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4-中国科技之光5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选修四:6.1《中国科技之光》ppt课件

【人民版】历史选修四:6.1《中国科技之光》ppt课件

首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从医之路 (1)出身世家:明朝蕲州的医学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名医。 (2)专心从医:三次乡试落第后,专心学医,把行医当做自己的终生职业。 (3)宫廷御医:成名后,曾被推荐到京师太医院。后托病辞职,回故乡行医。
-14-
一 中国科技之光
首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李四光在科学研究上的突出成就及其贡献
●史料导入● 李四光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受孙中山“要努力学习,蔚为 国用”的勉励,后两度出国留学,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 他打破了两个“洋神话”,被誉为中国的“地质之光”。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提示:(1)他推翻了外国人作出的“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 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在他地质力学理论 的指导下,中国成功地发现了许多大型油田,推翻了外国人所谓的“中国贫 油论”。 (2)独创地质力学理论,摘掉“贫油”的帽子,为中国的地质、矿业发展和 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实现地震预报指出了正确方向。 (3)优秀科学家所应具备的素质包括:脚踏实地的科学作风,求真务实的 科学精神,敢于创新的科学勇气等。
-4-
一 中国科技之光
首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中历史 6.1中国科技之光教案 人民版选修4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中历史 6.1中国科技之光教案 人民版选修4

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一中国科技之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的成长历程及其主要贡献2、探讨科学家与时代、民族、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所学相关学科内容,分析和比较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在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方面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的主要科技成就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詹天佑、李四光科技创新的时代意义教学过程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一)从医之路1、李时珍的地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世称“医中之圣”,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所著的《本草纲目》集中国古代医药学之大成,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名扬海内外。

”2、放弃科举,专心从医(1)李时珍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祖交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

那时候,民间医生的社会地位很低,李家经常受官绅的欺侮,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幼小的李时珍在家庭的影响下早已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还是放弃了科考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把行医当做自己的终生职业。

(2)李时珍饱读医书,注重临床实践并亲试草药,加上父亲的悉心指导,他的医术提高得很快,不久便成为当地的名医,先是被楚王任命为楚王府“奉神祠正”,后被推荐到京师太医院。

李时珍觉得在朝廷无法实现自己专心从事医药工作的理想,便毅然托病辞职,回故乡行医。

(二)编撰巨典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李时珍深切地感到,作为一名医生,辨药、用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长期有医疗工作和采集药物的过程中,李时珍获得不少医学资料,但他发现古代医书上存在着不少错误、重复或遗漏,于是决心重新编著一部新的完备的药书。

2、考察访问对于药物,李时珍深知“读万卷书”固然重要,“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和儿子的陪伴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士,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历史 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学案汇总(人民版选修4).doc

历史 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学案汇总(人民版选修4).doc

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一中国科技之光1、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____朝人,世称“医中之圣”,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所著的《_________》集中国古代医药学之大成,系统总结了中国____世纪以前医药学的经验和成就,大大丰富了中国的药物品种,是中国古代______学、_______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被誉为“_____________”,名扬海内外。

它首创了按_____________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思想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_____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

达尔文曾将这部书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2、詹天佑与京张铁路(1)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1905—19,他成功主持修建了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

这是中国第一条完全由_____________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2)从小就对机器构造感兴趣;1872年,他考取了清政府筹办的“__________________班”,成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学生中的一员。

他17岁考入美国________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_______工程。

(3)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詹天佑在三个关键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首先是______问题。

其次是发明了“________”。

第三是发明了________。

京张铁路是中国第一条不借助外国力量修建的铁路,它的成功建成,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给藐视中国的列强以猛烈的回击,詹天佑也因此名扬中外,成为第一位被选入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中国工程师。

(4)詹天佑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并为维护国家铁路权益与列强斗争,被称为“中国铁路工程师之父”,周恩来赞誉他为“___________”。

3.李四光与地质力学(1)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家庭。

19李四光因成绩优异,被派往_____留学,留学期间,他接受了_______思想,成为_____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时作业:专题六中国科技之光Word版含解析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时作业:专题六中国科技之光Word版含解析

