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附录5.7(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水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验PPT

4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4.1、混凝土配制强度确定 水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 度标准值划分。用C加设计龄期下角标再加立方体抗 压强度标准值表示,如C9015;若设计龄期为28d, 则省略下角标,如C15。 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指按照标准方法
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设计龄
6 常态(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6.5、外加剂掺量按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应通过试验确定,并 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6、掺合料掺量按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应通过试验确定,并 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7、大体积内部的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140Kg/m3 。 6.8、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其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 含气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对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最小 含气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没有试验资料时,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 应符合《水工建筑物抗冻设计规范》(SL211)的规定。混凝土的含 气量不宜超过7%。
4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4.4.2、水胶比选择 根据混凝土配制强度选择水胶比。在适宜范围内,可选 择3 ~ 5个水胶比,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试验,建立强度与水胶 比的回归方程或图表,按强度与水胶比关系,选择相应于配 制强度的水胶比。
4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4.5、混凝土配合比参数选择试验 4.5.1、用水量选择 混凝土用水量应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坍落度、 外加剂(也可以先不加减水剂试验确定素混凝土 单位用水量)、掺和料以及适宜的砂率(一般为 最优砂率)通过试验确定(固定水胶比、不同坍 落度、不同级配、不同掺合料、不同含气量等组 合试验)。主要获得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以及坍落 度与水量增减的关系(一般曾减1cm坍落度,每方 混凝土增减2kg水)。 水胶比在0.40~0.70范围,当无试验资料时, 其初选用水量可按初选用水量表选取。
混凝土考题(A)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考题(混凝土)A卷1.单项选择题(在给定的选项中,选出正确者填入括号内,每题1分)1、水泥熟料中水化速度最快、发热量最高的矿物为。
A. C3SB. C2SC. C3AD. C4AF2、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应。
A. ≥6B. ≥8C. ≥12D. ≥153、采用砂浆棒快速法检测骨料碱活性,当时为非活性骨料。
A. 砂浆试件14d的膨胀率小于0.1%B. 砂浆试件28d的膨胀率小于0.1%C. 砂浆试件14d的膨胀率小于0.2%D. 砂浆试件28d的膨胀率小于0.2%4、拌和水和养护水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采用其它水时pH值应。
A. >3B. >4C. >5D. >65、硅粉中SiO2含量控制指标为。
A. ≥70%B. ≥75%C. ≥80%D. ≥85%6、混凝土粗骨料吸水率限制值为。
A. ≤2.5%B. ≤3.0%C. ≤3.5%D. ≤4.0%7、水泥安定性检测,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增加值应不大于。
A. 3mmB. 4mmC. 5mmD. 6mm8、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工作度测定的指标为。
A. 坍落度B. 坍扩度C. 维勃稠度VB值D. VC值9、掺抗分散剂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28d水气强度比应。
A. >60%B. >70%C. >80%D. >90%10、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不宜掺用D 。
A、减水剂B、增黏剂C、纤维D、速凝剂11、沥青混凝土中,粗骨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表层厚度的。
A. 1/5B. 2/5C. 1/3D. 1/212、合格铜止水片抗拉强度应不低于。
A. 200MPaB. 220MPaC. 240MPaD. 260MPa13、PVC止水带成品的扯断伸长率应。
A. ≥250%B. ≥300%C. ≥350%D. ≥400%14、热轧带肋钢筋拉伸试验试样长度要求为。
A. 5dB. 10dC. 0.5π(d+ a)+ 140mmD. 100mm15、热轧带肋钢筋弯曲性能检测试样数为根。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法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工法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田育功高居生胡宏峡王焕郑凯1 前言中国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水电大国、水电强国。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中,大坝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建设措施,大坝建设关系着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千年大计,质量第一。
据初步统计,近50年来,我国已建和在建12MW以上的水电站有400多座,其中混凝土坝约占70%,充分说明混凝土坝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
目前,我国在建的大坝中,高坝大库的挡水建筑物主要以混凝土坝为主,水工混凝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大坝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
由于水工混凝土工作条件的复杂性、长期性、重要性等特点,所以水工混凝土不论是设计指标或配合比试验方法均与普通混凝土有很大区别。
水工混凝土设计指标采用长龄期(90天或180天)后期强度,抗渗、抗冻、抗裂、温度控制等耐久性性能指标要求很高;配合比设计采用大骨料级配、低胶材用量、高掺掺合料和外加剂;水工混凝土拌合物采用较小的坍落度(VC值)、满足耐久性要求的含气量、施工要求的凝结时间等性能要求。
