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经验鉴别术语(附图鉴)

合集下载

107个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术语

107个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术语

107个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术语中药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基原,品种繁杂、形态各异。

历代广大医药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把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的经验,概括成形象生动、易懂易记的专业术语,是值得珍惜的一份宝贵财富。

一、植物部分1.珠疙瘩: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习称“珍珠点”。

2.核艼:指人参芦头上生的不定根,形似“枣核”的艼为鉴定野山参特征之一。

3.雁脖芦:指野山参干枯而坚实、呈扭曲细长的芦头,形似雁脖,故称“雁脖芦”。

4.芦碗: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

如野生桔梗、人参等。

5.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的短根茎:如南沙参、奶参等。

6.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如“狮子盘头”。

党参等。

7.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尖锤状,有密集横向环纹,形似“蚯蚓头”。

如防风。

8.鹦哥嘴:指天麻(冬麻)一端有红棕色的芽茎残留,形状像“鹦哥嘴”。

9.点状环纹:指天麻全体具密环菌寄生形成的“点状环纹”。

10.肚脐眼:指天麻一端具圆盘状疤痕,似“肚脐眼”,故名。

11.观音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音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音座莲”。

12.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大鳞片呈心脏形,小鳞片镶嵌于大鳞片之中露出部分,似新月形,故称“怀中抱月”。

