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1.1 目的和背景在现代社会中,空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空调系统原理、设计与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2 文档范围本文档详细介绍了该门课程所涵盖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并提供了相关附件作为参考资料。

2. 教学目标学习完这门课后,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理解基础热力循环原理;- 掌握常见制冷剂种类及其特性;- 能够进行简单的负荷计算并选择合适容量大小;- 具备安装、运行和检修各种类型空调设备所需工具与方法。

3. 主要章节概述这个模块将包括以下主题:a) 压缩机选型;b) 内外机组件布置;c) 制冷剂管道连接方式.4.压缩机选型描述如何根据需要来选择最佳压缩机, 包括但不限于: 安装位置, 功能需求, 能效比等。

5.内外机组件布置详细介绍了空调系统中的各个组件,包括室内机、室外机以及管道连接方式。

同时提供实际案例和示意图进行说明与演示。

6. 制冷剂管道连接方式解释不同类型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方法,并讨论其优缺点。

还将涵盖常见问题解答和故障排除技巧。

7. 课程评估学生将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完成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评估: - 平时作业;- 实验报告;- 设计项目提交8.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参考书籍、网站以及其他资源信息,方便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关空调设计领域知识。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法律名词注释:- 知识产权: 法律保护创造性工作所带来经济利益或者精神满足而取得成果(如专利、商标)。

- 版权: 对于原创艺术品或文字内容享有复制权并授予他人使用权限但要在合理范围之内行使这些权力。

(例如著作权)。

空调课程设计指导书

空调课程设计指导书

空调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空调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空调系统中各主要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2. 学生能了解空调的能效标识,理解不同能效等级对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掌握空调安装、使用和维护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家庭或场所需求的空调产品。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空调的基本设定和调节方法,实现舒适和节能的目的。

3. 学生能够运用故障排除方法,解决空调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合理使用空调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空调技术发展的关注和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用性为主,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拓展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对课程进行持续评估和优化。

二、教学内容1. 空调原理与结构- 空调的基本工作原理- 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等主要部件的作用- 空调系统的分类及特点2. 空调能效与选择- 能效标识的认识- 不同能效等级的空调产品对比- 空调容量与房间面积匹配原则3. 空调安装与使用- 空调安装位置选择与注意事项- 空调操作面板功能介绍- 空调基本设定与调节方法4. 空调维护与故障排除- 空调清洗与保养方法-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5. 节能环保与空调- 合理使用空调的节能措施- 环保制冷剂的选择与应用- 空调节能对环境的影响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空调原理与结构第二课时:空调能效与选择第三课时:空调安装与使用第四课时:空调维护与故障排除第五课时:节能环保与空调本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紧密,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空调相关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注重节能环保意识的培养。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暖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太原市某办公楼供暖系统设计指导老师:张伟捷设计者:李学文设计日期:2014年7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述……………………………………………………………第二章原始资料……………………………………………………………2.1 室外气象参数………………………………………………………2.2 室内气象参数………………………………………………………2.3 围护结构热工参数……………………………………………………第三章负荷计算……………………………………………………………3.1 空调房间设计条件………………………………………………3.2 冷负荷计算………………………………………………………3.3 热负荷计算………………………………………………………3.4 负荷计算内容3.5 负荷汇总3.6 负荷逐时波动图第四章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4.1 空调系统的比较…………………………………………………4.2 空调系统的确定……………………………………………………第五章送风量和新风量的确定……………………………………………5.1 送风量确定…………………………………………………………5.2 新风量确定…………………………………………………………第六章气流组织的设计与运算…………………………………………6.1 室内气流组织………………………………………………………6.2 送风口形式…………………………………………………………6.3 回风口形式…………………………………………………………6.4 气流组织的设计与运算……………………………………………第七章风管、水管水力计算………………………………………………7.1 风管的水力计算……………………………………………………7.1.1 空调系统的风管布置………………………………………7.1.2 风管水力计算………………………………………………7.2 水管的水力计算……………………………………………………7.2.1 供、回水管的水力计算……………………………………7.2.2 凝水管设计…………………………………………………第八章系统选型8.1 冷热源选择…………………………………………………………8.2.1 冷源选择……………………………………………………8.2.2 热源选择……………………………………………………8.2 风机盘管的选择……………………………………………………8.3 新风机组选择………………………………………………………8.4 空调机组选择………………………………………………………8.5 冷水机组选择………………………………………………………8.6 水泵的选择…………………………………………………………8.6.1 冷冻水泵的选择………………………………………………8.6.2 冷却水泵的选择………………………………………………8.6.3 水泵配管布置…………………………………………………8.7 冷却塔的选择……………………………………………………第九章全年运行工况分析9.1 空调系统的全年运行9.2空调系统的调控策略9.2.1 集散型系统能量管理和控制程序9.2.2 风机盘管自动控制系统9.2.3 新风机组自动控制系统9.2.4 空调机组自动控制系统参考文献……………………………………………………………………………附表…………………………………………………………………………………附表一:各房间负荷明细表附表二:各层负荷统计表附表三:风量计算表附表四:气流组织计算表附表五:一楼风管水力计算表附表六:一楼风管水力分析表附表七:九层风机盘管选型表附表八:九层水管水力计算表附表九:新风系统水力计算与环路分析表第一章工程概况本设计任务系以杭州市某税务办公楼为对象的空调系统设计,该办公楼总建筑面积14600平方米,空调面积10435平方米。