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一中国科技之光【课程标准】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李时珍(1)出身于医学世家,连续三次乡试落榜,专心行医。

(2)饱读医书,注重临床实践。

2.《本草纲目》(1)编写①原因:在医疗实践和采集药物过程中,发现古代医书存在错误、重复或遗漏。

②经历: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学士,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

③成书:经过27年的努力,1578年完成此巨著。

(2)内容:全书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有动物性药物445种,矿物性药物276种,药方11096个,附药物形态图1160幅。

(3)外传:1606年,传入________和朝鲜,又被译成多种文字。

3.历史地位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医学家,他的《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中国____世纪以前医药学的经验和成果,大大丰富了中国的药物品种,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二、詹天佑与京张铁路1.詹天佑中国第一批官办留学生中的一员,回国后任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

2.修建京张铁路(1)背景:英、俄插手中国铁路的修建;国内民众反对强烈;詹天佑受命全权负责________铁路的修筑。

(2)过程①1905年,詹天佑亲率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艰苦勘测,确定路线。

②创造性地设计出“____”字形线路。

(3)结果: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通车。

(4)地位:是中国第一条完全由本国工程技术人员独立设计施工而建成的铁路。

3.评价詹天佑(1)1909年,成为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2)为中国铁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周恩来评价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三、李四光与地质力学1.李四光出身贫寒;留学日本、英国,学习采矿和地质;回国后长期从事地质学研究。

2.为中国地质学奠基(1)1921年,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

人民版选修4中国科技之光

人民版选修4中国科技之光

后人为了纪念詹天 佑,在青龙桥车站 旁竖立了他的铜像。
他是……
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谱写者 其雕塑和孔子、鲁迅等中华名人一起“落 户”在中华世纪坛,供全国人民纪念 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员、共产党员、中 国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人 把“中国贫油论”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三、中国地质力学 的奠基人 李四光
总体评价: 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 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 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 替代的位置。
⒈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充斥着中国内地第四纪无冰 川的谬论。为了证明中国有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李四光 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先后考察了太行的东麓、大 同盆地、扬子江流域,几上庐山,发现牯岭西谷的一块 巨石矗立在另一块巨石之上,并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 迹的结论,坚定地认为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典型 地区”。涉足黄山、九华山、天目山,发现了比较典型 的冰蚀地形和冰川堆积泥砾剖面……1936年,李四光在 黄山找到了冰磨条痕,发表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 》,至此,中国无第四纪冰川之谬论不攻自破。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 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 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 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 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 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 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 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4)隋唐: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 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 》,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 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选修4学案:专题六一中国科技之光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选修4学案:专题六一中国科技之光Word版含解析

一中国科技之光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掌握《本草纲目》的编写,概括李时珍对人类医学的伟大贡献;剖析《本草纲目》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认识李时珍是优异的认识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中医药学家。

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掌握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史实,认识其献。

对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贡献。

掌握李四光对于地质力学的主要理论和成就,理解科学理论对社会生产实践的巨大指导意义。

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从医之路(1)出身世家:明朝蕲州的医学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名医。

(2)专心从医:三次乡试落选后,专心学医,把行医当成自己的平生职业。

(3)宫廷太医:成名后,曾被介绍到京师太医院。

2.《本草纲目》(1)编写原由:在医疗实践和采集药物的过程中,发现古代医书中存在许多错误、重复或遗漏。

(2)主要经历:远涉深山荒野,遍访名医学士,搜求民间验方,察看和采集药物标本,对实在物进行比较查对,最后于1578 年达成此书。

(3)内容:系统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从前医药学的经验和成就。

(4) 地位: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难得遗产,推进了中国以致世界医药学的发展。

1606年《本草纲目》传入日本和朝鲜,后又被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特别提示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著作,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它改良了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对动植物的分类学的发展拥有重要意义;它纠正了古人很多错误之处,并且加入了很多新的药物。

二、詹天佑与京张铁路1.赴美留学(1)背景: 1872 年,考中清政府筹备的“幼童出洋预习班”,到美国就读。

(2) 过程:留美时期,詹天佑顺利读完了小学、中学,17 岁考入美国耶鲁大学,主修铁路工程专业。

1881 年,詹天佑获取耶鲁大学学士学位。

2.修建京张铁路(1)背景:清政府决定兴建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英、俄都想参与这条铁路的修建。

