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的鉴别大全带图片
常用中药经验鉴别术语(附图鉴)

常用中药经验鉴别术语
1.大黄*:星点[蓼科]
2.何首乌**:云锦状花纹[蓼科]
3.牛膝*/川牛膝*:筋脉点[苋科]
4.商陆**:罗盘纹[商陆科]
5.银柴胡:砂眼、珍珠盘[石竹科]
雅连:单枝,“过桥”长云连:单枝,弯曲呈钩状,细小6.黄连*:过桥[毛茛科]
7.防己*:车轮纹[防己科]
8.甘草[豆科]*/黄芪[豆科]*/木香[菊科]*:菊花心
9.板蓝根/黄芪/桔梗[桔梗科]*:金井玉栏(木质部黄色部韧皮部黄白色)
杭白芷——形成层四方形
白芷——形成层圆形
疙瘩丁(白芷/杭白芷)
10.白芷*:疙瘩丁 [伞形科]
11.川芎**:蝴蝶片[伞形科]
12.防风*:蚯蚓头、菊花心[伞形科]
13.党参:狮子头、菊花心[桔梗科]
14.苍术**:朱砂点、起霜[菊科]
15.松贝*:怀中抱月[百合科]
16.天麻*:鹦哥嘴、红小辫[兰科]
17.辛夷*:毛笔头[木兰科]
18.地龙*:白颈
19.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20.蕲蛇*: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
21.乌梢蛇:剑脊
22.麝香:银皮、当门子
23.花鹿茸*——
二杠(一个侧支)、三岔(二个侧支)、大挺(主支)、门庄(锯茸,圆柱状分枝,侧枝)
血片/蜡片:尖部切片
蛋黄片:中上部切片
老角片:下部切片
马鹿茸——
单门、莲花、三岔(三个侧支)、四岔
砍茸:虎牙(带有脑骨的茸,带头皮骨)
捻头:四岔顶端无毛
24.牛黄:乌金衣
25.羚羊角:通天眼、骨塞、合把
26.赭石*:钉头。
中药真伪鉴别 PPT

14
常见黄芪伪品
1.红芪(豆科多序岩黄芪) 2.金翼黄芪(豆科)
4.锦鸡儿(豆科)
5.梭果黄芪(豆科)
3.塘谷耳黄芪(豆科)
根灰棕色,常有栓皮剥 落后留下的棕色疤痕, 折断面粗纤维,横切面 皮部和木部呈淡棕色, 形成层处显棕色环,味 甜。
2.木薯(大戟科)
残留栓皮较厚,
3. 番薯(旋花科)
味甘甜
残留外皮棕色或棕褐色,近皮部 可见明显的经脉环纹
31
半夏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 和须根,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 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 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 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 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采集加工 :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常见人参商品名
5
1.商路 (商路科)
常见人参伪品
2.桔梗(桔梗科)
3.南沙参(桔梗科)
4.羊乳(桔梗科)
5.华山参(茄科)
6.刺五加(五加科)
6
天麻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1.的干燥 块茎。
球形, 断面白色
不规则块状
29
山药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采集加工: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 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 燥,或趁鲜切厚片,干燥;也有选择 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 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 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 山药”。
执业药师-中药彩图

中药彩图残留金黄色绒毛;切面近边缘约1-4m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
质坚硬,不易折断。
狗脊味苦、甘,性温。
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
长倒卵形,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绵马贯众味苦,性微寒。
杀虫,清热解毒,止血。
常卷缩成团,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形,质脆,断面黄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细辛味辛,温。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髓部可见“星点”(异型维管束),嚼之黏牙,有沙粒感。
大黄苦,寒。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
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
虎杖味苦,性微寒。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泻下通便。
皮部有4-11个圆形异性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
补益精血,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断面略呈角质样,外围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2-4轮,筋脉点。
牛膝味苦、甘、酸,性平。
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
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筋脉点。
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同心环轮,俗称“罗盘纹”。
呈细长纺锤形或条形,稍弯曲。
凹陷处有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
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
补气生津。
根茎呈柱状,下侧着生多条细根,断面皮部较广,木部淡黄色,略呈方形,皮部与木部常有裂隙。
威灵仙味辛、咸,性温。
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
乌头的母根(主根),呈不规则圆锥形,弯曲,顶端有残茎,中部向一侧膨大,有小瘤状侧根。
断面类白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川乌味辛、苦,性热。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北乌头的块根,一侧具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钉角)。
质硬,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
乌头子根加工品,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附子味辛、性大热。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收藏执业药师中药鉴别高清图鉴(一)

收藏执业药师中药鉴别高清图鉴(一)作为医药工作者,特别是中药工作者,饮片辩识是相当重要的,本系列根据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为依据,整理标注中药材及相应饮片特点,为中医药执业药师考试的应试者提供一点点的便利。
