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习题库(附答案)

中药鉴定学习题库(附答案)

中药鉴定学习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不含石细胞的药材是( )A、牡丹皮B、黄柏C、厚朴D、肉桂E、杜仲正确答案:A2、海南砂的果皮表面特征是( )A、刺柔软而不分枝B、刺柔软而分枝C、刺硬而分枝D、被短柔毛E、光滑正确答案:B3、金钱草茎横切面髓部的特点是( )A、含分泌道B、有纤维散在C、有大型薄壁细胞D、常成空腔E、有异常维管束正确答案:D4、目前用于生地黄含量测定的成分名称及其最低含量限度为( )A、哈巴苷;2. 4%B、梓醇;0.20%C、二氢梓醇;0. 30%D、梓醇;0.30%E、哈巴俄苷;0.050%正确答案:B5、巴戟天的草酸钙针晶束主要分布于( )A、皮层B、木质部C、皮层及韧皮部D、韧皮部E、木栓层正确答案:C6、燃之易熔,稍冒黑烟,刚熄灭时冒白烟,微有松香气的药材为()A、艾片B、血竭C、琥珀D、雄黄E、沉香正确答案:C7、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正常变化()A、苍术断面“起霜”B、天麻经蒸制后断面呈角质状C、厚朴经“发汗”内表面呈紫棕色D、胆矾风化变白E、山茱萸经霜变红正确答案:D8、没药粉末遇硝酸显( )A、黄色至紫红色B、棕红色C、棕色D、紫色E、黄色正确答案:D9、狗脊切面近边缘1~4mm处有一条( )A、红棕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B、红棕色隆起的形成层环纹C、红棕色隆起的石细胞环带D、棕黄色隆起的形成层环纹E、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正确答案:E10、以下对口尝药材不正确的描述是()A、与中药性味中的“味”相同B、与其所含成分密切相关C、可因药材的部位不同而不同D、舌各部位对味感的敏感程度不同E、对于某些药材,可尝其药液的味感正确答案:A11、表皮细胞内含黏液质的药材为( )A、大青叶B、艾叶C、蓼大青叶D、薄荷叶E、番泻叶正确答案:E12、川乌和附子的来源为( )A、同种植物产地不同B、同属不同种植物C、同科不同属植物D、不同科植物E、同种植物药用部位不同正确答案:E13、要确认纤维素细胞壁,应加下列哪种试液()A、水合氯醛B、间苯三酚-浓盐酸C、氯化锌碘D、三氯化铁E、苏丹III正确答案:C14、天麻的粉末特征不包括( )A、草酸钙针晶束B、螺纹、网纹或环纹导管C、厚壁细胞D、多糖颗粒E、淀粉粒及菊糖正确答案:E15、唇形科植物叶的气孔类型多为( )A、不定式C、平轴式D、直轴式E、不等式正确答案:D16、有种阜的种子类中药为( )A、小茴香B、火麻仁C、决明子D、莲子心E、千金子正确答案:E17、具有通气组织和油室的药材为( )A、半夏B、泽泻C、天南星D、藏菖蒲E、石菖蒲正确答案:B18、鸡血藤断面有红褐色或黑棕色偏心性半圆形环纹( )A、3—5 个B、6~15 个C、3—8 个D、5—13 个E、2〜6个正确答案:C19、进口沉香的特征不包括( )A、质坚硬而重B、气香特异,味微苦C、呈圆柱状、棒状或条块状D、表面密布断续棕黑色树脂纵纹及斑块E、不沉于水或半沉水正确答案:E20、薄荷叶经微量升华所得的油状物.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则A、黄白色至黄色B、蓝紫色至蓝色C、橙黄色至红色D、黄色至橙黄色E、紫色至紫黑色正确答案:D21、沙苑子表面特征为( )A、有凹点B、有沟纹C、光滑D、粗糙E、有网纹正确答案:C22、富含淀粉粒的部位是( )A、叶B、花C、枝皮D、干皮E、根皮正确答案:E23、表面无节和节间,断面木部发达,有放射状纹理,中央无髓部。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药鉴定名词解释1。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

生药学: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的学问.换句话说,生药学是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研究天然药物应用的学科。

3。

本草: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

4.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即为正品。

5。

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均为伪品。

6.习用品:它是与正品不同的,但在某地区使用历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上也属于混淆品种.7。