对于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来说,使用性能优良的混凝土是保证大坝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为了保证水工混凝土质量,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技术先进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混凝土温升,提高耐久性性能;同时可以获得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在水电开发建设中,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作为混凝土高坝建设的主力,紧紧围绕混凝土高坝核心技术,从五十年代的刘家峡水电站工程建设开始,截至目前,承担的已建和在建混凝土大坝30多座,比如:长江三峡大坝,广西百色RCC主坝,青海拉西瓦、李家峡、龙羊峡、甘肃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龙首,宁夏沙坡头,福建水口,山西万家寨,云南小湾、金安桥,贵州光照,重庆江口,陕西蔺河口,浙江周公宅,南水北调以及埃塞俄比亚泰克则等混凝土大坝工程。
在以上大量工程实践中,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逐步形成了成熟的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工法。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一、试验目的
试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水工混凝土的性能指标,评估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适用性。
二、试验材料
1.水泥:需符合国家标准GB175-2007的普通水泥;
2.矿物掺合料:符合GB/T1596-2005的粉煤灰或矿渣;
3.砂:符合GB/T14684-2001的细砂;
4.粗骨料:符合GB/T14684-2001的骨料;
5.减水剂、膨胀剂等。
三、试验设备
1.养护试验室:温度、湿度控制合适的养护环境;
2.实验室设备:试验台、摊铺器、水泥测量罐等。
四、试验方法
1.配合比确定: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水灰比、砂率等参数;
2.材料拌合:按照配合比将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粗骨料等材料拌合
均匀;
3.满足要求的浇捣:将拌合好的混凝土倒入模具内,采用振捣等方式使
其充分密实;
4.养护处理:在恰当的温湿度下对混凝土进行充分养护;
5.试块制作及试验:根据GB/T17671-1999标准,制作混凝土试块进
行28天抗压试验。
五、试验结果评定
根据试验结果,评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等指标,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判断混凝土的质量合格性。
六、试验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拌合,不得擅自调整;
2.养护过程中保持恰当的温湿度;
3.试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七、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规程的执行,可以全面评估水工混凝土的性能指标,为水利工程中混凝土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为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进行规范指导,确保试验过程准确、稳定。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水工砼配合比是指根据工程需要和材料特性确定水泥、砂、骨料、水和外加剂等材料的比例,从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是水工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确保水工工程的安全可靠。
一、经验配合法经验配合法主要根据类似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而制定的,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水工建筑。
根据工程经验,适当地调整水灰比和砂率,可以保证砼的强度和工程要求的满足。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对于特殊情况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二、试验配合法试验配合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确定适合工程要求的配合比。
首先根据工程要求和参考标准,初步确定水灰比、骨料基本体积比、砂率和石粉掺量等参数。
然后进行一系列混凝土试验,包括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渗透性试验等等,根据试验结果调整上述参数,直到达到工程要求为止。
三、理论配合法理论配合法是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和力学原理,通过数学计算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主要包括水胶比法、最优配合比法和极限理论法等。
1.水胶比法:水胶比法是根据水胶比来调整配合比,水胶比是水的质量与胶凝材料总质量之比。
常用的水胶比是0.35-0.40,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要求的最低抗压强度,选择相应的水胶比。
然后根据骨料的含量和吸水率调整配合比,使得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满足要求。
2.最优配合比法:最优配合比法是通过经验公式和理论计算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工程要求,确定最佳的水胶比、砂率和骨料的基本体积比。
通过试验验证和调整,得到最优配合比。
3.极限理论法:极限理论法是根据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强度理论来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通过计算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弯曲强度等参数,确定合适的水泥用量、骨料体积和砂率。
总结起来,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验配合法、试验配合法和理论配合法。
对于大型水工建筑工程,建议采用试验配合法或理论配合法,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满足要求,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水利电力部文件关于颁发《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的通知(82)水电技字第23号以一九六二年水电部颁《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为基础,补充修订的《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编号为SD105—82)已经审查通过,现予颁发,自一九八三年一月起实施。
执行中有何意见与问题,可与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直接联系。
