟待提高
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通信技术的可靠性; 在线监测设备的在线率和准确度; 。。。
一二次设备运行维护的差异以及寿命匹配等问题
舱体吊装就位
预制电缆连接
生产过程控制
已投运预装式变电站
30
参数比较 建设投资 建设周期 占地面积 土建工程
建设方式 设计 选址
值守 模块化程度 虚拟制造技术
传统常规变电站 较高 6个月或更长 1000m2 ~ 2000m2 包含房屋土建建设与室外设 备基础等,土建施工量大
预装式智能变电站 较低 1-3个月 300m2 ~ 400m2 预制舱体基础即可
现场施工、安装 时间长、工作量大 负荷附近选址难,同时受环 境影响大
有人值守/无人值守 较少 无
工厂全预制,现场装配
时间短、工厂全预制
可深入负荷中心,受环境影响 小
无人值守
全模块化组合
在计算机三维虚拟设计平台上 进行整站设计及其各个组成部 分的虚拟设计、制造、装配等 活动

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技术方案-2017版

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技术方案-2017版

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技术方案二零一七年五月目录1 前言 (9)1.1 总体思路和目标 (9)1.1.1 总体推进思路 (9)1.1.2 总体目标 (9)2 柱上开关一二次成套技术方案 (10)2.1 一二次成套总体要求 (10)2.2 一二次成套功能要求 (11)2.2.1 分段/联络断路器成套功能要求 (11)2.2.2 分段/联络负荷开关成套功能要求 (12)2.2.3 分界断路器成套功能要求 (14)2.2.4 分界负荷开关成套功能要求 (14)2.3 一二次成套技术要求 (15)2.3.1 总体结构要求 (15)2.3.2 分段/联络断路器成套技术要求 (16)2.3.3 分段/联络负荷开关成套技术要求 (16)2.3.4 分界断路器成套技术要求 (17)2.3.5 分界负荷开关成套技术要求 (17)2.3.6 自动化部件技术要求 (18)2.3.6.2 电压/电流互感器(传感器)技术要求 (18)2.3.6.3 控制单元技术要求 (21)2.3.7 通信及接口要求 (22)2.4 抗凝露方案 (23)2.4.1 凝露问题分析 (23)2.4.2 柱上开关抗凝露方案 (23)2.4.3 环网柜抗凝露方案 (24)2.3.4 控制电缆及插头抗凝露方案 (24)2.3.5 控制单元抗凝露方案 (24)2.5 行程开关改进方案 (24)2.5.1 产生遥信抖动的原因分析 (24)2.5.2 解决方案 (25)3 环网柜一二次成套技术方案 (25)3.1 一二次成套化方案 (25)3.2 一二次成套技术要求 (26)3.2.1 开关柜典型分类和组成 (26)3.2.2 成套设备应用技术要求 (26)3.2.2.1 成套设备整体要求 (26)3.2.2.2 抗凝露要求 (27)3.2.3 开关柜技术要求 (28)3.2.4 互感器及DTU技术要求 (29)3.2.4.1 互感器技术要求 (29)3.2.4.2 控制单元技术要求 (31)3.2.5 接口要求 (32)3.2.5.1 操作电源的配置 (32)3.2.5.2 电缆及接线端子 (32)3.2.6 通信 (33)4 环网柜一二次融合技术方案 (33)4.1 一二次融合方案 (33)4.2 一二次融合技术要求 (33)4.2.1 开关柜典型分类和组成 (33)4.2.2 一二次融合设备应用技术要求 (34)4.2.2.1 一二次融合设备整体要求 (34)4.2.2.2 抗凝露要求 (36)4.2.3 开关柜技术要求 (37)4.2.4 互感器(传感器)及DTU技术要求 (38)4.2.4.1 互感器(传感器)技术要求 (38)4.2.4.3 控制单元技术要求 (40)4.2.5 接口要求 (41)4.2.5.1 操作电源的配置 (41)4.2.5.2 电缆及接线端子 (41)4.2.6 通信 (41)4 配电线损采集模块技术要求 (41)4.1 总体要求 (41)4.1.1 用于箱式FTU的配电线损采集模块 (41)4.1.2 用于罩式FTU的配电线损采集模块 (42)4.1.3 用于一二次成套化方案DTU的配电线损采集模块 (42)4.1.4 用于一二次融合方案DTU的配电线损采集模块 (42)4.2 规格要求 (42)4.2.1 准确度等级 (42)4.2.2 参比电压 (43)4.2.3 参比电流 (43)4.2.4 标准的参比频率 (43)4.2.5 配电线损采集模块常数 (43)4.3 接口及结构要求 (44)4.3.1 脉冲输出 (44)4.3.2 RS232/RS485通信接口 (44)4.3.3 电源及功耗要求 (44)4.3.4 结构及接口定义 (45)5 投标及检测要求 (48)5.1 投标检测资质要求 (48)5.2 供应商投标资格要求 (48)5.3 供货设备与入网专业检测样机元器件一致性要求 (49)附录A 接插件电气管脚定义(柱上开关一二次成套设备) (49)附表A.1 柱上开关26芯航空插件管脚电气定义 (49)附表A.2 FTU电源/电压航空插头引脚定义 (51)附表A.3 FTU电流输入接口引脚定义 (52)附表A.4 FTU控制信号航空插头引脚定义(配弹簧机构开关) (53)附表A.5 FTU控制信号航空插头引脚定义(配永磁开关) (54)附表A.6 FTU控制信号航空插头引脚定义(配电磁机构开关VSP5) (55)附表A.7 适用于箱式FTU的配电线损采集模块接口定义 (56)附录B 接插件电气管脚定义(环网柜一二次成套设备) (59)附表B.1 DTU工作电源航空插头引脚定义 (59)附表B.2 DTU电压输入端子定义 (59)附表B.3 DTU电流输入与控制信号端子定义 (60)附表B.4 DTU配电线损采集模块接口定义 (62)附录C 接插件电气管脚定义(环网柜一二次融合设备) (66)附表C.1 间隔单元33芯矩形连接器端子和对应引线信号定义 (66)附表C.2 间隔单元脉冲输出端子定义 (73)附表C.3 间隔单元通讯输出端口定义 (74)附表C.4 间隔单元维护端口定义 (74)附表C.5 公共单元电源端口定义 (74)附表C.6 公共单元RS485接口定义 (75)附表C.7 公共单元遥信接口定义 (76)附表C.8 电源电压总线PT控制柜二次室端子定义 (77)附表C.9 电源电压总线间隔柜二次室侧端子定义 (77)附表C.10 电流传感器航插接口定义 (78)附表C.11 公共单元柜端子定义 (79)附表C.12 以太网通讯线定义 (81)1 前言1.1 总体思路和目标1.1.1 总体推进思路通过提高配电一、二次设备的标准化、集成化水平,提升配电设备运行水平、运维质量与效率,满足线损管理的技术要求,服务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