13.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

14.马牙状:指色白炉贝,形似“马牙”者。

15.玉带腰箍:指毛慈姑(杜鹃兰)假球茎中腰部具2~3条微突起的环带,俗称“玉带腰箍”。

16.扫帚头:指根类药材顶端具纤维状的毛,形似扫帚,如红柴胡、禹州漏芦等。

17.穿蓑衣:指藜芦的顶端残留有棕毛状维管束,形如蓑衣。

故有藜芦“穿蓑衣”之谓。

18.戴斗笠:指禹州漏芦顶端具有许多丝状物(为叶柄维管束残存),故有“漏芦戴斗笠”之称。

19.鸡爪:指川连根茎多簇生成束状分支,形似鸡爪,故名“鸡爪黄连”。

20.过桥:指黄连根茎中间较细长光滑的茎杆,俗称“过桥”或“过江枝”。

126个中药材性状鉴定常用术语

126个中药材性状鉴定常用术语

126个中药材性状鉴定常用术语珍珠盘头如银柴胡根头顶残留的茎痕及芽痕。

状如珍珠集盘,习称珍珠盘头。

沙眼如银柴胡根体上由于须根脱落后留下的小孔穴。

筋脉指纤管束中木质部部分所形成的纹理,如防己,附片。

车轮纹指药材横切面貌一新上维管束间射击宽大,木质部呈稀疏状排列,形似车轮状,如防己,北豆根。

蓝头指板兰根(松兰根)的芦头上残留暗绿色的叶柄残基。

菊花心药材横切面在具有放射状纹理或裂隙,全形如菊花。

称菊花心。

如甘草。

金井玉栏药材横切面肉白心黄。

习称金井玉栏。

如黄芪、桔梗。

四大怀药指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怀山药。

浙八味浙贝母、浙玄参、杭麦冬、杭白菊、山茱萸、延胡索和白术。

四大西北药材指当归、黄芪、党参、大黄。

东北药材三宝人参、细辛、五味子。

蚕砂二蚕砂习惯认为二眠蚕砂质量最好。

晚蚕砂该药有家蚕二、三更后排泄的粪便为佳,粒大色黑,故名。

石决明九孔海决石决明,以九孔者为良,故名。

耳片壳石决明的商品名,主指产于广东,福建的外表面较光滑的光底海决。

黄芩子芩指黄芩新根,内部充实者。

枯芩黄芩,本品老根,中空,外黄内黑,习称“枯芩”,古代别称“腐肠”之名,即由此而来。

黄连凤尾连黄连,指野生品,主产于峨眉山等地,多为单枝。

古连黄连,四川古勇产者为佳,故名。

冰片艾片冰片,为菊科植物大枫艾的叶片蒸馏制的片状结晶体,故名。

艾纳香冰片,指以菊科艾纳香为原料所制的冰片。

梅片指由龙脑香树脂加工制成的冰片。

黄芪正口芪黑皮芪,该品种在内蒙独石口集散,故名。

炮台芪指加工冲正芪后,挑大小适中,粗细均匀,质地柔嫩者,切去头尾,经沸水撩过,使其条干柔润,用板搓直,凉干,过去扎成炮台形,故名。

口芪指产于东北的一种黑皮黄芪。

半夏仙半夏为半夏浸渍甘草等药汁后的制成品。

半夏曲为半夏加面粉,姜汁等制成的曲剂。

法半夏指将生半夏经清水浸漂,加入甘草、石灰液等辅料炮制,可供内服的半夏。

白术天生术指产于浙江天目山的野生白术。

冬术白术的商品名,指立冬后所挖,性柔软,肉结实饱满,不呈蜂窝状,断面油润色红黄,气清香特异。

中药性状鉴定技术基础知识—药材和饮片性状鉴别名词术语

中药性状鉴定技术基础知识—药材和饮片性状鉴别名词术语
药材及饮片性状鉴定名 词术语简介
——经验鉴别术语
学习目标
• 掌握常见的中药经验鉴别术语 • 会利用经验鉴别术语区分正品、伪品或混
淆品药材。
中药经验鉴别术语
中药经验鉴别术语是一种简便、快捷、实用、可靠 的鉴别手段,是中药从业人先进设备技术的条件下,传统经验鉴 别作为鉴别中药真伪和评价中药质量的正统方法,被广 大药学技术人员熟记后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过桥:又称“过江枝”,指黄 连的根茎部分节间细长,光滑 如茎杆。
中药经验鉴别术语(描述外部特征)
• 鹦哥嘴:指天麻一端残留的棕红色 干枯的芽,形似鹦哥嘴。
• 点轮环:指天麻表面的点状潜伏芽, 呈轮状排列。
中药经验鉴别术语(描述外部特征)
• 马头、蛇尾、瓦楞身: 指海马头似马头,身体似瓦楞状
(如屋顶瓦片), 尾部似蛇尾。
中药经验鉴别术语(描述外部特征)
• “翘鼻头”:指蕲蛇头呈三角形而 扁平,吻端向上;
• “方胜纹”:指蕲蛇的背部有纵向 排列的24个呈“V”形灰白色的花纹; “连珠斑”:指蕲蛇腹部黑色类圆 形斑纹, 象连起来的珠子, 亦称 “念珠斑”。
• “佛指甲”:指蕲蛇末端的三角形 深灰色角质的鳞片
中药经验鉴别术语(与内部构造相关)
中药经验鉴别术语(描述外部特征)
描绘药材外部形态特征的经验鉴别术语
• 怀中抱月:指松贝的外层鳞叶2瓣, 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 分呈新月形。
• 观音坐莲:指松贝顶端稍尖而闭合, 平放时贝体端正,形如观音坐莲
中药经验鉴别术语(描述外部特征)
• 狮子盘头:指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 痕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形如狮子头。
• 珍珠盘:指根类药材头部由多数残留茎基及芽密集而成的疣状 凸起,形似镶嵌的珍珠盘,如银柴胡。

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带记忆技巧)

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带记忆技巧)

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带记忆技巧)总共203味中药一、根及根茎类双子叶和单子叶双子叶:有栓皮,形成层,木部射线明显单子叶:有内皮层,维管束散在,无射线单子叶根:有髓部单子叶根茎:无髓部双子叶根:无髓部双子叶根茎:有髓部记忆:单跟随块根入药:太子参,麦冬,何首乌,草乌,百部,天冬,地黄,郁金记忆:太子花百黄金吃二乌冬块茎入药:延胡索、白及、半夏、天麻、天南星、三棱、泽泻记忆:唬几下,两天三泻,快禁。

金毛狗脊:蚌壳蕨科特征:金黄色绒毛,近边缘1~4mm处有一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特征: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细辛:马兜铃科大黄:蓼科特征: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嚼之黏牙,有砂粒感虎杖:蓼科特征:皮部和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何首乌:蓼科,块根入药特征: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性维管束,形成云锦花纹;怀牛膝:苋科,主产河南特征:外周散有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苋科,主产四川。