下面就先对根及根茎类中药进行排版,如有不同意见请及时沟通。
根及根茎类1、狗脊: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狗脊药材;图片来源:承继堂狗脊饮片;图片来源:承继堂2、绵马贯众: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绵马贯众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绵马贯众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绵马贯众饮片;图片来源:本草植物3、细辛: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
细辛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4、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掌叶大黄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掌叶大黄断面;图片来源:冬凌草药用大黄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药用大黄断面;图片来源:冬凌草唐古特大黄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唐古特大黄断面;图片来源:冬凌草5、虎杖:蓼科植物虎杖干燥根茎及根虎杖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6、何首乌: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何首乌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何首乌饮片;图片来源:本草植物7、牛膝: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牛膝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8、川牛膝: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川牛膝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9、商陆: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垂序商陆饮片;图片来源:本草植物10、银柴胡: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银柴胡药材及饮片;图片来源:承继堂11、太子参: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根太子参药材;图片来源:守一真源12、威灵仙: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威灵仙饮片;图片来源:本草植物13、川乌: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川乌饮片;图片来源:承继堂14、草乌: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草乌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15、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黑顺片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白附片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16、白芍: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白芍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白芍饮片;图片来源:本草植物17、赤芍: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赤芍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18、黄连: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黄连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19、升麻: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大三叶升麻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20、防己: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防己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21、北豆根: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北豆根药材及饮片;图片来源:承继堂22、延胡索: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延胡索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延胡索饮片;图片来源:本草植物23、板蓝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板蓝根药材;图片来源:承继堂板蓝根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24、地榆: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地榆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25、苦参: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苦参饮片;图片来源:本草植物26、山豆根: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山豆根药材及饮片;图片来源:承继堂27、葛根: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葛根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28、粉葛:豆科植物甘葛藤的干燥根粉葛饮片;图片来源:守一真源29、甘草: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30、黄芪: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夹黄芪的干燥根蒙古黄芪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蒙古黄芪饮片;图片来源:本草植物31、远志: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远志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32、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人参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人参饮片;图片来源:本草植物33、红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和根茎红参