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的发展演变与规范化
现代汉语词汇(词汇变化、词汇规范、词义演变)

第四、对生造词的规范 ❖ 新词适应交际需要,表义明确,其构造符
合现代汉语构造规律,是现代汉语词汇中 的重要成员。 ❖ 如果已有的词,可以表达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可以完成或能够基本完成有关交际任 务,就不必另造新词,因为另造的所谓词, 貌似新生词,其实它的表义不明确,不符 合词汇内部结构规律,是生造词。
如:搞 弄 “搞”可以用于表示与工作有关的比
较正式的重要的事情, 如:“搞建设 ”、 “搞思想工作 ”、 “搞改革”等
“弄”经常用于日常生活小事, 表示 轻松、随便的色彩, 不能用于表示与工 作、事业有关的事情。
第二、外来词的规范 1.不要滥用外来词。能用汉语固
有的语素组成词并把意思表达准确、 清楚的,就不用外来词。如:用“连 衣裙”不用“布拉吉”,用“发动机” 不用“马达”等。
❖ 如:空调(空气调节器)空姐(空中小姐) 房改(住房改革)电教(电化教育) 影视(电影电视)节能(节约能源)
(二)旧词的退隐与复出 ❖ 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认识改变,交
际的需求,使得指称旧事物、旧观念的 词逐渐在语言生活中不见了。 ❖ 有的是因为词所指称的旧事物消失了。 如:丫环、童养媳、长工、牙婆等。 ❖ 有的是反映对职业的歧视的旧词被新词 代替。如:戏子(演员)、跑堂(服务 员)、厨子(厨师)。
2.词义的缩小---即缩小词所概括的
对象的范围,反映的事物的范围比以前缩
小了,或者原来的某些意义消失了。
虫 大虫 长虫
所有动物
昆虫 臭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各种气味
气味难闻 汤 扬汤止沸 赴汤蹈火
泛指热水
煮东西的汁液
3.词义的转移---表示甲类对象的 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如: “爱人”原指恋爱中的女性一方,后转 移指夫妻的任意一方。 安利 美国一所公司的名称。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规范化课件分析(PPT26张)

•
4.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 家,以 中国为 一人, 牺牲自 己,成 全众人 。被我 们中国 人奉为 文明始 祖的人 ,无论 盘古、 女娲, 还是伏 羲、神 农,或 黄帝、 尧、舜 ,他们 的共同 特点, 就是创 造文明 ,与民 兴利, 公而忘 私,品 德高尚 。
•
5.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 有种种 不足为 人道的 地方, 但是它 的文化 精神就 总体而 言是高 尚的, 是不会 过时的 ,只要 人类希 冀在和 平与平 等的世 界上生 活的话 。
•
2.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 主张人 是目的 还是手 段,把 自然看 作是与 自己同 属一个 整体还 是与己 无关的 对象, 却足可 影响人 类甚至 整个地 球的命 运。
•
3.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 德性, 倡导恃 德者昌 ,恃利 者亡, 这是我 们祖先 的信念 。我们 的先人 推崇的 那些开 天辟地 的圣贤 ,其共 同的特 点就是 舍己为 人,克 己让人 ,给人 类造福 。
学者 古指求学的人,今指在学术 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烈士 古指坚贞不屈的刚强之士, 今之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2)表形状的词适用范围缩小。 皎洁 古:光白貌,今:指月亮 明亮而洁白
(3)表动作行为的词主体缩小。 结婚 古指结为婚姻之好,结亲。 《汉书张骞传》:“其后,乌孙竟 与汉结婚。”也指男女结婚。今指 男女经合法手续结为夫妻。
(2)表名物的词其适用对象从单 一的事物发展为一般的事物。 江,古专指长江,今指一切江河。 河,古专指黄河,今指一切河流。
(3)表形状的词适用对象扩大。 平衡 本指衡器两端所承受重量相 等而处于水平状态。后泛指两种 以上的事物所处位置相当或得以 均等。
(4)表动作行为变化的词,行为 变化的主体扩大。 瞎 先秦时指“一目闭合”,后指 “两目”。 缺 《说文》:缺,器破也。今扩 大到多种事物。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_图文

事故: 《词源》(1930)释为:“事情”
, 包括好事情和坏事情。 唐朝白居易《
对 酒劝令公开春游宴》诗:“自去年来多
事 故,从今日去少交集。”后指意外发生
的 不幸事情(损失或灾祸)。 属——种
(4)词义的转移 词的一个意义的指称外延和内涵均
服 装、滑稽可笑的举动和插科打诨著称。 ②比喻在某事物中充当的可耻角色,经常 出丑的人。
半导体 bàndǎotǐ: ①导电性能介于金属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的物质。 ②可指称 “半导体收音机”
(2)义项的减少 喽罗 lóuluó 《词源》(1979) ①机智,伶俐
喽罗儿读书,何异摧枯朽。 ——卢仝《寄男抱孙诗》
, 他们的词义与以前有了变化。
1、请分析“光盘”、“奇葩”、“土豪”、“萌” 等词义的发展变化。
“词的一个意义的变化”和“一个词的意义 的变化”有一个共同的条件,那就是变化的 新义与旧义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2、“打酱油”——相当于“路过”的意思 。 你认为是属于词义的变化吗?若是那它属
