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毕业设计样本
汽修专业毕业设计

汽修专业毕业设计汽修专业毕业设计是根据汽修专业的学习内容和要求,通过独立的研究和实践,解决汽车维修保养、故障排除等相关技术问题的设计项目。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汽修专业毕业设计的示例:题目:基于汽车电子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本毕业设计以汽车电子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了当前汽车电子系统故障的常见类型及其诊断过程,并针对其中的一个实际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故障排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研究结果表明,在故障诊断过程中,对于汽车电子系统故障的准确判定和维修处理,需要综合运用电子技术和汽修专业知识,通过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方法的运用,能够提高故障的准确诊断率和维修效率,为汽车维修保养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关键词:汽车电子系统;故障诊断;维修技术;仪器设备;数据分析导言:汽车电子系统是现代汽车中重要的控制核心,而随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在汽车维修保养过程中,如何准确快速地对汽车电子系统故障进行诊断并解决,成为了汽修专业毕业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设计旨在通过对汽车电子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进行研究,并应用于实际案例,探索一套科学可行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方法。
一、文献综述1.1 汽车电子系统的分类和功能汽车电子系统按照功能可分为动力系统控制、底盘系统控制、车身系统控制和信息娱乐系统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括多个子系统。
不同部分的故障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诊断。
1.2 汽车电子系统故障的常见类型汽车电子系统故障的常见类型主要包括传感器故障、线路故障、操控单元故障和执行器故障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故障,需要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定位和排除。
二、方法与步骤2.1 数据采集与分析对故障汽车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仪器设备获取相关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数据,然后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取有用信息。
2.2 故障诊断与定位根据分析得到的故障信息,通过对比正常数据和故障数据,确定故障点的位置。
汽车专业类毕业设计题目【范本模板】

附件2: 09级汽车工程系毕业论文参考题目说明:以下题目仅供参考,由同学们根据情况自定,题目报给指导老师后,指导老师汇总(避免重复的题目),确定题目就可以开始撰写.题目中车型可以自定,要求内容精细,不能空洞,不能大篇幅地介绍教材上的原理和结构,主要侧重检测流程与维修方法,例举实例加以分析.(1)汽车使用类:如汽车动力的合理利用;汽车在某特殊条件下的合理使用;主要运行材料的正确选用与节约;汽车的安全技术;汽车的公害与防治等.(2)技术管理类:如维修厂技术管理;汽车维修制度与质量控制;车辆更新与报废管理等。
(3)汽车检测与维修工艺类:如汽车检测工艺设计;汽车维护工艺设计;汽车总成(或典型零件)修理工艺设计等。
(4)汽车结构与维修:如汽车电控技术结构、原理与使用特点分析;汽车典型故障诊断分析;检测设备的选择与使用等。
(5)其他方面:如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制度的建立;汽车运输业的技术开发;1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2微型车怠速不良原因与控制措施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4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现状与对策5发动机自动熄火的诊断分析6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7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8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9现代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探讨10关于****型不能着车的故障分析11***动力不足的检测与维修12上海通用别克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3现代伊兰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4广本雅阁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16帕萨特1。
8T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7广本雅阁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8汽车发动机怠速成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探讨19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20上海帕萨特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21论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22奥迪A6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23丰田凌志400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24奥迪A6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25标致307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26捷达轿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27汽车转向盘摆振故障分析28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29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分析30汽车的常用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31汽车变速箱故障故障诊断32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33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34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行走系统特点35分析国产几种汽车制动系统特点36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转向系统特点37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38丰田系列ABS故障诊断方法的探讨39通用系列ABS故障诊断探讨40奔驰560SEL车型ABS系统故障案例分析41AL4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42汽车四轮定位的探讨434