(2)过程① 1905 年,詹天佑亲率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艰辛勘察,确立路线;以后又创立性地设计出“之”字形线路。

历史人民版选修四《中国科技之光》教案

历史人民版选修四《中国科技之光》教案

中国科技之光历史课程标准: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学习要求:了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李四光创建地质力学理论,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时珍的成长历程及其用全部心血著成的《本草纲目》在医药学上的重要地位。

了解詹天佑的成长历程,认识他主持完成的京张铁路工程对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了解李四光的成长历程及其主要贡献,探讨中国科学家的高尚品质及其在振兴国家的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影响。

通过探讨科学家与时代、民族、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和评价科学技术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手段自主收集资料,学会分析、整合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探讨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高中相关学科内容的学习,比较和分析詹天佑、李四光在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方面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主要事迹和贡献的学习,认识到怀疑和探索精神的可贵,认识到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性格坚毅,不断创新,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技虽然是独立的领域,但它与其他社会领域有很强的关联,认识到科学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努力营造适合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

【重、难点】重点: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的主要科技成就。

难点:认识和理解詹天佑、李四光科技创新的时代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如果你生病了,你会选择西医还是中医?答:学生讨论:……看得出来,一旦生病了,大部分同学还是会选择西医。

但是正如很多同学讲到的,不选择中医并不是因为怀疑中医的疗效,而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如:中医院数量少、中药熬制麻烦、良药苦口等。

实际上同学们提到的这些问题,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的中医中药在现代面临的困境。

历史:《中国科技之光》之詹天佑课件(人民版选修四)

历史:《中国科技之光》之詹天佑课件(人民版选修四)
(修铁路会破坏风水,损伤地脉等)
二、青年詹天佑——临危受命,报效祖国写新篇:
1、完成滦河大桥,崭露头角
——新式气压沉箱法
——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2、修建京张铁路,树立国人信心 ——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
外国工程师称其为“不可能的奇迹” 周恩来赞誉其为“中国人的光荣”
京张铁路的修建过程体现了詹天 佑怎样的精神?
——1999年,中国土木工程设立 的最大奖
合作、探究、讨论: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推心置腹地对袁世凯 说:“袁总统于练兵一道很在行的,彼作十年总统必能 为中国练五百万雄兵。我于造铁道之事,颇有研究, 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 二十万里铁道,以统一中国。”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 只是孙中山的一厢情愿。
Hale Waihona Puke 专业:铁路工程科 家庭住址:广东南海县 求学简历: ①1872年:赴美留学
②1878年:毕业于丘屋高中、考入耶鲁大学 ③1881年:学成归国
思考与理解:
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派幼童出洋留学?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进洋务事业 2、“幼童出洋”局面为何仅维持了10年左右时间? 留洋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西社会性质、教学目的的不同…… 3、回国后的詹天佑经历了一段所学非所用的历程, 这说明了什么? 清政府的腐败,人才不能受到重用
“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 占我商民生计”。 ——李鸿章
1875年,吴淞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
中国人第一次听见了火车的汽笛声,但比英国足足 晚了半个世纪。
唐胥铁路(请英国人设计的,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 )
——“马车铁道” 火车的轰鸣与振动会“损伤地脉”
根据上述两张图片思考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发 展面临哪些困难? ①清政府腐朽衰落 ②思想观念封闭落后、愚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中国科技之光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学习要求:了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李四光创建地质力学理论,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重点: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的主要科技成就。

难点:认识和理解詹天佑、李四光科技创新的时代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时珍的成长历程及其用全部心血著成的《本草纲目》在医药学上的重要地位。

了解詹天佑的成长历程,认识他主持完成的京张铁路工程对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了解李四光的成长历程及其主要贡献,探讨中国科学家的高尚品质及其在振兴国家的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影响。