特征: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状。

商陆:商陆科特征: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罗盘纹太子参:石竹科,块根入药威灵仙:毛茛科川乌:毛茛科草乌:毛茛科,块根入药特征:钉角附子:毛茛科常有加工品:黑顺片、盐附子、白附片白芍:毛茛科,主产浙江特征: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断面射线放射状,不易折断赤芍:毛茛科,多野生特征:表面棕褐色,粗糙,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易折断黄连:毛茛科特征:鸡爪状,有过桥鸡爪状——味连(鸡爪味道好)过桥长——雅连(长的看起来优雅)过桥短——云连黄连:味连,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升麻:毛茛科防己:防己科特征:断面粉性,有排列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延胡索:罂粟科,块茎入药板蓝根:十字花科菘蓝(大青叶同一来源植物)特征:根头略膨大,味微甜后苦涩,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名词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名词

中药鉴定常用名词、术语1.铁线纹:是指野山参横纹呈连续的螺纹状,故称“铁线纹。

2.油润:指药材性油润,手握柔软,横切面常见油点。

习称“油润”或“油性。

”如当归、独活等。

3. 角质:指药材含大量淀粉,经蒸煮加工后淀粉糊化,断面呈“角质”状。

如天麻、红参等。

4.珍珠疙瘩: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习称“珍珠点。

5.枣核艼:指人参芦头上生的不定根,形似“枣核”,为鉴定野山参特征之一。

6.罗盘纹:指商陆横切面呈异型维管排成数层同心环纹,习称“罗盘纹”。

7.芦碗:指人参芦头上的圆形凹陷的茎痕。

8.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粗短的根茎:如南沙参、奶参等。

9.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如“狮子盘头。

”党参等。

10.蚯蚓头:指防风根头部有许多密集的横向环纹,形似“蚯蚓”。

12.鹦哥嘴:指天麻(冬麻)一端有红棕色的芽茎残留,形状像“鹦哥嘴”,又称“红小辫。

”14.凹肚脐:指天麻一端具圆盘状疤痕,似“凹肚脐”,故名。

15.观音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音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音座莲。

”16.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两鳞叶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17.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

19.玉带腰箍:指毛慈姑(杜鹃兰)假球茎中腰部具2~3条微突起的环带,俗称“玉带腰箍。

”20.扫帚头:指根类药材顶端具纤维状的毛,形似扫帚,如防风、红柴胡、禹州漏芦等。

21.穿蓑衣:指藜芦的顶端残留有棕毛状维管束,形如蓑衣。

故有藜芦“穿蓑衣”之谓。

22.戴斗笠:指禹州漏芦顶端具有许多丝状物(为叶柄维管束残存),故有“漏芦戴斗笠”之称。

23.过桥:指黄连根茎中间较细长光滑的茎杆,俗称“过桥”’或“过江枝。

”24.云头:指白术根茎下部两侧膨大的部分,似“云头”状。

25. 钉角:指盐附子周围突起的支根痕,俗称“钉角。

”26.虎掌:指虎掌天南星的块茎呈扁球形,由主块茎及多个附着的侧块茎组成,形似“虎掌。

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术语

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术语

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术语一画术语 解析一包针 指千年健药材内有许多黄色纤维束,折断后纤维束多而明显,且参差不齐、外露如针。

二画术语 解析二杠、大挺、门庄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1cm 处分出的侧枝,习称“门庄”,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

丁头专指三七药材上部生有若干瘤状隆起的支根痕,又称“乳包”。

八哥眼 系指胡黄连药材断面的维管束群,其特点是由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酷似鸟类“八哥”的眼睛。