(6)为表现特殊题材的地方色彩, 可以适当使用方言词。
操 小老子哩 踩得地皮响 除什么事也不顶 扣掐 阿拉 鼻头
2、外来词的规范 A 不要滥用外来词 B 统一外来词的汉字书写形式
啤酒——皮酒 C 吸收外来词,应尽量采用意译方式
话筒——麦克风 D 产生等义词,以基础方言为准
汽水——荷兰水 冰淇淋——雪糕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_图文.ppt
(一)新词的产生 1、原因 给新事物、新现象命名。
电脑 热水器 网吧 世贸 B. 对已知事物认识的加深。
质子 中子 原子 基因 染色体
词汇的演变和规范化

学习重点
词汇的发展变化 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 (二)旧词的消失和变化 (三)词义演变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的转移
(一)新词的产生
• 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很多新事 物、新观念,人们为了反映这些新 事物、新观念,以满足交际的需要, 于是就产生了新词。
•(1)不了解词义。“一位莘莘学子” •(2)错用成语。 “请大家先睹为快” •(3)生造词语。 “川语系” •(4)方言词汇、外来词汇的滥用。如: 国 产球鞋的名字“达堡斯达”
3、产生问题的原因
•(1)词汇系统本身在不断变化,不断会出 现新的语言现象。
•(2)没有明确的规范标准。
(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的途径
(三)词义的演变
• 1、词义的扩大 • 词义的扩大是指词义概括的范围扩大。 • 例如:“本末”,由指“树的下部和上
部,东西的底部和顶部”,扩大到“事 情从头到尾的经过”,如:详述本末。
词义的扩大-响
古义:
回声
后起意义:
声音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水经注·江水》
词义的扩大-色
• 例如:闻:原义指用耳朵听,现在指用鼻子嗅。
词义的转移-牺牲
古义: 为祭祀宰杀
的牲畜
今义:
为正义而 舍弃生命;放 弃或损害一
方的利益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左传·庄公十年》
感情色彩变化- 爪牙
古义:
得力助手
(褒义词)
后起意义:
比喻坏人 的帮凶
(贬义词)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国语·越语》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词汇的发展变化以及词汇的规范化1015201-13 夏艳琴一.词汇的发展变化现代汉语词汇是古代近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词汇在不断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的不断产生,旧词的不断消亡;同时,词的语义内容和词的语音形式也不断的发生变化。
(一)词汇发展变化的原因:1、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间的交往等。
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对词汇具有持久、均衡的影响和作用,使词汇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变化。
巨大的社会变革也对词汇产生直接的影响经济制度对词汇的影响也很大。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也会对词汇产生重要影响。
2、内部因素:语言内部要素间调整或要素内部间调整对词汇提出某种变化的要求,从而促使词汇的某一方面发生变化。
(二)词汇发展变化的结果1、新词的产生社会不断的发展,新事物不断地涌现,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命名,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于是产生了新词。
同时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人们对已知的事物加深了认识,发现了前人所未知的新特点,为了记录和指称这些新认识,也要创造新词,如“火箭卫星、电视机、计算机、软件、遥感、质子、中子、离子透明度”等。
此外,在现代汉语中,由于词的双音化的发展趋势的要求,有些单音节词或多音节短语在交际中取得了新的双音节形式,也为语言增加了新词。
如乘——乘坐、安——安装、衣服架子——衣架、人民警察——民警。
语言既有的构词材料和构词方式,是生产新词的语言基础,如:“电脑、电扇、电影、电笔、电疗”都是用旧有的构词材料(电、脑、扇、笔、疗),按偏正关系组织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各方面飞快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词成倍增加。
其中绝大多数是双音节词,占新词总量的70%左右,也有不少的三音节词。
如:电饭锅计算机两用衫休闲鞋方便面个体户游乐场透明度铁饭碗关系户破产法自驾车电子琴保龄球商品房微波炉新词大多是复合式的。
双音节词主要为偏正式、联合型和动宾型。
词汇发展及规范课程(PPT 59张)

3.要注意字音字形。 罄竹难书—磐竹难书 礼尚往来—礼上往来 滥竽充数—滥芋充数 一暴pù十寒 刚愎bì 自用 怙恶不悛quān 乳臭xiù未干 人心叵pǒ测 舐shì 犊之情