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红参饮片;图片来源:本草植物34、西洋参: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西洋参药材;图片来源:守一真源西洋参饮片;图片来源:守一真源35、三七: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三七药材;图片来源:本草植物36、白芷: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白芷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白芷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37、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38、羌活: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羌活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羌活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39、前胡: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干燥根前胡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40、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川芎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川芎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41、藁本: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藁本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藁本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42、防风: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防风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防风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43、柴胡:伞形科植物柴胡(北柴胡)或狭叶柴胡(南柴胡)的干燥根柴胡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柴胡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柴胡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柴胡饮片;图片来源:冬凌草44、北沙参: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北沙参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45、龙胆: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龙胆药材;图片来源:冬凌草龙胆饮片;图片来源:本草植物后续会继续更新,请持续关注声明:文中图片仅限于学习交流。
中药材最全面最详细图片大全-含文字讲解161页

中药材最全面最详细图片大全-含文字讲解161页一、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草质茎。
除去木质茎、残根。
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降冲气。
肉桂的干燥嫩枝。
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叶或带嫩枝。
阴干。
紫苏梗: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新鲜根茎。
鲜用或埋入砂中备用。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地上部分。
茎叶茂盛,花盛时采割。
阴干。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
地上部分。
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
或只取花穗入药。
阴干。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未抽花茎植株的根。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根茎及根。
根小,药材不丰富,用羌活的多。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根。
低温干燥。
细辛:散寒解表,祛风止痛,宣通鼻窍,温肺化饮。
根和根茎。
阴干。
苍耳子:散寒解表,宣通鼻窍,祛风除湿,止痛。
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炒去硬刺用。
辛夷:散寒解表,宣通鼻窍。
花蕾。
阴干。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近根部的鳞茎。
胡荽(香菜):发表透疹,开胃消食。
全草。
柽柳:解表透疹,祛风除湿。
嫩枝叶。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宣通鼻窍,化痰止咳。
全草。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地上部分。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成熟果实。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解痉。
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叶。
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头状花序。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成熟果实。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根。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根茎。
葛根(粉葛):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
根。
淡豆豉(香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大豆的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
浮萍:宣散风热,透疹,利尿。
全草。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地上部分。
二、清热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

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总共203味中药一、根及根茎类双子叶和单子叶双子叶:有栓皮,形成层,木部射线明显单子叶:有内皮层,维管束散在,无射线单子叶根:有髓部单子叶根茎:无髓部双子叶根:无髓部双子叶根茎:有髓部记忆:单跟随块根入药:太子参,麦冬,何首乌,草乌,百部,天冬,地黄,郁金记忆:太子花百黄金吃二乌冬块茎入药:延胡索、白及、半夏、天麻、天南星、三棱、泽泻记忆:唬几下,两天三泻,快禁。
