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校史
重庆大学校庆90周年专场演出之大型原创校史舞台剧《初心1929》演出公告

重庆大学校庆90周年专场演出之大型原创校史舞台剧《初心1929》演出公告一、演出信息时间:2019年10月9日(星期三)19:30地点:B区科学会堂二、剧目介绍恰逢重庆大学建校90周年之际,为贯彻落实重庆大学“文化育人”的精神,展现学校立德树人的光荣传统和不忘初心的当代使命,学校校长办公室、档案馆、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校友团队倾情打造了大型原创校史舞台剧《初心﹒1929》,该剧立足档案文献史料,深度挖掘学校历史,以师生演校友、学生演学长的方式,全面回溯建校初心、全景展现兴校发展,全剧整体采用融合话剧、诗剧、歌舞等多种表演元素的大型史诗创作思路,在表现历史厚重感的同时,将跨越20年的历史紧密衔接贯通,有效提升了观赏性。
大型原创校史舞台剧《初心﹒1929》已作为2019级新生入学教育的节目,于2019年9月20日至22日晚19:00-20:40在学校虎溪校区大剧场先后进行了3场演出,受到广泛好评,被赞誉为“舞台上的校史课”。
三、主题思想该剧旨在通过以师生演校友、学生演学长的方式践行“三全育人”思想,并以生动鲜活的舞台剧方式讲好重大故事,让广大师生了解学校历史、传承重大文化、弘扬重大精神,激励新时代的重大师生像先辈一样做有情怀、有使命、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坚守“复兴民族,誓作前锋”的重大初心,以“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托举时代使命。
四、剧情梗概该剧分为筹校、建校、兴校三篇章共9幕,讲述了从建校“五老四学士”之一的李奎安于1925年在《渝声季刊》上发表关于创建重庆大学之倡议的文章到1945年抗战胜利的20年间,重庆大学从创立到飞速发展的创校历史。
五、时长、篇章及分幕时长约100分钟第一篇章:筹校决心(第一幕:重庆城五老筹大学、第二幕:四学士洒泪别张澜、第三幕:聚众志先贤立决心)第二篇章:建校雄心(第一幕:见刘湘舌战众名流、第二幕:筹备会合议定建校、第三幕:观沙磁教授拟宣言)第三篇章:兴校丹心(第一幕:烽烟起学子悼恩师、第二幕:毕业生担当赴国难、第三幕:周恩来重大做演讲)六、导演:胡焕阳胡焕阳,文学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知名青年戏剧编剧,重庆原色喜剧团创始人,曾获重庆市第二届大学生戏剧节优秀编剧、优秀表演奖,重庆市第二届青年戏剧演出季优秀制作人,优秀编剧。
重庆大学校史(文档4篇)

重庆大学校史(文档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重庆大学校史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重庆大学校史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校址最初设在重庆市菜园坝,1933年迁至重庆市沙坪坝嘉陵江畔,1935年为四川省立大学,1942年成为国立大学;截止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文、理、工、商、法、医等六大学院的国内外知名综合性大学。
学校地处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大直辖市之一、国家中西部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直辖市,校园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区——沙坪坝区。
学校享有“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的美誉。
在1934年3月13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到沙坪坝视察重庆大学后赞叹学校“颇有蒸蒸日上之势”。
抗战时,蒋介石甚至准备把重庆大学办成中国的“剑桥”。
重庆大学早在民国时期就是中国最杰出的国立大学之一,当时学校全称为“国立重庆大学”。
位居民国十大国立大学之列。
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
李四光、马寅初、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潘序伦、郑衍芬、段调元、俞建章、朱森、毛鹤年、丁道衡、丁洪范、朱祖晦、柱国璋、张圣奘、傅丽夫、潘大逵、王铁崖、刘觉民、罗蜇潭、叶谦吉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
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重庆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理工,经管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艺术、法学、经济、管理、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
1952年前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重庆大学的文、理、商、法、医五个学院及工学院中的土建系、化工系等被调整到其他高校,经并入其他高校的部分工科专业后,成为一所以机械、电气、动力、采矿、冶金等学科专业为主体的多科性工业大学。
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截止1966年,全校共有6个系,15个本科专业。
重庆市高校简介

重庆市高校简介(文史类本科)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是国家副部级建制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大学。
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西南大学西南大学始建于1906年,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由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原西南师范大学、国家农业部直属重点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合并组建而成。
教育部直属,国家教育部、国家农业部和重庆市共建高校。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原名西南政法学院,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的法律院(系)正式挂牌成立。
是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法学类专门院校。
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建高校。