关于商业广告套用成语的问题—— “咳”不容缓 “骑”乐无穷 “鳖”来无恙 默默无“蚊” 一“网”情深 “琴”有独钟 随心所“浴” 终生无“汗” “烧”胜一筹 以“帽”取人 好“色”之涂 “快治”人口、 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二)外来词的规范 恰当地运用外来词,能起
到一些积极作用,或有助于准
确地表达事物,或有助于语言 表达的生动性。
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不滥用外来词。滥用外来词有 损语言的纯洁,能用汉语固有的语素 组成词并把意思表达得准确、清楚的, 就不用外来词。如用“连衣裙”不用 “布拉吉”,用“水泥”不用“士敏 土”,用“小提琴”不用“梵哑铃”, 用“联合收割机”不用“康拜因”, 等等。
“之乎者也”之类,在现代汉语 书面语中因为颇有修辞效果,使用频 率不低。例如: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 于人的可谓少矣 ! (陶铸《松树的风 格》)
恰当地运用古语词,可以使语言 简洁、凝炼、匀称。例如: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 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选用了几个文言词,每个分句四 个音节,节奏匀称和谐,内容丰富, 语言简洁、凝炼。
二、词汇的规范化
(一)方言词的规范 绝大多数方言词并未被吸收到 普通话里来,但为了表达的需要, 我们有时也要使用它们。
方言词如果不是非用不可,最好 还是不用,因为用了不好懂。例如: 梳、刷、镜、文件架,全港最平。 (《深圳特区报》1984.9.28) 这里的“平”,是广州方言词, 意即“便宜”。这是一则商业广告, 并没有使用方言“平”的表达需要, 消费者听了反而感到莫名其妙。
词汇的发展演变与词汇规范化

词汇的发展演变与词汇规化大字中字小字来源:| 2007-10-18 15:22:24| 背景:黄褐红绿蓝青灰白一、词汇发展演变的原因语言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的,这种动态运动既包括共时的使用中的变化,也包括历时的发展中的变化。
在语言的动态运动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迅捷、最频繁的。
语言的发展演变,既有自身的部规律和原因,也有语言外部的影响和制约。
词汇的发展演变也一样,既有社会基础、认识基础,又有客观基础。
(一)社会的发展促成词汇的发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词汇的发展更是如此,社会的任何变革、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会在词汇的变化中映射出来。
甚至可以说,一个时期的词汇往往可以成为反映这一时期社会生活面貌的“晴雨表”。
1.社会制度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是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变化。
每一种新制度的产生,都会伴随着各种新事物的产生,每一种旧制度的消亡,也伴随着一些旧事物的消失,这些变化就带来了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义的变化等等一系列的连锁反映。
例如“奴隶”、“奴隶主”、“皇帝”、“嫔妃”、“佃户”、“姨太太”、“资本家”、“工会”、“党委”、“特区”、“独联体”、“联合国”等,这些在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事物名称的兴衰存亡,是社会制度变革在词汇中的反映。
2. 生产力发展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从而产生了相应的新词。
例如“印刷”、“火药”、“汽船”、“钱庄”、“车间”、“火车”、“信用卡”、“电焊”、“按揭”、“VCD”、“克隆”、“因特网”等。
这些词都是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应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的,没有新事物的出现,也就没有这些词的出现。
3. 社会交流的推动所谓的“社会交流”,有两种情况,一是指操不同语言的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如操汉语的汉民族与操外语的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交流,产生了外来词;一种是使用同一种共同语的社会中不同方言群体之间的交流,导致了对各种方言词和行业语的吸收。
词汇的发展变化

(2)词义的缩小 就是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就是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例如: 例如: “批判”,原义含有评论优点、指出错误两个方面,现在只 批判” 原义含有评论优点、指出错误两个方面, 剩下“分析、批驳错误”这一个方面。 批判他的错误思想” 剩下“分析、批驳错误”这一个方面。如“批判他的错误思想”。 (3)词义的转移 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 的乙类对象。 的乙类对象。 如:“行李”,原义指两国往来的使者,现在转移指出门时 行李” 原义指两国往来的使者, 所带的提包、箱子等。 所带的提包、箱子等。