金毛狗脊:蚌壳蕨科特征:金黄色绒毛,近边缘1~4mm处有一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特征: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细辛:马兜铃科大黄:蓼科特征: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嚼之黏牙,有砂粒感虎杖:蓼科特征:皮部和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何首乌:蓼科,块根入药特征: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性维管束,形成云锦花纹;怀牛膝:苋科,主产河南特征:外周散有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苋科,主产四川。
特征: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状。
商陆:商陆科特征: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罗盘纹太子参:石竹科,块根入药威灵仙:毛茛科川乌:毛茛科草乌:毛茛科,块根入药特征:钉角附子:毛茛科常有加工品:黑顺片、盐附子、白附片白芍:毛茛科,主产浙江特征: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断面射线放射状,不易折断赤芍:毛茛科,多野生特征:表面棕褐色,粗糙,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易折断黄连:毛茛科特征:鸡爪状,有过桥鸡爪状——味连(鸡爪味道好)过桥长——雅连(长的看起来优雅)过桥短——云连黄连:味连,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升麻:毛茛科防己:防己科特征:断面粉性,有排列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延胡索:罂粟科,块茎入药板蓝根:十字花科菘蓝(大青叶同一来源植物)特征:根头略膨大,味微甜后苦涩,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131.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怀牛膝)的根。
功效分类:祛风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苋科。
别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性味:味甘、苦、酸,性平。
归经:入肝经,肾经。
功能:散瘀血,消痈肿。
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用药禁忌: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132.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薯蓣科。
别名:藷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藷、山藷、王藷、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
性味:甘;平。
归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用药禁忌: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133.牡蛎:一种软体动物,身体呈卵圆型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
壳烧成灰可入药。
也叫“蚝”。
性味:咸,微寒。
归经: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
功能: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
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
用药禁忌:牡蛎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本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134.菟丝子:兔丝子是荒地上常见的寄生植物,通常会缠绕在矮小的植物上,由于体於不含叶绿素,植株呈现淡淡的黄色,只要稍微留意不难发现。
种子入药。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巴钱天、黄鳝藤、菟儿丝、菟丝实、吐丝子。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中药鉴别图

提取过的中药
川贝母(松贝)
川贝母:药典规定,松贝, 青贝,炉贝这三种贝母统称 川贝母
伪品川贝母(小平贝)
中间的是伪品小平贝母,多掺杂长相比较相似的小平贝。味 道苦,抱月的小瓣比较瘦小。明显有别于川贝母的松贝。无 法像松贝那样观音盘坐。
金银花伪品山银花
山银花,比较瘦小细,外表光滑没有像金银花的绒毛。
玫瑰花与月季花
玫瑰花的花托半圆球形,饱满圆润, 香味浓郁
月季花的花托瘦长锥,长椭圆形,干, 小灰褐色,比玫瑰花花托瘦长。
炙全蝎
炙全蝎药典规定洗净去泥沙,置盐水中烫死后晾干,很多 会加更多的盐,来增重。价格的多少,取决于盐的多少
牡丹皮去芯率
你说三七粉有多假
纯正的三七粉,为干净的三七个子打的粉。颜色为黄中带青,口感有一种三七特 有的苦味,回味重,假劣的三七粉为三七须根混入各种别的根类磨成,还有可能 掺有滑石粉。增重重粉,等,颜色灰黄,色深,或者灰白。口感淡,苦味不重, 三七特有的口感差,粗糙。回味感差。新疆虫草Fra bibliotek亚香棒虫草
虫体眼睛为黑色,为寄生在鳞翅目昆虫幼虫的子囊菌,分布于安徽、 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背面有稀疏黑褐色斑点 散,子座从虫头部中央长出,不包住整个虫头;子座顶端圆形,中部 四足不太突出,环纹没正品虫草那么明显。 颜色淡黄。
鸡内金
右上图为鸭内金,杂质 多,重,颜色发绿 左下图为炒鸡内金,颜 色焦黄酥香,干净无杂 质
真伪鉴别浅说
西洋参与人参
左为西洋参,右为人参,西洋参片:黄棕色点状树脂道 形成环纹,较为明显。中间部分质地紧密 很少有裂隙。
人参片
断面有裂隙 , 油路(树脂道) 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的鉴别大全带图片第一节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一、根及根茎类中药狗脊【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绒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性状】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细辛【来源】马兜铃科。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
【性状】常卷曲成团。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大黄【性状】髓部可见星点,嚼之黏牙,有沙粒感。
何首乌【性状】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牛膝、川牛膝【来源】苋科,牛膝主产河南,为“四大怀药”之一。
【性状】怀牛膝: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商陆【性状】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银柴胡【来源】石竹科银柴胡的干燥根。