T65E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44上海通用别克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45上海通用别克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46现代伊兰特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47现代伊兰特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48SONATA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49电控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50上海帕萨特B5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51丰田佳美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52丰田凌志400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53标致307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54标致307手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55上海通用别克悬架与车桥故障分析与检修56电控液动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维修57分析轮胎性能对汽车行走行使的影响58捷达轿车底盘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59汽车转向系课件设计60汽车ABS综述61车用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62汽车蓄电池的维护与故障控制63信息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64现代汽车渗漏故障与控制技术65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66丰田凌志400空调控制系统分析67桑塔纳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68汽车空调技术浅析69蒙迪欧的空调系统分析70氧传感器故障检测71传统诊断在轿车维修中的应用72广本雅阁的空调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73电子点火系统的诊断与维修74上海帕萨特B5的空调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75论车身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76上海通用别克空调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检修77广本雅阁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78汽车常用防盗系统综述79汽车防撞技术综述80现代汽车音响防干扰设计81汽车电控技术分析82奥迪A6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83上海通用别克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84标致307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85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意义,策略)86汽车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87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对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影响88降价对汽车消费的影响89汽车税费对汽车消费的影响90汽车生产企业应对危机公关的案例分析91中高档汽车购买决策分析92高档汽车购买决策分析93经济型汽车购买决策分析94国内汽车销售促销手段分析95影响我国汽车企业发展的几大瓶颈96奇瑞QQ(五菱阳光)轿车的销售技巧97民营资金对推动我国的汽车产业的作用98售后服务是建立汽车品牌的主要推动力99本田汽车的销售技巧100关税下调对国内汽车消费的影响101汽车自主品牌与长远利益102政府采购应倾向于自主品牌103”限小”与发展经济型轿车104加入WTO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影响105 汽车故障的检测诊断分析106 汽车检测维修设备的技术改造107 现代汽车维修方法108汽车零部件技术改造109 汽车新技术运用110汽车行业管理分析与对策111汽车装配调试中的问题112某品牌汽车的销售市场预测113 汽车维修信息网络化的建立114 汽车销售体系平台的建立与运行115 汽车某零件的生产工艺的制定116 汽车车身设计117汽车三维造型118发动机某零件测绘119 氧传感器在电控汽车故障检修中的应用120 尾气分析在电控汽车故障检测诊断中的应用121汽车空调系统检测诊断122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万用表检测诊断方法123 汽车维修企业的服务竞争策略124 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需求方向及素质要求分析125汽车电控系统故障代码检测诊断126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检测、诊断及维护127自动变速器检测、诊断及维护128汽车排放系统检测、诊断及维护129自动变速器检测、诊断及维护130制动防抱死系统检测、诊断及维护131宜宾市汽车美容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32汽车4S店运营模式分析及对策133汽车电控系统数据流分析134汽油车改装CNG汽车过程分析及对策135宾市CNG汽车的发展状况研究(改装车辆现状、技术状况、加气站现状) 136汽车教学演示设备的研制如:汽车助力转向实验台制作137多媒体(Authorware等)教学课件设计138 传统诊断在高级轿车维修中的应用139汽车检测设备(电气万能试验台、示波器、发动机分析仪)的使用140 发动机(柴、汽)排放物的检测与分析控制141 配气相位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分析研究142发动机各系统故障分析研究143宜宾市汽车维修企业发展状况研究144汽车网站建设145发动机燃烧噪声及其控制146汽车空调技术及发展方向147汽车事故勘查与事故预防148自动变速器液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149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及其发展150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的技术。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毕业设计范文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毕业设计范文【导语】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是汽车工程领域的核心专业,涉及汽车设计、制造、试验等多个环节。
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本文将提供一份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毕业设计的范文,以供参考。