代用品:当某些药材的资源缺乏时,选择性味功效,化学成分,药品作用相似的药材,代替正品使用的品种。

8混淆品:由于药品的外观像或者名字像或其他因素,导致两药品混乱.9.中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

10.药材:仅在产地简单加工,通常指没有炮制加工的。

11。

草药:民间或地区性用药,这些药物没有经过化学药物的临床深入研究。

12.生药: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者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好矿物类药材,在国外,生药一般不包括矿物药.13.天然药:天然未经加工的药物.14.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15.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16.自燃:富含油脂的药材,层层堆置重压,中央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局部温度增高,先焦化至燃烧;有的药材因吸湿回潮或水分含量过高,大量成垛堆置,产生的内热扩散不出,使中央局部高热炭化而自燃。

中基基础理论及中药学复习内容

中基基础理论及中药学复习内容

中基基础理论及中药学复习内容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中药学中,中基基础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中基基础理论及中药学复习内容,希望对学习中药学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中基基础理论1.中医学的整体观点:中医学采用整体观点来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生理、病理、心理等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2.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认为万物都具有阴阳之分,阴阳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3.气血津液学说: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气血津液的运动和调节密切相关,气血津液的失调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4.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指定位于身体深处、不易察觉的五脏(心、肺、肝、脾、肾)和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胆、膀胱)。

二、中药学的复习内容1.药材的分类:药材按照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可以分为十类,如根茎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等。

2.中药的炮制方法:中药在使用前需要经过一定的炮制方法,如清洗、晒干、蒸制、熏制、酒洗等多种方式。

3.药性、归经、功能:中药的药性指的是药物的性质特点,如寒、凉、温、热、平,药性会对药物的功效、适应病证等方面产生影响。

中药的归经指的是药性所归属的五脏六腑,通过归经来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

中药的功能指的是通过药物的药性、归经和药量等来治疗相应的疾病。

三、中药学实践技能1.药物的鉴别:中药鉴别需要根据药材的形态特征、构造特点、顔色、气味等多项指标进行鉴别。

2.中药煎制:中药的煎制也是很关键的一环,需要掌握正确的加水方法和煮药时间,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成分得到溶解并轻易地被人体吸收。

3.中药制剂的制备与使用:中药制剂根据药物的药性、功能和适应病证等制作而成,在使用中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病情来合理选用制剂和剂量。

总之,中药学是一门非常具有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掌握中基基础理论和中药学相关知识,对于提高我们的医疗技能和服务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中药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中药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中药知识点总结大全集一、中药的识别1. 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外观特征包括植物的形态特征、器官形态特征和表面特征等。

2. 中药材的内在特征:内在特征主要包括气味、味道、性味、质地、断面、组织构造等。

3. 中药材的药材鉴别方法:鉴别方法包括宏观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色谱鉴别等。

4.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外观质量、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

二、中药的分类1. 中药的来源:中药根据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2. 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根据其性味归经特点,可以分为寒热、苦甘、归肝肾、归心肺等不同属性的药物。

3. 中药的功能特点:中药根据其功能特点,可以分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润肺止咳等不同类别的药物。

三、中药的功效1. 药理学作用:中药对人体产生药理学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

2. 中药的主要功效:中药的主要功效包括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气养血、理气和中、润燥通窍等。

3. 中药的特殊功效:中药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功效,如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四、中药的应用1. 中药的单方应用: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中药可以单方应用,具有一定疗效。

2. 中药的复方应用:中药可以根据病情配伍应用,形成复方,增加疗效。

3. 中药的治疗范围:中药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发热、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五、中药的炮制及质量控制1. 中药的炮制方法:中药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炮制,包括研磨、浸泡、煎煮、制成丸剂等多个步骤。

2. 中药的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质量、加工工艺、成品质量等多个方面。

六、中药材的养生保健1. 中药材的食疗保健:中药材在生活中可以用于食疗保健,起到滋补养生的作用。

2. 中药材的按摩保健:中药材可以用于按摩保健,起到通经活络、舒筋活血、健脾益肾的作用。

3. 中药材的汤浴保健:中药材可以用于泡澡、洗浴,起到祛湿化痰、开窍醒神的作用。

生药学 常用中药鉴定术语(学生用)

生药学  常用中药鉴定术语(学生用)