一九八二年六月十八日编写说明自一九六二年水利电力部颁发《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试行)以来,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十年来,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水工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果,国际上的混凝土试验技术和标准化工作也有较大的发展。
一九七七年水利电力部组织成立《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修订小组,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共同负责,并协同水电一局、五局、八局、东北勘测设计院、成都勘测设计院,天津勘测设计院、三三○工程局,○○六一九部队,河北省大黑汀水库,广西大化水电工程指挥部,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市水利局等,共18个单位,对《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进行重新修订工作。
本《规程》是以一九六二年部颁试行的《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为基础,总结了国内多年来水工混凝土试验研究的成果,又吸取了国内外同类方法的部分长处,并通过一定的补充、验证而修订的。
一九八○年初提出《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送审稿及《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编写说明》。
发至全国水利水电系统各单位征求意见。
同年九月,水利部科技局、电力部科技委共同召开《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送审稿的审查会议,对该送审稿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定名为《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一致同意经修改后报部审批。
新编的《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包括水泥、混合材、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混凝土、砂浆、水质分析、外加剂等八章。
并列有三个附录,共121项。
其中92项经长期实践证明,方法比较成熟可靠,正式列为部颁项目;另有17项,方法虽较成熟,但本部门使用经验不足,列为部颁试行项目,这些项目名称的右方以[试行]标注。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T 5330-2005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1 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电水利工程水工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水工混凝土及砂浆的配合比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5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200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T 208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 1344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T 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DL/T 5055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 5057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82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DL/T 5100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 5112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17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144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50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15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 5152 水工混凝土水质分析试验规程DL/T 5181 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DL/T 5207 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3 朮 语 和 符 号3.1.1水工混凝土 hydraulic concrete用于水电水利工程的挡水、发电、泄洪、输水、排沙等建筑物,密度为2400kg/m3左右的水泥基混凝土。
3.1.2水工砂浆 hydraulic mortar指与水工混凝土接触使用的水泥基砂浆,用于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铺筑、混凝土浇筑升层间铺筑、混凝土施工中局部处理等。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1. 引言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旨在规范水工混凝土试验的操作流程,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本规程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工混凝土施工项目。
2. 试验设备2.1 搅拌器:使用配有搅拌刀或者钢球的搅拌器,以确保混凝土均匀搅拌。
2.2 模具:使用适合尺寸的模具,以制备标准尺寸的水工混凝土试块。
2.3 试验机:使用能够测定强度和韧性的试验机。
3. 试验方法3.1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根据施工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3.2 混凝土试块制备:•准备试验模具,并在模具内表面涂抹防粘剂;•将混凝土置于模具中,每一层用搅拌器振实,确保不产生空隙;•振实完成后,用刮板将模具顶部刮平;•根据试验要求,制备足够数量的试块。
3.3 混凝土试块养护:•将试块封存,并灌注养护液;•在恒温恒湿条件下,保持试块的温度和湿度稳定,养护时间根据试验要求确定。
3.4 混凝土试块试验:•养护完成后,取出试块,将试块放在试验机上;•在试验机上进行强度和韧性试验,记录试验结果。
4. 试验结果分析4.1 强度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4.2 韧性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计算混凝土试块的断裂能量和断裂韧性。
4.3 结果判定: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对试验结果进行评判。
5.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的操作流程,包括试验设备、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分析以及结论的确定。