2024年一二次融合设备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一二次融合设备市场需求分析

一二次融合设备市场需求分析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二次融合设备在各个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二次融合设备是指将传统的一次融合设备与先进的二次融合设备相结合,以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设备。

本文将对一二次融合设备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市场需求分析1. 制造业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更高效率且灵活的生产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一二次融合设备可以实现传统设备和先进设备的整合,提供更高效的生产线,并且能够满足多种产品的生产需求。

因此,制造业对一二次融合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

2. 医疗行业在医疗行业中,一二次融合设备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将影像设备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提高医学影像的准确性和分析效率。

此外,一二次融合设备还可以用于手术机器人和辅助诊断等方面,大大提高医疗的效果和质量,满足患者对于更好的医疗服务的需求。

3. 物流行业在物流行业中,一二次融合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仓储和运输系统。

例如,通过将机器人与传统物流设备结合,可以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二次融合设备还可以应用于无人驾驶卡车等领域,将物流行业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4. 其他领域除了上述行业外,一二次融合设备在能源、农业、教育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能源领域,一二次融合设备可以提高发电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能源的更好利用。

在农业领域,一二次融合设备可以应用于智能化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在教育领域,一二次融合设备可以用于虚拟现实教学等新兴教育方式的实现。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二次融合设备市场将会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更智能化未来的一二次融合设备将更加智能化,具备自主判断和学习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2. 更个性化定制随着人们需求多样化的增加,一二次融合设备也将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定制,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需求的用户。