重庆邮电大学始建于1950年,原名“重庆邮电学院”,2006 年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为国家布点设立邮电类重点高校,是一所集军事、民用相结合、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的专业型高校。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和重庆市共建高校。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创办于1951年,是一所交通行业特色鲜明,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覆盖工、管、理、经、文、法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国家交通运输部与重庆市共建高校。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创建于1956年,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2008年教育部、重庆市《部市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为重点建设大学。
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重庆市属高校。
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原四川外语学院,始建于1950年,在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指导下创立,前身为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俄文系。
中国近代的大学

中国近代的大学1、何谓大学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是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授权颁发学位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机关。
它选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进行教育和培训,并以考试、考核的方式检验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现在的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
综合性大学还应包括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关系与对外交流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远程网络学院等。
今天通常意义上的大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
在英文中,大学(综合性高等学府)一词为“University”,是由“universe”(宇宙)这个词的前身派生而来的,它首次被记录下来是在大约1300年前。
在中世纪的西方,拉丁文在政府、宗教和教育等领域得到使用,universitas这个词被用来指由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新联合体,这即是今天的大学的最初形式。
在更早的时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的Academos建立“Academy”,教授哲学、数学、体育等,这被一些人认为是欧洲大学的先驱。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是从教会所办的师徒结合的行会性质学校发展起来的。
在11世纪,“大学”一词和“行会”一词同样被用来形容行业公会。
但是到了13世纪,“大学”一词就被用来专指一种学生团体了。
中世纪的大学主要有3种形式:教会大学,学生和教师在一个校长领导下形成一种密切配合的团体,像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公立大学,由学生选举出来的校长总揽校务,如博洛尼亚大学、帕多瓦大学等。
国立大学,由帝王征得教皇认可而建立的,如西西里的腓特烈二世成立的那不勒斯大学、卡斯蒂拉的斐迪南三世成立的萨拉曼卡大学。
后来大学发展到中国,也是走了类似样一条路:从教会大学(还有部分非教会经营的私立大学)到公立大学到国立大学。
那么,哪所大学是全世界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历来便有争议。
1088年在意大利波罗尼亚(Bologna)建立的博洛尼亚大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
重庆大学历任校长

重庆大学历任校长第一任校长: 刘湘1929年10月-1935年8月刘湘(1890—1938)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
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
一级陆军上将。
生于1890年7月1日。
老家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
1925年冬,巴县议事会议长李奎安就提出议案,倡议筹办重庆大学。
只因川局动荡,经费无着,导致创建之议一搁就是数年。
1929年夏,一批在成都大学任教的川东籍教授回到重庆,联合工商界著名人士朱叔痴、汪云松、温少鹤、李奎安等,成立“重庆大学促进会”,并向驻节重庆的国民革命军21军军长、四川善后督办刘湘建议筹办重庆大学,得到刘湘赞同。
8月4日,刘湘召集有关人士开会,正式成立重庆大学筹备会,发表《重庆大学大学筹备会成立宣言》和《重庆大学筹备会宣言》,阐明创建重庆大学的动机、原因和目的。
随后,筹委会就重庆大学开办的日期、经费、校址、招生及聘请教授等问题,进行了多次商讨。
9月,召开重庆大学第一次校务会议,讨论成立招生考试委员会,并决定了考试时间及准备开学的各项具体事宜,决定立即在菜园坝临时校址招收预科生文、理两班先行开课。
1929年10月12日,重庆的第一所大学——重庆大学在菜园坝杨家花园正式开学,标志着重庆大学的正式成立。
10月23日,重庆大学筹委会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推选刘湘为重庆大学首任校长。
1935年5月,省政府明定重庆大学为四川省立大学。
关于文字斋(现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的修建经费,在那时是一个影响民生的问题,当时的中国可谓战火连连,民不聊生。
餐桌上能吃上猪肉可算得上相当奢侈的了。
刘湘就在猪身上打起了主意,他下令从今以后养猪户每杀一头猪必须上缴一个银元的猪头税,即所谓“割头税”。
就是这笔来自猪的“割头税”使得文字斋得以修建。
第二任校长: 胡庶华1935年8月-1938年7月胡庶华(1886—1968)湖南省攸县人,1886年生于攸县城关镇一个教师世家。
17岁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同时又考入湖南私立明德学校。
【正式版】重庆大学介绍PPT文档

重庆大学
校歌
高晋坤