通过探讨科学家与时代、民族、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和评价科学技术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手段自主收集资料,学会分析、整合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探讨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高中相关学科内容的学习,比较和分析詹天佑、李四光在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方面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主要事迹和贡献的学习,认识到怀疑和探索精神的可贵,认识到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性格坚毅,不断创新,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技虽然是独立的领域,但它与其他社会领域有很强的关联,认识到科学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努力营造适合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

【教学流程】问:如果你生病了,你会选择西医还是中医?答:……看得出来,一旦生病了,大部分同学还是会选择西医。

但是正如很多同学讲到的,不选择中医并不是因为怀疑中医的疗效,而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如:中医院数量少、中药熬制麻烦、良药苦口等。

实际上同学们提到的这些问题,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的中医中药在现代面临的困境。

投影:中医存废之争以2006年2月张功耀教授发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为标志,新一轮中医存废之争便开始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起来。

检视近代中国历史,百余年间,分别于北洋政府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国初期,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中医存废之争,加上正在进行中的这一次,一共四次。

引发这场争论的张功耀教授认为,中医没有科学基础、安全性难以控制,办中医学院是一个错误,主张让中医退出国家现行医疗体制。

与张教授的观点针锋相对的一方为中国哲学界、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以及海内外中医从业者。

以中国哲学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捍卫者批评道,反对中医的观点,基本是处于无知状态,反对中医就意味着反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历史,是数典忘祖。

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像欧洲在中世纪出现过的一死就死几千万人的鼠疫传染病,这就证明了中医学这个学问是科学的。

主张废医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出了问题。

东方的系统整体思维和西方重分析、重实证的思维方式一样,都是科学的思维方法之一种。

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也明确表态,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不会让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

是否要废除中医,相信同学们学过了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心中一定有了答案。

今天我们当然不是要在课堂上辩论这个问题,而是希望通过回顾历史,了解中医曾经有过的辉煌,从更高的角度审视中医存废之争。

投影:1518年某日,湖北蕲州,一个婴儿诞生到人世间。

父亲李言闻抱过哭不出声的新生儿,喂了几口草药汁,这小儿才‚哇‛的哭出声来。

父亲是位当地颇有名气的医生,见儿子初到人世就不容易,为他取了‚时珍‛这个名字。

医生李言闻又哪里料到,这个医家的儿子,后来竟成了一位享誉世界、名垂千苦的医药学家。

(板书)李时珍的人生之路⒈出身名医世家,从小酷爱医学;⒉三次乡试落榜,坚定从医之路;⒊深鉴医书遗误,辞官回乡重修;⒋二十七年努力,编成《本草纲目》。

明清时期,世俗观点崇尚的是‚金榜提名时‛‚一举成名天下知‛,而李时珍却放弃科举,专心学医,立志效仿古人‚以学术报亲‛。

请回答:⒈李时珍所处的时代,知识分子通过科举求取功名是深得社会认可得道路。

李时珍不走这条道路,主要原因有哪些?答:出身医学世家,从小对医学兴趣浓厚;科举落第,反思自己。

⒉结合李时珍先后在楚王府和太医院供职,很快便托病辞职的经历,评价李时珍的人生态度和学术态度。

答:人生态度:淡泊功名;学术态度:全心投入医学研究。

李时珍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完成了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他为什么能完成这部巨著?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几个片段来找寻答案吧。

投影: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过去比较常用的中药。

陶弘景(南朝医学家)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

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食蚁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

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shi舔)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

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李时珍对民间流传的药方也认真地做过搜集研究。

一次,路过一个驿站,遇到一群北上的驿卒在站外用锅煮着一把粉红色的旋花汤喝。

驿卒们告诉他说:‚我们官命在身,长年奔走,筋骨都受过伤。

喝了这种花熬的汤,可治筋骨痛。

‛李时珍听后高兴极了,觉得又增长了见识。

从此,他更大量地搜集民间药方。

他接触的人很多,种田的、捕鱼的、砍樵的、打猎的、放牧的、采矿的、做手工业的,都成了他的助手和老师。

李时珍还非常重视直接经验,曾亲自下过煤窑,去过炼铅、炼汞的作坊。

为了体验药的麻醉作用,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吞服曼陀罗这种烈性药物。

李时珍在年轻的时候就听人说,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叫曼陀罗,人们一见到它就会情不自禁地又唱又跳。