1.(骨)钉指三伏季节采的一种鹿茸上中段部位生出的骨质突起,因呈钉状而称骨钉。

2.GAP3.TLC4.凹肚脐指天麻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形疤痕,称凹肚脐或肚脐眼。

5.包金头——指毛知母的根茎呈扁长形,微弯曲,一端残留有浅黄色的叶基,习称“包金头”。

6.本草——古代指中药,或中药学,或中药学著作。

7.边材指茎木类药材中木材的周边颜色较浅部分。

8.变色9.槟榔纹——10.菜花胆指熊胆仁呈黄绿色,质地酥脆者,称菜花胆。

11.槽子木香指川木香根部有纵槽的半圆柱形个体,称槽子木香。

12.草药——指民间医生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

13.车轮纹指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14.齿轮纹指羚羊角的骨塞横截面四周呈锯齿状与其外的角质层密合,习称齿轮纹。

15.错入组织——指种子的外胚乳不规则地嵌入内胚乳而形成有特殊花纹的错入组织,如肉豆蔻;或者部分种皮连同外胚乳嵌入内胚乳而形成错入组织,如槟榔。

16.大贝指浙贝母鳞茎外层单瓣肥厚的鳞叶,因形大而称大贝。

17.大理石纹指由深棕色的外胚乳与淡白色的内胚乳交错或种皮与外胚乳的折合层错入内胚乳中而成状似大理石样的纹理。

如肉豆蔻和槟榔的种仁的断面。

18.大挺指二杠茸茸体上部较粗壮的主干部分,习称大挺。

19.单门指具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

20.胆黄指产生于胆囊中的牛黄,称胆黄。

21.胆仁指干燥的胆汁,如熊胆。

22.当门子指较大的麝香仁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位于囊口者,称挡门子23.道地药材——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

如: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产于河南怀庆地区。

24.等面叶——25.钉角泛指药材表面具瘤状突起的支根,呈圆锥形而尖似角,称钉角,如川乌、附子等。

26.二杠(茸)指具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

27.发汗又称出汗。

对有些因个大不易干燥或欲使色泽变深、质变柔软的中药,将它们堆积后经一段时间热闷而使其发酵,此过程称发汗或出汗。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与辨别技巧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与辨别技巧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与辨别技巧质量标准与辨别技巧中药材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保证中药材的质量是确保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以及几种常用的辨别技巧,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鉴别中药材的质量。

一、中药材的质量标准1. 外观标准中药材的外观是判断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而言,中药材应该具有完整的形状和色泽,无杂质和明显的损伤。

如果中药材出现断裂、变形、色泽不均等情况,很可能是品质不佳。

2. 含量标准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直接影响其药效。

因此,中药材的含量标准是测量其质量的重要依据。

常用的含量标准有总黄酮含量、总皂苷含量等,这些标准通常会在国家或行业标准中规定,并根据药材的种类和用途而有所不同。

3. 鉴别标准中药材的鉴别标准是判断其真伪和真实性的关键。

通过对中药材的形态、组织结构、颜色、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

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显微镜、红外光谱等仪器来进行更加准确的鉴别。

二、中药材的辨别技巧1. 外观辨别首先,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初步判断其质量。

正常的中药材应具有完整的形状和色泽,没有明显的杂质和破损。

此外,中药材的大小和重量也可作为鉴别的参考指标之一,通常来说,大小均匀的中药材比较理想。

2. 气味辨别中药材一般具有独特的气味,通过对气味的辨别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

正宗的中药材通常具有浓郁且独特的香味,而变质或掺假的中药材则往往具有刺激性气味或异味。

需要注意的是,辨别气味需要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初学者在进行鉴别时应谨慎。

3. 质地辨别通过触摸中药材的质地可以初步判断其质量。

正常的中药材通常应有柔软、韧性好的特点,而含有杂质或掺假的中药材则往往质地较硬或发粉。

同时,质地辨别还需要结合经验和对比来进行,以避免主观判断错误。

4. 使用辨别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中药材的煎煮和药效也可以作为判断其质量的参考。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