启兹天府,积健为雄。 考四海而为俊,障百川而之东。 第十三任校长:吴中福(1997. 它概述了人才成长的前提是吃苦耐劳,成长的关键在于崇尚生活简朴,成才的途径唯有勤于学业,做人的根本则是热爱祖国。 第三任校长:叶元龙(1938. 校训: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经管、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 复兴民族兮,誓作前锋。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 它概述了人才成长的前提是吃苦耐劳,成长的关键在于崇尚生活简朴,成才的途径唯有勤于学业,做人的根本则是热爱祖国。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第九任校长:江泽佳(1982.12—1986.12) 第十任校长:顾乐观(1986.12—1992.8) 第十一任校长:吴云鹏(1992.8—1996.8) 第十二任校长:刘 飞(1996.8—1997.7) 第十三任校长:吴中福(1997.7—2003.1) 第十四任校长:李晓红(2003.2—2010.12) 第十五任校长:林建华(2010.12—2013.6) 第十六任校长:周绪红(2013.6—今)
返回首页
重庆大学
概况
高晋坤
重庆大学
办学宗旨
高晋坤
重庆大学
校训校风学风
高晋坤
第七任校长:曾德林(1978. 第十五任校长:林建华(2010. 考四海而为俊,障百川而之东。 第十三任校长:吴中福(1997. 启兹天府,积健为雄。 考四海而为俊,障百川而之东。 学风:求知、求精、求实、求新 第三任校长:叶元龙(1938. 第十三任校长:吴中福(1997. 第八任校长:何文钦 (1980. 启兹天府,积健为雄。 校训: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 第十六任校长:周绪红(2013. 马寅初、李四光、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重庆大学-冉光健和马璐璐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成立于1929年。
1937年抗战爆发,大批学者汇集重庆,重庆广纳全国名校著名学者,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
重庆大学呈现出大师云集、人才荟萃的空前盛况。
学校聘请的专任教授54人、兼任教授58人,当时学生仅仅1016人。
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著名数学家何鲁、著名无线电专家冯简、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等,分别领衔商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和地质系,学科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重庆大学因之获得飞速发展。
194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重庆大学改名为国立重庆大学,重庆大学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的直属院校之一。
重庆大学校门重庆大学校门位于沙坪坝区沙坪坝街道松林坡社区重庆大学A区。
重庆大学校门建于1930年,为该校最早建筑,是重庆大学建校的历史见证。
校门为“四立柱式”折衷主义风格建筑,由四个石结构石柱组成。
正中两个门柱西侧雕有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校名。
大门两侧为八字形石壁,其上凿刻有重大校训:“爱国家,亲学业,尚俭朴,耐劳苦”。
重庆大学工学院重庆大学工学院,位于沙坪坝区沙北街重庆大学A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时期,著名无线电专家冯简便在工学院大楼中办公。
重庆轰炸中,工学院大楼曾中弹,由于结构坚实,仅炸毁一角。
该建筑坐南朝北,面阔42.7米,进深2米,建筑面积2456.56平方米。
1930年—1935年创建,曾为重庆隆贸洋行。
由西方建筑师莫利生设计,仿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墙体全用条石砌筑。
重庆大学工学院为一座西方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整栋建筑古朴大方,比例适中,为重庆同时期建筑中所少见,为研究重庆近代建筑的发展演变,及西方建筑风格对本地建筑的影响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重庆大学工学院为重大早起建筑之一,为研究重大校史,及重庆高等教育的发展亦提供了见证。
重庆大学理学院重庆大学理学院,位于沙坪坝区沙北街重庆大学A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时期,理学院见证了沙磁文化区诸多重要事件。
1938年2月6日,重庆沙坪文化区自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理学院二楼的教员休息室举行,会上宣告了“沙磁文化区”的成立。
重庆大学招生宣传ppt

finally
谢谢少年们,白白~~~
欢迎各位报考重 庆大学
雄厚的师资力量
• 重庆大学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教授、专家。现有教职工5812人,其中专 任教师3010人,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含外聘),国 家及重庆市教学名师8人,教授501人,副教授945人,博士生导师 29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学科组成员7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 专家15人,长江学者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海 外青年合作基金获得者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3人,中国青 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四个一批人才”1人,入选教育部“新 (跨)世纪优秀人才”和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计划”等部市重 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3人。拥有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高等学校学 科创新引智计划2个(简称“111计划”),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完善的学科体系
• 重庆大学坚持“突出工科,加强理科,发展管理、经济、法学和人文 学科,拓展医学和农学学科”的思路,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发展模式, 着力打造学科的高峰、异峰,推动学科建设的长足发展。经过近十年 的加速建设,学科建设跃上新的台阶,已形成覆盖哲学、经济学、法 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等十个学科门 类、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发展协调的较为完备的学科体 系。 学校拥有“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8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 设学科1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6个;设有博 士后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 授权点60个,另自主增设二级学科博士点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2 个,以及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 硕士(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学(MPAcc)、风景 园林、高校教师、建筑学和法律等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重庆大学校史重庆大学创建于1929年,校址最初设在重庆市菜园坝,1933年迁至重庆市沙坪坝嘉陵江畔至今。