暖通空调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详解

暖通空调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详解

暖通空调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系别:建筑工程系班级:建环101姓名:王云学号:201006094111指导教师:王丹目录第一章设计题目和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设计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空调负荷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空调的夏季负荷计算 (6)二、空调区冬季的负荷计算 (10)第四章制冷机房的设计 (12)一、制冷机组的选择 (12)二、制冷机房水力计算及管径确定 (12)1、冷却水水力计算 (12)2、冷冻水水力计算 (15)3、分水器集水器的选择 (18)4、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的选择 (18)5、软化水箱及补水泵的选择 (19)6、冷却塔的选择 (21)7、膨胀水箱的选择 (22)8、除污器和水过滤器 (23)9、软水器 (23)10、放气阀 (24)11、阀门 (24)第五章空调区的水力计算 (25)一、喷口的设计 (25)二、各层的风系统管径确定及水力计算: (27)三、板式换热器 (36)第六章防排烟的设计 (41)一、防排烟一般规定 (41)二、自然排烟 (43)三、机械防烟 (44)四、机械排烟 (45)五、排烟量计算 (48)六、排烟风机选型 (49)参考文献: (50)结论: (34)第一章设计题目和设计要求一、设计题目上海市商业建筑空调系统及排烟设计二、设计要求1)全班进行分组练习,3-4人一组,分组情况由班长统计出来;2)每一组所选区域地名自定,每组地点不能重复,请班长统计,如有一样,请大家修改后一并连分组情况交给我一份;3)冷、热源及系统选择严格按照当地情况确定;4)建筑门、窗尺寸、层高及围护结构参数大家按照实际情况自定;5)图纸统一采用A2纸打印,设计说明按设计步骤打印出来,采用报告纸,并附封皮。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2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2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21. 引言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空调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要求和评分标准。

2.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空调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理论学习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或教师讲授,掌握以下知识点:•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空调系统的组成和构造;•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步骤;•空调系统的调试和运行。

3.2 实践操作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案例,在实验室或实际场地进行实践操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设计要求和条件;2.进行初步设计,并进行设计计算;3.进行详细设计,并进行各项参数计算;4.绘制工程图纸和施工图纸;5.进行系统的调试和运行。

3.3 报告撰写学生需要根据实践操作的结果,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设计要求和条件的描述;•系统的初步设计和计算结果;•系统的详细设计和各项参数计算结果;•工程图纸和施工图纸的绘制;•系统的调试和运行结果分析。