详细描述
常见的果实类中药饮片包括枸杞子、山楂、 大枣等,它们的形态特征也有所不同,如枸 杞子的形状多为纺锤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皱 纹和果柄痕迹;山楂的形状多为圆形或扁圆
形,表面有果刺和果柄痕迹。
其他类中药饮片
总结词
其他类中药饮片包括动物、矿物和树脂等来源的中药饮片,形态各异。
详细描述
常见的其他类中药饮片包括珍珠、鹿茸、阿胶等,它们的形态特征各有不同,如珍珠的 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光泽和纹理;鹿茸的形状多为圆锥形或纺锤形,表面有
中药饮片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应用领域
中药饮片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中药制剂、保健品等领域,为现代医 学提供了丰富的治疗手段和药物来源 。
临床价值
中药饮片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 特点,尤其在调理身体、改善亚健康 状态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受到广泛 认可。
02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
形状鉴别
总结词
03
对于新药或新批准的中药饮片,应进行毒理学试验以评估其安
全性。
中药饮片的储存与保管
01
02
03
04
储存环境
中药饮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 、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
直射和潮湿。
温度和湿度
中药饮片的储存温度和湿度应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高的温 度和湿度会导致药物变质。
防虫防鼠
中药饮片应定期检查是否有虫 蛀或鼠害,如有发药饮片鉴别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同中药饮片具有独特的气味,有助于 鉴别真伪。
VS
详细描述
中药饮片的气味与其内部成分和挥发性成 分密切相关,如薄荷具有清凉香气、丁香 具有浓郁的芳香味等。通过嗅闻中药饮片 的气味,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和品质。

2024年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2024年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2024年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中药鉴定学》教材第四章“中药的显微鉴别”及第六章“中药的理化鉴别”内容进行讲解。

详细内容涉及常用中药的显微特征识别、理化鉴定方法及其操作技术,特别是针对易混淆药材的鉴别要点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中药显微鉴别的原理及基本方法。

2. 学会常见中药的理化鉴别操作,并能够准确判断药材真伪。

3. 提高学生的中药鉴定实践能力,培养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中药显微特征的识别及理化鉴别方法的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投影仪、药材样本、理化试剂等。

2. 学具:药材样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市场上常见的中药伪劣案例,使学生认识到中药鉴别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讲解中药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流程。

3. 例题讲解:以具体药材为例,演示如何进行显微特征观察和理化鉴别操作。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药材样本的显微观察和理化鉴别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中药的显微鉴别方法a. 显微镜观察法b. 薄层色谱法2. 中药的理化鉴别方法a. 理化性质鉴别b. 化学反应鉴别3. 易混淆药材鉴别要点七、作业设计2. 答案:详细写出各药材的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别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中药鉴别技巧,提高自身鉴定水平。

同时,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了解新型鉴定技术,为中药鉴定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易混淆药材的鉴别要点2. 中药的显微鉴别方法及操作技巧3. 中药的理化鉴别方法及操作技巧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易混淆药材的鉴别要点1. 形态相似但功效不同的药材,如黄连与黄芩、黄芪与当归等,需重点掌握它们的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别方法。

