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一、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古代汉语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关练习题。

1. 文言文基本语法(1)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主要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其中宾语通常位于谓语之后。

(2)典型短语:了解一些经常出现的典型短语可以帮助理解古代文献。

例如:“安之若素”表示对某人的赞许。

(3)词语使用:文言文使用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词义以及词性的转换。

练习题:文言文句子翻译:吾乃天之子,岂可彼之言。

2. 古代文学常识(1)唐诗宋词:了解唐宋时期的诗词作品,包括一些重要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2)元曲文学:对于清代以前的戏曲文学有所了解,包括元曲和杂剧等。

练习题:下面这首诗是哪位唐代诗人的作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目前中国通用的语言,是大学语文复习中的重点。

以下是一些现代汉语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关练习题。

1. 词语辨析(1)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辨析: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近义词和反义词,避免语义混淆。

(2)常用词语搭配:了解一些常用的词语搭配,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练习题: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替换为合适的词语。

他的演讲_____了听众的关注。

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通过特殊的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1)比喻:通过对两种事物的比较来达到修辞目的。

(2)拟人:将非人的事物拟人化,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

练习题:下面哪种修辞手法在这句话中使用了?雨后的小草抖动着身躯,欢快地向我们招手。

三、作文技巧作文是大学语文考试的常见题型,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作文写作技巧。

1. 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通过举例来支持观点,增强论述的可信度。

(2)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两种观点或事物的差异来论证自己的立场。

2. 语言表达(1)注意段落分隔:合理设置段落分隔有助于阐明论点和行文结构。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

语文期末复习题一、现代文㈠《语言的功能与陷阱》⑴作者:王蒙。

演讲特点:情趣互动,在情趣互动中达到最佳演讲效果。

⑵演讲稿特点:外松内紧,亦庄亦谐、思路开阔。

⑶语言的功能:现实有用功能、生发和促进功能、浪漫功能。

⑷语言的陷阱:①言不尽意、言过其实。

②脱离生活,变成反面东西。

③狗屎化效应。

④被语言文字主宰,扼杀创造性,扼杀活泼的生机。

㈡《一只特立独行的猪》⑴作者:王小波。

长篇小说集《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⑵艺术手法:思想性随笔。

①有思想深度,别具匠心②任意而读,无所顾忌。

本文写作风格:幽默而严肃、活泼而平时,犀利深刻而具温情与善意。

“冷幽默”⑶文章主旨:被他人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那意味着自由被扼杀,而人们往往对这样的生活安之若素,于此应有醒悟——敢于无视别人对你生活的设置。

㈢《天才梦》⑴作者:张爱玲。

是20世纪最优秀的女性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文学评论《红楼梦魇》。

⑵创作特点:准自传。

⑶本文主旨:①关于天才的梦想。

②希望成为现实中的天才,摆脱生活中的种种困惑。

⑷名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㈣现代诗《现象七十二变》⑴作者:罗大佑。

人称“黑色旋风”、“手术解剖刀”。

在大陆、港台及其它地区华人群体中拥有广泛影响。

罗大佑的歌曲中有两个基本情绪:一方面是优美古典化自然,另一方面是一个不断崛起的现代城市。

而且在表达自己生活感受的同时,包含了民族情绪、文化关怀、社会批判内容。

他的早期作品表现那时青年的惶恐、焦虑、伤感。

体现鲜明批判精神。

现代的流行歌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乐府诗。

⑵中国流行音乐发张的四个时期:①音乐的暗流时代:二十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情感启蒙),代表人物:邓丽君。

邓丽君和琼瑶的小说一起,构成了中国新时期情感启蒙最早流行文化版本。

②音乐的代言时代:80年代中叶到90年代(情感启蒙),代表人物:崔健和罗大佑(思想成熟)80年代的崔健和罗大佑,构成了中国早期流行音乐带有理性启蒙价值和意义的声音。

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随着高考的临近,大学语文的复习也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
们高效备考,我整理了一份最全的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包括常见的文
学常识、熟词生义、古文阅读、作文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具体
的资料整理:
一、文学常识
1. 文学流派:包括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
2.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三国演义》;
3. 中国古代诗词:包括唐诗、宋词等;
4. 中国古代文人:如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5. 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