一、题目:基于某型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与试验技术研究二、摘要本文以某型新能源汽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在制造与试验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通过对制造过程的优化和试验技术的改进,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正文1.引言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然而,新能源汽车在制造与试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技术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某型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与试验技术研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1)车身制造技术本文针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研究了车身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通过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等轻质材料,以及激光焊接、热冲压等先进制造工艺,实现了车身轻量化和高强度。
(2)电池制造技术本文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制造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电池单体制造、电池模组制造和电池管理系统制造。
通过优化制造工艺,提高了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3)电机及控制器制造技术本文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器的制造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和感应电机的制造工艺。
通过对电机及控制器的设计和制造优化,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和能效。
3.新能源汽车试验技术(1)动力性能试验本文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试验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爬坡性能、加速性能和制动性能试验。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评估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
(2)经济性能试验本文对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能试验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续航里程、能耗和充电性能试验。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评估了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能。
(3)环境适应性试验本文对新能源汽车的环境适应性试验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高低温、湿度、盐雾等环境试验。
汽车方面的毕业设计(一)2024

汽车方面的毕业设计(一)引言概述:汽车方面的毕业设计是一个关于汽车领域的研究项目,该设计旨在探索汽车技术和创新,以及解决现有汽车相关问题。
本文将就汽车方面的毕业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其五个关键方面。
正文:1. 汽车性能提升:- 引擎技术的研究和改进- 车辆动力系统设计的优化- 悬挂系统和刹车系统的改良- 车辆空气动力学特性的优化- 利用先进的材料提高汽车轻量化性能2. 汽车安全性研究:- 研发先进的主动安全技术,如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和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S)- 改进被动安全设计,包括车身结构和气囊系统- 开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如自动泊车和自适应巡航控制3. 新能源汽车技术:- 开发电动汽车的关键组件,如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 提高充电技术的效率和便捷性- 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和风能- 研究混合动力技术,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放4. 智能互联汽车技术:- 开发具有高级智能功能的汽车信息娱乐系统- 研究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的通信技术,如车联网和车辆间通信- 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如语音识别和自动驾驶系统5. 汽车设计创新:- 提升汽车外观设计和内饰舒适性- 研发可持续发展的汽车设计,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 利用新材料和生产工艺改善汽车质量和耐久性- 探索未来汽车概念设计,如自动驾驶出租车和共享汽车总结:汽车方面的毕业设计是一个多样化且发展迅速的领域。
本文针对汽车性能提升、汽车安全性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互联汽车技术和汽车设计创新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通过这些研究和创新,将为未来的汽车发展和汽车行业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汽车系毕业设计(两篇)2024

引言概述:在汽车工程领域中,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应用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的机会。
本文将深入探讨汽车系毕业设计的第二部分,旨在详细阐述该毕业设计的内容并提供专业见解。
正文内容:1.设计目标(1)性能优化:汽车系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优化汽车的性能。
这包括提高车辆的燃油效率、动力输出、悬挂系统的稳定性等。
学生需要通过综合运用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出一台性能卓越的汽车。
(2)安全性设计:另一个重要的设计目标是确保汽车的安全性。
学生需要考虑到车身结构、制动系统、防滚系统等方面,以确保汽车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性能。
(3)环保性设计:近年来,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汽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需要关注汽车的废气排放、材料使用等因素,以确保毕业设计的汽车在环保方面表现出色。
2.设计内容(1)车身设计: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车身结构并考虑车身材料的选用。
他们还需要进行风洞测试,以确保车身外形是否能够减少风阻并提高燃油效率。
(2)动力系统设计:学生需要选择适合毕业设计项目的动力系统,并考虑到动力输出和燃油效率的平衡。
他们还需要设计并优化传动系统,以确保动力能够高效地传递到车轮。
(3)悬挂系统设计:悬挂系统对车辆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
学生需要选择适合毕业设计项目的悬挂系统类型,并优化悬挂系统的参数,以确保良好的操控性和行驶舒适性。
(4)制动系统设计: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性的关键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动系统类型并设计制动系统,以确保毕业设计的汽车在制动性能方面达到优秀水平。
