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专题三病句辨析复习教案
中考病句辨析复习教案

中考病句辨析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病句辨析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病句的概念和分类;2. 学习常见病句的辨析方法;3. 提高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语法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病句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病句的辨析方法;3. 运用正确的语法表达。
教学难点:1. 病句的辨析方法;2. 学生对于语法规则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中考语文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针对病句辨析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中考作文片段,其中包含若干病句。
2. 向学生提问:“你在这段作文中发现了哪些病句?你能指出它们的错误之处吗?”3. 引导学生讨论并给出回答。
Step 2:讲解病句的概念和分类(10分钟)1. 解释病句的概念:“病句是指在语法、逻辑或修辞上存在错误的句子。
”2. 分类介绍常见的病句类型,如主谓不一致、主谓宾不一致、成分缺失、成分多余等。
Step 3:学习病句辨析方法(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病句类型进行讨论,并总结出辨析该类型病句的方法。
2. 小组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
Step 4:练习病句辨析(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包含不同类型的病句。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相互检查答案。
3. 教师对答案并进行讲解。
Step 5:运用正确的语法表达(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正确的语法表达方式。
2. 提供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要求学生改正并重新表达。
Step 6:总结和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继续加强的地方。
2. 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天找出一条病句,并写出改正后的句子。
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语文角、朗读比赛等活动,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2.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答案的准确性;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
中考专题复习病句复习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病句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方法。
2. 培养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结合中考真题,让学生熟悉病句题的出题规律,提高答题技巧。
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2. 辨识病句的方法:划分句子结构成分、逻辑分析法、语感审读法等。
3. 修改病句的原则:保持原意、尽量少改、改后通顺。
4. 中考真题分析:病句题的出题规律、答题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病句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病句的关注。
2. 讲解:详细介绍病句的类型及辨识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划分句子结构成分、运用逻辑分析法和语感审读法。
3. 练习:让学生修改给出的病句,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
四、课后作业1. 收集常见的病句类型及辨识方法,进行归类整理。
2. 练习修改病句,尽量做到保持原意、尽量少改、改后通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修改能力。
3. 中考真题测试:进行中考真题模拟测试,检验学生对病句题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句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病句的特点和修改方法。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辨识和修改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病句的类型及辨识方法,修改病句的能力。
2. 难点:复杂句式的病句识别和修改,中考真题的答题技巧。
八、教学资源1. 病句案例库:收集各类病句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练习。
2. 中考真题库:整理近年来的中考真题,用于模拟测试和答题技巧分析。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病句的概念和常见类型,引导学生关注病句。
2. 第二课时:讲解病句的辨识方法,进行案例分析练习。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病句辨析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病句辨析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教学重点】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修改病句的方法,提高修改病句的能力。
【教学难点】常见病句类型的辨析及修改。
【课时】1课时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1、出示复习提示,教师简介。
复习提示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
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因而,无论是纵观近几年中考,还是通览各地区中考试卷,修改病句已成为必考考点。
对我们考生来说,一方面要能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2、复习目标(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二、学习新课1、真题在线(多媒体展示)(13年株洲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A.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湘绣作品数量很有限。
(缺主语)B.为了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一定要做好考核员工的工作成绩。
(缺宾语)C.教学工作之余,他还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重复累赘) D.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开发出来够人类使用一千年。
(14年株洲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搭配不当)B.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需要稳定。
(语序不当)C.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缺主语)D.面对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15年株洲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株洲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适宜种果树、水稻,此外,还适宜栽种柑橘。
(不合逻辑)B.八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年底开会,研究2015年度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
(表意不明)C.详细复述要尽量完整地保留原作的观点、内容,并且不改变原作中材料的顺序。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辨析及修改》教案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辨析及修改》教案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语法的考查一般为病句的辨识与修改。