二、熟词生义
1. 常见的熟词生义:比如“夺冠”可指一支球队在比赛中获得冠军,
也可指一个人从别人手中抢走冠军头衔;
2. 语文考试常见的熟词生义题型:如根据上下文推测词语的含义等。

三、古文阅读
1. 古文名篇:如《论语》、《庄子》、《韩非子》等;
2. 古文阅读技巧:如理解文言文句式、考察修辞手法等。

四、作文技巧
1. 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子、论点、论据和结论;
2. 作文的写作技巧:如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提升文章表达能力;
3. 作文的题材: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五、其他
1. 作文常见的错误:如逻辑不清晰、语法错误等;
2.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如找准关键词、善用排除法等。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有效利用这些资料,提升语文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语文期末总复习

语文期末总复习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一、背诵指定篇目。

二、认真阅读所学各篇后面的“简析”及“思考雨练习”。

三、教材有关专题的文史知识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称“诗经”。

——收录了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所产生的诗歌305篇。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这是按乐调分类的解释。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

常用叠章(重章叠句)的形式,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目的是为了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2、《楚辞》——“楚辞”的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谣,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的新诗体。

它在句式与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而富于变化,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以杂言为主,便于抒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与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合称“风骚”,共同构成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源头。

——《湘夫人》中“嫋ni ǎo 嫋ni ǎo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西汉刘向编的《楚辞》,是我国古代继《诗经》之后又一部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

3、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

——当时社会上出现的“士”阶层,是中国最早的知识阶层。

——“诸子百家”,其实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儒、道、墨、法、兵等十家。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对话体——专题论著”三个阶段。

代表著作分别是《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宋史》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强调了《论语》古为今用的巨大功效。

你是怎样理解孔子关于“仁”的观点的?4、历史散文——中国历史散文兼有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两种成分,它是中国小说产生的主要源头。

——司马迁的《史记》,原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为我国最早的通史,它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

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资料(AB卷分类整理)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资料(AB卷分类整理)

一、填空题1.《诗经》作品从内容上可分为_《风》、《雅》_、《颂》三类,从表现手法上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2.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建安文坛的领袖。

3。

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__ 《诗经·蒹葭》。

4. 诗歌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都是靠语言来塑造形象、抒发情感、表达主旨,达到感染、愉悦和教育读者的目的。

5。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诗史上的又一颗明珠。

6。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1。

词是随着燕乐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原名叫曲子词。

2。

以字数多少看,词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大类.3。

柳永原名三变,后改名为永。

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

4。

散曲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韵文体式,可分为两大类:小令和套数.5.散曲的小令又称为“叶儿”,又可以分为寻常小令、重头小令和带过曲三种。

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7.《蝶恋花(答李淑一)》全词紧扣答字,围绕着颂字来抒写伟人情怀。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论语》中的名言。

“上善若水”是老子说的名言。

2.秦代虽然四海一统,但散文成就不大,名篇只有《谏逐客书》。

3。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史记》。

4。

西汉早期,政论散文勃兴,内容多为政论和史论,代表作家有贾谊和晁错,他们都是文学史上优秀的政论文作家。

5. 建安七子之一陈琳以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讨伐曹操的檄文而名扬天下。

6.志怪小说占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很大比例,其中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

7.《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二、判断题(√)1.王世贞:七言绝句,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2.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具有伟大成就的诗人。

(√)5. 乡愁是中国诗歌自古以来的一个普遍主题。

(√)7.《短歌行》一诗,较好体现了诗人深沉雄壮的风格.(√)8。

《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文学常识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文学常识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文学常识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篇:《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文学常识期末复习资料文学常识1、《先秦诸子语录》。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各家的代表人物通常叫做“先秦诸子”。

儒家学派开创者孔子(名丘,前551—前479)圣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解释为仁者爱人,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逻辑起点。

将仁的原则施于政治,他主张为政以德。

孟子,(名轲,前372-前289)亚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并提出“民贵君轻”说。

荀子(名况,约前313-前238),“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道家老子(名聃),损有余而不不足。

墨家墨子,(名翟,约前468-前376),主张兼爱非攻。

2、《君子于役》。

选自《诗经·王风》,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大约西周初至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各地民歌。