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现代汉语词汇是古代、近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和发展。 现代汉语词汇是古代、近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和发展。随着社 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 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词在不断 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不断地产生,旧词逐渐地消亡;同时, 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不断地产生,旧词逐渐地消亡;同时, 词的语义内容和词的语音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词的语义内容和词的语音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d、词语的简称得到了空前发展。 词语的简称得到了空前发展。 如:空调(空气调节器) 空调(空气调节器) 电教(电化教育) 电教(电化教育) 彩电(彩色电视机) 彩电(彩色电视机)
2、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些标志旧事物、旧观念的词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些标志旧事物、旧观念的词语, 有的逐渐在语言中消失了,有的逐渐缩小使用范围。 有的逐渐在语言中消失了,有的逐渐缩小使用范围。 如:丫环、童养媳、变工队、堡垒户、堡垒村。 丫环、童养媳、变工队、堡垒户、堡垒村。 旧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刚开始产生时是新词, 旧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刚开始产生时是新词,随着社会的 发展,有的很快变成旧词。 发展,有的很快变成旧词。 比如, 大跃进” 比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些词语: 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些词语: “土高炉、文斗、武斗、红卫兵、黑五类、忠字舞”。 土高炉、文斗、武斗、红卫兵、黑五类、忠字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汇的发展演变与词汇规范化大字中字小字来源:| 2007-10-18 15:22:24| 背景:黄褐红绿蓝青灰白一、词汇发展演变的原因语言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的,这种动态运动既包括共时的使用中的变化,也包括历时的发展中的变化。
在语言的动态运动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迅捷、最频繁的。
语言的发展演变,既有自身的内部规律和原因,也有语言外部的影响和制约。
词汇的发展演变也一样,既有社会基础、认识基础,又有客观基础。
(一)社会的发展促成词汇的发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词汇的发展更是如此,社会的任何变革、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会在词汇的变化中映射出来。
甚至可以说,一个时期的词汇往往可以成为反映这一时期社会生活面貌的“晴雨表”。
1.社会制度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是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变化。
每一种新制度的产生,都会伴随着各种新事物的产生,每一种旧制度的消亡,也伴随着一些旧事物的消失,这些变化就带来了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义的变化等等一系列的连锁反映。
例如“奴隶”、“奴隶主”、“皇帝”、“嫔妃”、“佃户”、“姨太太”、“资本家”、“工会”、“党委”、“特区”、“独联体”、“联合国”等,这些在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事物名称的兴衰存亡,是社会制度变革在词汇中的反映。
2. 生产力发展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从而产生了相应的新词。
例如“印刷”、“火药”、“汽船”、“钱庄”、“车间”、“火车”、“信用卡”、“电焊”、“按揭”、“VCD”、“克隆”、“因特网”等。
这些词都是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应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的,没有新事物的出现,也就没有这些词的出现。
3. 社会交流的推动所谓的“社会交流”,有两种情况,一是指操不同语言的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如操汉语的汉民族与操外语的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交流,产生了外来词;一种是使用同一种共同语的社会中不同方言群体之间的交流,导致了对各种方言词和行业语的吸收。