常见的语病有:成分残缺; 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 用词不当 ;前后矛盾; 并列不当;重复多余;结构混乱。
学情分析: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
中考对修改病句的要求是,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语病;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能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能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
教学目标: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教学重点: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修改病句的方法,提高修改病句的能力。
教学难点:常见病句类型的辨析及修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归纳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韩复榘(jǔ)演讲》笑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平时说话出现病句的后果,进一步引出本课的学习课题----《病句的辨析及修改》。
二、学习新课(一)出示考试说明:考试基本要求:1、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语病;2、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3、能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4、能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
考试形式:1、辨析病句(选择题型); 2、修改病句(动笔修改)。
(出示目标和考试的要求、形式,可以让学生整体上明确考什么,怎么考?做到心中有数。
)(二)归纳病句类型:归纳中考常见病句类型(多媒体展示)(让同学们对病句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都有哪些造成病句的因素,才能更好的做到对症下药。
然后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病因,更直观、更直接、更有针对性,找出修改的最佳方法。
)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3、语序不当;4、用词不当;5、前后矛盾;6、并列不当;7、重复多余;8、结构混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中考复习专题三——辨析并修改病句》研讨课教案_19

中考复习专题三——辨析并修改病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能准确辨析、查找句子的病因。
能力目标:能正确辨析、修改常见类型病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改变学生一遇“病句”就害怕的心理,让学生端正思想,树立信心,克服难点。
重难点:能准确辨析、查找句子的病因,正确修改病句教材分析:病句是中考必考点之一,一般分两种类型:客观选择题与主观修改题。
病句修改本与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密切相关,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降低了对现代汉语语法的教学要求,由原来的“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变成“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同时,做出了不作为考试、考查内容的具体说明。
因此,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略甚至放弃了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教学。
学生对语法知识知之甚少,这就给实际的教学中带来了困难,如学生作文等作业中病句很多,对病句无从下手等。
其实,新课程标准所说的“不考”是不直接考查,但不代表语法知识就不再重要,如病句辨析、修改,语言表达,作文等题目中还是间接考查到语法知识。
学情分析:根据平时的发现和对学生进行词类、句子成分等基础知识的调查,发现学生语法知识很欠缺,从而导致他们在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中有较大的困难,况且他们的习作也常出现病句。
课时:共2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影像视频、图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2、掌握辨析和修改病句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准确辨析、查找句子的病因,正确修改病句。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首先我们走进轻松一刻,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后有什么感受?视频播放:一个黄昏的早晨,有一位年轻的老人,拿着一把闪亮的刀,砍死了一个活泼的死人。
不料被一个瞎子看到,就叫瘸子去探个究竟。
瘸子以每秒10米的速度,前去把这事告诉聋子。
聋子去告诉哑巴警官,警官又公布于全市人民,所有的犯人都一齐响应,武装起来同罪犯斗争。
顾名思义,“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即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句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考复习专题三——辨析并修改病句。
专题复习三 病句辨析+++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首页 返总回目首页录
样题 1 (2023·达州)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近日,大熊猫和花“火出圈”,先后多次登上热搜,“去成都看花花”已
成为时下潮流。
B.为表彰先进,引导和激励广大妇女,相关部门授予黄园等10人“四川 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C.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为重 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进。
病因 病因说明
病句示例
病句分析
(续表)
他之所以未能及时完成 把“之所以……是因为”和
工作报表的原因,是没 “……的原因,是……”两种
句式杂糅
结
有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这 句式用在同一个句子中,应
构
项工作。
去掉一种句式。
混
“学校……”只说了一半,中
学校自从调整了作息时
乱
途又换成了以“许多学生”
中途易辙 间后,许多学生由于不
只能接带有选择
关联词
不例外,都必须遵守
序不当、层次颠倒或强
性的连词“还是”
社会主义法制。
加关联词等语病。
或“或”组成的
短语。
专题三 病句辨析
首页 返总回目首页录
敏感点
反射思维
病句示例
(续表) 病句分析
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使用不 当,可能会出现 搭配不当或语序 不当等语病。
引进新技术 后,某产品 的质量和数 量都有了很 大提高。
样题1 样题2 样题3 样题4 样题5
专题三 病句辨析
首页 返总回目首页录
样题 5 (2023·成都)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经过激烈的比赛,中国队夺得了202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所有项目的
中考病句辨析与修改教案

【 - 初中作文】【篇一】中考病句辨析与修改教案中考复习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学设计中考复习病句辨析与修改导学案复习目标:1、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毛病;2、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3、能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4、能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5、能针对病句,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修改;6、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复习方法设计: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辨析病句的方法,然后作知识迁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题能力。