4. 课程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如下:1.学生需自主组队进行课程设计,每队人数不超过4人;2.学生需按照指定的案例进行设计,不得修改案例要求和条件;3.学生需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实践操作和报告撰写;4.学生还需提交设计报告和图纸,并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

5. 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报告撰写情况,以及现场展示和答辩表现,按照以下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40分;•工程图纸和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规范性:30分;•实践操作的完成情况和结果分析:20分;•现场展示和答辩的能力和表现:10分。

评分结果经教师评审后确定,将根据分数高低进行排名。

空调课设说明书

空调课设说明书

摘要本设计是广西南宁市某机械厂技术管理楼的空调设计,拟为其设计一套既合理实用,又能兼顾节能要求的空调系统,在为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环境的同时尽量节约能源。

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空调末端处理设备的选型;风系统的设计与计算等。

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功能需要和有关规范要求,确定本建筑办公室、会议室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调节系统,计量室和仪表室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

关键词:管理楼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一次回风系统目录1 设计题目及设计参数 (1)1.1设计题目 (1)1.2概述 (1)2 空调负荷计算 (2)2.1冷负荷计算 (2)2.2外墙与屋顶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3)2.3内维护结构冷负荷 (3)2.4玻璃窗的传热冷负荷计算 (4)2.5设备、照明和人体的冷负荷 (5)2.6地面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6)3.房间符合计算总表 (6)3.1 房间负荷计算总表 (6)3.2 湿负荷计算 (20)3.3夏季送风量和送风状态的确定 (22)4.设备选型 (26)4.1恒温恒湿机的选择 (26)4.2办公室风机盘管的选择 (27)4.3 办公室新风机组的选择 (29)4.5会议室新风机组的选择 (30)4.6管道的阻力计算、风口的选型布置 (31)4.6风道的布置和制作要求 (32)4.7风道的选择原则 (33)4.8恒温恒湿系统风管的布置和阻力计算 (33)4.9独立新风系统风管的布置和阻力计算 (36)4.10 会议室新风风管管径计算 (38)4.11 设备清单 (39)5设计心得体会 (39)6参考文献 (40)1 设计资料1.1设计题目:南宁市某机械厂技术管理楼空调工程设计1.2概述1.2.1工程概况本建筑物为广西南宁市某机械厂技术管理楼。

1.室外设计气象参数(1)北纬22°49′,东经108°21′(2)大气压力:夏季室外大气压力996.0 hPa,冬季室外大气压力1011.4hPa。

空调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空调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工业通风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建环一班姓名:刁志强学号:311207000507指导教师:刘靖设计时间:2015年7月5号目录第一章原始资料........................................... 第二章工程概述与设计依据................................1.1 工程概述 ...................................................1.2 设计依据 ...................................................1.2.1 围护结构热工指标......................................1.2.2 室外设计参数..........................................1.2.3 室内设计参数..........................................1.2.4 体力活动性质.......................................... 第三章负荷计算 ........................................2.1 夏季冷负荷的计算 ...........................................2.1.1 夏季冷负荷的组成......................................2.1.2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2.2 湿负荷的计算 ...............................................2.2.1 湿负荷的组成..........................................2.2.2 湿负荷的计算方法......................................2.3 冬季热负荷的计算 ...........................................2.3.1 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Q'..................................1Q'......................................2.3.2 冷风渗透耗热量22.3.3 外门冷风侵入耗热量Q'..................................32.3.4 热负荷计算举例及汇总.................................. 第四章空调方案的确定 ..................................3.1 空调系统的确定 .............................................3.1.1 全空气系统方案的确定..................................3.1.2 风机盘管加新风方式的确定..............................3.2 空气处理过程设计 ...........................................3.2.1 全空气系统设计计算....................................3.2.2 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设计............................ 第五章风系统的设计 ....................................4.1 风管材料和形状的确定 .......................................4.2 送、回风管的布置 ...........................................4.3 气流组织设计 ...............................................4.3.1 全空气系统............................................4.3.2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4.4 风管设计 ...................................................4.4.1 风道水力计算步骤......................................4.4.2 全空气系统的风道水力计算..............................4.4.3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新风管道水力计算.................. 4.4.4 新风机组的选型 .................................... 参考文献 ................................................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湖北省宜昌市九州大厦整体包括裙房与两座住宅塔楼。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目的二、课程设置1.基础知识:介绍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组成部分和分类,以及与其他工程专业的关联。