3、《十五从军征》。

本篇原载《乐府诗集》中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又名《紫骝马歌》。

4、《移居》。

陶渊明。

据四部丛刊影印宋本《笺注陶渊明集》。

陶渊明原居柴桑县紫桑里。

晋安帝义熙四年六月所写。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

一说名潜字渊明。

世称靖节先生。

田园诗,风格平易自然,和谐优美,有《陶渊明集》传世。

5、《山水诗三首》。

王维(701-761)字摩诘,与孟浩然同为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为“王孟”。

有《王右丞集》。

6、《燕歌行》。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

高适,字达夫,擅长七言歌行,诗风悲壮。

有《高常侍集》。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有《李太白集》。

8、《兵车行》。

兵车行,这是一首新题乐府诗。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作品被誉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

有《杜工部集》。

9、《长恨歌》。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大学语文期末总复习

大学语文期末总复习

大学语文期末总复习(高红版)一、名词解释(15分)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表现了孔子的哲学、政治、美学、教育等思想。

全书为语录体,共有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其中不少名言警句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2.《孟子》《孟子》是战国中期重要的儒家著作,由孟子与其弟子和著而成,多载孟子的言行,全书共七篇,每篇分上、下两部分,共二百六十九章,其体式虽仍属语录体,但结构复杂,某些片段已具议论文特征,书中善用比喻及浅显事实说明道理,感情浓厚,气势充沛,语言简洁流利,富于感染力。

3.《荀子》《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著作,该书继承孔子创立的儒家伦理思想,吸收各家学说之长,提出以“性恶”为基础、以“礼法”为核心、以“化性”为手段的伦理学说。

《荀子》三十二篇,多为荀子自作,少数出于弟子门人之手,其中不少篇目堪称合乎规制的说理文,且能围绕中心、逐次展开、比喻论证、反复说理,形成简朴浑厚的文风。

4.《庄子》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著作,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作;“外篇”十五篇和“杂篇”十一篇,多为其后学所作。

5.《韩非子》(没有划)6.《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左传》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春秋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7.《湘行散记》《湘行散记》是现代作家沈从文在1934年初沿途写给妻子的信件后整理成的系列散文。

作品描述了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其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所负载的内容。

8.《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及精神风貌的各个层面。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一、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区别1. 古代文学的特点:注重规则,遵循定型结构,言之有物,抒发个人情感,并受限于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

2. 现代文学的特点:追求个性化表达,倾向于真实与自由,关注现实问题,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表达自我和个人情感的主体性。

3. 对比与联系:现代文学继承了古代文学的优点,丰富了表现手法,展现了时代的特点,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特点及相互转换1. 文言文特点:以古代汉语为基础,语言规范,注重修辞和韵味,表达方式邀约间接,具有一定的形式约束。

2. 白话文特点: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白话化,语言简明通俗,直接表达思想,没有形式上的限制。

3. 相互转换:将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时,需要去除或改写不适合现代语言表达的句型、词语和表达方式。

将白话文转化为文言文时,需要增加或改写一些句式和修辞手法,使其更符合古代文言的特点。

三、古代文学常见体裁及代表作品1. 诗:以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为主要形式,代表作品有《诗经》、《离骚》等。

2. 词:以唐宋词为代表,注重音乐性和意境的塑造,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

3. 曲:以元曲为代表,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代表作品有《西游记》、《红楼梦》等。

4. 文言小说:以四大名著为代表,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四、现代文学常见体裁及代表作品1. 小说:包括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科幻小说等,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

2. 戏剧:包括现代话剧、影视剧本等,代表作品有郭沫若的《人民的名义》、屈原的《屈原》等。

3. 散文:包括散文随笔、散文小品等,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杨绛的《我们仨》等。

五、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1. 比喻:通过直观的形象,将两种事物进行类比,突出某种特性或意义。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东西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形象或行为,增强表现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00题)(二)判断题1.对于上古时代,儒家与道家的认识是不同的,儒家的上古时代并非自然原始的时代,而是他们所称赞的尧舜时代。

这个时代虽然也“无为而治”,却不是自然无为,而是道德的自然远行,没有强迫的礼义制约。

(对)2.《礼记》是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思想文献的汇编,以对古代礼制的讨论与阐发为主要内容,其中还结集了如《中庸》、《大学》、《礼运》等蕴含深邃的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远,是了解儒家的礼学思想的重要参考依据。

(对)3.“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仲尼叹鲁的原因是鲁国作为诸侯国却举行蜡祭,有违礼制。