李时珍费了一些周折,终于找到了这种植物,一时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

他为了探明究竟,也是为了改变人们的传说,走到哪里手里都拿着曼陀罗。

后来他亲自服下了曼陀罗,发现它有麻醉和使人兴奋的作用,少量可以治病,过量,在别人的暗示下,的确可以叫你唱你就唱,叫你跳你就跳。

后来曼陀罗被广泛用于制造麻醉剂。

1578年,年逾花甲的李时珍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的初稿。

到这时,李时珍为编写这部书,已整整花去了二十七年的时光。

但是,具有严谨科学态度的李时珍,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又经过了十余年的修改,先后三易其稿,才将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最后定稿。

但由于李时珍在书中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仙‛、‚长生‛等说法,当时皇帝大臣都信道士们的水银炼丹,所以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此时李时珍已去世三年。

请思考: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体现了李时珍什么样的品质?答:……(板书)善于学习经验注重实践研究勇于开拓创新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投影:《本草纲目》大约从18世纪开始,《本草纲目》即传至欧洲,英国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法国国民图书馆等都收藏有《本草纲目》的多种明刻本或清刻本。

德国皇家图书馆收藏有金陵本。

此外,在俄国(前苏联)、意大利、丹麦等也都有收藏。

美国国会图书馆也收藏有金陵本和江西本等。

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奠定进化论、论证人工选择原理的过程中,曾参阅了《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其内容即《本草纲目》之内容。

如达尔文在《变异》中谈到鸡的变种、金鱼家化史等,均吸取和引用了《本草纲目》的内容。

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里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中国博物学家中‘无冕之王’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至今这部伟大著作仍然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化学史和其他各门科学史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投影:李时珍墓今天,在李时珍的墓碑上镌刻着郭沫若的题词,对这位伟大人物作了如下总结性的品价:‚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一八九二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本草纲目》问世已四百多年了,一代科学巨匠也谢世已久,但作为医药领域的一代伟人,李时珍的名字历久弥馨,他的煌煌巨著也越来越显价值。

在莫斯科大学科学大厦里,李时珍的大理石雕像和世界杰出科学的雕像排列在一起,证明了他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请思考:如何评价李时珍?答:……(板书)⒈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医中之圣‛,世界文化名人。

⒉他编撰《本草纲目》,集中国古代医药学之大成;其伟大的医学成就,成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⒊他所体现的矢志不渝、执著坚定的信念,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也将永远绽放光芒。

投影:李时珍银币背面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第(7)组金银纪念币一套5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4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涉及人物有朱元璋、李自成、郑和、李时珍、罗贯中。

李时珍是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卓越代表之一,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则是近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板书)‚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一、赴美留学→刻苦学习,立志报国⒈出生:1861年⒉兴趣爱好:钻研机器内部构造⒊赴美留学:1872年,作为第一批留学儿童之一赴美留学188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学士学位(只有两人完成学业)⒋回国任职:被分配到福建水师学堂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投影: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30名儿童赴美国留学,内有詹天佑投影:詹天佑回国前,曾有美国同学劝他留下,对他说:‚贵国贫穷,既无筑铁路之器材,亦无筑铁路之人才,以君之学识,如应聘美、英,当可宏图大展,阁下之生活亦可丰裕。

‛詹天佑谢绝了,回答道:‚西方国家虽富,那是外国,我要学习其先进的科学知识,却不能眷恋其物质生活享受;中国虽贫虽弱,她却是生我养我的祖国,现在正需要我回去贡献所学,把她建设得富强起来。

如不以所学报国,何以对祖国人民与家乡人民?‛⒈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派幼童出洋留学?答: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进洋务事业。

⒉回国后的詹天佑经历了一段所学非所用的历程,这说明了什么?答:清政府的腐败,人才不能受到重用。

詹天佑在美国专攻铁路工程,那么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状况又如何呢?投影:1876年,吴淞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中国人第一次听见了火车的汽笛声,但比英国足足晚了半个世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