【性状】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称“砂眼”,根头部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称“珍珠盘”。
太子参【来源】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川乌、草乌、附子【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干燥母根-川乌北乌头的块根-草乌乌头子根加工品-附子【性状】一、生川乌: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二、生草乌具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环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白芍【产地】浙江产称为杭白芍,为“浙八味”。
【采收】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
【性状】味微苦、酸。
赤芍【性状】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
味微苦、酸涩。
黄连【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味连三角叶黄连的根茎--雅连云连的根茎--云连【性状鉴别】1.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节间平滑,称“过桥”,味极苦。
2.雅连:多单枝,“过桥”长。
3.云连:单枝,弯曲呈钩状,细小。
防己【性状】断面富粉性,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
延胡索【产地】浙江,为“浙八味”之一。
【采收】沸水中煮至内部无白心。
板蓝根【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干燥根。
【产地】河北、江苏、河南、安徽。
【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
苦参【来源】豆科苦参干燥根。
【性状】外皮多破裂反卷,味极苦。
葛根、粉葛【来源】葛根—豆科野葛干燥根粉葛—豆科甘葛藤干燥根【性状】葛根—纤维性;粉葛—富粉性。
山豆根【来源】豆科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豆腥气、味极苦。
北豆根【来源】防己科蝙蝠葛干燥根茎。
甘草【产地】内蒙古、新疆、甘肃。
【性状】菊花心明显,味甜而特殊。
黄芪【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显菊花心。
有豆腥味。
远志【性状】皮部易与木部剥离。
嚼之有刺喉感。
人参【来源】五加科人参干燥根及根茎。
播于山林野生状态下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
【性状】1.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纹。
须根常有不明显细小疣状突起。
2.根茎(芦头)具凹窝状茎痕(芦碗)及不定根(艼)。
三七【来源】五加科三七的根及根茎。
【产地】云南【采收】主根称“三七”,剪下的根茎、侧根、须根分别称“剪口”、“筋条”、“绒根”。
【性状】表面灰黄或灰褐色,周围有瘤状突起。
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味苦回甜。
白芷【性状】显粉性,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或排列成四纵行。
形成层环棕色,近圆形或近方形。
当归【产地】主产于甘肃岷县。
【采收】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有浓郁的香气。
羌活【来源】伞形科羌活、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
【性状】羌活按药材形态分为“蚕羌”“竹节羌”;宽叶羌活按药材形态分为“大头羌”“条羌”。
川芎【来源】伞形科川芎的干燥根茎。
【性状】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散有黄棕色小油点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防风【来源】伞形科防风的根。
【产地】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称“关防风”。
【性状】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环纹,习称“蚯蚓头”断面有裂隙,称“菊花心”。
柴胡【来源】伞形科柴胡或狭叶柴胡干燥根。
分别称“北柴胡”及“南柴胡”。
品种颜色质地气味北柴胡黑褐色硬微香北沙参、南沙参【来源】北沙参:伞形科珊瑚菜的根。
南沙参:桔梗科轮叶沙参、杏叶沙参的根。
【性状】南沙参体轻,质松泡。
龙胆【产地】东北。
【性别】味甚苦。
白前【性状】质脆,断面中空,习称“鹅管白前”。
紫草【产地】新疆,内蒙古。
丹参【性状】外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导管束呈放射状排列。
黄芩【来源】唇形科黄芩的干燥根。
【产地】河北玄参【产地】浙江,为“浙八味”之一【采收】发汗【性状】乌黑色。
气特异似焦糖。
地黄【来源】玄参科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胡黄连【来源】玄参科胡黄连的干燥根。
【性状】木部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成环,味极苦。
巴戟天【来源】茜草科巴戟天的干燥根。
【性状】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
断面皮部易与木部剥离。
茜草【来源】茜草科茜草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结节状,皮部易剥落,露出黄红色木部,久嚼刺舌。
续断【产地】四川【采收】微火烘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
天花粉【来源】葫芦科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性状】富粉性。
桔梗【性状】皮部类白色,木部淡黄色。
味微甜后苦。
党参【产地】山西【性状】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狮子盘头);根头下有致密横环纹。
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
白术【性状】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嚼之略带黏性。
苍术【来源】菊科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性状】茅苍术断面有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朱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起霜)。
泽泻【产地】福建、四川。
【性状】断面有多数细孔。
香附【来源】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采收】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
半夏【来源】天南星科半夏干燥块茎。
1-1.5cm。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