3. 更高效能未来的一二次融合设备将更加高效能,通过整合传统设备和先进设备,实现更高效率的生产、运输和服务。

三合一融合一融合二

三合一融合一融合二

三合一融合一融合二(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三合一融合的概念与特点1.三合一融合的定义2.三合一融合的特点三、融合一的具体内容与应用1.融合一的定义与特点2.融合一的应用实例四、融合二的具体内容与应用1.融合二的定义与特点2.融合二的应用实例五、总结正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技术与领域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三合一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融合方式,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本文将从三合一融合的概念与特点入手,详细解析融合一和融合二的具体内容与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合一融合的概念与特点。

三合一融合是指将三种不同的技术、领域或者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过程。

它具有创新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

通过三合一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社会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融合一和融合二的具体内容与应用。

首先,融合一是指将三种不同的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技术体系。

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融合一可以指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物联网技术。

这种融合使得各种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变得更加便捷,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而融合二则是指将三种不同的领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体系。

例如,在农业领域,融合二可以指将种植、养殖和加工三个环节整合在一起,形成农业全产业链。

这种融合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三合一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融合方式,已经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融合一和融合二的应用,不仅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还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技术方案-版

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技术方案-版

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技术方案二零一七年五月目录1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思路和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推进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柱上开关一二次成套技术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二次成套总体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二次成套功能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段/联络断路器成套功能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段/联络负荷开关成套功能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界断路器成套功能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界负荷开关成套功能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二次成套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结构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段/联络断路器成套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段/联络负荷开关成套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4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_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_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_理论与实证研究》篇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_理论与实证研究一、引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研究的热点。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文旨在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以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理论框架1. 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形成新产业的发展态势。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即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

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方面。

政策支持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场需求推动了产业的优化升级;技术创新则为产业融合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三、实证研究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通过收集相关统计数据、调研资料等信息,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行实证研究。

2. 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1)产业结构:研究区域农村产业结构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一二三产业比重趋于合理。

(2)产业关联: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关联度逐渐提高,产业链不断延伸。

(3)融合模式:形成了“农业+旅游业”、“农业+电商”等多种产业融合模式。

3. 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1)政策支持:政府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技术创新: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升级,为产业融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3)市场需求:消费者对高品质、绿色健康产品的需求,促进了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1.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2. 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政府应加大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二次融合技术(环网柜)

一二次融合技术(环网柜)

环网柜一二次融合技术方案二零一九年十二月目录1 前言 (3)1.1 总体思路和目标 (3)1.1.1 总体推进思路 (3)1.1.2 总体目标 (3)3 环网柜一二次成套技术方案 (4)3.1 一二次成套化方案 (4)3.2 一二次成套技术要求 (5)3.2.1 开关柜典型分类和组成 (5)3.2.2 成套设备应用技术要求 (6)3.2.2.1 成套设备整体要求 (6)3.2.2.2 抗凝露要求 (7)3.2.3 开关柜技术要求 (7)3.2.4 互感器及DTU技术要求 (9)3.2.4.1 互感器技术要求 (9)3.2.4.2 控制单元技术要求 (10)3.2.5 接口要求 (12)3.2.5.1 操作电源的配置 (12)3.2.5.2 电缆及接线端子 (12)3.2.6 通信 (13)1 前言1.1 总体思路和目标 1.1.1 总体推进思路 通过提高配电一、二次设备的标准化、集成化水平,提升配电设备运行水平、运维质量与效率,满足线损管理的技术要求,服务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

 为了稳妥推进一、二次融合技术,协调传统成熟技术的可靠性与新技术不确定性之间矛盾,本技术方案分两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为配电设备的一二次成套阶段,主要工作为将常规电磁式互感器(零序电压除外)与一次本体设备组合,并采用标准化航空插接头与终端设备进行测量、计量、控制信息交互,实现一二次成套设备招标采购与检测。

第二阶段为配电设备的一二次融合阶段,结合一次设备标准化设计工作同步开展,主要工作为将一次本体设备、高精度传感器与二次终端设备融合,实现“可靠性、小型化、平台化、通用性、经济性”目标。

 1.1.2 总体目标 (1)一二次成套阶段方案(第一阶段) 该阶段目标为实现一二次设备接口标准化和成套化招标采购与检测,满足线损采集、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的要求。