学校1935年成为省立大学,1942年改为国立大学。
截止1949年,重庆大学已成为一所拥有理、工、文、商、法、医等六个学院,二十一个系科的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周恩来总理及夫人邓颖超女士曾于1938年、1946年两度到重庆大学为学生运动作演讲,给重庆大学和重庆市的学生运动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建校初期至1949年期间,在校任教的著名学者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最早把现代数学引入我国的学者之一的何鲁教授、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教授、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教授、中国化工学会创始人著名化学工程专家张洪源教授、我国第一位赴北极考察学者、著名电讯工程专家冯简教授、著名数学家柯召教授、著名作家艾芜先生等。
; Z: G( ^ C( P7 k! t 在校就读后来成为知名学者的有:被誉为“中国恐龙研究之父”的周明镇等十余名两院院士、著名诗人杨明照先生、著名经济学家钱荣堃先生等。
然而,就在重庆大学高速发展的时候,政治却让重大成为牺牲品,沉积了近三十年的精髓在1952年及其后的几次的院系调整中所剩无几8 y( G* S' s$ r, S4 V9 h8 W3 a( \, Y(此部分参考《重庆大学校史下册1949-1994》,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以及2009年的《漫步重大》创刊号):0 p7 J& k+ m# X8 g" c" E( ?$ n1952年重大医学院调入当时的华西大学,即后来的华西医科大学,后来又被并入四川大学;! B" _: _5 L. N* S6 a2 ?8 I1952年重大文学院并入四川大学,部分老师调入当时的西南师范学院 5 T9 v* {. h& M! {, x U; E1952年重大铁道工程专业调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7 g# F0 p" H& y1952年重大商学院调入当时的西南财经学院和四川财经学院,即现在的西南财经大学;) H- ~# F8 P+ W# X. X9 W1 g$ e% f6 g- p1952年重大法学院组成当时的西南政法学院,即现在的西南政法大学;1952年重大体育系科调入西南师范学院,即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7月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1952年重大农业系科调入西南农学院,即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7月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1952年重大化学化工系调入四川化学工业学院即成都科技大学,后来又被并入四川大学;( K: D6 t" u. p1952年重大的土木建筑组成后来的重庆建筑大学,重庆交通学院后又从建筑大学中分离,2000年重庆建筑大学重回重大;; r! Y4 Q8 W6 f% w6 p1 x% A9 @1953年重大理学院并入四川大学;1955年重大无线电系电报电话专业与天津大学两个专业组成北京邮电学院,即北京邮电大学;1956年在重大地质系的基础上成立四川地质学院,就是今天的成都理工大学;1952年调入重大有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和川南工业学院机械科和电机科,石油专科学校钻探和机械科,西南工业部工业学校机械科' B4 r6 p6 `& l3 z# {. y1952年调整中,文,商,法,医学院全部调入他校,工科专业有进有出,理学院暂时保留未动8 G6 r1 V7 k* ~$ N. M0 n8 P1952年9月20日,以何鲁教授为主任委员的重庆大学院系调整委员会开始着手搬迁事宜。
从9月28日起,到11月19日,一个半月的时候,调整搬迁工作基本结束。
但是对重庆大学的调整远没有结束。
1 d7 Z& q- X6 I1953年理学院全部调入四川大学,1955无线电系全部调出,1956地质系全部调出,1952大调整中,工学院是唯一保持了较强实力的学院,因为此时整个重大只剩下一个学院--工学院。
工学院自身也受到重创,无线电系和地质系全部迁出,土木建筑系也全部迁出,1958年重大曾增设了国防科技专业的6个新系,1962年时这6个新系又被调整组合,重大仅保留了无线电专业。
第一次调整后工学院所存在的6个专业为:机械制造系,动力系,电讯系,采矿系,冶金系,地质系。
第二次调整后所设置专业为:机械制造系,动力系,电机系,采矿系,冶金系。
至此,风雨飘摇中颠簸着艰险成长的重大只有5个专业。
三十多年的心血,已经无以言对。
到此,当时的重庆大学完全成为一所多科性工科大学2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校址最初设在重庆市菜园坝,1933年迁至重庆市沙坪坝嘉陵江畔,1935年为四川省立大学,1942年成为国立大学;截止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文、理、工、商、法、医等六大学院的国内外知名综合性大学。
学校地处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大直辖市之一、国家中西部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直辖市,校园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区——沙坪坝区。
学校享有“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的美誉。
在1934年3月13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到沙坪坝视察重庆大学后赞叹学校“颇有蒸蒸日上之势”。
抗战时,蒋介石甚至准备把重庆大学办成中国的“剑桥”。
重庆大学早在民国时期就是中国最杰出的国立大学之一,当时学校全称为“国立重庆大学”。
位居民国十大国立大学之列。
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
李四光、马寅初、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潘序伦、郑衍芬、段调元、俞建章、朱森、毛鹤年、丁道衡、丁洪范、朱祖晦、柱国璋、张圣奘、傅丽夫、潘大逵、王铁崖、刘觉民、罗蜇潭、叶谦吉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