(错)4.大同社会人人都有一颗关爱他人、扶危济困、恪尽职守、不贪私利之心,这是因为这一社会天下为公、任人为贤、讲求诚信所造成的。

(对)5.儒家所论述的大同社会不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历史中也是存在的。

(错)二、《封建论》(选择题16题,判断题8题,共24题)(二)判断题1.历史上最早的著名史论是贾谊的《过秦论》,此后能与《过秦论》匹敌的名篇就是柳宗元的《封建论》了。

(对)2.宋人孔仲平评价韩愈和柳宗元“韩退之文章过于子厚,而议论不及;子厚作《封建论》,退之所无。

”(对)3.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

又因卒于柳州刺史任上,又有“柳柳州”之称。

(对)4.封建制是指分封建国制度,它是西周奴隶制社会建立的分封诸侯、共宗天子的制度,与秦汉实行的郡县制度是相对而言的。

(错)5.“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因循不革。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魏和晋都是实行封建制的。

(对)6.“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

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州而在兵,时有叛奖将而无叛州。

州邑之设,固不可革也。

”这段话说明唐朝衰微不是郡县制的原因而是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祸害。

(对7.周代分封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对)8.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的代表作是《永州八记》,这八篇文章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了自然美。

(对)三、《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选题题14题,判断题7题,共21题)((二)判断题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后世又称王临川,有《临川先生文集》。

(对)2.王安石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说仁宗一朝“宁屈已弃财于狄夷,而终不忍加兵。

”这一方面反映了仁宗的仁慈,但另一方面王安石也委婉地批判了仁宗对西夏和辽国的软弱与退让。

(对)3.从王安石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可以看出,王安石认为宋仁宗不是大有为之君,但也不是昏君或暴君,而是一位谨小慎微的守成之君。

宋朝的积贫积弱,在他当政时较为突出,但这并不是一朝一代一朝一夕所造成的。

(对)4.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就是富国强兵,对于西夏和辽国,他的策略是从虚与委蛇到有效抵抗再到战而胜之,这是他的三步曲。

(对)5.《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指出当时积弊已久的社会矛盾,期望神宗在政治上大有作为,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于逐条分析百年无事的原因,而在于揭示表面无事的背后隐藏着的矛盾与危机。

这实际上是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的总论纲和设计蓝图。

(对)6.“盖累圣相继,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忠恕诚悫,此其所以获天助也。

”王安石认为北宋初期百年无事的原因是几代君主仁政爱民,勤奋努力的结果。

(错)7.《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写得相当婉曲,句式整饬,虽然揭示很是深刻但却不疾不徐,一唱三叹,以至梁启超赞它“可永为世模范者也”。

(对)四、《1789年原则》(选题题12题,判断题9题,共21题)(二)判断题1.诗集《米色花》、《阳光碎片》的作者都是现代作家筱敏的作品。

(错)2.《1789年原则》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革命风云画卷,接着阐释1789年原则内涵,然后呕歌先驱者们的伟大精神并将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进行对比,最后揭示1789年原则的普世性价值。

材料组织富有层次,语言明确有力,使人读来壮怀激烈,酣畅淋漓。

(对)3.什么是革命?在筱敏看来,革命不仅具有摧毁和破坏的力量,更应具有“播种和种植的秉性”。

它必须深具人类精神进步的意义,必须在人类精神结构中引起根本性的变化;它还意味着个人权利对专制权力的挑战,它属于平民,与叛乱、政变不同,更与暴政相悖。

(对)4.1789年留给人类真正的东西是《人权宣言》。

她值得我们用人类迄今所有的文字书写在我们仰首可见的天空,无论这片天空是明媚还是阴黯。

(对)5.自由,平等,财产,安全,反抗压迫,信仰、思想和表达的权利,人民民主,三权分立——这些著名的1789年原则,为近代世界奠立新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新的普世价值铺设了基石,它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以致人们在言说现代社会的时候,只能把1789年作为起点。

(对)6.1789年8月26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的《人权宣言》后来被用作1791年宪法的前言。

(对)7.法国大革命的过程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8月26日通过《人权宣言》,斐扬派取得政权;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推翻斐扬派,逮捕路易十六,9月21日召开国民大会,22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吉伦特派取得政权;1793年5月27日至6月2日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取得政权; 1794年热月党人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政权,后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取得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帝国。

(对)8.“每一个人都是两个国家——本国和法国——的公民。

”说这话的是美国思想家潘恩。

(错)9.《1789年原则》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文化随笔,是对1789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阐发与赞美。