任何一种语言,在与外族的社会交流中,都会受到外族语言的影响,吸收一定数量的外来词语,以丰富本族语言的词汇系统,增强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就有几个较大规模地吸收外来词的时期。
例如,中古汉语由于翻译佛经,从梵语中吸收了大批佛教词语,如“佛”、“罗汉”、“阎王”、“菩萨”、“执着”等。
近现代中国派出了大量赴日留学生,也相应地吸收了许多日语汉字词。
例如“干部”、“结构”、“主观”、“文化”、“手续”等,虽然这些词的表现形式源于汉语,有的是汉语中固有的,有的是日语中固有的,但或者其含义与汉语原词有了本质上的变化,或者根本就是适应新事物和新思想而生,因此,在当时都算做外来词。
到了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制度使国门敞开,国外大量的新事物、新思想涌入人们的生活中,更是掀起了又一次吸收外来词的高潮,例如“迪斯科”、“卡拉OK”、“欧佩克(OPEC)”、“艾滋病”、“托福”、“伊妹儿”、“克隆”等等。
这些外来词的产生,都来源于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接触和交流。
社会内部的各个方言群体也会在接触和交流中对共同语造成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哪种方言影响较大,取决于这个方言群体在这一阶段的政治影响力、经济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
比如,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确立的,这与北方地区在历代政治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来,粤方言中的一些词语一度成为时髦语言,甚至有相当数量的粤语外来词汇进入了普通话,例如“的士”、“作秀”、“派对”、“克力架”、“按揭”等,这与香港地区的经济发达和广东地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也是分不开的。
(二)人们认识的发展[FS:PAGE]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而人的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
这些都在语言中尤其是词汇体现出来。
1、概念的变化概念是科学在一定发展阶段上所认识的某一类客观对象的全部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一切复杂的联系和关系。
人们对某些概念的认识逐步深化或提高,直接导致了词或词义的变化。
在客观事物早已存在的前提下,由于认识的提高,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就会产生一个新词或新义,例如“病毒”、“抗体”、“原子”、“纳米”、“染色体”等等;抽象词语的产生也是由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形成了新的概念,如,“规律”、“世界观”、“觉悟”、“灵感”等等;如果人们对概念的认识从肤浅到深入,或从错误到科学,则会带来词义的发展。
如,对“太阳”词义的认识是从肤浅到深入的,对“闪电”、“心”等词义的认识就是从错误到科学的。
2、观念的变化观念是指词所反映出来的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感情态度。
观念的变化可以带来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词义的变化。
比如,用以称呼妻子的“贱人”、“糟糠”等词反映出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这些词已经不再使用了;从“老妈子——保姆——家政服务员”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一行当的歧视性态度逐渐发生转变;“老板”这个词的感情色彩经过褒义——贬义——褒义的演变过程,也生动地反映了人们观念上的变化。
有些词的词义并没有什么变动,但观念的变化却导致了词义的隐含意义的变化,如“离婚”这个词,在过去人们的观念中,是“谈虎色变”,颇受非议的,而随着开放意识和婚姻观念的变化,“离婚”的这些隐含意义已经逐渐淡化了。
(三)词汇发展的语言内部原因词汇发展的语言内部原因,是指语言系统内部根据客观需要进行自我调整,从而带动了一部分词汇的发展变化。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的根本职能就在于顺利完成交际。
当社会的发展对语言的交际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语言的交际能力又不能满足这种要求时,就阻碍了交际的顺利进行,这时,某个词汇要素就会发生变化,同时,这部分的变化又可能导致它与其余部分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于是,另一部分就会发生相应的连锁变化,从而在各部分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如,“江”最早的词义是特指“长江”,后来,词义扩大为“大河的统称”,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问题是,特指“长江”时该怎么称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义项并存后,产生了后来的“长江”一词。
而“江”扩大后的词义又通过与其相应的词素构成了更多的下位词“珠江”、“黑龙江”、“岷江”等等。