2.系统设计:研究不同类型的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负荷计算、气候条件分析、系统选型和管道布置等。

3.设备选型:学习暖通空调系统中常用的设备,包括空调机组、风机盘管、冷却塔等,了解其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选型依据。

4.施工与安装:介绍暖通空调系统的施工流程和方法,包括管道安装、设备安装、电气连接和系统检测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运行与维护:教授暖通空调系统的调试和运行方法,包括系统启停、参数调整、故障诊断和维护保养,培养学生的故障排除和维修技能。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授课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示范分析解释,帮助学生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理论基础。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训和实地考察等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引入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实际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1.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测试学生对暖通空调系统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的掌握程度。

2.实践考核:通过实验、实训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包括系统设计、施工、调试和维护等方面。

3.课程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报告,包括负荷计算、系统选型和管道布置等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整个设计过程。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1.教材:《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与实施》《暖通与空调工程设计手册》2.参考书目:《暖通空调系统》《暖通空调工程手册》六、教学条件和保障1.教学设备:需要配备适用于实验、实训和实地考察的暖通空调系统设备和实验设备。

2.教学场地:需要有适宜的教室和实验室,以及相关的图书馆和电子资源,方便学生学习和研究。

七、评估与反馈1.学生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操作能力和设计报告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调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课程设计说明摘要本设计为南京市某住宅楼通风及空气调节工程设计,该高层建筑是一幢集住宅、商场的综合大楼。

本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住宅的采暖设计,商场的空调设计和排风设计。

本次设计中,对于商场大空间的房间采用了全空气系统。

全空气系统中,采用方形散流器平送方式。

对于较小空间的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

关键字:暖通空调;全空气系统;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

目录1112222443、通风空调设计5555911163. 8 设备选型1718总结19致谢附表A:商场一层空调负荷计算表附表B:商场二层空调负荷计算表附表C:商场三层空调负荷计算表附表D:商场一层风管水力计算表附表E:商场二层风管水力计算表附表F:商场三层风管水力计算表附表G:商场三层水管水力计算表1绪言1.1建筑概况本设计选择的对象是南京市某商住楼,东经118.8°,北纬32°,据热气象分区为夏热冬冷地区。

本工程是集商业、住宅和停车场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建筑。

建筑正立面为南向,该建筑物地上26层,地下1层。

总建筑面积为27669.29㎡,建筑高度84m。

其中,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其中1到3层为商场,4到26层为住宅,本次设计空调部分为一层到三层商场空调系统设计,空调设计要求能够实现夏季供冷和冬季供热,以满足人体的舒适要求和节能要求。

1.2 设计任务根据确定的室内外气象条件,土建资料,人体舒适要求及热源情况设计该建筑物商场部分的空调系统和排风设计。

1.3 设计目的本次设计为大三课程设计,要求根据专业有关规范和标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分析解决专业工程设计问题,培养整体设计的观念,能够利用语言,文字和图形表达设计意图和技术问题。

2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2.1 建筑专业提出的平面图和剖面图2.2 设计任务书2.3 设计基本参数(1)根据建筑物所在的地区是南京,按《空调设计手册》等有关规定确定。