三画术语 解析大力子 牛蒡子习称“大力子”,东北产者习称“关力子”;浙江桐乡产者习称“浙力子”。

大头羌 指宽叶羌活中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者。

糟皮粉碴指赤芍外皮薄,疏松易剥落;断面白色泛红,呈粉性。

子芩 指黄芩的新根(子根),其内外鲜黄,质佳。

又称“条芩”或“枝芩”。

子眼 指吴茱萸药材表面具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腺点,即油室。

子裙是指鳖甲上所附的硬皮,其边缘厚而软,形成肉鳍。

又称“裙边”。

马牙嘴 指炉贝药材呈棱状圆锥形和长卵圆形,形似马牙状,其顶端较瘦尖,均成开口状。

马头、蛇尾、瓦楞身是对海马药材的形象描述。

其头部略似马头;体部具纵棱,有瓦楞形的节纹并具短棘;尾部渐细而向内卷曲,犹如蛇尾。

四画术语解析 开眼 指车前子稍凸的一面中部有一灰白色小圆点,为种脐。

元宝贝 指浙贝中的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呈半圆形,外凸内凹,状如元宝。

无影纹 指羚羊角的尖部,其质嫩者可透见红色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纹。

云锦花纹 指何首乌的块根横切面皮部有由多个异型维管束组成的云朵状花纹,又称“云纹”。

长嘴 指老鹳草药材(果实)上带有宿存花柱,形似鹳之长喙。

瓦楞 指瓦楞子药材背面所具有的放射肋,又称“瓦垅”。

车轮纹 指药材断面木质部射线呈均匀放射状排列的纹理,古文亦称之为“车辐”。

毛笔头 指辛夷药材呈长卵形,外被长茸毛,形似毛笔头。

化渣 指药材经口嚼而无残渣。

中药材鉴定图典——传统经验鉴别术语

中药材鉴定图典——传统经验鉴别术语
剑脊:指乌梢蛇的脊部高耸,如剑之锋。
狮子盘头:指条粗的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形如狮子头。
亮银星:系指某些药材的一些成分在表面常常析出结晶,在光照下可见点状闪光。
疤痕:指果实或种子类药材上的种脐,种阜或合点。
姜皮:指天麻的块茎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色,有纵向皱折细纹,形如姜之皮。
皮松肉紧:指部分根类药材的横断面皮部疏松,而木部较为结实。
皮硝:为未经精制的芒硝,杂质多,不可药用。
丝腺环:专指僵蚕的断面,多数有4个亮棕色或亮黑色丝腺环。
母丁香:指丁香的果实,芳香气味稍淡,质量较次。
母根:一般是指根及根茎类药材的主根。
六画
芝麻点:指天麻药材表面所特有的略突起的芽,呈断续排列的小点,排列成横环纹。
肚脐眼:指天麻底部圆脐状的凹疤痕,是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疤痕,又称“凹肚脐”、“圆盘底”。
条痕: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划刻时所留下的痕迹。
沙眼:指根及根茎类药材表面具有的多数圆形孔状凹陷的须根痕点。又称“砂眼”。
灵砂:指以水银、硫黄为原料加热升华而成的人工合成朱砂,又名“平口砂”。成分亦为硫化汞(HgS)。完整者呈盆状,紫色或暗红色,有光泽,质松脆,易破碎而呈大小不等的块状。断面呈纤维状、针状结晶(习称“马牙柱”)。无臭、味淡。
白颈:指蚯蚓头部第14-16环节,颜色呈黄白,为生殖环带。
冬七:指每年11月前后种子成熟后采挖的三七药材。其体形瘪瘦,传统经验认为品质较次。
冬板:指在冬季宰杀所取的驴皮,供制阿胶用。其质量最佳。
皮:指①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外部;②果实及种子类药材的外皮。常用色泽、粗细、厚薄、松紧来描述“皮”的性状。如山奈“缩皮凸肉”;三七“铁皮”、“铜皮”;黄芪、党参“皮松肉紧”。

中药鉴定里的“行话”

中药鉴定里的“行话”

内行才知道的中药鉴别“行话”中药饮片鉴别有很多言简意赅、针对性强的鉴别用语,往往一语道出药物的主要面目,如对天麻的特征概括为“鹦哥嘴、肚脐眼”,对何首乌切面异形维管束的特征概括为“云锦花纹”等,这些就是药物特征的鉴别术语。