 (2)一二次融合阶段方案(第二阶段) 该阶段与一次设备标准化工作同步推进,目标为实现一二次设备高度融合,满足分段线损管理、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单相接地故障检测、装置级互换、工厂化维修、即插即用及自动化检测的要求,解决成套设备绝缘配合、电磁兼容、寿命匹配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03 2016年配电自动化工作基本情况(设备)
(2)XX成套开关到货贴“不合格”标签、PT频繁爆炸、开关操 作坏导致无法分合等问题。 (3)XX开关柜及继电保护装置无独立零序CT、继保装置启动 电流大、继保装置动作时间长引起越级等问题。 (4)XX开关柜及继电保护装置继保装置动作时间长引起越级、 继保装置动作过程处于“冷却状态”等问题。 (5)XX站用变装置无“五防” 存在安全隐患、空开配置不合理 等问题。
二、研究成果
(五)二次端子箱第三款:长、宽、高分别是374mm*120mm*310mm,与第二款 二次端子箱相比,长、宽、高均缩短,端子箱外观看更加小巧,简洁。
17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二、研究成果
(六)实用新型专利1项,名称“二次端子箱”
18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一二次融合技术在本地的探索与实践
汇报人:郑欣 广州南沙供电局
1 2 3
2
01 2016-当前配电自动化基本情况
单位
同步建 同步投 已建设 已投运 终端投 终端在 设终端 运率 终端 终端 运率 线率
终端正 确动作

南沙 256 100% 959 936 97.6% 96.97% 96.81%
南沙 145 100% 1110 1022 98.1% 97.38% 94.56%
25
03 V1.0阶段—高可靠性终端的研究
26
03 V1.0阶段—高可靠性终端的研究
27
03 V1.0阶段—终端替代方案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1、部分厂家的开关及终端已经不在生产。 2、无备品备件更换。 3、存在通过其他终端替代的可能。 (二)研究方法 1、摸查存在该问题终端的型号、数量及终端的特性。 2、测试该类型开关及终端的端子定义。 3、寻找可替代终端。 (三)研究成效:实现部分终端的替代 (四)不足之处:通用性差
12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二、研究成果
(一)二次端子箱外观设计
13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二、研究成果
(二)二次端子箱内部设计
14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二、研究成果
(三)二次端子箱第一款:长、宽、高分别是374mm*250mm*310mm,二次端子 箱内部除二次端子外,有分闸、合闸按钮,分合闸压板,远方、就地把手,可 以在二次端子箱处对自动化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
20
03 V1.0阶段—一体化终端的研究
配电自动化 计量自动化 电能质量监测
一体化配电终端
1. 促进配电自动化、计量自 动化的融合,推进一体化 运维,提高工作效率
2. 为今后对配电网的统一规 划、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
南沙鱼飞F8小乌村16号综合房
——广州供电局首台集计量、电能质量和配电自动 化功能一体化配电终端
28
03 V1.0阶段—终端替代方案的研究
29
03 V1.0阶段—终端替代方案的研究
30
03 V1.0阶段—终端替代方案的研究
31
03 V1.0阶段—终端替代方案的研究
32
03 V2.0阶段—通用化的终端研究
配电网自动化水平
配电自动化终端日益普及,终端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 南沙供电局配电网自动化装备水平底子弱,发展快
故障