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重庆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理工,经管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艺术、法学、经济、管理、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
1952年前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重庆大学的文、理、商、法、医五个学院及工学院中的土建系、化工系等被调整到其他高校,经并入其他高校的部分工科专业后,成为一所以机械、电气、动力、采矿、冶金等学科专业为主体的多科性工业大学。
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截止1966年,全校共有6个系,15个本科专业。
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使得一直以经管、机电、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经管等学科优势而著称的重庆大学,在建筑、土木、法学、环境等学科方面也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奠定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坚实基础。
2011年牵头建立了重庆大学联盟,并同北京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极大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势头。
6月份,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建立,积聚了大批知名学者。
壮大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大学进行了全面的恢复调整与改革建设,新增了经管文法艺术体育类专业,发展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4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6年通过教育部“211工程”部门预审,同年被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和“九五”建设规划,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2000年5月31日,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分别属于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重庆大学、建设部的全国重点大学——重庆建筑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
原重庆建筑大学的前身重庆土木建筑学院是1952年由重庆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川北大学、川南工业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交通专科学校共六所院校的9个土木、建筑系(科)合并而成。
1953年并入云南大学、贵州大学的土木系,1954年更名为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建筑工程学院,也是当时中央建筑工程部唯一一所直属高等院校,195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截止1966年,全院共有4个系,15个专业。
1978年被原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经过恢复调整和改革,学校由一个单科性学院发展成为土建类学科专业齐全,以土木建筑、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主要专业为特色的、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理法学等学科的建设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其建筑学、建筑工程(土木工程)、供热通风与空调、城市规划和工程管理等主干专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质量评估,标志着学校土建类学科整体水平居于国内前列,部分学科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重庆大学历史沿革原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建筑设计、建筑装饰技术、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安装、经营管理等方面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
其前身为1974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一技术学校,1983年集体转业改为重庆建筑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三校合并后,为了建设好新重大,2001年,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重点共建重庆大学的协议》,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政府在2001-2003年期间给新重大投入5.4亿人民币的建设资金;2008年,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重点共建重庆大学的协议》。
明确提出,重点推动重庆大学若干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学科水平,尽快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此新重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学校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全面的实质性融合,提高了办学效益,实现了优势互补,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强了办学实力。
2001年经部市共建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04年被确定为中央直管高校。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先后经教育部批准新建了网络教育学院、软件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美视电影学院,2002年恢复成立法学院,2008年恢复成立农学及生命科学研究院,并于2007年将人文艺术学院调整为艺术学院和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加强了人文科学的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