筱敏的散文比较接近于西方散文(essay)的原意,重视思想和意味。

(对)五、《滑铁卢的一分钟》(选择题8题,判断题9题,共17题)。

(二)判断题1.1814年3月31日拿破仑为反法联军击败,被囚于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上。

(错)2.“命运总是迎着强有力的人物和不可一世者走去。

多少年来,命运总是使自己屈从于这样的人物:恺撤、亚力山大、拿破仑,因为命运喜欢这些像自己那样不可捉摸的强权人物。

”这是茨威格在《滑铁卢的一分钟》的第一节的话,这段话的意思:命运总是掌握在强者的手中。

(错)3.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的是英军统帅威灵顿。

(对)4.在滑铁卢战役之前,拿破它面临着四支反法联军的包围,他们分别是威灵顿统率的英国军队,布吕歇尔统率的普鲁士军队,施瓦尔岑贝格统率的奥地利军队和作为后备的俄国军队。

(对)5.“格鲁希考虑的这一分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命运。

”这句话说明格鲁的迂腐对滑铁卢战役的失败要负主要责任。

(错)6.从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来看,茨威格所认为的“偶然决定历史”是对的。

(错)7.从《滑铁卢的一分钟》可以看出,格鲁希的性格是惟命是从、优柔寡断,但失败后勇于承担责任。

(对)8.《滑铁卢的一分钟》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几个部分按时间顺序步步推进地逼近着那个致命的历史时刻,全景式地展现了拿破仑战败滑铁卢的历史进程。

(对)9.茨威格的主要传记文学作品《三大师》(1920),是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的。

(对)第二单元(150题)(二)判断题1.《诗经》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对)2.《诗经》的体制,可分为风、雅、颂。

(对)3.《诗经》中的“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

(对)4.《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一篇是《七月》。

(对)5.《七月》全诗以时间为序,深刻而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

(错)二、《招魂》(选择题15题,判断题2题,共17题)(二)判断题1.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

它是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对)2.“楚辞”一名,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因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因此被称作“楚辞”。

成为这种特定诗体的通用名称。

(对)三、《忆菊》(选择题10题,判断题1题,共11题)(二)判断题1.周作人原名周櫆寿,字启明,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散文家、学者,著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知堂回想录》等。

(对)五、《乡土本色》(选择题5题,判断题6题,共11题)(二)判断题1.费孝通在《乡土本色》中,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概况为“乡土性”。

(对)2.费孝通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对)3.费孝通以调查资料为基础所撰写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对)4.《乡土本色》是费孝通的社会学名著《乡土中国》的第一篇,具有总领全书的意味。

(对)5.乡土本色是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

而“乡土性”最直观的就是体现在乡下人身上的泥土气。

在这里,中国基层社会土地与人的关系被作者准确地揭示出来。

(对)6.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最大的财富是土地,所以费孝通先生将自己解释中国社会文化品格的著作称为《乡土中国》。

(对)六、《萧萧》(选择题10题,判断题5题,共15题)((二)判断题1.沈从文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是《边城》。

(对)2.沈从文湖南凤凰人。

中国现代作家、古文物专家。

(对)3.《萧萧》里的“女学生”象征自由、妇权、新生事物。

(对)4.小说《萧萧》将“湘西世界”的乡情风俗、自然景致与人事命运浑然一体,描绘美丽得忧愁的牧歌情调,展示湘西底层人民的“自在状态”与素朴坚韧的生命本性。

(对)5.短篇小说《龙朱》不是沈从文的作品。

(错)七、《故乡的野菜》(选择题10题,判断题1题,共11题)(二)判断题1.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现代作家。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

(对)八、《历史上的北京城》(选择题6题,判断题6题,共12题)(二)判断题1.北京建筑在一个面积不大的平原上,就是今天所说的:北京小平原。

(对)2.七世纪,隋炀帝开运河,南起江西,北到蓟。

(错)3.琼华岛就是现在的北京城里北海公园的白塔山。

(对)4 .侯仁之在对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中,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为北京旧城的改造、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5.《历史上的北京城》在具体的叙述中,作为对北京城市建设的科学描述,作者既注重可见的城市景观存留,又能依据历史资料和存留景观作出自己的科学判断,体现了一个科学家严谨而又不失灵活的科学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