正确执行试验规程,可以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为水工混凝土施工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建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并根据具体项目调整试验方法和结果判定标准,以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A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A.1 基本原则A.1.1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经济合理。
A.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做到:1 应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型式,施工条件和原材料状况,配制出既满足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等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混凝土,确定各组成材料的用量;2 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较小的用水量;3 在满足强度、耐久性及其他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水胶比;4 宜选取最优砂率,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时用水量最小的砂率;5 宜选用最大粒径较大的骨料及最佳级配。
A.1.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步骤:1 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选定水胶比;2 根据施工要求的工作度和石子最大粒径等选定用水量和砂率,用水量除以选定的水胶比计算出水泥用量;3 根据体积法或质量法计算砂、石用量;4 通过试验和必要的调整,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和配合比。
A.1.4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有关原材料的资料,并按有关标准对水泥、掺和料、外加剂、砂石骨料等的性能进行试验。
1 水泥的品种、品质、强度等级、密度等;2 石料岩性、种类、级配、表观密度、吸水率等;3 砂料岩性、种类、级配、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吸水率等;4 外加剂种类、品质等;5 掺合料的品种、品质等;6 拌和用水品质。
A.1.5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相关工程设计资料,明确设计要求:1 混凝土强度及保证率;2 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抗冻等级等;3 混凝土的工作性;4 骨料最大粒径。
A.1.6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计算,并通过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
室内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尚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A.1.7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A.2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A.2.1 目前水工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采用两种方式。
一种以强度等级“C ”表示,与国际标准ISO3892接轨,龄期28d ,强度保证率为95%,如C20;另一种是惯用的强度标号“R ”表示,龄期90d 或180d ,强度保证率为80%,如R 9015或R 18015。
不论哪种方式表示,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试件,在设计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设计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以MPa 计。
A.2.2 混凝土配制强度按公式(A.2.2-1)或公式(A.2.2-2)计算:σt f f k cu cu +=,0, (A.2.2-1)vk cu cu tc f f -=1,0, (A.2.2-2)式中 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 ——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t ——概率度系数,由给定的保证率P 选定,其值按表A.2.2选用;——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MPa ;c v ——变异系数。
表A.2.2 保证率和概率度系数关系保证率P (%) 70.075.080.084.185.090.095.097.799.9概率度系数t0.525 0.675 0.840 1.0 1.040 1.280 1.645 2.0 3.0A.2.3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 v ,宜按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确定。
1 统计时,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总数应不少于30组;2 根据近期相同抗压强度、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资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按公式(A.2.3-1)计算:1122,--=∑=n nm fni f icu cuσ (A.2.3-1)式中 f cu,i ——第i 组试件抗压强度,MPa ;cu f m ——n 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n ——试件组数。
3 变异系数c v 按公式(A.2.3-2)计算:cuf v m c σ=(A.2.3-2)4 当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小于或等于25MPa ,其抗压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2.5MPa 时,计算配制抗压强度用的标准差应不小于2.5MPa ;当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等于或大于30MPa ,其抗压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 时,计算配制抗压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3.0MPa 。
A.2.4 当无近期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时,值可按表A.2.4-1取用,c v 可按表A.2.4-2取用。
施工中应根据现场施工时段强度的统计结果调整值。
表A.2.4-1 标准差σ选用值 MPa设计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 ≤15 20~25 30~35 40~45 50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3.54.04.55.05.5表A.2.4-2 变异系数c v 选用值设计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 ≤1520~25≥30~35变异系数c v0.20 0.18 0.15A.3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A.3.1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应以饱和面干状态骨料为基准。