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石菖蒲【来源】天南星科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川贝母【来源】百合科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产地】主产于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
【性状】1.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顶部闭合。
2.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
3.炉贝:具棕色斑点。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
浙贝母【来源】百合科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产地】浙江,为“浙八味”之一。
【采收】分为大贝和珠贝。
黄精【来源】百合科,按形状分为“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
【性状】嚼之有黏性。
土茯苓【来源】百合科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性状】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
重楼【来源】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干燥根茎。
麦冬【来源】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
【产地】浙江“杭麦冬”;四川“川麦冬”。
【性状】纺锤形,中柱细小。
知母【来源】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茎。
【性状】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山药【来源】薯蓣科薯蓣的干燥根茎。
【产地】河南,为“四大怀药”之一。
【性状】粉性,微酸,嚼之发黏。
姜黄、莪术、郁金蓬莪术根茎莪术块根郁金广西莪术根茎莪术块根郁金温郁金根茎温莪术块根温郁金天麻【来源】兰科天麻干燥块茎。
【产地】四川、云南、贵州。
【性状】顶端有红棕色鹦嘴状芽苞(鹦哥嘴);底端有圆脐形疤痕。
表面有点状突起(潜伏芽)排列成多轮横环纹。
【A型题】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叶柄残基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的药材是A.绵马贯众B.南沙参C.胡黄连D.北沙参E.川牛膝『正确答案』A附图中,延胡索是『正确答案』A【B型题】附图中,横切面特征习称A.车轮纹B.罗盘纹C.菊花心D.星点E.云锦状花纹『正确答案』B附图中,横切面特征习称A.车轮纹B.罗盘纹C.菊花心D.星点E.云锦状花纹『正确答案』EA.赤芍B.山豆根C.白芷D.板蓝根E.细辛切面白色或灰白色,具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的饮片是『正确答案』C切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气微香,味微苦、酸涩饮片是『正确答案』A切面黄白色或白色,质脆;气辛香,味辛辣、麻舌的饮片是『正确答案』EA.星点B.云锦状花纹C.朱砂点D.车轮纹E.菊花心甘草药材横切面显『正确答案』E防己药材横切面显『正确答案』D何首乌药材横切面显『正确答案』B大黄药材横切面显『正确答案』A【X型题】具有“菊花心”的药材有A.黄芪B.甘草C.葛根D.三七E.防风『正确答案』ABE来源于百合科的药材有A.浙贝母B.土茯苓C.玉竹D.麦冬E.山药『正确答案』ABCD二、茎木类中药木通【来源】木通科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干燥藤茎。
【性状】射线呈放射状排列。
槲寄生【来源】桑寄生科槲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
【性状】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节膨大,断面有放射状纹理,髓部常偏向一边。
大血藤【来源】木通科大血藤藤茎。
【性状】断面皮部呈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黄白色木部。
鸡血藤【来源】豆科密花豆藤茎。
【性状】横切面皮部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多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髓偏向一侧。
沉香【来源】瑞香科白木香含树脂的木材。
【采收】割含树脂沉香,剔除不含树脂部分。
【性状】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燃烧时发浓烟,有油渗出。
通草【来源】五加科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性状】中部中空或有半透明圆形的薄膜。
钩藤【来源】茜草科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无柄果钩藤带钩茎枝。
【性状】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
石斛【来源】兰科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茎。
铁皮石斛【来源】兰科铁皮石斛的干燥茎。
【采收】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或切成段。
前者称“铁皮枫斗”;后者称“铁皮石斛”。
【A型题】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嵌入木部的饮片是A.木通B.川木通C.通草D.大血藤E.鸡血藤『正确答案』D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偏心性半圆形环的药材是A.鸡血藤B.大血腾C.降香D.苏木E.川木通『正确答案』A【B型题】A.木通B.通草C.大血藤D.鸡血藤E.钩藤属于茜草科的是『正确答案』E属于五加科的是『正确答案』B属于豆科的是『正确答案』D三、皮类中药桑白皮【性状】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
牡丹皮【性状】内表面常见发亮的结晶。
气芳香。
厚朴【来源】木兰科植物厚朴及凹叶厚朴干皮、枝皮和根皮。
【采收】“发汗”【性状】内表面划之显油痕。
断面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
气香,味辛辣、微苦。
肉桂【来源】樟科肉桂的树皮。
【采收】桂通(官桂)、企边桂、板桂、桂碎。
【性状】内表面划之显油性,断面不平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杜仲【采收】“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
【性状】断面有细密的银白色富弹性的胶丝相连。
黄柏【来源】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树皮。
【性状】裂片状分层。
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白鲜皮【性状】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有闪烁的小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