南京地区的采暖和空调室外参数为:表2.1(2)室内设计参数为:室内要求温度夏季保持26℃,冬季按各房间使用情况综合确定。

2.4 国家主要规范和行业标准①《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②《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③《住宅设计规范》 GB096-19990-20003;④《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2005;⑤《住宅建筑规范》 GB50189-2005;⑥《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⑦《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2.5 土建资料(1)外墙:3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热桥外贴70mm厚聚苯板);(2)屋面构造:自上而下(1)40mm水泥砂浆卧铺地砖;(2)10mm防水层;(3)20mm水泥砂浆找平层;(4)70mm白灰炉渣找坡层;(5)100mm现浇钢筋砼板;(6)20mm白灰砂浆面层;(6)35mm 保温层(挤塑聚苯板)(3)窗户:铅合金中空玻璃窗2.6 设计指导思想课程设计是大学三年学习的一次全面总结,要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贯彻科学、节能、绿色系统的总则,并联系实际来解决工程设计问题。

通过毕业设计,明确设计程序,设计内容及各设计阶段的目的要求。

并满足国家及行业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空调技术及设备,创建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品质及环境。

空调设计3.1 体形系数及窗墙比:由本建筑基本参数可得本建筑物体形系数为0.184,小于0.3,符合节能标准。

窗墙比:东西向: 0南向: 0.211北向: 0.5743.2 传热系数的选择:(单位:W/(M2·K))传热系数:表3.13.3 冷负荷组成(1)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2)通过外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3)人体散热量(4)照明散热量(5)设备、器具、管道以及其他室内热源的散热量(6)食品或物料的散热量(7)渗透空气带入室内的热量(8)伴随各种散湿过程产生的潜热量3.4 负荷计算4.4.1冷负荷①.外墙与屋顶:Qc(τ)= KA(t’c(τ)-tR)t’c(τ)=(tc(τ)+ △td)kakp上式中 Qc(t)——外墙或屋面的逐时冷负荷K——外墙或屋面的传热系数A——外墙或屋面的面积tR——室内计算温度tc(τ)——外墙或屋面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td——地点修正值t’c(τ)ka——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kp——吸收系数修正值②.内围护结构冷负荷:当邻室为通风良好的非空调房间时,通过内墙和楼板的温差传热而产生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Qc(τ)= KA(t’c(τ)-t R)一般来说,非空调邻室温度波动较室外平缓的多,通过内墙、楼板、门窗、等内围护结构向空调房间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述稳定传热负荷来估计:Qc(τ)=KiAi(t o.m+△t a-t R)式中 Qc(τ)——稳定热负荷,Wto.m——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t R——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度△ta——邻室温升③.外玻璃窗逐时传热形成的冷负荷:Qc(τ)=CwKwAw(tc(τ) +△td -t R) 式中: Cw——传热系数修正值△td——地点修正值Aw——窗口面积Kw——外玻璃窗传热系数tc(τ)——外玻璃窗的冷负荷温度的逐时值④.透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Qc(τ)= CaAwCsCiDjmaxCLQ式中 Ca——窗户的有效面积系数,Djmax ——地点修正系数,按规范取值Cs ——窗玻璃的遮阳系数,Ci ——窗内遮挡设施的遮阳系数, CLQ ——窗玻璃冷负荷系数⑤.照明:Qc(τ)=1000n1n2NCLQ 式中 N----照明灯具所需功率 n1——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 n2——灯罩隔热系数CLQ ——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⑥.人体:显热形成的冷负荷:Qc(τ)=qsn φCLQ 式中 qs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 CLQ ——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 n ——室内全部人数φ——群集系数潜热形成的冷负荷:Qc=qln φQc ——人体潜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ql ——不同室温呵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潜热散热量 n ——室内全部人数 φ——群集系数.湿负荷人体:mw=0.278n φg ×0.000001式中 mw ——人体散湿量kg/sg ——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 g/h n 、φ——同上式 .建筑供暖设计热负荷基本公式 传热系数的确定:①.Qj=KjAj(t R -t o.w )α式中 Kj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Aj ——围护结构的计算面积;t——冬季室内空气的计算温度;R——冬季室外空气的计算温度;to.wα——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②.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1)朝向修正率基于太阳辐射得热量对房间供暖得有力作用和各朝向房间温度平衡要求而提出的对各部分基本耗热量的附加(或附减)百分率。