(5)内饰设计:内饰设计是毕业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但它对车辆乘坐舒适性和人机交互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生需要设计出舒适的座椅、人机界面以及高品质的内饰材料选用等。
3.详细阐述(1)车身设计-选择车身结构类型:如轿车、SUV、跑车等,并进行优化设计。
-研究车身材料的性能和可行性,例如选择轻质材料以减轻整车重量。
汽车类毕业设计(两篇)

引言概述:一、项目背景和目标1.1 项目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读者将了解到该项目的背景,包括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需求以及该项目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1.2 项目目标和研究问题:在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该项目的目标和研究问题,同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思路和方法。
二、设计方法与过程2.1 设计需求分析:在这一部分,将介绍如何进行设计需求分析,包括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和竞争产品分析等。
2.2 概念设计与评估:在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概念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并介绍如何进行概念的评估与选择。
2.3 详细设计与制图:在这一部分,将讲解如何进行详细设计和制图,包括三维建模、结构设计、流体力学分析和电子系统设计等。
2.4 制造与装配:在这一部分,将介绍如何进行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与装配,包括制造工艺的选择、装配工艺的设计以及质量控制等。
2.5 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在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汽车设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包括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可靠性预测和安全性评估等。
三、设计实施3.1 设计实施计划:在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汽车设计实施的计划和时间安排,包括各个设计阶段的任务和里程碑。
3.2 资源管理与团队合作:在这一部分,将介绍如何合理管理设计所需的资源,并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3 制造和测试方案:在这一部分,将讲解如何制定汽车制造和测试的方案,包括工艺选择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实验与验证4.1 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在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仪器的选择。
4.2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在这一部分,将讲解如何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技术的运用。
4.3 结果验证与比较分析:在这一部分,将介绍如何验证设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与竞争产品进行比较分析。
五、结果与总结5.1 毕业设计成果展示:在这一部分,将展示毕业设计的成果,包括详细的设计图纸、实验数据和测试结果等。
汽车毕业设计

汽车毕业设计我的汽车毕业设计是一款未来概念车,名为“E-motion”。
这款车主要面向年轻一代消费者,以无人驾驶和全电动为特点。
E-motion的外观设计充满未来感,整车造型流线型且极富动感。
车身采用碳纤维材料制作,既轻质又坚固,增加了整车的安全性和节能性。
前脸采用了锐利的LED大灯和独特的U型设计,与流线型车身相得益彰。
车尾设计简洁大方,与前脸呼应,形成整车的统一感。
E-motion采用的是全电动动力系统,搭载大容量锂电池组和高效电动机。
这使得车辆无排放、低噪音,并且具备出色的动力性能。
车辆的续航里程也非常高,可以满足长途驾驶的需要。
此外,E-motion还支持快速充电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充满电,方便用户的日常使用。
E-motion还具备强大的智能驾驶功能,实现了无人驾驶技术。
它搭载了先进的雷达、摄像头和GPS导航系统,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和道路信息,并做出相应的驾驶决策。
无人驾驶模式下,使用者只需设置目的地,车辆就可以自动驾驶到达,极大地减少驾驶者的劳动和疲劳。
为了提高驾驶者的乘坐舒适度,E-motion采用了豪华舒适的内饰设计。
车内搭载了全液晶仪表盘、触摸屏中控台和高级音响系统。
车辆还配备了智能语音助手,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车辆的功能和查询信息。
此外,车内还配置了舒适的座椅、多功能方向盘和独立空调系统,为驾乘者提供舒适的驾驶和乘坐体验。
综上所述,E-motion是一款面向年轻人的未来概念车,兼具无人驾驶和全电动特点。
它的外观设计时尚前卫,内部配置豪华舒适。
同时,它的全电动动力系统和智能驾驶技术也使得它具备卓越的动力性能和安全性能,进一步提升驾驶者的使用体验。
希望通过这款车的设计,能够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对未来出行方式的关注和兴趣。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

目录1 汽车形式的选择 (1)1.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1.1.1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1)1.1.2整车整备质量mo确定 (1)1.1.3汽车总质量ma (1)1.2汽车轮胎的选择 (2)1.3驾驶室布置 (3)1.4驱动形式的选择 (4)1.5轴数的选择 (4)1.6货车布置形式 (4)1.7外廓尺寸 (4)1.8轴距L (5)1.9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 (5)1.10前悬LF 和后悬LR (5)1.11货车车头长度 (6)1.12货车车箱尺寸 (6)2 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7)2.1发动机最大功率 (7)2.2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及其相应转速 (8)2.3选择发动机 (8)3 传动比的计算和选择 (10)3.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的选择 (10)3.2变速器传动比的选择 (10)3.2.1变速器头挡传动比的选择 (10)3.2.2变速器的选择 (11)4 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的计算 (6)4.1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的计算 (12)5 动力性能计算 (17)5.1驱动平衡计算 (17)5.1.1驱动力计算 (17)5.1.2行驶阻力计算 (17)5.1.3汽车行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19)5.2动力特性计算 (20)5.2.1动力因数D的计算 (20)5.2.2行驶阻力与速度关系 (20)5.2.3动力特性图 (21)5.2.4汽车爬坡度计算 (22)5.2.5加速度,加速度倒数曲线 (217)5.3功率平衡计算 (224)5.3.1汽车行驶时,发动机能够发出的功率 (24)5.3.2汽车行驶时,所需发动机功率 (25)5.3.3驱动平衡图 (26)6 汽车燃油经济性计算 (27)7 汽车不翻倒条件计算 (29)7.1汽车满载不纵向翻倒的校核 (29)7.2汽车满载不横向翻倒的校核 (29)7.3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 (29)总结 (31)参考文献 (32)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任务是设计载重1吨,总质量2.15吨,最高车速120km ——最大转矩,N •m 其中,在1.4~2.0之间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实习内容汽车覆盖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实习单位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