1.通天眼:指羚羊角无骨塞部分中心有一条扁三角形小孔,直通尖顶,俗称“通天眼”。

顶尖并可见“血斑”,为鉴别羚羊角主要特征。

▲通天眼2.水波纹:指羚羊角基部,有10~20个隆起波状环脊,握之合把,有舒适感,又称“合手”。

3.骨塞:指羚羊角基部骨塞角肉镶嵌紧密,生长自然,似桃形者的“骨塞”。

▲骨塞4.独挺:指未分岔的独角鹿茸,多为二年幼鹿的初生茸,故称“独挺”,又名“一棵葱”。

▲独挺5.大挺指各种鹿茸较粗长的主干。

6.门桩指鹿茸第一个分支。

7.二杠茸指梅花鹿茸具一个侧支者,习称“二杠”,具两个侧支者习称“三杈”。

▲梅花鹿二杠茸8.挂角指二杠再稍长,大挺超过门桩二寸左右,名“挂角”。

9.单门、莲花、三岔指马鹿茸具一个侧枝者,习称“单门”,两个称“莲花”,三个称“三岔”、四个称“四岔”,以此类推。

▲马鹿四岔茸10.二茬茸指割取二杠茸后,当年再生的茸。

故称“二茬茸”。

▲梅花鹿二茬茸11.冒槽指鉴别单个麝香用特制槽针插入麝香囊内,沿四周探测有无异物抵触.抽出槽针时可见香仁先平槽然后冒出槽面,习称“冒槽”。

12.当门子指麝香黑色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

▲当门子13.银皮指麝香囊内层灰白色很薄的皮膜,习称“银皮”。

▲银皮14.金珀胆指熊胆胆仁呈块状、颗粒状、稠膏状,黄色似琥珀者,习称“金珀胆”或“金胆”。

15.菜花胆指熊胆黄绿色的称“菜花胆”。

16.墨胆指熊胆黑色或墨色的称“墨胆”。

17.油胆指熊胆稠膏状的称“油胆”。

▲熊胆18.乌金衣指牛黄外表橙红色或棕黄色,个别表面挂有黑色光亮薄膜,习称“乌金衣”。

19.同心层纹指动物结石类药材,横断面可见环状同心层纹。

是结石逐步形成的,习称“同心层”如牛黄、珍珠、猴枣、马宝、狗宝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经验鉴别术语
1.大黄*:星点[蓼科]
2.何首乌**:云锦状花纹[蓼科]
3.牛膝*/川牛膝*:筋脉点[苋科]
4.商陆**:罗盘纹[商陆科]
5.银柴胡:砂眼、珍珠盘[石竹科]
雅连:单枝,“过桥”长云连:单枝,弯曲呈钩状,细小6.黄连*:过桥[毛茛科]
7.防己*:车轮纹[防己科]
8.甘草[豆科]*/黄芪[豆科]*/木香[菊科]*:菊花心
9.板蓝根/黄芪/桔梗[桔梗科]*:金井玉栏(木质部黄色部韧皮部黄白色)
杭白芷——形成层四方形
白芷——形成层圆形
疙瘩丁(白芷/杭白芷)
10.白芷*:疙瘩丁 [伞形科]
11.川芎**:蝴蝶片[伞形科]
12.防风*:蚯蚓头、菊花心[伞形科]
13.党参:狮子头、菊花心[桔梗科]
14.苍术**:朱砂点、起霜[菊科]
15.松贝*:怀中抱月[百合科]
16.天麻*:鹦哥嘴、红小辫[兰科]
17.辛夷*:毛笔头[木兰科]
18.地龙*:白颈
19.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20.蕲蛇*: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
21.乌梢蛇:剑脊
22.麝香:银皮、当门子
23.花鹿茸*——
二杠(一个侧支)、三岔(二个侧支)、大挺(主支)、门庄(锯茸,圆柱状分枝,侧枝)
血片/蜡片:尖部切片
蛋黄片:中上部切片
老角片:下部切片
马鹿茸——
单门、莲花、三岔(三个侧支)、四岔
砍茸:虎牙(带有脑骨的茸,带头皮骨)
捻头:四岔顶端无毛
24.牛黄:乌金衣
25.羚羊角:通天眼、骨塞、合把
26.赭石*:钉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