A.3.2 混凝土配合比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1 计算配制强度f cu,0,求出相应的水胶比,并根据混凝土抗渗、抗冻等级等要求和允许的最大水胶比限值选定水胶比;2 选取混凝土的用水量,并计算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或胶凝材料用量);3 选取砂率,计算砂子和石子的用量,并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
A.3.3 根据混凝土配制强度选择水胶比。
在适宜范围内,可选择3~5个水胶比,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试验,建立强度与胶水比的回归方程式(A.3.3-1)或图表,按强度与胶水比关系式(A.3.3-2)选择相应于配制强度的水胶比。
)(0,B wpc f A f ce cu -+⋅= (A.3.3-1) cecu ce f B A f f A p c w ⋅⋅+⋅=+0)/(, (A.3.3-2)式中 f cu,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MPa ;f ce ——水泥28d 龄期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 w p c /)(+——胶水比;)/(p c w +——水胶比。
、——回归系数,应根据工程使用的水泥、掺合料、骨料、外加剂等,通过试验由建立的水胶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确定。
A.3.4 根据工程需要,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强度增长率,即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其他龄期的强度与28d 龄期的强度之比的百分数。
A.3.5 混凝土的水胶比应符合A.5.1的规定。
A.3.6 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A.5.4或相应类别混凝土的用水量确定原则选取。
A.3.7 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 c +m p )、水泥用量m c 和掺合料用量m p 按下式计算:)/(p c w m m m wp c +=+ (A.3.7-1)))(1(p c m c m m P m +-= (A.3.7-2))(p c m p m m P m += (A.3.7-3)式中 m c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 ;m p ——每立方米混凝土掺和料用量,kg ; m w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 P m ——掺合料掺量;)/(p c w +——水胶比。
A.3.8 混凝土的砂率可按A.5.6或相应类别混凝土的砂率确定原则选取。
A.3.9 砂、石料用量由已确定的用水量、水泥(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根据“绝对体积法”计算。
1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石的绝对体积为:][1,αρρρ+++-=ppccwwg s m m m V (A.3.9-1)砂料用量:s v g s s S V m ρ,= (A.3.9-2)石料用量:g v g s g S V m ρ)1(,-= (A.3.9-3)式中 V s,g ——砂、石的绝对体积,m 3;m w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 m c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 ; m p ——每立方米混凝土掺合料用量,kg ; m s ——每立方米混凝土砂料用量,kg ; m g ——每立方米混凝土石料用量,kg ;——混凝土含气量;S v ——体积砂率;w ——水的密度,kg/m 3;c ——水泥密度,kg/m3;p ——掺合料密度,kg/m 3;s ——砂料饱和面干表观密度,kg/m 3; g ——石料饱和面干表观密度,kg/m3。
2 各级石料用量按选定的级配比例计算。
A.3.10 列出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计算用量和比例。
A.4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和确定A.4.1 试配1 在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
2 在混凝土试配时,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拌和量应符合表A.4.1的规定,当采用机械拌和时,其拌和量不宜小于拌和机额定拌和量的1/4。
表A.4.1 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拌和量骨料最大粒径 (mm ) 拌和物数量 (L ) 20 15 40 25 ≥80403 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拌,根据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离析等情况判断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对初步确定的用水量、砂率、外加剂掺量等进行适当调整。
用选定的水胶比和用水量,每次增减砂率1%~2%进行试拌,坍落度最大时的砂率即为最优砂率。
用最优砂率试拌,调整用水量至混凝土拌和物满足工作性要求。
然后提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用的配合比。
4 混凝土强度试验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水胶比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A.5.1确定的配合比,其它配合比的用水量不变,水胶比依次增减,变化幅度为0.05,砂率可相应增减1%。
当不同水胶比的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
5 根据试配的配合比成型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标准养护到规定龄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根据试验得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其对应的水胶比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0)相对应的水胶比。
A.4.2 调整1 按A.4.1试配结果,计算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和比例。
2 按下列步骤进行调整:1)按确定的材料用量按公式(A.4.2-1)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g s p c w c c m m m m m m ++++=, (A.4.2-1)2)按公式(A.4.2-2)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cc t c m m ,,=δ (A.4.2-2)式中——配合比校正系数;m c,c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计算值,kg ; m c,t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实测值,kg ; m w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 m c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 ; m p ——每立方米混凝土掺合料用量,kg ; m s ——每立方米混凝土砂子用量,kg ; m g ——每立方米混凝土石子用量,kg 。