专业数控技术
班级 21233
学生姓名杨少波
指导老师宋志飞
5月26日
前言
模具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 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种各样的商品被不断生产出来, 其中大多数商品的生产都依赖于模具的多样化。
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机械、电子、汽
车、石化、建筑业的发展也要求模具工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
模具在制造业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使得模具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随着模具制造能力的不断提高, 使得模具有着高精度、长寿命、高生产率、型腔形状和模具结构复杂的特点。
如今模具的生产方式广乏采用CAD/CAM/CAE技术, 采用高速切削加工技术, 快速成型技术和快速制模技术的一系列的先进技术。
模具未来的加工也向着粗加工向高速加工发展, 成型表面的加工向精密、自动化发展, 光整加工向自动化发展, 快速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 模具CAD/CAM/CAE正向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 模具的标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但中国模具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足: 发展不平衡, 工艺装备落后, 组织协调能力差, 供需矛盾短期难以缓解, 大多数企业开发能力弱, 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以上的这些缺点严重阻碍了中国模具的发展, 以上缺点成为中国当前模具工业首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塑料制品在社会中的用途越来越广, 对塑料模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年学习的结束, 使自己对模具的认识有了清晰的了解。
这次设计的题目是刹车盘后壳塑件进行注塑设计, 经过对塑件进行分析、对模具结构的设计和计算。
经过pro/E进行造型分析, 最后用Auto/CAD软件对主要的零部件与装配图进行绘制, 虽然对模具的结构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认识, 也进行过实践和相应的课程设计, 但这次设计是对三年学习的一个总结, 由于缺乏真正的实践经验, 使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可是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详细的查阅资料, 以及和同学们的讨论, 解决了不少的问题。
相信这次设计能够符合设计的要求, 完成设计的任务。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建设有机电实训中心、数控实训中心、宝石加工实训中心、会计统计实训中心、制冷与冷藏技术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训中心、机电技术实训中心、旅游服务综合实训中心、地质勘查实训中心等。
设备价值总值达1亿余元。
其中电工电子实训中心, 旅游实训中心和信息技术中心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实验实训中心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是国家地矿局行业特有工种职业
技能培训基地和鉴定场所。
当前能够鉴定的多种工种, 对工种具有初级、中级、高级鉴定资格, 基本涵盖了学院的主要专业。
由于自身知识的不够完善, 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 恳请老师指正。
设计编者
杨少波
/5/26
目录
绪论
一、设计性质·······································( 4)
二、设计任务 (4)
三、冷冲压术语 (4)
四、冷冲压特点 (4)
五、中国模具工业现状(4)
➢一 : 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与模具
1.1概述 (5)
1.2汽车覆盖件的结构特征与形成特征 (6)
1.3覆盖件的冲压成形工艺 (7)
1.4覆盖件成形模具的典型结构和主要零件的设计 (14)
➢附录设计总结体会建议 (20)
一、设计性质
本设计与制造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 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经验紧密接合的设计方案。
二、设计任务
掌握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步骤, 具备进行中等复杂冲压零
件的冲压工艺编制、冲模设计的能力。
三、冷冲压, 冲模术语
冷冲压: 在常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 使其产生分离、成形或者接合, 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加工方法。
板料冲压: 坯料为板料的冷冲压。
冲模: 加压将金属或非金属板料或型材分离、成形或接合而得。
单工序模; 复合模; 级进模 ; 自动模; 精冲模; 模架; 工作零件; 凸模; 凹模; 凸凹模镶件; 拼块; 定位零件; 定位销; 定位板; 挡料销; 导正销; 导料板; 定距侧刃; 侧刃挡块; 止退键; 始用挡料销; 打杆; 废料切断刀; 弹顶器; 导向零件; 导柱; 导套; 上模座; 下模座; 垫板; 模柄; 浮动模柄; 斜楔; 滑块; 冲模寿命; 送料方向等。
(更多内容参见: 冲模术语GB/T 8845- )
四、冷冲压特点
少、无切屑的、高效的加工方法。
零件在形状和尺寸精度方面互换性较好。
零件机械强度有所提高。
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冷冲压模具企业: 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
五、中国模具工业现状
(1)当前模具生产集聚地主要有深圳、宁波、台州、苏锡常地区、青岛和胶东地区、珠
江下游地区、成渝地区、京津冀(泊头、黄骅)地区、合肥和芜湖地区以及大连、十堰等。
(2)较好推广: CAE、CAPP、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ERP(企业资源管理) 。
(3)高速加工、并行工程、逆向工程、虚拟制造、无图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已在一些重点
骨干企业实施。
(4)存在的主要问题: a. 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b. 数字化信息化水平还较低; c.
标准和标准件生产供应滞后于模具生产的发展。
1.1概述
➢冲压在汽车制造中的作用
表1-1列举了轿车车身冲压件与所用成形压力机的规格。
C级以下零件的冲压加工有连续自动化和多工序连续化的倾向。
轿车车身冲压件与所形成的压力机规格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