词汇系统的这种自我调适能力,保证了词与词、词义与词义之间的协同关系使得词汇系统不会因一个要素的改变而瓦解,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和有序。
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解决,会推动词汇的不断发展。
语言内部的原因还包括书面语内容对词汇发展的影响。
语言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口语和书面语。
文学作品,作为最直接的形式,不仅忠实记录着当时语言的面貌(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也因为修辞的需要或表达的独特给语言系统特别是词汇系统以影响。
汉语中很多词语都是源于文学作品,例如,“风骚”一词就是由两部古代文学作品而来,“推敲”一词来源于贾岛的诗“僧敲月下门”的创作过程,更不用说像“望梅止渴”、“刻舟求剑”、“三十而立”、“叶公好龙”这样出自于各种典籍的成语了。
现代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影响并进入词汇体系的词语,如鲁迅小说中的“阿Q”。
因此,书面语作品对词汇的丰富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二、词汇发展演变的表现形式(一)新词的产生词汇作为发[FS:PAGE]展过程中最为敏感的语言要素,不同于语音和语法注重形式的变化,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新要素,尤其是新词的大幅度增加上。
新词数量的持续增加是词汇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
从《尔雅》到现在的《辞海》(修订本),一直到近几年才完成的《汉语大词典》的收词情况来看,《尔雅》收词只有3600条,《辞海》收词则有91706条,《汉语大词典》的收词则多达375000条,尽管《尔雅》的收词数量可能不是当时社会语言词汇的全貌,但是从这几个悬殊很大的数字上,也可以明显地看出,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汉语词汇是极大地丰富发展了,词的数量已经成百倍地增多起来。
新词产生的途径是多方面:1、新事物产生新造词任何新事物、新思潮的出现,都需要有与之相应的词来表达,一般情况下,这个词是以新的形式出现的,属于新造词。
①社会制度的变更会带来新词的出现。
例如:奴隶社会:隶、臣、妾、童、仆、民封建社会:朕、宰相、庶民、衙门、太监、科举、状元近现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洋务、学堂、鸦片、殖民地社会主义阶段:计划经济、共产党、一国两制、精神文明②社会的重大变动也会带来一批新词的出现。
例如: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最高指示、四旧、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串联、喷气式、白专改革开放:特区、个体户、外企、融资、入关③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带来的新词。
例如:渔猎时代:网、弓、矢、鱼、兔、鹿、射、渔畜牧时代:骥(千里马)、驽(劣马)、骁(良马)、驹(两岁马)农业时代:黍、稻、麦、糜、麻、耕、犁、井、畴、丝工业时代:螺丝、齿轮、机车、工人、银行、煤气、发动机信息时代:电脑、上网、传呼、终端、磁盘、多媒体④人们的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思想意识的某些改变,带来了抽象词语的增加。
例如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忠”、“义”、“仁”、“孝”、“礼”、“信”、“悌”、“慈”、“中庸”、“天时”、“地利”、“人和”等抽象词,受西方近代思潮的影响,产生了“民主”、“人文”、“平等”、“自由”等新的抽象词,受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四项基本原则”、“公有制”、“马列主义”、“按劳分配”等新词。
2、已有事物产生新词反映某种事物的概念已经存在,但反映这一概念的词却改换了形式,这就是概念换了名称。
有些词是内部调节过程中逐渐替换的,如“走”最初的意义是现在的“跑”,“跑”这个词产生以后,逐渐代替了“走”的概念。
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如“冠——帽”、“舟——船”、“梁——桥”、“足——脚”、“口——嘴”等。
有的是出于避讳,如在唐代以前,“世”表示辈分的层次,“代”表示朝代的更替,但由于要避讳唐王李世民的名字,“世”的概念暂时被“代”取代,以后逐渐稳固下来,现在我们说“几代人”而不说“几世人”,但在某些合成词内部或固定结构中,还能看到“世”以前的意思,如“世家”、“四世同堂”、“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等。
再如“筷子”在古代叫做“箸”,因为渔民们在出海打鱼时很忌讳它的谐音“住”(意味着抛锚),所以把“箸”称为“筷”,与“快”谐音,后来,“筷子”完全替代了“箸”。
有些新词则是由于观念和情感的变化。
比如,过去一直称身体某些功能有缺陷的人为“残废”,但这个词中的词素“废”给人以“对社会无用,成为废人”的消极暗示和歧视的意味,不利于表现对这一群体平等相待的态度,因此后来逐渐用“残疾”或“残疾人”代替了“残废”这个词,其中的语素“疾”只说明身体有疾病,与当事人的社会价值、能力志向没有关系,一个词的改[FS:PAGE]变,体现出了人们观念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