故障


故障


故障


故障


故障


配电 自动化
三遥六路 220V双路主电源+48V锂电池 48V开关操作电源 GPRS
计量 自动化
双路配变计量 DTU提供24V供电 GPRS
电能质量 监测
电压偏差 频率偏差 谐波 电压波动和闪变 三相不平衡
10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一)研究背景 1、自动化终端的型号、接口不一,给运维工作造成很大困扰。 2、自动化终端的生命周期远小于自动化开关的生命周期。 3、公司新安规规定,在电流回路上操作,一定要有“看得到”的短接点。
11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34
03 V2.0阶段—通用化的终端研究
软件 系统
配置表格化:自动解析配置、生成实时数据库 数据通用化:统一采样及状态量数据实时库 修改人性化:控制逻辑模块化 升级简单化:可根据运行模式升级
35
03 V2.0阶段—通用化的终端研究
对应
对应
航插针脚
插件端子
CPU管脚或输入输出通道
航插针脚定义变化时,只需要修改软件配置就可以使控制器与之匹配,而无需重 新修改硬接线
三、取得成效
(一)施工、安装方面 1、二次端子箱安装方面,与各种终端都可以匹配。二次端子箱适宜安装在 FTU的同一水平面或其上面。对于杆装,适合同杆安装,端子箱在FTU的上面, 端子箱到FTU的二次电缆接线长度为2米即可,一般离地面4~6米;对于塔装, 端子箱可以在FTU的上面或同一水平面安装,端子箱到FTU的二次电缆接线长 度2米即可,一般离地面4~6米,具体安装位置视现场情况而定。 2、二次端子箱施工时间短,减少停电时间。施工前需准备二次线缆号码管、 剥线钳、电工刀、斜口钳。停电前先把二次端子箱固定在杆塔上,停电后, 拆下FTU的二次控制电缆,整个剪缆到接完时间不超过30分钟。
6
03 2016年配电自动化工作基本情况(设备)
验收&运行情况 (1)验收发现XX成套柱上开关CT变比、电源回路公用空开等 问题,联合试验研究院对成套开关进行试验。 成套柱上负荷开关设备提供的相序电流互感器参数应为
“600/5,10P10,5VA”,零序电流互感器应参数为 “100/5,10P10,2.5VA”。 控制器供电回路与电压采集串行公用同一空开,如空开打下, 控制器错误判断线路电压情况,执行逻辑合闸误致线路合环 运行的问题。
柱上开关控制器行业现状
柱上断路器和柱上负荷开关控制逻辑迥异,各厂家FTU与 开关一一对应,通用性差,备品备件需求量大,管理复杂
控制器通用化需求
通用的硬件平台和接口、整合不同控制功能的软件系统, 形成通用化的FTU,满足自动化、智能化要求
33
03 V2.0阶段—通用化的终端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通用化硬件平台设计 嵌入式系统核心单元 通用的接口设计 通用的人机界面设计 通用外围模块
15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二、研究成果
(四)二次端子箱第二款:长、宽、高分别是374mm*200mm*310mm,与第一款 二次端子箱相比,长、宽、高均缩短,去掉了二次端子箱的分闸压压板及按钮, 不能在二次端子箱处对自动化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
16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5
03 2016年配电自动化工作基本情况
自动化线路故障隔离情况: 1、自动化开关直接隔离故障215次(重合成功78.2%); 2、配合变电站开关隔离故障29次。 自动化设备验收发现的问题: 1、自动化柱上开关、开关柜一次设备问题6宗; 2、终端、继电保护二次设备问题8宗; 3、开展自动化设备故障分析7宗。
8
03 2017年自动化规划
1、线路自动化改造规划: (1)2017年架空线路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 (2)2017年线路自动化改造99条,新增&改造终端720套; (2)2018年A+地区线路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 (3)2020年线路自动化全覆盖。 2、配网光纤规划: (1)2017年建设4条主干光纤网络; (2)2018年高可靠性自贸示范区、九大自贸区板块光纤全覆盖; (3)2020年光纤全覆盖。
(二)研究内容 1、以在南沙供电局使用较多的珠海许继、西安前进柱上开关为研究对象,测试 这些厂家不同类型的开关(电磁型、弹操型)所匹配的控制器二次端子航空插头 各端子的功能,综合各种不同类型的开关及终端二次端子的功能,设计出能匹配 不同类型开关、不同厂家终端的二次端子箱。 2、二次端子箱包括电流回路、电压回路、控制回路、电源回路四个端子排,每 个端子排端子总数能容量各回路的最大回路数,确保各种开关、终端能够与二次 端子箱匹配。 3、电流回路共六个端子,电压回路共六个端子,控制回路共十个端子,电源回 路共六个端子,二次端子箱使用不锈钢箱体。
站房(柱上开关)覆盖率(%):53.2%
数据来自2016年12月广州配网调度月报
3
02 2011-现在,配电自动化“体量变化”
自动化线路 176
自动化线路覆盖率 51%
10 2011
2017
8% 2011
2017
4
03 2016年配电自动化工作基本情况
配电自动化指标: 1、同步投运率、终端投运率、终端正确动作率:排名第一; 2、终端在线率,排名第二。 遥控工作: 1、遥控操作:遥控送电656次,遥控转电、遥控合环转电、遥 控隔离故障76次,总次数位列第一; 2、遥控成功率95.21%。
开入量配置表
36
03 V2.0阶段—通用化的终端研究
建立实时数据库,准备好所有可能需要的数据。 功能软件架构在数据库上层,数据计算和处理软件模块标准化 外部功能需求的改变只影响上层功能软件,不影响数据库和底层数据
计算软件,保证软件的稳定可靠,是实现控制功能通用性的基础。
数据类型
数据名称
定值
初始化
输入 管脚
结构体
数据
处理 函数
每一类保护 设计一个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