2、精选典型题例,让学生通过示例便能总结出某种推断方法。
3、将本次专题复习设计为以“病句诊疗”为专题的复习课,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练习中领悟,在交流中提高,在讲评中明确。
教师主要起引导及“点睛”的作用。
复习过程:一、教师指导。
(5分钟)1、导入。
师:相信近期电视上正在热播韩剧《大长今》,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
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医生,通过实例来学习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不过有所不同的是,我们今天要诊治的不是真正的病人,而是我们在学习文化课程时所遇到或自己所写出的病句。
我敢保证,只要大家认真学习,从今往后,都不会再被“病句”困扰。
2、何为“病句”?(提问)顾名思义,“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
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
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
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
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3、如何辨析病句。
(参照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教给学生新颖实用易记的诊断方法。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
中考专题复习病句复习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病句复习教案第一章:病句的定义与分类1.1 病句的定义1.2 病句的分类1.2.1 成分残缺1.2.2 成分赘余1.2.3 搭配不当1.2.4 语序不当1.2.5 结构混乱1.2.6 表意不明1.2.7 不合逻辑第二章:成分残缺2.1 主语残缺2.2 谓语残缺2.3 宾语残缺2.4 定语残缺2.5 状语残缺2.6 练习与分析第三章:成分赘余3.1 重复多余3.2 滥用介词3.3 滥用助词3.4 练习与分析第四章:搭配不当4.1 动宾搭配不当4.2 形容词与名词搭配不当4.3 练习与分析第五章:语序不当5.1 词语顺序不当5.2 句子成分顺序不当5.3 练习与分析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病句的定义与分类,掌握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等常见病句类型的判断与修改方法。
通过练习与分析,提高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为中考病句题型做好充分准备。
第六章:结构混乱6.1 句式杂糅6.2 暗换主语6.3 练习与分析第七章:表意不明7.1 指代不明7.2 歧义7.3 练习与分析第八章:不合逻辑8.1 自相矛盾8.2 否定不当8.3 逻辑顺序不当8.4 练习与分析第九章:常见病句类型总结9.1 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的总结9.2 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总结9.3 练习与分析第十章:中考病句题型解析与策略10.1 选择题型解析10.2 修改题型解析10.3 填空题型解析10.4 主观题型解析10.5 练习与分析这五个章节主要针对病句的不同类型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各种病句的特点和修改方法。
通过练习与分析,培养学生对病句的敏感度,提高修改病句的技巧。
结合中考题型解析与策略,帮助学生熟悉中考病句题型的出题规律,为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第十一章:典型病句案例分析11.1 历年中考真题解析11.2 典型病句案例剖析11.3 练习与分析第十二章:修改病句的方法与技巧12.1 逐字审读法12.2 语感检查法12.3 主干枝叶梳理法12.4 逻辑分析法12.5 练习与分析第十三章:病句辨析与修改练习题13.1 选择题练习13.2 修改题练习13.3 填空题练习13.4 主观题练习13.5 练习与分析第十四章:中考病句复习策略14.1 复习计划的制定14.2 复习资料的选择14.3 做题方法的指导14.4 错题本的建立与利用14.5 练习与分析第十五章:中考病句复习冲刺15.1 病句复习的冲刺阶段安排15.2 模拟真题训练15.3 考场应试技巧15.4 心理调节与时间管理15.5 练习与分析这五个章节旨在通过典型病句案例分析、修改病句的方法与技巧、病句辨析与修改练习题、中考病句复习策略以及中考病句复习冲刺,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病句,提高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病句辨析
【考点透视】:
《江西省2015年语文学科说明》中“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第三点“辨析病句”。
病句类型包括: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述不明、不合逻辑。
学生因此要培养辨识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辨析病句的基本要求是: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语病,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能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能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言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2016•江西]系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答案】D
【解析】A:不合逻辑,“缩小”不能喝倍数连用;B选项解析应该是句式杂糅,“原因是”和“结果”搭配不当;C选项应该是状语位置不当,应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5•江西]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C.《水浒》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答案】A
【解析】B项中“突然”与“渐渐”前后矛盾,删掉其一即可。
C项中缺少宾语的中心语。
添加“……的全过程”知心法:“谓语后带长串宾,一般残缺宾中心”D项中“溺爱”一词本身就已经有”过于”的意思,与前面的“过于”构成重复的语病。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2015·贵州黔南)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识能力。
A项语序不当。
应为“指出并纠正了”;B项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可在“达标”添加“是否”二字;C项缺乏主语,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2015·江苏扬州市)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答案】B
思路点拨:A句中“歌声”与“浮现”搭配不当,可删去“的歌声”;C句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句歧义,可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
(2015·武汉市)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B.长江文明馆的筹建填补了全国范围内没有以大河流域为主题博物馆的空白。
C.城管委鼓励在地铁站周边设置非机动车收费停车位,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D.“湖北省环保政府奖”近日揭晓,获奖者中首次出现两位农民,并代表获奖者发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识。
D“并代表获奖者发言”主语不明确。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布置作业:同步导练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应有意识对所接触过的病句加以分类理解,并且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