表3.22)风力附加率风力附加耗热量是考虑室外风速超出常规而对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修正。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大多在2~3m/s左右,一般建筑不考虑风力附加,本设计中也不加以考虑。

3)外门附加率为加热开启外门时侵入的冷空气,对于短时间开启无热风幕的外门,可以用考虑外门附加率。

阳台门不应考虑外门附加率。

4)高度附加率是在考虑房间高度过大时,由于存在竖向温度梯度而使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附加的耗热量。

房间高度大于4m时,每高出1m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因大于15%。

总热负荷为所有围护结构的热负荷总量与设备照明散热量逐时最小值的差值。

新风负荷计算Q=Mo(ho-hR)Q——夏季新风冷负荷;Mo——新风量;(按每人20m3/h算,即mo=1.2×20/3600=0.00667kg/s.Mo=mon,n为室内人数)ho——室外空气的焓值;hR——室内空气的焓值;以商场三层为例,房间负荷计算见:附表A:商场一层空调负荷计算表附表B:商场二层空调负荷计算表附表C:商场三层空调负荷计算表3.5 系统方案确定传统的空调方案有单风道一次回风系统和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的空调方式。

下面就集中式系统和风机盘管+独立新风进行比较:表4.1风机盘管和诱导器的比较: 表4.2一般都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这种空调方式送风量大,可以充分进行换气,室内空气污染小,过度季节新风可以调节,由于空气处理设备集中在机房,管理维护方便;集中式空调可以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达到经济的效果:在一些写字楼和办公楼的空调房间普遍采用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的空调方式,风机盘管可独立调节室温,各空调房间的空气调节互不影响。

集中式空调系统分一次回风系统和二次回风系统,两者差别在于一次回风系统用再热器解决送风温差受限制的问题,而二次回风系统则采用在喷水室后与回风再次混合的方法代替再热器。

综上所述:本设计商场一层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二层和三层选用集中式全空气一次回风式系统。

3.6 商场各层空调设计4.6.1 空气处理分析及风量计算1.风量计算及焓湿图:(一)(1)商场一层:以商场一为例:最大冷负荷出现在13:00,其值为9245.37W,湿负荷为1.593g/s,热湿比为5803.75。

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

(2)新风量计算:新风量的确定包括三个方面,稀释人群本身和活动所产生的污染,补充排风量,保持正压新风量,为前两部分所得和与第三部分比较取最大值。

(3)在本室中,新风量计算按人员算:V’=nv,=35×20=700M3/h(4)空气处理过程用焓湿图:(5)新风冷负荷: 9.2kw送风量: 2006 M3/h 回风量:1306 M3/h(6)换气次数校核:n=V/v=2006/334.4=6>5次。

符合要求。

(二)(1)二层商场:最大冷负荷出现在13:00,其值为96343W,湿负荷为16.389g/s,热湿比为5878.5,其新风量按人员计算:V’=nv=360×20=7200M3/h.采用一次回风系统。

(2)焓湿图:(3)系统所需冷量: 商场冷负荷: 96.343kw新风冷负荷: 66.681kw 送风量: 22519m3/h, 回风量:15319m3/h.(4)换气次数校核:n=V/v=22519/3097.6=7.27次>5次,符合要求。

(三)(1)三层商场:最大冷负荷出13:00,在其值为100.44W,湿负荷为11.92g/s, 热湿比为7194,新风量计算:V=nv=M3/h.采用一次回风系统。

(2)焓湿图:(3)商场冷负荷: 100.44kw新风冷负荷: 66.681kw送风量: 25385kg/s 回风量:18185kg/s(4)换气次数校核:n=V/v=25385/3678.4=6.9>5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