2. 注意区分药材的产地、生长环境、采收季节等因素对药材品质的影响,从而准确判断药材的真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化鉴别
1 化学反应法
2
升华法
3
光谱法
4
色谱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化学反应法
❖1.马钱子散中马钱子鉴别 ❖ 取本品1g,加浓氨试液数滴及三氯甲烷
10ml,浸泡数小时,滤过,取滤液1ml 蒸 干,残渣加稀盐酸1ml 使溶解,加碘化铋 钾试液1~2滴,即生成黄棕色沉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荧光法鉴别常用中药材
❖ 十一.珍珠母:本品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有浅蓝紫色(天 然珍珠)或亮黄绿色 (养殖珍珠)荧光,通常环周部分较明 亮。 十二、熊胆:取其粉末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白色荧 光不应显棕黄色荧光。取0.1g溶于20m17%冰醋酸溶 液,紫外光灯下观察不得显淡蓝色乳浊荧光。 十三、秦皮:本品热水浸出液呈黄绿色,日光下显蓝色 荧光。 十四、常山:取根折断,将断面置紫外光灯(365nm)下 观察,显黄色荧光,尤以皮部更为明显,其水浸液则显天 蓝色荧光,在碱性溶液中荧光加强。 十五、紫菀:取粗粉2g,加乙醚或甲醇10ml,浸渍过夜, 过滤。取滤液滴在纸上,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紫 菀显蓝色荧光斑点;而山紫菀显黄色或淡黄色荧光斑点。
光谱法
荧光法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荧光法鉴别常用中药材
❖ 一、川芎:本品横切片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亮淡紫色荧 光,外皮显暗棕色荧光。 二、大黄:取本品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 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色环,置紫外光灯下观 察,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蒽醌衍生物),不得显亮蓝紫色 荧光(与土大黄苷等芪类化合物区别)。 三.黄连:根茎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金黄色荧光, 木质部尤为显著。 四、浙贝母:取粉末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呈亮淡绿色荧 光。 五.元胡:药材切面或粉末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均有亮 黄色荧光。
化学反应法
❖ 2.大黄流浸膏中大黄的鉴别 ❖取本品 1ml,加 1%氢氧化钠溶液
10ml,煮沸,放冷,滤过。取滤液 2ml,加稀盐酸数滴使呈酸性,加乙 醚10ml,振摇,乙醚层显黄色,分 取乙醚液,加氨试液 5ml,振摇, 乙醚层仍显黄色,氨液层显持久的 樱红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荧光法鉴别常用中药材
❖ 六、狗脊:(1)取生狗脊折断,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 察,断面显淡紫色荧光。(2)根茎粉末用甲醇回流提取, 取滤液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显亮蓝 白色荧光(与各种黑狗脊相区别)。 七、川牛膝:根的断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淡蓝色荧 光。 八、牛蒡子:取本品粉末少许,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 绿色荧光。 九、石决明:取粉末于紫外光灯下观察,杂色鲍壳显苔 绿色荧光;皱纹盘鲍壳显橙皮黄色荧光。 十.麻黄:药材纵剖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边缘显亮白 色荧光,中心显棕色荧光。
性状鉴别
❖ 药材及其炮制品: ❖ 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
气味 ❖ 中药制剂:外观、内容物的形状、颜色、气味
是评价中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传统经验鉴别的科学证明
黄连
茅苍术
延胡索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升华法应用于中药制剂的鉴别
❖ 大黄流浸膏中大黄升华鉴别 ❖取本品 1ml,置瓷坩埚中,在水浴
上蒸干后,坩埚上覆盖载玻片,置 石棉网上直火徐徐加热,至载玻片 上呈现升华物后,取下载玻片,放 冷,置显微镜下观察,有菱形针状、 羽状和不规则晶体,滴加氢氧化钠 试液,结晶溶解,溶液显紫红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升华法应用于中药制剂的鉴别
❖ 明目地黄丸的升华鉴别 ❖ 取本品蜜丸1g,捣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
4.5g,切碎,捣细,平铺于坩埚中,上盖一长柄 漏斗,徐徐加热,至粉末微焦时停止加热,放冷, 取下漏斗,用水5ml冲洗内壁,洗液置紫外光灯 (365nm)下观察,显淡蓝绿色荧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荧光法用于中药制剂的鉴别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升华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微量升华法应用于中药材鉴别
1.茶叶 2.大黄 3.斑蝥 4.何首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微量升华法应用于中药材鉴别
5.大青叶 6.肉桂 7.虎杖 8.麻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微量升华法应用于中药材鉴别
化学反应法
❖3.大山楂丸中山楂鉴别 ❖取本品9 g,剪碎,加乙醇40ml,加
热回流 10 分钟,滤过,滤液蒸干, 残渣加水10ml,加热使溶解,加正丁 醇15ml振摇提取,分取正丁醇提取液, 蒸干,残渣加甲醇 5ml使溶解,滤过。 取滤液 1ml,加少量镁粉与盐酸 2~ 3 滴,加热 4~5 分钟后,即显橙红 色。
9.薄荷 10.胡黄连 11.徐长卿根 12.牡丹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升华法应用于中药制剂的鉴别
❖ 牛黄解毒片中冰片微量升华鉴别 ❖ 取本品 1片,研细,进行微
量升华,所得的白色升华物,加 新配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2 滴,液滴边缘渐显玫瑰红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传统经验鉴别与有效成分论
三七须
葛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碎
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 处方组成
❖显微鉴别的特点 ❖应用:中药材、含药材原粉的制剂 ❖中药制剂显微鉴别的特点 ❖中药制剂显微鉴别的制片方法 ❖药材制片方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的鉴别
1 意义、重要性 2 常用鉴别方法 3 新技术、新方法 4 如何鉴别中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鉴别的意义
中药鉴别的真伪鉴别是中药、生产、 应用、研究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常用的鉴别方法
性状 显微 理化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